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玉案宋詞

青玉案宋詞1

《青玉案·凌波不過橫塘路》

青玉案宋詞

宋朝:賀鑄

凌波不過橫塘路,但目送、芳塵去。錦瑟華年誰與度?月橋花院,瑣窗朱户,只有春知處。

飛雲冉冉蘅皋暮,彩筆新題斷腸句。試問閒情都幾許?一川煙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

《青玉案·凌波不過橫塘路》古詩簡介

《青玉案·凌波不過橫塘路》是宋代詞人賀鑄的作品。此詞通過對暮春景色的描寫,抒發作者所感到的“閒愁”。上片寫路遇佳人而不知所往的悵惘情景,也含蓄地流露其沉淪下僚、懷才不遇的感慨;下片寫因思慕而引起的無限愁思,表現了幽居寂寞積鬱難抒之情緒。全詞虛寫相思之情,實抒悒悒不得志的“閒愁”。立意新奇,想象豐富,歷來廣為傳誦。

《青玉案·凌波不過橫塘路》翻譯/譯文

她輕盈的腳步沒有越過橫塘路,我傷心地目送她像芳塵一樣飄去。這錦繡華年可和誰共度?是在月下橋邊花院裏,還是在花窗朱門大户?這隻有春風才知道她的居處。

飄飛的雲彩舒捲自如,城郊日色將暮,我揮起彩筆剛剛寫下斷腸的詩句。若問我的愁情究竟有幾許。就像那一望無垠的煙草,滿城翻飛的柳絮,梅子黃時的綿綿細雨。

《青玉案·凌波不過橫塘路》註釋

⑴凌波:形容女子步態輕盈。三國魏曹植《洛神賦》:“凌波微步,羅襪生塵。”

⑵芳塵去:指美人已去。

⑶錦瑟華年:指美好的青春時期。錦瑟:飾有彩紋的瑟。唐李商隱《錦瑟》:“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

⑷月台:賞月的平台。花榭:花木環繞的房子。一作“月橋花院”。

⑸瑣窗:雕繪連瑣花紋的窗子。朱户:硃紅的大門。

⑹飛:一作“碧”。冉冉:指雲彩緩緩流動。蘅皋(hénggāo):長着香草的沼澤中的高地。

⑺彩筆:比喻有寫作的才華。《南史·江淹傳》:“……(淹)嘗宿於冶亭,夢一丈夫自稱郭璞,謂淹曰:‘吾有筆在卿處多年,可以見還。’淹乃探懷中得五色筆一以授之。”斷腸句:傷感的詩句。

⑻試問:一説“若問”。閒愁:一説“閒情”。都幾許:總計為多少。

⑼一川:遍地,一片。

⑽梅子黃時雨:江南一帶初夏梅熟時多連綿之雨,俗稱“梅雨”。《歲時廣記》卷一引《東皋雜錄》:“後唐人詩云:‘楝花開後風光好,梅子黃時雨意濃。’”

《青玉案·凌波不過橫塘路》賞析/鑑賞

這首詞通過對暮春景色的描寫,抒發作者所感到的“閒愁”。上片寫情深不斷,相思難寄;下片寫由情生愁,愁思紛紛。全詞虛寫相思之情,實抒悒悒不得志的“閒愁”。立意新奇,能興起人們無限想象,為當時傳誦的名篇。

賀鑄的美稱“賀梅子”就是由這首詞的末句引來的。可見這首詞影響之大。

“凌波不過橫塘路,但目送,芳塵去。”橫塘,在蘇州城外。龔明之《中吳紀聞》載:“鑄有小築在姑蘇盤門外十餘里,地名橫塘。方回往來於其間。”是作者隱居之所。凌波,出自曹植《洛神賦》:“凌波微步,羅襪生塵。”這裏是説美人的腳步在橫塘前匆匆走過,作者只有遙遙地目送她的倩影漸行漸遠。基於這種可望而不可即的遺憾,作者展開豐富的想象,推測那位美妙的佳人是怎樣生活的。“錦瑟年華誰與度?”用李商隱“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詩意。下句自問自答,用無限婉惜的筆調寫出陪伴美人度過如錦韶華的,除了沒有知覺的華麗住所,就是一年一度的春天了。這種跨越時空的想像,既屬虛構,又合實情。

上片以偶遇美人而不得見發端,下片則承上片詞意,遙想美人獨處幽閨的悵惘情懷。“飛雲”一句,是説美人佇立良久,直到暮色的四合,籠罩了周圍的景物,才驀然醒覺。不由悲從中來,提筆寫下柔腸寸斷的詩句。蘅皋,生長着香草的水邊高地,這裏代指美人的住處。“彩筆”,這裏用以代指美人才情高妙。那麼,美人何以題寫“斷腸句”?於是有下一句“試問閒愁都幾許?”“試問”一句的好處還在一個“閒”字。“閒愁”,即不是離愁,不是窮愁。也正因為“閒”,所以才漫無目的,漫無邊際,飄飄渺渺,捉摸不定,卻又無處不在,無時不有。這種若有若無,似真還幻的形象,只有那“一川煙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差堪比擬。作者妙筆一點,用博喻的修辭手法將無形變有形,將抽象變形象,變無可捉摸為有形有質,顯示了超人的藝術才華和高超的藝術表現力。清王闓運説:“一句一月,非一時也。”就是讚歎末句之妙。

賀鑄一生沉抑下僚,懷才不遇,只做過些右班殿臣、監軍器庫門、臨城酒税之類的小官,最後以承儀郎致仕。將政治上的不得志隱曲地表達在詩文裏,是封建文人的慣用手法。因此,結合賀鑄的生平來看,這首詩也可能有所寄託。賀鑄為人耿直,不媚權貴,“美人”“香草”歷來又是高潔之士的象徵,因此,作者很可能以此自比。居住在香草澤畔的美人清冷孤寂,正是作者懷才不遇的形象寫照。從這個意義上講,這首詞之所以受到歷代文人的盛讚,“同病相憐”恐怕也是一個重要原因。當然,徑直把它看作一首情詞,抒寫的是對美好情感的追求和可望而不可即的悵惘,亦無不可。無論從哪個角度來理解,這首詞所表現的思想感情對於封建時代的人們來説,都是“與我心有慼慼焉”。這一點正是這首詞具有強大生命力的關鍵所在。

《青玉案·凌波不過橫塘路》作者簡介

賀鑄(1052~1125)北宋詞人。字方回,自號慶湖遺老。漢族,祖籍山陰(今浙江紹興),後遷衞州(今河南衞輝市)。宋太祖賀皇后族孫,所娶亦宗室之女。自稱遠祖本居山陰,是唐?賀知章後裔,以知章居慶湖(即鏡湖),故自號慶湖遺老。 賀鑄長身聳目,面色鐵青,人稱賀鬼頭,曾任右班殿直,元佑中曾任泗州、太平州通判。晚年退居蘇州,杜門校書。不附權貴,喜論天下事。能詩文,尤長於詞。其詞內容、風格較為豐富多樣,兼有豪放、婉約二派之長,長於錘鍊語言並善融化前人成句。用韻特嚴,富有節奏感和音樂美。部分描繪春花秋月之作,意境高曠,語言濃麗哀婉,近秦觀、晏幾道。其愛國憂時之作,悲壯激昂,又近蘇軾。南宋愛國詞人辛棄疾等對其詞均有續作,足見其影響。

青玉案宋詞2

凌波不過橫塘路。但目送、芳塵去。錦瑟華年誰與度。月橋花院,瑣窗朱户。只有春知處。飛雲冉冉蘅皋暮。彩筆新題斷腸句。若問閒情都幾許。一川煙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

作品賞析

【註釋】

①凌波:形容女子步態輕盈。

②芳塵去:指美人已去。

③錦瑟華年:指美好的青春時期。 錦瑟:飾有彩紋的瑟。

④月台:賞月的平台。 花榭:花木環繞的房子。

⑤瑣窗:雕繪連瑣花紋的窗子。 朱户:硃紅的大門。

⑥蘅皋:長着香草的沼澤中的高地。

⑦彩筆:比喻有寫作的才華。事見南朝江淹故事。

⑧都幾許:共有多少。

⑨一川:遍地。

【評解】

這首詞通過對暮春景色的描寫,抒發作者所感到的“閒愁”。上片寫路遇佳人而不

知所往的悵惘情景,也含蓄地流露其沉淪下僚、懷才不遇的感慨。下片寫因思慕而引起

的無限愁思。全詞虛寫相思之情,實抒悒悒不得志的“閒愁”。立意新奇,能興起人們

無限想象,為當時傳誦的名篇。

青玉案宋詞3

青玉案

辛棄疾

東風夜放花千樹。

更吹落,星如雨。

寶馬雕車香滿路。

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

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

眾裏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鑑賞:

古代詞人寫上元燈節的詞,不計其數,辛棄疾的這一首,卻沒有人認為可有可無,因此也可以稱作是豪傑了。然而究其實際,上闋除了渲染一片熱鬧的盛況外,並無什麼獨特之處。作者把火樹寫成與固定的燈綵,把星雨寫成流動的煙火。若説好,就好在想象:東風還未催開百花,卻先吹放了元宵節的火樹銀花。它不但吹開地上的燈花,而且還從天上吹落了如雨的彩星燃放的煙火,先衝上雲霄,而後自空中而落,好似隕星雨。然後寫車馬、鼓樂、燈月交輝的人間仙境玉壺,寫那民間藝人們載歌載舞、魚龍漫衍的社火百戲,極為繁華熱鬧,令人目不暇接。其間的寶也,雕也鳳也,玉也,種種麗字,只是為了給那燈宵的氣氛來傳神來寫境,大概那境界本非筆墨所能傳寫,幸虧還有這些美好的字眼,聊為助意而已。

青玉案宋詞4

三年枕上吳中路。遣黃耳、隨君去。若到松江呼小渡。莫驚鷗鷺,四橋盡是,老子經行處。

輞川圖上看春暮。常記高人右丞句。作個歸期天已許。春衫猶是,小蠻針線,曾濕西湖雨。

古詩簡介

《青玉案·和賀方回韻送伯固歸吳中故居》是宋代文學家蘇軾的詞作。此詞為送人之作。上闋抒寫作者對蘇堅歸吳的羨慕和自己對吳中舊遊的思念;下闋抒發了自己欲歸不能的惋惜,間接表達對官海浮沉的厭倦。全詞明寫送友歸鄉,實寫自己思鄉懷舊,深微婉曲,含蓄深沉,構思奇巧,別具特色。

譯文

幾年來我做夢都想回吳中,如今讓黃狗代我傳書隨你去。當你走到松江渡口叫渡時,千萬莫驚動水中鴛鴦、白鷺。那蘇州的四橋全都是我當年經行遊覽去處。

在《輞川圖》上觀看春暮,我常記得高人王維的詩句,暗定歸期老天必定會准許。身上的春衣還是愛妾朝雲一針一線縫製,那上面還淋着西湖的雨水。

註釋

⑴青玉案,詞牌名。

⑵伯固:北宋詩人蘇堅,字伯固,號後湖居士,蘇軾友人。

⑶黃耳:一作“黃犬”。《晉書·陸機傳》:陸機有犬叫“黃耳”。他在洛陽時,曾系信於犬頸,“吳中”家中,犬又繫帶回信還洛陽。

⑷四橋:《蘇州府志》卷三十四《津樑》:“甘泉橋一名第四橋,以泉品居第四也。”

⑸老子:老年人的自稱,此作者自指。

⑹輞川圖:唐詩人王維,其有別墅在輞川,曾於藍田清涼寺壁上畫《輞川圖》,表示林泉隱逸之情志。

⑺小蠻:指詞人侍妾朝雲。

賞析/鑑賞

這是首送人之作。在眾多的送別詞中,蘇軾的這首《青玉案》可謂別具一格。一方面作者為送客而作,一方面自己還客居他鄉,是為“客”中送客之作。

上闋抒寫作者對蘇堅歸吳的羨慕和自己對吳中舊遊的思念。“三年枕上吳中路”寫蘇堅隨蘇軾三年為官未歸,枕頭上都牽繞着回家的道路,展現了自己思鄉心切,也表達了對友人歸家的理解和關切之情。用“黃犬”這一典故,表達出盼伯固回吳後及時來信。“呼小渡”數句細節傳神,虛中寓實,給對方一種“伴你同行”的親切感。告語友人到松江橋畔不要驚動鴛鴦白鷺,表現了詞人對吳中故地眷戀之深。詞人自稱“老子”,語氣幽默詼諧,顯出朋友之間的親暱與坦誠。

下闋寫詞人思歸心切,就蘇堅之“歸”,抒説己之“歸計”。以對王維《輞川圖》的仰慕開篇,直言記得王維的詩句,暗許送友思歸之意。“作個歸期天定許”一句,奇境別開,明知不可歸而猶言“天定許”,思歸之情,倍見殷切。“小蠻針線”則顯出宦遊天涯之可哀,情真意切。“作個歸期天定許,春衫猶是,小蠻針線,曾濕西湖雨。”“歸期天定許”寫蘇軾迫切思歸與親人愛侶團聚,特借白居易所寵愛的善舞妓人小蠻,喻指其愛妾朝雲,朝雲親手縫製的春衫“曾濕西湖雨”,為“天註定”做一註腳:天公有情,為朝雲之相思而灑淚雨,淋濕我春衫,豈非“天定許”嗎?全詞中心在於一個“歸字”,既是羨慕蘇堅歸吳中,亦是悲歎自己歸夢難成。詞寫思念親人含蓄深沉,風格婉曲而又曠放。

青玉案宋詞5

元夕

辛棄疾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

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眾裏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賞析】

這首詞大約寫在他被迫退休於江西上饒之後。全詞着力描寫了正月十五元宵節觀燈的熱鬧景象。先寫燈會的壯觀,東風吹落了滿天施放的焰火,像天空裏的流星雨。接寫觀眾之多,前來看花燈的人,男的騎着高頭大馬,女的乘着雕花豪華車,男男女女都衣服薰了香,懷裏揣着香袋,過路的人多了,連路也是香的。這是從各個角度描寫場面之熱鬧。鳳簫聲韻悠揚,明月清光流轉,整夜裏魚龍燈盞隨風飄舞。姑娘們打扮得花枝招展,頭戴蛾兒、雪柳,身綴金黃色絲縷,在燈光照耀下,銀光閃閃,金光鑠鑠,她們成羣結隊,歡聲笑語,眼波流盼,巧笑盈盈,幽香四溢地從人們身旁走過。“元夕”的熱鬧與歡樂佔全詞十二句中七句。“眾裏”一句方始出現主人公活動。“那人”賞燈卻不是“寶馬雕車”,也不在“笑語盈盈”列中,她遠離眾人,為遺世獨立,久尋不着,原來竟獨立在“燈火闌珊處”。全詞用的是對比和以賓襯主的手法,烘雲托月地推出這位超俗的女子形象:孤高幽獨、淡泊自恃、自甘寂寞、不同流俗。這不正是作者自己的寫照麼?

青玉案宋詞6

青玉案

辛棄疾 (宋)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

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眾裏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註釋:寶馬雕車:指觀燈的貴族豪門的華麗車馬。蛾兒、雪柳、黃金縷:都是婦女的頭飾。泛指婦女的盛裝。

背景:這首詞大約作於詞人被罷職閒居期間,置身熱鬧之外的“那人”形象裏,實有作者自身的影子在,或者簡直就是作者人格的化身。

8、這首詞描寫的是我國哪一個傳統節日?(1分)

9、全詞主要運用了哪種表現手法?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2分)

參考答案:

8、元宵節(1分)

9、全文主要運用了反襯的表現手法,(1分)表達出作者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追求(或詞人對理想的追求的執着和艱辛 或寂寞孤獨之情 )。(1分)

青玉案宋詞7

青玉案 黃公紹

年年社日停針線怎忍見,雙飛燕今日江城春已半一身猶在,亂山深處,寂寞溪橋畔春衫著,破誰針線點點,行行淚痕滿落日,解鞍芳草岸花無人戴,酒無人勸,醉也無人管。

《青玉案》是宋朝朝詩人黃公紹的作品

【註釋】①社日:指立春以後的春社②停針線:《墨莊漫錄》説:“唐、宋社日婦人不用針線,謂之忌作”唐張籍《吳楚詞》:“今朝社日停針線”③“春衫”兩句:春衫已經穿破,這是誰做的針線活呢?這裏的“誰針線”與“停針線”相呼應,由著破春衫想起那製作春衫的人,不覺悽然淚下,淚痕沾滿了破舊的春衫。

【評解】此詞抒寫遊子思鄉的情懷上片寫遊子在深山溪橋邊,遙念家鄉社日,看到雙雙飛燕而自傷孤單下片寫遊子長期飄流在外,春衫已破,滿是淚痕,卻還不知歸期末尾連用三個“無人”,點出不僅賞花、飲酒都無心情,甚至醉了也受不到照顧寫盡孤身羈旅的淒涼況味通篇纏綿悽惻,委婉含蓄。

青玉案宋詞8

綠槐煙柳長亭路,恨取次、分離去。日永如年愁難度。高城回首,暮雲遮盡,目斷知何處? 解鞍旅舍天將暮,暗憶丁寧千萬句。一寸柔腸情幾許?薄衾孤枕,夢迴人靜,侵曉瀟瀟雨。

惠洪是宋代的詩僧,也工詞。其詞婉麗,多豔語。這首《青玉案》步賀鑄有名的《青玉案》(凌波不過橫塘路)原韻,抒寫傷別懷人之情。

長亭,秦漢時,在驛道邊隔十里置一亭,謂之長亭,是行人歇腳和餞別的地方。綠槐煙柳,槐者,懷也;柳者,留也。槐柳蔭成,如煙籠霧罩,顯示出一片迷茫、悵惘的傷離恨別的氛圍。就在這槐柳如煙,長亭連短亭的驛道上,多少人臨歧灑淚,次第分離!

詞由別時情境寫到別後心情。俗語説“一日不見,如隔三秋”。所謂“日永(長)如年”,正是強調因別愁綿綿而主觀感受到的一日之長。最難堪時,登高回首,目盡蒼天,只見層層暮雲遮斷了望眼。而鄉關,更在暮雲青山之外!

柳宗元有句雲“嶺樹重遮千里目”(《登柳州城樓寄漳汀封連四州》)韓愈亦發出過“雲橫秦嶺家何在”(《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的痛切的悲呼。它們都表現了一種鄉關遠隔,親人睽離,欲歸不能的強烈的阻隔心態。

下闋以時間為線索,接寫行人於日暮時分駐馬解鞍,投宿旅舍。“寒燈思舊事”(杜牧《旅宿》),詞人在孤館獨對青燈,前塵往事,亦紛至沓來,暗中憶及分離時之細語丁寧,幾多柔情,幾多思念!如今,只有夢魂可超越時空,暫返鄉關,和伊人小聚。恍然警覺,只有孤枕寒衾,燈昏人靜,天色漸明,而窗外小雨瀟瀟,亦如人之潸潸清淚,綿長無盡。

清徐?《詞苑叢談》雲:“凡詞無非言情。”又引宗梅岑語:“詞以豔麗為工,但豔麗中須近自然本色。”(《叢談·品藻二》)惠洪身為僧人,而“其詩詞多豔語,為出家人未能忘情絕愛者”(薛礪若《宋詞通論》)。

青玉案宋詞9

歐陽修

一年春事都來幾?早過了、三之二。綠暗紅嫣渾可事。綠楊庭院,暖風簾幕,有個人憔悴。

買花載酒長安市,又爭似家山見桃李?不枉東風吹客淚,相思難表,夢魂無據,惟有歸來是。

【賞析】

這是一首傷春懷鄉詞。上片寫賞花傷春。“一年”二句交待“春事”已過三分之二,“綠喑紅嫣”,講暮春尚餘可心樂事之景,暗寓了“夕陽無限好”之意。“綠楊”二句以鏡頭推進的方式,穿庭院,開簾幕,再映出一個憔悴之人。是誰呢?聯繫下片“相思難表”來看,顯然是詞人的愛妻。這幾句是詞人賞花傷春而聯想到如花愛妻的紅顏憔悴,遂引發下片之懷人思歸。“買花”二句,將“長安買花”與“家山桃李”對照、比較,顯示出對家鄉愛妻的深情與愛重。“不枉”句,講不要錯怪春風吹落了感傷的淚水,詞人沒有像一些詞家怨天尤物,責備春風惹恨,花草添愁,而是樸厚、坦誠地講:“相思難表,夢魂無據”。最後詞人表示而今唯有歸返家鄉,趁桃李芳華,享受團圓美滿,以慰藉孤獨、寂寞,流露出對仕途遷延的厭倦。全詞語言渾成,感情真摯,情思由近及遠,構思新巧。

青玉案宋詞10

一、説教材。

這首詞出自粵教版《唐詩宋詞元散曲》第三單元“漫步宋詞”第16課“辛棄疾詞三首”,是一篇基本閲讀課文。詞作為宋代最鮮明的文學樣式,詞人輩出,佳作也多於繁天之星。而選修本在編寫教程時,基本閲讀部分僅選取了柳永、蘇軾、李清照和辛棄疾四位詞人的作品。前兩者分別代表了北宋時期婉約和豪放的最高峯;後兩者分別代表了南宋時期婉約和豪放的最大成就者。《青玉案·元夕》是一首豪放、婉約兼具的佳作。寫的是元宵燈會的盛況,寫花燈、煙花、龍燈,寫貴族婦女的盛粧麗服和歡聲笑語,形式上是婉約的。但表現那人自甘淡泊、不同流俗的品格,寄託作者不同流俗的理想人格,表明不與媚敵求榮的主和派同流合污、堅持抗敵報國的正義立場,可謂寄勁於婉,寓剛於柔。通過此詞的學習,我們就可以感知辛棄疾那慷慨激昂的愛國情懷。

雖然前面學習了許多唐詩和宋詞,學生對詩詞鑑賞掌握了一定的方法和技巧,但對於本首詞來講,我還是會把背誦及鑑賞詞的意境作為知識目標;把品味詞的語言、鑑賞詞中的藝術形象及分析表達技巧作為能力目標;把學習辛棄疾的愛國主義精神作為德育目標。由於詞中塑造了“那人”形象,具有一定的喻示意義,風格方面主要呈現為婉約形式,但婉約中寄寓着豪放,因此,我把這兩點作為教學難點,把引導學生鑑賞詞的意境和表達技巧(怎樣塑造)作為教學重點。

二、説教法與學法。

我所帶的兩個班,一個是物理班,一個是地理班,雖一字之差,素質和學風卻相去甚遠。就物理班而言,在做到知人論世和品讀的基礎上,我會採用練習法的教學方法,將課文問題化,以實現教學目標。對地理班來説,我會沿用詩歌鑑賞的一般方法:一讀二看(看標題、看作者、看註釋)三品(語言)四析(形象與技巧),最後再來歸納主題和風格特色。這種方法雖然陳舊,但熟能生巧,也能使地理班的大多數學生懂得如何鑑賞詩歌。

三、説教學過程(以地理班為例)

1、導入。

上節課我們學習了李清照的《永遇樂》,這首詞通過回憶“中州盛日”的元宵,與今日元宵的淒涼的對比,抒發了身世之感和家國之悲。今天我們來學習另一首同樣寫元日的詞——辛棄疾寫的《青玉案·元夕》,看看作者又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温故知新;為兩詞對比作鋪墊)

2、讀。

①先聽錄音(感受情景);

②齊聲朗讀(披情入文);

③自由朗讀;

④集體背誦。

(讀是鑑賞詩歌的第一要訣,只有讀懂了,才能正確地鑑賞詩歌)

3、看

①看標題:“青玉案”是詞牌名。出自東漢《四愁詩》“美人贈我錦繡段,何以報之青玉案”。又名《橫塘路》、《西湖路》、《青蓮池上客》等。雙調,六十七字,仄韻。“元夕”是題目,交代了寫作內容。

②看作者:辛棄疾(1140—1207),字幼安,號稼軒,山東濟南人。出生時北宋已淪亡十多年,出生地早已被金兵佔領。他21歲時就在家鄉組織了一支兩千多人的起義隊伍,投入抗金斗爭。次年率領隊伍參加耿京為首的農民起義軍,任掌書記。之後,他建議耿京投歸南宋,耿京採納了他的建議,派他與南宋聯繫。當他南下時耿京被叛徒所殺,義軍潰散。他在歸途中得知此事,率50多人闖入金營,生擒叛徒,解至建康獻給宋高宗。從此,在南方任事,將恢復中原的希望寄託在南宋統治者身上。到南方後,先後任江陰籤判、建康通判、滁州知州、江西提點刑獄、湖北湖南轉運副使、潭州知州、兼湖南安撫使。1187年,又被起任福建提點刑獄,代理安撫使。後又被諫官彈劾罷官,回上饒,徙居鉛山。一住八年,1203年,起用為紹興知州,兼浙東安撫使,知鎮江府。1207年,回到鉛山,9月病卒。

他生活的時代南宋朝廷一直存在對金妥協和堅決抗金收復中原的和戰之爭。辛棄疾是主戰派,有出將入相之才,智勇兼備,一生以氣節自負,以功業自許,力主恢復,矢志不渝。但南宋小朝廷長期由主和派把持朝政,對主戰派多般排擠打擊,對辛棄疾這樣的`愛國志士,始終不敢放手使用,使一生不得重用,最終抱憾而終。

辛棄疾是南宋愛國詞派的代表,是兩宋豪放詞派的代表,是宋詞的集大成者。著有《稼軒長短句》,流傳至今的詞作有620多首,數量居兩宋詞家之冠。他的詞繼承了蘇軾開創的豪放詞風,把愛國詞創作推向頂峯。他的詞唱出了時代的最強音,充滿同仇敵愾的愛國熱情。還吸取婉約詞藴藉細膩的長處,兼容眾體,吸取各家之長。在豪雄英偉之氣為主的同時,也不乏嫵媚、清麗、孌婉之作,兼有俚俗幽默之詞。形成以豪放沉鬱為主的多樣化的藝術風格,“足以領袖一代,雄視百家”。

③看註釋,根據課文的註釋進行文本解讀,進而從整體上把握文章內容。

4、品語言(以思考題形式探究)(答案見課件)

(1)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這兩句用了什麼修辭手法,有什麼表達作用?

(2)“寶馬雕車香滿路”“笑語盈盈暗香去”這兩句用了什麼修辭手法,有什麼表達作用?

(3)詞人筆下“元夕” 有何特點?

(4)“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寫了哪種人的情態?

(5)梁啟超以為最後三句"自憐幽獨,傷心人別有懷抱。"(《藝衡館詞選》),你同意他的説法嗎?説説你的理由。

5、析(形象與技巧)

①下片寫了元宵佳節哪兩種人?從哪些方面來寫?表現了她們各自怎樣的特點?

(那些打扮得花枝招展,爭相去看燈、戲耍的女子和“那人”。那人是一個孤高脱俗、傲然不羣,獨在“燈火闌珊處”的女子,表現了詞人內心的孤獨、寂寞。)

②作者塑造這樣一位美人,用意是什麼?

(她是抒情主人公的意中人,實際上就是作者的一種理想人格的化身。寄寓了詞人在政治上的失意苦悶的心情,表達了不願跟統治者(“當權者”或“時俗”)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

③、本詞運用了哪些手法?試舉例分析。

(A、託寓手法。借對元宵盛況的描寫,表現那人自甘淡泊、不同流俗的品格,寄託作者不同流俗的理想人格,表明不與媚敵求榮的主和派同流合污、堅持抗敵報國的正義立場。

B、善於鋪陳。從花燈之多、煙花之盛、遊人之眾、舞燈之歡等方面表現元宵佳節的繁華熱鬧。

C、對比手法。將世俗之人在元宵佳節上的表現與“那人”的表現進行對比,表現了“那人”自甘淡泊、不同流俗的品性。

D、豪放、婉約兼具。寫的是元宵燈會的盛況,寫花燈、煙花、龍燈,寫貴族婦女的盛粧麗服和歡聲笑語,形式上是婉約的。但表達的是不同流俗的政治理想,可謂寄勁於婉,寓剛於柔。)

6、結主旨:

本詞表面極寫元宵節燈火輝煌、萬人徹夜狂歡的場面,諷刺南宋統治者只知沈醉於歌舞昇平,而不思復國。詞中繁華的景象,襯托出一位自憐幽獨,脱俗不羣的美人形象,從中表現了詞人唯我獨醒,不隨波逐流的清高品格。

7、能力拓展

辛棄疾《青玉案》和李清照《永遇樂》都是寫元夕的,試比較二者在立意和表現方法上的異同。

8、課外延伸

閲讀下面一首詞回答問題

菩薩蠻 書江西造口壁

辛棄疾

鬱孤台下清江水,中間多少行人淚。西北望長安,可憐無數山。

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江晚正愁餘,山深聞鷓鴣。

1、下列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上闋頭句“鬱孤台下清江水”起筆橫絕,尤其“鬱”有沉鬱之意,“孤”有巍巍獨立之感,“鬱孤台”三字劈面便呈顯出一座鬱然孤峙之高台,顯然有滿腔磅礴之激憤

B“中間多少行人淚”行人淚三字,直點造口當年事,痛感國勢衰危,憤金兵之猖狂,羞國恥之未雪,乃將滿腔悲憤化為此悲涼之句。在詞人心中,此一江流水,竟是行人流不盡的傷心淚

C“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 無數青山雖可遮住長安,但終究遮不住一江之水向東流 。實寫眼前的景色無寄託之意

D鷓鴣聲聲,鳴聲悽切,由於朝廷一味妥協,久久未能光復中原,作者心中滿懷愁苦,表現的極其悲涼。

2、全詞抒發了怎樣的情感?

3、主要是通過什麼手法來抒發的?

9、課堂小結(略)

10、

(1)背誦《青玉案》;

(2)預習其它兩首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