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老子的精選知識

《老子校釋》第五十五章

含德之厚,比於赤子。謙之案:傅本“含德之厚者,比之於赤子也”,範本無“之”字,河上公、王弼無“者”“之”“也”三字。又列子天瑞篇張湛注引並同此石。此雲“赤子”,案漢書賈誼傳劉奉世注曰:“嬰兒體色赤,故曰赤子耳。”毒□...

《老子校釋》第七十八章

天下柔弱莫過於水,而攻堅;強莫之能先。嚴可均曰:“天下柔弱莫過於水”,王弼作“天下莫柔弱於水”。御注、王弼“強”下有“者”字,“先”作“勝”。河上亦有“者”字,作“莫之能勝”,高翿作“莫之能爽”。羅振玉曰:釋文:“河上...

《老子校釋》補遺

版本補遺(一)道士索洞玄經寫本敦煌殘卷,見伯希和目錄二五八四號(神田喜一郎輯敦煌祕籍留真新編下冊)。(二)敦煌六朝寫本張道陵著老子想爾注殘卷(見一九五六年香港印本老子想爾注校牋圖一至圖廿六,存河上本第三章“不見可欲”句...

《老子校釋》第三十三章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謙之案:傅、範本首句起,每句末並有“也”字。範應元曰:“古本每句下有‘也'字,文意雍容,世本並無‘也'字,至‘不失其所者久',若無‘也'字,則文意不足,今依古本。”案:範説非也。老子古本有詳略各本不同,此...

老子名言大全

慎終如始,則無敗事。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合,起於壘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辯若訥。尚賢,使民不爭;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不見可欲,使民心不亂。是以聖人之治,虛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強其骨。常使民無...

《老子校釋》第六十五章

古之善為道者,非以明人,將以愚之。嚴可均曰:“非以明人”,各本作“明民”。羅振玉曰:敦煌辛、壬本“之”均作“民”。武內義雄曰:敦、遂二本“愚”作“娛”。謙之案:遂州、趙志堅本“明”亦作“人”,羅卷壬本“愚”作“遇”,又...

《老子校釋》第六十三章

為無為,事無事,味無味。謙之案:成玄英莊子逍遙遊篇疏、後漢書荀爽傳引首二句並同,文子道原篇引首二句同,第三句作“知不知也”,疑“味”字乃“知”字倒植而誤。知無知,即七十一章“知不知上”之旨。大小多少,報怨以德。姚鼐曰...

《老子校釋》第六十六章

江海所以能為百谷王,以其善下之,故能為百谷王。嚴可均曰:“百谷王”,各本“王”下有“者”字。“以其善下之”,河上無“其”字。謙之案:治要引無“者”字,御覽地部引有。又傅、趙本“之”下有“也”字,御覽地部、皇王部引同。...

《老子校釋》第五十七章

以正治國,嚴可均曰:“以正”,御注作“以政”。武內義雄曰:敦、遂二本作“政”。謙之案:傅奕、邢玄、磻溪與文子上禮篇引均作“政”。柰卷作“以正之國”,顧歡作“以正理國”,河上公、王弼同此石。尹文子大道下引老子曰:“以政...

心中老子_1200字

以荒島之心在紅塵裏讀經——題記説起老子,眼前必然會看見一位鬚髮皆白的老頭兒,騎了一頭黃牛,側目微笑,輕捋鬍鬚,慢慢踱向函谷關來。這一天,紫氣東來,守關官員斷定必有聖人過關。關員向老頭索取關牒,他卻拿不出來。“沒有關牒...

老子讀書名言

《老子》有言: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勢成之。是以萬物莫不尊道而貴德。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推薦的老子讀書名言,歡迎閲讀收藏,希望對您有所幫助。老子讀書名言精選1.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2.天地不...

老子名言名句

1、故以身觀身,以家觀家,以鄉觀鄉,以邦觀邦,以天下觀天下。吾何以知天下然哉?以此。2、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3、視之不見,名曰夷;聽之不聞,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詰,故混而為一。4、大邦...

《老子校釋》第四十九章

聖人無心,以百姓心為心。謙之案:各本“無”下均有“常”字,敦煌本、顧歡本無。又北堂書鈔七引“姓”下無“心”字,御覽四百一引“姓”下有“之”字。案此言聖人不師心自用,唯以百姓之心為心而已。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

《老子》讀後感

讀完一本書以後,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不能光會讀哦,寫一篇讀後感吧。可是讀後感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老子》讀後感,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老子》讀後感篇1古代祭祀時用草紮成的狗,叫“芻(c...

老子出世的傳説

神話傳説是世界文化經典中的瑰寶,被世人崇尚和傳頌,中西皆然。本站小編這裏為大家帶來老子出世的故事傳説,希望大家喜歡。《老子出世》春秋時期,咱鹿邑名叫苦縣。城東十里有個村莊,叫曲仁裏。村前有條象小河一樣的賴鄉溝...

《老子校釋》第六十四章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謀,其脆易破,其微易散。嚴可均曰:“其脆易破”,河上作“其膬”,王弼作“易泮”。羅振玉曰:“易泮”,景龍、御注、景福、敦煌庚、辛、壬諸本均作“破”。武內義雄曰:敦、遂二本“脆”作“毳”。謙之案:範本“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