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绽放》读后感

当阅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需要回过头来写一写读后感了。到底应如何写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等待绽放》读后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等待绽放》读后感

《等待绽放》读后感1

“等待你的绽放,也许你只是一朵普普通通的花,将隐于红尘,但对我来说,你是唯一,你的绚烂,将是无可替代的。”

——题记

连绵的细雨,像一位安静的母亲,用她的手轻轻抚过你的脸颊,柔软而温暖。

读完这本书,我只能用两个词来形容作者,那就是“独一无二”。 作者以独特的方式向我们介绍了儿子高三的一些琐事。

和世界上所有的父母一样,作者对儿子充满希望和期待。 他总觉得自己的儿子应该是最好的`。 但儿子的表现一再让他看不到光明的未来,尽管对他的爱丝毫未减。 文中的孩子曾经那样敲打着父母的心,痛不欲生:国中毕业后进入普通高中,高中一二年级就被当废了。 未来我们能看到多少明灯?

儿子不喜欢学习,对自己的前途有一种淡漠。 直到高三,儿子的改变来自于无意中读到台湾作家回顾青春的一篇文章,顿时清醒了过来。 在笔者的陪伴下,她的成绩一路飙升,最终以成绩第一的成绩考上了心仪的大学。

正是文章中的孩子所说的:一个人的成长是一个过程,当他不肯努力的时候,不管外界如何逼迫他去做。 当他知道自己必须努力工作时,没有人能阻止他。 励志墙是一场意志的长跑,“意志力决定成败”。 于是,这孩子开着直升飞机,终于,坐上了一年级的宝座,拿到了心仪大学的通知书,真正成为父母的骄傲!

文中,作者与儿子的关系似乎很微妙,似恋人又似闺蜜,始终亲密无间,儿子的父亲会吃上好几坛醋。 每天清晨,儿子都会把他珍贵的初吻献给妈妈,而妈妈总是用不同于常人的方式来表达对儿子的爱。 不,也许不能算告白,因为爱是无法用言语来表达的。 最让我想起的是这一幕。 晚上,某小孩被蚊子咬了,很痒。 笔者关上房门,寻找里面可恶的蚊子。 找到它之后,立马杀气腾腾,“啪”的一声,结束了它的生命。

《等待绽放》读后感2

翻开这本书的第一页时,自己就被深深吸引了,很久没有读到过如此贴近生活的文字了。在书中,作者讲述了自己陪伴着儿子学习和成长的每一天,文章的每一句话都那么真切,也让自己回忆起了高三的经历,深切感受到了为人父母的辛苦。

书中的儿子并不是一个踏踏实实、埋头苦学的高中生,作者虽非常重视他的学习,但有时也感觉无能无力。这让我也想到了我们班级的一部分孩子,他们很难做到持之以恒的努力,总是有这样那样的问题,成绩也是起起伏伏,老师们也如同作者一样费尽心血。也许教育从来就是这样,没有简单和一劳永逸之说,孩子始终是孩子,他不用像成人一样考虑如何安身立命,不被社会所淘汰,他们也并不了解社会规则的残酷,不知道将来自己只能凭借自身的能力去闯荡。也许正因为这样,教育才显得尤为重要。

读到后面自己才开始思考为什么这本书要取名“等待绽放”,也许在作者眼中自己的'孩子就像一朵与众不同的花,有自己的花期,有自己绽放的高光时刻。我想到了教室里的四十多个孩子,他们也被父母视若珍宝,也像花朵一样正积蓄着力量,等待阳光明媚的那一天绽放,可能有早有晚,或浓或淡,但都会让人眼前一亮。

教育要遵循生命成长的规律和教育的规律。生命的成长不是一朝一夕可以的,因此我们要学会等待。在对待孩子的态度上,我们很多教师和家长有太多的恨铁不成钢、太多的急功近利、太多的急躁冒进和揠苗助长、太多的高期待和不理解。有时是我们亲手杀死了孩子的自信心和进取心。教育,需要耐心等待,一个好的品质的形成,一个不

良品质的矫正,都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长期的、曲折的过程。这个过程需要教师需要家长耐心等待。

教育,需要耐心,需要等待。只要还留有希望的种子,一旦遇到合适的环境,迟早都会生根发芽。用我们的爱心去温暖孩子的心灵,学会和孩子一起成长!和孩子一起体验成长的快乐与烦恼,一起收获成功的欣喜与激动!

《等待绽放》读后感3

“等待着你的绽放,或许你只是寻常的一朵小花,将淹没于红尘阡陌中,可是,对我来说,你是唯一的,你的绚烂将无可替代。”读了丁立梅的《等待绽放》,我意识到学生也是一朵花,花开终有期,早晚各不同。要想让花儿开得芬芳美丽,便应对花儿施以适宜的关怀、照拂,才能使得他们开得更加明艳动人。但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需要多方面的因素,才能成就精彩。

首先,花儿的开放需要花儿的努力,任何事情的美好变化,没有内力的作用都是不行的`。有人说:要想过一条河,首先迈过河的是心。作者在《等待绽放》一文中,写到儿子的巨大变化。儿子的变化由一篇读过的文章而起,总结出:“人的成长是一个过程,当他不肯努力的时候,外界再强迫也不行。当他自己知道要努力的时候,那是谁也拦不住的。”当这样的总结语由孩子嘴中说出时,任谁也阻挡不了他的积极向上与成长。

其次,花儿的绽放需要适宜的环境。环境对人的影响是极其巨大的。要使孩子在行为、在知识方面有优秀的表现,环境的力量隐而不现却力量无穷。父母对孩子没有埋怨和失望,自然会为孩子的乐观、健康积极积淀。不仅如此,同学的作用也是不可小觑的。

不仅如此,花儿绽放需要阳光与雨露,丁立梅在文中作为一个母亲的记录,几乎看不到任何歇斯底里的挣扎奋进,无论在儿子积极奋进或是萎靡不振之时,字字句句中感受到的是一位母亲对儿子的爱与尊重。

最后,纵观整篇文章,虽然是以日记形式进行记录,却篇篇有个适宜的甚至诗意的题目。文章更是句句平实却字字真诚。一位母亲对孩子成长的期盼与爱在一顿顿爱心早餐、一件件心仪衣裳、一次次生病照看中平实地展现着。一如身边真实的一个个母亲一样。在丁立梅的文章中,我们看到那个努力、充满爱心、积极向上的孩子的一点点的成长。这种成长无疑是对父母最好的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