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百里峡的散文3篇

关于百里峡的散文 野山坡百里峡游记

关于百里峡的散文3篇

十月十日早晨,在薄雾里全家驱车向野三坡进发,天阴沉沉的,雾霭笼罩,真担心高速封了,从县城出发经白沟的白涿路(白沟--涿州),在高官庄高速口上了廊涿高速(廊坊--涿州),高速上竟然没有碰上一辆车,好坦荡的大道啊!一路飞驰,涞水口下,顺路牌指示,不久便到了十渡,此乃旧游之地,忆起曾经故友偕游,笑语盈耳依旧……

至此到野三坡还有一半路程,约八十里地吧。那知好事多磨,距景区十余里时的岔路口竟然南辕北辙了,一口气下去了十里路,越走越荒凉,才迷途知返,折返而来,沿傍山公路蜿蜒而行,真是另番景象,山路平坦,路边草木葱郁有致,一种叫不上来名的花,间断簇生,轻摇身姿,白粉错落,散淡绽放,落落大方,窈窕曼妙,一路看得人好舒畅!路的另侧却是一马川溪,雾气漠漠,偶尔水鸟掠过,萦绕几声鸣叫……

不知不觉到了景区,安置好随行携物,进得园内,抢眼一石耸立正中,是20xx年9月17日立碑,中国房山世界地质公园——野三坡园区,碑前却立了一尊牧童横笛骑牛的黑色雕像,妙趣横生,让人未及入山,却先有了牧童“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遐想……周围鲜艳红黄花卉,摆放各处,齐整有致,恰十一旺季刚过,游人稀少,洁净清悠,倒是比热闹熙攘更让人暗喜……

入山前需经一雄伟关隘,名曰汉城堡,其上大书“百里峡”三个金色大字,古朴伟岸。而百里峡以嶂谷著称,峡谷两壁直上直下,近于直立,高度远大于宽度,叫嶂谷。包括海棠峪、十悬峡和蝎子沟三条嶂谷。总长达50。3公里,是目前所知的最长的嶂谷群之一,其特点:雄、险、奇、幽。百里峡约65平方公里,海拔452米至2148米,峡长140公里。倒也不枉奇峡雄关的称谓!

期待中的百里峡终于展现眼前了,先沿洁净平整的石路缓缓前行,路旁人工铺设石子浅道里溪水潺潺,微波淙淙,两侧山树绿衣恭迎,傍着满目翠色山峰,此时山路倒还宽阔,行至华容道,遥想赤壁之战,曹操战败逃至华容道,其凌峻之势可堪与此处比,立在此,观其险,思古人,怀历史,以史衬景,以景鉴古,令人回味……。

沿山路来到海棠峪,在幽暗峪谷里,在铮铮嶙峋的“老虎嘴”中,在一道飞溅的银白山瀑映衬下,静静地立着一位美丽的海棠女,似乎娓娓道着:从前,在这住着父女二人,女儿叫海棠。父女俩以打猎为生,一天跟随父亲打猎,一只恶虎向父亲扑来。为了救助父亲,挺身上前与虎相拼,倒在了恶爪之下。乡亲们闻讯赶来,打跑了恶虎,救下了她,沿着这三十多华里长的沟谷回村,一路上鲜血滴滴流淌。后来在洒满鲜血处开满了火红的山花。为怀念舍身救父的海棠,就将此花命名为海棠花。这条沟谷,就叫海棠峪了。每当满谷的海棠花盛开,清雅迷人的何止是这些花……

沿“老虎嘴”崎岖山道攀而前往,来到了爽心瀑,一注山瀑疾滑铺下,像一匹华丽的亮白锦缎,在青苔绿草间,在黑石幽谷中,浪花激荡,叮咚有声……

越往里走越窄,来到一线天,两侧陡峰倒像是争相挤上前来,夹道观看游人似的,笔直得不能低头,几乎面面相挨,又好像要尽显挺拔身姿,要人仰慕,在仅留下的那道狭窄天空的映称下,山色更显幽绿,甚至是幽黑的,而那道光线还得透过山树婆娑绿叶,斑驳而下,即使在薄雾中,尤显清亮,到得谷底,已染成了绿色……好似返景入深谷,复照青苔上,真乃窄涧幽谷,天光一线,更有双崖依天立,万韧从地劈的气势。此时不禁亮起一嗓,冲破这逼人的幽静,那回声却悠远而去……

迎面峭壁上立一又深又窄的巨型裂缝,这就是著名的金线悬针了,据说在适当位置阳光直射,就呈现从天而降的耀眼的一线亮光,此需几辈修下福分才得一见啊?只有无限遐想了……

边想边走不觉来到另一奇景——天生桥,只见两山壁间架起一平坦石条,像是刻意雕琢,浑然一体,真乃鬼斧神工,难道造化亦有意搭起人间鹊桥……

奇景跌现,真让人目不暇接,正感慨不断,至此海棠峪已穿越而过,前面迎来了百里峡天亭栈道,共2800阶,每一阶梯代表一年,从公元前841年开始,将中华两千多年的文明史演绎在此号称“天下第一峡”的奇峡险谷里,倒也让人称快。一家三口商议,儿子坚持自己攀爬,不坐缆车,也好,让他也在这历史的长梯里艰辛攀爬一番,多少感受些历史的沧桑和启蒙,于是,一面缓慢攀登,一面念出那写在阶梯侧面的重要年份的重大历史事件和代表人物,语言简练精辟,却有历史的沉重感,有知晓的,也有不太熟悉的,即使气喘吁吁也要小憩后朗朗念出,后来就不用我来念了,因为另一个稚嫩的声音在我身前响起了,虽不太流畅但也通顺,也许多年后有些许历史的浪花还会留在那纯净的童心里吧。突然想起曾游于此的文友的一句评语:“感觉历史似乎在飞快的翻过一页又一页”,让人品味,思绪连绵……到得栈道之顶——天亭,禁不住望着对面青山,倾力呼喊几声,心灵却似乎听到了飘荡在历史长空里几缕悠悠回声,不觉生出几分心怀天下的豪情……

下了栈道,好似穿越了历史时空,自觉腿酸脚软,但又要返还而行踏上另一条著名峡谷了——十悬峡。一路而来,奇峰丛生,怪壁林立,绝壁万仞,高耸入云。“擎天玉柱”、“不见天”、“水帘洞”、“抻牛湖”等景点又让人耳目一新,一路奇景不断,泉溪相伴,谭湖小憩,游鱼逍遥,不时还会邂逅小松鼠,给幽静的山谷平添了几分生机……

环绕峡谷一周,恍若隔世,回到了出发点,才如梦方醒,此时已是清心一片,车在烟雨中疾驰而回,却真想请留盘石上,垂钓将已矣……

关于百里峡的散文 百里峡谷探水源

黄土塬民谣:“大暑小暑,灌死老鼠”,意即进入小暑和大暑节气,就进入了一年的雨季。这时,天天暴雨倾泻不停,有时连着能下一个月淋雨,把躲在地洞里的老鼠统统灌死。于是,再炎热难耐的高温天气,都会被雨水所吸食,变得格外凉爽舒适。可是,在华北平原上的三伏天里,闷热潮湿酷暑难熬的气温,使人们日夜在蒸笼里煎熬,连室内的空调也奄奄一息。此刻,最大的诉求就是“老天爷快下雨”!

来场雨吧,来场雨吧!人们期盼着,期盼着!这种虔诚等待的焦急心情,就像黄土塬一个老子跌断了大腿骨头,急需喝一岁儿子的新鲜尿液止痛。事实,不但不尽人意,反而总与人的祈盼相反,你想要一滴天上的雨水,简直比祈求亲生儿子的尿水还难啊?人们拿着正月七年级,为祖宗上祭饭才用的细瓷花边小白碗,盛在成了“先人”的小鸡下,嘴里不停地祈祷着:“小先人啊小先人,你就尿上一点吧,多少尿一点吧”。此刻,儿子就是不尿!不尿就是不尿!老子疼日塌了哭号着:“你就尿一小碗尿吧,从今往后你就是我爷爷,我就是你孙子”!有人说:“人定胜天”,那你就让老天爷爷,在三伏天里下一场大雨吧?

一望无垠的华北大平原上,从北京坐火车跑到了中原大地郑州,一路上没有看到半尺高的山,这平原“平”的很哎,平的实在让人眼睛发酸。更令人不解的是平原的气候,古怪到了让人无法捉摸的地步,简直像魔鬼一样和人作对。其中,一年四季缺少雨水,就像江南人袁超先生,来到了干旱的华北平原一样难受。

我在华北明珠白洋淀边上,即无山地带工作生活了多年,也没有弄明白它不下雨的脾气这么坏。历史上记载着上个世纪的60年代初期,华北平原曾发过一次特大洪水,此次以后,这里年年冬天,没有飘过一片像样的雪花;年年夏天,没有下过一滴像样的大雨。到了辛卯年的春天,又没下过一点点雨水;立夏过后,气温更是高达到40度;酷暑炎热干旱,又把人们带入了长达40天的三伏酷暑天。

有人说:“山水,山水,没有山,就没有水”!我不是地理学家,而是一个写作匠,很早就知道:“文似看山不喜平”的古训。但对“没有山,就没有水”的哲理,似乎今天才有切身的体会。于是,我就出去找山,去找特大的大山,去找山连着山的连绵群山。三伏天,我进入了横卧在华北平原西部的太行山,在它与燕山交汇的地方,顺着流淌在摩天峡谷的拒马河西行,从一渡起一直跑到了十六渡。

在十渡的地方,拒马河形成一个大水库,水面有游船快艇,山尖有铁索高吊的游缆车。更惊险的有伸向半空24米的“蹦极”,有人花了200元买票,再从600米的高处,在弹性绳索的捆绑下,头朝下边的水库坠落下来,被弹性绳索拉回去再坠落下来,反复多次上下飞翔,那惊险让天空的苍鹰认输。有心脏病高血压的人们,别说去自己亲自去“蹦极”了,就是看别人搏击大自然,也会心惊肉跳得脑溢血,就早早地望梅止喝吧。

穿过十渡,看到沿公路边的拒马河中,一段一段被人工筑起的高坝,把河水拦成的水潭里,抵满了穿红背心救生衣的划船游人。我突然觉得,拒马河咋就像一个小水泡子,被城市涌来的炙热人群,弄成了北京东来顺的“饺子锅”。我理解这里人说的所谓“渡”,大概就是拒马河的水,从上游每经过一段流程后,被人工筑起了一处拦河坝,把细水聚集成一个小湖,供外来的“旱鸭子”划船,当地人把这拦河坝叫“渡”。这渡总共有多少?我们只跑到十六渡,可能还有更多的渡。不然咋赚城里来人的钱?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太行山区的老百姓,在旅游季节家家办起了“农家院”,专为旅游的城市人提供食宿,家庭一间客房四张床,有空调彩电热水澡卫生间,每间每天收费50元,还管为游客做饭吃,一斤猪肉20元农家院的菜太贵。没有条件办农家院的青年农民,就去旅游公司打工,月工资1200元;四五十岁的女人们,周六周日临时打扫卫生,每人每天60元,中午免费管吃一顿饭。旅游业改变了太行山区农民的生活,家家盖起了红砖瓦房,户户的日子天天变好了。

一个叫刘庆玉的民办教师,辞职回家搞农家院经营,花17万元修了一栋三层楼客房,一栋二层楼大餐厅,买了一辆小卧车,天天旅游客人爆满不堪,不提前一周订房间,晚上就只好在车上过夜。天津的一位游客,住在刘庆玉的农家院,临走把钱包忘在房间,里面有很多发票及证据。刘庆玉把钱包寄回天津,感动得客人做了一幅“福”字中堂,他挂在餐厅受到游人的赞扬。

檀木沟一对青年夫妇,在长500米宽10米深2米的水坝里,放置了50个竹子伐排,每个伐排准乘3人,游半小时收费40元,他们日收入均在5千到1万元。从清明节开始,国庆节收场一年收入多少钱?一匹耕地的马骑10分钟,收费整整50元,100多匹马没有一个空闲的,被那些城里来的小伙、姑娘骑着,马主人牵着马,扶着游人过了骑马瘾。

城里人吃腻了大米白面,农家院专门提供“野菜团子”一个一元钱;“苞米面糊糊”一小碗一元钱,游人放开肚皮吃吧;喝吧,要多少就供应多少。我发现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农家院的产业结构在悄悄变化着。原来供应游人的肉蛋菜,都是自产自销。现在出现了多种专业户,农家院不用出去采购,每天清晨就有人把肉、蛋、豆腐、粉条、青菜、大米、面条、包子、饺子、油条,送到农家院来了。临时有顾客要吃鸡肉,一个电话打出去,十几分钟后一只活鸡送上门来。这就是迈向现代化农村的雏形,我在三伏天里不虚此行。

拒马河流域的历史遗迹,也被挖掘开发变成了旅游资源。我看到了宋朝与辽国,曾经交战的古战场,那地方叫张坊。如今城墙上的箭楼完好耸立,显然是在近年来才新修缮的。城墙内十分宽敞平整,现在是一个很大的农贸市场。《杨家将》中的“穆桂英招赘杨宗保”的穆柯寨,古老的庭院房屋建筑,也吸引来众多的八方游客。华夏大地的古战场,使我眼前燃起了滚滚狼烟,为江山寸土必争的鲜血,流满了拒马河,尸骨堆成了太行山。还有埋葬日本鬼子的山山水水,他告诉炎黄子孙,今天的大好河山,是先烈用热血浇铸的;民族的疆土就是民族的命脉;谁出卖一寸疆土,谁就是卖国贼。永远会被开除乡籍;开除家族的族籍,警惕为历史上卖国贼翻案的人,他们是在为现代卖国贼张目。

我们朝着进山目的地前行。汽车忽而过桥,忽而爬上溜下,过了一个小时,来到国家地质公园野三坡,所谓“三坡”即上坡、中坡、小坡之统称。山清水秀,气势宏伟,环境优雅,这里已经是国家5A级旅游区了。

啥叫山?看吧,这才叫山!啥叫山水?看吧,这才叫山水!在这山水连绵的地方,我第一次看到飞速的火车,钻出山洞后从拒马河高架桥上驶过,三秒钟后又进入了另一个山洞。只有在两山之间的缝隙,才偶尔露出了长长的车厢。当地人告诉我说,这是“备战”时修的国防铁路,太行山里有很多物资库,都是这条铁路运输的。如今,主要跑的是太原开往秦皇岛的运煤火车;也有北京西开往重庆及其他地方的客车。

沿途,我们看到万山丛中,涿州通往张家口的高速公路,正在逢山钻洞,遇水搭桥,劈山垫沟,把崇山峻岭变成人间通途。

更多的山,在野三坡。它是太行山与燕山交汇处的统称,也是北京、河北、山西的接壤处。其中,主体风景区百里峡,是野三坡的核心地带,地理属河北省涞水县管辖,每天来的中外游客,大概都在几十万人。光那三个区的停车场,像蚂蚁一样爬行的小轿车,秩序井然地进进出出,安全快速系数高的很,达到令人膛目结舌的地步!

我最欣赏百里峡景区大门口,绿荫环抱的山坡上,有一通《祭山文》的高高石碑,现转抄于后,供博友分享。

野三坡,形在坡而意在野。坡者连绵不绝,野者自在天然。闻其名,则知其层恋叠嶂、碧翠漫野。有鬼斧之万仞,并神功之千回。虽只遒郡一隅,然则联关隘于倒马,接峰峦于泰宁,实为帝京藩篱,中原屏障。

纵观太行雄峻、燕山巍峨,聚神秀于诸峻,汇风骚于众峰。其气象之万千,正是山坡之神韵。山有丰神,史必依然。看悠悠远古,祖仲之以巨匠之功得后世独慕,祖豫州凭赤子之心令清史增辉。或者近者,平西烽火,太行硝烟,莫不为炎黄儿女铮铮誓言。

而今斗转星移,山河依旧,欣逢盛世,又值阳春,佳朋欢聚,良友相逢。环欢四海,众山之中我自独踞;俯仰今古,万千荣耀,非今莫及。

当此时日,有群贤毕至,愈添山川锦绣,恰宏图待展,更壮涞水声威。则必扶万民之敬仰,携千秋之诚,敬祈太行燕山之诸峰。

诚祈山河之滋养,送我万民以福祉,惟愿山坡之繁盛,助我中华之昌隆。

在野三坡,我看到了山,也看到了水,但都是山的外貌,水的外形。进入百里峡谷,看到山的内脏,看到水的源头,是我进入世外桃源,人间仙境。在三伏天里,人世间的高温达到40度,可百里峡的温度只有18度,那清凉漫卷的世界,沁人肺腑,滋润三焦,流连忘返,乐不思蜀。

野三坡的一群农家妇女,用当地檀树叶编的绿帽子,两元钱一个追着向游人推销,我买了一个戴着挺阴凉,就坐在溪流边的石头上歇息。从浙江来的一群女大学生游客,她们看见绿帽子好玩,便涌上来与我合影留念,我把绿帽子送她们戴,有个女孩子说:“绿帽子不好哎,老先生你别戴它了”!哈哈,这孩子想那里去了?山路上两个青年小伙抬着滑竿,追踪要100元把我抬上山去。我回答:“今年八十八,爬上山顶发一发,一定活到九十八;明年再来爬一爬,一定活到一零八”!他们乐了,出大门又碰到这些年青人,叙说人生虽短暂,但云游大山名川,就会长命百岁。

所谓峡谷,就是一座大山的中间,刀切斧劈般地裂出三条缝隙,山有多高,其缝隙就有多深,地质学上把这缝隙叫“峡谷”。百里峡的峡谷,最窄处只能横站着4个游人;最宽处可以横站着8个游人。峡谷的峡壁上长满了藻类植物,其中有一种叶子像荷叶,只有一根茎支撑着叶片,在花岗岩上生机勃勃,显得格外文雅高贵。白色无形的水雾,像露气一般地飘在峡壁上面,慢慢地凝结成了水珠,再连成水纹顺着峡壁游下来,在谷底才汇集成潺潺细溪,在游人的脚下妮妮歌唱着,一路陪同天外来客畅游不息。啊,这就是大江大海的源头!

入大门门票90元,60岁以上的人收半票,70岁以上全免费。游人南行两公里山间公路,就进入了百里峡的九曲十八弯,当你过了“龙潭峡月”、“仙官指路”、“牛角峰”,顺着“海棠峪”南行,过了“老虎嘴”,抬头往上看,那可真是“一线天”啊,确像“金针悬天”!再往前走,就是“回首观音”、“虎泉”、到了半山顶的“天桥”,顿觉豁然开朗,就像游完阴间,回到了阳间。抬头往上看,天外有天,山外有山,凌空90度跋涉的40斗缆车,把游人安全带上山尖。此刻,才能一览众山小,大山、小山、高山、低山、石山、土山、绿山、黑山,全都踩在游人的脚下边。我坐在缆车上想,在这罕无人迹,飞鸟难过,没有公路的深山老林,缆车这么多设备部件,是如何安装起来的?10岁的孙子回答说:“可能是用直升飞机吊装的”!我说:“人是万物之灵,没有人干不成的事”。

在天桥,还安装了2800级钢架天梯栈道,供不坐缆车的游人爬行,那坡度在缆车上双目细测,绝对不低于70多度的斜坡,但游人们照样地安全上下。坐缆车到了山顶,再换乘下山去另一个峡谷的缆车到山底,接着下坡顺“十悬峡”北走。过“撑天柱”、“怪峰”、“回音壁”、“不见天”、“水帘洞”、“抻牛湖”,就又回到了“牛角峰”。

此处,可乘坐电瓶车,顺山涧柏油马路回到大门口。文化人一般在此处“神龟探海”旁歇息,欣赏原《人民日报》总编辑,胡绳先生题字“天下第一峡”。毛笔字我虽不敢恭维,但放在峡谷的入口处,其意境确实可嘉。古人云:“山不在高,有仙则明,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大山名川,多有文人骚客,作诗题字抒情,刻在石壁上世代流传,既令后来人增长知识,开阔视野,又焕发“爱我河山”的激情,也能使游人忘记奔波的疲劳。

三伏天我游野三坡,拥抱了大山,沐浴了神水!当我又回到酷暑难耐的华北平原,还是无限眷恋黄土塬冬暖夏凉的窑洞。

关于百里峡的散文 百里峡山歌

在幽幽峡谷中回荡;在巍巍山巅萦绕;在青青溪畔流淌;在窄窄栈道上穿行……

粗犷,高亢,豪放,悠长。

宛如天赖之音,令人荡气回肠。

醉了大山醉了夕阳。

云儿不想去山那边徜徉;山羊抬起头,竖着耳;鸟儿忘了啼叫;河水静静的,停下了脚步;鱼儿轻轻摆着尾巴;游人的心自由地放牧在青山绿水间。

这就是百里峡生长的歌谣。

带有野花的味道,充满泥土的气息。

饱蘸大山绿色的情调,拥有小溪优美的旋律。

纯净得像山顶清澈的泉水,朴素得如河里洁白的卵石。

百里峡是天然的舞台。

从“下里巴人”到“土族人家”,从“白虎舞”到“摆手舞”,世世代代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从未停止歌唱。如今,不管是村落田野还是沟壑山梁,不管是房前屋后还是田边地角,到处都能听到他们的歌声,幸福而甜蜜。他们牧羊而歌,砍柴而歌,薅草而歌,婚丧嫁娶红白喜事而歌。歌声有时哀怨低沉,有时婉转悠扬,有时激越高昂。千年不变,经久不衰。就像这滔滔河水,奔流不息;就像这莽莽大山,永远不倒。

经过大山的滋养,山风的沐浴,河水的洗礼,风霜的磨砺,如今的歌声更加悦耳动听,更加铿锵有力。

老人唱山歌回味沧桑的岁月;孩子唱山歌赞美金色的童年;小伙唱山歌表白心中的爱恋;姑娘唱山歌展示优美的风姿。

世世代代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哟,他们尽情地歌唱着,唱出心中的向往与追求;吐出心中的寂寞与忧伤;倾诉自己的思恋与牵挂;哼起丰收的喜悦与快慰。他们把山里的日子唱得有声有色,有滋有味。

世世代代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哟,他们把生活的酸甜苦辣谱在山歌的每个音符中,把人生的喜怒哀乐融进山歌的每一个节拍里,把世间的悲欢离合编排在山歌的每一个旋律里。他们歌唱苦难的历史,歌唱辉煌的今天,歌唱美好的未来。

幽幽百里长峡哟,永远流传着一曲曲勤劳与朴实、抗争与奋斗的赞歌!

※本文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