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里戏外

戏里戏外

我向来是不喜欢看戏的,总认为哼哼啊啊的唱腔会让人受不了。所以,虽然我的家乡每年都唱春戏,而我却很少去捧场。
家乡人之所以每年都要请一场春戏,是有讲究的。我们这里是一个很普通很落后的小镇,多年来,人们都以种田养家糊口。祖祖辈辈在这个小镇居住的农人,长期过着交通闭塞,与世无争的生活。不求富贵,平安就好。据说每年春天请一场春戏可以驱邪避魔,这个说法,我无从考究。只是现在凭我的猜想,觉得或许是春戏开始时候的声势够大,那种声威足可以惊天地赶鬼神吧。每场春戏开演之前,小镇上各个小铺子,不管是卖肉的,贩鱼的,炸油条的,还是卖肥皂洗发水的,都要去祝贺,多以放鞭炮,捐钱这两种方式道贺。如果戏台搭在哪个村子,整个村子的人都要表示祝贺,家乡人的这种做法其实就是对戏班的到来表示欢迎而已。可是人们却说是接神,这个不难理解,既然唱戏可以驱邪避魔,那么戏当然是神了。这个无从考究的观念人们信奉了多少年,春戏到底驱赶了多少邪魔,这样的数据也许从来都没有谁来统计过。只是有一点是值得肯定的,那就是每年的春戏都给朴实的父老乡亲送去了一场精神的大餐,一次迈出农田的闲暇,一个相聚找乐的机会。
来说今年的春戏吧,本无心亲近的春戏竟然来到了我家旁边。开演那天,鞭炮声差点把我振晕,门口那条长渠的水都被振的起了“啪啪”的回声。我对那些流传下来的接戏礼节不熟悉,妈妈就很虔诚地替我操劳了。只见她跪在地上,双手很庄重地插了三柱香,接下来点燃一手黄纸,看着纸快燃尽,就轻轻地向上抛去,带着火苗的黄纸“嗖”的往上窜,妈妈高兴的笑了,并且放心的说:“神接受了我们的诚意,今年我们一定平安吉祥。”我问妈妈为什么这样说,妈妈告诉我,燃烧的黄纸如果没有往上窜,说明你心不真,对神不敬,所以神灵没有收受你的礼,不会保你平安,如果往上窜了,表明心真,神收受了你的礼,也会保你一年平安了。”哦,原来还有这样的讲究啊,我一时愕然了。不知是为自己的孤陋寡闻,还是为母亲的深谙世事,又或是为这个习俗这么骇人的讲究。总之,一言难表。
春戏开演的第二天,我恰好没课,端坐在我家二楼上看风景。戏台就在离我家不到二十米远的空地上,红色的戏台,绿色的帷幕,背景是一幅着色鲜艳的风景画,整个戏台的布局或多或少的保留了中国民俗中大红大紫风格。很有复古的韵味,虽然我不喜欢看戏,但是天生爱美的我对戏台的鲜艳活泼还是欣赏的。
渐进中午时,人们从四面八方陆续赶来了。人们有的步行而来,肩上扛着个乌黑的木凳,有的骑着自行车,车坐后面绑着一条红色的长凳,看来这是有备而来的。不暇间,有三三两两的摩托车也驶进戏场,都是年近50的车手,哎,怎么没有像别人在车座后面带个凳子呢?我正担心他的腿是否禁得住长时间的站立,人家却已经稳稳当当地坐着了,敢情人家拿摩托车当凳子了,既洒脱又新潮,噫,佩服!更有创意的是三轮拖拉机也在人们的艳羡中来了,虽然姗姗来迟,可是人家体积庞大,威力不小,那些先来的观众都不得不让道兼或让座。三轮车上载来的几个人就这样理直气壮地看戏了,那些让道的人没辙了,只得另寻他方。是不是心里有点郁闷呢?没觉得啊,你看那个让道的婶婶正对着驾车的师傅笑呢!
我觉得这个时候的情景决不亚于正戏的开始,时值晚春,气温已逐渐上升,中午的太阳热热的,虽然身上仍着夹衣,但是藏了一冬的头特别怕晒,这样百千顶黄色的草帽成了戏台下面蔚为壮观的画面了,来的,去的,坐的,站的,新的,旧的,一时间像在开一场草帽的展销会。透过黄草帽,你看见的将是另一幅色调的景象,人们的穿着普遍呈灰,黑,蓝。原来,来看戏的是一群年老的观众,可以说是我的父辈,甚至祖辈们。毕竟时代不同了,年轻人有着自己的观念,向往都市生活,都涌向了城市。打工的打工,经商的经商,开始了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追逐一种被世人所推崇的现代生活。虽然城市里有让人与人之间难以融洽的冰冷水泥墙,但是,似乎现代人并不怎么在意这些了,只要能够满足某些虚荣,其他的都可有可无,那么,固守家园的就是一些上了年纪的人。
戏里,有着父老乡亲追逐的痛快。有时候,小丑出场了,故意来一段惹人发笑的对白,或傻气十足,或幽默有余,或带着方言的荤段子,就这样观众在小丑的逗弄下都开怀的大笑起来,把在家里的拘谨,在农田的烦恼都释却无遗。有时候,悲腔唱起,质朴的语言,通俗易懂,真诚的情感,引人共鸣,观众一片唏嘘,啜泣,甚至哭的耸肩,哭的眼红。不过,你不要认为戏让他们伤心受罪了,其实这场融在戏里的哭泣,把他们生活中诸多的不如意,诸多的哀痛都渲泄殆尽,未尝不是一件酣畅淋漓的事情。
戏外,有着父老乡亲朴素的愿望。也许借着看戏的闲暇来小镇走走,买几件必须的农具,相一双适合在泥地里插秧的套靴是早已定好的计划;也许和十里八里之外的亲戚朋友在戏场聊聊天,说说儿女们的婚事是去年就定好了的一场约会;也许借此机会来戏场买几个刚出笼的包子,让经年不出门的老伴尝尝,是由来已久的打算。。。。。。这些看似很简单的想法却又是父老乡亲们最幸福的向往。
深居简出的人们,我的父老乡亲,你们这些生活的快乐,这些心里的想法也许让都市人不屑一顾,但是,也许会给在物欲的横流中找不着北的迷途者点亮一盏航灯。戏里你们是观众,戏外你们是演员。
素不看戏的我,如果不是今年目睹了这场春戏的场面,不是体会了一次戏里戏外的故事,也许一生都对唱春戏没有一个真正的了解。直至今天,我真正感知"唱戏可以驱邪避魔"。也许我的理解与乡亲们的不一致,但是,却让我记起了哲人话:人心就如一只瓶子,如果你装进了太多的私欲,那你就成魔了,人有时候是要驱驱心魔的。

我向来是不喜欢看戏的,总认为哼哼啊啊的唱腔会让人受不了。所以,虽然我的家乡每年都唱春戏,而我却很少去捧场。
家乡人之所以每年都要请一场春戏,是有讲究的。我们这里是一个很普通很落后的小镇,多年来,人们都以种田养家糊口。祖祖辈辈在这个小镇居住的农人,长期过着交通闭塞,与世无争的生活。不求富贵,平安就好。据说每年春天请一场春戏可以驱邪避魔,这个说法,我无从考究。只是现在凭我的猜想,觉得或许是春戏开始时候的声势够大,那种声威足可以惊天地赶鬼神吧。每场春戏开演之前,小镇上各个小铺子,不管是卖肉的,贩鱼的,炸油条的,还是卖肥皂洗发水的,都要去祝贺,多以放鞭炮,捐钱这两种方式道贺。如果戏台搭在哪个村子,整个村子的人都要表示祝贺,家乡人的这种做法其实就是对戏班的到来表示欢迎而已。可是人们却说是接神,这个不难理解,既然唱戏可以驱邪避魔,那么戏当然是神了。这个无从考究的观念人们信奉了多少年,春戏到底驱赶了多少邪魔,这样的数据也许从来都没有谁来统计过。只是有一点是值得肯定的,那就是每年的春戏都给朴实的父老乡亲送去了一场精神的大餐,一次迈出农田的闲暇,一个相聚找乐的机会。
来说今年的春戏吧,本无心亲近的春戏竟然来到了我家旁边。开演那天,鞭炮声差点把我振晕,门口那条长渠的水都被振的起了“啪啪”的回声。我对那些流传下来的接戏礼节不熟悉,妈妈就很虔诚地替我操劳了。只见她跪在地上,双手很庄重地插了三柱香,接下来点燃一手黄纸,看着纸快燃尽,就轻轻地向上抛去,带着火苗的黄纸“嗖”的往上窜,妈妈高兴的笑了,并且放心的说:“神接受了我们的诚意,今年我们一定平安吉祥。”我问妈妈为什么这样说,妈妈告诉我,燃烧的黄纸如果没有往上窜,说明你心不真,对神不敬,所以神灵没有收受你的礼,不会保你平安,如果往上窜了,表明心真,神收受了你的礼,也会保你一年平安了。”哦,原来还有这样的讲究啊,我一时愕然了。不知是为自己的孤陋寡闻,还是为母亲的深谙世事,又或是为这个习俗这么骇人的讲究。总之,一言难表。
春戏开演的第二天,我恰好没课,端坐在我家二楼上看风景。戏台就在离我家不到二十米远的空地上,红色的戏台,绿色的帷幕,背景是一幅着色鲜艳的风景画,整个戏台的布局或多或少的保留了中国民俗中大红大紫风格。很有复古的韵味,虽然我不喜欢看戏,但是天生爱美的我对戏台的鲜艳活泼还是欣赏的。
渐进中午时,人们从四面八方陆续赶来了。人们有的步行而来,肩上扛着个乌黑的木凳,有的骑着自行车,车坐后面绑着一条红色的长凳,看来这是有备而来的。不暇间,有三三两两的摩托车也驶进戏场,都是年近50的车手,哎,怎么没有像别人在车座后面带个凳子呢?我正担心他的腿是否禁得住长时间的站立,人家却已经稳稳当当地坐着了,敢情人家拿摩托车当凳子了,既洒脱又新潮,噫,佩服!更有创意的是三轮拖拉机也在人们的艳羡中来了,虽然姗姗来迟,可是人家体积庞大,威力不小,那些先来的观众都不得不让道兼或让座。三轮车上载来的几个人就这样理直气壮地看戏了,那些让道的人没辙了,只得另寻他方。是不是心里有点郁闷呢?没觉得啊,你看那个让道的婶婶正对着驾车的师傅笑呢!
我觉得这个时候的情景决不亚于正戏的开始,时值晚春,气温已逐渐上升,中午的太阳热热的,虽然身上仍着夹衣,但是藏了一冬的头特别怕晒,这样百千顶黄色的草帽成了戏台下面蔚为壮观的画面了,来的,去的,坐的,站的,新的,旧的,一时间像在开一场草帽的展销会。透过黄草帽,你看见的将是另一幅色调的景象,人们的穿着普遍呈灰,黑,蓝。原来,来看戏的是一群年老的观众,可以说是我的父辈,甚至祖辈们。毕竟时代不同了,年轻人有着自己的观念,向往都市生活,都涌向了城市。打工的打工,经商的经商,开始了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追逐一种被世人所推崇的现代生活。虽然城市里有让人与人之间难以融洽的冰冷水泥墙,但是,似乎现代人并不怎么在意这些了,只要能够满足某些虚荣,其他的都可有可无,那么,固守家园的就是一些上了年纪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