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讀成才的故事3篇

在等待的日子裏,刻苦讀書,謙卑做人,養得深根,日後才能枝葉茂盛。以下是本站小編分享給大家的關於苦讀成才的故事,希望這些故事能對你帶來幫助!

苦讀成才的故事3篇

苦讀成才的故事篇1:冼星海苦學成才

一九三一年的一天,法國巴黎音樂學院正在舉行入學考試。

坐在主考席上的幾位教授,被一箇中國肯年的考卷深深吸引了:無論是和聲、賦格還是作品分析,成績都屬優秀。而且,作曲成績也是所有考生中最理想的一個。經過一番品評,主考教授當即宣佈,正式錄取這位中國考生進巴黎音樂學院作曲班。並且説,由於他考試成績優異,校方決定給他頒發榮譽獎。按照學校的慣例,受獎者有權選擇獎品,就看他最需要什麼?

這位考生名叫冼星海,他一直神情緊張地站在主考席前,當聽到他被錄取的消息後,才如夢初醒。又聽説讓他自由選擇獎品,一時竟不知所措起來,躊躇了半晌,才羞澀而慚愧地説:“我需要飯票。”

是啊,此時此刻,對於冼星海來説,飯票是他最需要的……

一九O五年六月十三日深夜,星海誕生在廣東省番禺縣珠江邊的一條小船上。臉色蒼白的母親取出一件破衣,用顫抖的手將他裹起來。他的父親因終年在海上捕魚,積勞成疾,早在半年之前就去世了。小星海靠母親給人家做苦工拉扯着長大。為求生計,他們母子曾漂泊到新加坡。

一九一八年秋,星海被人推若進了廣州嶺南大學的華僑學生特別班。一邊學習,一邊當校役,負責上下課搖鈴、擦黑板等工作,以維持讀書和日常生活。在這期間,星海利用業餘時間自學音樂。他不分寒暑,堅持不懈地彈奏鋼琴,練習提琴和其它樂器,閲讀了大量的音樂理論書籍。由於他刻苦鑽研,虛心求教,取得了很好的成績,初步顯示出了音樂才能,被師生們譽為“南國簫手”。

星海並不滿足於己有的成績。他迫切要求提高音樂理論和演奏技巧,後又到北京和上海半工半讀學習音樂。可是在舊中國(編輯注:在偉大的新中國情況更加嚴重),一個窮苦孩子要學音樂,真比登天還難,他的幻想被現實擊玻了。但他並不甘沉淪,他立志要做一個音樂家,用音樂藝術為祖國服務。一九二九年,當他二十五歲的時侯,為了求得深造,他不顧一切艱難險阻,毅然離開祖國,遠涉重洋,到法國巴黎去學音樂。

美麗的巴黎,是《國際歌》的故鄉,這裏的巴黎音樂學院,是世界許多着名音樂家的搖籃,為各國有志於音樂的青年所向往。可是,巴黎,這世界音樂的首府,並沒有張開雙臂來歡迎冼星海。

冼星海踏上巴黎街頭時,口袋裏只剩下了五十個法郎,而在那樣揮金如土的城市,就連最簡樸的一頓飯,也得花十二個法郎呀裏冼星海流落在悽風苦雨的巴黎街頭,幾經周折才在一家小飯館找到工作。每天天不亮,他就得把牛奶、士豆和牛肉運回來,接着便擦刷店堂地板,然後又忙着挑菜,等侯開門營業。開店之後就更忙了,跑來跑去,緊張地為顧客報菜送菜。他任勞任怨地廉價出賣自己的勞動力。

終於領到了六百法郎的月薪,他立即給在祖國的母親寄了一半,用另一半買了一把小提琴。從此,每天深夜,冼星海送走了最後一批顧客,就趕緊收拾好鍋盆碗盞,把廚房打掃乾淨。然後便如飢似渴地開始練習小提琴。拉到實在拉不動了,就在廚房裏用桌凳臨時搭個牀浦睡一會兒。早晨天亮前,再在廚房裏拉一陣琴,然後開始幹活。中午飯店休息,他又抓緊時間讀音樂理論書籍。甚至在報菜送菜時稍有空隙,他也要從碗櫃裏取出小提琴,爭分奪秒地拉上一首練習曲,聽到電鈴一響,他立即收起琴,快步前去給顧客端送飯菜。

冼星海如痴如迷的練琴,引起飯店老闆不滿意,有些同事也產生了誤解,常常投以冷眼或挖苦嘲諷。每當星海想練琴的時候,有的人就指手畫腳地故意找些事讓他做,或者説:“快把這一堆碗盆洗出來。”或者説:“再把廚房打掃一遍”不能練琴,這使得冼星海十分痛苦。

後來,冼星海在一位同鄉的幫助下,總算找到了一間住房,這是一撞七層高樓頂上的一間小閣樓。房間只有一人來高,僅能放下一張單人牀和一張小方桌,房頂有個透氣的叫做“牛眼”的天窗。每天凌晨,冼星海就起牀,打開天窗,站在桌子上,將身子探出窗外,向着廣闊的巴黎上空,盡情地練習小提琴。拉過琴再趕到飯店上班,一直幹到深夜再回來,每天十七、八個小時的勞累,使得他情疲力竭,不幸的事情發生了。

有一天,冼星海照常不停地收拾菜盤,為顧客勾劃菜單,然後又捧着一大疊碗盆趕回廚房搶時間洗刷。剛開始洗,上菜的鈴又響了,他扔下手中的活,趕忙端上菜盤去送菜,剛邁幾步,忽然覺得頭暈目眩,眼前一黑,“嘩啦”一聲,連人帶菜一起摔在樓梯口。老闆暴跳如雷,將冼星海臭罵一頓之後,就把他開除了。冼星海從碗櫃裏拿出提琴,憤然離開了飯店,他又失業了。

夜巴黎的街道,燈紅酒綠。飢腸轆轆的星海在茫然地徘徊着,最後,他象是下了大決心似的,挾着小提琴,鼓足勇氣向一家大餐館走去。館子裏除了法國男女顧客外,靠墉一角還坐着兩個穿着特別時髦的中國官費留學生。他們正在喝着高級香檳酒,談論着好萊塢女明星的容貌和巴黎的桃色新聞。

冼星海走進餐廳,神情尷尬地開始了第一次拉琴賣藝。他拉了一曲聖·桑的《天鵝》,又拉了一曲比才的《哈巴涅拉》舞曲,人們不理會他。他硬着頭皮,拿着盤子走過兩個中國官費生面前,這兩個官費生拉住他,非要他拉當時巴黎流行的黃色歌曲,他堅決不拉,兩個官費生不但不給錢,反把他謾罵、侮辱了一頓……

飢餓、羞辱天天折磨着星海,但他要用自己的音樂去喚醒沉睡的中華民族的崇高理想矢志不移。一天夜甩,寒風呼號,星海沒有棉破,和衣躺在牀上,凍得直哆嗦,實在沒法睡一F去,只得爬起來點着煤油燈寫作。忽然,風猛烈地從窗户吹進來,燈滅了,點着又滅了,一連點了好兒次。寒風猛烈地嘶吼着,星海的心也跟着激烈地顫抖起來,他不禁揮筆疾書,藉着風聲的呼號,傾訴痛苦的人生和對多難祖國的深切思念。

一首非凡的樂曲《風》誕生了,並幸運地得到了音樂大師奧別多菲爾的肯定。由於奧別多菲爾的推薦,《風》在巴黎音樂學院新作品演奏會上演出,立即轟動了巴黎。巴黎音樂學院的杜卡斯等着名音樂家,都深深為星海的苦學情神所感動,他們歡迎星海報考巴黎音樂學院。

洗星海終於以優異的成績考進巴黎音樂學院,院長親自獎給了他一紮飯票,院方還破例地免費供應他的膳食。但那昂貴的學費書費仍然壓得星海喘不過氣來,他一面象‘餓漢”一樣地拼命吞食學校的每一堂課,一面還得在晚間出去做工,掙幾個法郎交學費和房租。

一九三五年春,冼星海又以優異的成績畢業於巴黎音樂學院,學校再次給他頒發獎品。他毅然放棄了留在巴黎工作的機會,回到祖國,投身抗日救亡運動,成為我國傑出的人民音樂家。他創作了《黃河大合唱》、《九一八大合唱》等不朽的樂曲,是中國新音樂的一位奠基偉人。

苦讀成才的故事篇2:范仲淹苦學成材

范仲淹本來生活在一個官宦之家。五代時期,他的爺爺範贊時任吳越國祕書監。父親範墉任武寧軍(徐州)節度掌書記。范仲淹就是範墉在徐州所生的第三個兒子。可悲的是當范仲淹剛兩歲時父親便去世了。隨着家境的衰落,他的母親謝氏不得不帶着他改嫁給淄州長山縣(今山東鄒平縣東)朱氏,更姓朱,名説,中進士後恢復本姓。范仲淹小時候很有志氣。他曾在長白山(今山東鄒平縣南)醴泉寺讀書,因家庭貧苦,每天只能煮一盆薄粥,劃作四塊。早晚各兩塊,切一點薺菜,加一點鹽來吃,這樣苦學了三年。後來,他知道了自己的家世,十分難過,哭着辭別了母親,到南都(今屬商邱)學舍讀書。他這時學習更加刻苦,夜以繼日,有時通宵達旦,五年沒有脱衣服睡過覺。由於范仲淹勤奮學習,終於成為一個很有學問的人。

范仲淹從小就懷有遠大的抱負。當他還是個秀才時,就“以天下國家為己任”,後來他當了諫官,大膽揭發呂夷簡濫用職權,任用私人,受到貶謫處分。後來他在與西夏的戰爭中立了大功,又回朝任副宰相,積極推行新政,因觸犯一部分權貴利益而遭到排擠,回到陝西防守邊境,新政也就廢止了。

第二年,他在嶽州做官的老朋友滕子京修建當地的名勝岳陽樓,請范仲淹寫篇紀念文章。范仲淹寫下了膾炙人口的《岳陽樓記》。他在這篇文章裏提出,一個具有遠大抱負的人,應該“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一千多年來,這句話成為激勵中華民族古往今來的仁人志士,為國為民,奮鬥不息的警句。范仲淹一生艱苦樸素,經常把自己的薪俸分給鄉親,深得人民擁戴。他“死之日,四方聞者,皆為歎息,”人民“哭之如父。”

苦讀成才的故事篇3:王亞南苦讀成才

王亞南睡三腳牀王亞南小時候胸有大志,酷愛讀書。

他在讀中學時,為了爭取更多的時間讀書,特意把自己睡的木板牀的一條腳鋸短半尺,成為三腳牀。每天讀到深夜,疲勞時上牀去睡一覺後迷糊中一翻身,牀向短腳方向傾斜過去,他一下子被驚醒過來,便立刻下牀,伏案夜讀。天天如此,從未間斷。

結果他年年都取得優異的成績,被譽為班內的三傑之一。他由於少年時勤奮刻苦讀書,後來,終於成為我國傑出的經濟學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