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之行

北京之行

一、浅说《文心雕龙》和朴得

近些日子,因为一些学习事务而旅绊在京。由此,以往忙碌工作的日子顿时稍闲了下来。昨天,收到外交部礼宾司转来法兰西使馆的请柬,邀请自己参加萨科齐胜选法国总统的宴会。说实话,收到邀请的一刹那,自己很是惘然的。虽说自己曾经以访问学者的身份旅欧一些日子,但自问没有特别的成就惠及法兰西的。在高卢,自己唯有几位曾经抵足三年的同窗,但这些人放之政界也都是默默无闻的那种。当自己辗转反思时,在宴会上幸逢了使馆参赞弗朗索瓦先生,经过交谈才恍然大悟。弗朗索瓦在言谈中屡屡和己谈及大仲马和朴得两位文豪,自己才想起在波士顿求学时曾经校译过两位先贤的一些作品。现在念及,自己亦是惭愧不已。只是一些小小的编译校对工作而已,却让法兰西的一些友人念到今日。而且,自回国后,自身一直是以碌碌无为自称的,枉费了朋友们多年不断的寻己之谊。
说到朴得,我国人民大都是不甚熟悉的。朴得先生的全名该是艾略瓦。朴得(在五四时期也译作范特。渥敏),是法兰西十八世纪卓有成就的文学理论家及小说家。自己在波士顿求学时,曾读到其作品中关于文学理论上一些文章,自己曾为之痴迷很久。后来在耶鲁大学图书馆搜查硕士论文资料时,曾和我国刘勰著的《文心雕龙》相互验证。朴得先生曾经说,在文学创作过程中有一些珍贵的品质不能忘记,分别是:轻逸(lightness)、迅速(quickness)、确切(exactitude)、易见(visibility)。而在《文心雕龙》中说,如果总括所有的文学风格趋向,那么可归纳为八种类型:一是典雅,二是远奥,三是精约,四是显附,五是繁缛,六是壮丽。七是新奇,八是轻靡。很显然,朴得先生的四个品质和《文心雕龙》的八种风格趋向可以得到一些验证。比如确切和精约;易见和显附;轻易和轻靡。这几个可以说是显而易见的名称相似。
名似其实实亦相似。比如:一,精约者,核字审句,剖析毫厘也。而朴得先生说的确切,“在选词和表现思想能力的微妙时,尽量使用确切的词汇。”二,显附者,辞直义畅,切理厌心者也。附就是近,显而易见,都是以visibility为特征。朴得认为,在恰到好处的表达后,所要求的就是可以直览的想象。思想要可视化,语言要展现意象的脉搏。三。轻靡者,浮文弱植,缥缈附俗者也。在这里,靡是细的意思。而朴得先生则说,lightness该是叙说世界上如尘土一般的写作线索。
而极为有趣的是,在卡尔维诺为我母校诺顿系列提供的一组演讲稿,总题为《未来千年文学备忘录》(sixmemosforthenextmillennium)中也提到了朴得先生相似的见解。甚至于还多了一个品质繁复(multiphicity),极其难得的是居然又和《文心雕龙》中的繁缛可以相互验证。在《文心雕龙》中说,繁缛者,博喻醲采,炜烨枝派者也。恰巧是卡尔multiphicity的内涵,卡尔在叙述它时,强调的也是文字密度浓度和意义的多种性。
朴得和卡尔和刘勰在文学理论上卓越理念的相似和相互验证之处,充分说明了中西方文明其实无所谓彼此之间成就的高下,更多的是文明理念和术法技巧上的相互交融和相互验证。而《文心雕龙》的作品意义,应该被当代学人高估,并且积极求证和发扬。自己相信,这是一份永远不会凋落的史诗。

二、燕园书屋忆诗踪

以前,一直有一个极深的念头,就是抛弃红尘中的俗事,静下心来在燕园的书屋好好读些日子。但从自己修完在北大的学业后,已经少有在京旅居如此之多的日子了。所以,这个念头随自己南北漂泊了好多年。近些日子,恰巧因为一些学习事务旅绊在京。在每日做完必修的学习事务后,自己就搭给我们上课的教授车顺风去燕园。一般每日下午四点多去,呆到约九点再坐公车返回。行间感觉饥饿了,就嚼咽些随身带的面包和清水。如此往复多日,却乐之忘彼。
昨日,有幸读到洪良诚先生主编的《北大诗歌》一著。在掩卷的同时,自己却闭目回味了很久。这份回味,更让自己不知不觉从燕园返回到六里桥的暂居小屋,才缓慢地平息了下来。犹记得不久之前,自己和江城的一位友人在某晚曾谈到的:友人曾提到他写诗,总是把自己的思考和诗里的意象合在一起。他的这番话,让自己颇有感触。那时,自己正应邀在北师大做一个闲散的客座讲师。在讲课的空间,自己对学生们提到了一些诗歌的概念。当时除了把友人这番话引申的同时,更引用了王国维先生《人间词话》中隔与不隔的阐述。而当自己问起学生们读过什么诗,他们回答,“读不懂”或“读过志摩、席慕蓉和汪国真等”。甚至于在自己提到郭沫若、艾青、何其芳、戴望舒更或北岛、顾城及舒婷等人,大都是摇头说不知道的。
对于诗歌,自己一直认为是整个文学体系的基础和支撑点。没有诗歌对语言和文字表达手法上的探索,诸如小说散文等体裁在技巧溶合上最起码要后退很多年。尤其是90年代以后,没有诗歌在口语化散文化等的探索,很难想象现代散文和小说等的处境。尤其是散文,语言技巧上根本没有突破前人的范畴。当我们想起散文大家时,一般就会想到三四十年代的大家(或许更早),比如梁实秋、朱自清俞平伯两位、林语堂、周氏兄弟等等。他们的语言表达,几乎都是在文言和白话相结合的技巧基础上的。所以现代散文要突破,现代诗歌仍旧是先锋。这个不单是中国如此汉语如此,其他国家其他民族其他文字都是如此。
因此,在自己当时听到学生们的回答,心情是非常失望的。这让自己不禁想起了上个世纪树人先生发起的呼吁“救救孩子!”写到这里,自己也提醒我国的教育工作者提高对文学教育的注意。似乎这么多年来,教育和文学已经成为了两个毫不相干的体系。为什么学生们有“读不懂”的抱怨?为什么社会上受过高等教育的很多人,甚至文学界里不少人对于诗歌提出种种偏见?而很多坚持把诗歌作为对语言和文化提升的诗人,反而被说为哗众取宠和脱离众人?这所有的一切,都提醒我们,文学的启蒙必然从头做起,文学和教育不能脱节。惠特曼曾经有一句话,伟大的读者造就伟大的诗人。引申在此,再也恰当不过了。所以,自己理解高卢的友人约瑟夫在谈到欧洲诗人的热爱和激昂,比如叶芝、里尔克及普鲁斯特等等。因为那里不会愚蠢地以发行量或读者量作为文学价值的判断标准,那里也不会出现韩某之类的小文人,写了一些通俗的文字就沾沾自喜的,仿佛天老大他老二了。

话说到如此,自己亦是想起在网络中相遇的不少诗友了。他们的理想不高,更或是只是为了心情的表达而写诗。但这些,却足已为之让我感动。在如今这个时代甚至在所谓“诗坛”被经济和人情充斥的时代,这些诗友的坚持精神无疑是文学领域一盏明灯般的存在。为此,自己没有理由为诗歌悲观,为汉语的未来为中国文明的传承悲观。因为中国有很多很多的人生,已经被这样的坚持精神照亮一辈子。

一、浅说《文心雕龙》和朴得

近些日子,因为一些学习事务而旅绊在京。由此,以往忙碌工作的日子顿时稍闲了下来。昨天,收到外交部礼宾司转来法兰西使馆的请柬,邀请自己参加萨科齐胜选法国总统的宴会。说实话,收到邀请的一刹那,自己很是惘然的。虽说自己曾经以访问学者的身份旅欧一些日子,但自问没有特别的成就惠及法兰西的。在高卢,自己唯有几位曾经抵足三年的同窗,但这些人放之政界也都是默默无闻的那种。当自己辗转反思时,在宴会上幸逢了使馆参赞弗朗索瓦先生,经过交谈才恍然大悟。弗朗索瓦在言谈中屡屡和己谈及大仲马和朴得两位文豪,自己才想起在波士顿求学时曾经校译过两位先贤的一些作品。现在念及,自己亦是惭愧不已。只是一些小小的编译校对工作而已,却让法兰西的一些友人念到今日。而且,自回国后,自身一直是以碌碌无为自称的,枉费了朋友们多年不断的寻己之谊。
说到朴得,我国人民大都是不甚熟悉的。朴得先生的全名该是艾略瓦。朴得(在五四时期也译作范特。渥敏),是法兰西十八世纪卓有成就的文学理论家及小说家。自己在波士顿求学时,曾读到其作品中关于文学理论上一些文章,自己曾为之痴迷很久。后来在耶鲁大学图书馆搜查硕士论文资料时,曾和我国刘勰著的《文心雕龙》相互验证。朴得先生曾经说,在文学创作过程中有一些珍贵的品质不能忘记,分别是:轻逸(lightness)、迅速(quickness)、确切(exactitude)、易见(visibility)。而在《文心雕龙》中说,如果总括所有的文学风格趋向,那么可归纳为八种类型:一是典雅,二是远奥,三是精约,四是显附,五是繁缛,六是壮丽。七是新奇,八是轻靡。很显然,朴得先生的四个品质和《文心雕龙》的八种风格趋向可以得到一些验证。比如确切和精约;易见和显附;轻易和轻靡。这几个可以说是显而易见的名称相似。
名似其实实亦相似。比如:一,精约者,核字审句,剖析毫厘也。而朴得先生说的确切,“在选词和表现思想能力的微妙时,尽量使用确切的词汇。”二,显附者,辞直义畅,切理厌心者也。附就是近,显而易见,都是以visibility为特征。朴得认为,在恰到好处的表达后,所要求的就是可以直览的想象。思想要可视化,语言要展现意象的脉搏。三。轻靡者,浮文弱植,缥缈附俗者也。在这里,靡是细的意思。而朴得先生则说,lightness该是叙说世界上如尘土一般的写作线索。
而极为有趣的是,在卡尔维诺为我母校诺顿系列提供的一组演讲稿,总题为《未来千年文学备忘录》(sixmemosforthenextmillennium)中也提到了朴得先生相似的见解。甚至于还多了一个品质繁复(multiphicity),极其难得的是居然又和《文心雕龙》中的繁缛可以相互验证。在《文心雕龙》中说,繁缛者,博喻醲采,炜烨枝派者也。恰巧是卡尔multiphicity的内涵,卡尔在叙述它时,强调的也是文字密度浓度和意义的多种性。
朴得和卡尔和刘勰在文学理论上卓越理念的相似和相互验证之处,充分说明了中西方文明其实无所谓彼此之间成就的高下,更多的是文明理念和术法技巧上的相互交融和相互验证。而《文心雕龙》的作品意义,应该被当代学人高估,并且积极求证和发扬。自己相信,这是一份永远不会凋落的史诗。

二、燕园书屋忆诗踪

以前,一直有一个极深的念头,就是抛弃红尘中的俗事,静下心来在燕园的书屋好好读些日子。但从自己修完在北大的学业后,已经少有在京旅居如此之多的日子了。所以,这个念头随自己南北漂泊了好多年。近些日子,恰巧因为一些学习事务旅绊在京。在每日做完必修的学习事务后,自己就搭给我们上课的教授车顺风去燕园。一般每日下午四点多去,呆到约九点再坐公车返回。行间感觉饥饿了,就嚼咽些随身带的面包和清水。如此往复多日,却乐之忘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