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經》讀書心得集合15篇

當我們受到啟發,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時,好好地寫一份心得體會,通過寫心得體會,可以幫助我們總結積累經驗。那麼心得體會怎麼寫才恰當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三字經》讀書心得,歡迎大家分享。

《三字經》讀書心得集合15篇

《三字經》讀書心得1

幼兒園的時候,爸爸媽媽就開始教我讀《三字經》,但那時我僅僅是作為口頭禪,背背而已,不能深刻了解其中的含義,而且也只會其中的幾句。真正開始讀《三字經》還是到了三年級上半學期,老師把它作為一項作業佈置下來。當時心裏真的覺得老師太可惡,把這種無用的東西當作業,又深奧又難背。

於是乎,每天讀幾句《三字經》就成為我們的重要“任務”,每天早晨,巷子裏總能聽到我朗朗的讀書聲。爸爸對《三字經》十分崇拜,他教我背誦的方法也很管用。漸漸地我喜歡上了《三字經》。因為它就像是一部百科全書,正如古人所説的那樣“熟讀三字經,便知天下事”。其中一個個小故事,便成為我成長過程中的指路明燈:“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孟母三遷》的`故事讓我對父母有了更深的瞭解,更多了些感恩的心;“香九齡,能温席。孝於親,所當執。”《黃香温席扇蚊》的故事讓我明白孝敬父母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融四歲,能讓梨。弟於長,宜先知。”《孔融讓梨》的故事使我懂得謙虛才能使人偉大;“頭懸樑,錐刺股,彼不教,自勤苦。”《懸樑刺股》的故事又深深地打動了我。我深知不付出艱辛的勞動,永遠不可能獲得學習上的成功。

《三字經》,你就像一位的老師,感謝你讓我看到了自己的不足。你就像一盞明燈,成為我人生的導師。我將把中華傳統的美德中華傳承、延續下去。同時希望我們所有的小朋友,能夠在《三字經》的指引下,天天進步,健康成長。

《三字經》讀書心得2

我讀過《三字經》之後,有一句話讓我記憶很深,而且也讓我感到有些後悔,那就是“融四歲,能讓梨”。這是個小故事,孔融的爸爸每次買梨回來,哥哥們總是一哄而上,你爭我奪,都想挑的吃。只有孔融不爭也不搶,每次都排在後面挑最小的梨。有一次,爸爸買了梨回來,讓小孔融先挑。可他還是拿了最小的梨。爸爸問他:“有那麼多大梨,你為什麼偏偏拿最小的呀?”“大的應當留給哥哥吃,我是弟弟,當然該吃小的啦!”那一年,孔融只有四歲。讀過這句話,瞭解了這個故事後,我感到後悔莫及,因為我知道,每次父母買回好吃的`,他們總要第一個先想着我,但我如果有好吃的卻怎麼也想不起他們來,而且每次我吃的好東西最多,爸爸媽媽還有奶奶卻吃壞的、酸的、不好的。現在我都十歲了,怎麼還沒真正做到這一點?在家裏,每個人都讓着我。吃飯時,把吃的讓給我;看電視時,想看哪個頻道也是我説了算;過年買新衣服,給我買得的最多……每一次,我都會欣然接受。一家人圍着我團團轉,就連奶奶也一直關注着我,盼望我更加聰明懂事。

但那一次,我拒絕了。奶奶年紀大了。過年時,許多親戚朋友來看望她,總會給她帶許多水果、補品等。

待客人都走了後,奶奶就向我招招手:“來,來,給你吃!”邊説,她邊拿起身旁的某樣東西塞到我手裏。原來,不懂事的我每次都拿了後便“噌——”跑開了,去享受美味。可是,今年我已經十歲了,我搶過餅乾就往奶奶房裏跑,我要把它讓給奶奶。“奶奶,奶奶!”我大聲呼道。奶奶見我捧着剛才的餅乾來到房裏,很疑惑:“孩子,你怎麼了?這餅乾不好嗎?”“奶奶,這餅乾很好吃,但我要讓你吃。”“為什麼?”“你是長輩,晚輩要孝順長輩!”“孩子,奶奶不愛吃才給你的。”奶奶笑道。“胡説!”我大喝一聲,“你愛吃的,你一定要吃。”説完,我跑出了門外。關門時,我聽到奶奶小聲説了一句:“我孫子長大了!”我站在門外,做了個鬼臉,笑着説:“奶奶,我要學會讓。”謙讓是一種美德,其實謙讓也能使人感到快樂。車讓人讓出一份安全;人讓車讓出一份文明;人讓人讓出一份友愛……在家庭中,讓出的是親情;在校園裏,讓出的是深深友誼……同時,我也覺得《三字經》這本書中有很多值得我們學習的知識和道理,我一定要向孔融學習那種精神,把好的先讓給別人,多一份謙讓,也就多一份關愛。讀過我的感受,你們難道沒有這種想法嗎?

《三字經》讀書心得3

隨着錢文忠教授在《百家講壇》節目中講解《三字經》,學習國學的熱潮也悄悄興起。於是,我對照講解,開始認真閲讀起《三字經》這本古老卻經典的著作。

《三字經》是我國古代的兒童識字課本,是中國傳統的兒童啟蒙讀物,成書大約在九百多年前的宋朝。《三字經》一經問世,即廣為流傳,實際上成為全國通用的兒童教材,在和《百家姓》、《千字文》合稱的“三百千”中,只有《三字經》被尊稱為“經”。三字經植根於,以中國歷史為素材,講述了學習和教育的重要性。今天學習《三字經》對於我們來説同樣有着重要的意義,即學知識之前必先學道理。反映在今天的學習中,成績固然重要,德育教育更是重中之重。

《三字經》採用敍事和論理並舉的方法,運用大量的歷史,藴涵了我國古代人倫道德的許多精華,是一本學習中華文化不可多得的書。這本讀物共一千多字,三字一句的韻文極易成誦,內容包含了教育、歷史、天文、地物、倫理和道德,以及一些,廣泛深動而又言簡意賅。

《三字經》也啟發了我們,當今家庭都只有一個獨生子女,很多青少年社會問題的出現都是不良或不嚴而造成的,《三字經》中“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還有“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子不學,非所宜。幼不學,老何為。”等都説明了為人父母為人師的責任和嚴格要求學生的重要性。另外,現在的`獨生子女有很多嬌生慣養,以自我為中心,而《三字經》教導人們孝敬父母,友愛兄弟。書中説“香九齡,能温席”,“融四歲,能讓梨”。現在好多家長只看重學習成績,而忽視了教導孩子如何做人。如果我們能從小好好學習《三字經》,那麼我們是否能更好地繼承中華民族優秀的文化傳統?

讀了《三字經》,我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認同感進一步加深了,進行中國經典文化的教育可以陶冶情操,提高修養,弘揚正氣,繼承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我覺得讀《三字經》、習《三字經》,把《三字經》融入到我們的生活中、課堂中是非常有意義的,它既是民族知識的傳承、又是民族精神的發揚。

《三字經》讀書心得4

我們上三年級的時候,學校發給我們一本《三字經》。我打開一看,就讀了起來。可是不管我怎麼讀就是不懂裏面的意思,後來經過老師的講解,我這才明白《三字經》中的意思。從那以後,我就越來越喜歡讀這本書了。因為它告訴我許多學習和做人的道理,這些大道理令我深受感觸。“幼不學,老何為”呢?所以我們現在要勤奮學習、刻苦鑽研。“人不學,不知義”的意思是:一個人如果不努力學習,就不會懂得道理。讀書時,必須懂得“學則智,不學愚,有不滿,則進步”……

書上還有“勤有功,戲無益。節旨在,宜勉力”。這兩句已成為我的座右銘,它的意思是:勤奮好學的人一定事業有成;遊手好閒、不求上進的'人是沒有作為的。我常用這兩句告誡自己:抓緊眼前的光陰,好好的學習。我也常想起這樣一個故事:李白從小聰明,但是不喜歡學習。一天,他逃學去玩時,見到一個老奶奶在磨一根鐵杵。

李白問:“老奶奶,您磨鐵杵做什麼呀?”老奶奶説:“我要把它磨成繡花針。”李白疑惑地又問:“這麼粗的鐵杵能磨成針嗎?”老奶奶説:“只要我每天不停地磨,鐵杵一定能磨成針。”李白聽了,後悔自己貪玩而浪費了讀書時間。從此,李白立志努力讀書,後來成為大詩人。李白的故事教育我學習要勤奮,要持之以恆。經過讀《三字經》我知道了:學習是要靠自己去努力的,而不是讓別人去為你努力。學習是需要有耐心的,總有一天你會從這裏面脱穎而出。

讀了《三字經》後,我更喜歡這本書了,因為我還明白了許多做人的道理。比如説:“做人要做一個誠實守信的人,做人要厚道,尊敬父母,有意志力和奮鬥力,要有高尚情操等好的品質。

《三字經》真是我的好老師、好朋友!

《三字經》讀書心得5

在今年的寒假作業中,有一個要求就是要讀國學經典。我和媽媽在書店買了《三字經》。之前背過幾段,也不是很感興趣,但拿起這本書一看,發現內容豐富,讀起來朗朗上口,還有清晰的筆記和短篇故事,寓意無窮,有些故事讓我很感動。

“香九齡,能暖桌。”東漢時,一個叫黃翔的小女孩九歲開始幫父母做家務,她對父母非常孝順。天氣熱的時候,她會用小風扇把墊子扇起來讓媽媽睡覺。冬天天氣冷的時候,她會在父母睡覺前暖牀.她知道如何為父母減輕負擔,小心翼翼地照顧他們。她真是一個懂事又孝順的`小女孩。看看她,再看看我,太不一樣了。我今年也九歲了,但還是一個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小公主。我在家不需要幫助,但有時我會對媽媽發一點小脾氣。我父母每天接送我上學。甚至老師佈置的作業有時候也需要媽媽幫我檢查。有時候我會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但也是為了好玩……所以我想向黃翔學習,做一個懂事孝順的孩子。

“四歲能做梨。”四歲時,孔融懂得謙虛,把大梨給哥哥和弟弟,把小梨留給自己。這是我們獨生子女最缺乏的美德。我們是在很多長輩的關心和寵愛下長大的,所以養成了以自我為中心的性格,很少懂得謙虛,尤其是同學之間。看完這個故事,我覺得同學之間應該像兄弟姐妹一樣,互相關心,如果有互相謙讓的事情,糾紛就會少一些。

《三字經》讀書心得6

以前有“三、百、千必讀”的説法,這的意思是《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這三本書必須讀!

三字經的特點是三字一句,簡介明瞭。別看它簡介,可它的每一句都包含着生後的道理,比如第一句就很深奧:

人之初,性本善

在儒家傳統當中,有三派説法。一派,孔子的説法。他的説法是什麼呢?就是後六個字“性相近,習相遠”孔子認為人的本性差距並不太大,由於後天的薰染,環境的影響,差距變得越來越大。這是孔子的説法。換句話説,孔子並沒有告訴我們,人的`本性是善還是惡,孔子置而不論(意思是他不説),留個懸念。

一派,思想家、和法家有極深關係的荀子的看法。他認為“人之初,性本惡”。人的天性本來就是惡的這是荀子的看法,他這個看很容易得到大家的理解。因為我們看一個小嬰兒生下來,他餓了就要吃奶他會管母親很辛苦嗎?他會管母親有乳汁嗎?他會考慮母親是不是生病了嗎?都不會,他就要吃,非吃不可。人性從這個角度來看,談不上善良。

那麼《三字經》第一句“人之初,性本善”是誰的思想呢?是“亞聖”孟子一派的的思想。但卻不明確。孟子並沒有説過人之初,性本善”。他的明確意見是,人的本性向善。

我同意孔子的看法,因為人的本性是會變的,向孫悟空會72變一樣,有時候是善,有時候是惡……

《三字經》的經典語句,教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人。它就像在人們心中種下一粒思想的種子,慢慢生根、發芽。

《三字經》讀書心得7

這幾天我讀了《三字經》,書中的許多告訴讓我受益匪淺。在這些故事中,我深切地感受到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源源流長。

書中的每個故事、每一句話都深深地吸引着我。“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子不學,非所宜。幼不學,老何為。玉不啄,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為人子,方少時。親師友,習禮儀。”這是我閲讀《三字經》裏的一句話。這幾句講的非常好,它告訴我一個深刻的道理:如果管教孩子管教得不好,是父母的'過錯。老師如果教書不嚴厲,那是老師的懶惰。小時候不學習,將來長大想學也不行了。所以我深深感受到:我一定要更加努力學習,長大後回報自己的父母與老師。

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孟子的母親曾三次搬家,是為了使孟子有個好的學習環境。一次孟子逃學,孟母就割斷織機的布來教子。孟子所以能夠成為歷史上有名的大學問家,是和母親的嚴格教育分不開的。從這裏我們可以看到良好的環境對學生的成長是多麼的重要。

《三字經》不但是一本書,還是古代人們智慧的結晶,是文學的寶藏,是永不褪色的經典。它濃縮了中華上下幾千年的歷史,一個又一個的故事,教會我們做人的道理;一篇又一篇的寓意吸引着大家。快和我一起去讀這本好書吧。

《三字經》讀書心得8

最近,媽媽和我一起誦讀了《三字經》,她還給我解釋了其中的含義。《三字經》的每一句話都藴含着有趣的故事和深刻的道理,它教導我們要孝順父母、尊敬師長、友愛兄弟、禮貌待人。

“人之初,性本善。”,讓我知道了每個人生下來都是好的,都有一顆善良的心。我們在生活中就要有一顆感恩的心,以善心去對待每一個人。

“蠶吐絲,蜂釀蜜,人不學,不如物。”,讓我明白了連動物都知道通過自己的'辛勤勞動,才能換取勞動果實,人如果不學習,還不如動物呢。

“融四歲,能讓梨。”,講的是《孔融讓梨》的故事。孔融四歲時,鄰居家送來一筐梨,孔融毫不猶豫拿了一個最小的梨,大人問他:“為什麼挑小的?”他説:“哥哥大應該吃大的,我年紀小應該吃小的,以小居大是不好的行為。”這個經典的故事,讓我知道孔融是個明白事理的好孩子,從小就懂得尊敬和謙讓,我要向他學習,在生活中做到長幼有序,做一個孝順長輩、懂事的好孩子。

“昔孟母,擇鄰處”講的是《孟母三遷》的故事,孟子的母親為了讓兒子有一個優越的學習環境,先後搬了三次家,最後把家遷到了學堂邊,使孟子學到了不少禮儀和文化知識,成了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這個故事讓我更加體會到了“可憐天下父母心”的含義,我的父母為了我的成長和成才,不知操了多少心,可有時候我不理解,還會埋怨他們,現在想想,真是慚愧。從今天起,我要更加體貼和關愛我的父母。沒有他們就沒有我的今天和未來。

我喜歡《三字經》這本經典讀物,因為它通俗易懂,讀起來琅琅上口,更重要的是它向人們傳誦了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三字經》讀書心得9

我讀過很多書:漫畫書,小説書,歷史書,童話書……但從中得到道理卻不多,只有《三字經》使我豐富了知識,開闊了視野,得到了很多啟示,懂得了許多道理。

《三字經》也的確是一個人人生道路上的良師益友。不論是在道德品質、文化修養上都會受益匪淺。雖然,在這本書上,不免有些封建色彩,但這些不足之處,不正是要我們這些具有開放性思想的中國人去改變、探索嗎?每看一篇,我都會陶醉在經文的韻律和生動的故事中。

東漢時期,一個叫黃香的人,九歲的時候就非常懂得孝順,每當夏天,總是先把枕蓆扇涼了、蚊子趕跑了再請父母歇息。冬天,則自己先躺下,用體温幫父母把被窩暖熱!這是一個多麼懂事的孩子啊!奶奶告訴我,這個故事講得不僅僅是孝順,更是愛!是親人之間至真至純的愛!而這個愛,就是關心,就是體貼,就是相互的照顧和無私的奉獻!

回想以前,真是慚愧!!

啊!學習不就在於勤奮嗎?要是學習不勤奮,再聰明又有什麼用呢?

我覺得孔融是一個懂得謙讓的好孩子,從小就知道做弟弟的要尊敬兄長。我也要向孔融學習謙讓之禮。

“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人的一生能有幾個明天呢?懶惰是我們學習中最大的敵人,我們一定要戰勝它,並要持之以恆,不斷的超越自己,讓我們一起努力吧!

《三字經》是我國古代文明送給每個中國人的遺產。經典的語句藴含着古人的智慧,展現了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教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人。它就像在人們心中種下一粒思想的種子,慢慢生根、發芽。

“香九齡,能温席。孝於親,所當執”是最讓我難忘的話語之一。

《三字經》最後的“勤有功,戲無益。戒之哉,宜勉力”值得我們去深思。這句話告訴我們:勤奮努力地學習,一定會獲得成功,而天天玩樂,懶惰是沒有益處的。我們要引以為戒,應該勉勵自己努力去學習。這可以説是全文的點睛之筆,它告訴我們一分耕耘一分收穫,不可虛度歲月,蹉跎光陰。我們是中學生,愛玩是我們的天性,但我們也要學會合理安排時間,做到勞逸結合,不要整天沉迷於遊戲。學習時也要改掉懶惰的'毛病,要一絲不苟,認認真真的學習,要不斷地提高學習效率,不要浪費寶貴的時間。

一年夏天的一個下午,我在做一些英語題,但每一道題就像一座座迷宮,十分複雜,讓人看得一點頭緒都沒有。於是,我就懊惱的丟下它們去看電視了。然而,我的腦海裏卻一直沒有丟下那一座座迷宮,心情焦燥不安。可是。引人入勝,趣味橫生的電視劇,不一會兒就把我的思緒踢到九霄雲外去了。直到晚上快要睡覺時,我才記起英語題還沒做,心中一陣緊張,沒辦法,只能挑燈奮戰把它們做完了。題目做完了才發現:其實這些很容易解答,下午卻因為偷懶沒有認真思考!看來真是“書山有路勤為徑!!”

“融四歲,能讓梨”講得就是:孔融四歲的時候,鄰居家送來一筐梨,他走過去拿了一個最小的梨,大人問他:“你為什麼挑小的呢?”他回答説:“哥哥們年紀大,應該吃大的,我年紀小,就應該吃小的呀。”

有一次,我和媽媽坐公交車的時候,看見一位老奶奶在我身旁站着,隨着車子的顛簸,搖搖晃晃的,很危險,我立馬站起來扶着她,讓她坐在我的位子上。老奶奶笑着問:“小姑娘,你為什麼要把座位讓給我呀?”我對奶奶説:“奶奶,我學習的《三字經》裏講了‘長者立,幼勿坐,長者坐,命乃坐’,所以我就把座位讓給您坐。”奶奶説:“你真是一個懂事又孝順的好孩子。”聽完奶奶的誇獎,我心裏美滋滋的,這都是《三字經》的功勞呀!

《三字經》讀書心得10

你知道《三字經》是怎樣的一本書嗎?它在我們中國可以説是家喻户曉了,古人的第一本書就是《三字經》,這本書經歷了多少滄海桑田,是中華民族的'燦爛文化一直毅力於世界之巔,源遠流長。

《三字經》以少兒啟蒙讀物為代表的作品最為典型。這本書的特點就是含義簡單易懂,還有些人們也把它譜成曲,讓優美的旋律淨化心靈。這本書告訴我們許多關於歷史、天文、地理、道德等許多知識,正所謂古人曰:“熟讀三字經,便可知天下事,通聖人禮。”

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香九齡,能温席;孝於親,所當執。”它的意思就是説:東漢時有個叫黃香的人,從小就非常孝順。他九歲時,常常在冬天父親還沒上牀睡覺之前,自己先躺在冰冷的牀上,把被子温熱了才請父親睡覺。夏天他就先用扇子把席子扇涼了,才請父親歇息。讀到這裏,我慚愧地想:我和黃香相比,真是天地之別呀,生活中的我,放學回到家,就坐在沙發上看電視,過着“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生活,從來沒有想過為父母分擔一些家務呀。爸爸媽媽平時既要上班,又要無微不至地照顧我,多麼辛苦呀!記得有一次,媽媽剛下班回來,叫我把碗筷端去客桌,我死活都賴在紅木椅上,大聲喊:“你自己吧,大結局了。”説完,又賴在椅子上看電視。吃飯了,媽媽沒幫我拿碗筷,我也無可無奈,拖拖拉拉去拿。

子便整天學着模仿商人做買賣。孟母又把家遷到了學堂旁,孟子終於學到了禮儀和文化知識。這説明環境對人的成長

《三字經》讀書心得11

星期六,我做完作業,覺得實在很無聊。就拿起媽媽剛給我買的《三字經》,津津有味的讀了起來。《三字經》是一部流傳甚廣,家喻户曉的啟蒙讀物。它教育我們要孝敬父母,友愛兄弟,禮貌待人,勤奮好學,這些都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昔孟母,擇鄰處“,講的是孟子幼年住在墓地附近,他就模仿那些辦喪事的人哭泣。孟母把家遷到鬧市,他便模仿商人吆喝做買賣。孟母又把家遷到學堂附近,他就到學堂學習知識和文化禮儀。由此可見環境對人的成長多麼的重要啊!

雖然有了良好的學習環境,但如果自己不刻苦學習,那也是沒用的。這讓我想起《三字經》中的”子不學,斷機杼“。這句話講的就是孟子有一次不好好學習,孟母很生氣的割斷了正在織布的紗線,以此來告誡孟子不要自棄其功,半途而廢。只有堅持不懈,經年累月,不懈努力,才能夠有進步,有成就。

由此,我又想起了宋代方仲永的故事。方仲永在小時候,他是一個特別聰明的孩子,可以稱得上是個天才,四五歲的`時候他就能夠寫詩。他的父親認為這樣有利可圖,就不讓方仲永學習,整天遊逛自誇,自以為是。從此方仲永也就由一個非常有天賦的天才變成了一個平常的凡人。

《三字經》不但是一本書,還是古代人們智慧的結晶,是文學的寶藏,是永不褪色的經典。我們從這本書上能夠學到許多做人的道理。我為中華民族能夠流傳下這樣的書而自豪!

《三字經》讀書心得12

這學期老師要求我們誦讀《三字經》。通過誦讀和默記,我深深地體會到《三字經》中所講的仁、義、智、信在我們國小生成長中的作用,中國傳統文化的精華令我折服。

在《三字經》這些淺顯易懂的文字中,講述了做人的準則,古人發奮圖強的故事,中國悠久的歷史,許許多多我們國小生在成長過程中需要學習和接觸的知識,比如,我讀了《三字經》中講歷史的部分,清楚得知道了中國這個有幾千年歷史的泱泱大國,是怎樣在歷史的長河中不斷髮展、不斷生存下來的;讓我對歷史有了一個概括的瞭解;再比如,我讀了介紹古時候的成功人士的部分後,就知道了我們中國曾經有許許多多的能工巧匠和才華橫溢的文人墨客,我一定要像他們那樣,努力學習,爭取獲得更好的成績,為祖國爭光;又比如,我讀了書裏講孝敬那一部分,知道了如何去做一個孝敬父母與長輩的人;《三字經》中説到“有孟母,擇鄰處”,講的.是孟子的母親為讓孟子有一個好的學習環境,先後三次搬家,讀到這裏,我不由得想起我的父母,他們為了能讓我讀書,不辭辛苦的工作,我從心裏感謝我的爸爸媽媽!

在這薄薄的《三字經》中,藴涵着許多人生哲理,等待我們國小生在漫漫的人生道路上去實踐,去學習!

《三字經》讀書心得13

我放假這麼長時間就讀了一本書,就是《三字經》,剛開始媽媽讓我讀的時候我不是太理解,這不是以前那些人搖頭晃腦背的書嗎,有什麼意義,我直接説“封建糟粕吧”,媽媽説:“你好好讀讀,看看有沒有意義,這本書讀完以後,中華五千年的文明發展,朝代更迭,帝王興衰的紛繁歷史,還有人文教育,史地天文、倫理道德、名人故事等各方面的信息你都掌握了。”這麼好呀,我翻開了滋養心靈的篇幅。

確實是語言非常簡練,內容非常豐富。原來我基本是把這本書背下來的`,“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孟母為了孟子小時候有個好的學習環境既然搬了三次家,後來有一天孟子逃學回來,孟母竟然拿起剪刀,剪破了整片布,只為了告訴孟子,讀書就像我織布一樣,要腳踏實地,若逃學就像我剪斷布匹一樣,前功盡棄,孟子聽了母親的教誨,深感慚愧,從此專心讀書,發憤用功,終成為一代大儒,後人稱為“亞聖”震撼吧,原來聖人小的時候也和我們一樣有那麼的缺點,但孟母愛子教子的行動使我非常感動也很受啟發。“香九齡,能温席,孝於親,所當執”黃香九歲,便知道在冬天,用身體温暖牀上的被褥才讓父親去睡覺,孝順父母是每個子女應當做到的,我們現在的孩子生活在蜜罐裏,只知道衣來伸手,飯來張口,我們為父母做個什麼呢。“論語者,二十篇,羣弟子,記善言,孟子着,七篇止,講道理,説仁義”,哦我算知道了《論語》是二十篇,是孔子的弟子和再傳弟子,把孔子和孔子子弟的至理名言,記載編輯而成,《孟子》是七篇,記錄了孟子的事蹟和言論,整本書的主旨,就是在談道德倫理的道理,我原來知道這兩個聖人和這兩本書卻不知道是誰寫的,講的是什麼,這下算弄個明白了。接着“自羲農,至皇帝,號三皇,居上世”,我明白了什麼是三皇,伏羲、神農、和皇帝從這開始一直到“清太祖,膺景命,靖四方,克大定,至世祖,乃大同,十二世,清祚終”清太祖,領兵入關,平定各地的亂事,使百姓安定下來,到清世祖順治皇帝是建立了空前鞏固多民族封建帝國,清朝一共經歷了十二位皇帝,到宣統皇帝時,清朝滅亡。一個完整的中國歷史發展軌跡大致輪廓已經清晰的展現在我的眼前。

這真是一本好書,我確定了在好好的讀幾遍,一直到我明白裏面所有的人生哲理,那些離我們雖然有些遠的偉人是如何尊師重道、嚴格自律、勤勞節儉、知錯能改、中國歷史發展也是我們的隗寶,讓我們吸取經驗並借鑑,不會重蹈覆轍,讓我在傳統文化薰陶中更進一步。

《三字經》讀書心得14

《三字經》這代歷史書,相信大家都看過吧,《三字經》可是一本悠久的古代書啊!它的每一個字,都藴藏着一個深刻的道理。讀完三字經後,還要透徹理解它們的意思,這樣才能做到十全十美哦!

三字經的每一個,每一行字,都在講述着一個個人生的哲理。像“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那樣,意思就是不能浪費光陰,要好好學習,將來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而“一而十,十而白,百而千,千而萬”的'意思,就是要逐步做事,一步一步來。三字經歷史悠久,是由一件件民間傳説融入到一個個字中的。別看這小小的一個字,它裏面可有一個個故事呢!像“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時,運不窮”那樣,講述的是一個美麗的故事呢!

在以前,有一個女神。一天,她的兒子被冥王抓走了,冥王對她説,只要她的兒子不吃地獄裏的東西,他就還給她,可是,他的兒子只是吃了一個果子。從此,冥王只能讓他一年回去倆次,回去的時候,萬物復甦,而沒回去的時候,將寒冷無比。所以,導致出了春,夏,秋,冬,這四季。瞧,這個故事是多麼有趣啊!《三字經》還有許多故事呢!如蓋房子,孟子媽媽三次搬家……這些故事都是多麼有趣啊!而且,故事的精華都包含在這幾個小小的字裏。這幾個小小的字,卻藴含着這麼一個深刻的道理,真是好啊!

《三字經》不但要背,還要背裏面的故事和意思,透徹理解它,才能懂得新知識,為我們的祖國做一份貢獻。《三字經》真的是一本好書,曾是古代四大好書之一呢!為了對我們的祖國做一份貢獻,為了我們的將來,為了能夠弘揚國學,倡導文明,讓我們一起,來理解這本獨一無二的古代暢銷書——《三字經》吧!

《三字經》讀書心得15

最近正在讀《三字經》,頗有心得,夜不能寐,思緒萬千,五更時分輾轉難測,披衣起早,寫出心得。

《三字經》成書於八百多年前的南宋時期,自問世以來,就作為兒童的識字教材,家喻户曉,人人皆知,它與《百家姓》、《千字文》合成“三百千”,被視作傳承儒家思想和修身勵志的啟蒙教材;此經雖短,短短千餘言,但是卻能夠流傳至今,一直被世人傳誦至今,它的生命力是什麼,它的魅力何在?

本書雖短,但是很有特點。從形式上看,三字一句,短小精悍,讀來朗朗上口,易於記誦;品來意味深長,文化濃重。古代的兒童,入學的第一部書就是它。孩子們一邊吟唱,一邊搖頭晃腦,韻味十足。

這部書不光形式上易於記誦,內容也很豐富。它以精悍的“關鍵詞”將中國的傳統文化中的教育,歷史,天文,地理,道德,做人典故融合在一起。《三字經》雖然是兒童啟蒙教材,但是其講的道理放之四海而皆準,是難以改變的。它適合於任何年齡段的'人去閲讀它,理解它,去在生活中運用它。孩童時代的人讀它記它,可能不知其意而背之,成年人讀它記它,有着不同的意義。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苟不教,性乃遷,教之道,貴以專”。講的是:每個人出生的時候,天性都是善良的,習性卻各有差異;假如不去教導他,習性就會發生變化,轉變,所以要重視教育,持之以恆的教導。

我覺得,這本書中所講的道理,95%還能夠在現在社會中適用。作為教師,更要認真拜讀拜讀。“教書育人”,我認為育人比教書更重要,我準備利用寒假認真地學習本書,開學以後結合學校工作,把這些道理加以運用,我想會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