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清明的作文彙總6篇

在平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許多人都有過寫作文的經歷,對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根據體裁的不同可以分為記敍文、説明文、應用文、議論文。你所見過的作文是什麼樣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清明的作文6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推薦】清明的作文彙總6篇

清明的作文 篇1

我的清明假期很簡單。

寫完作業後,輕鬆了很多。明天要隨着爸媽去掃奶奶的墓,奶奶在我很小時就去世了,我都不記得奶奶長什麼樣子了。只記得奶奶是高血壓癱瘓去世了,只記得奶奶去世後爺爺一直沒有再婚。

一覺醒來,只聽見敲門聲,便趕快下樓去開門。打開門,看見了墨上念。她穿了件黑白相間的外套,沒有拉拉鍊。裏面是件白色的毛衣,鬆的牛仔褲,褲子上還有個圖案,是小狗。

換完後就下樓吃早餐,墨上念沒吃早餐,我爸媽讓她吃點,墨上念便坐下來跟我一起。

第三天,又有人在敲門,我想肯定是墨上念。一開門,是快遞,是我前幾天訂的駱駝祥子和城南舊事。過了會兒,又有人在敲門,我不耐煩了,跑去開門,是墨上念,我對她説:“終於來了。”她邊脱鞋邊説:“吃早餐耽誤了。誒,你桌上的'書能給我看嗎?”那麼……今天就看書。

我的假期很簡單,但不枯燥,反而很開心。大概是跟好朋友在一起吧,跟好朋友在一起做什麼都有趣。

清明的作文 篇2

星期三,也就是清明節,我們全家出發去臨海給爺爺奶奶上墳。

媽媽開車,我們一家三口一起聊聊天,説説話。在我出生前,爺爺就已經去世了,爸爸就給我講述了許多關於爺爺的故事。我從爸爸的講述中知道爺爺是個憨厚善良的老人。我知道奶奶是個慈的老人,在杭州的這段時間裏,她總是把好吃的東西都留給我,還經常笑呵呵地看着我吃東西呢!

三個小時很快過去了,我們不知不覺就來到了美麗的臨海,也就是爸爸的老家。

我們經過了崎嶇的田間小道,看見了稻田裏成片的油菜花,在陽光的照射下,就好像有許多小仙子在田裏飛來飛去。我們來到了爺爺奶奶的墳墓前,把一桌香噴噴的飯菜擺在了墳前的.小石桌上,讓爺爺奶奶吃。接着,我就憂傷而嚴肅地祭拜了一下,然後,媽媽讓我和姐姐把大疊“百元大鈔”放進火堆裏,讓爺爺奶奶過上富裕的日子。

接着,我們下了山,去體驗農村生活嘍!媽媽讓我和姐姐去小池塘旁邊捉魚。一開始,我見那魚身上滑溜溜的,不敢摸,後來見姐姐玩得這麼開心,也動手玩了起來。

那幾條大魚活蹦亂跳的,害得我刺疼了小手!我一鬆開,那條魚就掉到了地上,翻來翻去的,水都噴到了我衣服上了!我覺得小魚兒好像一位跳高選手,跳的高度大約有20釐米差不多呢!

精彩的清明節轉眼就過去了,我希望爺爺奶奶在天堂能過上幸福的生活!

清明的作文 篇3

雲遮豔陽雨綿綿,濕紅落英惹人憐。往年的清明細雨綿綿下個不停,渲染着迷濛黯然的氣氛,勾起人們的憂愁和悲傷。幸運的是今天天公作美,終於肯放了一點晴,我們一路人,出發準備去掃墓,但更多的是興沖沖地去尋覓春天的芳蹤。

車行在公路上,四周的油菜花將我們包圍其間,田野裏的油菜花襯着天空的光輝,顯得格外生機盎然,雖然沒有牡丹那樣堂皇,沒有玫瑰那樣絢麗。沒有工筆雕琢的刻意,也沒有濃墨重彩的痕跡,只輕輕幾筆,就勾畫出春的律動。多想駐足,漫步到那無際的花海中去啊。但是還有任務在身,我只希望能在接下來沿途會遇見更多的春景。下了車,一棵桃樹,終於來到我的眼前,粉紅的花兒,已經被昨日的雨澆得所剩不多,然而剩下的如一個個含羞嬌美的.姑娘,紛紛投來盈盈的笑意。

走在記憶中的崎嶇上路上,青松漫布了大半個山陵,兩旁仍是一年四季清麗的草兒,還有點點細細羞羞的小小野花。淡淡的紫色花朵,黃色的小小花朵,一片片,一簇簇,一叢叢,散落在草兒之中,交相輝映,一片繁盛景色。這裏的一切那麼熟悉,又那麼陌生。路邊有一些棉菜,説是能做清明糰子的東西。在綠葉外面好像是裹了一層絨毛,這樣看上去好像是銀白色的,綠葉之間的花呢就像米粒一般大小,是黃色的。我彎下腰一摸,毛茸茸的,那麼柔軟,那麼嬌嫩。我們埋頭摘棉菜,雖説不是滿載而歸卻也已是收穫不少。

到了太公墓前,像一把大交椅。經歷了一年的風吹日曬,這裏佈滿了雜草和一些蜘蛛網。大家都動起手來清理,我看自己幫不上什麼忙,罷了,還是去看看小花小草吧。小心翼翼的踏在鬆軟的泥土上,一種不知名的花兒映入眼簾,是白色長條的花瓣,花朵不是很大,卻散發着淡淡的幽香,後來知道説這種花是能止血的。祭奠過後,我們就帶着一路春色準備啟程回家了。

遠遠地,揮手再見,春色明年我們再來。

清明的作文 篇4

又是一年清明時。

對於大家這個年齡的人來説,“清明節”還是一個很模糊的概念。除了知道那首膾炙人口的詩句“清明時節雨紛紛”,幾乎沒有什麼瞭解。只知道“掃墓”這樣的詞語,而我長這麼大,還從未給先人們掃墓。從前因為年齡太小,媽媽也不曾帶我去過墓地。這兩天因病一直待在家中,身體稍稍恢復時,媽媽説:“清明節有些人也喜歡出去踏青,就是去郊外走走,體會一下這個節氣的氣氛。”其實對於大家來説,清明節有三天假,本來就是用來玩的罷?

下午,天氣很温和,讓人有種夏天要到了的感覺。我約了幾位同學一起騎自行車。大家有七位夥伴,沿着紅樹林向東邊騎。一路上有許多人,特別是在大廣場上,人頭攢動,怎麼就有這麼多人呢?我不禁心裏想,為什麼他們沒有去掃墓或者燒點香呢?朋友大聲打斷了我的思緒:“走!大家騎快點!別看風景了!”説完,他們都飛快地騎走了。今天的`天空很亮,太陽睡在僅有的幾片雲上。四周的草地上,太陽閃着光,草被風吹得輕輕地動。看到這種景色,心情不免開朗,我也加快了速度。

過了有差不多一小時,大家談論着在草地上看見的那些趴着的小頑童和空中飛行的滑翔傘,到了一個大湖前。湖的一側是幾十棵整齊的大王椰樹,另一側是幾幢仿古哥特式別墅。午後剩下的時光,大家都在這裏度過了。直至東邊天空的暗藍逐漸織上西邊的天空,只有樓房的牆角上,還有一絲絲的光時,大家才動身返回。

也許清明節對我來説就是這樣的,它在我已經過去的童年和生活中,像一陣風,又像一陣雨,曾經洗刷去過我心頭的一些不快。

清明的作文 篇5

自記事以來便居住那這黛瓦紅牆的小村莊中,“檐端有小樹長尺許,倒掛絕壁上,葉着露正紅,始見謂是躑躅花,絕可愛”。寒冬初褪,沉寂了許久的小村落等不及要吐舊納新、綻放生機呢。當清晨的第一縷陽光照到屋脊寸瓦,農家特有的忙碌便開始了,急匆匆帶上塊葱花薄餅、灌上桶涼井水便朝村西頭的菜地裏“下湖”去了,替桑樹剪枝除椏、鋤草耕地。就這麼到了傍晚,到了夜初"月光倒影入水。皆漆靜。林下漏月光。疏疏如殘雪。"(《陶庵夢憶》--張岱),等到吃罷晚飯“月已沒;風吹橡慄墮瓦上,轉射巖下小屋”,收拾好院子裏的雜七雜八,將雞舍豬圈打掃利落,舀上瓢清涼的土井水洗去勞碌了一身的疲乏,也該歇息了,明早還有活兒呢。農家的日子就這麼日復一日,如星辰輪轉,日升而作、日落而息,簡單中不經意間流露出絲絲沁人心脾的幸福和感動。生活的腳步啊就這麼不知不覺無聲無息地走到了春的身邊,猶記得兒時故鄉的春天到處可見柳樹成蔭,溪水成流。當清露晨流,新桐初引,春的氣息愈加撲面而來。農家重節氣,而這農家的一年之計中最為重要的節日莫過於清明瞭。

清明在仲春與暮春之交,此時冬天已去,春意盎然,天氣清朗,四野明淨,大自然處處顯示出勃勃的生機、萬物都呈現出赳赳的生長勢頭。都説清明是起源於春秋時期晉國的名臣義士介子推與晉文公的故事,相傳晉文公流亡期間,介子推曾經割股為他充飢。晉文公歸國為君後,分封羣臣時卻忘記了介子推。介子推不願誇功爭寵,攜老母隱居於綿山。後來晉文公親自到綿山恭請介子推,介子推不願為官,躲藏山裏。文公手下放火焚山,原意是想逼介子推露面,結果介子推抱着母親被燒死在一棵大樹下。為了紀念這位忠臣義士,於是在介子推死難之日不生火做飯,要吃冷食,稱為寒食節。春秋距今已有約二千六百多年了,清明是否起源於寒食之風已然不重要,但是祭祖、掃墓、踏青的習俗卻是代代相傳下來了。中華民族歷來是個注重承襲人文傳統的民族,很多的風俗和習慣就是在這麼一代一代的口口相述、言行身教中薪火相傳的。

每到清明之時,細雨紛紛,清涼的雨露伴着泥土久違浸潤的芬芳,染濕道旁正着乏意的老楊柳斑駁的樹幹和零落交錯的枝椏,催出一朵朵泛綠的嫩芽兒,牆角生長着綠綠的苔蘚,青石鋪就的小徑被酥融的雨水洗刷地濕濕亮亮的。記得小時候每到清明這天一大清早,叔伯們便帶上我們這些晚輩兒的來到村西頭的田地裏,農村的老祖墳大都是安放在自己的幾畝薄田裏,一來是為了保佑後代子孫風調雨順、五穀豐登,二來也是為了方便自家子孫逢年過節來祭拜掃墓。每年清明我們都會挎上個竹籃,裏面盛着奶奶頭天剪好的紙錢和疊好的金元寶,還有一些諸如酒肉、糕點一類的祭品。按照習俗,叔伯們通常都會用小鏟子把老祖墳上的泥土翻翻新添添土,把墳頭上的雜草除乾淨,還要幫墳上的那棵小樹理理枝。然後,我爸便會把籃子裏的祭品拿出來擺在墳前點上幾根香,在墳前的泥地上鋪上一塊紅紙或布頭,然後和叔伯們跪下來一邊磕頭一邊嘴裏唸唸有詞地叨唸着什麼。待他們拜完,就讓我們這些小輩兒的學着他們的樣子叩拜,他們就跟墳裏的先人們唸叨:這些都是你們的重孫重孫女兒們啊,現在都多大啦都上幾年級啦,你們在那頭都要好好地啊,錢不夠就託夢過來説一聲趕明兒啊就給你燒過去,你們都要好好保佑這些小輩兒的健健康康、沒病沒災的啊。那是我們都還年小不太聽得懂這些話的意思,就只知道叩首磕頭,等到拜完了也該回家去吃早飯了。這大概就是我對於清明最初的印象了。

因為求學,因為生計隨父母離開老家也有整整一個輪迴了,在這一級的時光裏多少回日月輪轉,多少次春去秋來、寒來暑往,如今又到清明瞭,我知道武大的櫻花現在又是一片繁花似錦令人垂憐生愛了,而很多人都在張羅着掃墓踏青、祭奠先人了。清明雨多花嫩、天朗氣清,今夜又是雨驟風急,站在宿舍樓道的欄杆邊,隔着沾滿泥濘的窗户眺望遠方,一株株玉蘭樹在雨水的洗刷下愈發青葱翠綠,鮮豔得油滴滴的。我就這麼依靠着欄杆看着,窗外的`小橋上走過一對對依偎的情侶,呵,年輕真好啊,青春的單純就像這清明的雨水可以滌清心底的多少詬穢,還以一片天朗氣清。不禁想起幾年前背過的一首老詩“凌晨四點醒來,發現海棠花未眠。”(《花未眠》--川端康成),是啊,在這明淨的四月的某一個夜晚突然失了眠,惺忪間踱步至窗前發現簾卷間海棠一片嫣紅,正伸直軀幹暢快地在雨後的清明呼吸着帶着淡淡土腥味的空氣呢。在這安靜的春夜裏還有着這麼一株可愛的海棠在傻傻地陪着我享受夜的繾綣呢。

又到清明瞭吶,多麼莊重和充滿血脈感的一個節日啊,是延續也是承啟,清明的意義從來就不單只是為了向已去的故人道一聲問候表一份緬懷,清明從其人文意義上更多地代表着的是一種血脈的延續和文化的傳承,當我們懷着崇敬和沉重的心情向先人訴説着我們的思念之苦時,我們更應該告訴那些曾經無比惦念着我們的先人們,我們會一如既往地秉承着你們的遺願將你們的寄託化作一種力量融入我們的血液,變成我們的血脈相承。

每一個人都會惦念故人,每一個人也都會成為故人被人所惦念,人這一輩子走走停停、忙忙碌碌,過往匆匆來不及一瞥,縱使青絲變白髮、高堂明鏡斑駁裂,殊不知“浮生若夢,為歡幾何?”(《春夜宴從弟桃李園序》--李白)。人生百年,匆匆過客,不過白駒過隙,值得我們在意的不外乎那麼幾個人,何必讓自己為其他人活着,何必讓自己活得那麼累呢。珍惜那些珍惜我們的人兒吧,有些時候命運的安排真的會讓我們措手不及。有很多人就那麼匆匆地離開了我,有很多人就因為那麼轉身的一瞬而不再重逢。“你輕輕地走過,淡淡的人生,像塵埃的來去不留痕跡,很多的畫面串起一個你,就在春去秋來的路途裏。生命是一個匆匆的過客,在一切還未嘗盡時離去。曉風中刻畫一個不完整的夢,我們拿什麼去憶昨天的你。有一天我也會歸去,在我最眷戀的這一片土地裏。風把我記憶抹去,雨把魂淡淡地送離。輕輕地從你的生命裏,我也會淡淡地離去。”

清明的作文 篇6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今天是清明節,雨淅淅瀝瀝地下着。我隨着爸爸媽媽回到老家,路上顯得比較擁擠,大家都趕着去老家祭祖。等我們到了老家,親戚們都已經到齊了。我第一次見到這麼多人在姥爺姥姥家聚會,比過年還要熱鬧。

我們吃過了中飯,大家便從家裏出發,這時雨停了,太陽出來了。我們帶着姥姥早已準備好的東西,一起上山去祭祖。一路上,田地裏油菜花開,蜜蜂嗡嗡,遠遠望去,大片的油菜花在陽光照耀下,像金色的綢緞閃閃發光。儘管下過小雨,但還讓人感到春天濃濃的氣息。山上有許多人在祭祖,不時地傳來鞭炮聲。姥爺姥姥説:“我們要先拜祖祖太公的墳。”祖祖太公在全家人的心中佔有特殊的.地位,每年祭拜都從這裏開始。只見伯父們將落葉掃開,將雜枝砍掉,在墳前擺上糖果糕點等,在碗裏倒上酒,然後緩緩地灑在地上,姥姥嘴裏喃喃地説着,祈求祖宗的保佑。在墳前,大家以輩份和長幼秩序跪拜。燒上紙錢,點燃鞭炮,隆隆的鞭炮聲響徹了這寂靜的山間。

姥爺説:“祭祖是讓我們祭奠自己的祖先,更是要我們知道,人不能忘本,特別是生活在富有條件下的年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