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國小語文説課稿模板彙編六篇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時常要開展説課稿準備工作,説課稿有助於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那麼什麼樣的説課稿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國小語文説課稿6篇,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推薦】國小語文説課稿模板彙編六篇

國小語文説課稿 篇1

我今天説課的題目是《鳥的天堂》它選自就年義務教育五年制國小語文“注提”第八冊第一課。

教材分析

這篇文章主要記敍了作者(巴金)和他得朋友們兩次遊歷“鳥的天堂”時所見到美麗的大榕樹和羣鳥歡騰的奇異景象,表達了作者對大自然的熱愛和讚美。這是一篇經典課文。然而,在保護生存環境日趨重要的今天,又賦予了這篇精品佳作以新的內涵。因此,教學時,我緊扣“自主—探究—實踐”進行設計,努力使學生在自主學習中有所感悟和思考,在積極探究中獲得思想啟迪,在實踐活動中提高語文素養。

學生分析:

四年級學生已具有了出版的調查能力、蒐集信息的能力和表達的能力。而在閲讀中真正體會文章所孕育的能力還不夠,學生的個性化發展還不夠明顯

設計理念:

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教師是學習活動積極的組織者和引導者,而語文教學應以學生自讀悟、自學探究為基礎,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充分發揮師生雙方在教雪中的主體行和創造行。因此,本課設計時我是根據課文特點、單元訓練重點和多媒體課件的特點,從培養學生“閲讀要有自己的見解”出發,以學生雪得主動、學得生動、學會創新、學習實踐為指導思想,緊緊圍繞單元教學重點來確定教學目標和重難點,按由扶到放的程序來安排課堂結構。

三維目標:

1、 時要有自己的見解。

2、 培養學生積極收集有關資料,並運用資料的習慣和能力。

3、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培養語感及審美情趣,背誦指定的段落,對學生進行環保教育。

教學重點:閲讀時要有自己的見解。

難點:對多媒體教學手段有機地整合到課堂教學中去。

教學流程:

一、初讀課文、理“線索”

葉聖陶先生在談到閲讀教學的任務時明確指出,把握作者的思路,理清文章的線索,是閲讀教學的首要任務。因此,我採取以下步驟完成教學。

1、引導質疑、揭示課題

大屏幕出示:文中“鳥的天堂”指什麼?在哪裏?為什麼稱為“鳥的天堂”?

通過質疑,激活學生的思維,激發學生的興趣。

2、初讀,理線索。

在學生質疑的基礎上,讓學生通過自讀,整體感知課文,同時思考以下幾個問題:作者幾次去鳥的天堂?分別是在什麼時候?每次看到了什麼?這些問題並不難,學生完全有能力自己去解決。然後我放手讓學生自學,輔導個別有困難的學生。通過自學,學生不僅讀通順了課文,而且把握了作者的思路,理清了課文的線索,達到了整體感知課文的 目的。

二、自主學習、談“感悟”

《鳥的.天堂》這篇課文語言質樸,意境優美,感情真摯,很適合學生自己去體會、去感悟。這一單元的訓練重點也不再是分辨事物的靜態和動態了,二是閲讀時要有自己的見解。這一改變,也進一步體現了《語文課程標準》得理念,尊重學生,發揚民主,張揚個性,把更多的空間和時間讓給學生,讓學生自己去揣,去感悟。因此,我從以下三點來引導學生學習:

1、抓段落,談感悟

在學生整體感知課文的基礎上,鼓勵學生暢所欲言,各抒已見,説説喜歡哪一次去鳥的天堂,並陳述自已喜歡的原因。這時出示課件,按照順序依次出示兩次去“鳥的天堂”所看到的景象的畫面,以幫助學生能更好地展示自己的個性,談出自己的見解。

2抓句子,談感悟

在學生暢談段落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找出自己喜歡的句子,反覆閲讀,細細品味,從自裏行間去尋找美。再組織學生討論,談感受,談見解,在交流中,去再現生機勃勃的大榕樹,去再現鳥兒在枝頭歡唱,去感受美的畫面,美的韻律,美的語言,美的生命,美的行為,美的情感``````

3。抓品讀,促感悟

這是一篇訓練學生朗讀的好課文,所以,在教學中,引導學生“品讀”,讓學生自己選擇自己喜歡的段落,自己朗讀,自己感受是否讀出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然後在小組中都,推薦都得好的同學在全班同學面前比賽讀。這一設計意在通過朗讀展示自我對課文的見解,引導學生從多個角度欣賞課文。

三、悟“環保”

《鳥的天堂》確實是一篇文質兼美的精品佳作,尤其是在大力提倡“保護環境,人人有責”的今天,教學中,引導學生去探究,透過表面現象看到實質:為什麼這裏會成為鳥的天堂?這樣,不僅能調動學生探究的積極性,同時也增強了他們的環保意識,真是一舉兩得。

首先這兒生態環境好。

1、這兒環境幽美。文章一開頭幾個自然段就向我們展示了一個夏日的傍晚,這兒不僅四周很靜,只聽見船槳激起的流水聲,而且景色迷人,燦爛的紅霞還在天邊。

2、這幾天氣候温暖,土地濕潤,河流縱橫,有利於萬物生長,所以大榕樹是那樣蓬勃而有生機。

3、這兒資源豐富。由於氣候温暖濕潤,穀類蟲子繁殖旺盛,因而鳥兒的食物豐富。

4、這兒的榕樹大。大榕樹生長旺盛,枝葉繁茂,非常適合鳥兒在這裏棲息、衍。是名副其實的鳥的天堂。

其次、人們保護意識強。

這兒的人們不許捕鳥,因此鳥兒們得到了保護,能夠無憂無慮的生活、繁衍.

四、綜合實踐練能力

《語文課程標準》告訴我們,我們應致力於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和發展,在教學中努力體現語文的實踐性和綜合性。引導學生在實踐中去學會蒐集,學會應用、學會交際。《鳥的天堂》一課有一個聯繫生活實際的綜合實踐作業。“鳥的天堂”目前已成為一處瀏覽勝地,請你根據課文內容,並想辦法蒐集一些有關材料,為導遊寫一篇簡短的解説詞。教學時,我是這樣設計的,使學生做到三練:

1、蒐集材料,練“查閲”蒐集的方法可以多樣:上網、去圖書館、看電視、調查訪問等。

2、學寫解説詞,練“習作”。為“鳥的天堂”錄像配上適當的解説詞,根據自己蒐集的材料,學寫一段解説詞,寫清楚導遊的身分,旅遊的地方及這個地方的特點,力求寫得清楚明白,形象生動。

3、學做導遊,練“交際”。

這時出示課件,對比展示作者第一次和第二次去“鳥的天堂”看到的景象,為學生導遊解説提供畫面。

這是繼寫解説詞後的一個延伸,其目的是讓學生在實踐中學會與人合作、與人交際。要求學生自由組成旅遊團,自我推薦嘗試當導遊,全程陪同作解説。然後在班級進行優秀導遊評選,學生一定會興起盎然,積極參與在這一綜合實踐活動中,使學生各方面的能力都得到了較大的提高。這一設計意在培養學生收集資料,運用資料的能力,並潤物無聲地內化學生在課堂上所學得的知識,潛移默化的培育學生審美意識,並由此獲得美感

國小語文説課稿 篇2

一、教材分析

《影子橋》是北師大教材二年級下冊第12單元清清的水中的一篇主體課文,這篇課文以兒童的視角,描寫了家鄉的橋。第一段交代影子橋的位置和歷史。第二、三段寫站在橋上俯視,看見了什麼,想到了什麼,也可以説是“影子橋”的得名。第四、五段在橋下看影子橋,看到了什麼,想到了什麼,最後寫“我愛影子橋”。清清的水中這個單元中,《瀑布》一詩和《影子橋》一文都非常優美;特別是《影子橋》一文對橋的描寫非常生動形象,語言又充滿童趣,這樣更加引起學生的好奇心,瞭解故事的欲。要達到這一目的,學生會情不自禁地讀,在讀中逐步培養了學生的獨立識字的習慣,有助於提高獨立識字能力。而且思想教育內涵也十分豐富,通過教學,可以激發孩子們熱愛大自然,欣賞大自然的興趣。

二、學情分析

由於我們是一所鄉村學校,學生對教材中所描述的小橋、流水、游魚等有頗深的感觸,對於學生來説,本課內容是學生比較熟悉的;還有本班學生已經過一年多的學習,識字量與一年級相比,已有教大的進步。在識字量增加的基礎上,朗讀、品讀課文又加快了速度。因此,要讓學生感悟出美,讀出美,培養學生的語感是關鍵,從而體會作者對家鄉的熱愛之情。

三、教學目標的確定

根據上述教材編排的特點以及學生的實際情況,本課的教學目標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個維度確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會認6個生字,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瞭解“我”喜歡影子橋的原因,在朗讀中理解我對影子橋的喜愛。

3、激發學生保護環境,熱愛環境的感情。確定以上三個教學目標,符合語文學習具有重情感體驗和感悟的特點。尊重學生的年齡特點,遵循識字規律,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審美樂趣。

四、教學的重點、難點的確立。

根據低年級語文教學特點,在低年級的語文教學中,以識字寫字教學為主,在朗讀、品讀中理解文章,體會情感,通過朗讀、品讀、鞏固識字。我在本課中的教學重點是會認生字,繼續積累詞語;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朗讀中理解我對影子橋的喜愛。難點: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朗讀中理解我對影子橋的喜愛,讓學生感悟出美。在本文中首先掃除了生字障礙,就加快了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並在此基礎上品讀→理解→體會情感會更深入。所以教學的難點要突破,重中之重掃除生字障礙,難點的突破也落實。思想教育激發學生保護環境、熱愛環境的情感也就容易體現。

五、課前準備:

二年級的識字教學中加強聽讀識字、隨文識字,並逐步培養獨立識字的良好習慣,提高獨立識字能力。因此教學中要反饋識字就尤為重要。所以我準備了生字、生詞卡片,以及小黑板出示重點句子,以便更好地抓重點詞句,有效地對文本材料的理解。

六、説教學方法

1、識字教學中,通過引導學生不斷運用掌握的識字方法,鼓勵獨立識字。再通過小組合作快速識字,達到掃除生字的障礙。在合作學習中滲透合作學習的理念,提高合作意識。這樣設計,遵循了學生識字規律,根據學生需要,輕鬆學習漢字。

2、對文本材料的理解中,採用讓學生畫出自己最喜歡的句子多讀兩遍,並在小組中讀一讀,説一説你為什麼喜歡這些句子,並在全班中交流。在交流中教師注意恰當、及時的運用激勵性評價。這一環節的設計是把選擇的權利還給了學生,尊重了學生的個性差異,尊重學生的心理需求,真正體現以學生為本的教育理念。注意新課堂關注所有學生,尊重學生的獨特體驗,注重發展個性,讓學生敢想、敢説、敢做,個性盡情展現。

3、學法指導

通過合作快速識字,合作交流,指導學生學會合作學習的方法,提高合作學習的意識;在合作和交流中發展學生思維,點燃學生的思維火花。這樣,為學生搭建了展示才能的平台。

七、説教學程序

(一)出示畫面,激發興趣

1、出示老師在黑板上畫好的石拱橋,引導學生觀察畫面,用自己的語言描述畫面。引出“石拱橋”,説一説還有什麼樣的橋。而出示課題“影子橋”,讀課題,矯正讀音。

2、老師指着畫面描述以及課題引導學生質疑:你想知道什麼? 這兩個步驟的設計,由於二年級學生年齡小,好奇、好動,利醒目的圖畫,引起學生的有意注意培養學生學習興趣。

(二)初讀課文,掃除障礙

1、教師引導學生:第一遍讀課文,如果遇到不認識的字該怎麼辦?引導學生不斷運用掌握的識字方法,力求學生把字音讀準,把句子讀通順。

2、小組合作,快速識字

教師引導學生在小組內“生字媽媽找寶寶”的遊戲。教師巡視,找出速度最快的小組,並引導學生思考:為什麼這個小組找得特別快?(趁機對學生滲透“合作學習是集體 行為,要有組織、有分工、團結合作”的理念。)

3、出示卡片,反饋識字

出示準備好的生字、生詞卡片通過個別齊讀,男女賽讀,開火車賽讀等多種形成的識字活動,檢查識字情況,教師在反饋識字過程中相機恰當、及時利用激勵性評價,激發 識字興趣。通過這樣教學遵循了識字規律,根據了學生的需要,讓學生能輕鬆識字,又能提高識字能力。

(三)深入感悟,交流感受

在引導學生深入感悟、交流的過程中,教師要有機抓住課文中的重點詞句進行“有感情讀課文”的指導訓練,同時讓學生進行情感體驗、展開想象,為學生創造説話的'機會,在情感上引起共鳴、提升對文本資料的理解;並在讀的基礎上加強語言積累。

1、師:同學們自由地讀一讀課文,劃出你最喜歡的句子多讀兩遍,並在小組中讀一讀,説一説你為什麼喜歡這些句子?説出自己的看法和觀點。

2、全班交流,教師相機指導理解及朗讀。

(1)聽學生讀到“這橋很老了,是爺爺的爺爺那時修的。”這句時,啟發:“老”在這裏是什麼意思?這句話怎樣讀才能讀出這座橋的古老?師指導朗讀。

(2)聽學生讀到“站在橋上往下看,河水清清,水底有五顏六色的小石子,還有好多好多的小魚游來游去。”一句時,教師指導喜歡這一句的同學一起美美地讀,引導學生注意邊讀邊想象文中的畫面。

(3)生讀到“風兒吹來,水面好象奶奶的臉,起了好多好多的皺紋”這一句時,啟發學生思考丁丁為什麼會想到奶奶的臉?拓展:請同學們想象一下,風兒吹來,水面還好象什麼?

(4)當學生讀到“我明白了,石拱橋為什麼待在這兒,他是在照自己的影子喲!”一句時,教師相機啟發:大家想一想,石拱橋還可能幹什麼呢?

(5)當學生讀到“影子橋上的魚兒你追我趕,多快樂,他們一忽兒躥上橋面,一忽兒又跳進水裏。他們是在藏貓貓吧?”此時,教師出示小黑板上的這些句子。啟發:魚兒怎麼會在“橋上”追來逐去呢?指導“躥”上橋面的“躥”換一個詞怎麼説?(跳)。比較“躥”和“跳”的不同。知道的輕聲讀這段。“一忽兒”“一忽兒”可以換成什麼?師啟發:大家想一想,魚兒還可能幹什麼呢?

(6)當學生讀到“我愛影子橋,我不喜歡別人來這兒釣魚,只要有人來釣魚,我不是向水裏拋石子,就是大聲吆喝”這句時,啟發:什麼叫“吆喝”?小朋友為什麼會這樣做?通過這一教學,充分尊重了學生的個性差異和獨特體驗,讓學生敢想、敢説、敢做;抓語句中的關鍵字詞,想象畫面,展開想象,能提升對文本材料的理解。

(四)板書總結,拓展延伸

通過完善板書,回憶課文內容,在感情上引起共鳴,激發學生保護環境、熱愛環境的情感。

(1)引導學生上黑板完善板書:其餘學生美美地齊讀課文。

(2)談話:師:我們生活學習的地方(學校)美不美?你們想怎樣保護這美麗的地方?

(3)總結:是啊!只要我們的都來保護我們身邊這些美麗的地方,它一定會給大家帶來快樂和方便的,讓我們以實際行動保護我們生活的環境吧?

(五)、板書設計

師畫拱橋以及橋邊的景物,後由學生完善板書。

由於低年級學生喜歡形象思維。讓學生欣賞畫面,朗讀中理解文本材料,再把對文本材料的理解展示在黑板上,既提升了對文本材料的理解,還為學生搭建了展示才能的平台,更好地喚起了學生的學習熱情。

國小語文説課稿 篇3

【説教材】

《我們的課餘生活》是人教版第五冊第一單元語文園地一的綜合性學習的一個組成部分。話題是交流自己的課餘生活。學生通過本單元的學習,瞭解了民族國小孩子的課間活動,與小朋友一起發現丁蒲公貢的祕密,目睹了槐鄉孩子爬上高高的槐樹割槐花掙學費的情形,我們安排了自己的課餘生活,本堂課目的就是讓同學們説説自己的課餘生活,把課餘生活所獲取的樂趣與大家分享,老師呢就是做好一個引導者,引導學生根據記錄來交流,交流的內容大體上有四項:

1、課餘做了哪些事?

2、有哪些收穫和感受?

3、評一評哪位同學的課餘生活安排的好?

4、自己今後課餘生活的打算。

【説教法和學法】

教學中應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首先我從課題入手,幫助學生審題,確定其説話的範圍、其目的也是為第二課時習作服務,也就是作文教學中的第一步審題,確定其範圍,讓學生説説自己的課餘生活,可以説有趣的事,自己的事,他人的事都可以説。其二就是讓學生明確這次口語交際的任務。其三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記錄,講講自己做了哪些事情,這時,我會及時地總結寫作方法,就是要交待時間、地點、人物和所做的事情,這也是讓學生明白在寫習作時應先交待清楚這“四要素”。之後,我讓學生欣賞我的'課餘生活—拍攝,也就是想用他們的生活中圖片片激發將自己的生活説具體,説完整。這也就是邊扶邊放,慢慢滲透其寫作方法。説完之後,又一次給他們一篇範文去學習其方法,如何將事情能説完整具體,最後讓學生講自己的感受和收穫。

交際的方式可以是條種條樣的,本堂課採用於同桌交流小組交流,全班交流,師生及互動、生生互動,交流的時候互相議價,共同提高。

【説程序】

1、導入分析課題把握中心。

2、明確口語交際要求。

3、同桌彙報自己課餘生活並指名彙報。

4、師展自己的課餘生活。

5、欣賞範文,進行評議。

6、小組交流、彙報。

7、學生作品展示。

8、小結、佈置作業。

【説板書】

我們的課餘生活

1、時間、地點、人物、事情。

2、經過。

3、感受和收穫。

國小語文説課稿 篇4

一、説教材。

1、教材簡析:《輕輕地》是九年義務教育課程標準試驗教科書一年級上冊第四課的第四、五部分。第四部分是帶調拼讀音節,認識五個生字,配有一副情境圖,藴含着一個故事情節:一匹馬馱着米袋在lus走,路邊有大片大片的土地,米袋不知什麼時候漏了,小馬卻沒有發現,小兔子飛快地追上來告訴它:你的米袋漏了,第五部分是一首兒歌。

2、教學目標:(1)認識大、米、土、地、馬、兔六個生字。(2)能正確流利地,有表情地朗讀兒歌。(3)培養良好的讀書習慣及口語表達能力,豐富學生的想象力,初步培養學生的評判能力。

3、教學重點、難點。重點是認識五個生字,能正確、流利有表情地朗讀兒歌。難點是能根據畫面展開想象,説幾句簡單的話。

4、課時安排:一課時完成二、説教法、學法。指導學生認識生字,首先要引導學生看圖,説説圖上畫有什麼,再帶調拼讀音節,讀出詞語,最後認識大、米、土、地、馬、兔五個字,在鞏固認讀時,口頭組詞,説話。教學兒歌,讓學生初步理解意思,認讀音節,指導學生有感情地表演朗讀。

二、説教學程序:

(一)學習生字,看圖編故事。

1、看圖導入、引導詞語:

板書:大米土地馬兔

2、採用多種形式認讀生字詞看黑板讀詞語看卡片讀生字生字口頭組詞、説話

3、看圖編故事在小組內交流自願報名講故事

(二)學兒歌

1、講故事引入。剛才小朋友們生字學的好,故事講的也好,下邊老師也給大家講一個小故事好嗎?春天來了,在綠油油的草地上,盛開着許許多多五顏六色的`小花,有一隻小狗和一隻小兔在草地上跑來跑去,又蹦又跳,這時,在遠處的小馬看見了,連忙大聲喊小兔小兔!小狗小狗!小馬要對它們説些什麼呢?請小朋友想一想,再説一説。

2、自由讀書中兒歌。

3、找出兒歌中紅色的音節讀一讀。

板書:detuleni

4、師範讀兒歌,生思考:哪兒讀得快?哪兒讀得慢?哪兒讀得輕?哪兒讀得重?

5、學生練習讀(採用多種形式)

(三)學生自我總結學習收穫

1、小朋友,通過這節課的活動,你們都知道了什麼?

(談認識的小動物,認識的字,懂得的道理,愛護花草等)

2、課外延伸:請小朋友們回家後,把自己這節課知道的給爸爸媽媽讀一讀,説一説好嗎?

國小語文説課稿 篇5

一、説教材:

今天我説的課文是浙教版第11冊第三單元第三篇課文《布衣元帥》。本課記敍的是徐向前元帥生前生活中的三個小故事,歌頌他始終保持革命者樸實無華的本色,做人民公僕的崇高品質。課文內容真實,語言樸實,形象鮮明。課題既點明課文的主人公——元帥,又暗含中心;布衣元帥樸實無華,是人民公僕。我認為這篇文章收錄到教材中,是有一定的時代意義和緊迫感的。在這個物慾橫流、官本位的時代,我們缺少的就是像徐帥這樣始終與平民百姓的本色要求自己的好乾部。我想通過教學,滲透一種做人的道理:無論你將來幹什麼,都要保持本色。

根據新課程標準的理念和年段教學目標,我認為教學重點應在把握文中的表達方式,用小標題的方式來寫三件事的寫作方法。

本單元的訓練的重點是領會文章中心思想,這是繼第二單元領會文章中心思想後的又一次訓練和鞏固。?

二、教學目標、重難點説明

根據教材編寫意圖,結合學生思維情感、認知發展的需要和教學實際情況,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這三個維度進行考慮,我確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從三個故事的朗讀中感受徐向前元帥樸實無華、做人民公僕的崇高品質。能概括三個故事的主要內容。

2、學會本課6個生字,能借助文本外資源,結合課文理解“功高蓋世”“戰功赫赫”“布衣”等新詞的意思。

3、理解課文,能結合小標題概括三個小故事的主要內容,瞭解第一自然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正確領會課文的中心思想。揣摩課文的寫作方法。

4、帶着對徐元帥的敬佩之情,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詳細複述其中一個小故事。

本課的教學重點:

講讀三個小故事,能詳細地複述故事內容。

教學難點:藉助具體的語言材料,,理解“布衣”一詞的意思,領悟課文中心。

三、説教法和學法

基於教學目標的制定和重難點的提出,結合《新課標》理念,同時也為體現新課程標準中知識和能力、情感與態度、過程與方法三個維度的統一,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構建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堂。教學時我採取引導法,以課文題目為切入點引導學生質疑,然後組織學生討論探究並體驗,最後結合課文內容“戰功赫赫”“功高蓋世”與“一身藍布舊衣”“樸實無華”,進行閲讀反思,從而體現教師的主導性和學生的主體地位,體現語文課堂的開放性和語文課與社會、與人生相結合的特點。

四、教學過程設計

根據以上分析,本課我安排了2課時的內容。第一課時理解課文內容,理解“布衣”的含義,從三個故事中感受徐老的樸實無華的品質。第二課時瞭解第一自然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正確領會課文的中心思想,能詳細地複述故事內容。

(我感覺領會中心思想是不是已經淡化和過期的東西呢?如果是這樣,那是不是?……説不清楚。我覺得哪怕是浙教版的,也要用新課程的理念,重新整合,是不是?)

下面我重點來説一説第一課時的安排。

在第一課時我設計了質疑課題——初讀理解“布衣”和“元帥”——再讀走近“布衣元帥”的本色——昇華情感的教學模式。

一、揭示課題,對題目質疑。出示課題,齊讀課題:今天,我來學習《布衣元帥》。看了這個課題,你有什麼疑問?六年級的同學,在上新課之前,早就預習了課文,那麼在上導入新課時,教師先把握住學生知道什麼?學生想知道什麼?尤為重要。這是以學定教,而不是因教‘而教,真正的把學生處於一個學習的主要地位,教師做好教學的指導者和引導者。而且這樣的以學定教,從學生的學情實際出發,能有效地提高課堂40分鐘的效率。

根據學生的情況,學生一般會有這樣的問題:既是元帥,為何又説“布衣”呢?

(課堂是個特殊的環境,學生有問題,才能激發他們閲讀的興趣)

二、接下來就讓我們帶着問題去閲讀課文,這就進入了我的第二個環節初讀解什麼是布衣,為什麼稱徐老元帥呢?看看我們能不能在閲讀完課文後解決?

在這個環節中,我帶着學生抓住“藍布舊衣”感受徐老衣着上的'布衣,然後藉助工具書查找“布衣”的解釋,知道布衣的另一個意思“老百姓,平民”,從文中的“親切”、“和藹”等詞,感受徐老如同平常人一樣的親切。

通過介紹徐向前的資料介紹,理解書中的“功高蓋世”“戰功赫赫”,通過新娘的心理想法“元帥肯定很威風;元帥府,肯定車馬盈門,哨兵不少”,感受到這位元帥立了不少戰功,而且權位高。這裏我出示學習資料,並不僅僅為讓學生了解一些背景所用,它更為文本本身的學習服務,幫學生理解了書中的“功高蓋世”“戰功赫赫”。

三、再讀感受“布衣元帥”的本色

一元帥“功高蓋世”,一布衣“一身藍布舊衣”,説話親切,和藹,布衣與元帥,風馬牛不及的兩個不同身份,集及一個人身上,這是怎樣的一位布衣元帥呢?是成了一個更大的疑團?隨着對課文的再次閲讀,學生心中的疑團越滾越大。是呀?你心中會冒出些什麼問題呢?這裏我又把矛盾拋向學生。新課程中倡導自主,探究的學習方式,這裏,教師引導學生質疑,提供學生探究的平台。

學生可能會説:戰功赫赫的元帥,為什麼連自己的地毯也要送給三座門招待所?威風凜凜的大元帥府應是車馬盈門,哨兵不少,可為什麼卻是住在一條小衚衕裏,而且還有一扇脱了油漆的大門?為什麼摁響門鈴,來開門的就是大名鼎鼎的元帥?…等等等等,學生也許會有許多的為什麼,我想正因為這樣,才能激發學生討論的興趣,教師才能真正引領學生進入文本。新課程標準中強調的語文教學還應重視學生思維的發展,這裏學生的心中的許多疑問來自於對課文的再次感知,反思,理解,這是一種思考的過程,是對課文內容的一種整合和對比而產生的矛盾的火花。

“是呀,大家説得不錯,元帥,多大的官職,元帥,給國家立了那麼多的汗馬功勞,享受一下未嘗不可。為什麼你放着自己應該享受的權利,要做一個平民百姓呢?”這裏我順勢利導,將班上的學生擬作為元帥本人,讓學生替元帥説出自己心中的想法,一來是對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進行了訓練,二來又讓學生通過對課文的研讀,真正瞭解這位布衣元帥。在學生的交流中,相機理解“居功自傲”、“樸實無華”。

這時我相機出示課文第一節中的“辦公室牆上,他親筆書寫的‘人民的公僕’5個大字,就是他一生品質的寫照”,是呀,孩子們徐老用五個字概括了自己這樣做的原因,那就是“人民的公僕”,他的一生就是為人民服務的呀!

四、昇華情感,走進了這位“布衣元帥”的生活,瞭解了徐帥的為人,你想説什麼?

隨後,學生再讀故事內容,感受徐帥的“樸實無華的本色”,感受徐帥的“布衣情懷”

學習寫法,課堂練筆。可以寫身邊的同學、老師、親人,用起小標題的方法。等等。

五、説板書。

我們説板書其實是一微型教案,它是一聚焦鏡,體現教學目的、重點、難點、教學過程,體現教學的特色與特性。所以在板書設計上,以重要詞句為點,首先我會將課題中布衣和元帥用不同大小的字體表示,元帥戰功赫赫,在字體上就表現為氣宇軒昂些。布衣下,我對照着寫“藍布舊衣”、“和藹”、“親切”,在元帥下方則對應的板書上“功高蓋世”、“戰功赫赫”“車馬盈門”,最後在板書的正下方,寫上人民的公僕。

在這堂課中我要體現的,“以學定教”,要充分了解學生在學習課文時,最想知道什麼,最想了解什麼,在組織教學。對於課堂環節的處理,要重視激發學生的興奮點,如“布衣”與“元帥”的對比,這樣學生學習興趣濃厚。

國小語文説課稿 篇6

一、説教材內容

《難忘的潑水節》是人教版二年級下冊第三組中的一篇課文。這一單元的主題圍繞愛祖國、愛家鄉。這篇課文是一個充滿温情的感人故事。“一年一度的潑水節”被傣族人民視為最美好、最吉祥的日子,是傣族最隆重的節日。而1961年的潑水節,又是傣族人民最幸福、最難忘的一個潑水節。那是因為敬愛的周總理和邊疆人民共同歡慶了這個富有情趣的民族節日。課文按事情發展的先後順序,敍述了周總理在美麗的西雙版納黎明城,同傣族人民過潑水節的情形,表達了周總理和人民羣眾心連心的深厚感情。課文中洋溢着的熱情,就像火紅的鳳凰花,灑滿字裏行間。作者通篇向讀者展現了潑水節熱烈、祥和的氣氛,突出了潑水節的難忘。

二、説教學目標和重難點

1、會認15個生字,會寫12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悟傣族人民和周總理一起過潑水節的幸福和快樂。

3、對周總理和人民心連心有一定的認識,對傣族人民的潑水節有初步的感受。

重點難點:

重點:認讀書寫生字;感受周總理和傣族人民一起過潑水節的情景。

難點:體會周總理和傣族人民的.深厚感情;

能用“一手……一手……”“一邊……一邊”説話。

三、説設計理念和教法、學法

怎麼才能突出重點,突破難點,達到以上的教學目標呢?下面我來談談設計理念:

1.以讀為本:新課標指出:“閲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閲讀實踐。”好文章要三讀:初讀讀通——細讀讀懂——品讀讀美。文本是連接讀者和作者的橋樑,只有讓學生朗讀課文,觸摸文本,發揮自己獨特的心理體驗,情感體驗,在讀中理解,在讀中感悟。

2.創設情境:創設一個濃郁的情境,讓學生主動融入閲讀情境,感受語言的魅力,得到美的享受,情的薰陶。正如葉聖陶先生所説“設身處地,激昂處還他個激昂,委婉處還他個委婉……美讀得其法,作者胸有境,入境始於親。”在理解重點內容時,讓學生觀察插圖,感受熱烈的氣氛與場景,對傣族潑水節的嚮往與興趣。從而有助於主動進入文本,從而體會到課文字裏行間藴含的情感,釋放自己的情感。

本着這樣的設計理念,在教學中我將圍繞“難忘”二字,整體朗讀課文,從第3自然段歡迎的場面描寫中,感悟興奮和歡悦的心情。從周總理的衣着、表情,動作中,體會周總理和傣族人民心連心,從結尾的3個自然段4個感歎句,體會人們的激動、幸福和難忘。這樣抓住詞語和重點句子,帶着孩子們在文本中體會和感悟,揣摩內心情感,用不同方式的朗讀重新詮釋潑水節的“難忘”。

四、説教學過程

本着“以人為本,以讀為本“的理念,下面我來説説教學過程。本課我分2課時完成,這篇課文篇幅短,內容也比較容易理解,所以第一課時就可以完整地理解課文。第一課時是初步感知課文,能正確認讀生字新詞,讀通課文,瞭解課文的大概意思,並理解課文內容。第二課時鞏固理解,教學生字的寫法。我今天教學的是第一課時。

1、 導入新課

從以前學過的《關懷》入手,引出周總理,然後再引出課題。

然後板書課題的時候,我並沒有提前把課題板書在黑板上,雖然那樣的課題會寫得更漂亮一些,但是我感覺現場板書不但對教師提出更高的要求,也給學生一個模仿老師寫字的機會,無形中提高了他們寫好字的興趣。

板書好課題後齊讀課題,然後讓學生看課題提問題,這樣既引導學生善於質疑,善於思考,也引起學生學習本課的興趣。

2、初步感知

引起了學生的興趣後,緊接着讓學生立即接觸課文內容,通過初讀,瞭解主要內容。初讀的時候要讓學生帶着要求、帶着問題來讀,這樣的讀書效果會更好一些。

讀完後立即交流,也是對學生學習效果的一個檢驗。

3、 讀書識字

在這一部分教學中,我力爭詞語和生字交替出現,在二類字的教學中,我首先出現的是詞語,從詞語中認識生字,這樣的難度小一些。在一類字的教學中,我首先出現的是生字,然後由生字聯繫到課文裏的詞語,因為一類字相對來説簡單一些,有很多是在以前的二類字裏出現過。“恩”在課文裏的詞語是人名,所以我選擇這個字讓學生擴詞。又讓學生比較“恩”與“思”,根據以往的教學經驗,學生經常混淆這兩個詞語。由“度”所在的詞語“一年一度”自然地引到理解課文第一自然段。

4、細讀感悟

第二自然段內容也很簡單,同時這一自然段也回答了開頭學生提出的問題,所以這部分內容略講。在這裏我設置了一個訓練點。

那就是從理解“今年”是哪一年?指導學生學會上下文聯繫,理解課文內容,並指出“聯繫上下文”是很重要的學習方法。

第三自然段主要寫了傣族人民如何歡迎周總理的到來,先出示周總理一天的工作表,理解傣族人民為什麼對於周總理的到來那麼興奮,那麼激動。接着抓住“趕來”、“一條條”、“一串串”等重點詞語的理解傣族人民如何歡迎周總理的到來,指導讀出傣族人民的激動,興奮,對總理的歡迎、愛戴。

第四自然段的內容是課文插圖最直接的描寫,本段的學習重點是圖文結合,通過觀察周總理的服裝、表情、動作,通過感情朗讀來體會周總理和傣族人民心連心。

第五自然段仍然先理解課文內容,指導朗讀,想象周總理在潑水的時候會説些什麼,再一次體會與傣族人民的幸福,周總理與傣族人民心連心。然後設置訓練點:學習用“一手 一手 ”、“一邊……一邊……”説一句話。

課文最後三個自然段是全篇感情的集中噴發,這裏不需要過多的講解,要充分調動起學生的激情,通過朗讀釋放出激情,使課文的學習達到高潮,也更加深了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五、課堂小結

課堂小結不是簡單地對課文內容做一個總結,重要的是讓學生的感情得到昇華,加深對課文的感悟理解。

六、佈置作業

課外蒐集和周總理有關的故事,使學生對周總理有更進一步的瞭解,也激發學生讀書的興趣。

七、板書設計

板書設計力求把課文主要內容顯示出來,而且要簡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