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信哲理故事

自信也是人生态度的一部分,如果你觉得自己不是很自信的话,下面这些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几篇自信哲理故事

自信哲理故事

自信哲理故事:经验失算

秀才找到大师,告诉大师他一直在贩卖布匹,去年在邻县又开设了一个店面,售卖的布料质地很好,门面也在县里繁华地段,总之什么都和我们县里的其他店面差不多,可生意就是一直很冷清。

大师沉思片刻,带着他来到山脚下。山脚下通向后山有两条路,一条路看上去荆棘不多,道路平实,而另一条则荆棘满地,几乎看不见路。大师问秀才:“施主,这两条路只有一条通向后山,你看是哪条?”秀才认真观察了一下,略有所思地回答:“当然是路面平实的这条。”“为什么呢?”大师问。“这条路荆棘少,而且平整,那肯定是走的人多,走的人多了,那就说明这是通向后山的路啊。”秀才胸有成竹地对大师说。

大师一笑,对秀才说:“施主,空口无凭,不如走走试试,到时候定会知道哪条路是通的。”秀才一听,大师是在怀疑他的判断,那一定要证明给大师看。于是,秀才选择了平整的这条路。

傍晚时分,秀才回来了,一脸茫然,对大师说:“大师,对不起,我判断错了,这条路是死路。”大师轻笑不语。“可为什么它如此平整呢?难道不是走的人多吗?”秀才又有些不解地问。

大师又是一笑,对秀才说:“你想想,如果你走另外一条路,走一遍就可以过去了,可现在走上了这条路,知道是死路以后还要返回来,来回走两遍,当然就把这条路踩得很平整了。这就像你做生意,怎么做一定要思考好,不一定遵循老套路。有时候,经验会失算,可能害死人。”

秀才听后,顿悟。

自信哲理故事:行看流水坐看云,难得平常心

一天,有源禅师来拜访大珠慧海禅师,请教修道用功的方法。他问慧海禅师:“和尚,您也用功修道吗?”

禅师回答:“用功!”

有源又问:“怎样用功呢?”

禅师回答:“饿了就吃饭,困了就睡觉。”

有源有些不解地问道:“如果这样就是用功,那岂不是所有人都和禅师一样用功了?”

禅师说:“当然不一样!”

有源又问:“怎么不一样?不都是吃饭、睡觉吗?”

禅师说:“一般人吃饭时不好好吃饭,有种种思量;睡觉时不好好睡觉,有千般妄想。我和他们当然不一样,我吃饭就是吃饭,什么也不想;我睡觉的时候从来不做梦,所以睡得安稳。这就是我与众不同的地方。”

有源低头不语,慧海禅师见有源没有开悟,于是敲着木鱼,意味深长地说道:“世人很难做到一心一用,他们在利害得失中穿梭,囿于浮华的宠辱,产生了‘种种思量’和‘千般妄想’。他们在生命的表层停留不前,这是他们生命中最大的障碍,他们因此而迷失了自己,丧失了‘平常心’。要知道,只有将心灵融入世界,用心去感受生命,才能找到生命的真谛。”

由此可见,心无杂念的心才是真正的平常心。这需要修行,需要磨炼,一旦我们达到了这种境界,就能在任何场合下,放松自然,保持最佳的心理状态,充分发挥自己的水平,施展自己的才华,从而实现完满的“自我”。

很多人的思维、意识都被世间的纷扰混淆了,好像阴云密布、云雾缭绕,遮住了事物的本来面目。但是这种混淆只存在于当中的过程。在沉睡中,一切都是其本原;在三昧中,一切又恢复其本原。正是关于世界、思想、自我的认识使简单的事物复杂化了,它正是不幸、地狱的根源。

而我们只有心无杂念,才能拥有一个“平常心”,看穿功名利禄,看透胜负成败,看破毁誉得失,才能享受那份沉静的幸福。

平常心是福,平常心是走向幸福的大道,平常心是一种生活的大智慧,是在幸福生活路上的温暖。

自信哲理故事:不生病的人

有次德山宣鉴禅师病了,有人问他:“老和尚,连你都会生病,那还有谁不生病的?”

德山说:“有啊!有不生病的人。”

那人又追问:“不生病的是怎么样的人呢?”

德山就表演给他看:“唉哟!唉哟!”地呻吟。意思是,他这身体有病的人就是内心不病的人。

这则公案的意境相当高。大德高僧、得道禅师,还是会生病的,但他们是肉体虽生病,心中并无病;身体的病是疼痛,心中的病是烦恼。

德山虽然肉体有病,心中并没有病;生理上尽管疼痛,心理上却没有怨恨、无奈、逃避的想法。有病和无病的心境,完全相同,能痊愈固然很好,医不好也没什么关系,因此有病等于没病。但是因为众生有病,所以他也要示现出疾病的样子。

一般人如果自己生病,或者亲友生病,也可以用这种方式加以安慰或劝导,不但可袪除自己向病魔投降的阴影,也能对病友有所启示和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