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贞观的精选知识

《贞观政要》卷二 直谏 附。凡十章

贞观二年,隋通事舍人郑仁基女年十六七,容色绝姝,当时莫及。文德皇后访求得之,请备嫔御。太宗乃聘为充华。诏书已出,策使未发。魏徵闻其已许嫁陆氏,方遽进而言曰:"陛下为人父母,抚爱百姓,当忧其所忧,乐其所乐。自古有道之主,以百...

《贞观政要》卷三 择官第七 凡十一章

贞观元年,太宗谓房玄龄等曰:"致治之本,惟在於审。量才授职,务省官员。故《书》称:'任官惟贤才。'又云:'官不必备,惟其人。'若得其善者,虽少亦足矣。其不善者,纵多亦奚为?古人亦以官不得其才,比於画地作饼,不可食也。《诗》曰...

《贞观政要》卷五 仁义第十三 凡四章

贞观元年,太宗曰:"朕看古来帝王以仁义为治者,国祚延长,任法御人者,虽救弊於一时,败亡亦促。既见前王成事,足是元龟,今欲专以仁义诚信为治,望革近代之浇薄也。"黄门侍郎王珪对曰:"天下彫丧日久,陛下承其馀弊,弘道移风,万代之福。...

《贞观政要》卷七 文史第二十八 凡四章

贞观初,太宗谓监修国史房玄龄曰:"比见前、后《汉史》载录扬雄《甘泉》、《羽猎》,司马相如《子虚》、《上林》,班固《两都》等赋,此既文体浮华,无益劝诫,何假书之史策?其有上书论事,词理切直,可裨於政理者,朕从与不从皆须备载。...

《贞观政要》卷二 任贤第三 凡八章

◎房玄龄杜如晦魏徵王珪李靖虞世南李勣马周房玄龄,齐州临淄人也。初仕隋,为隰城尉。坐事,除名徙上郡。太宗徇地渭北,玄龄杖策谒於军门,太宗一见,便如旧识,署渭北道行军记室参军。玄龄既遇知己,遂罄竭心力。是时,贼寇每平,众人竞...

《贞观政要》原序

有唐良相曰侍中安阳公、中书令河东公,以时逢圣明,位居宰辅,寅亮帝道,弼谐王政,恐一物之乖所,虑四维之不张,每克己励精,缅怀故实,未尝有乏。太宗时政化,良足可观,振古而来,未之有也。至於垂世立教之美,典谟谏奏之词,可以弘阐大猷,增崇...

《贞观政要》卷四 教戒太子诸王第十一 凡七章

贞观七年,太宗谓太子左庶子于志宁、杜正伦曰:"卿等辅导太子,常须为说百姓间利害事。朕年十八,犹在人间,百姓艰难,无不谙练。及居帝位,每商量处置,或时有乖疏,得人谏诤,方始觉悟。若无忠谏者为说,何由行得好事?况太子生长深宫,百姓...

左贞观个人资料

左贞观.华裔“俄罗斯功勋艺术家”他是第一位荣获“俄罗斯功勋艺术家”称号的中国人。在他的身上,融合了两个伟大民族的血液;在他的音乐小说诗歌文学作品中,凝结了两个伟大民族的文化与艺术。俄罗斯,孕育音乐家的摇篮,一位位...

《贞观政要》卷六 悔过第二十四 凡四章

贞观二年,太宗谓房玄龄曰:"为人大须学问。朕往为群凶未定,东西征讨,躬亲戎事,不暇读书。比来四海安静,身处殿堂,不能自执书卷,使人读而听之。君臣父子,政教之道,共在书内。古人云:'不学,墙面,莅事惟烦。'不徒言也。却思少小时行...

《贞观政要》卷六 奢纵第二十五 凡一章

贞观十一年,侍御史马周上疏陈时政曰:臣历睹前代,自夏、殷、周及汉氏之有天下,传祚相继,多者八百馀年,少者犹四五百年,皆为积德累业,恩结於人心。岂无僻王,赖前然哲以免尔!自魏、晋已还,降及周、隋,多者不过五六十年,少者才二三十年...

《贞观政要》卷六 慎所好第二十一 凡四章

贞观二年,太宗谓侍臣曰:"古人云:'君犹器也,人犹水也,方圆在於器,不在於水。'故尧、舜率天下以仁,而人从之;桀、纣率天下以暴,而人从之。下之所行,皆从上之所好。至如梁武帝父子志尚浮华,惟好释氏、老氏之教,武帝末年,频幸同泰寺...

《贞观政要》卷六 慎言语第二十二 凡三章

贞观二年,太宗谓侍臣曰:"朕每日坐朝,欲出一言,即思此一言於百姓有利益否,所以不敢多言。"给事中兼知起居事杜正伦进曰:"君举必书,言存左史。臣职当兼修起居注,不敢不尽愚直。陛下若一言乖於道理,则千载累於圣德,非止当今损於...

《贞观政要》卷五 孝友第十五 凡五章

司空房玄龄事继母,能以色养,恭谨过人。其母病,请医人至门,必迎拜垂泣。及居丧,尤甚柴毁。太宗命散骑常侍刘洎就加宽譬,遗寝床、粥食、盐菜。虞世南,初仕隋,历起居舍人,宇文化及杀逆之际,其兄世基时为内史侍郎,将被诛,世南抱持号泣...

顾贞观的七夕诗词《步蟾宫·闰六月七夕》鉴赏

步蟾宫·闰六月七夕清代:顾贞观玉纤暗数佳期近,已到也、忽生幽恨。恨无端、添叶与青梧,倒减却、黄杨一寸。天公定亦怜娇俊,念儿女,经年愁损。早收回、溽暑换清商,翻借作,兰秋重闰。注释玉纤:指女子之手。“添叶”句:梧桐秋日落...

《贞观政要》卷五 诚信第十七 凡四章

贞观初,有上书请去佞臣者,太宗谓曰:"朕之所任,皆以为贤,卿知佞者谁耶?"对曰:"臣居草泽,不的知佞者,请陛下佯怒以试群臣,若能不畏雷霆,直言进谏,则是正人,顺情阿旨,则是佞人。"太宗谓封德彝曰:"流水清浊,在其源也。君者政源,人庶犹...

《贞观政要》卷四 规谏太子第十二 凡四章

贞观五年,李百药为太子右庶子。时太子承乾颇留意典坟,然闲宴之后,嬉戏过度。百药作《赞道赋》以讽焉,其词曰:下臣侧闻先圣之格言,尝览载籍之遗则。伊天地之玄造,洎皇王之建国。曰人纪与人纲,资立言与立德。履之则率性成道,违之...

《贞观政要》卷六 谦让第十九 凡三章

贞观二年,太宗谓侍臣曰:"人言作天子则得自尊崇,无所畏惧,朕则以为正合自守谦恭,常怀畏惧。昔舜诚禹曰:'汝惟不矜,天下莫与汝争能;汝惟不伐,天下莫与汝争功。'又《易》曰:'人道恶盈而好谦。'凡为天子,若惟自尊崇,不守谦恭者,在...

《贞观政要》卷二 求谏第四 凡十一章

太宗威容俨肃,百僚进见者,皆失其举措。太宗知其若此,每见人奏事,必假颜色,冀闻谏诤,知政教得失。贞观初,尝谓公卿曰:"人欲自照,必须明镜;主欲知过,必藉忠臣。主若自贤,臣不匡正,欲不危败,岂可得乎?故君失其国,臣亦不能独全其家。至於...

《贞观政要》卷四 太子诸王定分第九 凡四章

贞观七年,授吴王恪齐州都督。太宗谓侍臣曰:"父子之情,岂不欲常相见耶!但家国事殊,须出作藩屏。且令其早有定分,绝觊觎之心,我百年后,使其兄弟无危亡之患也。"贞观十一年,侍御史马周上疏曰:"汉、晋以来,诸王皆为树置失宜,不预立...

《贞观政要》卷三 君臣鉴戒第六 凡七章

贞观三年,太宗谓侍臣曰:"君臣本同治乱,共安危,若主纳忠谏,臣进直言,斯故君臣合契,古来所重。若君自贤,臣不匡正,欲不危亡,不可得也。君失其国,臣亦不能独全其家。至如隋炀帝暴虐,臣下钳口,卒令不闻其过,遂至灭亡,虞世基等寻亦诛死。...

《贞观政要》卷二 纳谏第五 凡十章

贞观初,太宗与黄门侍郎王珪宴语,时有美人侍侧,本庐江王瑗之姬也,瑗败,籍没入宫。太宗指示珪曰:"庐江不道,贼杀其夫而纳其室。暴虐之甚,何有不亡者乎!"珪避席曰:"陛下以庐江取之为是邪,为非邪?"太宗曰:"安有杀人而取其妻,卿乃问...

《贞观政要》卷七 礼乐第二十九 凡十二章

太宗初即位,谓侍臣曰:"准《礼》,名,终将讳之,前古帝王,亦不生讳其名,故周文王名昌,《周诗》云:'克昌厥后。'春秋时鲁庄公名同,十六年《经》书:'齐侯、宋公同盟于幽。'唯近代诸帝,妄为节制,特令生避其讳,理非通允,宜有改张。"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