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七年级周记4篇

时间是箭,去来迅疾,转眼一周又结束了,想必大家都有了很深的感触吧,需要进行好好的总结并且记录在周记里了。那么好的周记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七年级周记4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推荐】七年级周记4篇

七年级周记 篇1

今天下午我和妈妈一起在公园里堆了一个和我差不多高的雪人。

刚开始有点冷,运动了一会儿浑身就热了,但小手还是被冻的红红的。一层一层的将雪拍打的垒起,制成三角形,在在顶部加上一个类似圆形的头,头上加上用胡萝卜做的'眼睛和嘴巴,用树支当手,用树叶当扣子,我的雪人完成了。这是我和雪人的合影。我喜欢下雪。

七年级周记 篇2

今年我参加了军训,这让我度过了一个与众不同的别有深意的暑假。俗话说“好景不长”,这“景”还真不长,才十一天。

夏天炎热的太阳火辣辣的炙烤着大地,我们的心也是火热的。酷热的操场上,只听见列队的脚步声和教官的`吹哨声,还有同学们的口号声。经过长达数小时的训练后,队伍里不时有人悄悄地动一下,因为汗水已经湿透了我们的衣领。随着教官的一声“解散”,两百多号人一起奔向宿舍,我们像哥伦布遇到了新大陆一样,冲向各自的水杯,拧开盖后大口地喝起水来。

在那炎炎夏日的上午,太阳未达到最高点和最热发和最热点,但也能让你晕半天。站在操场上站军姿,一站就是半小时左右。我们站,教官也陪我们一起站,汗珠从脸颊慢慢地滑下来,就算流到眼睛里也不能动。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我真希望时间走得快一点,那滋味你知道有多苦吗?

有一天,因为天气炎热,运动量比往常稍大一些,我的身体有些吃不消了,下午就发起烧来。我们宿舍的同学见了,急忙接了一盆凉水,把毛巾打湿后敷在我的额头上。老师知道后,也给我端来了姜汤,尽管不好喝,我还是把它喝了。在老师和同学们的悉心照顾下,我的烧退了。我要以坚强的意志坚持了下去,坚持到最后。

十一天的军训生活结束了,其实最累的不是我们,而是训练我们的教官,我们回宿舍喝水时,而他们只在树荫处乘凉,我们站军姿时,他们也跟着站。在我们离别时我们哭了,因为我们舍不得辛苦培训我们的教官,舍不得那里的一切,总之有千千万万个舍不得。我现在还时常会看看那军训时的照片和在军训时获得的奖状。想想跟老师、同学和教官在一起的时光,我想对教官说一声:“教官,您们辛苦了!谢谢您们。”

七年级周记 篇3

书,是我的精神食粮,她注定要和我在一起,成为我生命中不可缺少的精神财富,是她丰富了我、充实了我、涵养了我,是她陪伴我走过了14多个春秋冬夏,是她陪伴我走遍天涯,在我孤单、伤心时,是她给了我力量。她教会了我为人处事的哲学,又是她,为我展现了一幅幅不同的知识画面。是她,让我变成了一个有知识、有素养的.学生。

爸爸从北京回来,又给我带回些精神食粮,其中有一本是《花季里跳荡的思想脉律》,我刚看见它便爱不释手地捧起它认真地读了起来,好象一个从远方赶来的一个未曾相识,但是却形如知己的好友。我刚读完第一篇,就被它那新颖的体裁深深吸引住了,虽然没有特别华丽的句子词语,但给人的感觉就是:真棒!我真没想到这样的佳作竟出自一个中学生之手。我要是能够写这么好那该多好啊!”我心中暗暗地想。我知道,要想写好作文,必须多看、多观察,用自己漂亮的大眼睛发现生活中的美,必须多想、多动脑筋,用自己聪明的大脑思索问题,还要多从书中汲取营养,丰富自己的词汇,让更多的书进入我的生活,我的世界,使我的精神食粮更加丰富、多样,使我的世界更加精彩!

七年级周记 篇4

今年元宵节,家里买了两袋河南郑州产“玉珍珠黑芝麻汤圆”。配料有白糯米粉,砂糖,芝麻,花生,麦芽糊精。

我在厨房用电饭煲煮,水开后下锅,我就去忙别的了。感觉也就五六分钟的时辰,再去厨房揭开锅盖看,那汤圆都成了一锅粥了,赶紧关了电源。

初始,还见汤圆漂浮在水面上,也都裂开了嘴,里面的馅都淌了。片刻之间,等我要品尝时,汤圆都沉入锅底。等我小心翼翼地捞起,已不成个了,只好改喝米粥了。

元宵属于高热量高糖分的食品,黏性大,不易消化,油脂含量很高,一般糖尿病患者、肾脏病患者应少吃或不吃。由于黏性大,老年人还容易把假牙给粘下而误吞肚里,小孩子囫囵吞枣的卡住喉咙。

这使我想起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在国营食品店买的元宵,要煮好长时间,才能煮熟煮透。母亲回忆说:“那元宵硬得都能砸破头”,虽然有些夸张,但是我吃过那种元宵,确实硬邦邦的。还有中秋月饼,也是硬的很,用两手掰开都需费很大的劲。

同样,还想起那个年代回老家过年,那饺子皮也皮实的.很,用擀面杖干上几个就累得手腕疼。但那过年的饺子也包的踏实,从来没有露馅煮破一说,你想,硬币都能包进馅里,外皮不漏痕迹的。

在北方济南,仅是把汤圆作为一种就餐时的小佐料看待,正餐还得包饺子,再做上几个菜,喝上几杯酒,一家人这才算过正月十五。

说起看花灯,现在孩子大了,自然也提不起那个兴致了,老人也不方便出门。在孩子小时和我刚学摄影那几年,每年正月十五都是要去看灯或拍摄的,真有个新鲜劲。

印象最深的是,一九八八年,我媳妇待产住院,快要生了,恰逢正月十五。晚上,我按耐不住,又拿上相机拍摄去了。那年正赶上庆祝济南解放四十周年纪念,在解放阁护城河沿西河岸,摆放了百米长的一排排花灯。观灯者如潮,我跳出人海,到隔河对岸的黑虎阁廊上,灯火阑珊处,以护城河的泊舟和杨树枝的骨朵为中前景,以远处*的灯河为远景,拍了几张,起了个片名叫《东风夜放花千树》。等赶回医院时,儿子在夜半出生了。这件事我瞒了妻子好几年。她多年后知道,果然埋怨我。那张片子还入选了九一年济南国际摄影艺术展。

后来,在儿子小时,每年正月十五都带他去看花灯。儿子渐大,不跟我们玩了,我也渐渐失去了拍摄花灯的兴趣。护城河那次的灯节,在以后的二十多年,就没再那地儿举办过。

随着电视机的普及,网络电脑的发展,在家上网看电视已绊住了很多人的腿,正月十五看花灯猜灯谜,已远远没有过去的那份浓郁的情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