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語文説課稿4篇

作為一名教師,時常要開展説課稿準備工作,藉助説課稿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説課稿應該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國小語文説課稿4篇,歡迎閲讀與收藏。

國小語文説課稿4篇

國小語文説課稿 篇1

一、説教材。

愛因斯坦和小女孩這篇課文主要寫著名科學家愛因斯坦向一個12歲的小姑娘學習穿戴和整理的事,反映了他熱愛科學事業和謙遜的美德,同時也表現了小姑娘的率真、可愛。課文按時間順序來敍述,條理清楚,層次分明。藉助對人物語言、外貌、動作等方面的描寫來刻畫人物性格。教學重點是通過朗讀課文讓學生體會愛因斯坦熱愛科學事業、謙虛好學的品質以及小女孩的活潑率真。

本文是第八冊的一篇課文,這一單元的主題為“親情依依”。本文記敍了大科學家愛因斯坦與一個小女孩偶然相遇並相處的生活片斷,表現了愛因斯坦潛心科學研究、忽略生活小節的平凡而偉大的品格,以及他關愛孩子,樂天與孩子相處的一顆童心。按時間和事情的發展順序,全文可分為四段,情節簡單,語言樸實,抓住典型的生活細節來刻畫人物。體會人物思想感情是本文導讀的重點。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通過閲讀,理解課文內容,感悟愛因斯坦潛心科學研究,不拘生活小節的品質和關愛孩子、樂於和孩子相處的一顆童心。

二、説教法

五年級的學生好奇心強,求知慾日益增加,但他們的認知能力有限,對文字內部的含義難以形成深切體會,可是在長期的訓練中也掌握一定的語文學習方法。而文章的主要內容就是憑藉對課文語言文字的理解,體會愛因斯坦對科學事業的執著追求,學習他謙虛好學的美德。即“愛因斯坦是不是最偉大人”。整堂課我始終圍繞這個中心問題,變換不同的問法(如“愛因斯坦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此時的愛因斯坦是個怎樣的人?”、“你讀出了愛因斯坦怎樣的品質?”)、改變學習方式(從扶到放),讓學生真正領悟愛因斯坦的偉大之處。

三、説學法

在新課程標準的理念中,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老師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和合作者,老師任務不僅僅是教給學生知識,更重要的是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使他們在自主能動的學習過程中發現學習的快樂。因此我採用扶放結合的方法。上課時先再一次理清文章的思路,讓後精讀愛因斯坦和小女孩的第一次相遇過程,初步教會學生學習方法;然後再引導學生體會愛因斯坦和小女孩的第二次相遇;最後徹底放手讓學生自學自悟愛因斯坦和小女孩的第三次相遇。其中“愛因斯坦是不是最偉大人”這個問題始終貫穿課文學習的全過程。

四、教學流程:

一、初讀感知。從課題入手,讓學生説説自己所瞭解的有關愛因斯坦的情況和對課題的理解和猜測。教師根據學生的發言做適當的補充,讓學生帶着問題進入初讀,要提示學生讀準生字字音。在讀得正確、流利的基礎上,讓學生説説愛因斯坦與小女孩從偶然相撞、到相遇、相邀、相處的過程。

二、精讀感悟。精讀環節要着力指導學生感悟的是人物的對話部分。可以模擬當時當地的交際情景,抓住人物動作表情和對話的具體內容,引導學生反覆誦讀、演示、體驗,從而感受並領悟人物的內心世界和精神品質。第一次相遇,要抓住愛因斯坦的動作、語言、外貌,體會他平易、寬容、坦蕩的胸懷以及只知“思考”科學問題,不拘生活小節,不修邊幅的性格。第二次相遇,有兩次對話,第一次對話,要注意體會愛因斯坦的謙遜誠懇,第二次對話要體會愛因斯坦對孩子的愛心和自己的一顆童心。第三次相遇,讀小女孩的話,要讓學生明白,愛因斯坦的“變”,一是因為接受小女孩的教誨,二是因為他要請小女孩作客。讀愛因斯坦的話要體會這位大科學家的平易和童心 。 課文學完了,相信現在每位同學都會認為愛因斯坦很偉大,他到底偉大在那裏呢?請你快速瀏覽愛因斯坦和小女孩的三次相遇,寫一寫愛因斯坦的偉大之處。(結尾處的寫話其實是考驗學生對課文的掌握程度,一方面鍛鍊了學生的書面表達能力,另一方面也能很好地幫助學生總結課文的主要內容,抓住貫穿全文的中心。)

説板書設計

18、愛因斯坦和小女孩

偉大

專注思考 不拘小節

平易近人 充滿童趣

潛心研究 為人謙遜

國小語文説課稿 篇2

一、説設計意圖:

朋友之間遵守約定的動人故事。在活動中注重以情感人,引導幼兒體驗小鳥的情感,感受小鳥的信守諾言,珍惜朋友之間的情誼而引起幼兒情感上的共鳴,使自我的心靈得到觸動,從小培養幼兒誠實收信的優良品質。經過播放人類行為圖,讓幼兒對此作出確定,證明自我的意見,使幼兒進一步明白保護樹木的重要性。

二、説目標和重難點

根據大班語言目標:依據文學作品供給的故事線索,聯繫個人已有的知識擴展想象,並創造性的進行表述,結合新綱要中語言目標,讓幼兒的語言發展與其情感、經驗、思維本事等其它方面共同發展,從而制定本目標:

重點:發展幼兒理解故事的本事,培養幼兒的環保意識。

難點:教育幼兒要誠信,答應別人的事要做到。對大班孩子而言,他們已經具有較強的語言表達本事和對知識的理解本事,有自我獨特的思維,拓展性比較大,所以,在本次活動中把“教育幼兒要誠信,答應別人的事要做到作為難點。

三、説活動過程

1、引入課題:教師以小鳥為什麼給火光唱歌,在猜測中幫忙幼兒進入小鳥的主角充分調動學習的進取性。

2、初聽故事:深入童話中的主角,初步體會大樹和小鳥的關係調動幼兒的.興趣。

3、再次聽故事:讓幼兒對小鳥的心境不好的原因一目瞭然,並對故事資料有個較好的總結。

4、我來説一説:經過播放人類行為圖,讓幼兒對此作出確定,證明自我的意見,使幼兒進一步明白保護樹木的重要性。

四、教學特色

1、活動滲透生活經驗

誠信和環保---這兩個話題在孩子們的周圍生活中無時無刻都有人在討論,在這個活動中,經過對故事的理解,拓展生活經驗,並結合很多的圖片,使幼兒深切感受誠信和環保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從而體現活動價值。

2、與幼兒平等對話

在每個環節中,無論是提問還是與幼兒的交流中我與幼兒處在同一平行線上,以孩子好朋友的身份去傾聽孩子們的回答,並且,每一次提問都出自於雙方自然的對話,使整節課氣氛簡便自然。

3、提問中拓展孩子思維

在設計提問中,我給予孩子更多的空間,使他們大膽清楚表述自我的想法和感受逐步發展幼兒的語言表達本事和思維本事

4、情感遷移

結合自我的生活經驗,進一步感受誠信的意義。

5、我來説一説:經過播放人類行為圖,讓幼兒對此作出確定,證明自我的意見,使幼兒進一步明白保護樹木的重要性。

國小語文説課稿 篇3

一、説教材

《走遍天下書為侶》是人教版實驗教材第一組課文中的第三課。品讀課文,腦海中逐漸浮現出一幅生動的畫面:一個人獨自駕舟環繞世界旅行,在蒼茫的大海上以書為侶,享受着閲讀的樂趣。面對漫長枯寂的旅程,作者毫不猶豫地選擇帶一本書上路。書如友,書似家,每讀一遍都像故地重遊,會有新的感受:用自己的方式反覆地讀一本喜愛的書,真像與一個朋友同船而行。

見多了博覽羣書的高論,本文從一個全新的角度提出了將一本書讀精--”一遍又一遍地讀”。作者以獨自駕舟環繞世界旅行,只有選擇帶一樣東西娛樂的假設開始,引出自己的觀點。然後以新鮮的比喻,即反覆地讀一本書,如老友重逢,每日回家,故地重遊,總會有新的發現,新的收穫,新的驚喜,來説明選擇的理由。然後繼續假設,列舉了“一遍又一遍地讀”的方式和方法,只要從不同的角度反覆地讀,就會常讀常新,百讀不厭。

這篇課文篇幅短小精緻,語言淺顯易懂,角度新穎,表達獨特。作者通過層層遞進的假設和設問、反問,靈動鮮活的比喻,以推理的'方式層層剝筍地表達了自己的觀點:你總能從一本書中發現新的東西,不管你看過多少遍。

選編這篇課文的意圖,一是引導學生把握主要內容,體會作者走遍天下書為侶的原因和方法,感悟作者對讀書的熱愛,並受到啟發;二是體會作者是怎樣表明觀點的,他的説明方法及表達方式,體會假設、設問、反問、比喻等的表達效果,增加語言積累;三是進一步開展綜合性學習活動。本文教學的重點是:把握主要內容,體會作者的情感。教學的難點是:理解反覆讀一本書的原因和方法。

二、説學習目標

1、認識“侶、娛”等4個生字,會寫“侶、娛”等9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7自然段.

3、理解課文內容,體會讀書樂趣,學習一些讀書方法.

三、説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1.把握主要內容,體會作者的情感。

2、繼續開展讀書的綜合性學習。

難點:理解反覆讀一本書的原因和方法。

四、説教法學法:

通過讓學生讀書在讀中學習作者反覆讀一本書的原因和方法,學習這種讀書的方法。從而對自己在讀書中的方法產生思考。

五、説課前準備

名人讀書的故事或讀書名言

抄有重點詞句的小黑板.

六、説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談話導入,激發興趣

1.一本好書,藴含着豐富的知識和美好的情感.古今中外有成就的人,都喜歡閲讀,從童年時的“竊讀”,到季先生對讀書的見解,可以看出他們都善於從書中汲取營養.今天,我們學習第3課“走遍天下書為侶”.

2.齊讀課題.釋題.(侶:伴侶.)

3.用自己的話説説課題的意思.

朗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不理解的詞語做上記號.

2.指名分自然段讀課文,正音.

3.提出不理解的字詞,大家幫助解答,或查字典,或聯繫上下文理解.

4.默讀課文,想想作者選擇一本書陪伴自己旅行的理由是什麼,在書上作批註.

再讀課文.理清層次

1.小組合作讀課文,交流:作者選擇一本書陪伴他旅行的理由;作者“一遍又一遍地讀那本書”的方法分別在課文的哪些段落.

2.齊讀課文第5自然段,與大家交流讀懂了什麼.

3.課件出示關鍵句子:

a.“你喜愛的書就像一個朋友,就像你的家.”

b.“你已經見過朋友一百次了,可第一百零一次再見面時,你還會説:‘真想不到你懂這個!’”

c.“你每天都回家,可不管過了多少年,你還會説:‘我怎麼沒注意過,燈光照着那個角落,光線怎麼那麼美!’”

把這些句子多讀幾遍,再充分説説自己的感受.(鼓勵學生暢所欲言,抓住“朋友”“家”“一百次”“多少年”,發表不同的見解.)

4.齊讀第6自然段,聯繫上下文説説“新東西”指的是什麼.

5.有感情地朗讀第4~6自然段,再次感受作者選擇一本書陪伴自己旅行的理由.

第二課時

激趣讀文,深入感悟

1.朗讀課文第1~6自然段.

2.自由讀第7自然段,想一想“我”讀那本書的方法到底是怎樣的?從哪些詞句看出“我”是在“一遍又一遍”地讀.(抓住“首先、然後、最後”這三個表示順序的詞語感悟.)從這“一遍又一遍地讀”,你們感受到什麼?

3.聯繫實際交流作者讀書的方法.用上“首先……然後……最後……”説一説.

4.默讀最後一段,想一想:作者除了把書比作一位朋友,還比作什麼?為什麼會這樣比?這樣比的好處是什麼?

5.有感情地朗讀最後一個自然段.

積累運用,昇華認識

1.畫出自己喜歡的段落多讀幾遍.試着背一背第7自然段,再與夥伴比賽,看誰記得又快又牢,並談談自己的感受.

2.思考交流:作者讀一本書的方法對你有什麼啟示?説説如果有一本書陪伴你去旅遊,你會怎樣去讀?(用上首先……然後……最後……)

3.還有什麼感興趣的問題?提出來與大家交流.

拓展活動

1.讀一讀“閲讀鏈接”——《神奇的書》,把自己的感受用幾句話寫下來.

2.向大家介紹你怎樣讀一本自己喜愛的書,並説説你喜愛它的原因.

佈置作業

1.背誦第7自然段.

2.抄寫生字詞.

3.完成課後“小練筆”.

七、説板書設計:

3.走遍天下書為侶

書是:伴侶、朋友、家、故地……

一遍又一遍的讀:首先然後最後

國小語文説課稿 篇4

一、説教材:

我説課的內容是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國小語文教科書第十冊第十課《月光曲》。這是一篇精讀課文,講述了德國著名音樂家貝多芬因同情窮鞋匠兄妹而為他們彈琴,有感於盲姑娘對音樂的痴迷而即興創作出《月光曲》的傳奇故事。作者借這個美麗動人的故事,既表現了大音樂家貝多芬對窮苦人命的同情和熱愛,又表現了他豐富的想象力和卓越才華,同時也告訴人們,美好樂曲的產生不僅要依靠豐富的想象力,更要依靠高尚而真摯的情感。文章文字美、情感美、意境美,融傳説美景、深情於一爐。

二、説教學目標:

根據人教版教材的特點和學生實際,我確立了以下教學目標:

1. 學會本課生字新詞。

2. 瞭解貝多芬創作《月光曲》的經過,體會貝多芬同情窮苦人民的思想。

3.學會根據實在的事物,展開適當的聯想。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最後三個自然段。

三、説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引導學生領悟《月光曲》的內容。

教學難點:理解“人物的心境和樂曲的意境”的統一。

四、説教法:

為了緊扣大綱,突破重點,解決難點,實現本課的教學目標,結合學生的知識結構和認知水平,我採用了嘗試教學、變序教學等多種方法,利用多媒體軟件,運用“以讀代講”、“嘗試練習”、“點撥議論”的方法。

五、説學法:

二十一世紀是一個知識經濟迅猛發展的時代,新時代人們對教育的要求開始轉向追求個體的自由,“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重視學法指導,是改革課堂教學、提高學生自學能力的需要,更是讓學生終身受益的需要。為此我讓學生充分去感知語言材料,讓學生自己去讀書感悟、合作學習,研究語言文字,滲透“讀”、“思”、“議” 、“悟”、“勾”等學法。

六、説教學程序:

本課安排兩個課時,為了體現新一輪課程改革對教育提出的嶄新要求,我設計了以下幾個教學環節:

(一)創設情景氛圍,激發學生情感。

講課伊始,我應用情景教學,多媒體出示貝多芬畫像和他的名言:“我的音樂只應當為窮苦人造福,如果我做到了這一點,該是多麼幸福。”隨後播放貝多芬的《月光曲》,並隨樂聲簡介貝多芬,讓學生明確貝多芬是一個偉大的音樂家,他為人民創作,為人民演奏,人民對他十分愛戴和敬仰。創設出濃郁的情景氛圍,使學生進入情景,既激發了學生興趣,又暗示了課文的內容中心,引出課題 。

(二)倡導合作學習,培養問題意識。

教學想要真正地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就應該營造一個合作學習的民主氛圍,和諧民主的教學氛圍是促進學生健康發展的基礎,陶行知先生曾經説過:“發明千千萬,起問是一點,智者問得巧,愚者問得笨,人力勝天工,就在每事問。”顯而易見,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問題意識相當重要。在本課教學中,我讓學生初讀悟文後,合作學習,促進學生相互啟發,相互影響。讓學生質疑提問,教師梳理學生懂或不懂的內容,以學定教。這一步,體現了嘗試教學法的“自練”;體現了學法“讀”、“議”、“悟”。

(三)直奔文章重點,體會樂曲意境。

本篇課文的重點是引導學生領悟《月光曲》的內容,而文章並沒有描寫《月光曲》的琴聲、節奏及旋律,而這一內容文章是通過皮鞋匠聽音樂時的聯想表現出來的,為此,我讓學生勾畫出皮鞋匠聽音樂時聯想的文字,合作學習,初步體會樂曲的.三層變化,再用多媒體施放月色海天的圖畫,即“月亮升起,海面平靜”、“月亮升高,穿過微雲”、“月光照耀,風起浪湧”。並配與月色海天圖畫相對映的《月光曲》的三具樂段,即輕鬆舒緩的、漸強發展的、高昂激越的。教師再用富於感情的語言朗讀三層文字。這樣,以圖畫展現情景、以音樂渲染情景、以語言描繪情景的方法被有機的結合起來。音樂、美術、語文三門學科成為水融不可分割的整體,深深地撼動了學生的心靈,從而突破了重點,並讓學生分辨了事物和聯想。這一步,體現了學法“勾”和“議”。

(四)追溯作曲根源,瞭解人物心境:

如此美好的樂曲,貝多芬是在怎樣的心境和激情中創造出來的呢?我讓學生嘗試自學後,出示插圖,師生共同討論得出貝多芬作曲的根源:夜深人靜,聽到琴聲;走進茅屋,引起同情;遇見知音,非常激動;環境清幽,創作名曲。讓學生明白兄妹貧窮的現狀與貝多芬憎惡社會的激情,使得貝多芬的心情在變化,而窮兄妹倆,特別是對愛音樂又懂音樂的盲姑娘的深切同情和對她求知若渴心理的理解,是貝多芬創作《月光曲》的感情基礎,從而讓學生體會了貝多芬的卓越才華,和她對勞動人民的關心、熱愛。

(五)突破文章難點,解決“兩境”統一。

為理解本課難點“人物的心境和樂曲的意境”的統一,我讓學生連貫全文,體會貝多芬散步時心裏平靜,正像第一樂段輕鬆舒緩,也如皮鞋匠聽到音樂聯想的第一層文字描寫,當貝多芬聽到琴聲和兄妹的談話十分感動,正象第二樂段節奏漸強發展,也如皮鞋匠聯想的第二層文字描寫,當第一曲完了,盲姑娘認出貝多芬,貝多芬更加激動,正像第三樂段高昂激越,也如皮鞋匠聯想的第三層文字描寫,從而解決了文章難點“人物的心境和樂曲的意境”的統一。

(六)釋放情感慾望,強化朗讀訓練。

進入新世紀的國小語文教育工作者已經充分意識到讀書感悟在國小語文課堂教學中的地位和作用,讀書是課堂訓練的主線。為此,在教學中,我貫穿了多種形式的讀,如自由讀、齊讀、分讀、品讀、讀句、讀層等,通過讀使學生入情入境,產生共鳴,受到啟迪並釋放了自己的情感 ,進一步體現了“以讀代講”、“以讀悟情”、“以讀達情”。

(七)重視想象能力,拓展創新意識。

在作業設計上,為了讓學生化知為能,遷移應用,我出示文中聯想的語段,並提問“這一幅美妙絕倫的月色海天圖,兄妹倆真的看到了嗎?”進而抓住“好像”、“彷彿”引導學生進一步分辨事物和聯想,並體會寫作時應用聯想的條件和好處。之後出示兩幅圖畫,並配以音樂,讓學生領會美妙的音樂給我們帶來的無限遐想,給我們帶來美的薰陶和享受,從而豐富和提高了學生的精神世界。再讓學生髮揮想象,練習寫作,力求讀寫結合,課外延伸。

總之,在整個教學設計中,我旨在體現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做課堂的主人,培養學生多種能力的指導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