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略特簡介

艾略特

姓名:艾略特(thomasstearnseliot)

艾略特簡介

性別:男

出生年月:1888-1965

國籍:英國

所獲獎項:1948年諾貝爾文學

托馬斯·史登斯·艾略特(thomas stearns eliot,1888-1965)英美詩人、劇作家和批評家。生於美國密蘇里州聖路易斯,祖籍英國。父親是磚瓦商人,母親是詩人,博學多才。1906年,艾略特進哈佛大學攻讀哲學和英法文學,並走上了象徵詩歌的創作道路。1910年走巴黎入索爾大學研究哲學和文學。1913年,任哈佛大學哲學系助教。1914年,赴倫敦入牛津大學學習希臘哲學。不久即成婚並定居英國,先後當過教師、銀行職員、雜誌編輯。1922年,創辦文學評論季刊《標準》。1926年,任牛津大學講師。1927年,加入英國國籍和國教。1952年,任倫敦圖書館館長。1965年逝世。

艾艾略特從1909開始詩歌創作,先後出版《普魯弗洛克的情歌》(1917)、《詩集》(1919)、《荒原》(1922)、《艾略特詩集》(1909-2925)、《東方賢人之旅》(1927)、《灰色的星期三》(1930)、《詩選》(1909-1935)、《四個四重奏》(1943)等。其中,《普魯弗洛克的情歌》是早期詩歌的代表作;《荒原》產生於創作中期,是20世紀西方文學的劃時代小説詩歌文學作品,現代主義詩歌的里程碑;《四個四重奏》是晚期詩歌的代表作。

30年代以後,艾略特以主要精力從事詩劇創作。主要小説詩歌文學作品有《大教堂兇殺案》(1935)、《閤家團圓》(1539)、《雞尾酒會》(1950)、《機要祕書》(1954)、《政界元老》(1959)。

艾略特還是英美新批評派的奠基人之一,主要論著有《傳統與個人才能》(1917)、《論玄文學派詩人》(1921)、《批評的功能》(1923)、《詩與批評的效用》(1933)等。

艾略特自稱在政治上是保皇派,宗教上是英國天主教徒,文學上是古典主義者。他的文化思想屬於新經院主義和僧侶主義的範疇,主張以宗教為政治和文化中心,以"宗教復興"來挽救西方資本主義的文明危機。艾略特的文學創作和評論著作對英美20世紀現代派文學和新批評理論起了開拓作用,被譽為"現代文學批評大師",並一度成為英美詩界的領袖人物

1948年,"由於他對當代詩歌作出的卓越貢獻和所起的先鋒作用",艾略特獲得諾貝爾文學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