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集)《傅雷家書》讀後感15篇

品味完一本名著後,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讓我們好好寫份讀後感,把你的收穫和感想記錄下來吧。那麼如何寫讀後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傅雷家書》讀後感,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合集)《傅雷家書》讀後感15篇

《傅雷家書》讀後感1

兩封簡簡單單的書信被入選中學語文課本,被視為家庭教育的成功範例,受到世人的推崇和效仿。它有什麼獨特之處呢?這些家書的偉大之處:在於從日常生活出發,既給予兒子藝術的教誨,更昭示出崇高的人生境界。通過書信往來,傅雷和傅聰,已經超出父子、朋友的界線,成為藝術上、思想上的知音。

讀完《傅雷家書》,我感受最深的有三點。第一,“心中的苦悶不在家信中發泄,又哪裏去發泄呢?”。是的,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兒行千里母擔憂”,無論孩子年齡多大、地位多高,在父母眼中永遠是孩子。而現在,人類已經進入“信息時代”,通訊、網絡、媒體高度發達,但是眾多的為人子、為人女者,卻不願與自己的父母交流、溝通,聽不進父母意見。喜歡特立獨行、我行我素,形成逆反心理,其實,主動溝通是一切交往的前提條件,更何況是與自己的父母呢?

第二,“早預算新年中必可接到你的信,我們都當做等待什麼禮物一般地等着。”這不由得讓人想起唐朝大詩人杜甫《春望》中的名句“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古代物質生活貧乏,書信作為交流思想、傳遞信息的主要工具,被視為至寶。今天書信的功能隨着科技的進步而逐漸減弱,有了更為方便的聯繫媒介——電話、網絡。可是有些遠離父母的孩子,其中不乏大學生、甚至中學生,平時很少給家長報平安、交流思想;唯一使用電話的時候,就是囊中羞澀、伸手向父母要錢之時,真讓人不可思議!

第三,“眾多的掌聲、擁抱,名流的讚美,都沒有減少你對藝術的謙卑!” 能做到“勝不驕”,面對鮮花和掌聲,而保持清醒的頭腦,這需要高度的智慧。古往今來,有多少英雄人物,艱難困苦、玉汝於成,取得過驕人業績,就是因為不能正確對待別人的擁抱和讚美,而功敗垂成,讓世人感歎!太平天國運動領導人洪秀全定都天京後,自立為王,只顧享受、不思進取而遭遇失敗,即是明證。在現代化建設時期,許多為國家、為人民,立下過汗馬功勞的`高級幹部,醉心於燈紅酒綠的環境中,忘乎所以,最終走向反面、悔恨終生! 俗話説:“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生兒打地洞”,形象地説明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有良好的傳統:孟母三遷,成就儒學大家;岳母刺字“精忠報國”,造就了“撼山易,撼岳家軍難”的感慨!

今天,在一個條件如此之好的環境中,父母更應該從小培養孩子高尚的道德品質,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讓孩子在快樂寬鬆的環境中健康成長!

《傅雷家書》讀後感2

真正懂得讀書的人知道,讀書不是為了有個好成績使父母高興,讀書也不是為了應付考試,更不是為了升官發財。真正懂得讀書的人,一定會説,讀書是為了求知識,學做人。

我們讀書是為了能夠明禮儀,知廉恥,辨是非,負責任。在社會生活中,做一個有用的人。

讀書,可以傳承古聖光賢的精神遺產,可以與同時代人作精神上的交流,可以享受和吸收人類文化的成果,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做人。讀書是人類特有的神聖權利,我們應該好好利用享受這些權利。

讀書要讀“美德書”,美德書能夠幫助我們,使我們學會做人。

做人要做一個好人,做一個堂堂正正的中國人。書中有不少是我們偶像。《蒲柳人家》中的幾個普通人,那樣多情重義,那樣爽浪豪放,是我心中的偶像;“俠肝義膽”的文天祥,“精忠報國”的岳飛,“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范仲淹,也是我的偶像。正如培根所説,“凡有所學,皆成性格。”

讀書要讀“智慧書”,智慧書能夠教會我們,使我們學會待人接物。

《傅雷家書》中説,“人一輩子在高潮——低潮中沉浮,唯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只有高潮不過分使你緊張,低潮不過分是你頹廢,就好人”,“我們只求心理相當平衡”。我從中得到了啟迪。讀書是一個奇妙的過程。他人的智慧通過你的眼睛,經過想象的天井,進入你的心靈的空間,激起你心中的波濤。書中有聰明過人的智者,有才華橫溢的文人。如“未出茅廬而知天下三分”的諸葛亮,“不辱使命”的唐雎,高歌“大江東去浪濤儘儘千古風流人物”的蘇軾,“斗酒詩百篇”的'李白……他們可以讓我體會生命的本質,引發對人生的思考。

讀書要讀“成長書”,成長書能幫助我們,使我們學到最基礎,最基本的知識,為將來扮演成功出色的社會角色作好準備。

我不會忘記科學家丁肇中向我們提供的忠告,不會忘記“事物的正確答案不止一個”的創新呼喚,不會忘記許多人生的名言警句,不會忘記許多瞭解青春的知識,以便更好地把握自己。

多讀書,讀好書,讀課內的書,讀課外的書,讀各式各樣的書,讓我們與書籍結伴而行,讓書籍成為我們的羽翼,助我們飛翔,助我們成長。

《傅雷家書》讀後感3

“家書抵萬金”,這是杜甫在戰爭年代對親友的掛念;“欲作家書意萬重”,這是張籍客居異鄉時難平的情緒。過去,家書不僅是一封給家人問候的信件,也是一條維繫親人情感的紐帶,還是一座溝通親人思想的橋樑。在《傅雷家書》中,我讀出了傅雷對兒子傅聰的愛與關懷。

眾所周知,傅雷是一位著名的翻譯家,一位有思想的作家,更是一個有着細膩情感的父親。他對兒子的關愛,在家書的字裏行間體現得淋漓盡致。他曾因為兒子的離開而難過,痛哭流涕;也曾因兒子的信被弄掉後,日思夜想,輾轉難眠;也曾多次在信中告訴傅聰要記得回信,要説明是否收到……

傅雷的愛並不只是對兒子的`寵愛,有時還表現出了老師般的嚴格。當傅聰在肖邦鋼琴比賽中出乎意料地排行前列時,他告誡説,“人生本是沒窮盡沒終點的馬拉松賽跑,你的路程還長的很呢,這不過是一個光輝的開場”,讓兒子不要驕傲自滿。當兒子想離開波蘭時,他又仔細列出波蘭與蘇聯的利與弊。這種諄諄教誨與思想引領,讓兒子也變得審慎、嚴謹。

《傅雷家書》之所以能使人獲益良多,還因為書中能見其廣博的胸襟。他能兼有西方文化的優雅與東方文化的穩重,能客觀看待東西方文化的優點與不足,並將其融會貫通。他也對批評家的建議大方接納,深刻自省。他能公正對待兒子,他曾用“明察秋毫而不見輿薪”來教導兒子,也用《約翰·克里斯朵夫》中雅葛麗娜對愛情的一味追求來引導兒子的愛情。

《傅雷家書》也是一本有温度和真情的書。當傅聰的前任老師過生時,他會特地在信中提到務必要祝他生日快樂。當彌拉生病時,他也單獨寫信問候。當傅聰遠赴重洋蔘加比賽時,他在信的開頭讓他記住祖國。他的關懷是衷心的,他的叮嚀是温情的,他們父子的情感是真摯的,父子關係是和諧的。

我們總是會問,親情到底是什麼?父子之情到底該怎樣?我想,《傅雷家書》給了我們很好的答案:親情不是寵溺,也絕不是父輩與小輩之間的劍拔弩張。父子真正的良好關係應該亦師亦友,可在你身處險境時伸出援手,在你孤獨寂寞時送上陪伴,當你迷茫困惑時給你指明方向,在你成功驕傲時給你温馨提醒。

家書,用筆墨讓親情團聚,用信封將親情送達。我想,這也正是“家書抵萬金”“欲作家書意萬重”的原因吧!

《傅雷家書》讀後感4

數十年過眼煙雲之後,當我們翻開這本《傅雷家書》,指尖觸摸到散發着墨香的鉛字,品讀那一句句關切的叮嚀時,眼前彷彿出現了傅雷挑燈夜書、伏案寫作的背影,仍能感受到傅雷寫下一封封信箋的思念和兒子傅聰閲讀這一段段文字的感動。

這一百多封家書,不僅僅是信札,亦是傅雷深沉如山的拳拳父愛。兒子小有成就,他歡喜自豪;兒子遭受挫折,他滿懷憂慮;兒子驕傲自滿,他諄諄教誨……

於兒子傅聰而言,傅雷首先是一位父親,然後是一位朋友,最後才是一名學者。作為父親,傅雷教育兒子為人處世的守則;作為朋友,他關心兒子的日常起居、感情生活;作為學者,他與兒子探討音樂上的專業問題。毫無疑問,傅雷是一位嚴格的父親,知心的朋友,淵博的學者。

這令我想起我的父親。如果説我家像一個戲台,母親總是唱紅臉,父親卻總是唱白臉。曾幾何時,我厭煩甚至怨恨過他,因為他是如此的“不近人情”。

還記得去年的.第一次期會考試,是我進入國中以來第一次重要的大考。我懵懵懂懂地進了考場,懵懵懂懂地考了年級第八,明知道沒有付出努力只是運氣原因,卻依然居功自傲,向父親報喜。我原料想,父親會高興地誇獎我,不料,父親卻面無表情,只是冷靜地囑咐我,不要驕傲、繼續努力。然而我沉浸在眾人的鮮花與掌聲中,全然將這句良言警句丟在腦後,變得更加鬆懈。

第二次大考——期末考試,在父親的意料之中,我跌到了年級二十五名。對我來説,彷彿天塌地陷。鮮花與掌聲遠去,我獨自品嚐苦果。這時我才想起父親的警醒,後悔不已。父親並未安慰我,而是嚴肅地與我分析失利的原因。在父親的引導中,我從一味的失望悲傷中醒過來,着手於查漏補缺、加倍努力,最終在第三次、第四次考試中重回巔峯。

當我佇立於山巔,眾生仰望,父親是那個沉默的人;當我跌落入深谷,眾生踐踏,父親是那個拉我一把的人。

在教育方面,父親與傅雷一樣,嚴格而理性,用嚴厲掩飾自己的温情,用理性遮掩住期盼,直到孩子踏上成功之巔。

父愛拳拳似海深。我慶幸在成長路上閲讀了《傅雷家書》,是它讓我理解了父愛,理解了父親。

《傅雷家書》讀後感5

《傅雷家書》記述了父親傅雷和母親朱梅馥以一封封飽含真情的家書給遠在歐洲求學的傅聰給予幫助和支持的。在這一封封的家書中,體現了父母對兒子的無微不至的關照和對兒子前途的指引。

傅聰是鋼琴家,在信中必然少不了有關藝術的問題。傅雷在心中不僅指引傅聰找到合適的老師和合適的學習方向,還對一些藝術問題如是不是演奏時要哼唱,上身是不是不要大幅度晃動等,和他進行探討,通過探討告誡傅聰要養成良好的習慣。還注重培養心理健康,對傅聰上台緊張的問題進行了三番五次的告誡,希望它能夠改正。在這些有關音樂的家書中,父親對兒子的關心,對兒子進步的希望和欣喜,也包含了父親對一個身處他鄉的兒子的牽掛和懷念。

傅雷在信上不僅談藝術學習,還談生活,甚至寫錯字也要糾正。傅雷在其中循循善誘,不僅把他的經驗傳授給傅聰,還告訴他為什麼,這樣更有利於讓傅聰懂得生活到道理,有自己的生活經驗,在今後可以更好地照顧自己。我認為這種方法是非常好的,現在都是注重某一個點的問題,單點突破,只能解決部分問題。傅雷在一封封家書裏訴説原因,一而再再而三地督促服從改正,讓傅聰形成正確的習慣,在國外可以照顧好自己。這些教育,哪一點不是傅雷父愛的體現?正是有了傅雷這位大無私的愛,才讓傅聰成長為舉世聞名的音樂家的。

我真為傅雷對孩子的如此關愛而感動。家書中大到事業人生藝術,小到吃飯穿衣花錢,無不關懷。從家信的話語中看出傅雷是一位對自己要求極嚴格的人,敢於對自己的行為進行批判,有些方面甚至有些刻薄自己的.味道,傅雷讓兒子立下的三個原則:不説對不起祖國的話、不做對不起祖國的事、不入他國籍。在傅雷對傅聰的教育和幾次重大安排上,可以讀出,傅雷是把國家的利益放在了首位,以國際關係為重的,甚至自已可以做出一些犧牲;傅雷這種愛國之情也讓人動容。

傅雷家書中處處藴含着為人處世的道理,這在我們的生活中也一樣使用,我們要向書中學習,學習為人處世的方法;還要學會感恩,主動幫助父母,繼承中國優秀的傳統!

《傅雷家書》讀後感6

在生活細節方面,傅雷先生對於傅聰的要求是極嚴格的。他在1954年8月16日的信中寫到對於傅聰習慣的改進建議,例如“手插在上衣兜裏比插在褲兜裏更無禮貌”,“雙手不拿刀叉時要平放在桌面上”等。結尾,傅雷先生又叮囑道:“但望你不要嫌我繁瑣,而要想到一切都是使你更完滿、更受人歡喜!”在譯林版的序中,樓適夷先生回憶傅雷對於孩子幼時的施教:“比方每天同桌進餐,他就注意孩子坐得是否端正,手肘靠在桌邊的姿勢,是否妨礙了同席的人,飯菜咀嚼,是否發出喪失禮貌的咀嚼聲。”傅雷先生在教育孩子時,是從各方面去向他提出自己的建議,事無鉅細,只為了讓傅聰成為一個更優秀的人,以後的人生道路更平坦。

傅雷對於孩子的思想精神也極其注重,他曾多次在信中叮囑傅聰。1955年12月9日的信中,傅雷寫道:“唯有把過去的思想包袱一起齊扔掉了才能得到真正的精神上的.和平恬靜,才能真正心胸開朗的繼續前進。”一個人只有擁有清澈明朗的內心,才能讓自己的一舉一動都更自然,才能遵循自己的內心去生活。傅雷先生也曾説過:“心情不穩定,就懶得動筆。”足以見得,他在教育孩子時,總是能發現孩子所處的狀態,並且針對這些教育孩子。傅雷先生的話既具有針對性,卻也具有普遍性。對於我而言,的確,只有把握好心態,有正確的思想,才能成長得更好。

在面對生活中的種種境況時,傅雷先生也會有所感悟,對於孩子進行教育。在一信中,傅雷先生在參與過中共中央全國宣傳會議,聽取毛主席的報告後,給傅聰寫道:“自己先要鍛鍊的堅強,才不會被環境中的消極因素往下拖,才有剩餘的精力對好朋友們喊‘加油加油’。”是的,人當自強為先,只有自身強大以後,才能夠做自己想做的事。傅雷先生對於傅聰的教育是極全面的,並不着眼於生活,也從國家的層面、社會的層面給了他一些啟發。

在傅聰遇到感情方面的困惑時,傅雷先生給了他極重要的觀念。傅雷認為最重要的,還是本質的善良,天性的温厚,開闊的胸襟。他並不看重兒媳的家境、學歷等外在條件,只要天性是好的,其他都可以逐漸培養。對於夫妻的相處之道,傅雷曾多次叮囑傅聰和兒媳彌拉,一定要互相尊重這正是感情持久的要素。

傅雷先生的教子之道,是從傅聰的生活裏,從自己的生活裏,或是從他人的評價裏,給予傅聰平實的、細微的卻極重要的建議。天下父母心,都是為了孩子更好,而傅雷先生的這份,更厚重,也更珍重。

《傅雷家書》讀後感7

微風拂曉的時候,陽光正好,坐在窗邊,讀了那《傅雷家書》,我才意識到自己以前所忽略的。

“這封長信寫了五六個鍾”,“跌跤後,腿力尚未恢復……替你翻譯,都是忍着腰痠背痛來做的。”

父親身體上出了問題,依舊要顧及兒子的鋼琴學業,技巧訓練,心態變化,情感問題等等,甚至連細微的事情也一一上心。為兒子忙前顧後,工作繁忙之餘還要擠出時間為兒子抄寫翻譯,到底來,父親到底只是是希望兒子的學習生涯是能夠順順利利學成歸來。母親在做完家務之餘,分擔着父親的工作也常常對待兒子總是噓寒問暖。父親自己常在深更半夜,夜深人靜之際,強忍着腰痠,頂着背痛,撐着疲勞,默默地在空白的信紙上寫下一字一句,成段成篇,小心翼翼地疊好,整齊,帶着殷切的希望裝進薄薄的信封,等待着兒子的.回信,只為兒子一切安好……信寄出去後,連回信日期也預估好了,收不到回信,父親會心急如焚,寢食難安,提早收到了信,高興得像個得到糖果的小孩子。

試問自己,如果生活在以前,我會花五六個鍾,頂着疲憊去給父親寫上一封信嗎?我想我肯定是難以做到。我或許可能只會抽出十來二十分鐘去問一聲是否安好,但是我相信我的父親也一定,必定會像文中的父親一樣,當我需要時一聲不吭,幫我打理好一切。一次,我讓爸爸幫我打印一份照片資料,轉頭就跑出去玩了,回來玩累了也就忘了。誰想為了讓我看得更加清晰,把照片的文字逐字逐字打印出來,他本來就不太熟電腦,到我手裏的時候,我驚喜地問,弄了多久,他擺擺手説沒多久。後來,媽媽告訴我説你爸爸打字就打老半天,打印機太久沒用忘記了,就在那敲敲打打,弄到凌晨才搞好……

社會上,有許多的人,認為父母的付出是理所應當的,忽略了這份樸素而深沉的愛。甚至會誤解扭曲這份愛,嫌棄他們囉嗦多事,跟不上時代潮流,不理解年輕人的生活,總是指手畫腳的。

我看過《時文選萃》裏一篇洛陽晚報的文章。女兒上高中了,開始離家寄宿了,少了女兒平日裏的吵嚷,少了女兒的嫌棄,父母應該高興,可卻是裝了滿懷了落寂。週末沒到,父親叫妻子買多點好菜,妻子説早就備好了,就等女兒回來了。

也許天下父母都是一樣的,不管子女如何,始終將心底十分的愛,無聲的付出去了。父母之愛,難以報答,但我們更應該盡己所能,多體諒,多陪伴。

《傅雷家書》讀後感8

幾組黑白照片,數不清的來往家書,譜寫着傅雷家的情與意。

家書中,傅雷不忘時刻教誨兒子,沒有一絲的溺愛,既教他為人處世的道理,也常像朋友一樣與兒子閒談,與他交流音樂、文學、藝術等等,扮演着一半父親、一半益友的角色。

傅雷很愛兒子,雖然言語間總是嚴格的苛求,但在嚴肅的面孔下,卻藏着一顆温柔的愛子之心。這絲絲縷縷的愛,不時從嚴肅中流露出來,流淌在字裏行間。在《十月三日》的信中,就有着這樣的摯愛與欣賞,他不會因為兒子才華出眾就放鬆教導,在兒子取得成就時也沒有高興得忘我,而是耐心叮囑兒子再接再厲,教會兒子正確對待得失榮辱。傅雷對兒子的愛,像呵護着一件珍貴的.藝術品,謹慎又温柔,動人心腸。

傅雷也經常和兒子討論文學藝術。在信中,他與兒子討論了李白、杜甫詩的異同,分析了各自的長處、短處,再與蘇軾的詩相比較,不禁感歎文人墨客高深卻無知己。在《三月二十七日夜》中,他提到莫扎特,把莫扎特給人感覺描繪得清晰、明朗,耐人尋味的文字寫盡了那種不食人間煙火的縹緲虛無、温柔嫵媚。傅雷是循循善誘的父親,更是能和孩子的心靈碰撞、靈魂高度融合的益友。

每個父親表達愛的方式不盡相同,傅雷對兒子的愛是諄諄教導,是吟唱在音樂藝術間的愛。而父親對我的愛,是不曾言説的安靜的愛。他很愛我,也很關心我的學習,但在我們的交流中卻從不提成績。只是,在我煩躁、迷茫、厭倦時,他會久久地陪伴在我身邊,用他的睿智明晰我前方的路,用他的摯愛温暖我疲憊的心。他的聲音,總能使我躁動的情緒平靜,願意用心去思考、去反省,從不安沮喪到振作奮起。我的父親,像一盞黑暗裏的明燈,照亮我腳下的路,陪着我一路向前!陪伴,就是他愛我最好的方式。

傅雷深沉的愛,躍然紙上,信中的每個字都充滿着濃濃的愛意。品讀這深沉的父愛,就像品一杯上好的茶,入口微苦,回味卻是甘甜。一封封的家書,承載着多少的愛與思念,只怕,這張張薄薄的信紙,載不動這跨越大洋的許多的情與愛……

《傅雷家書》讀後感9

那年火車的汽笛聲隆隆,年少的他拎上行李獨自踏上前往異國的路,火車緩緩開動,漸漸遠去,餘下一個空曠的站台,與一對攙扶的依然。望向火車逝去的地方。

“親愛的孩子,你走後第二天,就想寫信給你,怕你嫌煩,也就罷了。”幽夜,無邊的夜色涼的似水,寒寂的黑暗裏一盞暖黃色的燈光亮着,而已有些蒼老的他正伏在桌上,筆端沙沙移動洇開一片片墨色。“我和你媽媽老是想着你二三歲到六七歲間的小故事。——這一類話我們不知有多少可以跟你説……”寫到這了裏,那微蹙的`眉眼不由地舒展開了些,他也許是想起了孩子那蹣跚寫不的姿態,嘴角悄然勾起一抹温情的笑意。然而又想到孩子現在已遠在他鄉,他又不免微微惆悵。起身站到到窗前,他眺望的目光融入那蒼茫的夜色,似一根綿長的線,一直系到海洋的彼岸,孩子的身前……

《傅雷家書》,就是這幾載時光裏,一封牽掛的合集。初讀它,就為那細緻深切無微不至的關懷而感動。讀着它,我似乎就是那個孩子,在家的千里之外,卻能聽見那一聲聲關切的呼喚,聽見那一句句苦心的唸叨。在信裏,傅雷是傅聰導師,是友人,是知己,更是父親。大到事業,、人生、藝術,小到吃飯、穿衣、花錢,傅雷在各個方面都予以了孩子他自己的教導。這不敢説是最權威的思維,卻一定是最真心的話語。他將自己的人生經歷,把中華民族的優良道德融入了對傅聰的諄諄教誨中,教他如何成才,如何立身,如何處事,如何愛國,如何做人。

再翻開它,那濃濃的父愛就在文字間流淌。為傅聰用幾個星期時間手抄的一本六萬餘字的書,在他口中那樣輕描淡寫。怕傅聰身在異國而陌生了中國傳統文化,她又那般嚴厲地強調,又不顧麻煩與困難,堅持郵寄有關書籍,從《詩經》、《楚辭》到宋詞,明曲,再到自己的譯作。在信裏他一次又一次闡述着民族的文化哲學思想,不止一次明令要求傅聰用中文回信,並糾正其用錯了的字詞。這份愛,便因這種家園責任感而更加醇厚。

用文字詮釋何為父愛,用心將天涯海角相連,這是《傅雷家書》給我的最深感觸。即使身隔千山萬水,傅聰也一定能看着信,與父親談着心,因為家書就像一根長長的線,無心中連接着彼此,將凝聚成珠的相思與一顆一顆串起。

抑或是,父愛就是那一封家書,在泛黃的褶皺裏在微褪色的墨跡裏,在漫遠的時光中,卻越發地濃醇,深沉……

《傅雷家書》讀後感10

一開始看這本書,總覺着很奇怪。為什麼書信能夠編成一本書?但越讀到後面,就越感激這本書。

傅雷是一位翻譯家,大兒子傅聰是聞名世界的鋼琴家。這本書,便是傅雷寫給傅聰的書信合集。從一九五四到一九六六,從傅聰剛去國外到傅聰結婚生子。從書中,我看出了傅雷這位父親的嘮叨,他的“嘮叨”,大到關心孩子的世界巡演,小到關心孩子在國外的食物合不合胃口,飽含着對兒子深深的愛意。

其中最最讓我難忘的,便是傅雷與兒子談終身大事與小孩起名這兩件事,比起其他的事件,這兩者很貼近生活的。傅雷信中對兒子説到對自己的終生伴侶要一心一意,要善於交流,不可以當唐璜。我想,要讓傅聰做到這一點,傅雷大概是付出蠻多的。首先他要以身作則,以行動告訴後代應當如何做;其次他要有頭腦,有方法,才能讓兒子信服,我想這是蠻難的。第二個是給小孩起名這一事件,信中寫到,男孩名為凌霄,女孩名為凌雲。後來,傅聰生了個男孩,便取名為凌霄。給一個從未謀面的小孫子起名,這一行為不正好體現了傅雷對於後代深深的愛嗎?傅聰聽從父親的意見,這也恰恰説明了傅聰對父親的愛也是多麼深刻。

不由得想起我與我的.父親,我們二人不似傅雷父子相隔幾千裏,我們朝夕相處,爸爸給我的愛雖然不像母親的細膩,但很讓我回味。

我爸爸個子不高,但他在我的心中,永遠是最高大的。從很小的時候,我就很崇拜我的爸爸,可以這麼説,我爸爸是我人生中的第一個偶像,他有一身的才藝,説單口相聲、演小品、誦讀、寫詩、玩樂器……他無不在行,他是我心中永遠的“SUPER STAR”。我常常有機會跟着爸爸到各個地方演出,爸爸在上邊表演,我就在下邊做觀眾,為他鼓掌。每次主持人唸到我爸爸名字的時候,我對爸爸的敬佩就油然而生,爸爸真的很厲害啊!每當爸爸表演結束,觀眾席總是響起熱烈的掌聲,我心裏甭提有多驕傲了!那時的我想,有一個這麼厲害的爸爸是一件多麼幸福的事!之後爸爸高大威武的形象一直在我心中,成為我的榜樣。

我不知道我是否將“傅雷家書”讀透了,但我可以肯定,傅雷家書帶給我的,絕不只是傅雷父子的故事這麼簡單,還有對父愛的深深思索。

《傅雷家書》讀後感11

其實,每個父親對他的孩子都疼愛有加,但是,並不是每個父親在疼愛的同時,卻不忘對其進行音樂、美術、哲學、歷史、文學乃至健康等等全方位教育。

而傅雷先生就是一位這般偉大的父親,他的每一句話都深深的打動着我的心。

他教育兒子説:“我始終認為弄學問也好,弄藝術也好,頂要緊的是“人”,沒成為藝術家之前,先要學做人!否則,那種某某家無論如何高明,也不會對人類有多大貢獻。一個純粹投身藝術的人,他除了藝術和個人的`人格,已別無所求!”

而所謂“人”對傅雷先生來説,不僅僅是一個口號或願望。它大到人類對世界的貢獻,小到對事業的嚴謹,甚至於對兒子的言行舉止的教育也離不開“人”一字。它不僅在信中如此寫,在生活中他也實際做到了,並且把這思想、理念傳給下一代。

對他兒子説:“我高興的是我又多了一個朋友,兒子變成朋友,世界上有什麼事可以和這種幸福相比的?”

幸福對他來説莫過於此,與兒子成為知己、朋友。父子之間沒有隔閡,沒有溝壑。因為他從不以一個高高在上的父親或教育家出現在兒子面前,而是以一位朋友的身份對他説出自己的建議和他商議。他無拘無束,心裏怎麼想,筆就怎麼寫,正因為這樣,《傅雷家書》如山間潺潺清溪,如碧空中舒捲的白雲,如海上自由翱翔的海鷗,如無暇的白璧,如透明的結晶體。感情是那樣的純真、摯樸,沒有半點虛偽。

他謙虛誠懇地説:“我與兒子相處中,學會了忍耐,學到了説話的技巧,學到了把感情昇華。”

他真誠深情地對兒子説:“心酸的眼淚是培養你心靈的酒漿,不經歷尖鋭痛苦的人,不會有深厚博大的同情心!”

傅雷先生也像我們的父親,他的話也深深地烙在我們的心中,如何做人,如何交友,如何學習。

一封封書信,在表達濃濃親情的字裏行間,映照出美好的人際關係、高尚的生活準則、優良的行為操守,與道德傳統,濃濃的愛國熱情。

可憐天下父母心,其實每一位父親、母親也是這樣深愛着我們,教導着我們。聽見他們的嘮叨,其實是我們的福氣呀!”

這本《傅雷家書》真的教會了我很多。

《傅雷家書》讀後感12

曾經讀到過一篇文章,名字叫做《母愛如q》,母親不會寫字,所以每次簽字都在上面寫個q,“我”並不明白那是什麼意思,並且覺得十分丟臉,待到長大以後, “我”仍舊是母親的牽掛,到了最後“我”才明白,“我”其實就像是q字母裏頭的那條小小的尾巴,是母親永遠放不下的那頭。其實很多時候你也會發現父母的喋喋不休其實是擔心,父母的嚴厲指責其實是關愛,父母的高標準其實是放不下。因為他們認為我們做的不是還不夠好,而是還不夠優秀,不能自我、自覺的學習。其實最最放不下心、最最為我們驕傲、最最心疼我們的正是生我們養我們的父母。其實,不只是母愛如q,父愛亦是如此,正如《傅雷家書》當中的那位嚴厲而慈愛的父親一樣,不是嗎?

孩子還年少,就隻身到國外留學,面對着語言和學業以及禮儀,為人處世等等的'壓力,他的父親給了他很多意見和鼓勵,那一封封充滿着期待和愛的家書,漂洋過海,將父母的牽掛和思念送達到孩子的身邊。一xx四年一月十八日晚到一九六六年六月三日,這麼多封的家書難道還不能代表他們對孩子的牽掛嗎?期間有一次沒收到信就坐立不安,這難道不是父母最基本的擔憂嗎?

信中有這位父親對孩子的鼓勵、也有對孩子的教育、還有當孩子獲得榮譽時的那種驕傲,當然也有對孩子感情上的疏導。我想,這是每位父親,或者説是每位孩子都知曉的。不可避免的,這些家書當中也有對孩子的高標準要求,當你讀到這些的時候是否腦海裏會回想起父母那嚴肅的臉呢?現在是否能夠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了呢?

“我們做父母的人,為了兒女,不怕艱難,不辭勞苦,只要為你們好,能夠有助於你們的,我們總儘量的給。”這句話你有沒有覺得很熟悉?其實我們的父母經常説,“只要是有關學習的,能給的我的儘量給,就算是砸鍋賣鐵都要供你讀書。”,其實你可以在《傅雷家書》裏面找到你父母的影子,同時又能看看作為父母的他們是以何種心情來愛我們的。

或許你認為你獨立了,長大了,可是在成長的過程中我們又是如此的需要父母的糾正。嚴厲並不是錯,反倒是對我們的一種鞭策,一種促進。或許很多時候我們應該站在父母的立場上思考。

成長,這是一個懵懂而艱辛的過程,但是我們必須經歷,而且必須成功的渡過,如果你還處在和父母的爭吵、糾結當中,那麼請你仔細地,帶着感情和長大的決心去閲讀《傅雷家書》,相信我,它會讓你受益匪淺。

《傅雷家書》讀後感13

近幾周來,我閲讀了《傅雷家書》。傅雷,一位著名的翻譯家,更是一位著名的父親。

從《傅雷家書》中折射出來的,是傅雷對於自己孩子的教育。有人評價傅雷是一個標準的“中國式家長”,對於孩子(尤其是長子傅聰)是標準“中國式教育”。對於“中國式教育”,古人云:“望子成龍,望女成鳳。”這樣的教育對於現代的人們來説,是危險的,畢竟天賦也不是逼出來的。那傅雷為什麼成功了呢?因為傅雷有自己獨特的方式。

對於傅雷式的教育,我想傅雷與其妻子的墓誌銘是最好的概括:“赤子孤獨了,便會創造一個世界。”

"赤子"最早是老子所用的比喻,在《道德經》第五十五章中,老子寫道:"含德之厚,比於赤子。毒蟲不螫,猛獸不據,攫鳥不搏。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牡之合而朘作,精之至也。終日號而不嗄,和之至也。"《孟子·離婁下》説:"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其中"赤子之心"即嬰兒之心,嬰兒之心當然純潔無瑕,沒有絲毫雜念。

可見,赤子就是內心純潔,沒有雜念之人。傅雷的教育,就是把自己的孩子培養為一個不受世俗干擾,沉靜在世界萬物之中的人。這一點與千百年前的一位偉人不謀而合:“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澹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心無雜念,就能成為大器嗎?不是的,諸葛亮的兒子諸葛瞻,英勇戰死錦竹,這是心境淡泊的人能做到的嗎?還要歸功於諸葛亮和他的`妻子黃月英對他的薰陶,這一點又與傅雷的家庭不謀而合。傅雷作為一名革命時期的文學工作者,他的思想是進步的,對於新中國的熱愛傳給了傅聰,傅聰也不止一次地在信中表達自己的愛國情懷;傅雷的藝術修養是高深的,這也對傅聰的藝術之路提供了不少的幫助。

所以,傅雷式的教育,不同於中國式教育。真正有意義的中國式教育,是像傅雷那樣,既做嚴父,嚴於律己,嚴於待人;又做慈父,寬於待人,關愛他人;還做良師益友,適時地透過一段話傳授做人的道理。

《傅雷家書》讀後感14

要回頭寫讀後感時,我覺得很不輕易,傅雷家書讀後感500字。因為全書收錄的這些家書,可謂篇篇出色,字字珠璣,做筆記或任何總結概括都有可能損害這部經典之作。所以,在這裏我只是記錄一些一讀該書後的重要印象,以及我所理解的作者所表達的重要思想。

首先,從形式方面看,《家書》讓我瞭解了什麼是細緻入微,無微不至,嚴謹認真……相信所有讀過家書的讀者對這些特點都深有感慨吧。根據自己很少的經驗,我覺得,之所以能夠如此,很大程度因了書信這種表達、交流或寫作方式。只有通過這樣的方式,才能有如此涉及廣泛、自然愉快的作品誕生。他不僅談藝術學習,還談生活、戀愛,談做人,談修養,甚至於兒子寫錯字,父親也會“鄭重其事”地指出並耐心分析、糾正。也正是這種方式而不是其他方式(如論文,譯作),使得我們可以直截地清楚地感受到,聞名文藝評論家、文學翻譯家傅雷先生做人、做學問的細緻、嚴謹、認真的態度和作風。

假如説《傅雷家書》是一部‘最心就永久不得安寧!真的,巴爾扎克説得好:有些罪過只能補贖,不能洗刷!”父親是威嚴的代表,他們永遠是正確的,在意見不合時他們能置之不理已是極限,傅雷卻能放下父親的尊嚴對自己的孩子低頭,甚至於懺悔。我想每一位孩子都能讀懂那背後深沉的'愛。他們作為父母是完美的,也是我深深的敬服與愛戴之後不會去想擁有的,因為我有自己的父母。他們並不完美,他們不知道教育孩子一百條,他們很少讀書,他們不會要我提高藝術修養,他們與我的世界的交集只有一個我。但他們愛我,那些我厭煩的嘮叨,管束,斥責,都代表他們愛我。他們給了我一個家,讓我無論何時都有所歸;他們給了我他們的人生經驗,讓我不必經歷他們經歷的那些痛楚;他們給了我他們能給的一切,讓我入每一個孩子般長大。他們會在每一次斥責後落淚,在每一次憤怒後原諒,在每一次失望後包容。這是我的父母,天下間獨一無二無可取代的父母,你的父母也是。告訴他們你愛他們,不要讓他們等的太久。

《傅雷家書》讀後感15

星星點綴於天幕,殘月斜掛於蒼穹,皎潔的月光透過樹葉的縫隙,星星點點的灑落在桌面,書頁……

手捧着《傅雷家書》,細細閲覽傅雷及家人對遠在他國的孩子的關愛與教導,那嚴厲的要求下暗藏着深沉的父愛和苦心孤詣的諄諄教誨,感慨萬千,不知不覺中誤以為自己就是主人公,獨自求學的我總是用電話與父母交流,因為補課,在這酷熱的假期,只有我一人生活在偌大的'房子裏,夏日是炎熱的,但不與父母在一塊兒的生活卻是涼冰冰的,在傍晚聽着此起彼伏的蟬鳴,孤寂之感緩緩湧上心頭。

傅雷可能無法體會這種孤獨之感,但他卻知道遠在他國的傅聰應是孤獨的,於是寫信給他的孩子:"心中的苦悶不在家信中發泄,又到哪裏去發泄呢?孩子不向父母訴苦,向誰訴呢?我們不來安慰你,又該誰來安慰你呢?"這段話簡簡單單卻觸動了我的心,此刻好像隱隱聽見以往與父母打電話時他們對我説的話:"我們不怕艱難,不辭勞苦,只要為你好,能夠有助你的,我們會盡全力,不開心要和我們説,有事情也要和爸爸媽媽説……"他們雖會慢慢老去,但卻不甘落後,想永遠跟隨在我的身後為我護航。他們是商人,幼時的自己總認為他們眼裏只有金錢,倏忽間我才幡然醒悟,原來:他們眼中閃耀的金幣上刻畫的是我的圖像。

對於學習,我總是很懶散,沒有動力,《傅雷家書》告訴我,在自然的殘酷鬥爭中,多少堅定的勇氣,多少頑強的意志,多少鮮活的生命為此付出,我此刻安然的學習機會,是千千萬萬人為之負重前行,非苦修苦練,不足以報效國家,對得住同胞!

我悔:悔這濃濃親情,現在才透徹體會,悔這與自然殘酷鬥爭中無法出力。

我感:感謝《傅雷家書》的開導,感恩父母的養育,感激那千萬負重前行的天使。

我喜:喜這漫漫求學路上不只有我一人身影,在我的身後,有傅雷,傅聰,有爸爸媽媽,更有繁榮的祖國,強大的華夏人民做後盾。

在這原本沉悶、孤寂的求學路上,《傅雷家書》使我領悟親情,讓我不覺孤單,給予我充足的學習動力,告訴我什麼是藝術,藝術中的真誠,名利,與我漫談人格修養,讓我對人生有更深入的瞭解,它淨化了我的思想,救贖了我的靈魂……

風輕輕的吹,蟲靜靜地鳴,月光寂靜的散落,多少封家書,多少暗藏的父愛,多少嘔心瀝血的教誨皆傾此筆墨。那悠悠人生路中,萬道金光透過,若隱若現的是無數身影,是啊,漫漫求學路不止我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