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圖騰》讀後感15篇

讀完某一作品後,你有什麼體會呢?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讀後感了。你想好怎麼寫讀後感了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狼圖騰》讀後感,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狼圖騰》讀後感15篇

《狼圖騰》讀後感1

一本《狼圖騰》,我已不知是第幾遍閲讀了,號曰“書痴”的我,但凡能看到一部惹自己心動、思慮的書,總是咀嚼數遍,漫思無限。

從對狼的厭惡、懼怕到肯定、喜愛,可能是這本小説帶給我的第一感性收穫。如編者薦言:千百年來,佔據正統主導地位的鴻學巨儒,畏狼如虎、憎狼為災,漢文化中存在着太多對狼的誤解與偏見,從來狼就是殘暴、狠毒的同義詞,由狼而派生的令人厭惡的文詞、文句不勝枚舉,而真正的“狼性”卻是如此令人感動。狼的智慧、狼的桀驁、狼的博愛、狼的寬仁、狼的頑強不屈、狼的團隊精神和家族責任感,讓我沉迷而震顫。一種對狼性的尊敬油然而生、沁然於心。

“不自由,毋寧死”小狼拒絕馴化,拒絕被牽,即使磨蝕狼毛、磨禿狼掌、鮮血噴出也決不屈服,這種為了維護自己的獨立和尊嚴,不惜以生命為代價的精神,怎不讓人肅然而敬?油然而愛?羣狼的戰鬥、孤狼的不屈、小狼的掙扎、狼王的智慧與責任感、母狼的'護崽深情,點滴都令人感動而神往。

我們一直在教育孩子要學會做人,這個“做人”的的過程包涵着太多的容忍、圓滑甚至要生生吞嚥許多的不甘和屈辱,“打掉牙齒和血吞”那種壓抑的痛苦是求得了一時的平安和平和,但內心的激顫豈是短時間可以消除?這也許正是許多人患“精神障礙”或者“精神疾病”的因子吧。我們是否可以讓孩子、讓我們活得更加感性一些、更加堅定一些也更加簡單一些?猶如那些面面俱到,八面玲瓏的人士,失卻了本真,便難以引起人本能的喜歡。是否我們可以給孩子一點狼性指導,善良、博大、寬厚、同時也堅定、果敢、不屈?

由“狼性”我又想到了中國足球,為什麼中國的足球在“國少”、“國青”時期,往往有不俗的戰績,讓國人升騰無限的希望。而到了“國家隊”就什麼“恐韓”、“恐伊”的,每臨大戰,便潰不成軍,讓人扼腕歎息、失望透頂。是否我們的足球戰士,也需要增加一些狼性?關鍵時刻決不言敗!“技不如人”不要緊,可以學習,可以苦練,可怕的是精神上的怯弱,不戰而屈呵!足球需要至強的競爭意識和團隊精神,賽前唱國歌所謂何來?就是你們代表的是我們的國家、我們的民族啊!強悍的民族性格只要在心靈上建立,在戰法上體現,我不信我們就屢屢失敗,頻頻受辱?

人性需要崇拜,而真正能令人產生崇拜感的只有真正的強者,性格上的果敢,精神上的獨立,在挫折和災難面前巋然不動、剛強進取;對待親人、愛人柔情款款,極富責任感?如今還有多少人能令人甘心拜服、醉心崇拜?而草原狼便令我產生了這種崇拜感!小狼的不屈不撓、狼王的絕地求生,都讓人崇敬且崇拜!人生不可能沒有失敗,生活不可能沒有沮喪,但只要精神不倒,我們依然有重生站力的機會。

在這個高度文明的時代,在這個禮儀井然的時代,也許有人會説狼已是過去式,是茹毛飲血時期應該尊崇的。但我説,這個時代更需要狼性,剛強進取的性格應是狼之魂、人之性、民族之支柱。我們是騰空翱翔的龍的傳人,亦是雄健強悍的狼的後代!嚮往在精神上真正圖騰!

《狼圖騰》讀後感2

狼,是兇殘的動物,這是以前的的印象,讀完《狼圖騰》此書,對狼的印象發生了轉變。

這是一部寫狼的故事,作者身臨其境,與狼生活在一起,通過狼的點滴,描繪了一幅鮮為人知、具有很強感染力的生活畫卷。

遼闊的大草原,狼成為一種圖騰,予以精神化了,與狼的周旋過程中:趕狼,殺狼,崇拜狼的精神無處不在;故事中的畢利格老人一生都在摸索狼性,懂狼,護狼,不趕盡殺絕收放有餘的滅狼,和狼鬥智鬥勇。在作者的平鋪直抒中,穿過歷史的迷霧,彷彿經歷了一場人與自然的.生死搏鬥。在這場較量中,參於戰鬥的戰士有:人、狼、狗、馬、黃羊……一切、一切似乎被賦予了人性化;動物和人都是具有智慧、驍勇善戰的戰士、感情豐富、團結奮勇。

給我印象最深的是三場戰役,我似乎不是在看動物界的殘噬,而是一場指揮若定的軍事戰役,長期草原生活使狼羣能預知天氣,熟知地形,善布戰局。

第一場戰役是狼與馬之戰,在一個風雨交加的夜晚,事先埋伏好的狼一次又一次把高大的馬羣圍追堵截至南水窪,先是有計劃的把馬往設想的方向驅趕,然後撲、咬、耗,井然有序、鎮定自若、臨危不亂。高大威猛的馬在狼的強大功勢下潰不成軍。在這裏,與其説狼為生存而拼命,不如説它是一場軍事才能的比拼。“擒賊先擒王”這個戰術被運用的得心應手。非常慘烈,其結果因為狼的必勝之心而宣告狼的大獲全勝。

第二場戰役是:狼與黃羊之戰。這場戰役似乎打的很輕鬆,因為黃羊在狼面前有點弱智,狼僅僅用智慧和耐心不費吹灰之力消滅了黃羊。對天氣熟知的狼利用一個大雪天,潛伏在黃羊出沒的草場,耐心等待。等待那些破壞草原的黃羊吃飽了、腆着圓滾的肚子舉步維堅,便一哄而上,形成半圓形弧線,留出一缺口,黃羊拼命的往缺口逃命,好多中途因為吃太飽而斃命,逃到缺口的也立即傾瀉而下,因為缺口也是死路一條,是一個天然大雪坑。狼依然胸有成竹的驅趕羊羣。由於這些沒能逃掉的羊羣足以人和狼過冬了,因此,聰明的狼並沒有趕盡殺絕。為明年流下了食糧,黃羊的繁衍能力極強。狼尚且懂得不趕盡殺絕,人類卻喜歡把狼趕盡殺絕。

第三場戰役是人與狼的戰役。自然狼在征服者的面前不堪一擊!!(過於慘烈……)

這裏只想説説狼的精神:機敏、頑強、尊嚴、團結、視死如歸、不屈不饒、友情親情……

軍事才能:佈陣、偵察、伏擊、善變、狡黠……據説元朝的許多戰術和狼的某些戰術不謀而合;元朝我國疆土擴展至歐洲大陸,疆域廣闊,使周圍鄰國聞風喪膽,馬背上的民族曾經一度輝煌。

在文章中,食物鏈也得到很好的印證,達爾文的進化論,物種之間的赤裸裸競爭發揮的淋漓盡致。

作為馬背上的民族,崇尚狼的精神,永遠不鬆懈,整個民族也才不會頹靡,才不會雌化,狼的這種頑強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狼圖騰》讀後感3

泱泱華夏,幾千年的文化傳統,我們一直自稱是龍的傳人。然而,龍圖騰只是人們對美好生活的一種嚮往的象徵,一種寄託,不能給我們帶來智慧,教我們本領。而蒙古人信奉的狼圖騰,不僅是一種象徵。狼從古至今都是蒙古人的好老師,狼教蒙古人打架,給蒙古人帶來智慧,是蒙古人的老師。而我們一直對狼有太多的偏見和誤解,畏狼如虎,憎狼如災。在漢人的字典李,有關狼的一切都是不好的;狼外婆、大灰狼、浪子野心、才狼虎豹、狼心狗肺。《狼騰圖》給了我全新的認識。

狼是草原民族的獸祖,宗師,戰神與楷模。狼從不打擾無準備之仗。每次打圍狼王都會偵察好地形,利用好自然條件,再經過耐心的等待,選擇最佳時機,一舉成功。古代的蒙古人打仗就像狼一樣,用智慧來打,所以成吉思汗才可以把中國的版圖擴大到最大。所有在中原地區無人能敵的漢人將軍。到了草原就只有失敗的份了。我們長把有智慧的人比喻為狐狸,因為大家都認為狐狸聰明、狡猾,而狼都是貪婪、愚蠢的。可是草原上狼才是最聰明的動物,它們趕走了曾經在草原上生存的老虎和熊。狼具有強烈的團隊精神和家庭責任感。它們每一仗獵都配合默契,聽狼王統一指揮。狼羣打食不會只想着自己,還會想着那些跟不上的老狼、病狼、小狼和產崽餵奶的.母狼。不管打下多少獵物,夜間,狼王一聲長嗷,全草原的狼都來了,準保不會剩下一點食物。草原人也像草原狼一樣,團結互助。

狼不僅是草原人民的老師,更是草原的守護者。在草原,草和草原是大命,剩下的都是小命,小命要靠大命才能活,大命小命相互抑制,共同生存,這就是生態平衡。在草原,狼是食物鏈中重要的一環,狼吃野兔、老鼠,吃那些老弱病殘的黃羊,這樣草原就不會被破壞,人和動物才能共同生存。草原人也懂這個道理,所以它們打狼從不趕盡殺絕。説道生態平衡我們就應該思考一下了。為什麼漢人進入草原後,草原就慢慢退化,最後變成了沙場,生態環境也遭到了破壞?就是因為當時的漢人並沒有看重生態平衡這一點,殺死了大批草原狼,剩下的也都是逃到邊界外。老鼠、旱賴成災,大量放牧,最終導致草原被破壞。人們的生活好了,可是草原卻病了。

俗語説,“捨不得孩子套不着狼”。在蒙古每年都會有人掏狼崽,有的孩子就會鑽狼洞去把小狼崽抱出來。這句俗語難不成就是由此而來?古時候,詠狼煙來報警,狼煙被解釋為“用狼糞燒出來的煙”,是一種沖天濃煙。《狼圖騰》中,陳陳親自燒了一回狼糞,發現事實並非如此。狼糞燒出來的煙是淺棕色的,並不是濃濃黑煙。或許,狼煙是指像狼一樣的蒙古軍隊來了,以此警報敵軍來犯。

從小聽狼外婆的故事長大《狼圖騰》讓我重新認識了狼,我也感受到蒙古人對狼忌恨又愛的矛盾的感情。過了“狼來了”的時代,我們應該重新審視如何對待狼的問題,就像埃塞俄比亞的紅狼,不要等到狼成為瀕滅絕的動物時,我們才懂得起珍惜。

《狼圖騰》讀後感4

你急切的竄進我的胸膛,在廣袤無垠的草原上,銀色的月光將你的影子拉長,深深地印在我的心裏。你犀利的眸光,彷彿包含着這無盡的黑夜,在你眼裏湧動的是無盡的悲傷、無盡的落寞,又是無盡的堅強。

一個閒靜的午後,閒靜得可怕,無聊之感 如強力膠一樣粘在我身上怎麼甩也甩不開。我為打發時間只好像沒頭蒼蠅一樣在校園裏亂晃,然而“尋尋覓覓”之後卻是“冷冷清清”,沒有任何可以消遣的東西。這時感覺到有東西在深深吸引着我,是的,是它——《狼圖騰》。

我剛剛翻開,就沉浸在了裏面,那是講蒙古草原上人、狼、羊之間的故事的。看着看着,彷彿我身旁吹過一陣陣的草原風,然後天黑了,風越來越冷,蒼穹上掛着銀色的月亮,皎潔的月光傾瀉在草原上。遠處響起了狼嗥聲,黑暗中閃着幽幽綠光······

狼是精明、十分有耐性的。黃羊是比狼跑得快很多的,如果狼直接衝去追黃羊,是永遠吃不上可口的食物的,因此狼抓黃羊有絕招——在白天,如果一頭狼盯上一隻強壯的黃羊先不動它,會預謀着一場廝殺。天黑後黃羊會找背風草厚的地方睡覺,這時機會來了,狼整晚都趴在不遠處緊緊的盯着,等待黑夜中的一擊必殺。等一夜,天破曉,暴躁的黃羊憋了一夜尿,尿泡憋脹了走起路來歪歪扭扭,狼的眸光裏閃過一絲兇狠,後腿暴起,刨飛了後面的.草根,尾巴高高的揚起,像箭一樣一往無前的衝向前方,黃羊受到了驚嚇,尿泡就顛破了,後腿抽筋,開始跑不動了,鋒利的牙齒咬住了黃羊的喉嚨,黃羊拼命的掙扎,後腿踢斷了狼的肋骨,可狼死死的咬住,就像死神的鐮刀無情的收割着生命,最後,狼勝了。陽光照在灰色的狼毫上,彷彿給它鍍上了一層金光,但冰冷的眸子依然藏着無盡的悲傷、無盡的落寞和無盡的堅強。

啊,狼!世間所有的人都在誤會你。以前我一直覺得狼抓羊是十分罪惡、殘酷的。現在才發現,狼吃的大多是羊羣中的老弱病殘,這保證了羊羣不容易衰落,在狼口上逃生的都是自然界裏的佼佼者。狼吃黃羊可以防止羊羣過度氾濫,防止黃羊 把草啃光,牧民就有草場放牧,草原上的食草動物就餓不死。狼是蒙古人的守護神,是遊牧民族信仰的圖騰。

狼,草原中的王者,兇猛的獵手,再艱苦的困境都會被你撕碎。

它們彷彿一支軍隊,紀律嚴明,但又兇狠狡詐,是天生的獵手;它們野心很大,連數量遠比它們大得多的羊羣也要圍捕;狼善於把握時機,它們先麻痺對方,在其跑不動時,攻其不備;狼捕獵時通常不給自己留後路,為勝利不惜粉身碎骨,以身殉職。

此時,在我的心靈中也深深烙下了一枚永不磨滅的“狼圖騰”的印記,骨子裏也好像淌滿了帶着狼性的蒙古人的血液。

耳邊又響起深沉、豪邁、憂鬱、綿長的蒙古長調,伴着草原狼幽怨、孤獨、固執於親情的仰天長嗥,那是獻給騰格里長生天的動人戀曲,是狼羣的完美絕唱,是我心中的狂熱渴望!

我心中的狼影啊!你竄出了我的胸膛,融入了黑夜,嘹亮的狼嚎響徹了整個草原,響徹了我的心,這嚎叫在我心中直至永恆。

《狼圖騰》讀後感5

《狼圖騰》向我們展示了曾經美麗的蒙古大草原和草原人、草原狼艱難而又新奇的生活。作者十幾年的知青生活,使得這些故事娓娓動人,躍然紙上。為此,我感觸甚深。

各種生物都擺脱不了吃與被吃的命運,身處草原,就會置身與這個巨大的食物鏈之中。要想處於食物鏈中的有利位置,就必須在殘酷的事實中磨練自己的神經,造就卓越的品質。"不是你死,就是我亡"是草原殘酷的生存狀態,"弱肉強食"就是它的生存法則。

幾千年過去了,草原狼頑強地生存了下來,靠的就是那股血性。當狼逃生時,它可以咬斷傷腿,刮骨療毒是治傷,而狼是自傷,頗有壯士斷腕的壯烈。當狼襲擊馬羣時,它可以選擇最殘忍的自殺式打法。當搬遷時,小狼寧願被勒死也不屈服,讓人不禁感慨狼的桀驁不馴的精神。只有在不斷地面對困難戰勝困難的鬥爭中,人才能進步,才能體會與社會共成長的快樂。

《狼圖騰》最精彩的地方就在於草原狼豐富多彩的殺敵方法。每次戰役真正的作戰時間不過十幾分鍾,但作戰前狼羣耐心的伏擊、精妙的設圍、細緻的觀察,營造了"山雨欲來風滿樓"的壓抑、緊張而又亢奮的氛圍,而作戰是的迅雷不及掩耳,放棄還有戰鬥力的獵物而擊期於獵物的指揮,有些卑鄙卻極其實用能夠的捕獵物的絕招,又讓我們拍案叫絕,讚歎不已,這動靜之間,卻淋漓盡致地把草原狼的指揮、韌性、組織性和紀律性表現出來。狼羣屢戰屢勝的原因是狼羣佔據了天時、地利、人和。自然和人為的條件,居然成了狼制勝的法寶。

草原狼的進攻,閃爍着智慧的光芒。我們可以從狼身上借鑑很多東西:如張三丰在教張無忌太極拳的時候,強調的是重意不重形,無招勝有招。學習狼但也不能拘泥於具體的戰術,而是要鍛鍊自身勤于思考、善於應用策略的能力。

草原狼是在幾千年的與人、與天、與草原的鬥爭中成長的',我們也必須在實際中磨練自己。光有滿腔熱情和買好的想法是不夠的,紙上談兵更是行不通的。實踐才能出真知。

現代社會是競爭的社會,有絲毫的放鬆就會被社會淘汰,很像狼羣生活的大草原,公平有殘忍。所謂置之死地而後生,不利的形式更能激發人的潛能。戰戰兢兢,如履薄冰。

現代社會既是競爭社會也是合作社會。社會分工越來越細,單靠一個人的力量是無法把事情做好的。我們也應具有狼一樣的團隊精神,充分信任自己的夥伴,各執其職又互幫互助,共同進步,共同生存。

社會是平等的,機會只給予強者。只有拿出狼滿懷信心而又不自傲,熱情主動而又不自卑的血性,才可以頑強地打拼,倔強地生存。

《狼圖騰》的結局有些感傷,美麗的草原消失了,草原精靈狼羣也遠去了,草原的人們落寞了。若我們的社會是草原的話,且我們都能尊重社會規律,不讓類似的悲劇重演,這樣我們就能像狼一樣在草原上自由地馳騁。

《狼圖騰》讀後感6

《狼圖騰》這本書已經熱了一年多,現在才寫評論有些晚。因為我對時下流行的商業炒作總是心懷疑慮,直到發現很多人都讀過,才決定也去一讀這本媒體盛讚的”奇書”。於是一些想法如骨鯁在喉,不吐不快。

首先,作為一本小説,本書的文學性實在不敢恭維。其實既然作者不夠專業,善良的普通讀者完全能夠理解並原諒其寫作技巧的拙劣。然而,作者無法將意圖表達的觀點融入故事情節中去,便每每在一段描述後,插入大段議論,手法簡單到只能用”甲説”、”乙説”,”甲又説””丙插話説”之類的語句來表現,實在業餘之極。小説不是論文,這些大段的生硬説教,粗暴打斷讀者的連貫閲讀,以作者的觀點強行代入讀者的思考,閲讀時的樂趣與思考權利蕩然無存,即使作為普通讀者也無法忍受。然而,作者仍然無法完整清晰闡明他的觀點,只好在最後親自代入主角,開講一堂偽學術報告---之所以用偽字形容,實在是這篇文字不過貌似有學問的學術報告罷了。這種文體也能當作小説發表,我多少理解了中國現階段小説不景氣的原因。在我看來本書更象一部論據過於宂長的學術論文。

如果抽掉作品中的論文部分,此書倒也勉強可稱作一部描述草原風情的好小説。説勉強,是因為該書的文字水平一般,讀完全書,作者極力讚美的狼不但沒能感染我,反而影響了這種孤傲動物作為一種象徵在我心目中的形象。

看在小説的情節不同尋常,就算作好小説吧。書中傳遞的草原風土人情是否真實倒無所謂,情節是否真實也不是評價小説優劣的標準,至少可以當成奇幻類小説閲讀。

而小説中人物的塑造則面目模糊甚至虛假。先看作者着力刻畫的'蒙族人物。全書中的第一智者畢利格老人,一望而知只是一個象徵符號,作者硬生生編造出來的一個用於説教的工具罷了,具體原因非我這完全業餘的普通讀者所能説明,只要有閲讀過幾十本小説的經驗就能感覺到。現實生活中的確有這麼智慧的老人存在,但作者把他作為一個小説人物則塑造的很虛假。既然只是一個沒有文化、奴隸出身的人,怎能時刻都在與主角進行漢蒙文化比較的討論與交流,説出那麼多睿智的話呢?勇士巴圖在馬羣保衞戰驚鴻一現後,便沒有什麼戲分了,此人塑造的虎頭蛇尾。本來我一直以為可以在後文看到有關他的更多更精彩的故事,然而我猜中了開頭,卻沒有猜中結尾。小説這個完全讓人出乎意料的情節倒是有些歐.亨利的味道啊。其實作者完全可以通過對他的描寫表現蒙族人民的勇敢彪悍、豪放坦蕩等等優點,而不是一味乾巴巴的大唱讚歌,這才叫小説手法。只有嘎斯邁與巴雅爾兩人雖然戲分不多,卻個性鮮明,給人留下深刻印象。至於小説中的漢族主人公,則形象蒼白平面,在本書描寫的年代裏沒有感覺到起伏變化,不象知青,更象一名老成的文化比較學學者。

其次,來看看這部學術論文中的論點、論據、論述方法。

那些諸如環保、生態平衡的論點,雖不新鮮但絕對正確,我要舉雙手贊成。但是,觀點沒錯,實現方法卻很需要商榷,這些問題即便是專家們,也無法輕易研究出解決之道,而且這並非作者所要表達的中心思想。本書的主旨無它--血統論罷了,其他的只是高貴血統民族的必然表現。

《狼圖騰》讀後感7

《狼圖騰》講的是蒙古草原狼和人,以及其他動物的故事。當然,狼和人、狗之間有愛,也有恨。

蒙古草原從來都是戰場,僅有那些最強壯、最聰明、最能吃能打、吃飽的時候記得住飢餓滋味的狼,才能頑強地活下來。

羊倌陳陣對草原狼十分痴迷,想近距離地和狼待在一齊,於是,他帶了一夥人,還有狗、馬、掏狼崽的工具一齊上山去掏狼崽。看到那裏,我很激動,掏狼崽多好玩呀!找狼洞、掏狼崽是一件多麼刺激的事情呀!一想到那裏,我懶得跟着陳陣他們一齊上山去掏狼崽!

陳陣他們掏了幾天,被母狼耍了幾次後,最終在一個直徑三十釐米左右的小洞裏掏到一窩狼崽,一共七隻。看到那裏,我又看了看文字旁的插圖,哇!豬崽們都好可愛哦!它們都擠在一齊,閉着眼睛,耷拉着小耳朵,正在睡覺呢!

陳陣他們拿走了所有的狼崽,陳陣養了一隻,和他一齊掏狼崽的道爾基也養了一隻。看到那裏,我好激動,如果我在場的話,必須也會養一隻,但又一想,母狼一下子推動了那麼多個孩子必須會很悲痛的!

剩下的一隻小狼命運都比較悲慘,它們都被道爾基摔死,剝了狼皮,掛在蒙古包頂上了。看到那裏,我既憤怒又惋惜,憤怒的是道爾基沒有把小狼崽送回到他們原先的家,而是把它們摔死了;惋惜的是蒙古草原狼越來越少了,好好的五隻狼,還沒見到世界就死了!

陳陣的小狼一天天地長大了,而道爾基的`小狼剛剛學會走路,在玩耍中咬了道爾基的小兒子一下,嚇得道爾基一棒子把它打死了。看到那裏,我真為道爾基的小狼感到悲哀,狼比狗厲害,比狗有尊嚴,比狗有骨氣,而命運卻比狗悲哀!

陳陣的小狼在他和楊克的照料下,一天長得比一天壯,比在它出生前一個月出生的小狗們高出一個頭,比在野地裏長大的小狼還要大一圈!小狼還經常和陳陣一齊玩遊戲,小狼會把自我薄弱的肚子露出來給陳陣看,陳陣也會把自我的手指頭小狼舔,讓它輕輕地啃咬,大狗二郎也會讓它在自我的背上玩。看到那裏,我覺得好温馨,小狼是多麼信任陳陣和二郎啊!要明白,在山上,狼都是很害怕人的,遇上狗,都要和狗打一架,把對方咬得頭破血流。

然而大部分牧民是反對陳陣養狼的,有一次兩個騎馬的牧民借小狼被鐵鏈栓着,就用套馬杆套住小狼的頭,又爆發性地狠命一拽,把小狼拽得飛了起來,想要小狼的命,而陳陣一向保護着小狼,儘量不讓它受到傷害,儘管他也被小狼咬傷過一次。陳陣這種愛護小狼的心使我十分感動,我也要像陳陣那樣熱愛小動物並保護小動物!

“熊可牽,虎可牽,獅可牽,大象也可牽,草原蒙古狼,不可牽。”這句話,在陳陣他們搬住新草場時驗證了,小狼寧可被鐵鏈勒死,也不肯被搬家的牛車牽上路,喉嚨都被鐵鏈勒破了,爪子也被磨出血,但就是不肯走,最終吐血過多,陳陣忍着心中的悲痛,親手把小狼打死了。看到那裏,我也十分悲痛,好好的一條小狼就這樣死了!

看了這本書,讓我更進一步地瞭解了狼,狼並不像我們想象中那般冷血無情,它也是有感情的。雖然小狼最終死了,可是,它那種桀驁不馴,寧死不屈的性格讓我很敬佩!

《狼圖騰》讀後感8

狼圖騰,草原魂,草原民族自由剛毅之魂。

狼圖騰,一個古老民族的信仰。

什麼是狼圖騰?狼圖騰就是以一當十、當百、當千。當萬的巨大力量。狼圖騰是扞衞草原大革命的圖騰。

龍、狼兩個民族的信仰。漢族、蒙古族自古就是分分合合。兩個民族的信仰造成了他們的不同。如果用兩個動物來比喻漢族和蒙古族那就是羊和狼。蒙古族有狼的那種勇敢、智慧和膽量,而漢族只有綿羊的懦弱、無能和膽小。

狼圖騰,草原魂,草原民族自由剛毅之魂。

第一幕

時間:傍晚

地點:額侖草原的外圍

人物:馬倌巴圖

故事:那是一場令草原人都無法察覺的災難:白毛風。而在此時年輕而富有經驗的馬倌巴圖正趕着即將為軍區送去的軍馬在草地上吃草這些馬是個個馬倌在他們的馬羣中最喜歡的馬。馬是最費草的動物經馬吃過的.草的牛羊是無法再吃的,因此巴圖把軍馬趕到了草原的外圍。天空和草原都靜靜的只聽到馬吃草的聲音,可富有經驗的巴圖卻感覺到寧靜的草原是災難來臨的前兆,於是他連忙把軍馬羣往營盤裏趕。可寧靜的草原中就是災難的前兆。黑色的白毛風便撲天蓋地的刮來了,遠處狼的嗥叫,巴圖依然在奮鬥着……

他不是為了獎勵,他是為了保護所有馬倌的心血和努力,展現草原兒郎狼的勇氣和膽量。

畫外語:他像狼一樣勇敢、無畏,努力保護自己想要的東西,最終成為草原的勇士。

狼圖騰,草原魂,草原民族自由剛毅之魂。

第二幕

時間:額侖草原春天的一箇中午

地點;額侖草原大獺子山

人物:北京知青陳陣、畢利格老人

故事:北風呼呼的颳着陳陣和畢利格老人趴在大獺子山旁的草坪中。大獺子山是額侖草原上最大的一座獺子山周圍遍佈着其他大大小小的獺子山這些山有的被全掏空了,有的只掏空了一半在這些山上居住着大大小小的獺子家族,山上遍地是獺子洞。當馬倌趕着馬羣來到這時馬羣中總有幾隻馬被獺子洞絆住腳、折斷腿,因此馬倌特別恨獺子。這時一隻雄獺子鑽出了洞,雄獺子站在洞前的平台上豎起身子向四周望了望,飛快的的跑到平台的旁邊吃了幾口草然後又跑到了洞口的平台上四處望着,陳陣有好幾次覺得獺子正在向他望着。這時候,畢利格老人説:“這時候打獺子最有價值,獺子的皮可以做皮衣、油可以做皮活,肉可以吃。但千萬不能把它打絕。獺子是狼冬天的糧食把獺子打絕狼就沒有了食物,沒有食物的狼會跑到營盤吃牛羊”説着畢利格老人便開了槍……

畫外語:蒙古人從狼的身上學到了不要把事情做絕,不然會自討苦吃。

狼圖騰,草原魂,草原民族自由剛毅之魂。

結束語;狼是草原上最聰明的動物,他們不打沒有準備的仗,踩點、埋伏、攻擊、打圍、堵截、組織嚴密、有章法,他們在最佳時機出擊,保持實力、麻痺對方、並在最不容易跑動時突然出擊,置對方於死地,他們懂得團隊精神,協同作戰,甚至不惜為了勝利粉身碎骨,以身殉職。

狼圖騰,草原魂,草原民族自由剛毅之魂。

八年級:賈文靜

《狼圖騰》讀後感9

書架上,繁多的書本整齊的擺放着,唯有一本放在最裏面的角落。抽出,指尖拂過光滑的封面,滿滿的灰塵。望着上面蒼勁有力的幾個大字:“狼圖騰”,思緒不禁飄回到剛買到它的那一天……

安靜的書店裏,只有翻動書頁的“沙沙”聲和輕微的腳步聲。書架上的一本本書都勾不起我的興致:不喜歡,看過了,太幼稚……隨意地看看四周,一本書吸引了我的眼球,走去,輕輕抽出,掂在手裏,有點重。這本書很厚,像磚頭一樣。

它的封面很獨特,呈深紅色,像雲層遮住了萬道霞光,邊緣漸變成黑色。地上,是一片草原,一個人,牽着一匹狼,奔跑着,奔跑着……整個畫面顯得壯觀而又蒼涼。

我從小就不喜歡狼。小時候,每當我不聽話,爸爸就説狼來了,當時的我太過天真,一直信以為真。上幼兒園時,媽媽給我買了很多的故事書,我天天捧在手裏。還不識字,就認真欣賞插圖,裏面兇惡猙獰的大灰狼,經常把我嚇得哇哇大哭。長大一些了,我便自己讀故事。小紅帽裏的大灰狼,最終被獵人劃開了肚子,讓我感到很解氣。但是大灰狼吃掉了小綿羊,我又覺得很難過。

我是那麼討厭狼,我憎惡它們的殘忍,嘲笑它們的愚蠢。我想把這本書放回去,但不知為何,竟有些不捨,這本書不知有什麼神奇的魔力,深深吸引着我。思索良久,最終還是買下了它。到了後來,我對這本書的喜愛便一發不可收拾。

這是一本關於蒙古小狼的奇書,被稱為曠世奇書,精神盛宴。全書由神祕的“狼故事”一氣呵成,精靈一般的草原小狼似乎隨時隨處都能從書中呼嘯而出。這本書寫了作者在蒙古額侖草原長時期的與狼共舞,曾與心愛的小狼結下了生死之情。

這本書讓我讀出了深沉、豪放和憂鬱。書中的蒙古小狼,將我帶入了遼闊的蒙古草原,那是一個充滿生命活力的奇異世界。在書中,狼的.自由獨立,狼的強悍卓越,狼超常的智慧和才能,狼不屈不撓的高貴靈魂,狼堅不可催的團隊意識,狼的親情和友情,狼和草原萬物的關係……無不給人心靈強烈的震撼。

狼似乎會打籃球,它們整體作戰,擁有血性,所有的狼一起佈陣,一起進攻和防守。狼似乎會唱歌,它們幽怨,孤獨的仰天哭嗥,是最美的情感,最柔弱的衷腸,最動人的戀曲……狼似乎會打仗,它們擁有團隊精神,協同作戰,為了勝利不惜粉身碎骨。拒絕服從,拒絕被牽,是一條蒙古草原狼的基本準則。這本書改變了我對狼刻板、固定、膚淺的印象,讓我大有以狼為師的衝動,小狼的智慧、尊嚴、獨立、堅忍、強悍,會讓我終身受用。

儘管額侖草原最終沒落,小狼最後離我們而去,但它依舊活在我們的心中。狼不是我們的夥伴,而是我們值得尊敬的對手。這是一部狼的讚歌,也是一部狼的輓歌。

再次打開這本已略有些破舊的書,認真閲讀,驚喜的發現,多了很多更深刻的感悟。

感謝《狼圖騰》,在我的性格成長過程中,它讓我增加了一些自由、獨立、自尊和不屈不撓的精神,我的心靈將因此而堅強!

《狼圖騰》讀後感10

清冷的月光,孤單的身影。寂寞的草原上,迴盪着一聲聲淒涼的嗥叫,如鬼哭神泣,灌進人們的耳朵,直抵人心……

《狼圖騰》,一本讓我難以忘記的書。一個叫陳陣的北京知青在內蒙古的額侖草原插隊,抓一隻小狼崽來研究是他一直以來的夢想。終於有一天,他與另外三個北京知青抓到了七隻小狼崽,五隻當場死亡,一隻被帶走,他成為了最後一隻小狼的主人。從此為養這隻小狼,陳陣嘔心瀝血,一路遭到了牧民的反對。但陳陣保護着小狼,與它一起成長,直到野性十足的小狼轟然倒地。書本最後給出了一個黯然的結局:狼被殺完了,黃沙代替了一切。

當狼羣成為傳説,草原成為回憶,而遊牧文明也將徹底終結。一切都被黃沙淹沒了,草原欲哭無淚。

一個千瘡百孔的草原在我眼中突然放大了,變成了一個千瘡百孔的世界。無論是草原、是狼還是沙土,都是整個世界的縮影,當草原沒落時,整個世界也在沒落。

陳陣為小狼付出了許多,直到最後他才明白,小狼真正需要的是草原上自由馳騁時的血液奔騰,是廝殺獵物時的酣暢淋漓。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對它來説只是對草原勇士的侮辱。只有那月下冰冷的嗥叫才能帶給它靈魂的衝擊。就如作者的感歎:“華夏民族有龍圖騰,要是再有個狼圖騰就好了!”是呀,漢人崇尚的是龍的力量,而草原牧民敬畏的是狼的精神。狼圖騰是草原魂,剛毅、不屈、勇猛、堅強讓蒙古的草原狼無所畏懼。

生命就是這樣,簡單而複雜,明瞭而深奧。

狼的自由獨立、狼的強悍卓越、狼的不屈不撓、狼超常的智慧與才能、堅不可摧的團隊意識、狼的親情與友情、狼與萬物的關係……無不給人靈魂強烈的`震撼與感動。在狼看來,狗是敗類。同是灰狼的後代,只有那些極其懦弱的狼才會去搖尾乞憐,低下高貴的靈魂。在牧民看來,狼是他們的老師。拒絕服從,拒絕被養,是一條狼生存的原則。

然而,它們卻敵不過自私貪婪的人類。

隨着華麗的狼皮入市,草原狼死於一場場圍獵。狼瞪大了眼睛也看不出這背後的陰謀是錢。夜空下,淒涼的狼嗥深深地扎進了牧民的心裏,但他們無論如何也無法阻止漢人的湧入。人類玷污了神靈,破壞了草原,此刻我忽然明白了,那些殺過狼的草原人民為什麼要把死去的狼拋向天空,把狼皮捲成筒,套在竹竿上。此刻,狼落下的是軀殼,上升的卻是靈魂,竹竿上的狼皮像一面飛揚的戰旗,是牧民對草原與草原狼的敬畏。然而無知的人們切斷了人與草原的血脈情,用狼血與黃沙抹上了血腥的一頁。若我是草原人,我寧願失去光明,這樣才不會看到草原的枯黃破敗。萬年草原的沒落比千年王朝的覆滅更難以讓人接受。

桀驁不屈的小狼讓我看穿了草原的奧祕。書中的小狼是生物的狼,也是人文的狼,是現實的狼,也是歷史的狼,是生命的狼,是精神的狼,是一篇讚歌,也是一曲輓歌。

小狼離我們並不遙遠,只是一觸即發的記憶。

狼深沉、豪放、憂鬱而綿遠的長調與草原的幽怨、孤獨,固執與親情呼喚的仰天哭嚎,都是悲壯的草原勇士面對蒼天如歌的表達;是獻給草原最美的感情,最動人的詩篇。面對這曲狼的悲歌,我們應當用靈魂迴應靈魂。我們自以為懂得很多東西,卻連最簡單的都無法把握。

狼煙、狼夢、狼嚎、狼影、狼魂,一切如夢一般纏繞着我的靈魂。

《狼圖騰》讀後感11

這是一本紀實體的長篇小説。這本書書由幾十個“狼故事”組成。那些蒙古草原狼隨時從書中呼嘯而出:狼的每一次偵察、佈陣、伏擊、奇襲的戰術;狼對氣象、地形的利用;狼族中的友愛親情;狼與草原萬物的關係;小狼艱難成長過程――無不使我們聯想到人類。人類社會的精神和性格日漸頹靡雌化的今天,讀到《狼圖騰》這樣一部以狼為敍事主體的小説,這本書真正揭示了人性與狼性,是一本令人讀完之後有所感悟的成功作品。

幾乎在每一個漢族人心中,狼都是狡猾、貪婪、殘忍、醜陋的化身,老虎也獵殺動物,也吃過人,大家卻説那是王者風範,威風凜凜,高大威猛,五彩斑斕……多少美麗的形容詞都給了其他猛獸,這對狼也是一種歧視!原因很簡單:狼對漢族的威脅超過任何一種猛獸,比猛虎、獅子、熊、豹都來得兇猛,來得氣勢洶洶,具有人類才有的攻城掠地的實力。從這一點上,可以看出國人對待對手的態度,對於最有威脅的對手沒有給予應有的尊重,而是對其詆譭和謾罵,以致長久以後,當狼民族衰退以後,歷史的真相被湮沒在滾滾黃沙之中。但狼對人類的教導卻是永遠無法被湮沒的。

《狼圖騰》是對我的一次洗禮,閃爍智慧狡猾的光芒,我喜歡嚮往着狼的堅韌,狼的團結,狼的狡黠,狼的意志力和狼的生命力。只有具備這些條件,才能在社會上立足,才能適應這個“弱肉強食”的社會。在人們的印象中,狼是很壞的動物,兇惡、奸詐、貪婪、狡猾、可怕是它們的代名詞。但是,讀了《狼圖騰小狼小狼》這本書,卻讓我看到了有着超強的智慧才能、強悍卓越、自由獨立精神的狼,這些無不給人心靈強烈的震撼和感動。

這本書中小狼的那種機智令我震憾。在毒日下,小狼忍受不住太陽的暴曬,竟能找到一個既陰涼又能夠得着鐵鏈的地方,而且在沒有娘教的情況下學會挖洞,可以讓自己避暑。可見小狼是多麼聰明啊!它還不懂方位。一隻從小就被抱走的小狼,卻能夠很快適應周圍惡劣的環境,有着超強的生存能力。

小狼還有一種捨我其誰的霸氣。有一次,蚊災開始了。為了不讓小狼被蚊子叮咬,陳陣就去給小狼割艾草(可以驅蚊的一種草),燒着點在旁邊。狼是怕火的,所以小狼沒有靠進,離着火盆很遠。那些知道艾草用途的大狗就帶着小狗跑到狼圈躲蚊子。小狼一看見狗朋友是衝着煙來的',突然恍然大悟,覺得自己虧了,就把小狗一個一個揪着耳朵拎了出去,自己則躺在那少煙少蚊的地方悠閒地睡着了……

狼的自由獨立精神更令我敬佩。當我讀到小狼寧死也不肯跟着牛車走時,我不由得有些為之震撼。虎可牽,獅可牽,熊可牽,大象也可牽,蒙古草原狼,卻是不可牽的。它嚮往的是自由!如果非逼着它被人牽着走,那小狼一定會以血、以死來反抗的。

這本《狼圖騰小狼小狼》改變了我對狼的印象。小狼的品質已深深地印在我的腦海裏,我們要像小狼那樣嚮往自由、獨立,有自己的自尊和不屈不饒的精神,讓自己的心靈因此變得更加堅強,學習小狼,像它一樣不服輸地走到最後!

《狼圖騰》讀後感12

近幾天,懷着敬畏之心,我虔誠地拜讀了姜戎的小説《狼圖騰》,平生第一次為了一本書在書架前足足站了半天而不覺得累,也不覺得飢渴,全神貫注,像是着了魔的我,匆匆買下這本書。回家後,我便一發而不可收拾,越讀越不忍心看下去還越看越想看下去,真是欲罷不能!不為別的,只為可憐那狼的命運。

起初我以為狼只是喜歡羣居的野獸,憑藉着數量的優勢捕捉一些小動物,苟且存活在這個世界上的一種生物而已。

沒讀這本書之前,在我的心目中狼的地位是很尷尬的。兇猛不及獅虎,速度不及獵豹。因為是食肉哺乳類動物,他也只能去欺負狐狸、老鼠。它的存在也只是為了襯托虎豹的兇猛罷了。就像一部電影中的角色,它只能也永遠做配角。可是,捧讀《狼圖騰》,隨着故事情節的深入,我越來越深刻的認識到,我從前的想法是多麼的無知,甚至有點愚昧。

其實,狼是智慧的。

這一點狼在草原捕殺獵物的時候體現得淋漓盡致,它們的每一次進攻都堪稱經典。有計劃有組織,難道不是我們羣居人類的榜樣?

狼是團結的。

它們很少各自為戰,所有的行動都是在狼王的統一調度下進行的。只要狼王一聲令下,狼羣便會排山倒海,勇不可擋。這不正應了那句:人心齊泰山移。

狼是勇敢的。

狼從來都不畏懼死亡。它們為了沖垮馬羣,不惜犧牲老弱的狼去撕扯外圍壯馬的壯皮,與馬同歸於盡。與羣狗的爭鬥,狼也是前仆後繼,即便是戰鬥到最後一條也毫不畏懼。在那片草原上它們是實實在在的.王者,那殘留在草尖上的血跡不足以寫盡他們的勇猛無畏。敢問,茫茫草原誰與爭鋒?

狼處在草原生物鏈上最重要的一個環節。如果沒有狼,草原也不復存在。生活在草原的牧民是非常瞭解這一點的。所以他們恨狼,同時也愛狼,殺狼同時也崇拜狼。人和狼就在這微妙的關係中生活了數千年。狼也成為了那裏文明的起點,那裏人們的歌聲,舞蹈,以及人性的豪放,無不和狼有着密切的關係。聽!遼闊草原的盡頭,傳來的高亢、悠揚、悽婉的牧歌裏,總會讓人品味出勇敢,勇猛的信念。團結戰鬥的狼者的信心。

然而這一切被一些自以為是,自命不凡的人破壞了。他們開着大馬力的吉普車,扛着射程極遠的步槍肆意捕殺那裏的草原狼,其慘絕狼寰讓人瞠目,讓草原牧民結舌,讓狼羣發出足以震撼前世今生的哀嚎。可是那些盜獵者卻因此而樂此不疲。

當我看到一匹大狼被一輛吉普車狂追了20公里,可憐的大狼費盡了最後的一點力氣,帶着不屈的眼神轟然倒地的那一刻,我再也讀不下去了,這時的狼是英雄。而人,成了最卑劣的動物。罷了,罷了,不讀也罷,淚眼模糊中,我在心裏吶喊:就讓草原的騰格里來懲罰那些在草原上瘋狂屠殺的“人好”吧!我心中的騰格里:新時代的一名中學生,一個不諳世事的孩童,在這裏,跪求您,睜開您文明的雙眼,懲罰那些劊子手吧!我雙手合十,對蒼天許下宏願:願黃沙掩蓋那些所謂的文明,願新一代少年從《狼圖騰》走向浩瀚的沙漠,廣袤的森林,遼闊的草原,去拯救像狼羣一樣慘遭屠殺的物種。

在這裏,我高聲疾呼:種什麼因得什麼果,住手吧!那些大肆破壞自然的盜獵者!

《狼圖騰》讀後感13

我小時候非常淘氣,每天晚上都不願意按時睡覺,媽媽常常嚇唬我:“快睡,再不聽話就會有‘大灰狼’來吃掉你”,我總是笑着跳着,朝媽媽做個鬼臉,説:“現在的狼都在動物園裏關着呢,跑不出來!”反正我是不怕狼的。

再大一些,我在好多地方的動物園裏都看到過狼,那裏的狼從一出生就呆在鐵籠裏,吃被人類加工過的食物,被人類觀賞。百科書中對狼的描寫:兇惡、狡詐、勇敢、團結等這樣的詞語在我心中彷彿只是個虛影,根本不能把它們與動物園裏大狗一樣的狼聯繫在一起。但是,在我讀完《狼圖騰》後,我的心被書中蒙古草原狼所表現出的精神深深的震撼:兇猛進取、威武不屈、追求自由、剛毅堅強……這樣的精神一直支撐着蒙古草原狼走過無數個世紀,存活了幾百年,也是因為這種精神,使狼成為了蒙古人古往今來的圖騰。

蒙古人對狼又愛又恨。 他們視打死狼的人為勇士,卻又抱着以肉還肉的.心態將自己死後的身體奉獻給狼。他們常常殺狼,卻將狼看為真神騰格里最忠實的夥伴。在他們看來,草原母親最愛的孩子不是馬,不是羊,而是草原狼,她賦予了狼完美的體型、尖利的爪牙、厚實的皮毛、敏鋭的嗅覺…… 蒙古人的忍耐是狼教的。 草原狼能忍,它們可以在零下30多度的時候,在冰天雪地裏圍獵黃羊,整整兩天兩夜不動聲色,在黃羊羣吃得很飽,跑不快的時候猛衝上去,幾乎每隻狼都能抓到羊。 蒙古人的責任感是狼教的。

草原狼從不獨吞獵物,總是與家族的每一匹狼分享,它們會承擔狼崽和老狼的撫養,它們對家族有着不可磨滅的責任感。

蒙古人的冷靜是狼教的。 草原狼不管在多麼危急的時候,都能冷靜的“調兵遣將”殺出重圍,頭狼的作用更是至關重要,一頭老狼的鎮定,足以挽救整個狼羣。

蒙古人的寧死不屈是狼教的。 草原狼是無法馴服的,自由是它們一生的追求和信仰,它們寧意戰死在一望無際的草原上,也不肯在鐵鏈下安穩度過一生。

蒙古人是狼的徒弟,狼是蒙古人的精神圖騰。 在蒙古人心中,狼、草、人、畜是一個整體,狼吃黃羊和黃鼠,使草原不受破壞,人才能在草原活下來,牲畜吃草,狼吃牲畜,為了控制狼的數量,人又要殺狼。這是大自然千古流傳的草原鐵律。

但這一切都在人類開始想要征服自然時改變了。 獵人大量捕殺狼,漸漸的,狼在草原上銷聲匿跡了。人們肆意養殖牛羊,將草原變成了麥田、菜園……

讀完《狼圖騰》,我的心情很沉重!!! 在草原狼被捕殺殆盡的今天,在野生動物日漸稀少的今天,在人類的野心開始膨脹到幻想要徹底征服大自然的今天,我們大量砍伐樹木,我們不顧草原的負荷圈養牛羊,肆意毀壞草原…… 大自然懲罰了我們:森林變成荒野,草原變成沙漠,生物種類滅絕速度增快…… 我們是否應該檢討,我們是否應該明白,只有像蒙古人對待狼一樣對待大自然,像蒙古人敬畏狼一樣敬畏大自然,才能夠長久的在地球上存活下去?

《狼圖騰》讀後感14

《狼圖騰小狼小狼 》是姜戎寫的,講述了大學生陳陣在蒙古草原養了一隻蒙古草原狼的故事。

以前,我一直認為狼是最壞的動物。因為人們常常把最惡毒的人説成“狼心狗肺”;把最貪心的人説成是有“狼子野心”,就連大人嚇唬小孩都説“狼來了”。

但是,讀完這本書,我的看法卻徹底改變了。在書中,狼的自由獨立、狼的強悍卓越、狼超常的智慧與才能、狼不屈不撓的高貴的品質、狼堅不可摧的團隊精神、狼之間的.親情與友情等等,一次又一次地帶給我心靈的震撼與很多的感動。我愛不釋手,如飢似渴地讀着。我看到了狼身上智慧、團結、勇敢、忠貞、頑強等的優秀品質。

蒙古人有一句話,説“熊可牽,虎可牽,獅可牽,豹可牽,大象也可牽。蒙古草原狼,不可牽。”這句話的意思就是,熊、虎、獅、豹、大象等動物都可能被人類馴服,但是蒙古草原狼卻不可能被人類所馴服。可見,這一句蒙古人的俗語就一語中的的表現出了草原狼的頑強與不屈。

蒙古草原就像是戰場。只有那些最強壯、最聰明、最能吃能打的狼,才能頑強地活下來。狼打仗其實就是鬥體力、鬥精力、鬥智鬥勇。三十六計除了美人計使不上,什麼計策都使用。而且,他們從不打無準備之仗。他們踩點、埋伏、攻擊、打圍、堵截,組織嚴密,極有章法。狼會打近戰、夜戰、奔襲戰、游擊戰、迂迴戰、運動戰,甚至連地道戰、青紗帳戰也能打。可以説,狼簡直是“天下第一兵家”。

而且,狼的團隊精神也令人震驚。草原狼的集體觀念特別強,特抱團,絕不會讓弟兄和家人吃虧。最後走的那匹狼,一定是最有本事也最有勁的頭狼。最著名的故事就是那個“飛狼傳説”。有一次,蒙古遊民為了防止狼來偷羊吃,就用石頭建了一人多高的羊圈,然後安心睡覺去了。到了夜裏,狼羣來進攻。首先,由一隻大狼蹲在地上,另一隻狼踩着它的肩膀跳進羊圈。等它吃飽了,再跳出來,換掉先前的那隻大狼。等大狼吃飽了,再跳出來,讓另一隻狼跳進羊圈吃羊。就這樣,重複輪流吃羊。等狼羣的狼全部吃飽了,羊圈裏的羊也出不多全被殺光了,羊圈裏的血也出不多有兩指厚。可見,狼是多麼的抱團,集體意識真強啊!

此外,狼很有智慧,很懂得道理,做事很有章法,其中有許多做法難以置信。比如,在第一次掏狼窩時,陳陣和楊克帶着鐵叉、蒙古刀和二踢腳等工具。陳陣計劃好先讓自己的獵狗黃黃和二郎進洞引狼。等母狼出洞,陳陣再從洞口採用關門打狗之計,把小狼捉出來。但是,黃黃和二郎雖然成功的把公狼引出來了,但是,誰曾想到,母狼早就帶着小狼崽們從一個洞口跑掉了。陳陣和楊克百白忙活了一場。顯而易見,這個洞是狼一家早就準備好了的。可見,狼是多麼的有計劃、有計謀!就像那句俗語所説的,未雨綢繆,真有智慧啊!

讀了這本書,我覺得我們應該改變以前對於狼的錯誤的偏見與認識。我應該向狼學習。學習它的勇敢和堅強不屈的精神。無論在學習上,還是生活中,遇到困難,面對挫折或者失敗時,我都應該不氣餒、不退縮,而是知難而進,運用智慧,想方設法,努力去解決問題。

如果有機會,你也買一本《小狼小狼》,快樂地閲讀吧!

《狼圖騰》讀後感15

有幸閲讀了姜戎先生所著的《狼圖騰》,書中那些與狼有關的故事,改變了長期以來自己對狼的認識,受益匪淺。

在人們的印象當中,狼是陰險狡詐、貪得無厭、兇狠險惡的代名詞,正如作者所述,與狼有關的詞彙也盡是些貶低之詞,比如狼子野心、狼吞虎嚥、狼心狗肺、狼煙四起、狼狽不堪、狼狽為奸,等等。但作者通過對狼的近距離觀察與接觸,卻給出了狼的另一面。狼有極強的愛心,為了自己的子女、家庭、羣體,必要時可以獻出自己的生命;狼有着寧死不屈的性格,幾千年來還不曾遇見狼被人馴化的先例;更為重要的是,狼通過自己的追殺和追逐,維護了大自然的平衡,也維護了人類賴以生存的原始動力。可以説,如果沒有狼,蒙古草原將不復存在,人類生存的環境將會受到極大的破壞,人類的歷史可能就要重寫。作者認為,狼與人及其它動物一樣,都是大自然的兒女。因此,作為大自然兒女之一,有着更為高級思維的人類,更應該像狼一樣去維護大自然的面貌和平衡,而不是無休止地向大自然去索取,去擠佔其它生物的生存空間。

狼與蒙古人千百年來形成的那種默契,體現了最為原始的人與自然的和諧思想。蒙古人愛狼,是因為狼能夠更好地幫助蒙古人控制危害草原的諸如旱獺、草原鼠等動物的數量,使人類賴以生存的草原草長青、水長流;因為狼的存在,為蒙古人訓練出了世界上知名的草原蒙古馬。蒙古人敬狼,是因為狼身上的那種聰明和智慧、勇猛頑強、團結協作的精神,成為了蒙古人性格形成的宗師和起源。蒙古人也打狼,因為通過打狼,控制狼的過度繁衍,以維護草原的自然平衡;通過打狼,練就了蒙古人的兇悍和無畏的精神。也正因為有了狼的存在,才造就了橫掃歐亞大陸的蒙古鐵騎。同時更應該看到,正是因為蒙古人與狼的這種相互依存、相互鬥爭的.存在,成功地達到了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也使蒙古草原、蒙古人、蒙古文化流傳至今,為人類留下了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最初版本。

與狼共舞應成為和諧思想的重要體現。現在國家提出建立和諧社會,綠的環保,實現人與人之間,人與大自然之間的和諧相處。如果蒙古草原狼如果真有人的思維的話,應該為此動容流淚。書中最後部分對蒙古草原過度開發的描繪,確實讓人震撼,讓人痛心,讓人流淚。草場退化了,原來恰似綠海的草場,變成了“遠看有草近卻無”的半戈壁;河水變少了,原來能夠泛舟的大河變成了一步能越的小溪;湖泊乾涸了,原來百鳥翻飛的天鵝湖,變成了臭水塘。特別書中對天鵝湖被毀的描寫,更是使人傷心、痛心,那些盲流對天鵝湖的摧殘,不僅摧毀了自然界中的天鵝湖,也摧毀了人們心靈上美的化身的天鵝湖。好在書中也給人帶來了一點希望,就是人們已經意識到了對大自然的過度索取,最後會給人類自身帶來不盡的危害。我想,這對狼、對人、對大自然無疑是一個極大的福音。因此,我認為,人類一定要學會與狼共舞。學會與狼共舞,人類才能變得更加寬厚和理智;學會與狼共舞,才能夠化消極為積極;學會與狼共舞,才能變得比狼還要勇敢和堅強;學會與狼共舞,才能實現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大自然之間的和諧發展和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