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數學+二年級上冊》説課稿

作為一位傑出的老師,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説課稿,藉助説課稿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那麼你有了解過説課稿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國小數學+二年級上冊》説課稿,歡迎大家分享。

《國小數學+二年級上冊》説課稿

《國小數學+二年級上冊》説課稿 篇1

一、 教材分析和學生分析

1、教材分析:本節課是在學生已經初步認識了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教材結合學生熟悉的校園生活情景,引導學生從觀察生活中的實物開始,逐步抽象出角的幾何圖形。

通過學生的實際操作,加深他們對角的認識。《數學課程標準》對這部分內容的要求是學生結合生活情境認識角。可見,能熟練地掌握這部分內容將為學生進一步學習角的有關知識奠定基礎。

2、學生分析:對於學生來説,在認識角之前,已經具備了有關角的感性經驗。但是,低年級學生的認知規律是以具體的形象思維為主,抽象思維能力較低。這部分內容對於二年級學生來説比較抽象,接受起來較為困難,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認識角,形成角的表象,我們依據標準的要求和教材的特點,立足於學生的生活實際及年齡特點,確定瞭如下的教學目標。

二、 教學目標及重、難點的確立

經歷從現實生活中發現角,認識角的過程。

認識常見的各種角,學會畫角,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稱。 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初步的.動手操作能力及合作意識。

由於學生對角的認識停留在感性認識階段,對角缺乏系統的認識,因此,我們確立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認識角,難點是:正確畫角。

三、 教法與學法

根據以上分析,為達到確定的教學目標,本節課我們本着以學生為主體,教為學服務這一思想,採用互動導學課堂教學模式,運用媒體演示輔助教學。

引導學生通過觀察——找角、體驗——摸角、小組動手實踐合作交流——做角、嘗試探究——畫角等數學實踐活動,使學生真正理解和掌握角的有關知識,並獲得成功的體驗。

四、 教學流程

為實現以上教學設想,我們做了如下設計: (一) 引出概念——創設情境,直觀感知角

創設情境,引起學生求知的興趣,多媒體出示熟悉的校園生活圖片。從圖片中找角,並讓學生列舉生活中還在什麼地方見到過角,藉助電腦演示從實物中抽象出角,這樣既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激發了學習興趣,也滲透了數學知識來源於生活的理念,促使學生從實物圖形的認識上升到抽象圖形的認識,實現了由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飛躍。

(二) 建立概念——聯繫生活,探索新知 1、

角的特徵及各部分名稱

首先,啟發學生用語言來描述角,揭示出角有一個頂點和兩條邊,這樣設計讓學生體驗到了自主探索的喜悦,使他們談到的是自己的體驗,自己的收穫,幫助孩子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其次,又讓學生嘗試體驗摸三角尺的角,又一次加深對角的特徵的認識。緊接着設計了判斷角和指出身邊角的練習,通過練習培養了學生的觀察和判斷能力,使學生對角認識完成了質的飛躍。學生在愉快的氣氛中掌握了本節課的重點。

2、

嘗試操作、實踐體驗

我們在這個環節讓學生小組合作、動手實踐製作角。學生用老師提供的材料或自己身邊的物體制作出角,這是放手讓學生把“想”和“做”結合起來。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發散思維能力、創新能力和合作意識。鼓勵學生動手、動腦,積極參與到學習過程中來獲得成功體驗。在展示角時,讓學生操作活動角得知角的大小與兩邊分叉的大小有關,又藉助電腦演示角的大小與長短沒有關係,進一步加深對角的認識,為下面畫大小不同的角及以後學習鋭角、直角、鈍角打下基礎。

基於學生對角的認識,讓學生嘗試探究自己畫角,教師通過電腦演示形象生動的畫角過程突破本課難點,再由學生複述畫角的過程及自己畫角來再次鞏固加深對角的抽象認識。

(三)、豐富概念——組織練習、應用拓展

多媒體展示幾種平面圖形,讓學生來數角,在課堂上拓展提高學生對角的認識。最後又設置一個實際操作問題進行課外延伸,改變以往用總結本節課的方法結束課程。

五、 教學預想:

我想通過以上教學設計的分步實施,預期的教學目標將會得到很好的落實,學生在平等、融洽的氛圍中能充分地活動起來,學得積極,學得主動。大部分學生對角有充分的體驗和感受,並形成角的表象。

《國小數學+二年級上冊》説課稿 篇2

這次説課,選擇的內容是人教實驗版數學教材二年級上冊第七單元《統計》。下面,我將分別從教材內容、學生情況、教學過程設計(第一課時)、教法及學法指導、教學效果等幾個方面加以闡述。

先説教材:

1、本冊教材是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的基礎上,讓學生進一步體驗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本冊教材最大的變化是隨着統計數據的增加,條形統計圖的每格表示2個單位。這一部分內容,是一年級下學期所學的統計知識的繼續,同時又是為下學期學習複式統計表和條形統計圖(每格表示5個單位)進行知識的鋪墊,具有承上啟下、過渡銜接的作用。

2、在內容的選擇上,教材注意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內容的編排上,教材注意讓學生經歷數據的收集、整理和描述的過程,使學生在這個過程中,既學習一些簡單的統計知識,又初步瞭解統計的方法,認識統計的意義。

3、通過以上對教材的分析,制訂這部分內容的教學目標為:(1)使學生體驗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初步瞭解統計的意義,會用簡單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數據。(2)讓學生初步認識條形統計圖(1個代表2個單位)和統計表,能根據統計圖表中的數據提出並回答簡單的問題。(3)通過對學生身邊有趣事例的調查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實踐能力。教學的重點難點是指導學生認識用1格表示2個單位的條形統計圖。

學生情況:

接下來,是對二年級學生情況的分析。在學習使用本冊教材之前,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知識基礎,他們早在一年級下冊的教材中,已經學習了一些簡單的統計圖表知識,初步體驗了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初步具備了運用簡單方法收集和整理數據的基本技能,尤其是“正”字記錄方式,初步認識了條形統計圖(1個表示1個單位)和簡單的統計表,並能根據統計圖表中的數據提出並回答簡單的問題。另一方面,除了這些必要的知識基礎以外,與一年級學生相比,二年級的學生在語言表達方面有了進一步的發展,他們能夠比較清晰的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意見。同時,二年級學生已經積累了一定的小組合作的經驗,合作學習活動中不再帶有較大的盲目性,合作意識已經初步形成。

第一課時的教學過程設計:

下面,我將主要談一談這部分教學內容在新授課階段,也就是在第一課時中的教學設計。在第一課時的教學設計中,主要包括了以下4個教學環節:談話導入,揭示課題;統計過程的感受和體驗;鞏固與拓展深化練習;課堂總結評價。

1、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在第一課時中,我選中的切入點依然是教材中例1的情景:“同學們,你們喜歡小動物嗎?你最喜歡的小動物是什麼?”這樣的問題,貼近學生的生活,容易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接下來就自然引出了本節課的教學內容:“要想知道我們班同學對每種小動物的喜歡程度,統計知識會幫助我們的。”

2、統計過程的感受和體驗。

揭示課題以後,下一步就是讓學生感受和體驗一個完整的統計過程。

具體來説,有4個小步驟

(1)個人選擇,收集數據。就是讓學生在調查表中選擇自己喜歡的`小動物,小組長對組內同學的調查表進行收集。在這個小環節中,要注意2個小問題。一是提醒學生只能選擇自己最喜歡的一種動物,二是注意調查表的數量和實際人數是否相符。

(2)數據的整理和記錄。收集上來的調查表,自然要進行彙總。在小組學習中,每人選擇記錄其中的一種小動物,同時,為了能更好的反映問題,還要選擇一個小組到黑板前進行分別記錄。學生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記錄方法,不過,為今後着想,應引導學生儘量選擇“正”字的記錄方法。在這裏,需要注意的是,鑑於這種隨機調查中數據的不確定性,調查表中的數據最好由教師進行彙報,學生只是負責記錄即可。

(3)數據的描述。對數據的描述,一個是學生根據自己記錄的數據,小組內合作完成統計表,另一個則是本節課的重點教學內容:以一當二的條形統計圖的認識。關於這一點,可分為三個層次,三個教學梯度。首先讓學生根據統計表中的數據獨立繪製條形統計圖,可是,由於課前準備的條形統計圖格數有限,學生很快就會發現問題:格子不夠。這樣,就進入了下一個層次:“同學們,既然格子不夠,就請你動動腦筋想一想,或者和其他同學商量一下,該怎樣解決這個問題呢?”在組內成員的共同努力下,學生可能會想到許多中解決方法,比如説接着往上塗,塗在另一邊等。當然,如果有學生想到了1格表示2個單位的方法,那麼,在經過了展示、交流、彙報、比較以後,學生自然感受到1格表示2個單位將是最佳解決方法;反之之,如果沒有學生想到這種方法,那麼,就需要教師的引導和點撥了“同學們,老師也想到了一種解決方法,你想不想聽一聽?”最後,進入第三個層次,也就是本節課的精髓所在:按照以一當二的方法,修改自己的統計圖。在這裏,也有幾個問題要處理好:一是統計圖左側的頻數變化範圍要補充完整,一是要提醒學生以一當二的一致性,再者就是數據中若出現了單數,半格的處理或者塗法。

(4)數據的分析。就是根據學生完成的統計圖表,啟發學生思考:從這份統計圖表中,你知道了什麼?在學生討論彙報的過程中,相機出示並解決教材中的練習題。

3、鞏固與拓展深化練習。

由於一個完整的統計過程費時會比較常,所以,本節課的鞏固拓展練習只安排一個內容即可:教材中練習第二題――某地區11月份的天氣情況統計。

關於這一個練習內容,主要做到以下幾點

(1)幫助學生了解並認識幾種氣象標記。

(2)讓學生根據已有的統計表,獨立繪製條形統計圖,並進行展示。

(3)是對統計圖表的分析,在這裏,尤其要注重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和語言表述的清晰、準確性。

4、課堂總結評價。

最後,進入本節課的課堂總結評價階段。由於這一節課,教學內容完全放手給學生,且以小組合作學習為主,所以在評價時,可採用小組內自評和小組間互評的方式,讓學生來談一談本節課的收穫和表現。

教法及學法指導:

接下來要介紹的,是第四大部分內容――本節課的教法及學法指導。本節課需要做到的課前準備有:調查表、4種動物卡片、統計表和空白統計圖、實物投影等。主要的學習方法是:調查法、小組合作學習方法、討論學習法等。教學中要注意引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問題意識和實踐意識,注重合作學習過程中合作精神的培養等。

預期的教學效果。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尤其是讓學生經歷了從數據的收集、整理到數據的描述、分析的整個過程,學生將會初步認識以一當二的條形統計圖,真正從實踐的層面上了解了統計的意義,同時,學生的問題意識、合作精神也將得到培養和鍛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