秦漢名人

名人簡介裏的秦漢名人知識欄目專注於秦漢名人知識內容,集合了最優質的秦漢名人知識,最熱門的秦漢名人內容,最新的秦漢名人內容,學習秦漢名人知識就來秦漢名人知識欄目。

賀齊簡介

賀齊賀齊(?—227年),字公苗,會稽山陰(今江蘇紹興)人,三國時期吳國名將。賀齊少為郡吏,守剡長。時縣吏斯從輕俠為奸,賀齊準備處理他,主簿勸阻説:“從,縣大族,山越所附,今日治之,明日寇至”(《三國志·吳書·賀齊傳》)。賀齊聞後大...

劉詢簡介

漢宣帝劉詢漢宣帝劉詢(公元前92~前49)西漢第七代皇帝。本名病已,字次卿。公元前73年至公元前49年在位,廟號中宗。漢武帝劉徹曾孫,戾太子(劉據)之孫。出生數月,適逢戾太子巫蠱事件,被關押於郡邸獄中。後遇大赦,得以恢復皇族身分。...

劉啟簡介

吳楚七國之亂髮生在漢景帝三年(前154)的一次諸侯王國的叛亂。參與叛亂的七國的國王是吳王濞、楚王戊、趙王遂、濟南王闢光、淄川王賢、膠西王印、膠東王雄渠。吳王濞為這次叛亂的主謀。七王的血統關係如下:七國之亂的根...

揚雄簡介

揚雄--蜀中大儒(前53—18)揚雄是漢賦“四大家”之一,又是西漢末年的一代大儒,身兼文學家、思想家兩種身份。《漢書·揚雄傳》載其“年七十一,天風五年卒。”(下引本傳,不再出注)天鳳為王莽新朝年號,五年即公元18年。其生當在漢...

呂后簡介

呂后(?~公元前180)漢高祖劉邦之妻,名雉。秦時單父縣(今山東單縣)人。其父呂公因避仇家,移居沛縣,在一次宴會上認識劉邦,遂以呂雉許配。楚漢戰爭開始不久,呂雉和劉邦父母被項羽俘虜,置軍中以為人質。漢王四年(前203),項羽因形勢...

楊僕簡介

楊僕、荀彘擊朝鮮之戰漢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秋至三年夏,漢軍從海路、陸路分兵擊朝鮮的一次大規模進攻戰。元封二年,漢武帝劉徹遣使臣涉何前往屬國朝鮮諭令朝鮮王衞右渠覲見。朝鮮王拒受諭令。涉何返回漢邊,殺死護送他...

毛玠簡介

毛玠--國之司直,我之周昌[説明]毛玠,字孝先,東漢末陳留平丘(今河南封丘東)人。早年為縣吏。曹操取兗州,闢為治中從事,因與曹操論天下形勢,頗有見地,轉為幕府功曹。後為東曹掾,與崔琰共同舉薦人才。升任尚書僕射。諫止曹操廢立太...

來歙簡介

來歙來歙(?—35年),字君叔,南陽新野(今河南新野南)人,東漢名將、戰略家。來歙的六世祖來漢,才力過人,漢武帝時,曾以光祿大夫身份輔助樓船將軍楊僕擊破南越、朝鮮。來歙的父親來仲,漢哀帝年間任諫議大夫,他娶劉秀的祖姑,生了來...

許慎簡介

《説文解字》簡稱《説文》,中國第一部系統地分析字形和考究字源的字書。東漢許慎於安帝建光元年(121)寫成。它奠定了中國古代字書的基礎。原書十四篇,敍目一篇。正文以小篆為主,收九千三百五十三字,又古文、籀文等異體重...

夏候淵簡介

夏候淵夏侯淵(?—219),字妙才,沛國譙(今安徽亳縣)人,夏候惇族弟,東漢末年曹操麾下名將,與張遼、曹仁、徐晃、張郃並稱五大良將。夏侯淵年輕時曾為曹操替罪坐牢,後被曹操營救。後隨曹操起兵,任別部司馬、騎都尉,又升為陳留、潁...

胡亥簡介

秦二世胡亥(公元前230~前207)秦朝第二代皇帝。始皇少子。早年曾從中車府令趙高學習獄法。秦始皇三十七年(前210)始皇帝病死,胡亥在趙高和丞相李斯的扶植下,得立為太子,並承襲帝位,稱二世皇帝。胡亥即位後,下令秦始皇后宮無...

馬援簡介

馬援生平介紹馬援(前14—公元49年),字文淵,扶風茂陵(今陝西興平東北)人,東漢著名的軍事家。因功累官伏波將軍,封新息侯。馬援的祖先是戰國時趙國名將趙奢。趙奢曾在閼與之戰中大敗秦軍,功勛卓著,被趙惠文王賜號為“馬服君”...

陸抗簡介

陸抗陸抗(226—274年),字幼節,吳郡吳縣華亭(今上海松江)人,名將陸遜次子,孫策外孫,三國末期吳軍著名軍事家。陸遜於赤烏八年(245年)二月含恨而亡時,陸抗時年20歲,被孫權拜為建武校尉,領陸遜部眾五千人。陸抗葬父,還都謝恩時,孫...

鍾會簡介

鍾會(225~264)三國時期魏國謀士、將領。字士季。潁川長社(今河南長葛東)人。出身名門,父鍾繇位三公。鍾會有才幹,精通玄學。魏齊王芳正始年間(240~248),由祕書郎遷中書侍郎。正元二年(255),毋丘儉作亂,鍾會從大將軍司馬師東征,遷黃門...

耿弇簡介

耿弇耿弇(3—58年),字伯昭,挾風茂陵(今陝西興平東北)人。東漢中興名將,“雲台二十八將”之一。西漢末,從劉秀起兵,任大將軍。劉秀稱帝后,任建威大將軍,封好畤侯。耿弇的祖上原住鉅鹿。漢武帝時,遷徙郡國吏民豪傑到茂凌,耿家遂...

司馬相如簡介

司馬相如(前179~前117)西漢辭賦家。字長卿。蜀郡成都(今四川成都)人。景帝時以貲為郎,任武騎常侍,因非其所好,辭職入樑。與枚乘、鄒陽等遊,作《子虛賦》。漢武帝即位後見到《子虛賦》大為讚賞,經狗監楊得意的推薦,司馬相如被漢武...

董仲舒簡介

董仲舒--公羊大師一、下帷講誦稱儒首官至博士為士師1.親見四世董仲舒,廣川人。今河北省景縣有大董故莊,世傳即仲舒故里。生卒年不詳,根據《漢書·匈奴傳》《贊》“仲舒親見四世(即孝惠、文帝、景帝、武帝)之事”一語推之,董...

吳漢簡介

吳漢吳漢(?—44年),字子顏,南陽宛(今河南南陽)人,東漢中興名將,“雲台二十八將”位居第三。任偏將軍、大將軍,劉秀稱帝后,升任大司馬,封舞陽侯。吳漢少時家貧,在縣中任亭長。王莽末年,因為手下賓客犯法,逃跑到漁陽(今北京密雲西...

張湯簡介

張湯(?~前115)漢武帝時負責刑法事務的權臣。杜陵(今陝西西安東南)人。早年學習律令,曾任長安吏和茂陵尉,後由丞相田蚡推薦,補侍御史。因在審理陳皇后巫蠱獄和淮南王、衡山王、江都王謀反事件中窮治根本,受到武帝賞識,累遷太中大...

劉歆簡介

劉歆--古學鼻祖(前50?—23)自漢武帝尊崇儒術以後,儒學傳授出現了昌盛的局面,當時所立學官一般概稱之為今文經學。到西漢末年,劉歆大力鼓吹古文經書“好惡與聖人同”,為之爭立學官,從而開啟了經學史上的經今古文之爭。一、王侯...

馮異簡介

馮異馮異(?—34年),字公孫,潁川父城(今河南寶丰東)人。東漢中興名將,“雲台二十八將”之一。馮異素好讀書,精通《左氏春秋》、《孫子兵法》。馮異早年為王莽效力。地皇三年(22年),劉縯、劉秀起兵,馮異以郡掾的身分監五縣,跟...

鄭玄簡介

鄭玄--經學大師(127——200)鄭玄是東漢末年的經學大師,他遍注儒家經典,以畢生精力整理古代文化遺產,使經學進入了一個“小統一時代”。他對儒家經典的註釋,長期被封建統治者作為官方教材,收入九經、十三經注疏中,對於儒家文化...

公孫瓚簡介

公孫瓚中文名稱:公孫瓚又名:字伯圭性別:男所屬年代:漢代生卒年:?~公元前199相關人物:袁紹生平簡介公孫瓚(?~199),字伯圭,遼西令支(今河北遷安西)人。東漢末任遼東屬國長史,黃巾起事爆發後,參加鎮壓黃巾。後任幽州刺史,與袁紹多...

劉安簡介

共工觸怒不周山譯文共工觸怒不周山——《淮南子·天文》又名《淮南鴻烈》,西漢淮南王劉安及其門客集體撰寫的一部著作。昔者共工與顓頊爭為帝,怒而觸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維絕。天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滿東南,故水潦塵埃...

王氏簡介

王氏簡介漢平帝劉衎皇后——王氏公元前一年,漢哀帝病逝,平帝即位,年僅九歲。大司馬王莽掌權,在平帝十二歲時,他説服了太皇太后,將自己的女兒立為皇后以便鞏固權勢。可是婚禮後不到兩年,平帝與王莽的衝突越來越激烈,王莽不許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