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詩的簡介

介紹

散文詩的簡介

散文詩兼有詩與散文特點的一種現代抒情文學體裁。它融合了詩的表現性和散文描寫性的某些特點:

1.本質上:屬於詩,也屬於散文﹐有詩的情緒和幻想﹐有散文的外觀和內涵,給讀者美和想象。

2.內容上:保留了有詩意的散文性細節。

3.形式上:有散文的外觀﹐不像詩歌那樣分行和押韻﹐但不乏內在的音韻美和節奏感。

散文詩一般表現作者基於社會和人生背景的小感觸﹐注意描寫客觀生活觸發下思想情感的波動和片斷。這些特點﹐決定了它題材上的豐富性﹐也決定了它的形式短小靈活。

2發展

20世紀中國散文詩散文詩是一種現代文體﹐是適應現﹑當代社會人們敏感多思﹑複雜縝密等心理特徵而發展起來的。雖然中國1000多年前就有類似散文詩的作品﹐歐洲在16﹑17世紀不少作家就寫過很有詩意的散文﹐但作為一種獨立的文學樣式流行起來是在19世紀中葉以後。第一個正式用“小散文詩”這個名詞﹐和有意採用這種體裁的是法國詩人波特萊爾。他認為散文詩“足以適應靈魂抒情性的動盪﹐夢幻的波動和意識的驚跳”。在中國新文學中﹐散文詩是一個引進的文學品種。1920xx年 2卷 7期的《中華小説界》刊登的用文言翻譯的屠格涅夫的四章散文詩(當時列入“小説”欄﹐譯者劉半農)﹐是外國散文詩在中國的最早譯本。1920xx年4卷 5期的《新青年》雜誌﹐發表了劉半農翻譯的印度作品《我行雪中》的譯文﹐文末所附的説明指出它是一篇結構精密的散文詩。“散文詩”這一名稱從此開始在中國報刊上出現。對於這一文體的性質和特點﹐《文學旬刊》在1920xx年曾有過理論探討﹐西諦(鄭振鐸)﹑滕固﹑王平陵等人都發表了意見。

3特點編輯散文詩是詩和文的滲透、交叉產生的新文體,如果説散文詩是散文與詩“嫁接”出來的品種,這是也沒有疑問的。散文詩具有詩與散文的“兩棲”特徵,散文詩既吸收詩表現主觀心靈和情緒的功能,也吸收了散文自由、隨便抒懷狀物的功能,並使兩者渾然一體,形成了自己的獨特性。可以説不熟悉詩與散文這兩種文體,就很難創作散文詩。但是散文詩究竟是一種新的文體,還是如有人説的:散文詩是“散文的詩”和“詩的散文”?關鍵要看散文詩是否具有獨特的藝術特徵,或者説散文詩區別於詩和抒情散文的藝術特徵是什麼。

散文詩是抒寫心靈或主觀情緒的文體,而且散文詩有其獨特的審視人生方式,即運用比較自由的形式抒寫心靈或情緒及其波動。從總體上看來,散文詩是抒寫心靈或主觀情緒的文體。

波德萊爾是散文詩的最初創造者之一。他説過:“當我們人類野心滋長的時候,誰沒有夢想到那散文詩的神祕,--聲律和諧,而沒有節奏,那立意的精闢辭章的跌宕,足以應付那心靈的情緒、思想的起伏和知覺的變幻。”。他還説:散文詩這種形式,“足以適應靈魂的抒情性的動盪、夢幻的波動和意識的驚跳。”動盪、波動、驚跳,這説出了散文詩的主要藝術特徵。

4比較編輯散文詩與詩、與散文(尤其是抒情散文)的區別。比如結構、語體、節奏等方面的不同。

(1)散文詩與抒情詩的區別

抒情詩由於要講究句式的整齊或大體整齊和音樂韻律,因此,即便是自由體的抒情詩,在表現心靈或情緒時也不能不受到較多限制。正是為了突破限制,更舒捲自如地寫出心靈的真實狀態,於是才有散文詩這一文體的誕生。

散文詩與詩歌的不同之處在於散文詩經常運用描述和議論的表現手段。

與詩相比,散文詩沒有詩的韻腳、節奏、音節、行數、排列,即沒有詩歌的外形式的羈絆。散文詩的形式至少有如下幾種:散文的形式,散文與詩交錯排列的形式,即整段“散”的文字與單句(詩句)的交錯。這是抒情詩不可能有的自由自在的形式。

(2)散文詩和抒情散文同是抒情文體

散文詩獨特的藝術特徵是它的“動盪、波動、驚跳”。

承認散文詩是抒寫心靈或情緒及其波動的文體,這與抒情散文的界限也就不難區分了。抒情散文總是離不開紀實,更不用説那些以記敍真人真事為主的敍事散文了。而散文詩幾乎沒有原原本本地記錄真實人物和真實事件的。即使我們稱為紀實的散文詩,究其實也是抒寫的內心對現實生活的印象,不過這印象很少“變形”——很少對現實生活作想象式的反映罷了。

(1)在結構上,有人説,詩是以“線”抒寫生活,散文是以“面”反映生活,散文詩是以“點”折射生活。散文大都有時空長度,都有線索;散文詩無需線索,篇幅較短,常常是作者情感燃燒的那一點輻射開來,而內在情緒則形成環環相扣的情感衝擊波,衝動讀者的心絃,進入詩的境界。

(2)在語體上,散文詩的語言是抒情性的想象的語言,散文的語言是敍事性的現實的語言。散文詩的語言具有散文語言無法比擬的彈性美、豐富性和不確定性,情感含量和美感含量都比較大。散文為文,語言要求簡潔灑脱,更多一些娓娓而談,寫清作者情之所繫的來龍去脈,抒情也更細膩,句與句之間、段與段之間銜接較緊密。散文詩為詩,語言要求濃縮、跳躍,一般是跳躍式地聯結意象,句與句之間,尤其是段與段之間,往往是似斷實連的關係,這就留下較多的可供讀者想象的空白美。

因此,散文詩既不是散文的詩,也不是詩的散文,它是具有完整性、特殊性、獨立性的文體形式。

(3) 散文詩是區別於散文的詩的品種

散文詩是散文與詩嫁接而得的新果品。在科學領域有“邊緣學科”一類的學科,它即與這種學科有關,又與那種學科有關;但它就是它,即不從屬與這種學科,又不從屬與那種學科。散文詩就是散文詩,不是散文與詩的拼合。它既有散文的特點,又有別於散文;它有詩的本質,又有別於其他品種的詩。

散文詩不是散文,不能認為是散文的詩化。

首先,散文詩是歌唱生活,而不是敍述生活,描述生活的。散文詩大多用聯想來編織。

其次,散文詩一般以短小見長。同樣題材的散文和散文詩,總會出現這樣的現象:前者因為要塑造人物形象(雖然不必一定完整),要敍述故事(雖然不必一定詳細)往往篇幅會長一些;而後者集中抒情,以抒情的剪刀放手裁剪素材,往往篇幅就短一些,甚至短的多。

第三,散文的語言往往要求具有濃郁的感情色彩,散文詩對語言的要求就不僅於此。散文詩不僅要求字字用精取宏,段段別有洞天,還要有詩的節奏,造成詩特有的語言美。

綜上所述,從內容、篇幅、語言三個方面,散文詩與散文都有很大差別。

散文詩是詩的品種,有作為一個獨立品種的特點,這個特點和散文有血緣關係。

散文詩是貌似散文的詩,是散文形式的詩,是擺脱了詩的某些形式約束,而保留詩的本質的詩。

散文詩在音樂美、排列美上不如其他品種的詩那種嚴格。有語言的自然節奏,而無有規律的節奏;一般有留戀非韻文的傾向。

散文詩不分行排列,分節全拼自然,卷舒自如的飄逸美、疏放美是屬於散文詩的詩美。[1]

5結構編輯散文詩結構的基本方式大體有紀實性(直抒式)、想象式、哲理式和象徵式四大類。

1、紀實性(直抒式)  即“意在象表”,比較外露。比如寫景抒情、敍事抒情等。或者説是心靈感受外部世界基本上是原原本本的,是什麼就在心靈投影什麼,很少變化。直抒胸臆的散文詩通常用此種方式。

2、想象式  指的是散文詩作者感受外部世界時,往往浮想聯翩,由此及彼,由具像到抽象。比如我寫晚霞,聯想到玫瑰園、再聯想到人的暮年等。

3.表述某一個哲理  這種散文詩和其他散文詩的區別是它有理性直接和間接地介入,以新的哲理髮現和表述為特點。寫作是為了表述某一個哲理為目的。

4、象徵式  是通過物象與心意在某象徵物中若即若離的吻合來暗示詩意。比如茅盾的《白楊禮讚》,高爾基的《海燕》等。

五四時期的劉半農﹑徐玉諾﹑許地山﹑焦菊隱,新月詩社的徐志摩等人都有散文詩發表。魯迅﹑郭沫若﹑茅盾﹑朱自清﹑冰心﹑郭風﹑柯藍等作家創作的散文詩在中國新文學中有相當的影響﹐其中思想和藝術成就最高﹑影響最大的是魯迅的散文詩集《野草》。前蘇聯作家高爾基的《海燕》也是很著名的散文詩。

落紅難綴 6寫作方法

散文詩意境首先寫散文詩不難,但是,能寫出好的散文詩卻非常難。散文詩的作者既要懂得寫詩,又要懂得寫散文。詩和散文的特點都要了解和掌握。詩的音節、對仗、格律和詩的凝練,雖説未必深入鑽研,但詩的情緒、詩的跳躍節奏、詩的凝聚概括,這些都是散文詩本身形式所必須的。另外,還要諳練散文的抒情和議論,把散文中的這些因素和特點汲取到散文詩中來,使得散文和詩的特點自然有機地揉和到散文詩中,這就是寫散文詩必須具備的基本功。除此之外,無捷徑可走。

在優秀散文詩中,藝術手法凝重、婉約而顯陰柔之美,其文偏重於詩;藝術手法明快、坦直而具陽剛之美,文則偏重於散文;又因它既不是詩也不是散文,而是詩和散文兩者的結合,是一種新型的文體。

其次,是散文詩的文體。大概可分為:哲理(寓言)體、抒情體、敍述體。

哲理寓言體有運用寓言對話形式來寫散文詩,通俗、活潑,寓言有深刻的比喻,思想性強,可防止空泛。

抒情體寫作形式多樣,是通過一個情景、一個事物側面或側面的一個點、一個片斷抒發作者的思想感情。與抒情散文的不同在於它的跳躍性、片斷性,是一個獨立的點、獨立的片斷。由於是抒情散文詩,其情感、情調、意境、想象、幻覺主觀成份濃郁,通體顯隱約含蓄。抒情散文詩愈有作家獨特的個性,感情就愈深刻真摯動人。此類散文詩如果解決不好與時代、實際生活相結合問題,一是情感不夠而顯得蒼白無物,或主旨不明無積極意義;二是散文詩寫得看不懂,或把情感隱藏起來,或寫出自己也説不清楚的莫名其妙的東西,還自覺高超“朦朧”。我們説藝術的比喻、含蓄、隱約,要通過感情的形象表達,這才是藝術的技巧,與那些看不懂説不明的東西是風馬牛不相及的。

敍述體散文詩是把敍述的景物、人事放在第一位,客觀通過描繪一定場景、片斷的情節來表達自己的情感。特點是明朗、粗獷、結合現實較緊。生活氣息濃。初學寫作者從敍述體入手,以此為基礎藉以情感抒發,再上升到一定哲理。此類散文詩一要防止情景事物停留表面描述而發掘不深;二要防止就事論事。

以上三種文體有時是互相交替的,哲理、抒情、敍事融為一體也常見。

再次,談談散文詩的主題思想。主題思想是作品的靈魂和統帥,決不能忽視散文詩的思想性。有人甚至名家也説過散文詩不可能反映大的主題思想,這是誤區。散文詩如果只是短小,起一種“生活中的小擺設”的作用,那麼,散文詩就走進了一條狹小的死衚衕,也就沒有強大的生命力。事實並非如此,近些年來散文詩的創作者在形式上、內容上進行了成功的實踐和突破,反映重大深刻主題的優秀散文詩長卷層出不窮,散文詩的革命必將推動散文詩質的飛躍。再説,我們寫一些容量小的散文詩,也可以做到“小中見大”,反映較大、較多的內容,問題是要求我們精於選材,善於選材。選取題材一個側面,取題材側面一個點,而且是最典型最本質的側面和點,也就是説用題材最小最本質的一部分,來反映題材的全部內涵。這是短小散文詩的優越性,散文詩作者必須遵循這個創作規律。散文詩要通過情景(意象)、事物,形象地、生動準確地反映作品的主題思想。反對公式化、口號式和生硬地在作品中寫主題思想以及僵化的説教,這些都不是藝術。優秀的散文詩是藝術性和思想性的統一。有位散文詩名家説過這樣的話:散文詩的作者是爆破手,攝取最少的最優質的炸藥,爆發出最大的熱能。要做到這一點,只能從生活中感受和挖掘深刻的主題思想,進行最優質的典型的題材選取。

第四,説説散文詩的結構。散文詩的結構是最嚴謹的,形散神聚。題材是精選的典型的一個側面或一個片斷,可把一、二個(或更多的)精選出來的典型側面、片斷結構在一起,就能夠準確表達作者主題思想,構成一篇完整的散文詩。禁忌拖泥帶水,禁忌出現無意義畫面,禁忌含有多餘廢筆。散文詩結構特徵是跳躍性,詩化的跳躍是擴大容量必然的要求。要從一個聯想飛躍到另一個聯想,要從一個場景迅速轉換到另一個新的場景,意象搖曳、疊加,貫穿連結的是相通的點。不能繁瑣地從頭説到尾,不能平淡、空洞、言之無物。散文詩的結構美是片斷到片斷,是一、二個(乃至多個)點的巧妙連接,是跳躍的美和暫歇的美,是給讀者以無限想象的空白美。散文詩結構中,一個片斷接一個片斷,這種跳躍性在讀者情緒中留下短暫的空白,也叫暫歇。這是散文詩獨特的空白美。

第五,散文詩的語言和思想情感。散文詩同其他文學樣式一樣,也是語言藝術,而且是要求更嚴、標準更高的語言藝術。駕馭文字、培育情感、發掘主題是散文詩作家基本的文學素養。散文詩的語言如何?如何尋求散文詩形式和內容的統一?這方面的探索和研究必將反作用於散文詩的取材和反映的思想感情。散文詩作者的思想情感是最終決定一篇散文詩的好壞和成敗的關鍵。決定散文詩取何材、寫什麼東西,從何角度寫,如何寫都要受作者的思想情感的支配,特別是散文詩要通過濃厚的作者思想情感去反映事物。如何培育思想情感,是一個如何寫好散文詩的根本性問題,要從複雜平凡的生活中發掘新生的美好事物,獲得尖鋭的眼光、獨到的思想、深刻的情感,才能在主題思想醖釀、藝術表現手法、言語文字運用上得心應手。

※本文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