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之行

北京之行

一、淺説《文心雕龍》和樸得

近些日子,因為一些學習事務而旅絆在京。由此,以往忙碌工作的日子頓時稍閒了下來。昨天,收到外交部禮賓司轉來法蘭西使館的請柬,邀請自己參加薩科齊勝選法國總統的宴會。説實話,收到邀請的一剎那,自己很是惘然的。雖説自己曾經以訪問學者的身份旅歐一些日子,但自問沒有特別的成就惠及法蘭西的。在高盧,自己唯有幾位曾經抵足三年的同窗,但這些人放之政界也都是默默無聞的那種。當自己輾轉反思時,在宴會上幸逢了使館參贊弗朗索瓦先生,經過交談才恍然大悟。弗朗索瓦在言談中屢屢和己談及大仲馬和樸得兩位文豪,自己才想起在波士頓求學時曾經校譯過兩位先賢的一些作品。現在念及,自己亦是慚愧不已。只是一些小小的編譯校對工作而已,卻讓法蘭西的一些友人唸到今日。而且,自回國後,自身一直是以碌碌無為自稱的,枉費了朋友們多年不斷的尋己之誼。
説到樸得,我國人民大都是不甚熟悉的。樸得先生的全名該是艾略瓦。樸得(在五四時期也譯作範特。渥敏),是法蘭西十八世紀卓有成就的文學理論家及小説家。自己在波士頓求學時,曾讀到其作品中關於文學理論上一些文章,自己曾為之痴迷很久。後來在耶魯大學圖書館搜查碩士論文資料時,曾和我國劉勰著的《文心雕龍》相互驗證。樸得先生曾經説,在文學創作過程中有一些珍貴的品質不能忘記,分別是:輕逸(lightness)、迅速(quickness)、確切(exactitude)、易見(visibility)。而在《文心雕龍》中説,如果總括所有的文學風格趨向,那麼可歸納為八種類型:一是典雅,二是遠奧,三是精約,四是顯附,五是繁縟,六是壯麗。七是新奇,八是輕靡。很顯然,樸得先生的四個品質和《文心雕龍》的八種風格趨向可以得到一些驗證。比如確切和精約;易見和顯附;輕易和輕靡。這幾個可以説是顯而易見的名稱相似。
名似其實實亦相似。比如:一,精約者,核字審句,剖析毫釐也。而樸得先生説的確切,“在選詞和表現思想能力的微妙時,儘量使用確切的詞彙。”二,顯附者,辭直義暢,切理厭心者也。附就是近,顯而易見,都是以visibility為特徵。樸得認為,在恰到好處的表達後,所要求的就是可以直覽的想象。思想要可視化,語言要展現意象的脈搏。三。輕靡者,浮文弱植,縹緲附俗者也。在這裏,靡是細的意思。而樸得先生則説,lightness該是敍説世界上如塵土一般的寫作線索。
而極為有趣的是,在卡爾維諾為我母校諾頓系列提供的一組演講稿,總題為《未來千年文學備忘錄》(sixmemosforthenextmillennium)中也提到了樸得先生相似的見解。甚至於還多了一個品質繁複(multiphicity),極其難得的是居然又和《文心雕龍》中的繁縟可以相互驗證。在《文心雕龍》中説,繁縟者,博喻醲採,煒燁枝派者也。恰巧是卡爾multiphicity的內涵,卡爾在敍述它時,強調的也是文字密度濃度和意義的多種性。
樸得和卡爾和劉勰在文學理論上卓越理念的相似和相互驗證之處,充分説明了中西方文明其實無所謂彼此之間成就的高下,更多的是文明理念和術法技巧上的相互交融和相互驗證。而《文心雕龍》的作品意義,應該被當代學人高估,並且積極求證和發揚。自己相信,這是一份永遠不會凋落的史詩。

二、燕園書屋憶詩蹤

以前,一直有一個極深的念頭,就是拋棄紅塵中的俗事,靜下心來在燕園的書屋好好讀些日子。但從自己修完在北大的學業後,已經少有在京旅居如此之多的日子了。所以,這個念頭隨自己南北漂泊了好多年。近些日子,恰巧因為一些學習事務旅絆在京。在每日做完必修的學習事務後,自己就搭給我們上課的教授車順風去燕園。一般每日下午四點多去,呆到約九點再坐公車返回。行間感覺飢餓了,就嚼咽些隨身帶的麪包和清水。如此往復多日,卻樂之忘彼。
昨日,有幸讀到洪良誠先生主編的《北大詩歌》一著。在掩卷的同時,自己卻閉目回味了很久。這份回味,更讓自己不知不覺從燕園返回到六裏橋的暫居小屋,才緩慢地平息了下來。猶記得不久之前,自己和江城的一位友人在某晚曾談到的:友人曾提到他寫詩,總是把自己的思考和詩裏的意象合在一起。他的這番話,讓自己頗有感觸。那時,自己正應邀在北師大做一個閒散的客座講師。在講課的空間,自己對學生們提到了一些詩歌的概念。當時除了把友人這番話引申的同時,更引用了王國維先生《人間詞話》中隔與不隔的闡述。而當自己問起學生們讀過什麼詩,他們回答,“讀不懂”或“讀過志摩、席慕蓉和汪國真等”。甚至於在自己提到郭沫若、艾青、何其芳、戴望舒更或北島、顧城及舒婷等人,大都是搖頭説不知道的。
對於詩歌,自己一直認為是整個文學體系的基礎和支撐點。沒有詩歌對語言和文字表達手法上的探索,諸如小説散文等體裁在技巧溶合上最起碼要後退很多年。尤其是90年代以後,沒有詩歌在口語化散文化等的探索,很難想象現代散文和小説等的處境。尤其是散文,語言技巧上根本沒有突破前人的範疇。當我們想起散文大家時,一般就會想到三四十年代的大家(或許更早),比如梁實秋、朱自清俞平伯兩位、林語堂、周氏兄弟等等。他們的語言表達,幾乎都是在文言和白話相結合的技巧基礎上的。所以現代散文要突破,現代詩歌仍舊是先鋒。這個不單是中國如此漢語如此,其他國家其他民族其他文字都是如此。
因此,在自己當時聽到學生們的回答,心情是非常失望的。這讓自己不禁想起了上個世紀樹人先生髮起的呼籲“救救孩子!”寫到這裏,自己也提醒我國的教育工作者提高對文學教育的注意。似乎這麼多年來,教育和文學已經成為了兩個毫不相干的體系。為什麼學生們有“讀不懂”的抱怨?為什麼社會上受過高等教育的很多人,甚至文學界裏不少人對於詩歌提出種種偏見?而很多堅持把詩歌作為對語言和文化提升的詩人,反而被説為譁眾取寵和脱離眾人?這所有的一切,都提醒我們,文學的啟蒙必然從頭做起,文學和教育不能脱節。惠特曼曾經有一句話,偉大的讀者造就偉大的詩人。引申在此,再也恰當不過了。所以,自己理解高盧的友人約瑟夫在談到歐洲詩人的熱愛和激昂,比如葉芝、里爾克及普魯斯特等等。因為那裏不會愚蠢地以發行量或讀者量作為文學價值的判斷標準,那裏也不會出現韓某之類的小文人,寫了一些通俗的文字就沾沾自喜的,彷彿天老大他老二了。

話説到如此,自己亦是想起在網絡中相遇的不少詩友了。他們的理想不高,更或是隻是為了心情的表達而寫詩。但這些,卻足已為之讓我感動。在如今這個時代甚至在所謂“詩壇”被經濟和人情充斥的時代,這些詩友的堅持精神無疑是文學領域一盞明燈般的存在。為此,自己沒有理由為詩歌悲觀,為漢語的未來為中國文明的傳承悲觀。因為中國有很多很多的人生,已經被這樣的堅持精神照亮一輩子。

一、淺説《文心雕龍》和樸得

近些日子,因為一些學習事務而旅絆在京。由此,以往忙碌工作的日子頓時稍閒了下來。昨天,收到外交部禮賓司轉來法蘭西使館的請柬,邀請自己參加薩科齊勝選法國總統的宴會。説實話,收到邀請的一剎那,自己很是惘然的。雖説自己曾經以訪問學者的身份旅歐一些日子,但自問沒有特別的成就惠及法蘭西的。在高盧,自己唯有幾位曾經抵足三年的同窗,但這些人放之政界也都是默默無聞的那種。當自己輾轉反思時,在宴會上幸逢了使館參贊弗朗索瓦先生,經過交談才恍然大悟。弗朗索瓦在言談中屢屢和己談及大仲馬和樸得兩位文豪,自己才想起在波士頓求學時曾經校譯過兩位先賢的一些作品。現在念及,自己亦是慚愧不已。只是一些小小的編譯校對工作而已,卻讓法蘭西的一些友人唸到今日。而且,自回國後,自身一直是以碌碌無為自稱的,枉費了朋友們多年不斷的尋己之誼。
説到樸得,我國人民大都是不甚熟悉的。樸得先生的全名該是艾略瓦。樸得(在五四時期也譯作範特。渥敏),是法蘭西十八世紀卓有成就的文學理論家及小説家。自己在波士頓求學時,曾讀到其作品中關於文學理論上一些文章,自己曾為之痴迷很久。後來在耶魯大學圖書館搜查碩士論文資料時,曾和我國劉勰著的《文心雕龍》相互驗證。樸得先生曾經説,在文學創作過程中有一些珍貴的品質不能忘記,分別是:輕逸(lightness)、迅速(quickness)、確切(exactitude)、易見(visibility)。而在《文心雕龍》中説,如果總括所有的文學風格趨向,那麼可歸納為八種類型:一是典雅,二是遠奧,三是精約,四是顯附,五是繁縟,六是壯麗。七是新奇,八是輕靡。很顯然,樸得先生的四個品質和《文心雕龍》的八種風格趨向可以得到一些驗證。比如確切和精約;易見和顯附;輕易和輕靡。這幾個可以説是顯而易見的名稱相似。
名似其實實亦相似。比如:一,精約者,核字審句,剖析毫釐也。而樸得先生説的確切,“在選詞和表現思想能力的微妙時,儘量使用確切的詞彙。”二,顯附者,辭直義暢,切理厭心者也。附就是近,顯而易見,都是以visibility為特徵。樸得認為,在恰到好處的表達後,所要求的就是可以直覽的想象。思想要可視化,語言要展現意象的脈搏。三。輕靡者,浮文弱植,縹緲附俗者也。在這裏,靡是細的意思。而樸得先生則説,lightness該是敍説世界上如塵土一般的寫作線索。
而極為有趣的是,在卡爾維諾為我母校諾頓系列提供的一組演講稿,總題為《未來千年文學備忘錄》(sixmemosforthenextmillennium)中也提到了樸得先生相似的見解。甚至於還多了一個品質繁複(multiphicity),極其難得的是居然又和《文心雕龍》中的繁縟可以相互驗證。在《文心雕龍》中説,繁縟者,博喻醲採,煒燁枝派者也。恰巧是卡爾multiphicity的內涵,卡爾在敍述它時,強調的也是文字密度濃度和意義的多種性。
樸得和卡爾和劉勰在文學理論上卓越理念的相似和相互驗證之處,充分説明了中西方文明其實無所謂彼此之間成就的高下,更多的是文明理念和術法技巧上的相互交融和相互驗證。而《文心雕龍》的作品意義,應該被當代學人高估,並且積極求證和發揚。自己相信,這是一份永遠不會凋落的史詩。

二、燕園書屋憶詩蹤

以前,一直有一個極深的念頭,就是拋棄紅塵中的俗事,靜下心來在燕園的書屋好好讀些日子。但從自己修完在北大的學業後,已經少有在京旅居如此之多的日子了。所以,這個念頭隨自己南北漂泊了好多年。近些日子,恰巧因為一些學習事務旅絆在京。在每日做完必修的學習事務後,自己就搭給我們上課的教授車順風去燕園。一般每日下午四點多去,呆到約九點再坐公車返回。行間感覺飢餓了,就嚼咽些隨身帶的麪包和清水。如此往復多日,卻樂之忘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