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風家教心得體會

當我們有一些感想時,可以將其記錄在心得體會中,這麼做可以讓我們不斷思考不斷進步。那麼心得體會怎麼寫才能感染讀者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家風家教心得體會,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家風家教心得體會

家風家教心得體會1

治家嚴,家乃和;居鄉恕,鄉乃睦。——題記

正所謂,國有國法,家有家規。縱觀前人,家風家訓可謂是民之本,國之福啊。大多數人的家裏都有一套家規家訓,我家也不例外。客廳中間掛着許多家規。

那天,老師宣佈了單元考將在三天後進行,當許多人尖叫抱怨要趕緊複習時,我卻泰山崩於前——面不改色,淡定地説到:“小考而已,不必太在意,等最後一天再複習也不遲。”

幾兩天過去了,考試前的最後一天到了。我回到家,翻起了課本,發現有許多知識點我還很陌生,這時我便開始焦躁不安起來了。我懊悔地望着天花板,開始了臨時抱佛腳。讀着讀着,我的眼皮開始打起架來,我揉揉眼,倍兒想跳到牀上入眠,但還是剋制住了。突然,爸爸走了進來,驚奇地問道:“怎麼還沒睡?”我支支吾吾地回答道:”複習……準備明天的考試……”爸爸眉頭一鄒,説到:“早幹嘛去了!”於是他拿來一把椅子,開始唸叨了:“做事情之前,要做足準備,未雨綢繆,不要臨時抱佛腳,搞得手忙腳亂的!知道嗎?”我也只是像應聲蟲似的應了一聲。

聽爸爸説,這便是我們家的家訓期中一條了。就是“在任何事情之前,都需要做好最充足的準備,不要等到事情將至,才知事情之重,不知所措,而不能把事情做好。反之,事半功倍,讓成功觸即而得。”聽後我仍對此不屑一顧,只認為是前人的一些封建思想,在現代社會已經逐漸成為歷史,不可實用。爸爸看到我不屑的眼神,又跟我講了一個故事。他説:“毛主席曾經説過,不打無準備的仗,若要打勝仗,必須要做好充分的準備。所以,你明白事情的準備是有多麼重要!倘若士兵們只在要打仗即將來臨之時,才努力的訓練,你認為這來得及嗎?能打勝仗嗎?國家又能安寧嗎?”這番話讓我感觸頗深,原來這個小小的問題竟能關乎到國家的命運。這個先人總結出來的道理,確實讓我受益無窮啊!

再次走到掛在牆上的家訓旁,我輕輕地撫摸着,此時,凝聚着祖先們教育的結晶,人生的感悟。我義正詞嚴地告訴自己:“要永遠銘記這些家訓,並像祖輩們一樣將它們傳承下去!讓後輩和我一樣受益終生!

家風家教心得體會 篇學校發起家風調查。“家風是什麼呢?”在回家的`電梯裏,我迫不及待的問媽媽。

媽媽微微笑着説:“你注意觀察呀,其實,每天,你的行為,都在體現我們的家風。”

我怎麼沒有印象呢?我使勁撓了撓腦袋,疑惑的看着爸爸,爸爸懶懶的笑着説:“回去問問爺爺。”

我無奈的翻了翻白眼,知道他們肯定是不會告訴我了。只好自己觀察吧!

到家,爺爺已經做好了香香的飯菜,我搶先拿了筷子,準備向美食發動強勢攻擊,這個時候,爸爸皺了皺眉頭,説:“家風旅遊去了嗎?爺爺還沒上桌呢,怎麼可以自己先吃呢?”

哦,我恍然大悟,原來這就是家風啊!我趕緊放下筷子,去廚房幫爺爺把最後一道菜端了出來,端正的坐在桌子前,等爺爺坐好了,爺爺説:“吃飯了”,我開動了筷子,大口大口的吃着飯菜。這時,老爸拍拍我的頭,説:“對嘛,這才是孝順懂禮貌的孩子嘛!”

“那我們家還有什麼家風呢?”我大口嚼着飯菜,模糊不清的説。

老爸説:“食不言寢不語也是家風!不過,還有其他的家風,你練功的時候就能體會到了。”老爸説完,賊賊的陰笑了兩聲,我突然背脊骨發冷,掉了一身的雞皮疙瘩,好可怕!

很快就到8:30了,媽媽説:“幺兒,該練功了。”這聲音像天使的聲音那麼温柔,可我覺真得像是魔鬼在召喚我一樣!

“O,no!”我痛苦的呻吟了一聲,極不情願的放下手裏的書,慢慢騰騰的開始換衣服。

半個小時踢腿、下腰、劈叉之後,我迎來了終極的考驗——靠牆劈腿!這個痛從心底裏鑽出來,跑到我的每個毛孔裏,我痛的説不出話,連慘叫都發不出聲音,我只想趕快結束這個魔鬼時刻!可是老媽説:“還有5分鐘,堅持一下,藝術團在向你招手哦!要不要聽首歌放鬆一下呀?”她的聲音很温柔,但我真的很痛苦!為了進藝術團,我只有咬牙堅持,我忍!我開始做大口的深呼吸,調整自己的情緒,請求媽媽為我放首歌,慢慢的,我不覺得痛了,我知道已經超越了今晚的極限——我的腿麻了!

這時,老爸推門進來了,他嘻嘻的笑着説:“今天不錯嘛,堅持的越來越久了!看你的樣子,再堅持八十分鐘也是有可能的嘛!你不是問我什麼是家風嗎?這就是咱們的家風,吃得苦,有毅力!”

我心裏一陣春風吹,偶也,原來這也是家風,我做得很不錯嘛!

我們家的家風就是這樣的,你們家的呢?

家風家教心得體會2

家風,是一個家庭里長期存在的習氣與風尚,它既是長輩們舉手投足間的真情流露,也是每一名家庭成員的重要精神印記。我的爺爺今年89歲,平時沒什麼喜好,卻唯獨痴迷於象棋。我家的家風,便被爺爺“刻”進了那棋盤的方寸之間。

爺爺的象棋裏透着一股對生活的嚮往。爺爺一年四季都會去村頭下棋。五六點鐘的清晨,天邊還有一輪月色,一大早,爺爺就拎着馬紮出了門。“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 ……”爺爺邊走邊哼着歌,一路奔向他最熱衷的“戰場”。村頭的小賣鋪是爺爺和棋友們的“根據地”,一羣老人圍坐在棋盤前,噼裏啪啦一頓“交火”。太陽快要落山時,我去喊爺爺回家吃飯。夕陽下,爺爺神采奕奕,目光如炬,完全看不出是個八十多歲的老人。爺爺常説,有樂趣的生活才有意義。對爺爺來説,下棋便是他生活中最大的樂趣。爺爺的家風裏充滿了對生活的嚮往,那種發自內心的執著深深地影響了我。我愈發地體會到,無論再忙再累,都要有一個積極向上的興趣愛好,唯有如此,方能時刻對生活飽含熱情與期待。

爺爺的象棋裏透着一股對輸贏的豁達。説到底,人生是一場自我博弈。於逆境中愈挫愈勇,於順境中戒驕戒躁,這似乎都能在那小小的棋局裏尋得見蹤跡。下棋,輸贏是常有的事。平日裏,我經常與爺爺切磋棋藝。於是,爺爺會擺出各種殘局讓我解,“七星聚會”“野馬操田”“大九連環”……明明看似於我有利的局勢,總能在不經意間被爺爺翻了盤。見狀,我也只能“繳械投降”。可爺爺卻説:“下棋,要走一步看十步,就算只剩一兵一卒,也不能輕易棄局投降。”順境中,稍有疏忽也會滿盤皆輸;逆境中,迎難而上方能扭轉乾坤。輸與贏,往往就在電光火石的一瞬間。爺爺的家風,便是面對挫折時的灑脱和迎難而上,也是面對成功時的謙虛和戒驕戒躁。

爺爺的象棋裏透着一股對後輩的.疼愛。窗外的夜空飄着雪花,屋內的灶台正咕嘟咕嘟地冒着熱氣。爺爺年紀大了,耳朵不好使,下棋便成了我們最好的“交流”方式。以前,每逢過年回老家,我都會和爺爺下上幾盤象棋。向來刻板的爺爺一改往日的嚴肅,那被歲月佈滿的皺紋也平添了幾絲笑容。還記得小時候,我常常因輸了棋而大哭大鬧,耍起賴時,我走兩步,爺爺走一步......嬉笑中,我們便把象棋“玩”成了新花樣。這兩年,因為身體原因,爺爺很少下棋了。上次回去,我偶然間看到了窗台邊斜放着的舊棋盤,上面落滿了灰塵,似乎還能看到“車、馬、炮”在上面叱吒,“兵、象、士”在上面交鋒,但更多的,是一幕幕我和爺爺下棋時温馨的畫面。爺爺的家風裏,更有對後輩濃濃的愛與親情。

家風家教心得體會3

【雨露滋養 花木生長】

俗話説:“不以規矩,不成方圓。”每家每户都有着獨自的家風家訓。這種良好的品質,將會從上一輩的心裏,傳遞到我們的心中。我們要接過這沉甸甸的擔子,並把它傳承下去。

“沒有淵博的學識,也沒有強健的體魄,你用什麼服人?”這句話,母親從小就對我説,因為家中原來經營着一家書屋,我也從小養成了看書的好習慣,母親對我很嚴厲,自打我認識字以來,她便不再給我念童話書了。這也使得我的童年過得特別快,甚至我還沒有發覺自己長大了,就已經不再是小孩子了。不過,這也帶給我別樣的收穫,在同類孩子中,我總會顯得格外的成熟,這讓我總是認為自己高人一等似的,母親告誡我:“你不要以為自己比別人多認幾個字就能怎麼樣了,外面比你爭氣的人多多了!”聽了這話,不爭氣的我不爭氣地哭了,這淚水把我心中那囂張的氣焰滅了個灰飛煙滅,我明白母親的意思,她不過想同其他母親般告訴自己的孩子,不要驕傲。

父親總是温和的,可我卻有着如此潑辣幹練的性格,大概是隨母親吧。“做人輕浮,態度隨便,這可不是個好孩子的表現喔!”父親為了告訴我這個道理,做事經常慢慢的,母親見了是要罵的,我不由得替他擔心,直到有一天夜裏,我下牀上廁所,偶然聽到母親與父親的對話。“你不要這麼兇嗎,”這是父親的聲音,“孩子還小,有些習慣要慢慢養成的。”“那也不能教他做事慢呀!”母親的聲音比平常温柔了許多,父親回答到:“我不是在教他做事慢,你瞧他平日裏,做事情老是一會走神,一會認真,這怎麼行嘛。我要告訴他,做事首先要態度認真,什麼事情都不重要,正在做的事情最重要。”果然,父親不同於那些五大三粗的人,他的心思彷彿比別人更細,更密。

中國的傳統文化可不能丟,如何使人既遵循規則,又能學習良好品質,還能傳承傳統。這便在我眼中是父母不同於其他父母的特點了。記得那時候我還小,吃年夜飯時,因為無知,而坐到了正對門的'“上八位”,這是長輩的位置。母親見了,便走過來,同我説起“上八位”是長輩坐的,問我能不能和外婆換個位置,我第一次見母親温和的樣子,便爽快的答應了,事後,母親對我説:“兒子,你要學會尊敬長輩,如果沒有他們,就沒有爸爸媽媽,沒有我們,就沒有你了,對嗎?所以,我們要通過每一件事情來表現出對長輩的愛,對吧!”我點了點頭,看見母親笑得那麼美,那麼美。

中國的傳統文化還有許多是值得我們每一個人學習的,家風家訓會伴着我們每一個人成長,帶給我們許多良好的品質。

家風家教心得體會4

家風、家教、家訓,大家都知道是什麼意思嗎?我認為是:誠實、守信、遵紀守法、孝敬父母、勤儉節約、團結友愛。

媽媽常常教育我大人説話,小孩子不能插嘴,要尊老愛幼。

記得有一次,媽媽給我買了很多好吃的,我正津津有味的吃着,突然,媽媽看了我一眼,我邊吃邊問媽媽:“媽媽,您為什麼看着我?”媽媽沒有説話,我還是享受着自己的美食。媽媽還是用失望的眼光看着我。我突然明白了,媽媽為什麼有失望的眼光。原來我的外公、舅媽都坐在我的旁邊,我沒有讓她們一起來分享我的美食,我只是一個人自私的享受。我的臉紅了,低下了頭,我意識到了自己的錯誤。我沒做到尊老愛幼。我暗下決心,以後一定要尊老愛幼。

還有一次,媽媽把飯菜都做好,喊我吃飯,我當時正在看電視,沒理她。等我看完動畫片,去吃飯,一看媽媽只盛了自己的.正在吃。我很生氣,兇媽媽:“怎麼沒有給我盛。”媽媽很生氣,教育我:“我做好飯叫你吃,你都不過來吃,自己在那兒看動畫片,你自己動手盛飯吃。媽媽很累的做好飯了,你還兇媽媽,太不孝順了!”媽媽説我不會感恩。我從那天知道了,不能老是自己看動畫片,要幫媽媽做飯,洗碗,掃地等,哪怕有些事像做飯我不會,也可以幫着做一些會做的,像淘米、擇菜這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要學會孝順爸爸媽媽,爸爸媽媽每天忙工作已經很累了,我要幫着他們多做些事情。

我現在終於明白了什麼是家風、家訓、家教。如果沒有家訓、家教就會把我們寵壞,只有知錯就改,慢慢教育,才能把家風、家教、家訓的風格,傳揚光大。

家風家教心得體會5

古語云,“詩禮傳家,不名則利”。家風,又稱門風,它賴於家庭成員而產生,更是整個家庭發展傳承的主旋律。作為新時代的黨員幹部,應深知黨員幹部的家風是社會風氣風向標,好的家風是廉政之源。新的一年,各位黨員幹部要嚴格自律、清白做人,把廉潔從政作為生命線,始終保持清正廉潔的政治本色,在強化家教家風建設方面做表率,把良好家風常“寫”於心,“精裱”於行,以其正作風、帶民風、促政風,有效提升為民服務“硬核”能力。

“淳風厚德”,以家風正作風。家教家風,展現的是一個家庭甚至家族的道德風貌,也是每位家庭成員成長、成熟的“指向標”和“定盤星”。俗語説,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一個不注重家風家訓建設,連家人、親人都管束不好、引導不好的黨員幹部也很難成為一個好黨員、好乾部。作為新時代的黨員幹部,在日常的生活與工作中,要嚴格要求自己,嚴格管束家人,把手中的權力化為為人民謀利益的利器,而不是為家庭謀私利的“助力器”。要自覺地把家風建設擺在重要位置,以身作則,廉潔自律,自覺踐行積極進取、勤儉樸實、樂觀向上的家風,不斷糾正自身不良作風,貫徹落實好新時期黨員幹部的工作要求,把各項工作開展好,更好地為人民服務。

“忠孝誠信”,以家風帶民風。民風正則民心齊、基層穩。淳樸民風需要一個個良好家風來支撐,更需要破舊立新、移風易俗。當今世界,隨着利益訴求的多元化、羣眾需求的多樣化、社會矛盾的複雜化,民風建設領域還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迫切需要各位黨員幹部,在新春走訪慰問等工作中以“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風”為着力點,直面那些不守規則、封建迷信、涉賭涉毒、目無法紀等現象和不守合約、缺斤少兩等誠信缺失行為,提出針對性措施。不斷提高人民羣眾的`思想、文化和道德水平,不斷豐富文化生活,形成崇尚文明、崇尚科學、健康向上的良好社會風氣,喚醒廣大家庭的道德自覺,以好家風塑造好民風。

“清正廉潔”,以家風促政風。家風正則政風淳,政風淳則民心順。黨的工作要做到讓人民羣眾滿意,黨員幹部就應當以自己的表率行動影響羣眾、帶動羣眾、服務羣眾。具體到家風建設,決不能停留在口頭説教上,而是要通過抓黨員幹部的行為教育進行價值觀引導,為羣眾樹立起家風建設的標杆。要充分認識到,黨員幹部加強家風建設不是走過場,不是唱高調,而是促進家庭和睦、子女健康成長的需要,是改善從政風氣的需要。要以身作則,廉潔齊家,藴涵家風,注重家教,形成優良的家風家教。要對法紀法規樹立敬畏之心,充分發揮示範引領作用,加強對親屬子女的教育管理和身邊工作人員的引導,帶頭立家規、重家風、正作風,推動政風建設持續向好。

家風家教心得體會6

家風是一個家庭或家族精神道德的沉澱,是世代傳承、經久不息的文化品格。家風純正,社會風氣才能積極向上。在“兩學一做”學習教育中,要把做合格黨員的要求融入家庭文化建設,推動黨員幹部自覺立好家規、正好家風、處好家事、管好家人,涵養優良家風,促進黨風政風。

重表率,做清澈家風的“領跑者”。黨員幹部正家風,首先就是要嚴於律己、以身作則,時時處處為家人做表率。要充分認識家風和黨風、政風、民風的緊密聯繫,樹信念、強黨性,培養高尚情操,樹立正確的權力觀、地位觀和利益觀。俗話説,身教重於言傳,只有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行得正、坐得端,常懷敬畏自省之心,帶頭遵紀守法、勤政愛民,表裏如一地踐行黨員幹部應遵循的要求和準則,甘於吃苦、樂於奉獻、勇於擔當,以優秀共產黨人的政治本色和人格魅力贏得家人尊敬、信賴和支持,才能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和帶動家庭成員,引領清澈家風。

重規矩,做嚴實家風的“定立者”。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家風在一定程度上就是一個家庭為人做事的規矩。黨員幹部的家風,不是個人小事、家庭私事,而是黨員幹部作風的重要表現。家風正方能作風正,建設嚴實家風,是黨員幹部的職責和使命。要在清正家風上下實在功夫,管好家裏的人,立好家中的“法”,對家人嚴格要求,防微杜漸,做到從嚴治家、公私分明、公權為民。與家庭成員共同討論制定家規家訓,引導教育家人牢記黨紀國法,提高認識水平,明辨是非曲直,抵制歪風邪氣,在相互關懷、相互監督、相互提醒中逐步形成風清氣正、從嚴從實的良好家風。

重傳統,做敦厚家風的“繼承者”。中華民族歷史燦爛悠久,有着千百年重視家風的傳統,孕育了許許多多至今依然影響深遠的優秀品質和良好家風。從古到今,歷代先賢、名人大家大都十分看重家風家訓,忠義並舉、勤儉治家、謙誠禮讓、敬老孝親等,這些家風家訓承載着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藴含着深厚的文化營養,歷久彌新,被代代人稱頌和弘揚。焦裕祿、谷文昌、楊善洲等當代共產黨員的先進典型,也用他們鞠躬盡瘁、一心為民的情懷和艱苦奮鬥的作風,為後人留下了動人家風和磅礴的精神力量,黨員幹部要傳承這些好家風,用家風教育和感染每一位家庭成員。

重納新,做新型家風的“開創者”。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當前傳統的家庭文化受到各種新變化的衝擊,家風的影響力正在逐漸弱化,然而面對新問題、新情況層出不窮的現實,在當今“小家庭時代”,重拾家風尤為重要。“不論時代發生多大變化,不論生活格局發生多大變化,我們都要重視家庭建設,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風。”黨員幹部要帶頭開創新型家風,與時俱進,吐故納新,剝離落後保守,倡導開放多元,將傳統家風融入時代精神內涵。只有每個家庭都散發出積極向上的正能量,社會才能文明進步、和諧發展。

家風家教心得體會7

弘揚家庭美德,樹立良好家風,是我們每一個家庭的責任擔當,更是我們黨員幹部的責任擔當。黨員幹部樹立良好家風,要以自己的思想道德情操,給家人一個典範。

在湖南省永興縣,至今流傳着大將黃克誠的家風故事。説黃老奔波革命,40多歲才有了孩子,舐犢情深較之常人更甚,但是他對子女要求卻十分嚴格,曾給子女們立過許多家規:“你們要學革命,不要學世故。千萬不行不學革命,卻把世故學會了。〞“你們要靠自己的努力奮鬥成才,不要靠我的什麼關係、後門,我黃克誠是沒有什麼後門可走的。〞“小汽車是國家配給我辦公用的,不能私用。〞

何謂家風?《辭海》中解釋:“家風,猶門風。指一家的傳統作風、風氣。〞我國是一個有着5000多年曆史的文明古國,崇尚操守廉潔之風。在豐盛的傳統文化中有許多關於治家的經典語言,如“上樑不正下樑歪〞“撒什麼種子開什麼花〞“窮人的孩子早當家〞“治家嚴,家乃和;居鄉恕,鄉乃睦。〞等等,講的都是家風對一個人的影響。由此看來,良好的家風,如同一棵小樹成長時所需的空氣、土壤、陽光、水分,惟獨這些具備時,小樹才幹成長為參天大樹,才幹成為棟樑之材。

有什麼樣的家風,就有什麼樣的做人看法和做事辦法,作為黨員領導幹部來説,家風還連着作風,影響着黨風、政風。家風正那麼作風優、黨風清、政風淳,家風不正,就簡單滋生腐敗。縱觀領導幹部貪腐的案例,大多數背後都是家風不好,妻子兒女品德不端,有人將會利用家庭的弱點作為襲擊的突破口,如向黨員幹部家人行賄,拽其邁入貪腐之門,走上貪腐之路。

古人云: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講的就是一個人把家庭經營好了,才幹把國家治理好,社會才會和睦,天下才會太平。作為黨員幹部,惟獨樹立良好的家風,才幹樹立清純的黨風、政風,才幹抒寫親民愛民的貢獻篇章。黨員幹部樹立良好家風,要常修家風之課。

一方面要言行一致,做好子女的典範。家庭是社會的'細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學校。不管時代在發生多大改變,不管生活格局發生多大改變,我們都要重視家庭建立,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風。作為黨的領導幹部要以自己的實際行動做家人的典範,從自身做起,從小事做起,“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常常自警、自醒、自律,作表裏如一、言行一致的表率,做到家裏家外一個樣,要“立言立行〞,做好子女的典範。

另一方面要從嚴治家,在親情中昇華。家事不是小事,“一室不掃,何以掃天下?〞對領導幹部來説,在幹好本職工作的同時,應留意抓好家風,對自己的配偶子女,常常進行政治思想與抱負信心教導,一旦發覺有不好的苗頭浮現時,要準時禁止,賦予批判指正,假如家人的確浮現了違反黨紀國法的狀況時,決不包庇袒護,在生活、工作中,時時到處,帶頭樹立好典範。

惟獨這樣,才幹使自己的親屬樹立正確價值觀,也才幹端正家風,建立新時代的家風文化,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家庭中生根,在親情中昇華。

家風家教心得體會8

著名文化學者、北京師範大學教授于丹女士,日前在搜狐網、搜狐教育主辦的《國之崛起、因教而變》盛典的演講中,呼籲重建中國的家教與門風,具體為:讓孩子回到常識,明辨是非;教孩子為自己買單;讓孩子充分信任科學與技術。讓我們一起傾聽一個學者一個媽媽,怎麼從中國傳統文化的角度來解讀家教和門風?

以下為于丹演講文字:

我們所探討的教育,大教育的概念,它既不是教育部門,也不是各個地方教育局的,甚至不是哪個學校,不是哪個校長和老師的。真正的教育是每個人在為未來做的事情,而這件事情我想是教育始於父母之心,我們以父母之心怎麼對待自己的孩子和別人的孩子,怎麼對待我們這個國家原來一直保持的家教與門風。我還想特別説明一點,家教、門風這件事情和我們的知識水準、學歷水平幾乎沒有多大的關聯。因為中國門風最純正的是在農民家庭,而我們正在一個都市化進程中,太多的鄉村解體,那麼多新的都市崛起,我們的生活水平是在直線上升的,但是我們的倫理水平不能直接去刷底線。我們在20xx年痛心疾首的社會事件是不少的,雖然任何一個時代都會有犯罪的行為,但是真正讓我們驚訝的不是這些行為的數量,而是這些行為的性質。

我們要問一問,到底怎麼了?我們今天的各種教育,包括最新的在線教育模式,比如網絡的公開課程。這一切使我們都在歡欣雀躍。但是在這個平台上我們做什麼呢?我們為什麼在今天還有很多公共空間的暴力,包括網絡上的暴力,這些東西的深層原因是什麼?我並不認為當我們的專業知識提升了,我們就一定能夠獲得人的自我確認能力和自我行為的規範性。所以我在這裏要呼籲中國家教、門風的重建,那麼這裏面有幾個具體的呼籲:

讓孩子回到常識,明辨是非

第一點,就是讓我們的孩子回到常識,明辨是非。大家知道幼兒園的小孩子都是守秩序的,他們幹什麼都排隊,他們都是懂禮貌的,見到大人都打招呼。小孩後來不打招呼,因為大人總不理他們,小孩後來為什麼變得不講規矩,因為看到了我們成長的社會。大家説反腐倡廉,打了那麼多貪官,那麼受賄行賄是怎麼回事?行賄的人無非想在官職上加一個塞兒,走到他沒有序列的位置上,今天有多少人在加塞,有多少人破壞秩序,有多少人自我膨脹侵害他人權益,甚至毫無敬畏,毫無顧及侵害到他人生命權和生活權。孩子得到東西是要分享的,我們不希望孩子一旦長大了,就笑話自己的幼稚,其實一個民族不能數典忘祖,一個人永遠不要笑話自己的童年,因為童年學的是做人的規矩。我還説到了明辨是非,大家知道在孟子的時候,他把孔子所講的仁義禮智四個概念重新定義,因為信是後來加上的,孟子怎麼解讀,都歸結到一顆初心,本心。所謂仁愛,無非就是一個側隱之心;那麼所謂的大意,無非就是一個羞惡之心;所謂禮就是恭敬辭讓之心;所謂智是什麼,智在他看來不是知識,而是是非之心。我也想説,在今天我們的知識教育如此發達的時代,知識等同於智慧嗎?智慧是是非之心嗎?讓我們回到原點。

這個概念從孟子一直到明代大儒王守仁,大家知道他所提出的新學,最重要的觀點是知良知,王守仁也説良知只是個是非之心。從孟子到王陽明,孔孟諸王走過的這條路給我們一個基本判斷,智慧是要明辨是非,用農民的話説更明白,得知道好歹。我一直認為中國農耕文明是明辨是非知道好歹,因為大家去看很多村子,都有一些目不識丁的大娘或奶奶,家家户户鄰里吵架了,家庭糾紛了,孩子不念書,都擰到老太太面前,老太太雖然不識字,但是明事理,説得大家心悦誠服,起碼告訴孩子不敢傷天害理,但是今天不敢明辨是非嗎?各種各樣例子我不想舉了,但是我的家教是教孩子回到常識,明辨是非的,這是第一點。家教要教孩子為自己買單

第二點我想説家教要教孩子為自己買單,一個孩子從小就要有這個意識。現在看到有很多人,怨制度、社會、他人,那麼為什麼那麼憤怒?我也承認這個社會,這個制度都有要改進的空間,但是有很多過度的埋怨,有一個深層原因是這個人覺得我對自己氣餒,我沒有能力為自己買單。那麼為自己買單這件事情要從多角度培養,現在我們中國有一個特殊的國情,雖然説今年剛剛實行單獨二胎放開,但是我們的獨生子女還是絕大多數。而在中國獨生子女由隔輩撫養又是一個更多的現象。太多的獨生子女是姥姥和奶奶抱大的,而老年人抱的這個孩子,就會在他眨巴眨巴學步的`時候,一下絆到桌子腿,摔倒本來摔不疼,但是奶奶一把抱起來,跺地,這個破桌子,破椅子絆疼我寶寶了,它太壞,然後打它。潛意識裏讓小小的孩子就覺得我的一個意外,一個痛苦,一定要有受責備的替我受過,替我買單的一個對象,孩子是這樣長大的。

前幾天接受一個採訪,齊魯晚報説山東一個大學服務員自發吃大學生剩飯,因為剩飯太多了,問我怎麼看這個現象。現在太多的孩子不知道“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前兩天參加《漢字英雄》,有一個環節問“有什麼東西是由地裏長出來的”,有一個很可愛的孩子,居然寫了一個大餅的“餅”。現在的孩子真的不知道米麪糧是怎麼來的。因為都是從超市買的,誰還知道農耕文明的辛苦,誰還知道四季是怎麼回事。另外一條是看一個奶奶給孫子盛飯,唯恐盛不夠,寶貝你先吃,吃不完奶奶給你打掃。這樣長大的孩子會到大學裏突然懂節約嗎?這件事情不是社會風氣,學校風氣轉得過來的,這是家教的事情。所以什麼才是我們的是非之心啊。

王守仁在十歲的時候説長大了要做聖賢,做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富貴不能淫的大丈夫,長大當大官人,當大官,如果僅僅以這個為導向,孩子在家裏就失去是非之心,在學校代償教育是補償不了讓孩子明辨是非的。

讓孩子充分信任科學與技術

第三點我想説不管什麼家庭,都應該讓孩子充分的信任科學與藝術,信任科學可以讓人避免無知,信任藝術可以讓人活得有趣。我想科學的觀念和藝術的素養是他作為一個人的基本素質,而不是成為哪種人的必備技能。我們剛才其實有老師一直在討論教育的功利與去功利化的問題,大家別老説學校現在改應試教育,要提倡素質教育,我想真正的素質教育是在家裏,一個家長讓孩子信任什麼是素質。

科學也是素質,但常常陷入各種恐慌,關於食品安全、血液安全,關於各式各樣的不安全,但是有一些恐慌是偽命題,如果你真的懂科學,不會陷落於一種因為愚昧而產生的偽命題恐慌。我們要擔心的要解決的真實的存在的命題已經不少了。如果我們連個説明書都不會看,如果有一些科學審慎的培養分析,最後會陷入一種人云亦云的,哪怕他的數學成績不及格,這件事情並不管他是否信任科學。信任科學是家教要傳遞的一種態度。

另外要信任藝術,動不動告訴孩子,彈琴可以加分,跳舞可以考級。現在所有加分都瘦身了,真的讓這樣的事情變得純粹了,不是像學泥瓦匠一樣學一門手藝,而是讓這個人哪怕最孤獨,最具挫折感的時候,活得有尊嚴,活得自己有樂趣。

我一直喜歡《浮生六記》,一個女子心中如痴如畫,和丈夫喝着那麼粗劣的茶葉,可以把茶葉放在未開的蓮花中,用繩子綁上,早上露水未乾拿下來,第二天晚上月光下再放一朵花,這樣連續三天把粗野的葉子喝出清香的蓮花的味道。

這是什麼,這是藝術,藝術不見得要考級,而是一個人能夠在平凡的樸素的日子中活得生機盎然的能力。所以我最後還要呼籲一下,家長要讓我們的孩子到任何時候都堅信,做個善良的人不吃虧。因為這個世界變化太快,很多人在一件小事上可能不佔便宜,但是要從長遠來看。社會上誘導不善良的力量太強大了,現在沒有農村宗廟祠堂,不能讓一個孩子給祖宗牌位跪下,面對倫理最大的力量來自於他的父母,父母要給他的必生堅持的信念,就是做個善良的人,仍然樸實。20xx年的歲末,我以父母之心向大家呼籲:重建中國的家教與門風。讓我們的明辨是非仍然是這個民族的頂級大智慧,讓我們回到常識,能夠讓我們不被偽命題綁架,讓我們遵守秩序,讓我們做一個有尊嚴的公民,讓我們的孩子從國小習為自己買單。因為不犯錯是不可能的,但是能認錯比不犯錯重要,會改錯比能認錯更重要,這是一種責任和擔當。一個不能對自己擔當的孩子,是沒有辦法去面對未來的這個社會的。那麼更重要的一點,是讓他們篤信科學與藝術。他們在面對這個大變化時代的時候,永遠堅持一些萬變中的不變,那就是人性的善良。當這樣的家教和門風建立起來的時候,教育就不僅僅是教育機構的事情,它是我們所有的父母在自己家裏隨時隨地用言傳用身教所傳遞出來的一份信念,這樣的信念可以讓我們有理由祝福更好的20xx年。

家風家教心得體會9

弘揚家庭美德,樹立良好家風,是我們每一個家庭的責任擔當,更是我們黨員幹部的責任擔當。黨員幹部樹立良好家風,要以自己的思想道德情操,給家人一個榜樣。

在湖南省永興縣,至今流傳着大將黃克誠的家風故事。説黃老奔走革命,40多歲才有了孩子,舐犢情深較之常人更甚,但是他對子女要求卻十分嚴格,曾給子女們立過許多家規:“你們要學革命,不要學世故。千萬不可不學革命,卻把世故學會了。”“你們要靠自己的努力奮鬥成才,不要靠我的什麼關係、後門,我黃克誠是沒有什麼後門可走的。”“小汽車是國家配給我辦公用的,不能私用。”

何謂家風?《辭海》中解釋:“家風,猶門風。指一家的傳統作風、風尚。”我國是一個有着5000多年曆史的文明古國,崇尚操守廉潔之風。在豐富的傳統文化中有許多關於治家的經典語言,如“上樑不正下樑歪”“撒什麼種子開什麼花”“窮人的孩子早當家”“治家嚴,家乃和;居鄉恕,鄉乃睦。”等等,講的都是家風對一個人的影響。由此看來,良好的家風,猶如一棵小樹成長時所需的空氣、土壤、陽光、水分,只有這些具備時,小樹才能成長為參天大樹,才能成為棟樑之材。

有什麼樣的家風,就有什麼樣的做人態度和做事方法,作為黨員領導幹部來説,家風還連着作風,影響着黨風、政風。家風正則作風優、黨風清、政風淳,家風不正,就容易滋生腐敗。縱觀領導幹部貪腐的案例,大多數背後都是家風不好,妻子兒女品德不端,有人將會利用家庭的'弱點作為攻擊的突破口,如向黨員幹部家人行賄,拽其邁入貪腐之門,走上貪腐之路。

古人云: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講的就是一個人把家庭經營好了,才能把國家治理好,社會才會和諧,天下才會太平。作為黨員幹部,只有樹立良好的家風,才能樹立純潔的黨風、政風,才能抒寫親民愛民的奉獻篇章。黨員幹部樹立良好家風,要常修家風之課。

一方面要言行一致,做好子女的榜樣。家庭是社會的細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學校。不論時代在發生多大變化,不論生活格局發生多大變化,我們都要重視家庭建設,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風。作為黨的`領導幹部要以自己的實際行動做家人的榜樣,從自身做起,從小事做起,“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經常自警、自醒、自律,作表裏如一、言行一致的表率,做到家裏家外一個樣,要“立言立行”,做好子女的榜樣。

另一方面要從嚴治家,在親情中昇華。家事不是小事,“一室不掃,何以掃天下?”對領導幹部來説,在幹好本職工作的同時,應注意抓好家風,對自己的配偶子女,經常進行政治思想與理想信念教育,一旦發現有不好的苗頭出現時,要及時制止,給予批評指正,如果家人確實出現了違背黨紀國法的情況時,決不包庇袒護,在生活、工作中,時時處處,帶頭樹立好榜樣。

只有這樣,才能使自己的親屬樹立正確價值觀,也才能端正家風,建設新時代的家風文化,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家庭中生根,在親情中昇華。

家風家教心得體會10

在這個物流縱橫,世風日下的時代,“家風”儼然成了一個既熟悉又陌生的面孔,每每提及,總有一種恍如隔世之感。一言以蔽之,家風之不傳也久矣。

那麼,家風究竟是什麼?“家風”看到這兩個字讓我聯想到的是種種嚴厲的家規!依我之見,家風是一些列在紙上的條條框框,是一把約束人做事情的戒尺!家風,顧名思義,是一個家庭的風氣、習俗,是一個家庭代代相傳的規矩,是每一個家庭成員都需遵循的祖訓,是一種潛移默化的規則,它不需要列舉,更不需要背誦,但是它需要我們的傳承......

百善孝為先,我們一直在傳遞。12歲農家少年張俊,8歲那年爸爸因車禍身亡,媽媽離家出走,從此與年幼的弟弟和體弱多病的奶奶相依為命。“奶奶,我來替爸爸養活你”。"每學期必須拿到一張獎狀,回去讓奶奶高興;在學校堅決不能犯錯誤,免得奶奶傷心。”這些是小張俊對奶奶的承諾,他希望奶奶快樂!在張俊的家裏,燻黑的牆上畫着一張評比表,上面寫着張俊和弟弟張旭的名字,名字後面畫的是五角星的圖案。張俊説平時他和弟弟誰幫奶奶幹一件事就在誰的後面畫顆星,每月一評比,看誰得到星星多。這個少年在用真心演繹孝的家風,孝根植我們內心,我們一直在!

勵志奮鬥,我們一直在行動!“你只聞到我的香水,卻沒看到我的汗水;你有你的規則,我有我的選擇;你否定我的現在,我決定我的未來;你嘲笑我一無所有不配去愛,我可憐你總是等待;你可以輕視我們的年輕,我們會證明這是誰的時代。夢想,是註定孤獨的旅行,路上少不了質疑和嘲笑,但,那又怎樣?哪怕遍體鱗傷,也要活得漂亮。”這是陳歐的.正能量,也是我們的率真和勇氣!我們會帶着社會的歷練,奮鬥終生。不離不棄,我們一直在!

誠實守信,我們一直在弘揚。不説謊話,不説大話,實事求是,是家裏人從小對我的教誨。原來家風一直都在! 家風需要傳承。歷史上“孟母三遷”“岳母刺字”展現着良好的家風。“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莫貪意外之財、莫飲過量之酒”等教子良言、家風古訓仍為世人尊崇。但如今多少富家子弟、官員子女啃老驕奢;多少人因為不想吃虧,爭名譽地位甚至可能為爭一個公交車座位而“鬥智鬥勇”;多少人為了利益而製假售假……如果有嚴格質樸的家風,這樣的事情會不會減少一些? 如今的社會歲月改變了時代的面貌,卻拭不去銘刻至今的家風。我們承載着祖先的基因,流淌着祖先的血液,享有着祖先的姓氏。祖先能成就的美德,我們是否可以將其延續下去?俗話説: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如果要齊家,就要我們傳承良好的家風。

好家風,我們一直在;好家風,我傳承!

家風家教心得體會11

家是人們最温馨的港灣,給予人們温暖。但是,家也要有家的樣子,不能沒有規矩,正如名言上所説,“沒有規則,不成方圓”。

我們家的家教家風是什麼呢?一回到家,我就坐在沙發上冥思苦想着。“雨露,你怎麼還不去做作業呢?快點,先去做。”媽媽的話在我耳邊響起。唉,這句話從小到大我已經聽得耳朵都快生繭子啦!我一邊想着作文怎麼寫,一邊朝房間走去。哦,對了!這不就是我們家的家教家風嗎?

記得有一次,我放學回家正做着作業時,耳邊突然傳來了小夥伴們嬉戲玩耍的笑聲,在笑聲的引誘下,我再也忍不住了,放下筆朝門外跑去,加入到遊戲裏,和小夥伴們又蹦又跳,玩得開心極了。漸漸地,夜幕降臨了,我們都活蹦亂跳地回家了。剛到家門口,我就看見了像老虎一樣瞪着我的媽媽,“跟你説過多少回了,做完作業才能玩……”我懷着忐忑不安的心,低着頭,聽着媽媽的訓責。

我乖乖的聽着媽媽的批評,可誰知肚子卻不爭氣的“咕咕咕”叫了起來。在媽媽的'准許下,我飛快地跑到飯桌前,拿起筷子就準備狼吞虎嚥時,耳邊又響起了媽媽的聲音“你怎麼沒叫爺爺奶奶就先吃呢?”哦,百善孝為先,這是媽媽常教我的,我怎麼能給忘了呢?我急忙放下筷子,去叫爺爺奶奶吃飯了……

這就是我們家的家教家風,它讓我從中養成了許多好習慣,讓我在成長的過程中變得越來越優秀,將來成為國家的棟樑之才!

家風家教心得體會12

古今中外,守家風者成功,無者而喪失了名智。而我的家風是以嚴肅為基礎,以教育成長為本的。

家人常教育:言而必行,行之剛毅,行之果斷。如此而來,人才擁有了誠信與責任感,這樣才會去得到,瞭解到許許多多呢。

而時刻,我們家依舊遵守“堅毅柔韌”。有時,我們堅持不懈,下決心去面對困難,一戰到底,且也是越勇,才會有了今天的成功;有時,我們以柔克剛,學會理性思考問題,以一點一滴的積累而“厚積薄發,更上一層樓”。在這鋼柔並用的過程中,我學會了細入內心世界,不斷的充實人生的精華養料了。

記得老家的客廳裏一直掛着四幅牌匾,分別是梅蘭竹菊。每幅匾上都有題字。印象最深的就是那梅花了,下面用粉金寫着“梅花香自苦寒來”。老學究似的爺爺常坐在匾下的太師椅上認真的看着書。

去年的期末,最後一科的考試,我離開了考場,整個人都鬱鬱寡歡。這次的語文又沒考好啊?出了什麼問題?我反覆的問着自己。一路沒精打采的回到家。家門打開,是爺爺從老家來了。他戴着他的老花眼鏡手中拿着報紙笑眯眯的看着我。我無力的一屁股坐在了沙發上。這時爺爺看出了我的心事。他拍着我的肩膀説:“孩子啊,分數不是最重要的啊,你只要自己認真努力過。並能堅持下去。你總會取得好成績的。記得爺爺以前和你説過爺爺以前練字的時候嗎?那是夏練三伏,冬練三九。毛筆煉成了鐵筆,報紙煉成了沙子啊!到現在爺爺我還在堅持練啊!一定要記住吃的苦中苦方為人上人啊。”這時的我好像醍醐灌頂一樣,抬起頭看着認真説話的老爺爺,頓時想到了老家客廳裏那朵“梅”。

小時候,家人也曾給了我四個字:自強自立,應該是對我的'一種期望吧!而現在,隨着我成長的腳步,隨着我心裏的理解越來越深,發現這句話竟需要用一生去解讀,去詮釋。它需要用生活去過濾,這樣,才會發現它本有的勵志與自強不息的價值。

我的家風雖沒有華美的文字那樣鮮明,但暮然回首,她卻一直潛藏在我生命的一隅角落。家風,是我們家庭的傳統美德,是現代人民的風尚傳承。而於我而言,卻是立身做人的根本。每個家庭都是由各種各樣的愛所組成的,當然我的家庭也不例外。弟弟是天真的,爸爸媽媽是偉大的,姐姐的愛是陽光的,正是這各種各樣的愛構成了我們的家風!

我記得家風是感恩,我們都知道感恩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在我們一天天成長、一天天懂事的時候,父母、老師、親人們的愛都在時時刻刻温暖着我們,然而我們也要時時刻刻謹記着“感恩”這兩個字的含義。

在我小的時候,奶奶就已經雙腿癱瘓,可憐的我從來沒有享受過來自奶奶的愛。因為奶奶從來沒有抱過我,但是我也知道奶奶是愛我的,儘管奶奶沒有抱過我,但我知道我要學會感恩,感恩奶奶。當我逐漸成熟、逐漸成長的時候,我就幫奶奶做事,陪奶奶嘮嗑,聊聊天,因此我就比別的小孩懂事的早。當媽媽去外地打工的時候,從來不會牽掛我,因為我已經學會了懂事!我特別感謝我的媽媽和奶奶,是她們讓我學會了感恩的含義。

家風家教心得體會13

家教是子女在家庭中接受的影響和教育,是一個人一生所受的初始化教育。家風是一個家庭或家族多年來形成的傳統風氣、風格和風尚,它承載着一個家庭或家族的生活方式、生活態度、文化氛圍、理念、價值觀和人生觀等,構成一個家庭或家族獨有的特色。許多長盛不衰、地位顯赫的家庭或家族,都有各自興旺發達的祕訣――良好的.家教家風。良好的家教和家風對一個人有非常顯著的影響。

中華民族注重家庭,傳下許多關於家教家風的著作,如民間的《二十四孝》《家訓書》,較為正式的《顏氏家訓》《曾國藩家書》《國語》《論語》等。這些書籍記載了大量的有關家教家風的箴言和故事,都是長輩傳授的經驗、禮儀等,以供晚輩學習。

我出生在一個教師家庭,爸爸媽媽都是大學老師,很重視家教家風的傳承。媽媽教育我:“要友善待人。”為了使我明白這個道理,媽媽在我很小的時候就給我講“孔融讓梨”、“王泰讓棗”的故事。她怕我在學校與其他人發生衝突,有事沒事就給我上“政治課”,教育我不要動不動就與同學產生矛盾,要與其他人和睦相處。在媽媽的教育下,我幾乎沒有和同學鬧過不和。

爸爸教育我:“要學會自立。”從幼兒園開始,爸爸就開始教我使用剪刀(還是那種比較鋒利的);三年級的時候,爸爸教我倒開水;現在,爸爸又準備教我騎自行車了。他説:“如果現在不學會這些基本的技能,長大以後就什麼也做不了。”這大概就是“千里之行,始於足下”吧。

爸爸媽媽不僅注重言傳,更注意身教,比如説遵守交通規則,爸爸媽媽即使在很忙的情況下也會等綠燈,不闖紅燈;再比如説勤儉節約,爸爸媽媽每天晚睡早起,辛勤工作,從不鋪張浪費。爸爸媽媽的以身作則讓我更加體會到這些習慣的含義。現在,我上五年級了,已經在爸爸媽媽的教育下養成了一些好習慣,這些跟我的家教家風有着密不可分的關係。媽媽還是一如既往地給我上“政治課”,爸爸還是孜孜不倦地教我學各種東西。這些都是我的好家風。

良好的家風傳承可以促進風尚的健康發展,每個家庭都應有各具特色的家風和家教,家長們應該責無旁貸地當起這一重任,形成家庭的凝聚力,讓社會風尚健康發展;使千萬個家庭能組合成一股強大的振興中華的力量。

家風家教心得體會14

立家風樹德行

家是人們最温馨的港灣,給予人們温暖。但是家也要有家的規矩,老人們常説“國有國法,家有家規,無規矩不成方圓。”

家風是一個家庭在世代傳承中形成的一種較為穩定的道德規範、傳統習慣、為人之道、生活作風和生活方式的總和,它首先體現的是道德的力量,他承載着一個家庭或家族的生活方式、生活態度、文化氛圍、理念、價值觀和人生觀等,這些建構成一個家庭或家族獨特的特色。

好的家風,是一代又一代人健康成長的保證,是我們立身做人的行為準則,是推動社會文明進步的正能量。

人們常説:百善孝為先!我們家的家風便是孝字當頭。小的時候,爸爸媽媽就常常對我們講:“一個人有孝心,要有孝道,要愛長輩,要感謝長輩的撫養教育。一個沒有孝心的人,是可恥的人,是沒有道德的人。”爸爸媽媽常常為我們講羔羊跪乳,烏鴉反哺等故事,讓我們明白動物尚且知道感恩父母,何況我們人類,更應該感恩父母,孝敬長輩。爸爸和媽媽是孝敬長輩的人。如果一個人連自己的父母長輩都不愛,那麼他還愛什麼?所以至今我們一家四代還都生活在一起,父母年齡漸老,奶奶早已年逾耄耋,我想此時陪伴才是最好的關愛。

其身正不令則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由於父親也是教師,所以從小父母就教育我做人做事,堂堂正正,清清白白。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師,榜樣是最好的教育,我始終牢記父母為我樹立的榜樣,他們雖然平凡普通,卻給了我最寶貴的精神財富。我從事教育工作以來,父母時常提醒我,做教育工作,必須自身清淨,潔身自好。父母的'叮囑,讓我倍加珍惜自己的工作。作為教育工作者,我深知師德的重要性,除了主動搞好教育教學工作之外,我嚴格自律潔身自好,維護教師形象。

作為教師,家風連着師德。作為教師,治好家、樹立良好家風,絕不只是個人的家務事,而是一個嚴肅的政治問題。家風雖是一家之風範,但家庭是社會的細胞,從這點講家風對國家、社會的影響也很大。

家風家教心得體會15

每個好的家庭都要有好的家風…在每個美好幸福的大家庭中,都會因為爸爸媽媽的陪伴而温暖,同時也伴隨着家風的和諧氣息。

一個好的`家風可以讓一個孩子很好的成長,而我就生活這樣一個很好的家風中。在家中父母難免會因為一些磕磕碰碰而吵架,但他們從不會互相指責。斥罵,更多展現在我面前的是他們理性的一面。平時在家中媽媽也會常常嘮叨在學校應該怎麼尊重老師同學,更會講一些退一步海闊天空的道理,時間久了我腦海中也會時不時的出現這幾句話,與其説她是生我養我的母親,不如説她是我人生的第一個導師。一個不好的社會環境中,而且他們大多數家中都不會有一個良好的家風,才會導致他們這樣,相反如果他們的家人更多一點關愛他們,家中也沒有什麼不好的風氣,他們也不會邁出小混混的這一步。

所以我們要建構和諧家風,父母在家中要學會樹立好榜樣同樣也要與孩子保持親密無間的關係,在孩子面前更要學會抑制住自己不好的情感;孩子也要學會設身處地的去理解父母,儘量做最好的自己,展現在父母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