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中最短的故事

历史故事恰当应用于历史课堂教学,能够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帮助学生了解历史,突破学习重点和难点,下面这些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几篇史记中最短的故事。

史记中最短的故事

史记中最短的故事1:帝尧禅让

帝尧年老之后,为了天下万民能过上更好的生活,便开始考虑帝位继承人的选择问题。

一天,尧把他的大臣们都召集在一块儿,问道:“我现在年纪大了,也该退位了,你们认为谁可以继承我的事业来治理国事啊?希望你们能够慎重地考虑,大胆地发表自己的想法。”大臣们开始议论纷纷,过了一会儿,大臣放齐说:“大王您的儿子丹朱开通明达,可以考虑一下让他继承王位。”

尧轻声地哼了一下,叹息说:“唉!丹朱这个孩子性格倔强,又喜欢跟人家争辩,他这样的人不能用啊!”尧接着又问了一遍:“你们认为还有哪一个是可用之人啊?”这时,大臣欢兜说:“共工爱护老百姓就像爱护自己的儿子一样,深受百姓爱戴,做事的时候能够广泛聚集民众,在这方面成绩显着,可以让他来继承您的事业。”

尧还是不满意地说:“共工虽然有很多优点,但是他这个人品质不是很好,表面看上去待人恭敬,背后却连上天也敢欺骗不敬,这样的人也不能用啊!”尧沉思了一会儿又感慨地说道:“四方诸侯啊,你们看那滔天的洪水,浩浩荡荡地包围了山冈、漫上了丘陵,百姓非常地忧愁啊。我们现在的当务之急就是治理洪水,你们认为谁可以担当这个重任呢?”诸侯们大多数都推举颛顼的儿子鲧。尧却说:“鲧这个人,性格比较粗暴,经常违背命令,残害同族,不可以担当这个重任啊。”而诸侯们却都认为可以让他去试一下,尧最终还是听从了他们的意见,命令鲧去治水。但鲧经过九年治理,却没有取得成功。

后来,尧再次询问诸侯们有关帝位传承的事情,他对他们说:“啊!四方诸侯领袖们,我在位已经七十年了,你们都能够执行命令,那就由你们来接替我的位置吧!”诸侯们都觉得自己不能胜任,便回答说:“我们自愧德行非常浅薄,目光非常短浅,如果让我们来执行天子的事情,那是对帝位的侮辱啊。”尧见他们个个都极力推辞,便命令让他们推举贵族亲戚中的贤者,或者那些因为受到疏远而隐居起来的人才。

过了一会儿,有人对他说:“听说民间有位尚未娶妻的贤才,名叫虞舜。”尧以前也听说过他,对这个人很感兴趣,便进一步向诸侯们询问虞舜的情况。一提及此人,大家对他都是赞不绝口,说他是个难得的人才,是继承帝位的最佳人选。于是,尧决定考察一下这个年轻人,看看他是否真像人们所说的那样有贤能。他先是把自己的两个女儿嫁给了虞舜,通过他对她们的态度来观察虞舜的言行。

舜娶她们过门之后,让她们放下架子,心甘情愿地居住在自己身边,她们两人也很遵守做妻子的礼节,孝顺公婆,爱护弟妹。尧为此感到十分满意。此后,尧便任命虞舜做了执掌和管理土地事务的司徒官,并让他调和父子、君臣、夫妇、兄弟、朋友之间的关系,使人们就都能遵从这“五常”的教化。接着,尧又让舜参与百官事务,处理事务时,舜总能够做到审时度势,体察入微,在他的管理下,各项事务都被处理得井井有条。尧还让舜在四门迎接来朝的宾客,他把接待工作安排得非常肃穆庄严,诸侯以及远方的宾客都很非常佩服。后来,尧又派遣舜进入山林川泽,来考察他的野外生存能力。在野外,即使遇到暴风雷雨,舜也从来不会迷路,交给他的任务他也总是完成得很好。经过三年考察,尧认为舜计划事情周密细致,讲究诚信,视野开阔,对他感到十分满意。因此,决定把帝位传给他。

尧在位七十年,禅让帝位二十八年以后去世。他死后,百姓们都非常悲哀,好像自己的父母去世了一样。在三年时间里,全国各地没有演奏过音乐,以此来表示对帝尧的思念。当初,有人问帝尧为什么把帝位传给舜而不是自己的儿子丹朱。尧回答说:“把帝位传给舜,虽然丹朱的利益会受到了损害,但天下人却受到了益处;如果把帝传位给丹朱,丹朱的利益得到了满足,而天下人的利益却会受到损害。我终归不能拿天下人的利益来满足丹朱一人的私欲啊。”

史记中最短的故事2:“人文初祖”黄帝

黄帝之后,颛顼、帝喾、唐尧、虞舜相继而立,上古的帝王留给我们无数的遐想。

黄帝定天下黄帝姓公孙,名叫轩辕,是远古时代部族少典氏的后代。他刚生下来的时候就有神异之气,才七十天大就能说话了,年幼的时候就非常聪明、口才出众,长大以后就诚实机敏,到了二十岁成年的时候,就已经见闻广博、明辨事理。

那时候,诸侯的领袖炎帝,也就是神农氏已经不能随心所欲地号令天下,各地的诸侯经常互相进行战争,老百姓们却倒了霉,怨声载道。但是,神农氏却没有能力去征讨他们。在这种情况下,轩辕便经常动用武力去征讨那些不来朝贡的诸侯,使他们都重新归服于神农氏。但是,当时生活在东方的蚩尤非常残暴,势力也非常大,还没有人能去征讨他。

后来,炎帝大概是想显示一下领袖的威严,便经常找借口去欺负一些弱小诸侯,这使各地的诸侯都非常害怕,为了自保,他们就一个接一个地跑到轩辕那里请求归附。于是,轩辕便修治德政,整肃军队,顺应四时各方的自然气象,种植五谷粮食,大力发展农业生产。他抚慰天下民众,丈量四方土地,使他们安居乐业;还训练了一批以熊、罴、虎等猛兽为名的军队,帮助诸侯对抗炎帝。这样一来,轩辕与炎帝的矛盾就越来越深,一场大战已经不可避免。最终,轩辕与炎帝在阪泉(在今河北省涿鹿县东南)的郊野上交战,经过多次作战,炎帝部落举起了白旗,轩辕成了胜利者。

正当轩辕与炎帝激战正酣的时候,蚩尤部落就想抓住机会做一回得利渔翁,发动了叛乱。于是,在征服炎帝部落之后,轩辕又马不停蹄地征集四方诸侯的军队,与蚩尤在涿鹿郊野进行了一场大战,擒获并杀死了蚩尤。从此,四方诸侯都尊崇轩辕做天子,代替了神农氏的统治地位,他就是后来被中国人称为“人文初祖”的黄帝。

黄帝的功绩黄帝经过多次战斗,击败了所有竞争对手,成为了天子。他为了巩固自己的政权,大力发展军事力量,如果天下有不顺从的势力,他就马上率领大军去征讨他们。他披荆斩棘、开路行进,没有过一天舒适日子。他往东到达了大海,登上过丸山(在今山东省临朐县),还到过;往西到达了倥侗(在今甘肃省平凉市西),登上了鸡头山;往南到达了长江流域,登上了熊山和湘山(二山均在湖南省境内);往北驱逐了少数民族荤粥(即秦汉时的匈奴)。在功成名就之后,他又与四方诸侯在今天河北省怀来县的釜山集合,验合了符契圭瑞,在涿鹿山下的广阔平地上建立了都城。但他并没有因此安逸享乐,仍然四处奔波,从来没有固定的住处。

黄帝当时就已经非常重视对自己的安全保卫工作了。他住的地方总是戒备森严,驻守着大量军队。他还用云的名字给官职与军队命名。黄帝管辖着众多部落,为了防止他们叛乱,他设立专门的监察机构——左右大监来监察万国。他敬畏神灵,到处对鬼神和山川封禅祭祀。据说,自古以来,黄帝时期祭祀规模是最大的。

此后,黄帝又获得了象征至尊的宝鼎和神草。他命人用神草来推算天地历数,预知未来的节气、日辰。他推举风后、力牧、常先、大鸿等贤士来治理民众,创制了表现人们死生的仪制礼则,并细心考究国家安危存亡的道理,此外他还教导民众依照季节变化来播种百谷草木,驯化各种鸟兽昆虫。黄帝的德政广泛传布,就连上天也不给人们带来灾难。在他当政时,土地丰收、风平浪静、山出珍宝。他尽心尽责、鞠躬尽瘁地教导民众,在他引导下,老百姓们知道了江湖、沼泽、山林出产的物品要按照时令收采、禁捕,所有土地一定要有节制地利用。因为黄帝治理土地贡献巨大,他得到了“土德”这样的祥瑞称号;由于对中华文明的诞生具有开创之功,他被后人尊称为“黄帝”。黄帝时代,是中华民族由野蛮走向文明的开端。黄帝去世以后,被安葬在今陕西省黄陵县西北地区的桥山。

史记中最短的故事3:敬神的颛顼

颛顼帝高阳氏,是黄帝的孙子,他的父亲叫昌意。颛顼帝是一位宁静渊博,深谋远虑,疏旷通达并且知晓事理的人。作为黄帝的孙子,他非常注重治理天下,开发荒芜土地,顺应自然,制定礼仪,教化民众。为了让天下太平,他敬仰鬼神,经常虔诚地进行祭祀活动。在他的精心统治之下,颛顼大帝的疆域得到了更广地拓展:北至幽陵(幽州),南到交趾(泛指今五岭以南及越南北部地区),西达流沙(在今甘肃张掖境),东抵蟠木(传说长于东海山上)。在他广袤的统治范围内,凡是日月光芒所能照射到的地方,都得到了他的恩惠;大至五岳四渎、小到丘陵坟衍的神灵,动如鸟兽、静如草木的物类,都对他百依百顺,惟命是从。

仁慈的帝喾帝喾高辛氏,是黄帝的曾孙。他的父亲名叫峤极,祖父玄嚣是黄帝的儿子。帝喾是颛顼大帝的堂侄。

帝喾是个非常具有传奇色彩的人物,他一出生时就能够说出自己的名字。即位以后,帝喾对老百姓广施恩泽,而对自己的事情却很少顾及。他能够明辨事物的是非曲直,预知未来的事情,懂得治国爱民的道理。凡事不管大小,他都能够做到体察入微。帝喾顺从上天义理,知晓民众急难,仁厚而威严,慈爱又笃实,通过自身修善来使天下民众归附自己。虽然他拥有大量的土地和财富,但却从不奢靡浪费,而是谨慎地节制利用。此外,他还观察日月星辰、修订历法,恭敬地侍奉鬼神。帝喾神态庄重、道德高尚、衣着朴素、平易近人,他在决定事情时总能够顺应天意,他的恩泽就像水流灌溉农田一样,没有达不到的地方。因此,凡是日月所能照射到的地方,风雨所能吹淋到的角落,老百姓没有不服从他的。

帝尧治民帝尧,名叫放勋,是帝喾的儿子,他的母亲是一个叫陈锋氏部落里的女子。他像天一样有仁爱,像神一样有智慧,像云一样有气质。人们对他的依附仰望,就像就对日月一样。

作为高贵的天子,他虽然非常富有,但从来不因此骄傲放纵,对待下属平易近人;在日常生活中,他一贯坚持节俭朴素,平时头戴黄色帽子,身穿士人祭服,乘坐朱红色的车,驾乘白色的马。他通过向百姓宣扬恭顺的德行,把管辖范围内的所有部族都亲密地团结在一起,使他们能够和睦相处。他明确地划分百官的职务,使他们能够各尽其责,尽心尽力地为百姓做事,治理天下的成绩昭明卓着,万邦诸侯也因此而团结和谐。

后来,帝尧命令当时的两位能人羲氏与和氏,观察天象,遵循天数,推算日月星辰运行规律,制定了历法,形成了春夏秋冬四时季节。他慎重地将一年里的时令告诉给百姓,让他们按时照时令进行耕种,这就把无序的农耕变得有序,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效率,极大推进了农业经济的发展。

当时有羲仲、羲叔、和仲、和叔四位贤人,他们四个人是两对兄弟。帝尧重用他们,让他们分别掌管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观察上天的二十八星宿。其中,让羲仲掌管东方,居住在阳明之谷的郁夷(在今市区内),命令他恭敬地迎接朝阳的升起,管理百姓春天耕种。

到了春分那一天,昼夜长短相等,黄昏的时候,鸟星出现在天空正南方,人们就用它来正定春分节气。此时,春事已经开始了,百姓们分散在田野里进行劳作耕种,鸟兽也开始交尾生育。帝尧任命羲叔掌管南方,居住在南交,命令他督导夏季农民劳作。到了夏至日时,白昼最长,在黄昏时出现在天空正南方,人们用它来正定仲夏节气。此时,百姓们精心护理地里的庄稼,鸟兽长出了稀疏的羽毛。

他任命和仲掌管西方,居住在昧谷,命令他恭敬地送太阳落山,监督百姓进行秋收。秋分到来的时候,昼夜长短再次相等,虚星在黄昏时出现在天空正南方,人们用它来正定仲秋节气。此时,民众喜悦和乐,鸟兽也长出了新的羽毛。帝尧任命和叔掌管北方,居住在幽都,命令他安排好百姓冬天的储藏工作。

冬至时,白昼变得最短,昴星在黄昏时出现在天空正南方,人们用它来正定仲冬节气。此时,民众进入室内居住,鸟兽都生出细毛来增强自身温暖。帝尧命人将一年定为三百六十六日,并且用设置闰月的办法来调整四时的误差。为了保证各项工作顺利开展,他经常勉励百官。在他的精心治理下,各种事业都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