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说课稿范文锦集10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总归要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是进行说课准备的文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怎样写说课稿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说课稿10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关于说课稿范文锦集10篇

说课稿 篇1

让学生愉快地、充满自信地走进我的英语课堂,是我最大的愿望,让学生在我的英语课堂上享受快乐和成功是我梦寐以求的。今天,借此平台,愿与大家一起分享我的说课,让我们一起探讨,共同成长。

一、说教材

我说的内容是人教版PEP国小国小义务教育标准实验教科书供三年级起使用的第二册Unit3 《How many?》第一课时。全课紧紧围绕"询问物体多少"这一日常用语展开。学生通过本课学习,应会用"How many?"来询问物体的多少和用英语表达数字来回答物体多少这个问题。可见本课是功能型的交际型的交际训练课。而且所学这些知识点都是学生非常熟悉而且和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所以教师教起来会比较顺手,学生也会乐于学习,并易于在生活中进行运用。因此,我以"任务型"教学为纲领,通过听,说,读,写,演,画,唱等一系列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同学们大胆运用英语参与实践并及时予以表扬和鼓励使他们获得学习英语的成就感和喜悦感。

根据教材及英语课程标准的要求,特定本课教学目标如下:

1、掌握How many句型的含义和使用;

2、能用英语表达1——15的数字。

3、通过小组合作交流,达到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本课的重、难点为:句型How many ?及11-----15数字的认读。

二、说教法:

本课我借助"任务型"教学方式,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将听、说、玩、演溶于一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主动性,为此,本课我采用如下教学法:

1、全部动作反应法(TPR),让学生在有节奏说唱中体验语言,在轻松愉快的行动中输入语言,让他们在做中学、在玩中学,从而为培养他们用英语进行顺利的交流打下坚实的基础。

2、游戏法:通过多种游戏使学生保持高昂的学习兴趣。

3、情景教学:利用电脑课件、图片、实物,使学生在特定的语境中领悟到该课的重点。

三、说学法

1、"迁移方法"的指导:由于学生学习之前对1——10为几个数字的读法已经认识,因此在本课教学时,把旧知迁移过来,启发学生思维。

2、会话技巧的指导:在会话教学中鼓励学生大声说,说清楚,并配以表情、手势,有感情、有条理的说,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四、说教学过程:

(整体教学设计:依照英语教学的直观性、趣味性、实践性的教学原则,结合合作学习和任务型教学的新理念,我利用头饰、录音、电脑课件、图片等媒体设计教学。

整个教学程序采用听、说、玩、演等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具体设计为热身——新知——趣味操练——拓展——课后活动。)

(一)热身英语较好的带领:

1、齐唱歌曲:Ten little candles dance

2、老师与学生热情问好。

3、 en and do.(做第一册Unit 6 A 部分Let’s do)Show me 1 and 2.

Show me 3 and 4.

Show me 5 and 6.

Show me 7 and 8.

Show me 9 and 10.

(通过唱唱、问答的形式,不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积极性,而且营造了学习英语的氛围。同时也为本课的教学作了知识的铺垫,构建了知识表象。)(二)新知T:今天,老师要跟大家表演一个魔术,大家看好了!

1、老师出示空盒子,然后逐一变出八张苹果卡片。

2、老师将所有的苹果卡片拿起来,向学生提问:How many ? 请理解问题的学生猜测(可以使用中文)。当绝大多数学生都理解这个句型的意思后,老师把所有苹果图(可用作奖品)贴在黑板上,对学生说:"How many ? Let’s count!"带领学生一起数数。在数数的过程中,老师将各个数字贴在黑板上。(数字与英文单词对应)(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根据国小生爱看魔术这一年龄特征,创设了变魔术的情景,引入新句型、新单词的学习。)(2)、课文学习

1、老师带领学生操练。(由会的学生摘下苹果,显示卡片后面的数字,然后教读)

2、用拍手的方式练习。如:你拍一,我拍一,英语ONE,就是一,ONE,ONE,ONE

3、游戏:Listen and show老师随意说出数字,请全班学生伸出相应数目的手指。学生在伸出手指的同时,要重复老师所说的数字。

学生小组练习。

4、游戏:Look and say

老师伸出手指,请学生迅速说出数字,比一比谁说得最快。

同桌练习。

(用TPR、游戏、竞赛这些教学方式,既能活跃课堂氛围,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入英语王国,又能够很好的帮助学生学习新知识,为下面教学作好铺垫。)

5、T:Panpan今天也为我们准备了魔术表演。我们来看一看,今天他为我们表演什么。

学生听录音,指课本,学生说。

6、再放录音,请学生跟读。

7、请学生表演课文内容。一人当Panpan,八人当兔子。

8、同桌练习句型"How many ?"

(在听读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通过演演的形式让学生在情景中练习达到掌握的目的。)

9、趣味练习:

贴图练习:课件放录音,由学生将手中相应的图片贴上黑板。

电话号码练习:学生说出自己的号码,其它学生说出中文。

(三)拓展学习:(机动)

1、看VCD的学数字部分。

2、拓展学习9和10的读法。

3、报数练习。

4、课件演示火箭发射,学生倒念十个数字。

(四)课后活动:

1、用英语数出教室窗户的块数。

2、准备一些卡片,在上面画出不同数目的各种物品或动物,与好友进行游戏:猜猜看。

(将课内的学习延伸到课外,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五、小结:

本课教学我首先给学生交流的空间。根据《国小英语新课程标准》提出的目标,其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目标使他们初步建立学习英语的自信心,使他们初步具备用英语进行简单日常交流的能力。因而,我在设计这堂课时,一直注意尽可能的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之间多进行语言的交流。

其次,我采用游戏,提高学生兴趣。国小生学英语最重要的是要培养他们学习英语这种语言的兴趣。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说过:"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调动了学生的热情,那么这样的知识就是学生善于接受,记忆深刻的。因此,我在这堂课上安排了几个比较简短的游戏,比如猜数字,变魔术等游戏。

再次,我联系实际,贴近生活。"How many ?"本身就是一个与生活有着紧密联系的话题。我从这一点出发,紧紧围绕生活来开展教学。如数手指、记电话号码等。

总而言之,我在设计这堂课时,尽可能地采用听、说、游戏的方式,通过各个有趣、实用、轻松、活泼的活动,使每个学生都参与进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当然,由于自己水平有限,各个环节之间还不够连贯,还存在着很多很多的缺点和不足,愿各位评委、各位专家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因此,我们要鼓励孩子们,让他们知道"English, I can".

说课稿 篇2

说教材

今天我说教材的内容是龙教版信息技术第四册即四年级下学期教材,这本教材依据《中国小信息技术指导纲要》编写,《中国小信息技术指导纲要》中规定中国小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递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并规定了国小信息技术的六大模块,本册教学内容就是《纲要》中指出的国小信息技术第五模块网络的简单应用,目的是让学生学会用浏览器收集材料及学会使用电子邮件。本册教材包括四个单元,共16课,主要内容是网上冲浪、网上交流知识,系统地介绍了使用IE浏览器上网、收发电子邮件、网上论坛及用FrontPage制作网页的知识。教材中四个单元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第一单元快乐网上行,介绍IE浏览器的使用方法;第二单元真情传递介绍电子邮件的相关知识;第三单元朋友面对面介绍网上论坛以及QQ软件的使用方法;第四单元我爱我“家”,学习用FrontPage制作并美化网页。第二单元是本册的重点内容,下面我就谈谈对本册教材第二单元的理解。

单元目标

《课程标准》规定国小阶段的学段目标是:1、了解信息技术的应用环境及信息的一些表现形式。2、建立对计算机的感性认识,了解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学习、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3、在使用信息技术时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会使用与年龄发展相符的多媒体资源进行学习。4、能够在他人在帮助下使用通讯远距离获取信息、与他人沟通,开展直接和独立的学习,发展个人的爱好和兴趣。5、知道应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系统及软件,养成良好的计算机使用习惯和责任意识。

据此,我确定本单元培养的核心能力是: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电子邮件相关基础知识并能独立申请免费邮箱;掌握发送、接收和阅读电子邮件的方法,学会整理邮箱;学会发送和接收带附件的电子邮件。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互发电子邮件,让学生学会利用网络与人进行交流和沟通,使学生充分体会到电子邮件为我们带来的乐趣,感受到来自同学和朋友的一种特别的温馨与祝福,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兴趣。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思考的意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逐渐培养和发展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电脑使用习惯,教育学生树立自我保护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网络首先情操,教育学生不要过分的沉溺于网络,要主动维护网络安全,不发、不看消极、不健康的电子邮件。

教材编写意图及体例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应用,网络已经在为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运用电子邮件与他人交流,传递信息是学生的必备知识,因此教材中设立了《真情传递》这一单元。用本单元的知识来培养学生进行信息技术这门课程学习的兴趣,感受这门学科的奥秘和乐趣,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与他人合作和交流的重要性。对于学生来说,如果能很好地掌握本单元的内容,对他今后的学习、生活会有很大的帮助。

教材内容紧扣《中国小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的要求,以例题的形式,系统地讲授电子邮箱基本知识和技能,采用小课题、小步子、任务驱动的编写方法,力求实现与其他学科课程的整合;每节课中结合课程内容用“做一做”、“想一想”、“试一试”、“练一练”等方式来启发学生思考,适时地练习,用“小知识”、“小窍门”开拓学生的知识面。教材编排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Email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

知识结构和逻辑关系

《真情传递》这一单元共3课,每课2课时,系统地介绍了电子邮件相关知识及操作方法。每一课均以兴趣为起点,以活动为载体,螺旋上升地设置内容。(详见“知识树”)

第五课我有“伊妹儿”了,本课的知识点是:什么是“伊妹儿”,如何申请“伊妹儿”以及具体的操作过程。第六课祝福你,朋友,本课的主要内容是在成功申请电子邮箱后,进一步认识电子邮箱的操作界面,学会发送、接收电子邮件和对邮件进行简单管理,并能了解“抄送” “回复”“转发”“通讯簿”等的操作技能。第七课一起看风景,本课主要介绍的是在邮箱中如何发送和接收带图片、声音、文字等附件的邮件,以及这些附件在发送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一些具体事项,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电子邮箱的强大功能,能够正确使用邮箱。这是学生学习电子邮箱的注册及简单使用邮箱发送、接收电子邮件的最后一节课,是本单元知识环节中最重要的一环,在本单元中起着巩固、强化、提高的作用。

《纲要》中要求“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知识训练与能力培养的有效结合。第五课通过申请电子邮箱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及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第六课通过收发电子邮件的练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及与他人交流的能力;第七课,学生学习了收发带附件的邮件,处理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本单元为本册教材的第二单元,它既是学生学习第一单元的拓展与提升,又为下一单元《朋友面对面》中学习的另一种网上交流方式,即网上论坛、网上聊天的学习形成有效铺垫,并有效融合于各单元之中。同时,电子邮件又是贯穿于整个国小及国中的教学,学生制作的WORD文档、幻灯片、网页、FLASH动画都可以通过电子邮件传递,即使在语文、数学、美术、英语等其它学科中,电子邮件也是一个重要的`学习交流的工具,如果把国小各部分知识比作一张网,那么本单元的内容就是网中的丝丝细线,不论在横向还是纵向的整合中,它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及策略

依据课标要求及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我确立了教学重点是:1、申请免费电子邮箱;2能发送、接受电子邮件;3使用电子邮件的附件功能,掌握保存附件的方法。教学难点是:电子邮箱的申请及发送接收带附件的电子邮件。皮亚杰的建构主义理论指出:学生获取知识不是通过教师教育,而是学习者在一定情境中,利用必要学习资料,通过自主探究和借助他人的帮助,通过自我建构的方式获得新知识。为此我认为本单元的教学形式可以采取:任务驱动、自主探究、小组协作、评价交流等方式进行教学,同时教师在教学中要经常设计一些小问题,让学生思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

第五课“伊妹儿”(电子邮箱),对四年级学生来说不会陌生,甚至有的学生已经拥有电子邮箱,并收发过电子邮件了,这样教学不会太困难,但学生差异也会很大,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对E-MAIL了解的不同程度“因人而宜,因材施教”。还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当老师,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电子邮箱地址的知识,教师要进行适当拓展延伸,帮助学生分别正确的邮箱地址。另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出现如下问题:申请的用户名不正确、密码忘记、无法申请等,以及邮箱的组成等知识,教师要适当予以指导和解答。

第六课祝福你朋友,学生在收发电子邮件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讨论理解邮件服务器的概念,以此来帮助学生理解信息是怎样在因特网上传输的,学生之间互相发送电子邮件,提高学生的兴趣及动手操作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理解邮件中的“抄送、回复、转发”等概念。

第七课一起看风景,由于前两节课已经学习了电子邮箱的注册与发送、接收邮件的方法,因此在第三课中主要是向同学介绍电子邮箱的另一强大功能,即接收和发送带有图片、声音、文字等附件的方法,这一内容会引起学生学习电子邮箱的极大兴趣。收发带附件的电子邮件是本单元的难点,教师要把握关键,进行演示讲解,同时小组合作学习交流,拓展知识面,为下单元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学评价

在教学中,评价应该贯穿整个课堂,《纲要》指出:教学评价必须以教学目标为依据,本着对发展学生个性和创造精神有利的原则进行;教学评价要重视教学效果的及时反馈,评价的方式要灵活多样,要鼓励学生创新,主要采取考查学生实际操作或评价学生作品的方式。所以评价尽量做到:1、激励评价要及时。2、评价的语言要有针对性。3、评价形式要多元化。信息技术教学比较注重任务,以任务驱动为教学原则,所以每节课的教学评价要立足于过程性评价,用“小组活动情况记录表”记录学习过程与感受,另外,还要注重每节课学生作品的评价,要引导学生对作品进行自评、互评,教师最后点评相结合的方式,作品评价要有评价依据,采用“作品评价表”与“学生自我评价表”的方式进行,提醒学生把评价内容保存在“成长基石”文件夹中,注意向学生渗透利用好本学科技术手段,只要对成长有利,就想方设法积累的理念。

说课稿 篇3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彩蝶飞飞》,它是美术国小二年级下册第三课。我将着重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等几方面谈谈我对这节课的理解和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课融绘画和制作为一体,先在纸上设计并剪出蝴蝶的外形,再进行纹样和色彩绘制,并将绘制好的蝴蝶粘贴在细绳上,抖动细绳,带动纸蝴蝶飞动起来。

 二、学生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简单的绘画,剪贴和制作方法,他们思维活跃,不受约束,大多数学生都能通过它的绘画和语言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

三、教学目标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和对学生情况的把握,确定本课教学目标:

认知领域:了解蝴蝶的基本特征,感受和表现蝴蝶的对称美和色彩美。

操作领域:制作一只能飞动的纸蝴蝶,提高学生对手工制作的兴趣。

情感领域:让学生在实物欣赏中感受自然之美,在动手制作中激发创造热情。

四、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绘画和剪贴,设计出新颖的蝴蝶外形。

教学难点:对称是蝴蝶的特征之一,运用对折的方法可以剪出左右对称的蝴蝶,折 —剪—画—粘是纸蝴蝶制作的步骤和方法,制作的方法难度不大,只是粘贴的环节会让学生措手不及,不知怎样粘贴才能保持蝴蝶的重心,因此,我把这一环节确定为本课的难点。

五、教法学法

在这堂课中,创设良好的课堂学习情境是有效地激发学生艺术创造力的必要手段,艺术课程的学习尤其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通过美妙的旋律、具有冲击力的图片,丰富学生的体验,带动学生的艺术表现欲。因此,本课教学的设计主要采用了以情境教学法为主的多种教学方法。

而在学生学习上,主要运用欣赏、观察、实践等方法,让学生折、剪、画、粘贴等,直接参与各种实践活动,去感受蝴蝶的特点,体验蝴蝶的美,去想象、去创造。

六、课前准备

因为这堂课是融绘画和制作为一体,所以课前老师和学生需要做一些课前准备。

(学生)32开大小的白卡纸、色卡纸、彩色水笔、剪刀、细绳

(教师)各种式样的纸蝴蝶若干只、各种蝴蝶图片、课件

七、教学过程

《美术课程标准》提出:“美术课应特别重视对学生个性与创新精神的培养,采取多种方法,使学生思维流畅,灵活性和独特性得到发展,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并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具有将创新观念转化为具体成果的能力。”为了达成教学目标,突破重难点,我设计的教学过程如下:

(一)创设情境,感受蝴蝶之美

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体验蝴蝶的美,我这样导入新课:“同学们,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件很特殊的礼物,你们想知道是什么吗?现在请大家闭上眼睛,当听到音乐响起后才可以睁开喔!”当优美的乐曲伴随着具有冲击力的图片出现在学生面前时,立刻就吸引了学生的视觉、听觉,使他们情绪高涨,赞叹声此起彼落,达到了教学所预期的效果。

(二)进入新课,引导寻找蝴蝶之美。

1、语言激发,进入新课

于是我问学生:“蝴蝶美吗?美在哪?”学生通过欣赏,感受到了蝴蝶的美,争先恐后地回答。我继续诱导学生:“这些蝴蝶那么漂亮,我们把它抓回家养着,天天欣赏,好吗?”小孩子天真烂漫,相信有些会觉得老师的主意不错,但有些见识面较广的孩子会觉得这样不妥。对此,我马上给予表扬,并告诉学生有些蝴蝶能帮花儿传粉,是益虫,是不能随便捕捉的。这样,在无形中树立学生正确的生态保护意识。接着,我继续引导:那么怎样才能让这些美丽的蝴蝶永远留在我们身边呢?在争论声中,很自然地引导学生揭开本课主题——《彩蝶飞飞》。

2、观察发现,感知蝴蝶外形特征:

趁着学生情绪高涨,我引导他们带着问题再次认真观察蝴蝶。比如,你觉得哪只最美?这些蝴蝶都有哪些特征?蝴蝶都由哪几部分组成?

外形特点:对称特征

花纹、色彩特征: 小圆点、瓜子形、曲线、短线等图形 ;

色彩艳丽、明亮、对比强烈

(三)动手实践,表现蝴蝶之美

1、教具观摩,掌握创作方法:

根据教育学原理:直观性教学能显示事物的内部结构,发展过程,使肉眼感知不到或短时看不见的现象或事实出现在学生面前,有利于学生充分观察和思考事物的变化。因此,在一环节中,我准备了几只能舞动的纸蝴蝶,鼓励学生看一看、摸一摸或拆一拆,并在小组内共同探讨这些蝴蝶是怎么做出来的.。最后,我引导学生共同总结制作方法:折——剪——画——粘

即先运用对折的方法剪出左右对称的蝴蝶,再运用线条和色块,大胆添画花纹,最后在蝴蝶的中心部位粘上各种能让蝴蝶飞动的材料。在制作步骤中,因为设计新颖的蝴蝶外形是本课的重点。因此,我着重用课件演示,使学生从感性材料上认识蝴蝶外形的要领,打开学生的想象思维,为下一步骤奠定基础。接着我还在黑板上画好几个对折的图,让学生上台在图中根据自己的想象设计半个蝴蝶的外形,这样,师生在合作中,掌握了蝴蝶的制作方法,这节课的难点也自然而然完成了。

2、动手实践,展开创作过程:

学生自由创作,教师巡视指导,并通过共同享部分学生的创意,扩展其他学生的思路。同时,为了突破难点,我还特别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粘贴方法。我主要抓住蝴蝶对称特征,提醒学生粘贴的时候先找到对称点,然后粘上少许胶水保持蝴蝶的重心。

(四)作品评析

学生动手制作完成后,我先引导学生互评,如:你觉得哪位同学的蝴蝶最美丽、最特别,你最喜欢谁的作品,为什么?也可请被表扬到的学生站起来说说自己是怎么想到、怎样制作的等;然后师生互评,教师先肯定学生的评价,优秀的作品给予表扬,不理想的作品要加以鼓励,并提出存在不足的地方,使学生不断改进、完善自己作品。

(五)玩蝴蝶

学生带着亲手制作的蝴蝶到室外,自行设计游戏,展开游戏。在操场上,孩子们尽情地展示自己的得意之作,只看见飞舞的蝴蝶和一张张幸福的笑脸,真正达到了课伊始,趣已生;课进行,趣正浓的教学效果。

(六)做一做

我们能利用今天的方法制作其他的动物吗?比如:小鸟、蜻蜓……

说课稿 篇4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鲁教版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第四单元《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中第四课《我们的骄傲:先人.国宝.国粹》最后一课时:《吹向世界的中国风》。

本单元的四个主题分别是“吃穿住话古今”“火焰中的文化:陶瓷青铜”“汉字和书的故事”和“我们的骄傲:先人国宝国粹”,这四部分是从不同的侧面展现我们祖先创造出的灿烂文化,让学生从多角度感受中华民族的聪明智慧和创造力。四部分内容紧密相连、一脉相承、主旨一致。本课旨在让学生通过了解外国朋友对中国文化的喜爱,感受中国文化的美和魅力,认识到只有中国民族强大繁荣的时候,中国文化才会走向世界。理解“民族的就是世界的”这一表达的内涵,使中华文化中的精华得以弘扬和传承。

一、设计理念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中强调学生“经历了什么”“感受了什么”,在感受过程中把握教学目标,提高课堂实效。为此,本节课我力争让学生在社会生活中探究,在探究中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并且在教学中体现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开放性特征,突出拓展整合的教学策略,重视沟通课堂内外的联系,注重设计贴近生活的教学活动,让课堂“活”起来、“动”起来,让学生用自己的眼睛欣赏,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用自己的方式来呈现,营造宽松、平等、民主、自由、和谐的课堂氛围,让每个学生展示自己,同时获得体验,认识到中国只有保持自己独特的文化特点,才能在世界上展示出自己的风采,对世界有更大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被世界所接受。进而启示学生珍视和弘扬我国的传统文化。

二、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的特点设置教学目标:

我设置的教学目标是:

1、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从古至今中国文化的传播历程,以及中国文化在世界上的影响。

2、通过课上学习,课下收集整理有关资料和课上欣赏、小组讨论、交流展示等活动,激发学生对中国文化的热爱,培养学生传播中国文化的意识,及形成学生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及民族自豪感。

这样的目标设定打破了传统教学的模式,从过于关注知识的传授转化到更多的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情感体验,以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能力目标和知识目标为依据来设置本节课教学目标。不仅要使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还要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发展多方面的能力。

三、依据教材特点结合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设定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感受中国文化收到了世界人民的青睐,让学生对中国的文化传播历程有一个基本的了解,清楚中国文化在传播的过程中代表的意义。

教学难点:使学生明白传播中国文化是每个中国人的职责,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及民族自豪感。

四、教学准备:

在本节课教学前我布置学生课前搜集和整理古代中国文化传播的相关资料。我自己也收集了一些经典的古今中国文化传播的相关视频片段和资料做成多媒体课件,在课堂上展示。

五、教法

新课标指出教师要作为学生学习活动中的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应该灵活多样的的选用教学组织形式,根据这一理念本节课我采用激趣、感受、体验、升华的方法,课堂上以学生的自我展示为主体,再用大量的图片、视频片段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学生了解中国文化传播的有关知识。

六、学法:

学生是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在学法的选择上,体现了{玩中学、学中玩、感受体验中学、学后相互交流}等方法。

七、教学过程

合理的教学过程是教学成功的关键,我把教学过程分四个环节:

1、梳理单元内容,感知中国文化。

2、了解中国文化已传播到了世界各地。

3、回顾文化的传播历程,感受中国文化受欢迎的原因。

4、活动总结,升华主题

(一)梳理单元内容,感知中国文化。

为了能让学生轻松的进入课堂,我通过创设轻松的谈话氛围,在师生谈话交流过程中,回顾、整理了第四单元学习过的中国文化,继而引出本节课的课题中“中国风”这一概念。这样的设计既让学生对“中国风”的概念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又使学生回顾了本单元了解的中国文化,为后面教学内容打下了基础。

(二)了解中国文化早已传播到了世界各地。

在这一环节,首先欣赏了《汉语桥》美国赛区的'新闻视频,再播放多媒体图片,了解中国文化传播机构孔子学院分布之广,然后播放孔子学院中世界各国的人们感受中国文化的镜头,层层递进,引导学生了解中国文化之风已经吹到了世界人民心中,提出问题:中国文化以什么魅力征服了世界人民?

(三)回顾文化的传播历程,感受中国文化受欢迎的原因。

这一环节的教学,结合对中国文化的“魅力”的体验进行——中国文化在不同时期分别代表着先进的技术、和平、和交流,因此被世界人民所喜爱。通过资料收集、交流,观看图片视频等,将更多地知识量融入到这个环节,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中国文化传播的有关知识。

(四) 活动总结,升华主题

这一环节,设计了“我是中国文化传播使者”的综合实践活动,通过活动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与本单元的学习形成联系,通过向外国朋友推荐、传播中国文化的过程,让学生明白中国文化其实已经融入了我们的生活,是我们中国人所特有的。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使中华的传统文化得以继承和发扬,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最后总结,希望我们每个小使者都能够传承中国文化,弘扬民族精神,把中国风,吹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在这节课的学习中,“中国文化”这颗神奇的种子在学生们心里已经生根发芽,为整节课划上了一个开放式的省略号,充分体现课堂教学的“唤醒”、“解放”和“引领”的功能,促进了学生的社会化发展。

说课稿 篇5

一、教材分析:

我说课的内容是体育教程一、二年级的教材。

本节课的内容是基本队列队形,具有很大的实用价值,是一项深受低年级国小生喜爱的基本活动教材,国小低年级的队列队形教材,选择了一些简单的、实用性较强的变换方式,通过这些教材练习,促进学生身体各部分的肌肉及内脏器官和上下肢力量、灵敏与协调素质的发展。进一步提高基本活动能力,培养学生勇敢、果断、坚韧不拔,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充分发挥学生的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立正稍息动作要领和方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讲解示范让学生懂得如何做到动作准确、整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团结互助的团队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

a.引导学生进行模仿练习,开发想象力,激发表现欲望。

b.培养克服困难,互相合作的心理品质。

四、教学方法: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通过语言描述、实物演示,音乐的渲染等手段创设课堂的教学情景,国小生们大都具有很强的好奇心,但自制力和理解力相对较差,通过丰富的情感体验和社会实践经验,使学生大胆的表现自己、认识世界,我尝试采用如下教学法。

(1)表现法:通过感知,使学生产生强烈的角色体验和浓厚的学习兴趣。大胆的表现对事物的了解。

(2)实践法:通过教师有效的引导和亲身的.体验,让学生通过感悟去亲身实践。

(3)探究法: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让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实践生活中更好的去体验。

五、教学过程:

1。立正

动作要领:使身体保持正直的状态站立与地面,两脚跟靠拢,脚尖略成外八字状态,两条腿紧紧靠拢,膝关节绷直,两手掌五指并拢紧扣在两腿外侧,尤其是大拇指不能与其他的四个分家了,此时让中指与裤线重合,挺胸收腹,两眼平视前方,整个身体稍微向前倾斜,这种倾斜外人用眼睛是看不到的,只是自己感觉身体的重心在前脚掌上,千万不可以向后仰,然后保持住这个姿势,聚精会神的等带命令即可。

2。稍息

动作要领:在立正的基础上,将右脚向右前方稍迈出一小步,而整个身体仍然是立正时候的状态,即挺胸收腹,两腿伸直,膝关节绷直,只有右脚动一下,其他各个部位不允许活动,稍息的目的是让你在心理上稍微放松一下(不像立正那样整个神经都绷的很紧),而不是让你整个身体变的松懈,那就没有队伍的样子了。

说课稿 篇6

《色彩的冷与暖》是六年制国小《美术》四年级上册第一课。本课的教学目的是:了解色彩冷暖的含义及冷暖对比是一种强烈的色彩对比;培养学生学习色彩的兴趣。重点、难点是:了解色彩冷暖含义及冷暖对比、补色对比。为了达到教学目的突破重点、难点,采用了幻灯片、CAI课件及实物投影仪等多种电教手段辅助教学。因此,我是这样设计课堂的。

一、导入新课

根据本课的特点,我制作了CAI课件,进行导课,让学生从感性上认识色彩的冷暖:播放配音动画:首先出现灰色暗花背景,接着出现美丽鲜艳的彩虹课题。其中,“冷”字用蓝色,“暖”字用红色,随着音乐的节奏字体开始发光,背景与字体;字体与字体都形成了强烈又和谐的冷暖对比。这时,同学们显得非常兴奋。享受了色彩给他们带来的喜悦和美感后,我问:“同学们,看这个配音动画,你们感受到了什么?”学生情绪激昂,纷纷举手有的说,灰色背景与鲜艳的课题形成高纯度与底纯度对比;有的说“冷”字的蓝色与“暖”字的红色形成强烈的冷暖对比。在讨论中,学生复习了上节内容并主动的投入到新课的学习中来。

二.教学思路及教程设计

1. 对色彩色性的感知。

为了让学生感知色彩的色性,首先播放了幻灯片:一桌丰盛的美味佳肴展示给同学们。这时给这些丰盛的饭菜打上红光。同学们看后,惊奇地说,“大肉变的鲜红而菠菜却变成了黑色;”这时,又换成黄光,葡萄酒变成蓖麻油,菠菜象是发霉的样子,最后又蓝光,同学们纷纷的说:“大肉已经腐烂了,菠菜真新鲜。”学生一下进入了情节。这时我停止播放说:“你们想知道为什么吗?同学们想象的翅膀展开了。

2. 基本概念的讲述:

由于色彩基本概念较为枯燥并难以理解,我采用了实物投影仪及

CAI课件等电教手段。以最直观、最形象的方法让学生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理解色彩冷暖的含义。

用CAI课件展示色相环,同学们看到屏幕上各种不同色彩的小圆点围成一个圆环,兴趣很高,这时提问,“请说出各种小圆点的色彩名称。”“大红”、“柠檬黄”、“草绿”等。当同学们回答正确时,画面中出现卡通小人笑着说:“你真聪明”、或“你真了不起”;同学们答错时,小人又说,“再仔细想想,动脑筋哟”之类的话。极大地增强了同学们的自信心,调动了学生学习色彩知识的积极性。学生轻松自如地理解色相环及在色相环中冷色系列及暖色系列的知识。为了突破本课的教学难点:色彩冷暖的含义和补色、补色对比。我采取了列举实例、CAI课件、实物投影仪等多种电教手段。在讲述色彩冷暖的含义时,举出了赛马间的例子:将赛马间一半刷成桔红色,一半刷成蓝色,在蓝色部分休息的赛马很快就平静下来了,在桔红色部分的赛马在很长时间仍是焦躁不安。听完后,同学们情绪高涨之时,我趁机展示《晚间的咖啡馆》这幅作品,屏幕上的`作品深深吸引住了学生。期待着我讲述这幅作品。我抓住时机讲述本幅作品的艺术特色及冷暖色在本幅作品中的应用。激发了同学们想利用色彩冷暖作画的情趣。我又举出了画家凡高的《向日葵》这幅作品,使学生掌握了知识点,并教导学生学习凡高勤奋作画、奋斗不息的精神,在课堂上渗透德育教育。在突破补色和补色对比这一难点时,我首先利用实物投影仪在课堂上做了视觉残像实验,实验中,同学们亲身体会到了什么是补色,学生感到非常新奇和兴奋,抓住这一时机又利用CAI课件做了一组补色对比练习,同学们便轻松愉快地掌握了本课的这一难点。通过以上的学习在很大的程度上降低了色彩理论知识理解的难度,减少了技法训练中的周期反复,也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使老师变枯燥的讲解为形象的演示,既领略了画面的美,又掌握了色彩的知识与技能。

3、技法示范

为了让学生对本课作画材料,用具及基本技法有初步的了解,我在实物搞影仪的平台上做画,播放到屏幕上,在老师的示范中使学生体会基本技法,激发了学生的创作激情。

三、结束本课

利用CAI课件展示本课板书内容,并布置了色彩的冷暖推移作业,讲述作业要求,强调重点、难点,结束全课。

四、板书

根据本课的重、难点,采用图文并茂的结构式板书,利用红和绿两种冷暖对比色,提现本课的训练重点。

说课稿 篇7

一、 说教材

1、教材简析

本课是长春版教材八年级(上)第20课《传序书箴四篇》中的一篇,

《春夜宴桃花园序》说课稿

本序大约作于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地点在今陆兆山桃花岩。从弟即堂弟,。文章记述了李白与他的堂弟们相聚在桃花园中,饮酒赋诗,畅叙天伦的情景,虽有“浮生若梦”等颓废之语,但主要是抒发了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豪情逸兴。

2、教学目标

(1) 掌握“逆旅,阳春,烟景,大块”等重点文言词语的含义,了解有关“序”这种文体的基本常识。

(2)培养学生结合作者的经历与性格特点来把握文章主旨的能力。

(3)背诵课文,培养语感。

(4)体会李白对人生的感悟,激发学生珍惜时间,积极进取的'热情。

3、说教学重点与难点

对作者感情变化的把握,以及常见文言实词、虚词、句式的理解和掌握,背诵全文,是本文教学重点

课文三、四自然段作者的感情由乐到痛到悲,对人的生死这一问题的议论富有哲理性,学生由于经历浅,多数未经历过生死,对其中表达的生死观不能很好理解,所以将理解作者在文章中由喜到悲的感情变化和认识作者深沉感叹中蕴含的积极情绪定为教学难点。

二、说教法

教师要本着“因材施教”以及“教学有法,但无定法”的原则慎重地选择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结合该课的教学目标、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准备用两课时,采用诵读法、点拨法进行教学。

1、诵读法。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反复诵读,从而更深的领悟文章内容和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点拨法。所谓“点”就是点击要害,抓重点;所谓“拨”就是拨疑难,排障碍。“点拨法” 能启发学生脑筋,自己进行思考与研究,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在学习本文中,我主要点拨的是难句以及作者感情变化的线索,从而使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内容。

三、说学法

《语文新课标》中指出“要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主动学习、探究。重视师生的语言交际和心灵沟通。重视学生思维方法的学习。”据此我确定了以下学法及能力培养:

1、圈点、勾画、批注的方法,借助工具书、课本注释初步疏通文意,力求做到准确、通顺地翻译课文,以此培养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

2、指导学生进行正确的诵读,同时,在教学中,让学生质疑,可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相互提出难句质疑;

3、用归纳法归纳文中的特殊文言现象。让学生学会对常见实词、虚词的意义用法进行系统归纳,使所学知识系统化,既便于记忆,又便于运用。

4、背诵课文时,要提示学生抓住文中感情变化的关键词语,如“乐”“通”“悲”,以此带动对全文的理解背诵。

四、教具准备

1、录音机、课文朗诵带;2、李白的名诗名句。

五、说教学程序

(一) 作者简介及其“序”

(二) 整体感知,朗读全文

(三) 小组合作,逐段疏通文意

(四)结合文意探究主旨

(五)背诵默写

说课稿 篇8

一、 说教材

(一)说课内容:(四年级上册第18—19页)

(二)教学内容的地位和作用

《角的度量》是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的第二课时,教材的主要内容是怎样学好角的度量,从学生在认识角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想好的这部分知识,让学生从各种学习方向进行,培养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的能力,使学生了解和掌握角的度量方法,帮助他们学习空间的观念。这样可以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加深对周围的认识,从而提高学生对角的度量打好基础。

(三) 教学目标定以下三点:

1、在观察,交流的基础上,认识量角器的结构与功能,通过探索,实践,总结出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初学用量角器量角。

2、在学习过程中体会统一角的计量单位的需要,认识角的计量单位,建立1度角的表象,建立角的大小的量化观念,能联系操作结果,发现三角尺的三个内角和特点,感受角的大小与所画边的长短无关系。

3、要积极参与量角的学习活动,在探究量角方法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在实践中产生发现数学规律的兴趣。

(四)教材内容的重点和难点。

根据精彩的内容编排和本班学生的学习水平制定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认识量角器的结构和功能,通过自己的探索,实践,总结出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运用量角器量角。教学难点是:在应用量角器进行度量角的大小情况下,怎样确定量角器对准角的顶点,边上是怎样放置的。

二、说学情:

根据学生已经学习的基础上进行,探究过角的认识,通过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激发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创新能力。

三、说教法和学法:

根据本课时的内容和学生的认识水平,课堂教学要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例如:我教学角的度量这课内容是:一是教学目标要明确,二是突出重点,三是突破难点,我放手让学生观察,动手操作,合作交流,进一步分析,比一比,量一量,所以,学生在学习角的度量的同时完成。

四、说教学程序:

根据本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本节课四个环节进行教学。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问同学们,在生活中你见过哪些图形有角?让大家说说?这样可以让同学对生活中的数学感兴趣,学生为了弄清生活中哪些地方有角,哪些角的大小关系,有什么不同,引出深思,激发了学生对新知识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更能调动他们的学习动机,再结合例题中的主题图,形象直观的把教学内容呈现出来,有了学习的兴趣活动,学生就能很快的进入积极思维状态,为学习新课的内容作好铺垫,很自然地使学生明确本课的学习任务。

(二)师生共同合作,探究新知。

首先出示活动角,感受角的形状,我先让学生认真观察,通过观察这个活动角,动手把这个角度大一些,可以怎样做?变小呢?这样学生就能认识到角是有大有小的,把角的两条边叉开一些,角就大一些;把两条边收拢一些,角就小一些。这样把学习的动权真正地交给了学生,使学生在动口,动手,动脑等活动中完成学习任务。

其次,出示量角器,让学生认识量角器的结构和计量单位是什么?并观察1度角的大小,接着让学生动手用量角器量一量各个角的度数,在量的过程中,还要注意到量角时要分几步进行,并说出量出各个角的度数,以小组里交流所量的结果,从而让学生认识到量角的过程。

(三)实际运用,巩固新知

练习是学生掌握知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必要手段,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设计以下结构。

1、完成“做一做”第一题,第二题,动手用量角器量一量下面各个角的度数,通过这两道题的练习,不仅能巩固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又能及时了解学生掌握新知的情况。

2、完成“做一做”第三题,从图上看估计这三个角的度数,然后用量角器量一量后,提问你们还发现了什么?

3、小组活动,动手,动脑,制作各种各样的角,进一步巩固本节课的所学的内容,又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想象能力。

(四)全课总结,拓展延伸

首先让学生自己说说,通过今天学习,你们学会了什么?学生自己的小结后,对所学过的知识进行整理,可以培养学生自己归纳总结,既能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又能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说课稿 篇9

说课内容:星球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三节“气温和降水”,我将围绕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程序四个环节进行。首先,我对本节教材做如下分析。

一、说教材: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章教材主要介绍中国的自然环境特征,各节内容都是围绕这一主线展开,本节主要介绍中国的气候,教材在编排上也注意突出中国的气候特征。气候特征可以通过其基本要素──气温和降水的特点反映出来,要了解气候特征首先应了解气温和降水,而且气温和降水的分布及特点是学习中国地理的基础知识,掌握这些知识,有利于理解各区域地理环境、生产、生活等各方面的差异。因此本节课是本章的重点,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知识基础及认知能力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阅读等温线、等降水量线分布图,了解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特点及降水分布特点,培养学生判读、分析等值线分布图的技能;

初步学会分析气温和降水特点的形成原因;了解我国温度带及干湿地区的划分依据和划分地区;进一步明确我国地理环境的巨大差异性;

过程与方法:

精心创设情境,注重启发性和趣味性,增强教材的实践性和探索性,着力体现课改纲要中的“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这一理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形成对我国地理环境的差异性认识;感悟人与自然的关系。

教学重点:

1、我国气温和降水的分布特点及差异。

2、温度带及干湿地区的划分依据和分布地区。

3、培养学生判读、分析等值线分布图的技能。

教学难点:

有关气温分布图的分析判读。

等值线图在七年级上学期初步学习,但由于时间久远,平时学习中少有接触,同时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知识量又有限制,因此存在一定难度。

二、说教法:

本节课根据课标要求和教材内容的特点,结合学生实际,主要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充分利用地理课件,将文字、图形、动画等媒体综合在一起,创设直观性与探索性相结合的.教学情境,以强化教学的直观性。通过设置问题、启发诱导、读图分析、观察对比、分组讨论等方法进行教学,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三、说学法:

美国未来学家阿尔文托夫勒说过:未来的文盲将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学习的人。本节课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渗透学法:

1、学会用图:培养学生从各种地理图像中获取地理信息、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2、学会探究:在学生在探究性学习中,掌握比较、分析综合等科学的探究方法。

3、学会合作: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互动能力,使学生学会合作学习。

四、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欣赏南北方气温差异视频导入新课。

设计意图:从生活中提炼地理有关的知识,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初步感知我国气温差异,进而导入新课。

(二)学习新知

1、反应气候特征的两个基本要素。

2、影响气候的因素有那些(补充人类活动同样影响气候)

3、等温线地图是如何绘制的?

4、阅读等温线气候图。

(以我国一月份平均气温图为例,课件展示)

(1)读出各等温线名称;

(2)根据等温线形状分析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设计意图:1、这部分内容是学习新知识的必备,等值线图又是本节课难点。有必要拿出时间进行知识的重组和再现。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更是为了省时高效。为新知识学习打基础。2、动态再现等温线气候图,重在强调重点,并在地图的运用中化解难点。

(三)情境设计,问题探究,认识我国气温分布特点

(参考我国一月平均气温图)探究问题:

1、我国冬季气温分布规律,分析成因。

2、计算我国冬季南北气温差值。

3、0°C等温线经过的地方。(参考图:我国七月份平均气温图)探究问题:

1、我国夏季气温分布特点。

2、分析夏季青藏高原等地区气温较低的原因。

设计意图:1、让学生在实际的生活中感知地理问题,在解决实际问题中产生了对地理知识的渴求,让学生体会到学有所用。2、在探究问题中,多角度、多手段地培养识图、用图的地理技能。

学生容易提出问题:为什么我国冬季气温南北温差大,而夏季南北普遍高温,温差不大?

(四)图解图练,记忆我国温度带的划分

1、出示活动积温的概念,学生理解认识

2、学生阅读我国温度带划分图

设计意图:充分利用地图的功能,讲练结合,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达到更高的记忆效果。

(五)知识技能运用,小组探究我国降水的分布及干湿地区的划分

小组探究问题:

1.沿途你们穿越了那些降水量线,总结我国降水分布总趋势,

2.观察等降水量线走向,分析我国降水分布成因。

3.你找到800mm等降水量线了吗?它与我国哪条等温线几乎重合。

4.我国有哪些干湿地区,你们记下了吗?德州属于哪个干湿地区?

5、东北地区东部降水量并不丰富,为什么为湿润地区呢?干湿地区的划分依据是什么?

设计意图:1、在“气温差异”的学习之后,学生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等值线地图及分析气候成因的能力。2、通过小组探究、小组汇报,利于培养合作意识,提高学生参与度,促进全体学生共同发展。

(六)归纳小结:

你有收获吗?那么请你谈谈。

设计意图:巩固强化,了解学习效果,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研究教学对策。

(七)回顾反馈:

回顾旧知识,强化记忆。

(八)课外探究:调查家乡的民居特色、饮食习惯、文化习俗、农业生产等及它们与气候的关系。

板书设计:

设计意图:网络化板书设计可使知识条理更清晰,层次更加分明,重难点更加突出,从而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加系统完整。

说课稿 篇10

[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

《智子疑邻》讲述了一个富人因故丢东西后,预见相同的两个人却遭到不同的对待。故事的主旨不在于说明人的预见,而在于说明持相同看法的人却因身份不同(实即跟主人的亲疏关系不用)遭到不同的对待。以此说明听意见只应听正确的,而不要看这意见是什么人提出的,对人不能有偏见。

《塞翁失马》文章写塞翁先是失马,后反而得马,儿子骑马折髀,后反而在战争中得以父子相保,环环相扣,一波三折。通过故事,告诉我们,事物的发展都有正反两个方面的可能,在特定的条件下,好事可以变成坏事,坏事也可以变成好事,要辩证地看待事物。

二、教学目标

1.根据教材内容,我认为该课的教学目标 应确定为:

‘知识目标’

掌握一些关键文言字词,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语。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辩证思维的能力。

2、分析故事情节,用自己的话多角度概括寓意。

‘品质培养目标’

正确认识事物的两面性。

三、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寓意,辩证的看待事物。

[教学方法、学法指导、教学手段]

1、对内容的理解,先疏通文意再演故事的'方式。

2、对寓意的理解、认识,可用课本剧的形式展示

3.主要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在文学宝库里,有一种诙谐幽默的文章——寓言,根据你的知识储备,能不能说说寓言的一般特点?能否举出你知道的寓言的题目?(学生自由发言),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两篇

(教师板书:《智子疑邻》《塞翁失马》)

二、检查预习

1、文学常识。学生交流,教师适当补充。

韩非(约前280——前233)战国末期韩国人,著名思想家。他著有《韩非子》一书,共20卷,55篇。笔锋犀利,说理透辟,常用寓言故事阐明事理,富有说服力,其中许多寓言故事一直流传于世,《智子疑邻》就是其中的一篇。

刘安(前170—前122)西汉思想家、文学家。汉高祖刘邦之孙,淮南王之长子,袭封怀难忘。好读书、鼓瑟,善文辞。曾“招致宾客方术之士数千人”,集体编写《淮南鸿烈》。该书虽杂有儒家、墨家、法家等思想,但以道家思想为主,主张清静无为。书中保存了不少古代神话传说

2、字音词意。此何遽不为福乎 堕而折其髀 此独以跛之故

三、指导学习《智子疑邻》

(一)整体感知

1、教师读,学生读,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请学生解释词语并翻译句子,其他学生补充修改,个别问题老师解释。

2、复述课文:在理解文意的前提下

(二)问题探究(师生互动,讨论课文内容)

1、邻人之父劝告富人筑墙出于一种什么心态?

2、对正确的意见应该采取怎样的态度?

3、宋国富人一家为什么会“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4、联系生活体验,概括这则寓言的寓意。

积极方面:听意见只应听正确的,而不要看这意见是什么人提出,对人不能持偏见。

消极方面:要注意自己与听话者的关系,如果关系疏远,即便说的意见正确,效果也不见得好。

(同学们可以边看书边找出答案)

四、指导学习《塞翁失马》

(一)整体感知

1、教师读,学生读,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请学生解释词语并翻译句子,其他学生补充修改,个别问题老师解释。

2、复述课文:在理解文意的前提下

(二)问题探究(师生互动,讨论课文内容)

1、好事坏事能互相转化吗?举例说说好事、坏事在什么条件下转化?

2、联系生活体验,概括这则寓言的寓意。

(同学们可以边看书边找出答案)

人们不要孤立、静止地看待得失,事情的好坏可以转化,要辩证地看待得失祸福,要发展的看待事物,以一颗平常心对待生活,不要过分为一时一事之得失而计较。

五、拓展训练:(同学们互相交流,自由发言)

楚有祠者,赐其舍人卮酒。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吾能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其卮,曰:“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为蛇足者,终亡其酒。

问题:

1、疏通文意

2、这则寓言故事流传甚广,后来成为了常见的成语,该成语是-------------。

2、解释句中红色的词。

(1)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

(2)为蛇足者,终亡其酒。----------------

3、翻译句子。

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

蛇本来没有足,你怎么能为它画脚呢?

4、写出这则寓言故事的寓意。

讽刺了那些不顾客观实际,自我卖弄,弄巧成拙的人。

六、推荐作业:

续写《智子疑邻》,邻人之父知道自己成了怀疑对象,有怎样的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