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明朝的历史

关于中国明朝的历史有哪些呢?历史就像一面镜子,我们可以从中得到经验与教训,国家的发展离不开历史,因此,学习历史是十分必要的。以下是本站小编精心整理的中国明朝的历史,希望能够帮到你!

中国明朝的历史

中国明朝的历史篇一:明朝海选皇后不为人知的内幕

在大明王朝,谁想贵为皇后,就得像今天好多电视台举办的选秀一样,层层筛选,一路PK,要顺利经过八个关口,才有资格母仪天下。据《明史·后妃传》记载,朱元璋汲取历朝后宫乱政的教训,于洪武元年修纂《女训》作为管理后妃的“家法”。在后妃的遴选上,为防范朝中权臣与后宫勾结,规定“凡天子、亲王之后、妃、宫嫔,慎选良家女为之,进者弗受,故妃、后多采之民间。”而且偏重于选择清贫之家的女子,试图以此辅佐皇帝去节俭勤政。当然,这不过是一个良好的愿望罢了。但明代选后妃的制度却是十分规范,其过程大致分为“八级”,逐级加以筛选淘汰。

第一级是“海选”。在皇帝届大婚年龄时,派遣宦官到全国各地挑选十三至十六岁之间的良家美少女,从中海选出五千名。这五千人相当于拿到了一张选美“准考证”。皇家则支付若干银币作为聘金与路费,令被选少女父母按规定时限送女儿京城应选。

第二级叫初选。这初选得选择一个大场子,由太监们把少女每百人排成一行,按年龄大小排序,逐一察看后,把那些或稍高、或稍矮、或稍胖、或稍瘦的少女淘汰。这初选便会淘汰掉一千人。

第三级叫复选。一般于初选的第二天,这些初选过关的少女继续列队,太监们用十分挑剔的标准,仔细察看每人的五官、头发、皮肤,当然也包括“三围”,只要有一项不合规定,即令“靠边站”。然后就是让大家自报门第、姓名、年龄等,以考察音色、仪态,淘汰掉嗓音粗浊、口齿不清、仪态欠雅者。如此又筛掉二千人。

第四级是精选。太监们用尺子细量少女的手足,再让她们走上几十步“台步”,看看步姿与风韵。于是,那些脚稍大的,手腕稍粗的,举止不端的,又遭淘汰。最终留下一千名美女召入宫中继续参加“考级”。而太监们的使命也至此打上了句号。

第五级是留宫。分头安排宫中的老宫娥,将美女们逐一“引至密室,探其乳,嗅其腋,扪其肌理”。其体检的严格程度不亚于选“航天员”。通过体检,确定其中的三百人成为入选留宫的宫女。

第六级是晋嫔。这三百名留宫的美女,由皇帝的特派专员详细观察一个月,依据她们的性情言语,判断是否性格温柔敦厚,是否具有智慧并且贤惠。据此,再筛掉二百五十人,剩下的五十人便自动晋级为嫔妃。

第七级是“选三”。所谓“选三”,就是由皇太后或太妃从五十人中选出三个供皇帝钦定。这倒有点类似科举廷试后张榜的“一甲三名”。以明熹宗选后为例,当年由太妃刘氏亲召五十人,“与之款语,试以书算诗画诸艺”后选定三人,即皇后张嫣,贵妃王氏、段氏。

第八级是钦定。刘太妃先把张嫣等三人的美态转告皇帝,熹宗再亲自召见三人,直接进行面试。熹宗见着三个姝艳绝伦的美人,真有些左右为难,举棋不定,便让赵选侍决断。赵建议定张嫣,于是钦定张嫣为中宫皇后,王氏封为良妃,段氏封为纯妃。是年,张嫣年方十五。

一般“选三”后陪选的两名美女,都会被封为贵妃,但也有被赐予金银币退回家的。如明光宗当太子时选太子妃,刘大姑与郭氏姐妹进入最后一轮角逐,郭氏老大被选为太子妃,其妹与刘大姑落选,赐给金币后返回家中。据载,这位刘大姑自感身价百倍,回故里后不愿再嫁凡夫俗子,做了一辈子老处女。

令人不无遗憾的是,明朝如此苛刻的选后制度,选出来的后妃终未能辅佐朱元璋的子孙们,保住那大明的一片江山。这是后话,按下不表。

中国明朝的历史篇二:明朝朝堂斗殴血案

“土木堡之变”,是改写明朝历史的莫大国耻。正统十四年(1449年)七月,瓦剌大举入寇,明朝大太监王振“挟帝亲征”,明英宗朱祁镇亲率数十万大军迎敌,结果遭遇惨败。八月壬戌(十二日),瓦剌兵追至土木堡(今河北怀来县境内),混乱中明英宗被抓了俘虏,王振被乱军杀死,明军几乎全军覆没。随后,瓦剌军进逼明都北京。

噩讯传来,京师震惊,百官恸哭。国不可无主,皇太后孙氏命郕王朱祁钰监国,并立明英宗长子朱见深为皇太子。八月癸酉(二十三日),朱祁钰“摄朝午门”,设立临时朝堂,准备商议如何击退瓦剌军。群臣认为攘外必先安内,“土木堡之变”导致皇帝被俘、明军溃败的罪魁祸首是王振,如今擅权乱政的王振已死,但其亲信党羽还在,应该彻底清算,当务之急是铲除朝中的奸恶势力。

当天,在一片哭声中,“群臣劾王振误国罪”。都御史陈镒代表群臣上奏,历数王振犯下的滔天罪行,请求朱祁钰诛杀王振全族,并称“振倾危宗社,请灭族以安人心。若不奉诏,群臣死不敢退”。陈镒的奏言,说出了群臣的心声,众人纷纷响应。朱祁钰不知所措,下令择时改议,群臣则不依不饶。没办法,朱祁钰只得派锦衣卫指挥马顺前往,负责籍没王振全家,并要求群臣退下。

马顺是王振的党羽成员,之前帮王振迫害过不少大臣。群臣认为,派马顺去执行任务,显然不妥,要求派陈镒去。朱祁钰不听,一味地要求群臣退下,马顺也趁机厉色呵叱群臣,一下子激起了群愤。给事中王竑虽然是文臣,却也是个“豪迈负气节,正色敢言”的血性汉子,本来就对马顺不满,如今见他狐假虎威训斥群臣,更加愤怒,于是小宇宙爆发,“奋臂起,捽顺发……且骂且啮其面,众共击之,立毙”。

未经许可,当着监国朱祁钰的面,群臣将马顺殴打致死,这在明朝二百七十六年历史中是最为严重的一次恶性朝堂斗殴。马顺之死,“朝班大乱”,朱祁钰吓得急忙起身躲避,群臣则紧跟其后,紧追不舍。朱祁钰内心恐慌,忙派人问群臣,你们还有什么要说的吗?群臣异口同声,“内官毛贵、王长随亦振党,请置诸法”,要求法办王振的其他余党毛贵、王长等人。朱祁钰下令让毛、王二人出来受审,二人刚一露面,就遭到群殴,“众又捶杀之,血渍廷陛”。

该血案因发生于午门,故称“午门血案”。随后,马、毛、王三具尸体被挂到东安门上,官吏军民争相击打不止。群臣在朝堂之上殴打击杀奸恶官员,虽然是大快人心的正义之举,但毕竟不合规矩,践踏礼仪,违背律法,无视监国朱祁钰的存在。为防止朱祁钰日后算账,兵部侍郎于谦力劝朱祁钰说:“马顺等人罪当死,不杀不足以泄众人愤怒。况且群臣心为社稷,没有其他想法,请不要追罪于各位大臣”。朱祁钰明确表明不再追论后,群臣才放心离开。

在“午门血案”中,朱祁钰扮演了一个胆小怯懦的角色。不过,群臣的忠心,于谦的力劝,最终打动了朱祁钰。随即,朱祁钰又“命脔王山(王振侄子,锦衣卫指挥)于市,并振党诛之,振族无少长皆斩”。铲除王振余党后,孙太后任命于谦为兵部尚书,全力以赴筹备抵御瓦剌军。由于瓦剌军攻势凶猛,京师大乱,为了应急,为了大局,群臣联合奏请孙太后立朱祁钰为皇帝。九月癸未(六日),朱祁钰登基称帝,遥尊明英宗为太上皇帝。此后,朱祁钰、于谦带领军民奋战,最终获得京师保卫战的胜利,从而挽救了大明朝。

中国明朝的历史篇三:嘉庆年间白莲教突袭皇宫事件

嘉庆十八年九月十五日,正在外地进行视察的嘉庆皇帝,突然得到了一个令他惊讶不已的消息——皇宫竟然遭到了白莲教徒的袭击,而且还差点儿攻进了后宫。

自古以来,皇宫大内都是皇家禁地,其防卫级别之高,也是其它地方所不能够比拟的。如果没有相关的腰牌、文牒等证件,任何人都是进不去的。甚至于,老百姓在皇宫门口看一眼都是犯忌讳的。

然而,清朝嘉庆十八年九月十五日,作为皇家重地的紫禁城,竟然遭到了一伙白莲教徒的武装袭击,而且如入无人之境。

原来,当天上午,几十名白莲教徒武装分子,在头领陈爽的带领下,从紫禁城的内右门突然冲了进去,而且一直冲到了紫禁城的核心地带——养心殿。

要知道,养心殿那可是皇帝平日里生活、工作和居住的地方。因为自从雍正黄帝开始,养心殿就是皇帝的寝宫,之后清朝的历代皇帝都居住在此。

紫禁城上千名皇家侍卫和御林军,竟然让几十名“恐怖分子”冲击到了皇帝的寝宫。不要说在外人看来,就连嘉庆皇帝自己都觉得极为荒唐,简直就是打了自己一个大嘴巴子,而且是很响的那种。

然而,这帮白莲教徒们冲击到养心殿后,却并没有停止住自己的脚步,而且继续往里冲。

再往里,可就是皇帝的后宫了。如果真的让他们冲进去的话,估计嘉庆皇帝这个皇帝也别干了,干脆辞职的了——堂堂大清国的皇帝,如果保护不了自己的女人,还不如死了算了。

还好,就在这紧要关头,嘉庆皇帝的皇次子旻宁(即后来的道光皇帝)发现了这一突发状况。然而,此时他的身边并没有侍卫在身,仅仅有一位同样为皇室成员的绵志。

非常幸运的是,此时他们两人好像是刚刚练习完猎枪回来,手中都拿着一把猎枪。危急时刻,他们也顾不得去喊人,旻宁举枪就打,当场就打死了一个白莲教徒。

然而,马上他就有发现了一个不好的情况——只见有三个白莲教徒已经爬上了宫内月华门的城墙,正在墙上用旗帜进行指挥。他再次举枪把其击毙(枪法确实不错,看来平日里多学一门技术是没有坏处的)。

听到枪声后,宫中侍卫的侍卫们急忙赶到,一阵刀砍、枪击之后,白莲教徒们全部被诛杀。

通过此次事件,皇次子旻宁在嘉庆皇帝心中的分量猛然提升了很多(“大内平定,实皇次子之力也”——嘉庆皇帝罪己诏),很快就被封为智亲王(不仅有勇,而且有谋,临危不乱)。而且,这也是他后来被封为皇太子、并能够登上皇位的重要政治资本。

在处理掉一批守卫不当的宫中将领后,嘉庆皇帝于数日后,向天下颁布了自己的道歉信——罪己诏。

罪己诏中,嘉庆皇帝称此次事件是“汉唐宋明之所未有”的耻辱事件。而且,他也承认此事件事出有因,是老百姓对国家积怨过深的原因。

但他同时也表示,这其中的主要原因是地方的封疆大吏们玩忽职守的结果。对于事关民生的大问题,自己已经反复向他们强调过,相关事宜说的口干舌燥、笔都写秃了。然而,他们却并不买自己的账,左耳进,右耳出(虽经再三诰诫,舌敝笔秃,终不足以动诸臣之听)。

那么,对于官员们玩忽职守的情况,嘉庆皇帝又是怎么处理的呢——“朕惟返躬修省耳”。意思是说:我只有自己好好去反省。

清仁宗嘉庆皇帝果然是个仁慈的老实人,面对官员们的失职,他不仅没有处理他们,反而消极对待,把最后的责任都揽到了自己的身上。

嘉庆皇帝的此举,也造成了很多官员今后面对自己的失职和渎职,有了一种有恃无恐的态度。

当然,内外责任都找到了,自己也道歉了,该剿灭的乱党还是要剿灭的。毕竟祖宗的江山如果要是毁在了自己的手中,自己是没法去地下见老祖宗的。

于是,嘉庆皇帝当即就命钦差大臣那彦成痛并到河南去剿灭白莲教的老巢。

几日后,白莲教的首领林青被生擒。几日后,连同当初于白莲教通风报信的太监刘进享等人一同处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