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約糧食心得體會

從某件事情上得到收穫以後,常常可以將它們寫成一篇心得體會,這樣可以幫助我們總結以往思想、工作和學習。那麼心得體會怎麼寫才能感染讀者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節約糧食心得體會,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節約糧食心得體會

節約糧食心得體會1

在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到浪費現象,也許我們並沒有意識到自己也在浪費。

隨父親走進豪華的飯店,映入眼簾的是光滑的玻璃桌上擺放的各種各樣的美味佳餚,桌子四周的嘉朋正在歡笑,人們高高興興的碰杯,快快樂樂的交談。一番酒酣耳熱之後沒有誰再交盞動筷了,看着滿桌的狼藉,光彩奪目的`美麗頃石面目全非;高腳杯旁的米飯哭泣自己生命的無用,桌下的青菜則歎息短暫的一生,滿滿的一碗湯盼望客人的光顧……或許在世界的某個角落,有的老人跪在街頭乞討,有的兒童面黃肌瘦,更可怕的是那路旁掙扎的白骨。

不知不覺宴會已經結束,人們捧腹而出,我回頭望着那些剩下的飯菜久久不願離開,我有心將那些飯菜打包回家,卻怎麼也説不出口,最終還是被爸爸揮手而去。回到家,我的內心久久不能平靜,有一種莫名的負罪感,那些糧食的身影時時展現在我的眼前,我為我的行為深感慚愧,我想我的擺闊氣從某種意義上講就是“犯罪”。

或許我不能制止浪費,但以我的微薄之力可以結束自身的浪費,凡事貴在堅持,長此以往節約會內化為我行為的習慣。

節約糧食心得體會2

古人説過: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連古人都意識到水是用了就會不來的,何況21世紀的我們呢!

早在讀三年級的時候我就在網上看到了這樣一組數據:據統計,我國人均水量佔全球四分之一,在全國600個城市中,有400多個城市存在供水不足的問題,其中有110個城市比較嚴重,全國城市年總量60億立方米。專家預測,中國人口在20xx年將達16億高峯,屆時人均水資源僅有1750立方米,中國將成為嚴重缺水的國家。

如果沒有水我們的世界就不會變得那麼生機盎然。如果沒有水,我們就沒有綠油油的草地、一望無邊的大海。如果沒有水,我們就不會有美麗無比的`山川。如果沒有水,我們就沒有看得到、摸不着的白雲。

我在外婆外公家過暑假的時候。有一次,外婆讓我幫她洗菜。我正一本正經的挑出腐爛的菜葉,忘記把水龍頭關掉了,水從水龍頭裏源源不斷地流了出來。這時有人拍了我一下肩膀,我回頭一看原來是外婆。只見她説道:“你怎麼可以這麼浪費水呢?”我答道:“反正水也是流不完的,沒事。”“誰説水是流不完的,全國600個城市中有400多個存在着供水不足的問題,其中有110個比較嚴重呢!”外婆答道。我的臉漲得紅,悻悻地把水龍頭關掉了。

請大家節約用水吧!阻止這項自殺的行為吧!

節約糧食心得體會3

中國人口超過13億,人均耕地面積不到1.5畝,是世界人均值的1/4,如此寶貴的耕地,每年還以千萬畝的速度在消失。我國東部600多個縣(區)人均耕地低於聯合國糧農組織確定的0.75畝的警戒線。而我國由於設備和管理落後,糧食在收穫、儲存、調運、加工、銷售和消費中的總損失高達18.2%,也就是説,我國每年的產後糧食約有850億公斤被白白浪費掉。稍微關心時政的人都知道,我國已經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糧食進口國,且進口數量逐年增加。

在每年為此花費鉅額外匯的同時,糧食安全問題也已經成為從中央高層到社會輿論普遍關注的重大問題。在這種背景下,觸目驚心的浪費糧食現象,更令人擔憂。

現在生活水平提高了,還有必要從一粒米上節約嗎?有的同學可能會有這樣的疑問。表面上看,掉幾粒米是小事,可世界上的任何財富,都是勞動者以自己的心血和汗水創造的。珍惜這種創造的成果,不僅是對社會財富的愛護,也是對勞動的尊重、對創造的尊重、對勞動者的尊重。糧食是勞動者付出辛勤勞動、大自然消耗大量資源產生的財富,浪費它就是白白丟棄勞動成果、無端犧牲生態環境,最終受害的還是人類自己。一位學者就曾指出:“可持續發展,這句話在今天的世界上首先是指糧食。”

我們浪費一粒米,扔掉一個饅頭,實際上丟棄的是中華民族勤儉節約的傳統美德,丟棄的是對勞動人民的一片真摯情感,丟棄的是做人的一種品格和精神。我國現在還不富裕,在一些貧困地區還有將近3000萬人尚未解決温飽問題。人皆有食,也並不是每個公民都曾實現了的夢想。世界性缺糧的狀況在今後相當長的時間內也不會得到根本轉變。因此,浪費一粒糧食也是很可恥的行為。

節約糧食,是每個公民應盡的義務。有了節約意識,做起來很簡單:吃飯時吃多少盛多少,不扔剩飯菜。尊重勞動成果、減少對生態環境的壓力已成為現代人的一種自覺意識。珍惜糧食吧,這是在珍惜你的生活!

建設節約型社會,關係到我們每一個人。節約資源,健康生活,讓我們從珍惜糧食開始做起吧。

“爺爺,送您一個小禮物,這是我們學校特製的'紙扇,上面印有號召大家適量點餐、杜絕浪費的倡議書”,“阿姨,送您一個小摺扇,如果您支持節約,反對浪費,請您在承諾牆上籤下您的名字”……昨天上午,和平區鞍山道國小開展“杜絕舌尖上的浪費,我們在行動”主題隊日活動。少先隊員們早早來到鞍山道地鐵站旁,為過路的行人送上精心製作的小禮物,號召市民做節約達人。炎熱的天氣擋不住大家的熱情,一聲聲稚嫩的問候讓行人紛紛停下腳步,為少先隊員們點贊,並在“厲行節約、反對浪費”的承諾牆上,鄭重地簽下了自己的名字。

雖然正值暑假期間,但連日來,全市中國小積極組織師生以“厲行節約、反對浪費”為主題,開展了一系列形式多樣的宣教活動,引導學生養成勤儉節約、愛惜糧食的好習慣。

“爺爺奶奶給我講述了他們那一代人厲行節約的故事。現在,雖然我們的物質條件優越了很多,但我們依然不能忘記傳承他們勤儉節約的光榮傳統,他們是我們學習的榜樣!”暑假期間,第二新華中學面向全校師生開展了“家風傳承正當時”系列活動。老師們精心製作了微課《學傳統家風,做勤儉之人》,以勤儉持家的家風傳承為主題,邀請學生“上講台”,與大家分享老一輩勤儉持家、厲行節儉,勤勤懇懇、服務羣眾的家風故事。在該校七年二班舉行的線上主題班會中,學生黃子純就為老師和同學們講述了自己的家風故事。她的講述也引起了大家的共鳴。

隨後,黃子純面向全班同學發出倡議:吃飯時,吃多少盛多少,不剩飯剩菜;飲食要均衡,不挑食,不偏食;看到浪費現象要制止,儘量減少浪費;向身邊的人宣傳浪費的可怕後果,瞭解節約的方法;外出用餐時,剩餘飯菜儘量打包,不鋪張浪費。

節約糧食心得體會4

節約糧食也是一種美德,尤其是我們學生最需要去培養的。這一次就我學校要求學生節約糧食來談談我的體會。

這次學校沒有要求我們節約糧食之前,我看到的是到處浪費的行為,尤其是食堂吃飯浪費的最多。都説糧食得之不易,從種子到發芽到長大到成熟,要經歷一個漫長的過程。雖然這是大家都知道的事情,但是在生活中真正去做到珍惜的卻很少。如果不是這次學校對我要節約糧食的要求,大概還會繼續浪費很多的糧食。以往在食堂吃飯的同學,都是大得多吃得少,一般都是會倒掉的,很少有人去真正的做到光盤,就連我自己也是這樣的,所以説説的簡單,做起來難得多。

這次學校在食堂內貼了很多的關於節約糧食的標語,食堂阿姨也是被叮囑了的。在通知我們要節約後,我們在食堂打飯,阿姨都會跟我們説吃多少,就打多少的飯菜,不夠再去向她添加。實際上這措施是不好實施的.,學生會覺得自己權益被侵犯了,會覺得學校是故意不讓他們吃飯似的。因此我在觀察了一段時間後,包括自己也按照學校要求去做的時候,是有些不習慣的。但是於我來説,其實還算好的額,畢竟我本身吃的也不多,少給我大一點,剛剛好,只是有一點不太習慣這樣而已。

在採取了這樣的措施一段時間後,我發現除了前期大家很難適應後,後面同學們也都努力去適應了,開始知道要去節約糧食,也懂得節約的好處了。畢竟當他們沒有吃飽的時候,阿姨是會再給他們添飯的,完全不會影響他們的温飽。只是大家原來都習慣了浪費,還沒有把節約意識建立起來,因而沒有辦法短期內得到適應。但是看着越來越多的人在努力應學校這個要求去做,浪費的現象還是得到了緩解的,沒有像以前那樣嚴重。雖然還是會有,但是不可避免,畢竟實施的時間不長,那些為了告誡對大家不要浪費糧食的標語還沒能深入人心,大家自然這種意識也就不強,還有待提升。不過我相信隨着時間的加長,大家一定會培養起這個習慣和意識,一定會配合學校做好節約糧食的行動,也一定可以真正的做到節約。通過這樣大的一個措施,也讓我明白節約糧食是我們大家必須要去做到的,因為這樣生活才會越來越好。

今天,我剛吃完飯,從食堂出來,看到一個小男孩拿着一個包子,咬了一口,隨手就扔了,我見此情景就趕緊跑了過去,要勸勸那個小男孩。“小朋友,你是幾年級的啊?”“我是四年級的,你要幹什麼呀?”“你不應該把沒吃完的包子扔掉呀!因為那是糧食呀!”“我想扔就扔,不用你管!”“你這麼説就錯了,因為那都是農民們臉朝黃土背朝天,辛辛苦苦種出來的。”“我吃飽了,再吃就吐了。再説了我扔包子關你什麼事,真是狗拿耗子多管閒事!”“你這麼説就錯了,糧食的用處可大了,俗話説,‘人是鐵,飯是鋼,一頓不吃餓得慌。’糧食除了可以吃,還可以做酒,製做味精。如果錢是寶,糧食就是寶中寶。

現在生活雖然好了,但是也不可以浪費啊!假如我們一天浪費一個包子,全校所有人一天浪費多少多少個包子,一年能浪費多少個包子呢?就從小事説起吧,浪費東西就是浪費錢,你知道父母掙錢有多麼不容易嗎?”“我錯了,我以後再也不浪費東西了!”“我希望你按你説的做,再見!”

通過這件事我體會到了現在的人太浪費了,我也做過這樣的事情,比如説有了一個東西再買,再買的東西就故意弄壞了。我以後一定要改掉這個壞毛病,不再浪費東西了!

節約糧食心得體會5

“出身貧苦,不可驕傲;創業艱難,不可奢華;努力不懈,不可安逸。能以‘謙’‘儉’‘勞’三字為立身之本,而補餘之不足;以‘驕’‘奢’‘逸’三字為終身之戒,而為一個健全之國民,則餘願已足矣,夫復何恨哉?!”這是革命烈士車耀先在獄中留給子女的遺訓。把“謙”“儉”“勞”作為立身之本,把“驕”“奢”“逸”作為終身之戒,以此礪心明志,足見其思想高遠;給兒女甚至後輩以教導,足見其用心良苦。今天讀來,仍給人以深刻啟示。

“儉,德之共也;侈,惡之大也。”勤儉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今天依然需要大力提倡的價值理念和生活方式。揆諸現實,餐飲浪費現象,觸目驚心、令人痛心。

“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破由奢。”歷許多朝代的興盛、衰亡,無不與儉、奢有着密切的關聯。我國是一個自然災害頻發的國家,農業至今還未改變“靠天吃飯”的局面。人多地少是我國重要的國情,在糧食安全上保持足夠的危機意識,是我們端穩、端好“自己飯碗”的關鍵一環。崇儉戒奢,不僅是現代社會文明的題中之義,更是“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家國情懷。雖然近些年的連年糧食豐收讓我們牢牢捧住了自己的飯碗,但我們應該牢記“豐年要當歉年過”的古訓,始終對糧食安全保持危機意識,厲行節約,反對浪費。要增強過“緊日子”的自覺,讓去奢求儉、勤而求進成為我們每個人的立身之本。

尚儉戒奢,樸素節儉,是中國共產黨人的本色和優良傳統,是我們黨密切聯繫羣眾的.重要法寶。對共產黨人而言,勤儉節約裏有為民情懷,政府過“緊日子”,意味着精打細算,把錢花在刀刃上,讓人民羣眾分享更多改革發展成果;黨員幹部勤儉節約,意味着體恤民情、體會民意、貼近民心,更好地與人民羣眾同甘共苦。陳雲同志在延安時期做報告,批評有人鋪張浪費,提出了一句名言“吃飯要照鏡子”。“照鏡子”,就是不僅把飯菜吃完,還要端起盤子,用饅頭擦乾盤子裏的油,做到能照見自己的臉。從此,“吃飯照鏡子”廣為傳播,深入人心,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精神也成了延安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

實踐證明,艱苦奮鬥、勤儉節約,不僅是我們一路走來、發展壯大的重要保證,也是我們繼往開來、再創輝煌的重要保證。不論我們國家發展到什麼水平、人民生活改善到什麼程度,艱苦奮鬥、勤儉節約的作風永遠不能丟。新時代新徵程,我們要爭當厲行節約、反對浪費的踐行者,大興勤儉節約之風,以優良作風和清廉形象贏得人民羣眾的支持和擁護,凝聚起億萬人民團結奮鬥、幹事創業的強大力量

節約糧食心得體會6

為了進一步明確節約糧食的特殊意義,引導每個學生從現在做起,從我做起,把節約糧食內化為自覺,成為習慣,實驗國小開展了愛惜糧食、節約糧食的主題班會活動。

由於班主任的精心準備,各班展示的.班會活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各具特色。低年級的主題班會上,班主任老師引導孩子們誦讀古詩“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觀看糧食製作過程的圖片,教育孩子們“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

中年級的主題班會上,老師們引導學生通過觀看節糧視頻宣傳片、比較浪費糧食和缺少糧食的數據,讓學生懂得民以食為天,浪費可恥。通過傳授節約糧食小知識,教導學生在生活中樹立科學意識、營養意識,杜絕浪費。高年級的。主題班會上,闡述了世界糧食日的由來、愛糧節糧的重要意義,引導學生討論了身邊的浪費現象以及節糧小竅門,還進行了“節約糧食 從我做起”的一句話提示語活動,以提示身邊同學和家人節約糧食。

“稻糧菽,麥黍稷,此六穀,人所食”響亮而富有節奏的愛糧節糧倡議不時在各班教室響起。通過節糧主題班會活動,弘揚了中華民族勤儉節約的傳統美德,增強了青少年愛惜糧食的意識。相信本次活動將促進學生們自覺參與到節糧行動中來。

節約糧食心得體會7

節約糧食也是一種美德,尤其是我們學生最需要去培養的。這一次就我學校要求學生節約糧食來談談我的體會。

這次學校沒有要求我們節約糧食之前,我看到的是到處浪費的行為,尤其是食堂吃飯浪費的最多。都説糧食得之不易,從種子到發芽到長大到成熟,要經歷一個漫長的過程。雖然這是大家都知道的事情,但是在生活中真正去做到珍惜的卻很少。如果不是這次學校對我要節約糧食的要求,大概還會繼續浪費很多的糧食。以往在食堂吃飯的同學,都是大得多吃得少,一般都是會倒掉的,很少有人去真正的做到光盤,就連我自己也是這樣的,所以説説的簡單,做起來難得多。

這次學校在食堂內貼了很多的關於節約糧食的標語,食堂阿姨也是被叮囑了的。在通知我們要節約後,我們在食堂打飯,阿姨都會跟我們説吃多少,就打多少的.飯菜,不夠再去向她添加。實際上這措施是不好實施的,學生會覺得自己權益被侵犯了,會覺得學校是故意不讓他們吃飯似的。因此我在觀察了一段時間後,包括自己也按照學校要求去做的時候,是有些不習慣的`。但是於我來説,其實還算好的額,畢竟我本身吃的也不多,少給我大一點,剛剛好,只是有一點不太習慣這樣而已。

在採取了這樣的措施一段時間後,我發現除了前期大家很難適應後,後面同學們也都努力去適應了,開始知道要去節約糧食,也懂得節約的好處了。畢竟當他們沒有吃飽的時候,阿姨是會再給他們添飯的,完全不會影響他們的温飽。只是大家原來都習慣了浪費,還沒有把節約意識建立起來,因而沒有辦法短期內得到適應。但是看着越來越多的人在努力應學校這個要求去做,浪費的現象還是得到了緩解的,沒有像以前那樣嚴重。雖然還是會有,但是不可避免,畢竟實施的時間不長,那些為了告誡對大家不要浪費糧食的標語還沒能深入人心,大家自然這種意識也就不強,還有待提升。不過我相信隨着時間的加長,大家一定會培養起這個習慣和意識,一定會配合學校做好節約糧食的行動,也一定可以真正的做到節約。通過這樣大的一個措施,也讓我明白節約糧食是我們大家必須要去做到的,因為這樣生活才會越來越好。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是唐代詩人李白的一首耳熟能詳的唐詩。它告訴我們節約糧食,合理用餐的文明理念。

隨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經濟的寬裕,不愁吃不愁穿。因而很多人養成了生活大大咧咧的壞習慣,這就助長了大家鋪張浪費的生活習慣。

有一天中午,我和媽媽在一家飯館吃飯,我們點了三道菜,津津有味的吃着,突然,隔壁的兩個人吸引了我們的眼球,他們拿着菜單一下子點了十幾道菜,沒一會兒功夫,小小的桌子上擺滿了飯菜。看見這一幕,我驚呆了,心想:這麼多菜能吃完嗎?不會是大胃王吧?但是,他們竟然沒吃幾口,把錢一交就走了。滿滿的一桌子菜,就被服務員給倒了,真可惜!

為了制止這種壞習慣,國家也制定了許多法規,提倡節約。每年十月十六日是節約糧食日,這就告訴我們應從這就做起開展節約。

我們應該每次在飯店,點適當的飯菜,不夠吃可以在點,吃不完可以打包。不要因為沒面子而浪費,通過國家這幾年的宣傳,這周星期五我們家在小六湯包吃飯,發現人們現在都是吃多少點多少,已經有了節約的好習慣。

浪費糧食就像給白紙上抹上了黑點,而珍惜糧食是傳統美德,我們應該從自身做起,為節約奉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節約糧食心得體會8

讀了《厲行節約、反對浪費》以後,我進一步認識到勤儉節約是我們中華民族的美德,是五千年文明古國的優良傳統。從厲行節約的晏嬰到“一錢大守”劉寵,從一代名相魏徵到民主革命家孫中山,都為我們留下一份份憂苦萬民、勤勞天下的珍貴遺產。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鞠躬盡瘁、艱苦樸素的光輝事蹟,更是彪炳千秋。中華民族正是具有這種精神,才能生生不熄、不斷繁衍、興旺發達。勤儉節約還是我們國家的建國方針,正是這一方針,才使我們年輕的共和國醫治了幾十年戰爭的創傷,甩掉一窮二白的帽子,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

“成由勤儉敗由奢”,對一個家庭如此,對一個地區、一個國家的'發展亦是如此。反對浪費不僅針對舌尖,更要反省資源浪費。

但是近幾年來,隨着經濟的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有些人出現一種比闊鬥富的不良現象,把勤儉的美德當作“過時”的觀念加以否定,以致出現以鋪張浪費為榮,艱苦樸素為恥的歪理。浪費的現象普遍存在,在學校裏也屢見不鮮,例如:水龍頭中的長流水,教室、辦公室中人去燈不熄,教室外的垃圾桶裏還可以用的書本、文具、還沒有吃或者沒有吃完的水果、點心、牛奶,扔掉的一次性的碗筷、塑料袋等等。勤儉節約真是一種過時的觀念而應該丟棄嗎?答案是否定的。

我們知道,改革開放後,國家的經濟在不斷提高,但是,我國尚未達到中等發達國家的水平,還有相當一部分地區是比較貧窮落後的。在城市裏,還有許多下崗工人靠社會救濟金生活,在農村,還有許多孩子因交不起學費而失學。在西部山區,還有許多人為解決温飽問題而奔波。我們國家還沒有富裕到可以比闊鬥富的時候,勤儉節約的美德不能丟。作為新時代的我們更應該時刻牢記勤儉是美德,節約是責任這句話。

讓我們養成勤儉的美德吧,我們就會擁有終生享用不盡的寶貴財富。讓我們盡到節約這份責任,牢記這份責任吧!為了自己、為了學校、為了社會、更為了國家,讓節約永遠的伴隨在我們的左右吧!

節約糧食心得體會9

當你捧着噴香的米飯、吃着雪白的饅頭、端起美味的麪條時,你是否知道這是農民伯伯頂着烈日辛勤耕耘換來的。糧食是我們人類賴以生存的寶貴資源。

目前,我國的人均耕地面積還遠遠低於世界水平,每年都要進口大量的糧食才能滿足需求。節約糧食、珍惜糧食應該成為我們每個公民的自覺行動。作為青少年,我們更應該成為節約糧食的表率。親愛的同學們,讓我們積極參加節糧活動,認真學習節糧知識,自覺增強節糧意識,每天節約一點點,每天奉獻一點點,用我們的行動,用我們節省的糧食和資源去幫助更多需要幫助的人。

盛飯要適量,吃多少盛多少,把我給大家提一些節糧的'方法:碗裏的飯吃乾淨,做到不隨便剩飯剩菜;不偏食,不挑食;到飯店吃飯時,點飯點菜不浪費,若有剩餘的要帶回家;積極監督身邊的親人和朋友,及時制止浪費糧食的現象。

同學們,一粥一飯來之不易,讓我們以節約為榮,讓節約成為一種時尚,讓節糧成為一種習慣!讓我們一起行動起來,節約糧食,從我做起,從身邊做起!

節約糧食心得體會10

本週二中午參加了公司組織的中國傳統文化培訓學習,秦東魁老師非常詳細的講解了居家“六神”所處的方位和我們應該如何避免犯六神。學習了本堂課後對節約糧食有了新的認識。

自古以來,中華民族一向崇尚“節儉”,並且把“節儉”與“勤勞”經常並列作為一種美德。小到一個人、一個家庭,大到一個國家、整個人類,要想生存,要想發展,都離不開勤儉節約。可以説修身、齊家、治國都離不開節約。諸葛亮把“靜以修身,儉以養德”作為“修身”之道;朱子將“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毛澤東以“厲行節約,勤儉建國”為“治國”的.經驗。

如今,正在處於改革開放和現代社會化建設時期,需要我們每個公民在努力創造社會財富的同時,樸素節儉,珍惜財富,合理使用各種資源。無論是在工作場所還是在生活領域,都應該倡導節儉,反對浪費。古今中外無論是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的國家,不僅取決於有沒有,而是取決於有沒有勤儉刻苦的奮鬥精神。對國家如此,對家庭和個人也是如此。因此,每個公民都有責任發揚節儉的精神,崇儉樸戒奢,從大處着眼,小處着手,共同維護勤儉節約的良好社會風氣。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每節約一粒糧食其實就是在為自己累積一粒福報,反之,每浪費一粒糧食就是在為自己造一粒孽。所以節約糧食是一種美德,是善行,善必有善報;浪費糧食是一種敗德,是惡行。人還要有顆悲憫之心。當我們吃飽穿暖的時候,還要想到世界上每6秒鐘會有一個兒童被餓死,有10億人正在捱餓,全球糧食危機日趨嚴重節約糧食從我做起。

節約糧食心得體會11

“節約萬歲,浪費可恥”,“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幾乎每一個餐廳都會貼上類似的標語。但現在的浪費行為仍然隨處可見。

節約是一種傳統美德,但卻沒有多少人能夠真正做到。嘴上説要節約,但不體會勞動的艱辛,怎麼會去節約成果?有許多孩子沒有下田割過稻子,所以他們不能體會勞動的辛苦,他們也不會知道糧食的來之不易,當然也就不會去節約了。

但是,只要有節約的意識,還是可以做到的。提倡要吃光盤中餐,絕不浪費一粒米,一棵菜,“光盤行動”引起了很大的反響。各地的浪費糧食的行為的確縮減了不上,但是浪費水和電的行為仍然存在。

許多人沒有意識到水和電的珍貴。其實,我國的人均淡水資源是非常緊缺的。是缺水國之一。但有些人卻認為水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因此,經常一邊放着水,還一邊做別的`事,讓水源白白浪費了,我們應該要養成節水意識,讓水循環使用,不讓水龍頭獨自流淚。還有節電,現在科技進步,用電的地方越來越多,但浪費電的地方也越來越嚴重。有的孩子一邊開着電腦,一邊玩手機,另一邊還瞅兩眼電視。但大人們也只是視而不見。這也就促成了孩子們的浪費行為。其實,我們應該節約用電,最起碼要做到人離燈滅。不同時使用不必要的電器,因此,我們一定要節約。

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需要我們的繼承和發展。文明餐桌在行動,校園掀起節約風!

節約糧食心得體會12

我相信有很多人認為珍珠項鍊非常珍貴,可我不這麼認為,我認為人們不可缺少的是糧食。糧食,這不起眼的兩個字,對每個人都很重要。沒有糧食,人就不能生存。

但現實生活中,浪費糧食的現象比比皆是、歷歷在目。每當你走進學校食堂吃飯,就會發現許多人在浪費食物:有的人看見飯菜很難吃,沒吃兩口倒掉了,有的人甚至連看都不看就直接倒掉了。有一次,我們在飯店吃飯,看見隔壁那桌大魚大肉,可不一會兒,人都走了,許多菜還沒吃掉,也沒有打包,看着服務員把菜統統倒掉時,我的心很酸,有種説不出的感受。哎!可曾經的我也是這樣的人啊!

記得有次早上上學快要遲到了,我就把媽媽買的早飯隨便吃了兩三口,就想走了。媽媽見了,嚴厲地批評了我:“你知道嗎,這些糧食得來不易啊!夏天,農民頂着火辣辣的太陽在田裏耕耘,經過辛勤的勞動,在秋天終於有了收穫,這些米飯都是這樣得來的。現在城裏的'孩子過上了好日子,你竟然如此浪費。你要從小養成愛惜糧食、節約糧食的好習慣,珍惜每一粒米飯。”第一次受到這麼大的批評,我羞愧地把剩下的早飯全吃了。現在想想,感覺自己真不應該,沒有意識到糧食的重要性。

從現在起,我們每個人都要珍惜糧食、節約糧食、杜絕浪費,感受勞動的艱辛和糧食生產的艱難,培養艱苦奮鬥、勤儉節約的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