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教學反思

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社會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吧,作文可分為國小作文、中學作文、大學作文(論文)。相信很多朋友都對寫作文感到非常苦惱吧,以下是小編整理的作文教學反思,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作文教學反思

作文教學反思1

身前背後,總能聽到學生説:“我不喜歡寫作文。”究其原因,皆因作文很難。課堂上,單純依靠老師的語言描述,要求學生進行一定的思維創作,他們也感到很困難或無從下筆,特別是國小生,他們往往怕作文,把作文當作苦差事。如何使學生會寫作文一直是我反思的一個問題。假如,我們的作文指導也像動畫片一樣吸引小朋友;假如,學生寫作文也像玩遊戲一樣投入,一樣有激情。那麼,學生將會感受到作文課

的幸福、快樂。這也是作為一名新課程下的語文老師的追求。在新課程理念的引領下,我潛心研究如何把情境引入作文課堂優化學生的心境,讓學生快快樂樂地學作文,寫作文。那麼,如何在習作指導中,創設相關的教學情境,開拓學生寫作思路,為學生習作開闢自由、想象的空間呢?這一直是我反思的內容。因此,我在教學中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進行作文教學。

一、培養觀察力

觀察是人們認識事物的起點,是邁向創新的第一步。如果學生對周圍事物缺乏認識,硬要他們去表達,支反映則是不可能的。對學生來説認識世界的主要途徑是觀察。只有認真細緻地觀察,才能對事物有全面細緻的瞭解,寫出來的文章才會真實感人。如我教人教版國小五年級上冊第三單元説明文時,學生寫自己喜歡的一種水果時,我從培養學生的觀察力下手,着重引導學生仔細觀察水果的形狀、顏色和大小,激發學生的觀察興趣,吸引學生積極參與,親身實踐,並懂得觀察的重要性,學會觀察的方法,養成仔細觀察事物好習慣。

1、看一看:課堂上,我積極引導學生仔仔細細地觀察自己帶來的水果是什麼顏色,它們顏色有沒有發生變化,形狀是什麼樣子的。

2、聞一聞、嘗一嘗:讓學生知道,光憑眼睛看事物,是瞭解不全面的。 水果是我們經常吃的東西,通過我們的鼻子聞一聞,親口嘗一嘗,品味一下它的酸、甜、苦、辣如何,使學生更加全面地把握這些水果的特點,調動學生學習作文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3、摸一摸:大千世界,水果品種繁多,它們的外表也不盡相同。課堂上,我引導學生用手摸一摸自己喜歡吃的水果,從而使學生加深對這種水果

作文教學反思2

在二年級看圖寫話教學中,在口語交際的時候,面對這圖畫常常就能出口成章。有老師説:“能説好就能寫好。”但是,寫出來後發現孩子們寫的並不盡人意,主要有這幾個情況:

一.觀察不夠全面、仔細,學生分析圖的能力不足,不能把握圖中各個人物、事物之間的聯繫。也許是孩子們的年齡所致,也許是觀察習慣培養得不好,孩子總是關注於畫面的某一部分,不能照顧全面,更不能將畫面的內容聯繫起來考慮。例如,期會考試的看圖寫話,畫面是最常見的內容:一個小男孩摘花,一個小女孩過去勸她要愛護花草。就這樣簡單的內容還是出了不少問題,有的寫去看花,有的寫澆花,有的寫玩。可見,孩子們對畫面沒有進行認真、細緻的觀察,沒有找對主題,寫再好也是枉然。

二.寫話沒有一定的順序。孩子們對於先寫什麼,再寫什麼,最後寫什麼沒有完整的概念,儘管也練習了一些句式,但效果不是很好。這與平時的説話有很大的關係,要在説話訓練上多下工夫。

三.用詞不準確,句子不通順,寫句的能力不足,內容不夠充實、方言嚴重。這是農村教學的最大障礙,因為孩子們接觸的環境都是方言,所以糾正也很困難,平時積累較少,這就更需要教師的悉心教育。

由此看來,教師在看圖寫話教學中,可以從以下幾點着手:

1、關注興趣,提高積極性。

努力保護和召喚孩子們的寫話興趣。一年級教學中曾經開展的“畫+話”的形式。讓孩子圍繞自己的畫,寫出自己想寫的話,也是看圖寫話的初步階段吧!

 2、抓住契機,多練筆。

二年級語文學習中把“積累詞語”“理解詞義”放在了重要詞語。對於課文中的認讀詞語,讓會讓學生選詞寫句。結合文本,進行適當的寫話訓練。每次練筆前,先進行全班性指導。

3、積累吸收,提高指導技能。

讀了薛瑞萍《日有所誦》後,頗有感受,作者認為應該讓孩子們,多誦讀,在趣味性的“閲讀”中習得“寫”的“技巧”。讓孩子愛上寫作,要利用經典來引路,創設講述之情景,還要進行適當的點撥。其實,可以用上繪本學寫作、兒童詩、童話書、生活學寫作。《雲》《大象》、《我的馬兒真正巧》等,我曾經在課上和全班孩子一起讀過,孩子都很有興趣。

從開學至今的寫話指導,我發現很多不會寫一句話的孩子都頗有進步。只要有老師的有效指導,孩子的潛力真的很大,其實孩子們真的是你給他多高,他就能夠多高。

作文教學反思3

本課的優點:

1、本節課的三個維度的目標,通過學生自己的思考、小組的合作交流、老師的點撥舉例引導都得以完成。

2、本節課採用由面到點——先讓學生明確話題作文寫作步驟,再具體訓練關乎作文成敗的審題和立意選材,層次比較清楚,符合學生對作文的學習認知和步驟,做到了詳略得當重點突出。

3、大部分規律方法都是由學生思考談論得出,並且讓學生舉自己寫作中的實例,這樣學生更容易掌握抽象的規律,更能直觀形象地掌握寫作方法

4、本節課的作業設置的是美文欣賞,選取的是河北省06年會考的話題作文的滿分作文,後面附有專家關於選材立意的的分析和滿分的理由。是對前面所講知識的一個全面的總結昇華。而且用河北滿分作文為例文,更有針對性。

本課的不足:

1、無論是“審題”還是“立意、選材”對學生來講都是難點,不要説一節課,就是三年都不一定能達到老師的預期。而在不知道學生任何學習情況的前提下,我還是選了兩個大難點來用一節課的學習來完成,勢必會出現蜻蜓點水的問題。所以,還是應該讓學生一課一得,圍繞一個重點來學習,來挖掘、吃透。

2、課後自己反思,自己選擇美文欣賞時是注意了細節,是注意和第一部分的真題再現和第二部分的訓練點想呼應的,起到了好的效果,可是發現卻忽視了一個很重要細節。第一部分真題再現,第二部分審題和立意選材中的所有話題都不一樣,這樣學生就要對每個話題調動自己寫作積累進行思考,勢必花去很多時間,如果話題再少些,只給出幾個有代表性的話題,不論哪個環節都用一個話題,那麼學生就會圍繞同一個話題進行審題、立意、選材,這樣既節省時間又能讓學生形成一個完整的思維和寫作過程。效果就不言而喻了。

3、還是不夠信任學生。因為課前我問老師和班裏學生,他們沒有實行生本教學,也沒有我們這樣的小組,但過程中發現,學生思維還是比較活躍的,所以完全可以信任學生,給他們更充分的思考、討論、寫作時間。因為,每個學生都像一座藴藏豐富的寶藏,都有着巨大的潛力和能量。

作文教學反思4

如何抓住人物特點進行描寫、如何進行具體的人物描寫……而要在短短的一節課同時落實好這幾個知識點的,時間必須安排得恰到其位。所以這節課我一共設計了七個教學環節。

第一個環節的導入主要是通過四幅經典文學圖片,讓學生初步感知描寫人物要抓住特點。

第二個環節是讓學生欣賞文字片段中對三個人物描寫的精彩片段,並根據片段描寫分析人物的特徵。

第三個環節,從抓住人物特點過渡到怎樣通過典型事例寫具體。設計了“你猜猜他是誰”和“比一比”的活動,這一環節,選段分別通過精彩的外貌描寫、語言描寫、動作描寫、心理描寫成功地突現了人物的特點,主要是想讓學生感受文學大師們是如何抓住人物特點進行精彩描寫的,並使學生明確不管是外貌描寫、語言描寫還是動作描寫、心理描寫都要抓住人物特徵,這樣刻畫的人物才能給讀者以深刻的印象。

第四個環節,綜合前面三個環節,出示兩篇文章,一好一差,讓學生運用本堂課所學知識“評一評”那篇文章好,並説明理由。設計意圖意在鞏固和檢驗前面三個環節所學的內容。

第五個環節是最主要的環節,就是讓學生在掌握了一定理論的基礎上進行片段寫作訓練。我請學生仔細觀察班級老師或同學,選擇其中一個作為描寫的對象,運用所學的知識對他(她)進行描寫,寫一個小片段。時間為10分鐘。並讓學生寫完後請同桌猜猜他是誰。

第六個環節是學生分組展示自己的作品,請全班同學一起猜猜描寫的是誰。並請學生談談,它為什麼成功,抓住了人物的什麼特點。這也是對這節課的教學效果進行檢驗的時候。

最後一個環節是作業佈置:請學生以班上的一個任課老師為對象,寫一段文字。要求抓住老師的特點進行描寫。這也是對這堂課內容的進一步鞏固。

但過了一天,我冷靜地回顧了一下這堂課,發現自己教學中還是有不少問題的。一開始為了趕時間,那四幅經典文學圖片並沒有給學生充足的時間欣賞。另外,在“猜一猜”“比一比”環節,時間安排得太倉促,我想,如果不是公開課,我肯定會讓學生相互討論評析,並細細地給學生分析。此外,還有一些小問題,比如實物投影儀臨時出故障,導致作品沒辦法展示,只能讓學生自己朗讀,再讓全班同學|“聽着”猜。這樣一來,沒有直觀的作品展示,對於學生作品的分析效果大大減弱。

作文教學反思5

第一次升入中年級段教授語文,最讓我頭痛的應該是作文教學。回想三年級的第一節作文課,我是在聽完老教師的作文課後“照葫蘆畫瓢”給學生們上的。

一眨眼的功夫,一年過去了,在作文教學的道路上,我一直在摸索中成長着。每當看到學生拿起筆來,文思如泉地在作文紙上書寫着,我就特別欣慰;相反,學生如坐鍼氈,面對學生緊鎖的眉頭,苦思冥想就是不下筆的情景,我又是多麼地無奈。幫學生修改作文時,有些學生一遍即成,有些學生重寫了兩三遍還沒定稿。為什麼會有如此大的區別呢?我思前想後,覺得有以下幾個問題。

一、學生無話可寫。這是因為學生閲歷不夠豐富,對生活和社會觀察不夠。這類學生往往不善於讀寫,對外界的認知少就制約了他對事物的認識層次。

二、也有學生寫作文時只是敷衍了事,不想多下功夫去推敲出很多生動優美的詞句。當我問他們為什麼寫的如此之短時,回答竟是“不會寫。”

就此,我覺得自己有一部分責任,怎樣才能讓他們樂寫善寫呢?我覺得可以這樣來做:

一、注重挖掘課文中的習作資源,在練筆中感悟習作方法。

語文教材中其實也藴含着很多學生進行仿寫訓練的習作資源,如何充分發揮這一資源呢,就要看老師的引導。如果,我們能依託文本,適時進行各種類型的小練筆,結合學生校內外豐富多彩的生活,鼓勵學生經常記下自己的見聞和感受,在日常生活中靈活捕捉精彩的瞬間,日積月累,寫起來作文學生還會搜腸刮肚,無從下筆嗎?當然,小練筆的形式有多種多樣,如寫讀後感,對課文內容進行補白、詳化、延伸等。

二、注重積累,解決“無米之炊”。

沒有“厚積”哪來的“薄發”?可見,作文也像語文基礎知識、閲讀一樣需要積累,比如好詞、佳句、精彩片段等。如何積累呢?很多課文的思考練習中都出現“背誦自己喜歡的自然段,摘抄好詞、佳句”這樣的練習,有了豐富的好詞佳句做鋪墊,學生寫起作文來就有詞可用、有話可説。

除此之外,還要堅持寫好日記。日記本會使學生們很快發現,習作就是生活,可以自由選擇,寫自己關心的、相信的和想説的話。當生活豐富多彩了,習作中的精彩鏡頭也多了起來。

作文教學不是件容易的事,我必須不斷探索,在教學中獲得啟發,不斷總結經驗,方能於學生有所裨益。

作文教學反思6

《語文課程標準》要求“寫作要感情真摯,力求表達自己對自然、社會、人生的獨特感受和真切體驗”,提出“學生作文也是一種體驗,一篇好作文應是學生的一種獨特體驗”。這些都表明作文是以學生在生活中的體驗為題材的,是寫學生自己的獨特體驗。它的顯著特點就是“親歷體驗”。

現在的孩子,物質生活優裕富足,安享着親人的關心愛護,要什麼有什麼,認為一切都是理所當然,以為魚和熊掌都能兼得,不懂得人生有時候需要作出取捨,甚至是痛苦的割捨。我的這個作文設計意在引導學生在取捨“我的五樣”的過程中體驗失去的殘酷性,發現什麼是自己生命中最重要的,從而牢記我的最愛,珍惜我的最愛。

作文一開始,我特意的導演“情境”,讓他們先選擇出生命中最重要的五樣。五樣?好選,喀喀喀,寫完了真是五花八門,寫親情友情的有,寫美食寵物的也有。他們一邊寫一邊在嘻嘻哈哈。但我再接着宣佈優秀規則的時候,他們就開始改變臉色了:把所選的五樣一一割捨,直到只剩下一樣。割捨到最後,那種抉擇的凝重,那種忍痛的酸楚,都已經溢於言表了。用這樣的方式為學生製造一種場合、一種氛圍,引起他們情感的波動,從而產生更豐富的體驗和感受,產生表達的願望和作文的靈感。

孩子們小小的心靈經受了一次次的磨練後,第一次堅定的明白了什麼才是生命中最重要的。當然,這“唯一”也各有千秋,從“母愛”到“祖國”,從“金錢”到“健康”,從“美食”到“知識”。蘿蔔白菜,各有所愛,但我相信,通過這個遊戲,他們應該懂得了該珍惜什麼,因為逝去了就不再擁有。孔子説“不憤不啟,不悱不發”,孩子們此時內心百感交集,恨不得一吐為快。寫出來的文章自然是真情實感的流淌,當然會情真意切。

體驗無處不在,生活因體驗而美好,習作因體驗而精彩。實踐證明,讓學生在體驗中經“風雨”,見世面,體驗生活,感悟生活,積累素材,學生寫作文時才會“下筆如有神”。喜則笑,悲則哭,怒則罵,喜笑怒罵皆成文。體驗式作文,讓學生的真情在體驗中肆意流淌,讓學生的心靈在體驗中自由飛翔。

作文教學反思7

反思, 回頭、反過來思考的意思。近代西方哲學中廣泛使用的概念之一。這一難題就落在語文老師的頭上,那麼,語文老師,怎樣上好作文指導課呢?

一、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作文指導課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首先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讓學生通過讀題,找到作文“要寫什麼,為什麼寫,怎樣寫”,教師只在學生不懂或有困難的地方幫助解釋即可。其次,教師要注意教給學生學習方法,培養學生獨立審題,獨立作文的能力。因此,在作文指導課上,教師要教給學生一些規律性的`東西,如審題的規律、確立中心、選材的方法、佈局謀篇的方法等,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在以後的學習中自如寫作。再次,鼓勵學生説真話。讓學生把自己所聽到的、看到的、想到的以及做過的事真實記錄下來,哪怕是錯的也要如實記錄。只有這樣,作文才能有血有肉,令人信服,作文的質量才能得到保證。

二、幫助學生拓展思路。

第一,教師要指導學生多角度去考慮問題。面對話題,多方求問就是激活思維的有效途徑。比如:圍繞話題“愛心”這一話題,學生可以觀察生活,發現生活中具有愛心的人和事,小事大事,不同領域的典型事件,多角度解讀話題,使學生的作文立意更深刻、更新穎。第二,教師要善於指導學生從小事中抽取出帶有本質性的東西,豐富學生作文的選材。教師一方面要引導學生髮現生活中的小事,一方面要引導學生從這些小事中提煉出中心,這對豐富學生作文的素材,開拓學生作文的思路是十分重要的。

三、讀與寫相結合。

教師要把讀和寫結合起來,讓學生通過“讀”去解決寫作當中遇到的實際問題。

典範的文章,非常適用於“寫”的指導。尤其是教材在安排訓練上,很多都照顧到了“讀”與“寫”相結合。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回憶些範文的寫作特點,也可以在學生寫作中,遇到實際問題時,引導學生再讀課文,從中受到啟發,找到方法。“讀”也可以是教材外的內容,在選取內容時,通常是為了解決作文中的某一問題,而選取一個片斷,讓學生通過閲讀,對作文的一些方法有所感知和領會。

四、作文與做人相結合。

作文指導課,教師很少關注學生的思想動向,造成一些學生在作文的立意上出問題。

教師必須在指導學生作文時,結合具體的類型作文,同時滲透理想、道德教育。例如:在指導學生寫“人物”的作文時,教師一方面要求學生選取先進的典型人物,抓住人物的外貌、語言、動作、神態和心理描寫,刻畫出人物的特點,啟發學生寫出人物的高尚品質。

作文教學反思8

走進田園 熱愛鄉村

《走進田園,熱愛鄉村》是第八冊語文園地六的習作內容,鄉村的景物,鄉村的趣事,對於鄉村的孩子是很熟悉的。所以我選擇了這一內容作為研討課。我首先出示了一幅幅美麗的鄉村圖,當同學們看到一幅幅美麗動人的鄉村圖時,驚喜萬分,爭先恐後的發言:“春天,我們的鄉村好美呀,看,粉紅的桃花,雪白的梨花,金黃的油菜花,它們爭奇鬥豔……”

對於孩子們而言,這是一堂快樂的作文課。對於老師而言,也是一堂收穫驚喜的作文課。孩子們細緻入微的觀察,以及喜悦的心情,在習作中都得到了詳盡的描述。作文的過程是一個快樂的過程,在本節課得到了充分體現,這節作文課引發了我的如下思考:

一、孩子感到快樂是寫好作文的前提

“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樂之者。”要想動筆習作,首先要喜歡習作,要讓孩子從內心深處真正體驗到作文是件快樂的事情。觀察自己的家鄉、做遊戲等都是作文課的形式,習作可不是隻有一種形式,不是隻有一個陣地──課堂。廣闊的大自然,應是孩子們學習的大課堂,到操場上去,到大自然中去,讓孩子們感到高興,增加體驗,增強學習的信心,這樣對於孩子們來講,作文的過程將是一個快樂體驗的過程。

二、知識積累是寫好作文的保證

“我們的鄉村,無論什麼時候,什麼季節都是一個五彩繽紛的世界。”“紅紅的柿子像一個個紅燈籠,掛在樹上,你擠我碰,等着人們去摘呢。”這些語句,是需要平時在閲讀中去積累的,在習作中才能靈活去運用。有的同學在習作中能寫出優美的語句,有的同學就寫不出來。因此,平時建立一個摘抄本,是解決在寫作時腹中空空,無話可寫的好方法。在閲讀時,把碰到的好詞好句隨時記下來,積少成多,這樣就會在習作時產生下筆如有神,文如泉湧的奇妙境界了。

三、充分利用好身邊的資源是作文的源泉

第六單元的習作內容是寫鄉村的生活,根據學生的生活實際,我組織了學生去觀察鄉村的田園風光,瞭解鄉村的生活,拍攝鄉村的圖片,蒐集鄉村的資料,然後在課堂上介紹自己的鄉村,學生講得生動有趣。有個學生説:“我們鄉村有趣的事很多,有時釣魚,有時放牛等,我們玩得最有趣的是‘西班牙鬥牛’……這是一節很成功的作文課,我充分利用了可以利用的教育資源,相信孩子們對於這樣的作文課一定會很喜歡。

通過這節作文課,我體會到我們的語文課堂有着廣闊的學習空間,讓語文學習的外延與生活的外延相接是我們每個語文教師的責任。

作文教學反思9

有趣的猜謎活動

今天,老師滿面笑容地走進教室,説:“今天我們來玩一場別開生面的猜謎活動,好嗎?”耶!同學們歡呼起來,教室像炸開了鍋似的。

遊戲開始了,第一道謎語是:你一半,我一半。猜一字,大家有的説“朋”,有的説“雙”,而我説是“俄”吧?老師説:“很接近,繼續加油。”董仕威説:“是伐!”老師説:“真棒!”你是怎樣想出來的呢?董仕威説:“因為‘你’的一半是‘人’,我的一半是‘戈’,合起來不就是‘伐’嗎?第二道題是:一口吹掉牛尾巴。猜一字,大家不約而同地説‘告’。對了,老師説。第三題是:有土地能種莊稼;有水能養魚蝦;有人不是你我;有馬能行天下。猜一字,大家有的指畫腳;有的在紙上比劃;有的抓耳撓腮;有的皺着眉頭;有的側頭沉思;還有的幾個人圍在一起討論着……,而我在冥苦思苦想,在老師的提示下,説:“是也!”老師説:“對了,為什麼呢?”我説:“因為有‘地’才能種莊稼;有‘池’才能養魚蝦;有人不是你我,那就是‘他’;有馬能行天下,是‘馳’這四字當中,都有也字,所以就是‘也’了。老師表揚了我,我暗暗高興。第四題是:二人頂着二人,猜一字。我思來思去,二人是‘天’,三人是‘夫’的上加一橫,合起來是什麼字呢?我説:“是‘奏’!”老師説:“真棒!為什麼?”我説。……第八題是:三橫,三豎,三撇,三捺。猜一字,同學們搖頭晃腦,沒有人知道,老師説:是“森”字,而我説的就差一點點啦。第十題是逸飛出的,題目是:少小離家老大回。猜一字,時間一分一秒過去,逸飛再也坐不住了,説:是“天”,原因是……

呀!這場別開生面的謎語活動,真令人興奮。

習作點評:寫猜謎活動,容易變成作者將題目和答案一一報出,或是隻注

重場面而忽視內容的單一描寫。在作者的筆下,我們不僅看到了難

易不同、有趣的謎面,也看到了巧妙的解答和同學們的表現,使得

活動的過程較為立體地展現在眼前。文章清晰的思路、詳略的安

排、巧妙的構思、生動的筆觸,給人留下深刻印象。

作文教學反思10

《語文課標》中就國小作文教學中體現了以下教學新理念:應貼近學生的生活,讓學生易於動筆,樂於表達,應引導學生觀注現實,熱愛生活,表達真情實感。要求學生説真話、實話、心裏話,不説假話、空話、套話。為學生的自主寫作提供有利條件和廣闊空間,減少對學生寫作的束縛,鼓勵自由表達和有創意的的表達。提倡學生自主擬題,少寫命題作文。

在語文作文教學中如果我們每一位教師能夠按照上述的課標來進行作文教學,我想作文課將一定會呈現出豐富多彩,生機勃現的局面! 那麼如何讓學生喜歡作文,下面我就談一下我膚淺的看法: 一。在作文教學中一定要消除學生畏懼感,引發學生寫作的興趣。。

很多年以來,學生們之間就流傳着“作文作文,一做頭疼”這樣的字眼,這種想法嚴重的影響了學生的寫作興趣。打消了學生的寫作慾望,同時也影響了教師作文教學的效果。所以,教師在一年級就應該鼓勵學生多説敢想, 無論對與錯,教師對其表達,都應該給與肯定,千萬不能挫傷學生的積極性,然後由低年級的説一句或幾句話過渡到中年級的一段話,逐步發展成為高年級的一篇完整的文章。這樣循序漸進,就會在一定程度上培養學生的寫作興趣,消除膽怯,畏懼的心理。 二。平時培養學生多讀書、讀好書,積累好詞佳句,為寫一篇好文章打好基礎。

我們教師在平日裏,應該引導學生多讀書,讀好書,因為有這樣一句話説的好“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學生通過大量的閲讀,那麼在

譴詞造句,謀篇佈局都會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這樣下筆之時就可以做到胸有成竹,揮筆及得。 三。走進生活,積累素材。

素材來源於生活。我們只有做生活的有心人,善於觀察周圍的人和事,那麼我們的孩子也會有內容可寫,也會寫出好文章來。但是我們做為一名教師,還要教給學生如何去觀察,怎樣做生活中的有心人。 四。教師重表揚,輕批評。

學生在完成了自己的一篇作品後,往往會產生一種功利感,希望得到老師的誇獎,同學們的關注。在此時,教師千萬不能隨意的批評,或指責學生的寫作不足之處,否則,會大大挫傷學生的寫作積極性,而於此時,教師應該適時適當的進行點評。

作文教學反思11

作文教學是國小語文學科的重點,也是難點。許多教師為了上好作文課煞費苦心,但是收效甚微。在教學中還時常遭遇學生“怕上作文課”、“怕寫作文”的尷尬境地。尤其是在農村地區,受環境和條件的影響,作文教學開展起來就更加艱難了。我在農村擔任語文學科的教學已六年之久,其間也遇到不少問題,對這點的體會更加深刻。下面我將自己在教學中遇到的問題及體會和大家分享以下:

一、生活是習作的基本素材。

很多學生都怕上作文課、怕寫作文。只要教師佈置作文,便哀聲歎氣,表情異常痛苦,好似趕赴“刑場”一般。他們不知該如何下筆,不知該寫什麼。挖空心思寫好的作文,語言空泛或是千篇一律。有了對生活直觀、形象的體會,再把它記錄下來,習作就再也不是那麼困難了。

二、制定符合學生實際的習作訓練。

在日常的作文教學中我發現,課本中的部分習作訓練並不適合農村學校。教師需要根據實際情況,制定或修改新的習作要求。比如:四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的作文,要求學生寫一則被列為《世界遺產名錄》的中國旅遊景點的導遊詞。然而,對於農村孩子來説,那些聞名世界的旅遊勝地,只在他們的課本和電視中看見過。大部分孩子連縣城都還未曾踏入過,讓他們如何下筆。於是,我當即將《世界遺產名錄》的導遊詞改為了本校的導遊詞。讓學生組建小組,分別模仿導遊和遊客,在校園內進行“講解”和“旅遊”。然後小組內互相討論,如何講解才能讓“遊客”更清楚地認識我們的學校。這樣,學生不再像才看到作文題目時那樣叫苦不迭了。最後通過自己對這一職業的理解,順利地將導遊詞寫了下來。

三、積累是習作的重要途徑。

在習作中,教師還需要引導學生做好日常的積累。積累的範圍包括語言和寫作的方法。在課本和課外書籍中,發現好的語詞,讓學生抄寫到專門的小冊子或筆記本中,並讓學生慢慢地將這一行為變成一種習慣。再引導他們多看多讀,或是把自己的積累背下來。在習作中,再把這些好詞佳句用到自己的作文中,把它們變成自己的東西。日常教學中,將學到的擬人等修辭方法、列數字等説明方法、開門見山等表達方法……貫穿於日常句子、段落練習中。通過不斷地積累、練習,學生的習作水平自然慢慢提高。另外,要鼓勵學生多讀有益的課外書籍,如:名著、童話故事、科學美文等,以此積累詞彙量,拓寬知識面。

以上幾點,僅為個人一些淺薄的體會。要想讓學生會寫作文、喜歡寫作文,還需要教師們在教學實踐中不斷反思,推陳出新。這需要大家共同不懈地努力。

作文教學反思12

第一次在中年級段教授語文,最讓我頭痛的應該是作文教學。用什麼好的方法給中年級的學生教作文,如何讓學生喜歡作文,讓學生在作文中有寫的內容,是我一直以來所思考的問題。

在作文教學的道路上,我一直是在摸索中成長着。每當看到學生拿起筆來,文思如泉地在作文紙上書寫着,我就特別欣慰;相反,學生如坐鍼氈,面對學生緊鎖的眉頭,苦思冥想就是不下筆的情景,我又是多麼地無奈。幫學生修改作文時,有些學生一遍即成,有些學生重寫了兩三遍還沒定稿。為什麼會有如此大的區別呢?我思前想後,覺得有以下幾個問題。

一、學生無話可寫。這是因為學生閲歷不夠豐富,對生活和社會觀察不夠。這類學生往往不善於讀寫,對外界的認知少就制約了他對事物的認識層次。

二、也有學生寫作文時只是敷衍了事,不想多下功夫去推敲出很多生動優美的詞句。當我問他們為什麼寫的如此之短時,回答竟是“不會寫”。

就此,我覺得自己有一部分責任,怎樣才能讓他們樂寫善寫呢?我覺得可以這樣來做:

一、注重挖掘課文中的習作資源,在練筆中感悟習作方法。

語文教材中其實也藴含着很多學生進行仿寫訓練的習作資源,如何充分發揮這一資源呢,就要看老師的引導。如果,我們能依託文本,適時進行各種類型的小練筆,結合學生校內外豐富多彩的生活,鼓勵學生經常記下自己的見聞和感受,在日常生活中靈活捕捉精彩的瞬間,日積月累,寫起來作文學生還會搜腸刮肚,無從下筆嗎?當然,小練筆的形式有多種多樣,如寫讀後感,對課文內容進行續寫、詳化、延伸等。

二、注重積累,解決“無米之炊”。

沒有“厚積”哪來的“薄發”?可見,作文也像語文基礎知識、閲讀一樣需要積累,比如好詞、佳句、精彩片段等。如何積累呢?很多課文的思考練習中都出現“背誦自己喜歡的自然段,摘抄好詞、佳句”這樣的練習,有了豐富的好詞佳句做鋪墊,學生寫起作文來就有詞可用、有話可説。

除此之外,還要堅持寫好日記。日記本會使學生們很快發現,習作就是生活,可以自由選擇,寫自己關心的、相信的和想説的話。當生活豐富多彩了,習作中的精彩鏡頭也多了起來。

作文教學不是件容易的事,我必須不斷探索,在教學中獲得啟發,不斷總結經驗,方能讓我的學生受益。

作文教學反思13

在今天的作文課上,我指導孩子們寫一篇寫景的作文,在作文課上,我指導學生要寫好寫景狀物的文章,必須把握以下幾點:第一,要選擇自己最熟悉的景物或事物來寫,只有寫自己熟悉的景物或事物,才能寫出真情實感。第二,要仔細觀察。捉住景物或事物的某些特徵加以細緻描繪。第三,要根據具體的景物或事物選擇恰當的表達順序。第四,描寫景物或事物時,要適當運用比喻、擬人、對比等方法,使文章更加生動傳神。第五,要按地點轉換順序來寫景的方法。課堂上感覺自己講的很細很清楚,可是,學生的作文還是不盡人意。因此,自我反思如下:

1、每一次的作文教學必須有很強的針對性,教師應儘可能地根據要求為學生將可寫的內容範圍縮小,再具體指導。回想課上,我羅列了很多地方的風景,對每一處都略微指導了一下,可都是泛泛而談,沒有一處真正落到了實處,以至於孩子們在文中描寫的風景很多,可是每一處都是平分秋色,根本沒有重點突出的地方。對於習作的要求,每個階段都是不相同的,要讓三年級的孩子能像高年級的學生那樣做到面面俱到而又文采飛揚是很難很難的,所以,對他們的要求不要太高,讓他們學會把一個場面、一個部分、一個特點寫清楚就可以了。

2、孩子們寫景時,往往用簡單的話語一筆帶過,不會進行細緻的描寫,因此,要注重培養孩子聯想的習慣。寫作不光只是寫實,豐富的想象會為作文錦上添花。指導孩子們在具體描寫實物的時候要讓孩子們學會聯想,學會思考,一方面培養他們聯想和思考的習慣,另一方面,作文也會寫的長一些。

3、每節作文課上都要完成一個練習點。三年級的孩子剛接觸作文,對於寫作技巧的熟悉幾乎為零,那麼老師就應該在每節課上教孩子們學會一個點,這樣日積月累下來,孩子們的寫作技巧肯定會有很大上進,那麼以後,自然就懂得如何往完成一篇完整的習作了。

4、剛開始教師可以為孩子們提供一些好詞好句,讓他們自己將這些好詞好句靈活運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往,當他們看到自己的文章能因此而變得生動起來時,心裏是十分開心的,也是很有成就感的,他們自然而然地會積累和運用更多的好詞好句。

作文教學反思14

一提到作文,學生怕,老師也怕。學生怕寫,老師怕教,而傳統的作文教學,卻只能在低谷中呻吟、徘徊。老師講授習作知識時可以侃侃而談,卻不能領着學生操作,為學生示範;家長輔導習作,求助於各式各樣的作文彙編,卻也只是徒勞無功。真可謂談“作文”色變,作文難就成了“歷史性”問題。當然也有入門的學生,他們卻説,得益於課外閲讀和自覺練筆。可是,我們的大多數學生,在複雜的主客觀原因下,有課外閲讀和自覺練筆的時間嗎?

新課標的頒佈,為我們送來了縷縷“春風”,為習作教改注入了活力,為習作教學翻開了新篇章。我們一定要抓住時機,相機點撥,靈活引導,激發動機,以情造文,讓學生重新體驗習作的樂趣。

一、豐富習作源泉,讓學生敢寫。

習作離不開生活,豐富多彩的學習生活是學生習作選材的重要源泉。在習作教學中,課堂上,我不是指導學生應該寫這個,可以寫那個,而是安排學生先觀察自己周圍的一切,草木蟲魚、山川河流、日月星辰等,培養他們的觀察力,讓學生多見多識,縱向延伸,開闊眼界,積累習作原料。通過如詩如畫的大自然薰陶他們熱愛大自然、熱愛社會、熱愛祖國的情操,從而樹立敢寫的信心。然後,我又橫向拓寬,放低要求,讓學生撇開心理負擔,自由選材,引導他們在豐富的習作源泉裏對號入座,產生生動直觀的形象。有縱有橫,掃除學生怕作文的陰影,使學生放開手腳敢寫。

如,我在教寫《我的校園》一文時,我先帶領學生到操場上,找好角度,然後引導學生從大處着眼,從小處落筆,從外到內地讓他們參觀校園,這樣,學生心中對校園就有了比較清晰的印象,寫起來就沒有什麼可怕的了。

二、激發創作動機,讓學生想寫。

習作是一項具定創造性的作業,必須激發學生主動參與的慾望,才能有所成效。俗話説的好,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當學生在鼓勵性語言的作用下,會產生很好的創作慾望,從而克服習作的心理障礙。

教學中我努力去發現學生習作的閃光點,哪怕是一點兒微小的進步,如一詞、一句,都及時給予鼓勵。一旦發現習作中的毛病,並不急於批評,而是耐心地和學生一起研討交流,讓學生弄清自己的不足之處,以及怎樣該好。讓學生的熱情也能水漲船高。在要求不斷提高的情況下,我又給學生增加“營養”,用心評改,鼓勵學生自讀自賞,讓學生自己動手動腦改作文,從而讓學生自願地把看到的、聽到的和想到的寫下來。

如,教《一件難忘的事》時,我先引導學生講述自己的難忘事,然後相機點撥,鼓勵學生把剛説的寫下來,自讀自賞,動手動腦互評習作。這樣既有利於培養學生的興趣,又激發了學生的創作慾望,讓每個學生的閃光點都能閃光,從而讓學生想寫。

作文教學反思15

《語文課標》中就國小作文教學中體現了以下教學新理念:應貼近學生的生活,讓學生易於動筆,樂於表達,應引導學生觀注現實,熱愛生活,表達真情實感。要求學生説真話、實話、心裏話,不説假話、空話、套話。為學生的自主寫作提供有利條件和廣闊空間,減少對學生寫作的束縛,鼓勵自由表達和有創意的的表達。提倡學生自主擬題,少寫命題作文。

在語文作文教學中如果我們每一位教師能夠按照上述的課標來進行作文教學,我想作文課將一定會呈現出豐富多彩,生機勃現的局面! 那麼如何讓學生喜歡作文,下面我就談一下我膚淺的看法: 一.在作文教學中一定要消除學生畏懼感,引發學生寫作的興趣..

很多年以來,學生們之間就流傳着“作文作文,一做頭疼”這樣的字眼,這種想法嚴重的影響了學生的寫作興趣.打消了學生的寫作慾望,同時也影響了教師作文教學的效果.所以,教師在一年級就應該鼓勵學生多説敢想, 無論對與錯,教師對其表達,都應該給與肯定,千萬不能挫傷學生的積極性,然後由低年級的説一句或幾句話過渡到中年級的一段話,逐步發展成為高年級的一篇完整的文章.這樣循序漸進,就會在一定程度上培養學生的寫作興趣,消除膽怯,畏懼的心理. 二.平時培養學生多讀書、讀好書,積累好詞佳句,為寫一篇好文章打好基礎。

我們教師在平日裏,應該引導學生多讀書,讀好書,因為有這樣一句話説的好“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學生通過大量的閲讀,那麼在

譴詞造句,謀篇佈局都會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這樣下筆之時就可以做到胸有成竹,揮筆及得. 三.走進生活,積累素材.

素材來源於生活.我們只有做生活的有心人,善於觀察周圍的人和事,那麼我們的孩子也會有內容可寫,也會寫出好文章來.但是我們做為一名教師,還要教給學生如何去觀察,怎樣做生活中的有心人. 四.教師重表揚,輕批評.

學生在完成了自己的一篇作品後,往往會產生一種功利感,希望得到老師的誇獎,同學們的關注.在此時,教師千萬不能隨意的批評,或指責學生的寫作不足之處,否則,會大大挫傷學生的寫作積極性,而於此時,教師應該適時適當的進行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