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上李杜词上辛,东坡更在东岳上

诗上李杜词上辛,东坡更在东岳上

滚滚长江东逝水,巨浪键天涤万物,淘不尽你这样的英雄人物。
雄姿英发为乔婿,羽扇纶巾灰樯橹,谣想公瑾当年不过你这般潇洒自信。
江山秀如画,人生偏似梦。成也才华,败也才华,东山再起亦才华。你是文学界的泼拿巴拿破仑。
千呼万唤始出来,在我热情洋溢地期待下,你终于出来了。可没想到,你竟然满脸憔悴。
你,是苏东坡吗?
是的。历史告诉我这就是真正的你。
但是,我仍禁不住怀疑:余秋雨曾说的“中华文学史上最可爱的人”怎么会是这样的?
你满是从容和平静地说:“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行高于人,众必毁之”。
我默然沉思:他,就是苏轼?中国甚至世界文学史上罕见的通才,真正意义上的天才?
倘若一个人还稍了解一些文学知识,稍有一点文化修养的话,就一定不会反驳。
可我不相信这样的论断。我要仔细的探求。翻开书,在写文章上,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论著丹青,“宋四家”又必须为他留出名额;在写词方面,他更是登峰造极,豪放可比稼轩,并称“苏辛”,婉约可比易安,并称“苏李”。世人给予他这么高的评价,也许他还未必满意。真的,他使那样的高大,那样的耀眼,以至于我们甚至在想拍他的马屁时连马尾巴都够不着。
可是现在,他为什么会是这样的样子?
太史公成一家之言,几乎把汗代以前的历史风物悉入书中,是史家的集大成者:他才华横溢,极尽风流:诗词歌赋,无所不通,无所不精;琴棋书画,一枝独秀,尽占秋色。我想不通。
一个苏轼,就是中华文化的精选辑;幸亏他没写长篇小说,否则曹雪芹决不会那么风光。即令《红楼梦》圆,也盖不住他的绝世风采。我仍想不通。
没生在同一个时代,是历史对他们的眷顾;因为历史对他们同样眷顾,所以他们的命运几近相同。
巨人的诞生,类似与蛇蜕皮,蝉脱壳,苦难,就是其中的推动力。
孟子也说:“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这,难道就是我所要寻找的答案?
苏东坡的成材则显得有些特别,但却决不是例外。命运有意同他开玩笑,也告戒人们不要死抠教条;但还是留了一手,让人们相信亚圣老孟的话所包含的基本原理是对的。
这样,苏东坡的成名便显得不是那么的满路荆棘,甚至有些突然,因此惹得不少玩文弄墨的庸才的妒忌。
1057年,应该是他的本命年,这一年,他考上了进士,并且由于主考官欧阳修的大力推荐,他得以顺顺当当地入朝为官,实现读书人“达则兼济天下”的抱负。
在杭州的几年,应该是他人生中最为得意最为自在的几年。坐拥西子秀湖的清丽明艳,纵享人间天堂的富庶繁华,他兢兢业业地工作着,快乐着。一个人,如果能一直这样活下去,那就太幸福太幸运了!
人间正道是沧桑。历史告诉我们:这,不可以。
也许会有人说,如果不是他的声名雀起,随便写了首有关钱塘弄潮儿的诗;或者当时把诗稿烧掉,不让好事者看到;或者当时正在那里视察水利的是一个无足轻重的小官而不是当今皇帝,他都可以从以后无尽的苦痛中解脱出来。
但是,历史不能假设,偶然之中蕴涵着必然。是宋朝虚浮奸狡的社会风气,是君王多疑寡断的作风,以及他在文学方面过于机敏而显得在政治上非常的单纯敦厚的性格,使得他不可避免地遭受灾难。
王安石和司马光都是文化大师,但是我们不仅没见他们对苏东坡有过多少亲近的表示,反而轮番对他进行打压攻击。这也难怪,在两个阵营声嘶力竭地相互攻击时,任何一句劝解即便是正确的,也将被认为是与之为敌的信号。而苏东坡偏偏是务实的,既不赞成偏激地全面变革,也不拥护顽固的墨守祖法。这样,他就被逼进了政治的夹缝,人生的深渊。
“苏东坡受陷绝不仅仅是因为政治,而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的文才过于卓著,受到了读书人广泛的嫉妒。苏东坡”余秋雨先生的这句话很有见地。我更欣赏他在描述苏东坡残遭虐待,彻夜遭打以至令狱卒都凄然不忍闻时所表达出的无比沉痛的同情。尤其是那句“一个世界级的文化大师在流放,整个民族在丢人。”格外有分量,令人为之一惊。
苏东坡是坚强的,没有辜负历史对他的厚望,毅然的挺立于困难之中,无比坚强地吟唱出《念奴娇。赤壁怀古》,《前|后赤壁赋》等传唱千古的绝唱。
巨星的再度喷发,其气势之壮令人大惊,甚至使我们觉得苏东坡的苦是为中国甚至是为世界受的,如同普罗米修斯为人间盗火时所受的苦一样,闪烁着无比灿烂的光辉。
让我们怀着无比愉悦无比兴奋的心情来欣赏诗人用生命换来的绝唱吧: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经此一难终成佛,佛光普照坡变岳。

滚滚长江东逝水,巨浪键天涤万物,淘不尽你这样的英雄人物。
雄姿英发为乔婿,羽扇纶巾灰樯橹,谣想公瑾当年不过你这般潇洒自信。
江山秀如画,人生偏似梦。成也才华,败也才华,东山再起亦才华。你是文学界的泼拿巴拿破仑。
千呼万唤始出来,在我热情洋溢地期待下,你终于出来了。可没想到,你竟然满脸憔悴。
你,是苏东坡吗?
是的。历史告诉我这就是真正的你。
但是,我仍禁不住怀疑:余秋雨曾说的“中华文学史上最可爱的人”怎么会是这样的?
你满是从容和平静地说:“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行高于人,众必毁之”。
我默然沉思:他,就是苏轼?中国甚至世界文学史上罕见的通才,真正意义上的天才?
倘若一个人还稍了解一些文学知识,稍有一点文化修养的话,就一定不会反驳。
可我不相信这样的论断。我要仔细的探求。翻开书,在写文章上,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论著丹青,“宋四家”又必须为他留出名额;在写词方面,他更是登峰造极,豪放可比稼轩,并称“苏辛”,婉约可比易安,并称“苏李”。世人给予他这么高的评价,也许他还未必满意。真的,他使那样的高大,那样的耀眼,以至于我们甚至在想拍他的马屁时连马尾巴都够不着。
可是现在,他为什么会是这样的样子?
太史公成一家之言,几乎把汗代以前的历史风物悉入书中,是史家的集大成者:他才华横溢,极尽风流:诗词歌赋,无所不通,无所不精;琴棋书画,一枝独秀,尽占秋色。我想不通。
一个苏轼,就是中华文化的精选辑;幸亏他没写长篇小说,否则曹雪芹决不会那么风光。即令《红楼梦》圆,也盖不住他的绝世风采。我仍想不通。
没生在同一个时代,是历史对他们的眷顾;因为历史对他们同样眷顾,所以他们的命运几近相同。
巨人的诞生,类似与蛇蜕皮,蝉脱壳,苦难,就是其中的推动力。
孟子也说:“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这,难道就是我所要寻找的答案?
苏东坡的成材则显得有些特别,但却决不是例外。命运有意同他开玩笑,也告戒人们不要死抠教条;但还是留了一手,让人们相信亚圣老孟的话所包含的基本原理是对的。
这样,苏东坡的成名便显得不是那么的满路荆棘,甚至有些突然,因此惹得不少玩文弄墨的庸才的妒忌。
1057年,应该是他的本命年,这一年,他考上了进士,并且由于主考官欧阳修的大力推荐,他得以顺顺当当地入朝为官,实现读书人“达则兼济天下”的抱负。
在杭州的几年,应该是他人生中最为得意最为自在的几年。坐拥西子秀湖的清丽明艳,纵享人间天堂的富庶繁华,他兢兢业业地工作着,快乐着。一个人,如果能一直这样活下去,那就太幸福太幸运了!
人间正道是沧桑。历史告诉我们:这,不可以。
也许会有人说,如果不是他的声名雀起,随便写了首有关钱塘弄潮儿的诗;或者当时把诗稿烧掉,不让好事者看到;或者当时正在那里视察水利的是一个无足轻重的小官而不是当今皇帝,他都可以从以后无尽的苦痛中解脱出来。
但是,历史不能假设,偶然之中蕴涵着必然。是宋朝虚浮奸狡的社会风气,是君王多疑寡断的作风,以及他在文学方面过于机敏而显得在政治上非常的单纯敦厚的性格,使得他不可避免地遭受灾难。
王安石和司马光都是文化大师,但是我们不仅没见他们对苏东坡有过多少亲近的表示,反而轮番对他进行打压攻击。这也难怪,在两个阵营声嘶力竭地相互攻击时,任何一句劝解即便是正确的,也将被认为是与之为敌的信号。而苏东坡偏偏是务实的,既不赞成偏激地全面变革,也不拥护顽固的墨守祖法。这样,他就被逼进了政治的夹缝,人生的深渊。
“苏东坡受陷绝不仅仅是因为政治,而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的文才过于卓著,受到了读书人广泛的嫉妒。苏东坡”余秋雨先生的这句话很有见地。我更欣赏他在描述苏东坡残遭虐待,彻夜遭打以至令狱卒都凄然不忍闻时所表达出的无比沉痛的同情。尤其是那句“一个世界级的文化大师在流放,整个民族在丢人。”格外有分量,令人为之一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