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書章句

經部裏的四書章句知識欄目專注於四書章句知識內容,集合了最優質的四書章句知識,最熱門的四書章句內容,最新的四書章句內容,學習四書章句知識就來四書章句知識欄目。

《孟子集註》梁惠王章句下

梁惠王章句下凡十六章。莊暴見孟子,曰:“暴見於王,王語暴以好樂,暴未有以對也。”曰:“好樂何如?”孟子曰:“王之好樂甚,則齊國其庶幾乎!”見於之見,音現,下見於同。語,去聲,下同。好,去聲,篇內並同。莊暴,齊臣也。庶幾,近辭也。言近於...

《論語集註》論語序説

論語序説史記世家曰:“孔子名丘,字仲尼。其先宋人。父叔梁紇,母顏氏。以魯襄公二十二年,庚戌之歲,十一月庚子,生孔子於魯昌平鄉陬邑。為兒嬉戲,常陳俎豆,設禮容。及長,為委吏,料量平;委吏,本作季氏史。索隱雲:“一本作委吏,與孟子合...

《論語集註》雍也第六

雍也第六凡二十八章。篇內第十四章以前,大意與前篇同。子曰:“雍也可使南面。”南面者,人君聽治之位。言仲弓寬洪簡重,有人君之度也。仲弓問子桑伯子,子曰:“可也簡。”子桑伯子,魯人,胡氏以為疑即莊周所稱子桑户者是也。仲弓...

《孟子集註》公孫丑章句上

公孫丑章句上凡九章。公孫丑問曰:“夫子當路於齊,管仲、晏子之功,可復許乎?”復,扶又反。公孫丑,孟子弟子,齊人也。當路,居要地也。管仲,齊大夫,名夷吾,相桓公,霸諸侯。許,猶期也。孟子未嘗得政,醜蓋設辭以問也。孟子曰:“子誠齊人也...

《孟子集註》孟子序説

孟子序説史記列傳曰:“孟軻,趙氏曰:“孟子,魯公族孟孫之後。”漢書注云:“字子車。”一説:“字子輿。”騶人也,騶亦作鄒,本邾國也。受業子思之門人。子思,孔子之孫,名急。索隱雲:“王劭以人為衍字。”而趙氏注及孔叢子等書亦皆雲...

《論語集註》述而第七

述而第七此篇多記聖人謙己誨人之辭及其容貌行事之實。凡三十七章。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竊比於我老彭。”好,去聲。述,傳舊而已。作,則創始也。故作非聖人不能,而述則賢者可及。竊比,尊之之辭。我,親之之辭。老彭,商賢大夫...

《孟子集註》離婁章句下

離婁章句下凡三十三章。孟子曰:“舜生於諸馮,遷於負夏,卒於鳴條,東夷之人也。諸馮、負夏、鳴條,皆地名,在東方夷服之地。文王生於岐周,卒於畢郢,西夷之人也。岐周,岐山下週舊邑,近畎夷。畢郢,近豐鎬,今有文王墓。地之相去也,千有餘...

《附錄》附錄二 四書章句集註定本辨

附錄二四書章句集註定本辨吳邑吳英伯和氏撰辛未夏,兒志忠學輯四書朱子注之定本,句考之而有所疑,折衷於予。此非易事也,得不盡心焉!定本句有不待辨者,有猶待辨者,有不可不辨者。不待辨者維何?如大學誠意章“故必謹之於此,以審其...

《中庸章句》中庸章句序

中庸何為而作也?子思子憂道學之失其傳而作也。蓋自上古聖神繼天立極,而道統之傳有自來矣。其見於經,則“允執厥中”者,堯之所以授舜也;“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厥中”者,舜之所以授禹也。堯之一言,至矣,盡矣!而舜復益之...

《孟子集註》離婁章句上

離婁章句上凡二十八章。孟子曰:“離婁之明,公輸子之巧,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員:師曠之聰,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堯舜之道,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離婁,古之明目者。公輸子,名班,魯之巧人也。規,所以為員之器也。矩,所以為方之器也。師曠...

《孟子集註》萬章章句上

萬章章句上凡九章。萬章問曰:“舜往于田,號泣於旻天,何為其號泣也?”孟子曰:“怨慕也。”號,平聲。舜往于田,耕歷山時也。仁覆閔下,謂之旻天。號泣於旻天,呼天而泣也。事見虞書大禹謨篇。怨慕,怨己之不得其親而思慕也萬章曰:“父...

《論語集註》八佾第三

八佾第三凡二十六章。通前篇末二章,皆論禮樂之事。孔子謂季氏:“八佾舞於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佾,音逸。季氏,魯大夫季孫氏也。佾,舞列也,天子八、諸侯六、大夫四、士二。每佾人數,如其佾數。或曰:“每佾八人。”未詳孰是。...

《孟子集註》公孫丑章句下

公孫丑章句下凡十四章。自第二章以下,記孟子出處行實為詳。孟子曰:“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天時,謂時日支幹、孤虛、王相之屬也。地利,險阻、城池之固也。人和,得民心之和也。三裏之城,七裏之郭,環而攻之而不勝。夫環而...

《孟子集註》告子章句下

告子章句下凡十六章。任人有問屋廬子曰:“禮與食孰重?”曰:“禮重。”任,平聲。任,國名。屋廬子,名連,孟子弟子也。“色與禮孰重?”任人復問也。曰:“禮重。”曰:“以禮食,則飢而死;不以禮食,則得食,必以禮乎?親迎,則不得妻;不親迎,則得...

《論語集註》公冶長第五

公冶長第五此篇皆論古今人物賢否得失,蓋格物窮理之一端也。凡二十七章。胡氏以為疑多子貢之徒所記雲。子謂公冶長,“可妻也。雖在縲紲之中,非其罪也”。以其子妻之。妻,去聲,下同。縲,力追反。紲,息列反。公冶長,孔子弟子。妻...

《論語集註》衞靈公第十五

衞靈公第十五凡四十一章。衞靈公問陳於孔子。孔子對曰:“俎豆之事,則嘗聞之矣;軍旅之事,未之學也。”明日遂行。陳,去聲。陳,謂軍師行伍之列。俎豆,禮器。尹氏曰:“衞靈公,無道之君也,復有志於戰伐之事,故答以未學而去之。”在陳...

《孟子集註》滕文公章句上

滕文公章句上凡五章。滕文公為世子,將之楚,過宋而見孟子。世子,太子也。孟子道性善,言必稱堯舜。道,言也。性者,人所稟於天以生之理也,渾然至善,未嘗有惡。人與堯舜初無少異,但眾人汨於私慾而失之,堯舜則無私慾之蔽,而能充其性爾...

《論語集註》子張第十九

子張第十九此篇皆記弟子之言,而子夏為多,子貢次之。蓋孔門自顏子以下,穎悟莫若子貢;自曾子以下,篤實無若子夏。故特記之詳焉。凡二十五章。子張曰:“士見危致命,見得思義,祭思敬,喪思哀,其可已矣。”致命,謂委致其命,猶言授命也。...

《論語集註》為政第二

為政第二凡二十四章。子曰:“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共,音拱,亦作拱。政之為言正也,所以正人之不正也。德之為言得也,得於心而不失也。北辰,北極,天之樞也。居其所,不動也。共,向也,言眾星四面旋繞而歸向之也。為...

《中庸章句》中庸章句

中庸章句中者,不偏不倚、無過不及之名。庸,平常也。子程子曰:“不偏之謂中,不易之謂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此篇乃孔門傳授心法,子思恐其久而差也,故筆之於書,以授孟子。其書始言一理,中散為萬事,末複合為一理,“...

《孟子集註》盡心章句上

盡心章句上凡四十六章。孟子曰:“盡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則知天矣。心者,人之神明,所以具眾理而應萬事者也。性則心之所具之理,而天又理之所從以出者也。人有是心,莫非全體,然不窮理,則有所蔽而無以盡乎此心之量。故能極其...

《論語集註》里仁第四

里仁第四凡二十六章。子曰:“里仁為美。擇不處仁,焉得知?”處,上聲。焉,於虔反。知,去聲。裏有仁厚之俗為美。擇裏而不居於是焉,則失其是非之本心,而不得為知矣。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處約,不可以長處樂。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孟子集註》梁惠王章句上

梁惠王章句上凡七章。孟子見梁惠王。梁惠王,魏侯罃也。都大梁,僭稱王,溢曰惠。史記:“惠王三十五年,卑禮厚幣以招賢者,而孟軻至樑。”王曰:“叟不遠千里而來,亦將有以利吾國乎?”叟,長老之稱。王所謂利,蓋富國強兵之類。孟子對曰...

《附錄》附錄一 四書章句附考序

附錄一四書章句附考序朱子之注四書也,畢生心力於斯,臨沒前數日,猶有改筆。但其本行世早,而世之得其定本者鮮,此注本所以有異也。又有因傳寫而異者,亦未免焉。定本如大學“欲其必自慊”,後為“欲其一於善”而定也;論語“行道而...

《論語集註》季氏第十六

季氏第十六洪氏曰:“此篇或以為齊論。”凡十四章。季氏將伐顓臾。顓,音專。臾,音俞。顓臾,國名。魯附庸也。冉有、季路見於孔子曰:“季氏將有事於顓臾。”見,賢遍反。按左傳史記,二子仕季氏不同時。此云爾者,疑子路嘗從孔子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