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味者,清欢也作文

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习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作文了吧,借助作文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怎么写作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有味者,清欢也作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有味者,清欢也作文

有味者,清欢也作文1

在信息化科技进步的时代里,想找到一个恬静安详的地方享受清欢谈何容易?可今天我就在老家享受到了“清欢”带给我的乐趣。

经过一个多小时的颠簸,我终于来到了我魂牵梦绕的家乡。它是一个不起眼的小村庄,却有低矮的土坡,澄澈的小溪。

儿时每逢回家乡,我都爱用手爬爬山坡,划划小溪。在山坡上,我曾和朋友一起找过“草药”,堆过“城堡”;在小溪里,我曾和爸爸一起捞过螺丝,捉过泥鳅。这里承载了我儿时许多珍贵的记忆。

如今,山坡移平了,小溪干涸了,那些珍贵的回忆也随着风儿吹散了。我本以为这里再没有什么值得我留恋的地方,但我却在老家的后院里享受到了片刻的.纯然安静。

我无意间发现了后院里有些残砖破瓦,就在这里我发现了让人意想不到的乐趣。

事情是这样的:今天早晨,爸妈都在忙活春节准备活计,这可苦了我和弟弟。此时我提议和弟弟到后院去寻找乐趣。看着弟弟手中的火柴和爸妈忙活的身影,我顿时有了好玩的主意:我也来煮一顿自制的午餐。说干就干,我和弟弟分头行动,弟弟找食材,我用这些砖瓦搭一个锅灶。

不一会,弟弟就找来了食材——白菜叶两片,花生一把,肉丝两条,还有一些野花野草。我也搭建好了锅灶,就这样我们点起了火,用地上的树枝把白菜叶草串了起来,就上演了一场烧烤,火烧得旺时,我又把花生粒全都撒进了火堆里。冻天孤零的树叶在风的抚弄下轻轻的摇曳,炊烟徐徐升起,化作了天上朵朵“白云”,衬托着此时的天空,天空显得格外的蓝,蓝得纯净,就如同我此时的心情样晴朗、安逸。

这样的意境让我想起了书中曾看到过的一句话——清欢是不讲究物质条件的,他只讲究心灵的品味。

有味者,清欢也作文2

从前,“清欢”于我,似乎只存在于苏子“人间有味是清欢”的诗句里。那年春节回到故乡,才真正体验到清欢。

故乡是在南方偏远的小镇里,那里人丁稀少,空气清新,即使才二月,山上的树木也都郁郁葱葱,眼中洋溢着的都是充满生机的绿色。耳边时常也会传来鞭炮的声响,在仍允许放炮的这里,也会多那么一丝年味。

挑一个雨过天晴的日子里走进山中,在高山鸟鸣中体验清欢。高大的阔叶树木上不知有多少鸟儿栖息在此,发出了悦耳的鸟鸣。前几日的雨水顺着那宽大的叶子渐渐“滴答滴答”地流下来。阳光顺着树叶的缝隙照耀大地,潮湿却又不觉得寒冷。林子里除了那雨水和鸟儿的声音竟静得出奇,没有城市里嘈杂的音乐,没有发动机“嗡嗡”作响的声音。最不和谐的,也只有那几声犬吠,一切是那样简单。

回到家中,把刚刚从山间采来的春笋洗净,再去田里摘些新鲜的蔬菜。不用放过多的调味品,浓浓的乳白、葱葱的嫩绿再配上精致的碗碟,这可谓“人间有味”了吧,苏子的清欢也不过如此。把没有打过农药的蔬菜用最简单的材料烹制,对于味觉就是一种清欢了。一家人围聚在圆桌前,开心地聊着天,在充满亲情的日子里,体验着简单生活的清欢。

晚上睡前,在古籍经典中体验着清欢。古语云,流水之声可以养耳,青禾绿草可以养目,观书译理可以养心。心要清欢,便只可捧着一部部经典,参悟那简单而又复杂的道理。柔和的灯光照着那泛黄的书页。夕阳下,骑着青牛的.老子讲着“上善若水”的道理,走出函谷关,逍遥而行。孔子孟子在杏坛下,讲述着人间至理。鬼谷子的“朝秦暮楚”也暗藏玄机……

现代生活的人,早已清欢难觅了吧。眼要清欢,却无青禾草木,耳要清欢,却无流水和鸟鸣。我不禁怀念起那次体验清欢的经历,没有尘世的纷扰,没有琐事的烦心,有的只是那最简单的生活,最简单的体验。

清欢渐远,浅笑安然……

有味者,清欢也作文3

曾读过林清玄的一篇散文,觉得写得很好,他说世界嘈杂,清欢难觅,不由觉得心有戚戚,颇有共鸣。

清欢是一种看似无味却有味的愉悦之情。有时,生活只需一盏茶,一盏灯,一间朴素的房子,一块地,就足以静享清欢。清欢之所以好,是因为你能体会到触及灵魂的美,这种平静简约的生活远胜于浑浊嘈杂的世界!然而,清欢却没有几人能真正拥有。因为它是那样的无欲无求,世事空明,却又不是万事皆空,没有悲伤,没有狂喜,没有感慨,清欢是行在路上的脚步轻盈,浸在书里的墨香缭绕,缀在食物里的红肥绿瘦,更是发自内心的淡淡愉悦!

要想品味到清欢之境,所处的环境也是有一定要求的.。一般人想要有一丝清欢,就要有一个安静的环境,而现在,放眼望去,熙熙攘攘,吵吵闹闹,清欢是那样的可遇不可求。你说,若能坐在那古树下的小石椅上,微风吹过,带着丝丝泥土气儿,水在身旁滴着,如此舒适!可车如流水的今天,这样的画面几乎是一种奢望。想到山间的石板路上走走,鸟啼声在山谷中回荡,身旁的小湖清澈见底,桂花从树上飘落,慢慢落在湖面上,浮着,又泛起一阵涟漪!我能从桂花香中嗅到清欢!可是现在哪还有这种地方,小路上人挤人,到处是游客,哪里还有心情看风景。真是不由得羡慕起陶渊明那“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的境地了。

在这忙忙碌碌的世界,除了嘈杂的环境,安静不下来的还有人心。现在的人们所追求的是在街上,商场中那昏天地暗的喧闹,是那放在手中,发着光,诱惑无比的网络世界。人们似乎已经难得用一盏茶的回味,一本书的悠闲,一首曲的悠扬来求得清欢。

不过,正如林清玄所言:第一流的人物,是在清欢里也能体会到人间有味的人,是在尘世间,也能觅到清欢的人。那些真正耐人寻味,令人发自内心舒适的人和事、物和景,也是超脱于浑浊世俗的清欢!

有味者,清欢也作文4

《道德经》载:“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间有味最是清欢……

他拽了拽衣袖,是时候了……

青年时的他是胸怀大志,年轻气盛的热血男儿。他遵循儒家的“修身,治国,齐家,平天下”的信条,13年的出世入世,身心俱疲的他还是尊儒崇道,“无为而治”便成了他“性本爱丘山”的真实写照。在那个时代,回归自然田园生活的他,终是失去了多少,才在千年前的那个时刻,弃官还乡,而不被世俗所羁绊,让我做一回快活神仙吧。

千年后的我不由抿嘴而笑,终于肯为自己潇洒活一回了。五柳先生的归去来兮,便成了一段为后世津津乐道的佳话。

“携幼入宝,有酒盈樽,引壶觞以自酌,倚南窗以寄傲……世与我相违,复驾言兮焉求?”那位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田园诗人,在饮酒之时是否会怀念自己的官途岁月?在将有事于西畴之时,又是否会忆起13年自己的满腔傲骨?而随后,他嘴角的一抹凄凉苦笑,便流露了仓皇怀才不遇。不,不,不,这些皆已不重要了,从此之后,这世间再无彭泽县令,有的只是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潜陶渊明。

他的一生饱受争议,有的说他没有完成“治国平天下”的重任,有的笑他消极避世,一味逃离,而我只是淡然一笑,人间有味最是清欢。我们在鞭策的同时,是否记起当初翻身上马的目的?大多数人都已忘却,我们已忘了自己的.初心。我们的理想并不如水晶般澄澈透明了,它流出了暗与杂质。

他的生活,随遇而安。叩问内心时,不忧不惧,无愧于心。生命若能如此,便已足矣。人间清欢,所有含蓄婉转,深沉内敛之事,都只是为了更好地沉淀。洗尽铅华,若有一日,当你踏遍万水千山,尝尽世情风霜百味,依旧能回到最初的明朗、清白,则为真正的朴素、真正的清欢。

你回首,退步原来是向前,我不去想我没有拥有什么,而我想我能拥有我的,此生无憾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