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中週記錦集5篇

忙碌而又充實的一週又過去了,相信大家在這一週裏收穫不少吧,寫一篇週記,將自己的經歷記錄在裏面吧。怎樣寫週記才更能吸引眼球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國中週記5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國中週記錦集5篇

國中週記 篇1

那年,母親扯着我的手到村裏的國小去報名。學校和我家只隔着一條小河,走過獨木橋,爬上一個山坡就到了。學校是個四合院,房子很破舊,屋檐下的廊柱被蟲蛀得千瘡百孔。到了學校,一問才知道 ,我七歲差兩個月,學校不收。正當母親急得只嚷嚷時,從偏房裏走出了一位年輕的女老師,女老師摸着我的頭説:“這孩子眼睛大,長得好,我收她,當黑頭生吧。” 母親高興得連聲説:“快喊韓老 師。”韓老師就成了我的啟蒙老師。

回家後,母親對我説:“你能跟韓老師讀書,是你的福氣,韓老師是從大城市來的,是金鳳凰落到了窮山溝。”

韓老師説一口標準的普通話,這在當時的小山村,簡直是一件奇事。連大人們在勞作歇息的時候,也來小院子裏,在廊檐下坐着,靜靜地聽韓老師上課。韓老師不僅説話動聽,而且人也長得漂亮,齊肩 的捲髮,黑毛衣裏翻出白色的襯衣領。夏天上身穿着花襯衣,下身穿着一條半截的黑裙,在教室裏走來走去。老師走到哪,我們的眼睛就盯到哪,心裏就想:“老師恐怕就是掛曆中那個美人吧。”

我還清楚地記得,老師教我學拼音時的情景,我寫拼音字母“a”老是寫不好。韓老師走過來,握着我的手,教我寫着。老師的身上飄來淡淡的香氣,我的心“卜卜”直跳,手都顫抖起來。老師微笑着輕 聲説:“不要慌,慢慢寫,一定能寫好。”

後來,聽大人們説,韓老師是合肥下放的知青,她和一個本地的老師成了家,就沒回城。難怪,韓老師是這樣的與眾不同。在那個年代,能説普通話,能教拼音的農村教師可是寥寥無幾啊!

放學後,我們常常捨不得回家。韓老師便在操場上教我們做遊戲。我還記得老師教的那個丟手絹的遊戲,還有老師教的那首歌,“丟手絹,丟手絹,輕輕的放在你的身後,大家不要打電話,快點快點抓 住他,快點快點抓住他……”老師一邊用甜美的聲音教我們唱着,一邊和我們做着遊戲。直到家裏人在河對岸喊,“毛女喂,回來喲……”我們才戀戀不捨地從地上抓起書包,跑回家去。

不僅我們喜歡韓老師,村裏的大人們也喜歡她。鄉親們常常送些菜,粑粑給老師。有一次,奶奶蒸了小麥粑,她讓我帶到學校給韓老師。我那時是個十分膽小的女孩,用家鄉話説是“黑耳道”(耳道即 耳朵)。中午,我第一個來到學校,偷偷溜到老師的廚房,把粑放到灶上,就跑出來了。過了一會兒,韓老師來到教室,她笑着説:“小鬼,東西是你帶來的吧,怎不和我説一聲。”我不好意思地點了 點頭。

放學的時候,韓老師叫我留下來,她把幾個蘋果塞進我的書包對我説:“這個你帶回去給你奶奶,讓她嚐嚐,謝謝她老人家。”那時候,蘋果可是稀罕物,買蘋果要到縣城才能買到。奶奶見了我帶回來 的蘋果,感激地一直唸叨道:“韓老師真是好人啊,她一點也不嫌棄我們農村人。”那幾個蘋果直到要爛了,奶奶才捨得拿出來吃。

我國小畢業後,韓老師也調走了,以後一直沒能看見她。聽説她退休後,回合肥去了。多少年過去了,不知老師可安好,我只有在遠方默默的祝福她,祝福她晚年幸福!

國中週記 篇2

夏天在家實在憋得無聊,在爸爸的“威逼利誘”下我們一高一矮輛車向三公里外的大姨家駛去。

太陽公公也許和我們一樣熱到了,漸漸西去,就像是一個裁判一樣觀察着我和爸爸的“比賽”。

就這樣我和爸爸一路披荊斬棘殺向終點。“哎呀不行了,真的不行了,爸爸休息一會吧。”“好吧。”我和爸爸在中途停了下來,我和爸爸在中途停了下來,累得像一對大猩猩一樣,汗水就像一面大瀑布從頭頂流向頸子最後滴落向地面,“爸爸要不我們換着車騎吧,我這輛車沒有你那輛好騎。”我用懇求的語音像爸爸問去“不可能,那我來試一試吧。”爸爸回答到,“那麼説你是答應了,爸爸你最好了。”雖然我嘴上是這樣説,但是我心裏卻想的是:哈哈爸爸你遭殃哈哈哈哈……“休息好了沒有?”爸爸親切的問到,我説到:“休息好了。”“好那走吧。”我和爸爸調換了車子以後向目標地點駛去。“兒子看來你説的是真的,這車子實在是太難騎了,回去加點潤滑油,兒子還是你來騎這車子吧。”剛等爸爸説,我早就騎到了遠處裝着根本沒有聽見爸爸説的話,心裏樂滋滋的,我迅速的騎到大姨家,可爸爸卻在後面慢慢的搖真是可笑,還不相信我的話,哈哈,這下知道下場了吧,爸爸氣喘吁吁的終於到了。比賽自然見了分曉。

我和爸爸在大姨家閒聊了一會,見天色已晚,我在爸爸的掩護下暢快淋漓得騎回了家。

國中週記 篇3

好一個陽光明媚的週末呀!正巧老師佈置了一個特別的任務,讓我們觀察身邊的事物。於是,我纏着父母一起去人民公園逛逛。

做什麼呢?進過一番思考,我決心要像昆蟲家法布爾一樣,去捕捉、觀察昆蟲。

啊哈,幸運的我很快在停車場附近有了發現:一個黑黑的小圓球兒在草地邊漫步,沒有意識到我的到來。我歡天喜地地將它捉住,仔細地端詳起來:它周身漆黑,和一顆黑豆差不多大,身上有淺淺的花紋,也許它就是書上所説的“潮蟲”吧。

我決定裝扮一個“生物盒子”來安置這個小朋友:先在盒子底部放一些細土,點綴一點苔蘚和花瓣兒,再鋪上幾張枯葉,一個臨時的“小家”就這樣搭好了。

我繼續沿着小路兩旁搜索,微風徐徐,小草向我們彎腰,大樹向我們點頭,池塘裏,有青蛙在陣陣呱叫;草叢中,有蟋蟀在聲聲長鳴,可它們似乎都在和我捉迷藏,只聞其聲,我駐足了很久卻找不到它們的巢*。只有一些小螞蟻在四處機警地遊弋巡邏。突然,一隻花*邁着輕快的步伐從我腳邊竄進灌木叢,一溜煙兒,不見了蹤影。捉不到,捉不到,我有點兒懊惱,也有些着急。

真可謂: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當我從兩棵灌木間穿行的時候,發現了一處陰暗、潮濕的地方,這可是小蟲們的生活環境呀。我用樹枝輕輕地撥弄着枯葉、苔蘚,可愛的“居民”們受驚後慌張逃竄,被我輕而易舉地捉住了幾隻,放進了“生物盒子”。

任務達成!我心滿意足地捧着戰利品回家了,開始下一個任務:觀察。

國中週記 篇4

得與失就像一對孿生姐妹,它們出現在每個人的生命旅途上,無論我們願意與否。如同材料中這位倖存者一樣,當他在荒島上唯一的安身之處被燒燬之後,他失去了生存的希望,而正是因為燃燒的`濃煙,他被發現而獲救。人生路途上,失去是一種痛苦也是一種幸福,因為失去的同時我們也在得到。而我們應該在失去時不懊惱,在獲得時不驕傲。

范曄有云:“失之東隅,收之桑榆。”美國有一位少年在一所全封閉寄宿學校訓練的時候,因為訓練的強度過大,往往他盛第二碗飯的時候,鍋裏的飯早已被其他學生搶完。當他媽媽來看他的時候,他對他媽媽説了這件事。他媽媽笑着對他説:“你可以先盛半碗飯。”少年聽後迷惑不解,但他像他媽媽説的這樣做了,結果當他吃完半碗飯的時候,他發現其他同學還在吃這一大碗飯,他卻又有機會盛另外一碗飯了!當我們處於困境時,如果能換一種思維去思考問題,我們將收穫意想不到的成果。(這段應該邊敍邊點題)

貝多芬雙耳失聰後,他咬着小木棍,用細棍的震動來感知音樂,著名的命運交響曲就是他在這樣的情況下創作出來的。他失聰後,並沒有放棄,而在自己內心清靜的環境去創作。海倫·凱勒自幼因病成為盲聾啞人,但她自強不息,更加努力發奮去學習來彌補自身的不足,她克服巨大困難讀完大學。一生寫了十幾部作品,同時致力於救助傷殘兒童,保護婦女權益跟爭取種族平等的社會活動。所以當一扇幸運之門關閉時,另一扇就會打開。貝多芬跟海倫凱勒都以坦然的心態去面對自己的不足而更加努力的去追求自己的夢想。(這段也應該點題)

然而,得到並不意味着能戰勝一切。世上也不乏有因為自己先天的優勢而驕傲自大,最終淪落的人。貴族出生、掌握大量兵權的項羽跟出身市井的劉邦,地位懸殊,在秦末動盪激烈的舞台上,原本最有可能奪得天下的項羽結果卻落得烏江自刎,性命不保,而最後得到天下的卻是劉邦。成功人士始終用最樂觀的精神控制自己的人生心態,而取得了成功。

在生活中,我們既要享受收穫的喜悦,也要享受失去的樂趣,以坦然的心態去面對得與失。

國中週記 篇5

鴻蒙以後多少年,只有善於攀援的金絲猴來遊。以後又多少年,才來到了人。第一個來者黃帝,一來到,黃山命了名。他和浮丘公、容成子上山採藥。傳説他在三大主峯之一,海拔1840公尺的光明頂之傍,煉丹峯上,飛昇了。

又幾千年,無人攀登這不可攀登的黃山。直到盛唐,開元天寶年間,才有個詩人來到。即使在猿猴愁攀登的地方,這位詩人也不愁。在他足下,險阻山道阻不住他。他是李白。他逸興橫飛,登上了海拔1860公尺的蓮花峯,黃山最高峯的絕頂。有詩為證:丹崖夾石柱,菡萏金芙蓉,伊惜升絕頂,俯視天目鬆。李白在想像中看見,浮丘公引來了王子喬,“吹笙舞風鬆”。他還想“乘橋躡彩虹”,又想“遺形入無窮”,可見他遊興之濃。

又數百年,宋代有一位吳龍翰,“上丹崖萬仞之巔,夜宿蓮花峯頂。霜月洗空,一碧萬里。”看來那時候只能這樣,白天登山,當天回不去。得在山頂露宿,也是一種享樂。

可是這以後,元明清數百年內,極大多數旅行家都沒有能登上蓮花峯頂。汪以“從者七人,二僧與俱”,組成一支浩浩蕩蕩的登山隊,“一僕前持斧斤,剪伐叢莽,一僕鳴金繼之,二三人肩糗執劍戟以隨。”他們只到了半山寺,狼狽不堪,臨峯翹望,敗興而歸。只有少數人到達了光明頂。登蓮花峯頂的更少了。而三大主峯之中的天都峯,海拔只有1810公尺,卻最險峻,從來沒有人上去過。那時有一批詩人,結盟於天都峯下,稱天都社。詩倒是寫了不少,可登了上去的,沒有一個。

登天都,有記載的,僅後來的普門法師、雲水僧、李匡台、方夜和徐霞客。

記一次難忘的遊記6

白露之晨,我們從温泉賓館出發。經人字瀑,看到了從前的人登山之途,五百級羅漢級。這是在兩大瀑布奔瀉而下的光滑的峭壁上琢鑿出來的石級,沒有扶手,僅可托足,果然驚險。但我們現在並不需要從這兒登山。另外有比較平緩的,相當寬闊的石級從瀑布旁側的山林間,一路往上鋪砌。我們甚至還經過了一段公路,只是它還沒有修成。一路總有石級。裝在險峻地方的鐵欄杆很結實;紅漆了,更美觀。林業學校在名貴樹木上懸掛小牌子,寫着樹名和它們的拉丁學名,像公園裏那樣的。

過了立馬亭,龍蟠坡,到半山寺,便見天都峯挺立在前,雄峻難以攀登。這時山路漸漸的陡削,我們快到達那人間與勝境的最後邊界線了。

然而,現在這邊界線的道路全是石級鋪砌的了,相當寬闊,直到天都峯趾。仰頭看吧!天都峯,果然像過去的旅行家所描寫的“卓絕雲際”。他們來到這裏時,莫不“心甚欲往”。可是“客怨,僕泣”,他們都被勸阻了。“不可上,乃止”,他們沒上去。方夜在他的《小遊記》中寫道:“天都險莫能上。自普門師躡其頂,繼之者惟雲水僧一十八人集月夜登之,歸而幾墮崖者已四。又次為李匡台,登而其僕亦墮險幾斃。自後遂無至者。近踵其險而至者,惟餘侶耳。”

那時上天都確實險。但現今我們面前,已有了上天的雲梯。一條鳥道,像繩梯從上空落下來。它似乎是無窮盡的石級,等我們去攀登。它陡則陡矣,累亦累人,卻並不可怕。石級是不為不寬闊的,兩旁還有石欄,中間掛鐵索,保護你。我們直上,直上,直上,不久後便已到了最險處的鯽魚背。

那是一條石樑,兩旁削壁千仞。石樑狹仄,中間斷卻。方夜到此,“稍慄”。我們卻無可戰慄,因為鯽魚背上也有石欄和鐵索在衞護我們。這也化險為夷了。

如是,古人不可能去的,以為最險的地方,鯽魚背,閻王坡,小心壁等等,今天已不再是艱險的,不再是不可能去的地方了。我們一行人全到了天都峯頂。千里江山,俱收眼底;黃山奇景,盡踏足下。

我們這江山,這時代,正是這樣,屬於少數人的幸福已屬於多數人。雖然這裏歷代有人開山築道,卻只有這時代才開成了山,築成了道。感謝那些黃山石工,峭壁見他們就退讓了,險處見他們就回避了。他們征服了黃山。斷崖之間架上橋樑,正可以觀泉賞瀑。險絕處的紅漆欄杆,本身便是可羨的風景。

勝境已成為公園。絕處已經逢生。看呵,天都峯,蓮花峯,玉屏峯,蓮蕊峯,光明頂,獅子林,這許多許多佳麗處,都在公園中。看呵,這是何等的公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