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教學反思

作為一位剛到崗的人民教師,課堂教學是重要的任務之一,教學反思能很好的記錄下我們的課堂經驗,那麼問題來了,教學反思應該怎麼寫?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中班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中班教學反思

中班教學反思1

散步時發現孩子們對周圍的動植物都充滿了興趣,他們會在晨間活動時去觀察花園裏的蝸牛,會在飯後散步時欣賞飛舞的蝴蝶,這些美麗的蝴蝶可是小朋友最喜歡的了,蝴蝶是從哪裏來的呢?我利用講故事《毛毛蟲》,孩子們聽了就明白了,蝴蝶是毛毛蟲變成的。因此孩子們對毛毛蟲充滿了好奇和興趣,於是我開設了泥工活動《毛毛蟲》。

活動一開始我就先讓孩子們欣賞毛毛蟲動畫,孩子們一下子就被吸引了。當我拿出事先製作好的毛毛蟲讓孩子們觀察時,他們立刻就發現了毛毛蟲的特徵,都爭先恐後的回答,有的説長長的,有的説是圓圓的。為了加深孩子們對毛毛蟲特徵的認識,我採用了形象的説法:毛毛蟲吃了東西以後,肚子圓鼓鼓的,而且長的`越來越長了。 接下來我們就要討論如何製作了,很多小朋友都想到了是做很多個團圓連起來,可是他們卻忽略了一些細節,如觸角怎麼做、小腳怎麼做。

於是在示範過程中分泥、團圓我請個別幼兒來操作,最後的組合作為我教學的重點。我先從團圓中挑出最大的做頭,其餘的一個接一個的粘連在一起,連好後就要給毛毛蟲裝上眼睛、觸角和腿了,這時我拿出了火柴和牙籤杆,孩子們一下就想到了利用這些小東西做觸角和小腳了,在孩子們的幫助下毛毛蟲很快就做好了。接下來孩子們自己操作的更是熱火朝天,他們還評出了最漂亮的毛毛蟲、最長的毛毛蟲、最胖的毛毛蟲等。

但由於幼兒的發展水平不一致,在毛毛蟲的製作過程中我對孩子進行了因材施教的講解所以耽誤了整個課程的進行的時間,但孩子並沒有減弱孩子對本節課的興趣。

中班教學反思2

激動了一個星期,忙碌了一個星期,終於今天迎來了名師調研活動。一早上我看着我園的名師忙碌的走動着,我心裏就想“馬上來聽課了吧,有一陣小激動。”晨間談話,我和孩子們就説起了,今天會有很多老師來我們班做客,孩子們和我一樣激動了,等待着老師們的到來,早操做完回到教室,一切準備就緒,我們的活動開始了。

我的第一個活動是中班的早期閲讀《會動的房子》,這本是我們教研組的一節公共課,我根據我班幼兒的實際情況將原來的目標改為:“1、在仔細觀察畫面中,發現小松鼠的房子會”動“,並理解故事的基礎上找到房子會動的真正原因。2、能根據畫面大膽推測和想象故事情節。”本活動我採用了直接的`導入方式,以一隻可愛的小松鼠打開今天的話題,“你們見過會動的房子嗎?”一石激起千層浪,小朋友立即嘰嘰喳喳,説出了許多充滿智慧的答案,有孩子回答見過説:“地震。”孩子憑着自己原有的生活經驗想到了地震房子會動的,我表示肯定,“是呀,地震是會房子動,今天小松鼠的房子為什麼會動,我們就來聽聽這個故事”,激發幼兒的好奇心。在以下的環節中,我都是以小松鼠為情節發展主線,從形式內容上吸引孩子,我設計的是觀看ppt第一幅至第五幅,感知小松鼠的房子會“動”。每一幅圖片我邊聽故事邊看幻燈片講述出示,課後我在想,如果我出示第一幅,先是請幼兒自己仔細觀察説説看到了些什麼,這樣可能幼兒觀察的更仔細,更能達到幼兒大膽的説説自己看到的,再有教師講述,這樣幼兒理解的更好。

在集體看書時我留下了個懸念“房子怎麼會動呢?”請幼兒自己自由閲讀小圖書尋找答案,孩子們自由閲讀,我就來回的走動,傾聽孩子們觀察理解的內容。我請幼兒把書合攏,藏到小椅子下面,孩子們都有點捨不得,導致了完整欣賞部分,孩子們都心癢癢的想拿出小書來看,我一着急把孩子們的書都收起來了,如果這部分我隨其孩子們的興趣,請孩子們再次拿出書欣賞故事,這樣既迎合了孩子的興趣,也讓孩子能更深入的自己完整閲讀,又一次激發了幼兒的學習興趣,真正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使孩子們的綜合素養得到全面地培養。

在整個活動中教師應是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活動中應力求師幼互動。因此,活動中我除了以幽默、飽滿的情緒影響孩子,在引導方面還不夠,比如觀察這部分一定要仔細,仔細幼兒細細的觀察畫面,我這是我以後我注意的,我將深入學習這樣的活動,相信我能吃透它。這樣的調研活動,讓我們這樣的新教師不斷嘗試,雖然就像我今天選擇了一堂早期閲讀一堂音樂活動,人家老師都問我“這兩個領域的課不好上,你怎麼選這個上啊?”我其實也猶豫過,但是還是選擇了上,我想不斷的讓自己嘗試,雖然可能做出來的成績並不是很好,但是我想不斷的嘗試會助我更快的成長,在摸索中尋找更好的教學方法,我珍惜這樣的機會。

中班教學反思3

自己對於早期閲讀繪本教學從未上過,也不知道怎麼上。經過選課後,最後覺得《鼠小的背心》一活動,故事覺得很有趣,描寫了一隻小老鼠與他的朋友們之間發生的一個天真爛漫而又不失幽默的故事。語言簡練重複着同樣的話:"有點緊,還挺好看吧?"但這種重複,並不是簡單的重複,動物一個比一個大,畫面也一次比一次滿。等到大象出場時,身體佔了滿滿的畫頁還不夠,以致耳朵衝出畫框,而大象的大與背心的緊所造成的反差,是那樣的滑稽。一次次的反覆,不斷地增強了幼兒理解故事內容符合中班孩子理解故事內容,更符合中班幼兒的語言發展特點。為此我對活動設計了三大點:

一、開頭導入活動部分教師很自然,就引出了幼兒也能跟着教師的提問所回答問題。

二、第二部分欣賞故事,理解內容。我利用了多媒體教學,通過課件讓幼兒來欣賞故事,理解內容。教師自己的語言還不夠,有點零亂,不知接哪一句好,教師所提的.問題,有些幼兒都答不上來,由於自己初次利用多媒體教學上課,欠考慮課件上的小動物太小幼兒看不清,還有動物應該一個比一個大,畫面也一次比一次滿,等到大象出場時,身體佔了滿滿的畫頁還不夠,以致耳朵衝出畫框,而大象的大與背心的緊所造成的反差,讓幼兒感覺不到滑稽,因此沒有達到預想的效果。

三、最後延伸活動部分。讓幼兒在有趣的故事中,潛移默化地受到啟發有好的東西要和小朋友一起分享後得到的快樂。

我想此次教學活動雖然沒有達到我所要達到的目標,也在上的過程中出現了這樣那樣的問題,以此我為自己提幾點意見:1、進一步提高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2、以後要吃透教案,考慮問題要細緻。3、上課要帶動課堂氣氛。

中班教學反思4

《軲轆軲轆》主題中我們在教學活動中設計了語言活動《了不起的輪子》、《人體軲轆轆》、《輪子歌》、《快樂輪胎》,音樂活動《歌曲:這是什麼車》,美術活動《繪畫:氣球娃娃》、語言活動《輪子歌》、紙工《汽車畫廊》、體能《遊戲:拖拉玩具來追我》。通過引導幼兒去觀察、去操作、去發現、去主動建構自己的知識和經驗,活動中,幼兒既獲得了極大的情感滿足,也積累了豐富的感性經驗。寶寶們看到各種各樣的汽車,高興極了,也看到了大大小小的圓圓的輪子,知道了獨輪車、自行車、三輪車、汽車、火車,它們的輪子都是不同的。並告訴他們一些交通常識以及各種汽車的名稱,我們還讓寶寶説説自己認識的汽車。

今天的這個活動是《了不起的輪子》,課前我和孩子們收集了很多有關輪子的圖片和實物,如:各種各樣的汽車圖片;玩具汽車、火車;實物:滑板車、自行車、溜冰鞋等等。孩子能通過圖片及實物認識很多有關輪子的車。在課前孩子對有輪子的車有了一定的瞭解,這也是我在課前給孩子的一個知識的鋪墊。

在整節課的環節上,孩子們是很自然的進入主題。首先我告訴孩子我還請了兩位小客人,從而引出動物小烏龜和小蝸牛,就因為這兩個動物走路慢的特徵,我設計了一個提問,讓孩子為小動物想出一個走路快的辦法來幫助它們解決問題,孩子們表現非常好,大家你一言、我一語為小動物想出了很多有關有輪子的車來幫助小動物。老師進一步提出為什麼這些車能幫助小動物走得快,從而進入正題--因為有了“輪子”。通過輪子的自訴,讓孩子們體會到輪子的自豪;知道輪子給我們帶來了方便,輪子又是如何來幫助我們的。

通過前一個環節,孩子對輪子有了初步的瞭解,接下來我讓孩子給圖片分類(有關有輪子的和無輪子的各種圖片),通過給圖片分類讓孩子進一步瞭解、加深對輪子的`認識。最後讓孩子給少了輪子的汽車添加輪子,要求孩子可用不同的方法如:貼輪子、畫輪子等。孩子可自由選擇,孩子的動手能力得到了充分發展。

不足之處:

1、在第一個環節,當我出示小動物烏龜和蝸牛的頭飾提出誰知道它們走路是怎樣的時,有的孩子説它們走路慢,可也有的孩子説它們走路快的,孩子們為什麼會出現這一問題,我想對於一個小班的孩子來説,他們能從圖片上認識烏龜和蝸牛,但他們可能沒有真正看過烏龜和蝸牛走路的樣子,所以會説他們走得快。如果在課前我讓孩子親眼看看烏龜和蝸牛走路,就不會出現以上的問題了。

2、在孩子進行圖片分類時,我讓孩子把圖片分成兩類貼在黑板的左、右兩邊時,沒有考慮到小班孩子的高度,部分孩子不夠高,出現貼不到的現象。

通過這節課讓我真正體會到上好每節課,教師都要考慮到每個環節、甚至每個細節,如老師的每個提問,孩子會出現什麼樣的回答,老師的提問孩子是否能聽懂,老師的提問是否為了目標而進行的等等。

中班教學反思5

傳統遊戲,“搭山洞”、“過山洞”活動能發揮幼兒的創造性和合作精神,深受幼兒喜歡。為了能滿足幼兒興趣和鍛鍊的需要,在安全衞生的環境和教師的合理指導下,用心鍛鍊,增強體質,提高創造力和合作潛力,我精心設計組織了《搞笑的山洞》體育活動。

《搞笑的山洞》這節課,能滿足幼兒對體育活動的興趣和需要,也是幼兒十分喜歡的體育活動。本活動首先讓幼兒以人體動作“搭山洞”進行遊戲,之後探索紙棒山洞和鐵圈山洞的玩法,和嘗試多種過山洞的'方法,鑽山洞遊戲簡單易行,隨時可做,搞笑又實用,避免了活動中單調的動作練習帶來的枯燥乏味,讓幼兒學得快樂,練得簡單。整個活動動靜交替,張弛有度,適合幼兒身心發展特點。

不足之處是:活動中幼兒鑽鐵圈山洞時有的幼兒沒掌握好技巧,經常把圈碰倒,另外,在今後的活動中要調整好幼兒的活動量、活動密度、難度,又要注意個體差異,使不一樣發展水平的幼兒都能透過自我適度的努力,實現各自的目標。

中班教學反思6

《別説我小》

這學期我被調配到了中一班。對於一個剛剛帶完大班的老師而言,總覺得中班孩子們在自理能力方面有些欠缺,加上經常聽到家長來傾訴孩子在傢什麼事都不做,不會自己吃飯,不會自己穿衣,自己的玩具不會整理等等,所以我針對這些情況,對這節課進行了精心安排。

在活動中我首先用了提問的方式導入,"你們的小手會幹些什麼",讓幼兒為活動中兒歌進行仿編做了很好的鋪墊,同時也讓幼兒領悟到自己在身體方面的成長。

我根據兒歌的內容進行了活動前教具的準備,用圖片的形式將兒歌表現出來,順利地引導幼兒理解並掌握了兒歌的內容,輕鬆地解決了活動的重點。在我的引導下,活動中幼兒能將自己的照片、物品進行簡單的講述和比較,並能説説"自己在家會做哪些事"。通過讓幼兒自由講述,滿足了孩子們"我要説、我想説"的慾望。接着我就藉助課前根據兒歌的內容製作了相關的圖片(爸爸、媽媽、奶奶、我、衣服、小腳、桌子、花燈),在我朗讀兒歌時,按兒歌順序一一出示,這樣幼兒就能很容易的看着圖片把整首兒歌念出來。我還在活動中帶孩子們集體朗讀,並且採用了接力朗讀和單人朗讀的方式,激發了幼兒朗讀的興趣,加深了幼兒對兒歌的記憶。

活動結束後,我發現我在活動只重視了幼兒的記憶詩歌內容,卻把仿編忽視了,只是我把孩子們會做的事,編入兒歌中,卻對於教學目標沒有完整地完成。我覺得,在活動中應該讓幼兒用"我會xx"的句式進行大膽的表述,並根據孩子們説的內容及時的`,使幼兒把兒歌中的內容自然的遷移到了自己的現實生活經驗中,也自然地進入了第三大環節創編兒歌中。這樣孩子們才能積極地創編出自己的兒歌,讓他們體會到了創編的快樂和獲得成功的喜悦。

下次在開展這個活動時,我一定會圍繞目標來實施教學活動,這樣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

中班教學反思7

第一週的主題是朋友見面真開心。班中的孩子大多是從小班升上來的,經過一個假期,再次見面當然很高興,有説不完的話,只要一下課,幾個好朋友就聚在一起講話、玩遊戲。

《弟弟妹妹怎麼啦》讓幼兒初步學念兒歌,理解兒歌內容。體驗關心、照顧弟弟妹妹的美好情感。現在自己是中班的孩子了,那麼小班的弟弟、妹妹怎麼樣了呢?我與幼兒一起討論,“在哭”傑生説。(我們中一班與小一班是鄰居,孩子每天都能聽到小班弟弟、妹妹的哭聲)他們在哭,那我們怎麼辦呢?“去看看他們。”“給他們吃點吧。”“給他們擦擦眼淚吧”“好吧”我説。於是,我和孩子們都拿上餐巾紙,排好隊來到了小一班,孩子們看到小班的'弟弟、妹妹在哭,都用餐巾紙去給弟弟、妹妹擦眼淚,還湊近弟弟、妹妹安慰説:別哭了,爸爸媽媽會來的。我一下覺得我班的孩子真的長大了,懂事了,會安慰人了。心裏一下暖融融的。

在活動中我讓孩子體驗自己關心別人的情感--抓住時機、在談話時引導孩子們遷移自己經驗、產生關心家人、老師等的情感,從而從小培養孩子關愛他人的情感。

中班教學反思8

中午進餐時,有一道菜是燒豆腐,我看到一些孩子皺着眉盯着碗裏的豆腐,一些孩子則直接挑出豆腐放在桌子上,無論我怎麼宣稱豆腐有營養,吃了長得白又漂亮,都收效甚微,孩子們依然對豆腐“敬而遠之”。忽然,我想起了一個遊戲,便用充滿誘惑的口吻説:“豆腐是用黃豆做的,下午,我們就要玩黃豆寶寶的遊戲,誰喜歡吃豆腐,黃豆寶寶就會邀請他參加遊戲哦!”我的話音剛落,孩子們馬上喊着“我喜歡吃”,並且動作也絲毫不落後,一勺勺豆腐往嘴裏猛塞,哎呀,現在豆腐的事解決了,我又開始擔心他們噎着了。

午睡時,一個孩子總是不喜歡蓋被子,每次剛給他蓋好,轉過身,他馬上就掀開了,真害怕他感冒。鑑於上午的“豆腐事件”,我便又用遊戲做誘餌,説到:“你如果不蓋被子,感冒了可不能和大家一起玩黃豆的`遊戲了。”他聽了,馬上主動蓋上被子,再也沒有隨意掀開了。

我們都知道遊戲是孩子的基本活動,是他們最喜歡的活動,因此非常重視遊戲的過程,但是一個好的遊戲,並不是只有孩子們參與玩才能發揮其價值,善於利用遊戲對孩子巨大的誘惑力,可以讓遊戲的價值最大化,使我們的教育更得心應手。

中班教學反思9

幼兒建構遊戲的主題,通常是以教師的語言啟發,故事講述,物體認識,情景渲染等形式烘托產生的。語言、數學教學所形成的知識

印象是結構遊戲開展的基礎,而美術的構圖、佈局,計算的空間圖形及數量認識又是結構遊戲得以發展的條件。

各科教學活動為幼兒建築遊戲的順利開展打下了紮實的基礎,反過來,建築遊戲的開展也同時鞏固深化了各科教學。幼兒在裝飾美化遊戲環境和建築物的活動中,必須充分運用美術教學中所學到的造型設計、佈局變化、色彩搭配、整體與局部的正確處理等一系列知識技巧,來提高建築水平,這樣,同時也促進了美術教學的發展。因而,遊戲的開展和教學是對立而又互為統一的.。

幼兒園中班教學反思教學反思

總之,結合各科教學活動進行建築構造,在利用建築成果進行其它遊戲,不僅提高了孩子的建築興趣,而且促進了孩子的思維和想象的發展,發展了遊戲,使孩子身心各方面得到極大的滿足。

中班教學反思10

《迷路的小花鴨》是一節藝術活動,活動的目標是是聽辨歌曲兩段不同的情緒,並嘗試用歌聲表現出來,在學唱的過程中體驗幫助別人的快樂。經過師傅的指導,發現活動存在一些問題,一下是我對本活動的反思。

首先是發聲練習,我們班級發聲練習的時候養成了習慣,讓幼兒輕輕的走到老師身邊,進行發聲練習。而發聲練習是否有需要走到老師的身邊,這樣做起到一個什麼作用,是否達到了活動的有效性。請有經驗的老師給點意見或者建議。

環節設計層層遞進,第一遍初步欣賞音樂,第二遍理解歌詞內容,理解歌詞內容的時候有提問的環節,幼兒在回答問題的時候,老師不要過多的干涉幼兒的回答,要多鼓勵幼兒自己來回答問題,相信幼兒的`能力,給予幼兒一點時間,他們能夠表達自己的想法。第三遍分辨歌曲的情緒,接着出示圖譜,幼兒看着生動形象的圖譜,在多次欣賞的過程中熟悉了音樂,並且感受了兩段樂曲的不同情緒,同時也熟悉了歌詞。

最後一點是對教師的要求,音樂活動中,教師首先要把歌曲摸透,彈唱必須熟練,在此基礎上表現出歌曲的特點,彈出歌曲的情緒,教師的歌聲也很重要,要生動富有感情,感染帶動幼兒的情緒,吸引住幼兒的目光和注意力。

相信經過師傅的不斷指導與自身不斷地努力,會積累更多有益的經驗。

中班教學反思11

在中班的家長日開放活動中,我組織了中班班音樂遊戲活動《大灰狼敲門我不開》,在活動前,認真揣摩教材,然後根據中班孩子的年齡特點,和開放日活動特點精心設計教學環節,併為活動做了教具以及各方面的準備工作,所以活動進行得很順利,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綱要》中指出:培養幼兒喜歡藝術活動,並能大膽地表現自己的情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藝術表現活動。讓幼兒在音樂遊戲中與同伴交流情感,彼此建立起信任、瞭解和友誼。下面我就説説我這節活動的收穫和感受。

首先是音樂活動常規方面,由於是第二個活動,家長看着孩子們吃完餐點,然後在音樂聲中整齊地完成:將椅子有序地放在活動室兩側,並由前排的幼兒合作將桌子抬出活動室,又在音樂聲中將椅子放成音樂活動的座位。活動中為了配合遊戲幼兒能隨着音樂自由地坐成三個圓圈,然後在小小的律動中將情緒安定下來,進入遊戲環節。雖然活動室人較多但這些環節都能在不同的音樂中有序地完成,家長對班內的孩子的良好音樂習慣表示讚揚。

然後是,在學習歌唱部分,能用多種不同的形式讓幼兒感受歌曲,從開始的情境歌唱導入,到完整清唱,到利用指偶清唱。學唱中也能用不同的方式學唱,如用看指偶學唱,分組學唱,分角色學唱,利用動作學唱等等,讓家長參與角色等,總之幼兒在不同的形式中繞有興趣地學唱,很快就學會了歌曲。在完整學唱這個環節中,覺得自己走的比較着急,如:分組唱效果較好,這時可以交換角色繼續熟悉歌曲,整個活動中集體參與的部分過多,所以在這個環節中還可以適當融入個別孩子演唱的形式。

最後利用遊戲的方式,將活動推向高潮。由於是家長開放日活動,遊戲中有些孩子自控能力差,較平時興奮了一點,所以我覺得這裏是本次活動組織的一個難點。怎麼來解決這個難點呢?我讓孩子隨音樂圍成三個圓圈代表三個小動物的家。在每一次遊戲前覺得自己的引導還不夠到位,如果能讓孩子們更清楚遊戲規則的`話,活動效果會更好些,孩子們尤其興奮,他們對這個音樂遊戲興趣高昂。

通過本次的活動我感觸很深:覺得活動前的準備是非常得重要,音樂活動一定要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創設情景調動幼兒的積極性,讓幼兒融入到遊戲中去,這樣的活動才會獲得意想不到的結果。

中班教學反思12

同班王老師家的孩子今年才上幼兒小班,但今天晚上她和媽媽來到班級後自己坐在那拿着筆有模有樣的開始寫字,這讓我很驚呀,一個小班的孩子竟然能像大孩子一樣坐下來而且自己要求寫字。王老師告訴我她也沒特意教過孩子寫字,她自己就想寫了,這更讓我喜歡這個小寶貝了。也讓我想到了潛移默化的教育———多讓寶寶接觸與學習有關的工具對於孩子產生學習的興趣有着很大的幫助,比如筆、紙和幾何圖形,並告訴他們這些東西的作用可以讓孩子從小就形成學習的觀念,從而激發孩子對上學的一些嚮往。記得小時候媽媽給我買的'一些像七巧板一樣的拼圖。其實他們就是一些幾何的圖形,這不僅幫助了我早起認識圖形,同時也讓我利用這些拼圖創造出了更多有創意的圖形,對我以後認識幾何圖形也成了一個潛移默化的教育。另外書籍也是孩子成長中不可缺少的玩具和學習工具。它不僅可以給孩子帶來快樂還可以給他們帶來各種知識,一開始對於小點的孩子來説各種畫報,畫冊,哪怕是舊的雜誌和宣傳冊都能夠幫助孩子提高學習能力,如果大人在他們接觸書籍的同時還能進行適當的講解就更能激發幼兒想學會更多字的嚮往。他們也會想要有朝一日自己也可以親自去閲讀這些東西的。雖然起初的時候他們只是簡單的看圖翻閲但這也是最初的看書活動,它已經在培養了孩子對學習的興趣了。就像王老師家的寶貝一樣也許她沒有特意的去教孩子如何用筆,但是在日常中孩子看到家長的用筆姿勢也就開始自己學習了。就像我們小的時候還不會握筆就喜歡拿筆開始塗鴉一樣。其實這個時候我們的控制力還不是很好,但這也是在培養我們的模仿能力和用手的能力了,對於我們來説就是一種潛移默化的教育。所以對於孩子來説多讓他們接觸與學習有關的工具對於他們將來的學習都起到了很好的鋪墊作用。

中班教學反思13

通過孩子們的介紹、設計,一幅“美麗的家鄉”的圖紙呈現出來了。在建構時孩子們都非常認真,各自都在忙着

完成自己的任務,只見邵懷玉小朋友拿着雪花片積木在搭花和亭子,她先用紅色的雪花片做花蕊,並且嘴巴里孩子數“一、二、三、四、五、六,一共用了六片,接着她再用黃色的雪花片來搭花瓣,並且也數好了數。我走過去問:“你為什麼要數個數呢”她説:“這樣,我再搭的時候就可以搭一樣大的花了。”我聽完誇她真會動腦筋。經過這麼一來。邵懷玉小朋友到遊戲結束,一工搭了八朵花,每朵花都進行了合理地顏色搭配,並每朵花都一樣大,放在馬路旁邊看上去很勻稱,非常美麗,所以在點評時,我重點掌握了合理的運用數學知識,會起到更好的效果。

活動後反思:

幼兒園中班教學反思幼兒園中班教學反思

遊戲法指出:“遊戲是幼兒的基本活動,它和幼兒的學習、勞動等活動不是絕對獨立的,教師必須有意識地把這些活動有機地結合起來,使他們成為相輔相成的教育手段”。這是結構遊戲本身的發展趨勢,也是它進一步完善的保證。在幼兒園,結構遊戲是作為一種獨立的遊戲出現的,但結構遊戲的.開展又同時是滲透在其它各類遊戲和各科教學活動中的,它們之間是相輔相成,緊密配合的。

幼兒園的教育、教學活動多應通過遊戲的形式,組織幼兒學習新的知識和技能。因此,作為遊戲活動之一的結構遊戲也應密切配合語言、數學、美術等各學科,互相滲透,互相作用。

中班教學反思14

今天我和結對園實驗幼兒園的薛老師進行了同課異上,這也是開學初我們兩個中班組制定的課堂教學研討計劃。

《老鼠娶親》是一個比較詼諧、幽默,適合中班幼兒的年齡特點的教學活動。在今天的活動中,我以談話的形式導入,學一學放鞭炮,將幼兒吸引到活動中來,激發幼兒學習的興趣。第二部分,出示圖片引導幼兒逐圖觀察,讓幼兒充分理解兒歌的內容,並將兒歌的內容及節奏在無形中“暗示”給孩子,為孩子學習兒歌做好鋪墊。學念兒歌部分,在觀察圖片的基礎上,我先出示兒歌的.前半部分讓幼兒學念,加深幼兒對兒歌前半部分內容的印象;再出示老貓,給幼兒設置一個懸念,猜猜老貓會來幹什麼。在活動中,我還非常注重培養孩子的觀察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並用語言和肢體動作積極引導幼兒用完整的語句回答問題。整個活動,採用多種不同的形式讓幼兒學念兒歌,始終讓孩子保持着高昂的學習興趣。最後,我以遊戲將活動推向高潮,讓幼兒感覺“意猶未盡”,從而也讓孩子在表演中鞏固了兒歌的內容,從中體驗快樂。

活動後,姐妹園的老師給了我很好的建議,使我對自己的活動又有了新的思考:在學念兒歌第一環節中,教師提問:你喜歡兒歌中的哪一句?應該根據幼兒的回答,用不同的形式引導幼兒學念兒歌,鞏固兒歌的內容,為完整的學念兒歌做鋪墊。分角色念兒歌時要簡單化,我決定將兒歌的前三句分前半句和後半句分角色念,從“劈里啪啦、劈里啪啦,嘣叭”開始到最後,不分角色大家一起念。

在下次的活動中,希望會有更好的表現!

中班教學反思15

在這次活動中,我所設計是的中班語言活動“小土坑”,活動的目標為三點:

1、學習看書,能理解圖意,根據圖意進行簡單講述。

2、理解故事內容,初步瞭解水面會成像的有趣現象並嘗試進行故事表演。

3、提高幼兒的閲讀能力及語言表達能力。在設計方案的時候,我根據我班的學習特點提出了在活動中需要探究的問題,即:如何結合故事教學提高幼兒閲讀能力的發展?

在活動後,我根據活動中情況圍繞所提出的問題作以下反思。

1、幼兒閲讀時間的把握及形式的調整。

在活動開始的第一個環節中,我預設的內容是讓幼兒閲讀故事、講述故事。在實施的過程中,我所留給幼兒的時間卻較少,使得許多幼兒沒有了講述的機會。分析情況可以看出,幼兒與幼兒之間的學習水平是有差距的,教師在指導過程中應考慮到幼兒存在的差距,並進行相應策略的調整,即:可以通過形式上的調整來保證每位幼兒有講述的機會,讓先看懂圖意的幼兒自己講,後看懂圖意的幼兒在集體中講或者相同速度的幼兒互相講,有了這樣一種互相協調的過程,就能提高幼兒的學習效率了。

2、目標設定與方案設計中的一致關係。

在活動中,我所提出的`問題是“如何結合故事教學提高幼兒閲讀能力的發展?,並且在設計活動方案時根據問題制定了目標,但是從活動開展的情況來看,所設計的環節多數還是比較傳統的,所要體現的”閲讀“要求並沒有明顯地表現出來,”閲讀“的分量與”表演“的分量沒有什麼輕重,因此根據這類情況,我試想在設計環節中,需要與目標的制定達成一致,如可以嘗試這樣來調整環節:幼兒在初次閲讀後,就可以安排幼兒表演的內容,幼兒在通過表演後就能積累較多的語言經驗,然後教師在安排幼兒的閲讀活動,並重點放在指導幼兒的閲讀順序上,通過這樣的一種調整,就可能會更貼切於目標,更有助於問題的解決。

通過這次活動,我嘗試了新的教學方法,所做的嘗試也是比較符合我班幼兒的學習水平的,因此,在以後的故事教學中,我會再次運用這樣的教學模式,並根據這次活動中所出現的問題加以調整和改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