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教學反思

作為一位到崗不久的教師,教學是重要的任務之一,教學反思能很好的記錄下我們的課堂經驗,教學反思應該怎麼寫才好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畫》教學反思,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畫》教學反思

《畫》教學反思1

清明上河圖》是一幅名畫,課文的插圖非常的小,孩子們如果不能欣賞這幅名畫,對於學習課文是一個非常大的障礙,於是課前讓孩子們蒐集關於這幅畫的相關資料。然後,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賞讀第二、三、四自然段。孩子們就可以把文章讀出畫面。讓孩子們看圖讀文,細細賞讀課文的第二、三、四節,把你看到的、讀到的感受再和大家交流交流。畫面展現街市上的熱鬧場面及橋北頭的場景,學生邊讀文邊看畫,然後交流:學生有的`從“五百多人”“三百六十行”七個“有”等詞句讚歎畫家畫技的高超,有的還從畫面中找到了農民、商人等各種行業身份的人,還有的從畫中傳神地捕捉了生活情景而由衷感歎這幅畫確實名揚中外。

《畫》教學反思2

《認識抽象畫》是一節欣賞。評述課,五年級的學生大多沒有接觸過抽象畫,在一些學生看來,抽象畫就是胡亂畫的,是一種不美觀的事物,其實這種觀點很片面,是不正確的理解。

學生不喜歡也不懂抽象畫是有原因的。第一,思維定勢,長期接觸非抽象繪畫作品,久而久之思維固化。第二,審美單一,學生普遍認為寫實繪畫最美,不太瞭解審美是多元的、豐富的。第三,教師引導不足。教學中老師往往對學生感興趣的內容很重視,對抽象畫這類學生不太有興趣的內容則避而不談,甚至有老師自己也不懂抽象畫,把意象的繪畫説成抽象的'。第四,家長排斥。如果看到孩子畫了一幅“抽象畫”,很多家長則嗤之以鼻,嚴重打擊孩子對抽象畫的接納。第五,重視不夠。基本看不到有關方面重視發展抽象畫的舉動,各種繪畫比賽展覽也很難看到抽象畫的影子。

在本課學習中,我不足的地方首先是把欣賞評述的教學模式講成了造型表現課程,而且和學生之間的互動太少,沒有以學生作為課堂的主體,只是自己在單一的灌輸抽象畫的教學思想,應該以學生的思想為主,教師應起到引導作用,給學生更多的發揮和想象空間。其次,重難點的把握也沒有精準,稍微有一些偏離教學主題。上課的語言有一些零碎,容易讓學生不知所然,不能很形象生動的瞭解本節課的學習內容。所以,我總結出了在本節課中需要改正的一些教學方案,現實生活中,抽象畫雖然少見,但是不可避免地出現在我們面前,如何讓我們的同學接受抽象畫是美術教師不可推卸的職責。平時教學中可以積累學生容易混淆成抽象畫的作品,再展開對抽象畫的學習瞭解。

《畫》教學反思3

八年級下冊美術教材第五課《中國山水畫》這一課是造型表現領域的課程,在這堂課上我嚴格地遵循《美術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充分發揮美術學科特點,針對八年級學生特點,採取讓學生通過欣賞中國山水畫作品來發現美,欣賞美,創造美,讓學生通過欣賞來提高審美水平,提高欣賞水平。在這堂課上,我通過提問導入新課,問學生到過的自然風光最美麗的地方在哪裏,學生們積極踴躍地告知老師,他們到過廬山、黃山、九寨溝、桃花潭等等自然風光旖旎的地方,從而引導學生回憶自然界美麗的山水風光,讓學生產生樂於遊山玩水,樂於欣賞大自然山水的願望,從而導出新課,山水之美是我們非常喜愛並且憧憬的。接着,我問學生們想不想把自己心目中美麗的山水自然風光用繪畫的形式描繪出來給爸爸媽媽欣賞,顯然學生們特別渴望表現出一幅幅美麗的記憶中的風景畫,然後導出山水畫這一主題。

師生互動引發學生對山水畫的濃厚興趣,從而揭示課題——學畫山水畫。接着我講授了山水畫發展歷程,讓學生了解山水畫是在隋朝獨立成科,當時山水畫的開山始祖是展子虔,學生了解了中國畫之中的山水畫這一領域的發展脈絡,激發學生對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熱愛,對中國的國粹——中國畫有個初步的認識。通過介紹隋朝著名山水畫家展子虔的《遊春圖》這一幅青綠山水畫,講解了山水畫的一些表現形式,介紹了山水畫之所以發達是因為它同西方的油畫風景有很大區別,為此我精心繪製了一副仿清代畫家王原祁的《雲山圖》,並用油畫描繪了一幅山村風景。通過對比這兩幅畫,讓學生欣賞中國山水畫以及油畫風景,使學生通過比較瞭解到了中國畫與油畫的不同點主要表現在哪幾個方面,讓學生進一步加深對中國畫的認識,瞭解中國畫之中的山水畫的特點,即意境高遠,博大精深,注重天人合一的道家思想。

接着指出中國畫在世界畫壇上具有不可取代的地位。接着我又現場示範山水畫之中的石頭的技法,講述了畫山石所要用到的各種皴法,但是在講皴法的時候,我只是用專業的術語來界定披麻皴、斧劈皴、捲雲皴,而學生對這些皴法可能不很容易真正的掌握,在下一次的《學畫山水畫》這一課上,我就會告訴學生披麻皴主要描繪的是江南一帶的山,因為江南比較濕潤,所以山上的泥土質地比較柔軟,所以用披麻皴能表現山石柔軟的質地,而北方比較乾旱,山石多高大的巖石組成,所以質地比較堅硬,多用大斧劈皴來描繪,這樣不僅僅能夠更明確、更生動形象的描述出披麻皴和斧劈皴的不同用法,還能使學生們瞭解到一些中國的地理知識,這樣就能體現出美術學科與其他學科之間的聯繫。

在這堂課上,我在時間的控制上沒有做到完美,在導入的時候時間沒有把握好,講授新課的第一個環節,即描述祖國大好河山的壯美以及中國畫的魅力的時候花了過多的時間,導致後面的時間緊迫了,在拿出國畫和油畫兩幅作品讓學生們欣賞比較的.時間相對來説就比較少了,這在下一次一定要改進,在接下來的教師當堂示範山水畫中的石頭的畫法的時候,時間就顯得有點緊了,以至於沒能夠一邊仔細的示範,一邊講解,而是用很快的速度就把石頭畫完了,導致學生們在下面跟着練習畫山石就顯得有點找不着北了,這是由於前面在時間上的一個延誤造成的。

隨着時間的推移,作為青年教師的我將會在美術課堂教學上逐步改進自己在教學上存在的不足,找出自己的問題所在,對症下藥,不斷地提高自身美術教學能力,爭取高質量的美術課堂教學,充分地發揮學生們學習美術的興趣以及充分發揮學生們的主觀能動性以及創造力的培養。

《畫》教學反思4

1、作業效果

由於內容是同學們喜愛的卡通畫,所以學生的學習熱情是相當高的,通過欣賞圖片,同學們對卡通形象比較瞭解了,有的還能説出他們的最明顯特點,可能是因為他們感興趣,所以他們的觀察力也比較細緻。作業為人物表情創作,這樣不至於作業太簡單,給同學們增加了一些難度,給同學們一個想象的空間,同學們很投入的去畫,有的同學通過自己的主觀想象,結合前面講的知識,作業完成的很好,但由於時間關係,很多同學作業還沒有畫完。

2、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教師課前提出問題,通過學生查找資料解決問題,學生們掌握了卡通的一些藝術表現方法,學到了知識,學生的'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得到了發展。

3、重點突破不夠

本課的教學重點是卡通人物形象表情變化特點,我在講授新課第二部分時,讓學生把卡通畫人物與寫實人物進行比較,就是為了解決重點問題,但是在實際教學中,對人物形象表情變化特點分析的不夠,對錶情變化特點沒有很好的小結,影響了教學重點的有效突破,這個問題我要特別引起注意。

《畫》教學反思5

本節課教學上,我首先引導學生欣賞課文中的作品加上課外作品的'形式,做到引入簡單直接。在繪畫時,讓學生放手去創作,只提一些畫法,對內容不作具體要求,不要求全班畫同一幅畫,這樣,讓學生的想象得到充分的發揮,所畫出的山水畫各不相同。

在評價方面,我因時間關係,只能有針對性地選取部分學生作品,讓學生作出評價。

這節課雖然運用了一些新課改理論,一改以往上課的習慣,但有些地方仍自覺不盡人意,比如課堂時間分配上,由於示範過多,總覺得時間緊,學生創作時間較少,對作品的評述也不能如願。另外,在課堂組織上,由於學生人數多,教師忙於示範的同時,卻沒能很好地組織好課堂紀律,導至部分學生不認真。這些都有待以後加以改進。

《畫》教學反思6

一、巧用教材塊狀編排,激發學生學習情趣

整堂課下來,老師教得得心應手,學生學得輕鬆愉快,教學收到了較好的效果。這得益於老師理念的轉變。教學過程展現的是一種平等對話的過程,是師生雙方共同發生轉變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沒有人是真理的化身,而每個學生和老師都有被理解的權利。所以,老師以一個參加者的身份與學生一起開展具有相互作用的對話和活動,變知識的單向傳授為師生互動學習,讓課堂學習成為有趣的遊戲和活動,老師和同學成為學習上的親密夥伴。

如何轉變學習方式,以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出發點寓教於樂呢?我想到了一個新的點子──塊狀編排。塊狀編排的靈感來自於語文園地的“我會讀”,“我會認”,“我會連”,“我會説”……這些充滿了自信的標題激發了學生探求新知的願望,為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提供了充分的空間。不難看出,“我會讀”──“我的發現”──“我會想”──“我會寫”,這四個學習塊是一個有層次有梯度的學習鏈接。從把文本讀正確,讓學生走進文本與其進行對話,凸現一年級識字為重點的學習目標定位,到構建學生學習古詩的知識系統,引發學生以更高的學習激情投入到古詩誦讀活動中去。把課上得有情趣必然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當然,情感是在認識過程產生的,認識越深刻,情感體驗也越強烈、越深厚。真正的學習興趣是在知道一點、會一點的時候產生的,是在越來越明白、越來越會的過程中鞏固、加強的。

所以,在教學中,千方百計地讓每位學生取得他們他們能夠取得的成功,讓每個人感受到成功的喜悦──這比知識更重要!關注學情,緊密聯繫學生的認識實際,想辦法激勵他們的學習熱情,保護他們的學習興趣,為他們產生學習創造的願望提供一個寬鬆的環境。

二、重視課外誦讀積澱,培養學生學習的志趣

古詩,像一條靜靜流淌的小河,沿着時光綿延,把悠長歲月中天靈物華沉澱的點點精粹送到孩子們身邊。古詩更是一種心靈的溝通。為了讓詩歌和生活融合在一起,讓孩子浸潤傳統文化的精神甘露,我們班啟動了中華古詩文經典的基本薰陶和修養的活動。三個月來,孩子們已經誦讀了三十多篇。現在,教室裏最多見的就是孩子們圍在一起搖頭晃腦地吟誦,老師的個人主頁上,畫紙上,留下了孩子們自己心底煥發出的詩情畫意。可以説,古詩教學在我們班已經不再是一種負擔,學生在課外汲取的詩歌營養經過老師在“誦讀和導讀課”的展示,經過“小詩人”的評選,經過“古詩大點兵”等一系列活動情境的驅動,讓孩子們盡情地讀起來、動起來,把學生的生命力量引出來。這“動”,決不是表面的熱鬧,而是視界的敞亮,精神的漫遊,思想的翱翔,心靈的舒展,理性的頓悟,智慧的`迸發。

總之,是個體生命的全面發展和成長。當每個孩子都深深地捲入經典詩文的時候,你還擔心他們在課堂上不“親臨現場”,你還擔心他們不“對話交流”,你還擔心他們不“動態生成”……如此,生命才能活潑地舒展開來,學習才能成為有意義的生活。語文課程是一個情感的世界,是一個詩意的世界,是一個豐富的生命世界。從教材、尤其是從學生已有的經驗出發,尋找出一個連接着課程內容和學生生活的“知識儲存庫”,並以此為起點,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合作和探究,就能使教學成為一條融匯知識、能力、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主線,就能夠激活學生對文本的通靈感悟,與文本發生“內在的對話”,這樣,文本所藴涵的智慧的光芒、思想的火花就會把學生生命的靈氣燃燒起來,由此豐富學生的生命體驗,催發學生生長和發展。作業展現出來的創造力更讓我堅信了這一點。

新課堂應關注“人”的發展,應善待生命的自主性,尊重生命的獨特性,理解生命的生成性,關照生命的整體性,發掘生命的創造性,讓孩子們的興趣和嚮往、生活和理想、生命和創造都在生機勃勃的課堂環境中煥發出來,飛揚起來。追求生命的成長,讓老師和孩子們的潛能如花綻放,讓師生之間的情感親密交融。在快樂中學習,讓老師和學生的熱情如湧泉長流,讓師生之間的情思互動碰撞,盡情張揚成長的快樂!

《畫》教學反思7

《流動的畫》是一首充滿了款款深情,又藴藏着濃濃童趣的小詩,是北師大版教材二年級上冊四單元“祖國”的第一篇課文。詩中,“我”坐在飛奔的火車窗邊欣賞祖國的風景,美麗的“畫”是流動的,“我”的情感也隨之靈動,要用自己的實際行動來保護這流動的“畫”,這美麗的“畫”。詩歌文質兼美,語言形象生動,讀起來琅琅上口,很適合兒童欣賞和朗讀。孩子們輕柔的讀書聲,專注的眼神,機巧的回答,讓課堂流淌着靈動的慧心,充滿着純真的快樂。當然也有着不足與遺憾。本堂課我着重了以下幾個方面:

一、重視朗讀,以讀帶領孩子走進詩歌世界。

這次開放課上的是第二課時,延續了上節課的質疑,圍繞着第一課時提出的兩個問題“為什麼?”“什麼樣”,讓學生“盡情品讀,賞自然美”。即引導學生品讀詩歌中寫景的六個句子。(課件演示)通過對比讀、指名讀、評價讀、示範讀等方式,讀出自己獨特的感受和體會。學生在反覆誦讀中,揣摩語言,欣賞景物,獲得美的享受。

緊接着,拓展學生思維,讓學生“內化文本,説自然美”。我是這樣設計的:小朋友,猜猜看,流動的畫中還會有什麼美景?指導他們模仿課文的句子進行描繪,讓“大家都來説流動的畫”。為學生創設説話的情境,進行口語訓練。

二、問題與圖片結合,叩問學生的心靈。

可能每個學生都知道要愛護環境,每每提到這個話題,他們説得最多的就是不能亂扔垃圾,其實,這些孩子的行動和語言還是有脱節的地方。對孩子們來説能衝擊他們視覺、叩問他們心靈的最直接的方式就是準備的引導與圖片。為此,當讀到“我正要把橘皮扔出窗外,忽然看見———”時,提醒孩子注意媽媽的眼神,並相機問“此時,我看到了什麼?”學生通過觀察圖都發現了“媽媽”正在提醒“我”千萬不能弄髒祖國的畫。馬上結合校園生活,問孩子們應該怎樣愛護美麗如畫的校園呢?從而深刻反省自己的行為:怎樣做才是一個懂事的'娃娃?

三、注意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

在處理“小河彎彎曲曲,山腰飄着白紗,汽車往來穿梭,路邊開滿鮮花,水庫好似明鏡,山坡點點人家……”這幾句描寫祖國美好河山的語句時,我把主動權交給學生,讓他們選擇自己喜歡的句子進行理解和品讀,學生的表現非常棒。如“路邊開滿鮮花”一句,有的孩子注重了“開滿”,有的孩子注重“鮮花”,無論他們讀得怎樣,這至少是他們自己的理解,因此我及時給予鼓勵,評價語“你的朗讀讓我聞到了花的芬芳”等温馨的話語提高了孩子閲讀的積極性,使他們感受到閲讀的快樂。而“大家都來説流動的畫”這個環節學生的想象是豐富的,他們眼裏的祖國是美好的,一個省略號結束帶領他們進入無盡的想象空間,在感受的同時又掌握了省略號的作用。

這堂課中,我做了充分的準備,但是在講的過程中,處理過細沒有突顯品讀的重點。學無止境,相信在今後的不斷磨練中會成就一顆顆靈動的心,更成就一個務實的我。

《畫》教學反思8

《摸一摸,畫一畫》是一年級下冊一節抽象的造型表現課,它強調的不是對形象的把握,而是要求學生通過實際與造型遊戲,運用基本造型語言表現對身體觸覺的獨特感受。從課堂的三次活動及三次作業來看,形式很好,很有特色,能潛移默化地傳受知識點,學生也能從畏懼的心理逐漸產生強烈的自我表現欲。但是要用抽象的造型語言來表現感覺難度很大,並非每個學生都能做到的。

雖然整個教學過程由淺入深,層層深入,但在實際操作過程中,還有個別學生只是跟在背後熱熱鬧鬧地“摸”,“畫”的時候卻無法按照要求用點、線、面、符號、色、塊來表現,三次作業下來,還是離不開一隻具象的“手”。因此,在輔導學生時,差生應得到更多的關注。

再則,一堂課過後,學生只模糊地認識到“感覺”是可以表現的,而對它美在哪裏,這樣表現有什麼意義等還是渾然不知。於是我想,如能讓學生欣賞一些抽象派大師的作品,讓學生明白原來用抽象的畫法可以產生這麼美的'作品,使他們從小就懂得藝術的奧妙所在,這將會震撼他們幼小的心靈,對他們的未來的工作和生活產生積極而深遠的影響。

《畫》教學反思9

初入國小的孩子,注意力不集中,自我約束力差,新鮮勁兒過了後就開始開小差,上課經常出現由於一個話題而引發他們前後左右忘情地説話的熱鬧狀況,我感到有點棘手。儘管我教給了孩子們在口令中調整自己、提醒自己的方法,可他們一到興頭上就有點忘乎其形,無所顧忌啦。為此在上課,我特別注意遵循兒童的心理特點,用活動式、生活化的方式,用兒童化的語言、肢體來傳達生動可感的信息,吸引孩子的無意注意。

在創設情景導入開頭的`時候,我用講故事的形式來吸引孩子們的注意力,故事中就用畫畫的方式滲透象形字,雖然孩子們不知道象形字,但是通過故事明白了古人在生活中就會用畫畫來表達自己的思想和意圖。例如哥哥去山上打柴,想告訴妹妹去向,就畫了一座山,旁邊畫堆柴,妹妹就明白了哥哥去山上打柴……故事不但吸引了孩子,最讓我欣慰的是讓孩子們明白了畫與象形字的關係,完成了教學目標中通過學習象形字,感知漢字表意的特點,激發了孩子們識字的興趣。我自己也蠻有成就感的。

《畫》教學反思10

本課是色彩系列課,三原色中的紅色的畫,目標是認識三原色,感受紅色帶給人的美感,會用紅色畫一幅畫,表達自己愉悦的心情。

本課是造型,表現為主的教學領域,不能上成單純的色彩知識課,學生通過學習認識三原色,感受紅黃藍三原色使畫面產生的美感。結合實際生活,進一步提高學生對生活中色彩的感知能力,引發學生學習色彩的興趣,培養學生健康的審美情趣。要在學生原有經驗的基礎上,通過回憶,畫面感受,教師示範講解的方法,讓學生由淺入深的對紅色的.畫進行感受理解,並學習色彩表現,從而提高學生色彩造型的能力,對色彩畫產生興趣。

本課知識點比較多,在設計時採用了談話法、觀察探究法,課件展示法、演示講解法等方法。因為技術性比較強,而且學生是初次嘗試用水粉來進行繪畫創造,所以我充分發揮了教師的主導作用,用演示來與學生探討色彩的祕密和色彩造型的表現技法。第一次演示為了解決三原色的定義,並調配出有紅色傾向的色階;第二次演示為了解決教學中的重難點,即如何畫紅色的畫。這兩次演示也為了打消學生茫然,不知如何下筆,如何調色用色彩明暗反差表現畫面層次的難題。從繪畫情況看,確實達到了目的。

不足:演示講授時間稍長,給學生繪畫的時間就有些侷促,因此在高效上,還需研究教材,設計緊湊而有效地環節,以達到高效。

我啟發學生,我們通常在什麼樣的場面用到紅色?為什麼呢?紅色給人什麼樣的感受?教材中喜慶的場面使學生瞬間融入到那熱烈的氛圍中,就不難理解紅色是中國人傳統喜慶的顏色和所藴含的紅紅火火、吉祥如意的寓意。接着又讓學生欣賞感受繪畫大師的作品,進一步感受紅色的色彩美感,樹立生活美術的理念。

《畫》教學反思11

童謠是民間藝術家帶給孩子的一份珍貴的禮物,它既富有童趣,又體現出不同地區的文化特色,同時又是繪畫創作極好的素材。童畫是孩子們在愉悦的情緒中,隨意灑脱地創造另一個五彩斑斕的世界。孩子們閲讀童謠之後,將文學形象轉化為繪畫特點的語言形式,將文字之美、聲音之美、色彩之美融為一體,體現出無與倫比的藝術美麗。因此,讓學生學童謠,畫童畫,將童畫童謠和諧地綜合在一起,能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創作靈感和熱情。在教學準備中,選擇一些適合學生年齡的童謠插圖和同年齡學生的童謠童畫作品,進行欣賞、分析,能讓學生更直接的去感受童謠、童畫的歷史特點和藝術特點,擴大學生的想象空間。

本課最突出的難點就是學生創作的童畫既符合童謠的意境,又能體現出一定的繪畫水平。學生不能很好的去詮釋童謠,只為了完成作業而做,很多同學都是依樣畫葫蘆。在學習態度上也存在很大的.問題,這點是在以後需要我特別重視的。這課的教學極具開放性,因此在評價作業的時候,在作畫上色材料上不作任何要求,在評價標準上只要求學生在創作時能表現出童謠的意境,有創意即可。

《畫》教學反思12

《我的畫》是人教版第一冊“語文園地二”中的口語交際課,對於剛入學不久的孩子們而言,他們的語言發展還處在極為幼稚的階段,口頭語言普遍存在缺陷,如:説話不完整,缺乏條理性,詞不達意,帶有重複等等。甚至於口語交際課中,有的孩子只管自己説,不去聽別人的,有的學生一言不發,不敢發表自己的意見。如何改變這些現象,讓學生真正達到新課標中口語交際的目標呢?我認為要為低段的孩子架起一座座交際的橋樑,搭好平台。

一、創設交際情境,讓學生願説

李吉林老師説過:“言語的發源地是具體的情境,在一定的'情境中產生語言的動機,提供語言的材料,從而促使語言的發展。”所以,教學中我依據教學內容,創設了一個個學生饒有興趣的情境,使學生在這些情境氣氛中產生交流慾望,並興趣盎然地投入到説話訓練中去。

二、指導交際方法,讓學生能説

在教學中發現,孩子們之所以無從下手不知該怎麼説,究其原因在於,缺少參照系,孩子們不知道到底該如何進行口語交際活動,於是,在教學實踐中,我先是看對話表演,初步感受交際要求──用“紅顏料”來歸納交際時的要點──生生互動在實踐中將口語交際能力提升。環節層層遞進,讓學生在交際實踐中有依可行,在模仿的基礎上進行創新與應用,並學會傾聽,學會表達,學會評價,一步一步提高了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

三、形成互動氛圍,讓學生樂説

口語交際是雙向或多向互動的過程,是人與人之間口頭語言上的接觸交流,只有形成了互動氛圍才能真正鍛鍊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因此教學中,我儘量突出雙向互動的特點,採用多種互動形式讓每個學生都自主實踐於口語交際之中,都力求體現了學習過程的全員參加,把"面向全體"的要求落到了實處。

《畫》教學反思13

《玲玲的畫》這篇課文內容簡單,道理明確,寓深刻的生活哲理於簡單的故事之中,對於啟發學生處理生活中的類似事件有較強的教育意義。我結合學生的實際,精心設計教案。經過反覆修改之後,在教學中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很高。

1、教學中,我嘗試着隨文識字,抓住“端詳、評獎、叭、糟”等重點詞語進行識字教學。先從文中發現生字,然後學習生字理解生字,最後把生字放回課文,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這樣由字到詞,由詞到句,由句到篇,循序漸進,體現低年級語文教學“字不離詞,詞不離句”的.理念。

2、抓主線,幫學生理清思路。本文記敍的是常見的生活小事。內容集中,語言樸實,對話較多,玲玲的情感變化:高興(畫好作品)———難過、着急(弄壞作品)———滿意(畫更漂亮)是本文重要的線索,爸爸富有哲理的話語是課文的主題所在。在課堂開始,我就引導學生理出了文章的情感線索,在教學中牢牢抓住這條線索,使全文脈絡清楚,豁然開朗,撥雲見日般明瞭。當然,課堂中也有一些不盡如人意的地方,如在字詞的教學中,語言上不夠嚴密。對於字詞的學習只停留在認讀上,而“爸爸”的話是全文的哲理所在,在讀“爸爸”的話的時候如果讓學生們在課堂上用知識聯繫實際生活,一定會取得更好的效果。在指導朗讀上,還不是很到位。講後反思,這次講課給自己帶來的啟示很多:以後要多讀、多聽名師的講課,讓課堂更加精彩豐富;不斷提升自我,才能在課堂上更加遊刃有餘;繼續深鑽教材,提高短時間把握文本的能力。

《畫》教學反思14

今天開展了美術活動《蔬菜印畫》,本次活動的目的在於讓幼兒認識蔬菜的切面形態,用蔬菜來印畫;通過印畫活動讓幼兒感知不同蔬菜的印畫效果,體驗印畫帶來的快樂。考慮到色彩、蔬菜花樣的`多樣化,再加上幼兒之前有過拓印的經驗,因此在設計的時候,我採用了“自助餐”式的教學方法,讓幼兒在遊戲中自然而然地完成任務。

在第一環節,讓幼兒猜一猜“這張漂亮的畫是誰畫出來的?”一張樣畫成功引起幼兒的注意。孩子們都很好奇是誰很麼東西畫出這麼漂亮的畫,有幾個小朋友説使用蔬菜畫的,孩子們的興致更高了。第二個環節,我採用了示範的方式,引導幼兒瞭解蔬菜印畫的步驟,而後介紹作畫的材料。在示範的時候加上兒歌,鼓勵幼兒在操作時邊説邊做。在第三個環節,也是重點環節,讓幼兒自己動手操作。因為我選擇的是“自助餐”式的操作方式,孩子們比較自由,他們可以選擇自己喜愛的顏色和蔬菜,在自己的操作紙上印上一顆顆蔬菜的切面,有的像玫瑰花、有的像星星、有的像圓形……孩子們邊印邊交流,自由自主。每位幼兒都非常投入。

但在活動開展過程中,一些細節沒考慮到,比如供印畫的紙是普通的紙,吸收性不夠,個別幼兒作品上的顏料滴下來,影響了效果。在教學活動設計時,細節上還需再考慮周到一些。

《畫》教學反思15

美術教育家尹少淳説過:美術是最具有人性意味和最具綜合性質的人類活動之一。通過《橙色的畫》一課的教學以及平時的學習探索與實踐,我有以下幾點深刻的感受:

1、興趣是學習的動力源泉

新課程標準中指出美術教育在國小階段主要是引導學生參與各種美術活動,嘗試各種工具和製作過程,豐富視覺,觸覺和審美經驗,體驗美術活動的樂趣。在教學時,首先抓住學生的視線,讓學生對美術學習充滿濃濃的興趣與好奇心,更自然地融入課堂,積極地參與美術活動。

例如,在《橙色的畫》一課教學中,我首先告訴學生老師要變魔術,便立刻調動起學生的好奇心與觀看慾望。魔術很簡單:紅色的水倒入五杯同量的黃色水中。學生目不轉睛,興趣濃厚。從魔術中很快便發現顏色產生了變化,並觀察到由於加入紅色水的量的不同,顏色還有了深淺的變化。一個小小的魔術激發了學生的興趣,使他們在自然輕鬆的氛圍中就感受到了顏色的變化,水到渠成地接受了“橙色”這個概念。

2、結合實際生活,提高學生審美感受力

國小美術學習在學習美術基礎知識的同時,更注重培養學生的審美感受能力。給學生單純地講解幾幅畫,看幾張圖片解決不了這個問題!國小生根本無法體會到成人世界眼裏的那種對生活,對自然的美好感受。只有結合他們的實際生活,通過他們感興趣的世界,帶領他們逐步感受到身邊的美。

例如在課中,學生認識了橙色後,如果讓學生直接説出對橙色的感受,他們是沒有任何情感來源的。對橙色的感受最多停留在明亮上面。讓學生先結合自己在學校裏,家裏,電視中,書中的所看所想。找找身邊的'橙色的東西及場景。學生才非常願意去回憶,去尋找,去發現,很快地想到了自己的衣服,家裏的各種東西,秋天的樹林等等一系列的橙色東西及場景。然後再帶領學生觀看各種橙色圖片,有他們喜愛的橙色玩具,橙色書包,還有温馨的橙色小房間,美麗的橙色樹林和花朵等等。使他們一下子感到了原來生活中有這麼多美麗的橙色東西和場景就在自己的周圍,感受多親切啊!這時,在教師的引導下便很快能説出自己對橙色的感受:喜悦、温馨、歡快、明亮等等。

學生的這些體會來源於生活,來源於自己的所思所感。不僅提高了自身的審美能力,也激發了他們熱愛生活,熱愛自然的情感。

3、採用合適的開放式評價

美術教學評價是美術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科學全面的美術教學評價不僅幫助教師掌握學生心智及創造力的成長情況,及時給予學生啟發和幫助;而且使教師明確學生表現自我時的需要並給與激勵和支持。

在教學評價時改變傳統用“一個標準”去套學生畫的內容、形式,作品評價不作硬性統一,因人而異,實行學生自評、互評,體現主體地位。教師點評時語言要幽默、精彩、風趣,讓學生把你的點評聽進心裏去。在優秀作業上寫“心靈手巧”、“魔幻色彩”、“獨具匠心”等給學生成功的喜悦;在表現一般的作業上寫上“別泄氣”、“慢慢來”、“相信下一張會很精彩”等激勵性語言,相信學生的內在潛能,從而最大限度地發揮開放的導向、激勵、反饋、調節作用。

以上所述,為我個人的一些心得體會,在新的基礎教育理念要求課堂煥發出師生的生命活力,如何使學生在每一堂課中興趣盎然,通過美術教學活動去喚醒他們對生活的感受,引導他們用基礎的藝術形式去表現他們內心的情感,陶冶情操,提高審美能力,達到認識、操作、情感、創造的整合的道路中,我還有很多的不足,在以後的教學過程中,我會不斷提高美術素質以外,不斷的改進教學方法,上好美術課。讓學生在一個輕鬆愉快的學習環境和氣氛中掌握一定的繪畫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技法,使學生感到學習美術是一種享受,一種娛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