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的教育讀後感(精華14篇)

當賞讀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一定領會了不少東西,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讀後感了。那要怎麼寫好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愛的教育讀後感,歡迎大家分享。

愛的教育讀後感(精華14篇)

愛的教育讀後感 篇1

愛,像空氣,每天在我們身邊;愛,是開啟心靈的金鑰匙;愛,是一本教育我終生的書!看了這本風行全世界的書,那如春風般的故事,我的心被震撼了,仿拂受了一次又一次的洗禮。

這是其中的一個故事:安利柯的朋友一不小心把一位老人打傷了,那位朋友在老師和同學的支持和鼓勵下去向老人道歉,並把自己最心愛的郵票冊送給了他,過了幾天老人的.病好了後,他不僅親自去學校看砸傷自己的人,還把郵冊還給了他。

這就是愛,是愛使他勇敢承認錯誤,是愛使老師同學給予他鼓勵,是愛使老人原諒了他。沒有愛就沒有這一切。這一霎那,我忽然覺得愛深不可測,高尚無比,似乎“愛”這個字的每一筆劃都是一個愛的哲理,她們也像一個拉環把每一個人的距離拉近,讓他們相互愛護;愛讓世界更精彩。

愛的教育讀後感 篇2

愛,像空氣,每一天在我們身邊;愛,是開啟心靈的金鑰匙;愛,是一本教育我終生的書!看了這本風行全世界的書,那如春風般的故事,我的心被震撼了,仿拂受了一次又一次的洗禮。

這是其中的一個故事:安利柯的朋友一不細心把一位老人打傷了,那位朋友在教師和同學的`支持和鼓勵下去向老人道歉,並把自我最心愛的郵票冊送給了他,過了幾天老人的病好了後,他不僅僅親自去學校看砸傷自我的人,還把郵冊還給了他。

這就是愛,是愛使他勇敢承認錯誤,是愛使教師同學給予他鼓勵,是愛使老人原諒了他。沒有愛就沒有這一切。這一霎那,我忽然覺得愛深不可測,高尚無比,似乎“愛”這個字的每一筆劃都是一個愛的哲理,她們也像一個拉環把每一個人的距離拉近,讓他們相互愛護;愛讓世界更精彩。

愛的教育讀後感 篇3

今天我終於把我們四年級,語文老師給我們佈置的暑假作業,其中的一部分完成了,那也就是老師讓我們讀了一本書,那本書叫做《愛的教育》這本愛的教育一共有306頁。每一頁都有,很精彩的道理和故事!

讀了這本書,讓我懂得了一個人要是有一顆無私的愛心,就會是一個擁有一切高尚品質的人。

這本書中我印象最深的一篇日記是《我們的老師》這篇日記講的是作者上四年級有了新老師,他的新老師對他們十分親切,就像對自己的兒女一樣,不管他們犯什麼樣的.錯誤,都會原諒他們。從這篇日記中,我感受到了作者的老師是一位熱愛同學,真心實意的對同學的好老師,他對同學的每一份愛都是無私的!他不想懲罰任何一個不聽話的孩子,他相信用他的真心真意一定會換來同學們的顆顆真心。

我很喜歡讀這本愛的教育的書!!!我希望在我們的生活中都充滿更多的愛!!

愛的教育讀後感 篇4

暑假的假期裏,我看了一本書,名字叫《愛的教育》。這本書是意大利作者亞米契斯著的書裏內容非常有意思。

書裏的'主要內容是一個意大利四年級的男孩在一年中寫的日記,每一篇都把愛表現得淋漓盡致,大至國家,小至父母,師長,朋友間。小説以一個國小生的眼光審視着這個世界的醜,惡,善和美,這本書把世界上最偉大的愛:父母之愛,同學之愛,師生之愛都體現了出來。

世界上最偉大的東西就是愛人,人人之間也都有愛。

這本書是想通過愛來告訴我們,人與人之間要團結友愛,在日常的交往中最好互相尊重,讓人人都平等。

愛的教育讀後感 篇5

這本書的主人公安利柯,是一個四年級的學生。他以日記的形式記錄了一學年家庭和學校裏的一件件感人的小事。

書中所構建了一個完美世界。父母對主人公的和藹可親,教導他聽話,懂事。文中有一件關於,父親阻止她將小木匠衣服上的石灰擦掉。他告訴兒子所有的因為工作而弄髒身上,那是光榮的。

這本書所有的內容告訴我們,要做一個懂禮貌,懂禮儀,懂得感恩的人,書中全是愛,沒有乏味的説教,沒有豪言壯語,只有日常生活,但這才是對國家社會,民族父母及老師的.愛的真正體驗。

愛是一個多麼熟悉的字眼,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一個純潔乾淨的愛,愛是無私的,愛是偉大的,只要生活在愛的世界裏,才會真正的感受到愛書中真摯的感情,讓我感動不已。我希望全世界都充滿愛。

愛的教育讀後感 篇6

這個暑假,我讀了一本書叫《愛的教育》的書。這本書使我真正知道愛是無私的;愛是偉大的。

這本書主要講的是,一個四年級男孩安利柯以日記的方式,從四年級10月份開學的第一天一直寫到第一年的七月份,記錄了他在生活中點點滴滴的愛,他每天都在愛的世界裏成長。

書中的每一篇文章都很感人,其中使我印象最深的是一個掃煙筒的小孩,把掃煙筒賺來的錢三十個銅幣丟了,他無法回家,於是路過的同學都用自己的錢來幫助他,沒有帶錢的同學就把自己的鮮花送給他。我看的'這一段最令我感動,讓我感到一個人要是有了這一顆無私的心,就會擁有一切高尚品質。

讀了這本書,我體會到同學,朋友之間應該互相幫助,應該學會寬容,學會理解別人。人與人之間的愛是無私的,偉大的。

我是越秀讀書郎,我愛讀書!

愛的教育讀後感 篇7

一個三年級國小生恩里科在一個學年裏的記事,構成了這部作品的主要內容,期間穿插着老師每個月給學生講述的一則則美好真實的“每月故事”,一個國小生的世界活潑的呈現在了我們的面前。作者通過一件件平凡、細微的事情,娓娓地記述了師生之情、父子之愛、朋友之誼,表現了人性的善良和純潔,謳歌愛祖國、愛社會的精神,由於它洋溢着博大的人道精神和温馨的人性之美,讓我感到平凡中的崇高,讀完全書後,我激動的心情久久難以平息。作為一個把自己的文學故事同現實生活緊密聯繫在一起的作家,作者亞米契斯並沒有注意到,意大利在一八0七年實現了民族的統一後,人民大眾的處境並沒有得到改善,建立文明現代的民主社會的`理想還有待於實現。不過,他認為,藉助學校教育,藉助博愛諒解的精神,可以進行變革。他特別重視學校教育,因為學校擔負着培養社會新一代成員的使命,這也正是亞米契斯對《愛的教育》傾注了巨大心血的社會背景和思想淵源。《愛的教育》映照出亞米契斯對社會現實和人際關係的省視,反映了他思想、道德的取向。

愛,像空氣,每天在我們身邊,因其無影無形常常會被我們所忽略,可是我們的生活不能缺少它,其實他的意義已經融入生命。就如父母的愛,恩里科有本與父母共同讀寫的日記,而現在很多學生的日記上還掛着一把小鎖。最簡單的東西卻最容易忽略,正如這博大的愛中深沉的親子之愛,很多人都無法感受到。愛之所以偉大,是因為它不僅僅對個人而言,更是以整個民族為榮的尊嚴與情緒。《愛的教育》一書中描寫了一羣充滿活力,積極要求上進,如陽光般燦爛的少年。他們有的家庭貧困,有的身有殘疾,當然也有一些是沐浴在幸福中的。他們從出身到性格都有迥異之外,但他們身上卻都有着一種共同的東西—對自己的祖國意大利的深深的愛,對親友的真摯之情。這裏面不能忽視的是每個月老師讀給那羣少年聽的"精神講話。這一個個小故事,不僅使書中的人物受到薰陶,同樣讓我這個外國讀者也被其中所體現出的強烈的情感所震撼。而面對我們的教育,愛應該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礎。夏丐尊先生在翻譯《愛的教育》時説過這樣一段話:"教育之沒有情感,沒有愛,如同池塘沒有水一樣。沒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愛是一次沒有盡頭的旅行,一路上邊走邊看,就會很輕鬆,每天也會有因對新東西的感悟,學習而充實起來。於是,就想繼續走下去,甚至投入熱情,不在乎它將持續多久。這時候,這種情懷已昇華為一種愛,一種對於生活的愛。讀《愛的教育》,我走入恩里科的生活,目睹了他們是怎樣學習,生活,怎樣去愛。在感動中,我發現愛中包含着對於生活的追求。

《愛的教育》中,把愛比成很多東西,確是這樣又不僅僅是這些。我想,"愛是什麼"不會有明確的答案,但我知道"愛"是沒有限制的,小到同學之間的友好交談,老師對學生的鼓勵,父母對孩子無微不至的關愛,甚至萍水相逢的人們的一個微笑……大到捐獻骨髓,獻血,幫助希望工程……

我認為《愛的教育》充滿了博愛的精神,把社會主義思想和博愛熔為一爐,以謀求社會成員的情感和社會平等。這種像一根紅線貫穿亞米契斯的作品的完美主義精神、博愛精神流光溢彩、意藴深遠,使這本書超越了時空,獲得普遍、永恆的價值,成為一部讓人受益匪淺的不可多得的作品。

愛的教育讀後感 篇8

有人説,讀一本書,就像和一位哲學家在交談,它能讓我們明白做人的道理,有人説一本好書就是一盞明燈,可以為我們指引正確的方向,而我説,一本好書是一瓶空氣清潔劑給我帶來一次美好的體驗。

説起書,我從小便和他結下不解之緣,在我學語文時就老外看一本意大利作家亞米藏斯的經典之作愛的.教育。

這部小説通過一個國小生日記的形式記錄了生活中的點滴,刻畫了不同人物形象與性格,並他之間展開了一個又一個的故事,使人感到人類多麼需要關愛,就愛中國古代諾嘉學派創始人孔子的仁愛,一個真正的君子,每一個真正的愛,心相愛,別人再愛自己我,我為人人人人為我。

愛就像一把金鑰匙,打開了人們的心扉,愛讓我們奮不顧身的去幫助別人,不怕犧牲自己,愛,是多麼偉大。

讓我們打開博愛的門,讓世界充滿愛。

愛的教育讀後感 篇9

在這幾個晚上,在每天晚上睡覺之前我都會讀一讀《愛的教育》這本書。

我深深地被書中的故事給吸引了,深深地被書中人物的品質給吸引了。這篇日記體的作者是亞米契斯,主要講的是以“我”為第一人稱寫在四年級發生的.事情。“我”也就是一個四年級的學生安利柯來描述。

這本書把師生之愛、父子之愛、同學之愛、對祖國的愛都寫的感人至深,“每月故事”裏講述那些朋友的友誼和為了自己的祖國光榮犧牲自己的高貴品格,這些故事都激勵着我們這些一代又一代的讀者。

我們應該以安利柯及他的夥伴卡隆等樂於助人的人做榜樣,樹立積極向上的思想。愛祖國、愛集體、愛父母、愛同學,學會與其他同學和睦相處,團結有愛。

愛的教育讀後感 篇10

這是一部教育類的著作,但在我看來,但更傾向於兒童文學,相較於那些寓言、童話,這本《愛的教育》更加直接地教人在生活中如何去愛人、愛己、愛國、愛家。

它是由意大利作家亞米契斯發表於1886年,贏得了廣泛聲譽,甚至於可媲美盧梭的《愛彌爾》所帶給人們的價值。

《愛的教育》以一個國小生的眼光,通過日記體的形式,描寫了發生在他身邊的各式各樣令人感動的小故事,字裏行間都把“愛”展現得精湛厚重、淋漓盡致,激勵着青少年們迎接現實生活的挑戰,用愛心去創造美好的世界。正如作家所説:它飽含的教益、慰藉和激盪的情愫無不使所有的人留下動情的眼淚。

在這個物慾橫流、道德缺失的時代裏,人們心中或多或少地缺乏一種博愛思想。在經濟迅速發展的如今,人們更多地重視的是自我的滿足,多時渴望得到而吝嗇付出。

我們所談的教育,特別是如今提倡的素質教育,使人們從單純地重視知識傳授而有所轉變,在基礎教育中,人們越來越重視人的素質教育。國民素質的真正體現並非完全取決於學問的高低,而是道德修養的高低的體現。也誠如我們的孔夫子所提倡的施行“仁愛”的教育方式。

愛的力量是無窮大的,它可以擁有海納百川的包容大度,一種知禮守儀的從容不迫,一種向善的態度言行。東西方文化儘管有很大的差異,但在宣揚仁愛這個大主題上面卻是空前的一致。

孔子曰:“人而不仁,如禮何?”就是告訴我們:“如果一個人沒有仁愛之心,再守禮又有什麼意義?”孔子在這裏闡述了“仁”與“禮”的關係,即,“仁”是一個人內在的東西,而“禮”是一個人外在的東西,所謂“誠於中而形於外”,一個人如果心中沒有仁愛之心,不管他外在表現多麼彬彬有禮,都沒有太大的.意義。

而在這種情況下,《愛的教育》是和我國所提倡的孔子的仁愛不謀而合的。由此可見,古往今來,愛對人們的教育來説是極其重要的。

在《愛的教育》中,教導我們要樹立自己的信仰,對朋友予以包容,對錯誤要正確對待,對貧者要報以關懷,對父母要尊敬愛戴。要學會勇敢、堅強、不屈不撓的意志,要有為國家興亡而隨時準備獻出生命的奉獻精神。

作品通過日記體的格式來敍寫,它顯得更系統更有序,也更能吸引讀者,它的每一則故事都教給人不同的道理,這樣用日記體串連比單個的排列組合一個個故事更容易引人入勝,具有連貫性、穿插性。

而通過對作品中主人公以及他所發生的故事的描寫,一方面向我們講述瞭如何施行教育,另一方面也展示了孩子天性中的純潔、善良。我們知道,孩子的啟蒙教育是有為重要的,人的可塑性最強的時期就在兒童時代。這部作品也正是順應這一特點,用孩子的眼光去寫成。

這部作品中有一些故事是與其它的故事不同的,即《每月例話》。它不是與主人公安利柯相關的事,以為國家獻出了生命的那些少年的故事為題材,因為與孩子的年齡相近,所以讓孩子覺得貼近,這樣的故事更能達到效果。

其實,愛的教育就是一種意識教育,由小愛到大愛,由大愛到博愛。

我們經常把愛掛在嘴邊,而愛的真正涵義我們卻難以真正界定。

在西方,愛是一種信仰,一種與人為善,最終引導人們走向光明的方法。

在教育中,多的是教育論述和理論,而專門這樣以故事的方式來和我們討論教育的著作是少之又少的。我們缺乏的就是一種平實的教育方法。所以,這部《愛的教育》是難能可貴的。

愛的教育讀後感 篇11

《愛的教育》中有關“先生”的章節就有9篇:我們的先生 【十八日】、我的女先 、助教師 【四日】 、病中的先生 【二十五日】、父親的先生 【十三日】、女先生之死 【二十七日】。9篇中的師生情都是真摯和有愛的,教師把學生都是當做自己的孩子一樣,無論是學習還是生活,都主動付出,而且是面向全體、公平對待。教師在付出的同時,都非常渴望得到學生的愛戴。

在“我們的老師”中,作者通過描寫老師的表情和語言,勾勒出一個慈祥、親切而又不失威嚴的好老師,當他看到同學扮鬼臉時,他並沒有責怪,而是説了一句“以後不要這樣了!”最後那個學生請求老師的原諒,這一個小小的故事體現了老師用真心感化學生,而不是簡單的批評。在“我們的`先生”中寫道:看見有一個面上生着紅粒的學生,就讓他中止默寫,兩手託了她的頭查看,又摸他的額,問他有沒有發熱。“我沒有一個家屬,你們就是我的家屬。你們是我的兒子,我愛你們,請你們也歡喜我!我一個都不願責罰你們,請將你們的真心給我看看!請你們全班成為一家,給我慰藉,給我榮耀!我現在並不要你們用口來答應我,我確已知道你們已在心裏答應我‘願意’了。我感謝你們。”這位老師直白地表達方式,給學生明確的友好信號,拉近了彼此間的距離。

當下的師生關係很難有這樣直白的方式,但是給予我們啟發的是:只有和學生坦誠相待,關愛有加,就能夠贏得學生的信耐和愛戴。教師切記高高在上,扮演師者的控制角色。

又如“我的二年級女先生”中寫道:為了學生都能聽見上課的內容而大聲説話。她關心每一個教過的學生,還抽空去了解他們的學習情況,去他們的家中探病。她很在意學生是否記得她“啊!安利柯!”先生臨走向着我説,“你到了能解難題、做長文章的時候,仍肯愛你以前的女先生嗎?”等到出了門,還在階沿下揚聲説:“請你不要忘了我!安利柯啊!”這位老師關注個別教育,利用“家訪”更好地瞭解學生,與學生建立可以“交心”的情感。生活中接觸能夠給學生一種放鬆和舒適,同時教師瞭解到的學生狀態是全面的。因此,“家訪”是一種非常好的開展個別教育的手段和途徑,每一個教師應該利用好這樣的方式。

最感人的老師是安利柯父親的老師,一個八十四的老人,他把一生都獻給了教育事業,他每年留出每個學生的作業保存起來,作為他永久的回憶,他是令我們肅然起敬的。幾十年後,還能記起學生的故事,那是有多麼深的愛生情感起到的作用。真是這樣一位好老師,學生才會記住他。

當然,小説還寫了《學校裏的女教師》,她們温和、樂於助人、為人善良《病中的老師》生活拮据,重病中卻想着孩子們,如小説中:“我在發高燒。我病得快死了,記住,要用心學算術,多做練習,開始做不出,休息一下繼續做,還不行?再休息一下,再從頭開始。要慢慢來、向前走,不要着急,頭腦發熱。……”寫出了一個盡職盡責的老師形象,正所謂“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的真實寫照。

身為教育工作中,我們從書中“先生”的故事讀懂了什麼樣的先生才是深受學生愛戴的。即使是幾十年後,學生還依然能記得老師的好,會想着去探望。文中的“愛”不是浮於文字表面,而是透過言行舉止的描述傳遞出“愛的力量”。“師者”是傳道受業解惑的人,同時也是培育“正直友愛的人”的人。俗話説:“言教不如身教”,自身的示範最能影響學生,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

愛的教育讀後感 篇12

這是安利柯在十一月中的生活。

去給妹妹老師送書時,遇見一個掃煙囱的孩子,他掃好了好幾處煙囱,卻弄丟了賺來的三十個銅幣,害怕挨師傅的打而在街頭哭。好心的學生們拿出自己的錢,召集所有人都來幫助他,很快他便歡喜的擦拭了眼淚。掃煙囱的孩子是幸福的,他生活在這樣一個美好的城市,有這麼多的人願意幫助他,人與人之間的幫助並不一定需要友情才能建立,陌生的人之間如果願意真心相助,力量也是巨大的。

母親告訴安利柯萬靈節要祭祀死人,那些為了別人而死起的人們。面對死去的人,他們為了他們的孩子,家人,祖國,犧牲了自己,這些亡人捨去了所有。他們是值得尊敬的。

兩天休假後,又見到了可愛的好友卡攏他體格強壯,力大如牛,臉上時時掛着笑容,極有正義感,樂於幫助所有人。

卡羅侮辱了賣碳者的兒子,被他的父親嚴厲地訓斥,並讓這個少年紳士道歉,大家又和睦了。孩子之間的問題也許並不是很大,當他們不能正確處理的時候,就需要大人的插手。某些人人總會有一些偏見,對窮人們,殘疾者,弱小者……這時的家長要做的便是告訴孩子要怎樣處理,卡羅不應該説別人的壞話,説別人家人的壞話。他有一個明事理的好父親,家中雖有很多財產,但對於賣碳者這樣低微的身份,仍能適時地畢恭畢敬,一而再再而三地承認錯誤,訓斥孩子。牽扯到兩家大人的事就這樣輕易的解決了,不免有“真誠”與“包容”在作怪。

弟弟病了,十分關愛學生的女先生前來探望。先生很和藹,教一二年級的小孩子卻極富有耐心,不忘記自己的任何一個學生。

這天安利柯似乎對母親説了什麼不該説的話,傷了家人的心,父親説了母親對安利柯的種種關愛,家人付出的愛心,讓安利柯認識到了錯誤。

父親饒恕了安利柯,出門時安利柯遇見了可萊蒂,他年紀雖小卻挑起了家中的膽子,邊學習邊工作。家中貧困卻讓可萊蒂早早的學會了自立,搞好裏學習,照顧好了母親,還有能力賺錢養家!這時的可萊蒂與前時地他可不一樣了。上次的他在黑屋中,努力地學習,現在卻儼然一副頂樑柱的樣子。劈柴、卸釵、搬柴、賣柴,用勞動來維持家用,幫母親治病,這一切,他自己完成還不忘邊幹邊複習功課。真是個好孩子。

先生因為愛子在戰場戰死,有了辭職的意念,面對需要自己的學校,學生,他撕掉了辭呈。

當軍隊通過的`時候,出於愛子之心,他常去看。先生告“我們”怎樣才是尊重這些士兵的表現。使“我們”博得了士兵們的讚揚“難得,難得!從小尊敬軍旗的人,長大就是擁護軍旗的。”

耐利是個駝背的孩子,常有人欺負他。卡隆便擔任了保護者的角色。耐利的媽媽十分感激卡隆,送給了他一個代表者她真心祈禱祝福的十字架鏈子。

這是每月例話。一個沒有家的孩少年迎着子彈完成自己國家的軍人交給自己的偵探任務,光榮的面帶微地笑犧牲。

父親教育安利柯,因為他發現當安利柯走過乞討者的身邊時(那還是一位揹着孩子的母親),懷揣着銅幣卻一走了之。面對兒子沒有愛心的行為,身為父親很是傷心,他希望兒子成為一個慈善的人。因為人人獻上一份愛,世界會變得更完美。對於我們這些青年人更加需要有愛心,因為我們是祖國未來建設的主力軍,以後的社會是我們的社會,只有我們有了愛心才能讓身邊的一切更美好。

……

這就是愛的教育啊!

愛的教育讀後感 篇13

我相信,他身上的每一分樣子,與他受到的家庭教育、學校教育以及身處的其它外部環境都是分不開的。

比如安利柯的父親,讓我也忍不住想要尊敬想要讚美的一個形象。

他總是帶着包容的心態去欣賞他人身上的亮點,從不帶偏見。安利柯的同學中有一個"小財迷",處處都能尋到商機,在同學間做點小生意賺錢。這讓他被其他同學譏笑。安利柯的父親偶然聽到,卻幫他説了話:"不要那樣批評別人,那孩子雖然氣量不大,但也有親切的地方哩。"他能這樣幫兒子的同學説話,評判自己的兒子時想必也不會偏頗。安利柯的包容心,應該與他父親的言傳身教分不開。只要讀得仔細,就會發現,安利柯同他的父親一樣,總是能從自己身邊的人身上發現閃光點,總是能夠體察他們的心情。

他告訴自己的.兒子,沒有什麼比尊重勞動更重要。安利柯的同學"小石匠"(一名石匠的兒子)到家中玩,身上的白色石粉粘在了椅背上,安利柯剛要去擦,被父親暗暗制止了。他的父親是這樣同他解釋的:"安利柯啊!你去拭椅子的時候,我為什麼阻止你,你不知道嗎?因為如果在朋友面前拭,那就無異於罵他説:"‘你為什麼把這弄齷齪了?’他並不是有意弄污,並且他衣服上所沾着的東西,是從他父親工作時沾來的。凡是從工作上帶來的,決不是齷齪的東西,不管他是石灰、是油漆或是塵埃,決不齷齪。勞動不會生出齷齪來,見了勞動者的人,決不應該説‘啊!齷齪啊!’應該説‘他身上有着勞動的痕跡。’你不要把這忘了!你應該愛"小石匠",一則他是你的同學,二則,他是個勞動者的兒子。"

關於安利柯的父親,這樣的例子比比皆是。他的母親也是同樣一個善良温柔的人,關心幫助遭遇困境的鄰里,去福利院照顧可憐的孩子們。她曾教育安利柯要對自己的師長要感恩,她説"平均説來,做先生的苦悶勝於滿足".(知音啊~~~不過沒有勝於啦,目前是等於,希望以後可以修煉成"滿足勝於苦悶".但是理解萬歲!)她可能不如安利柯的父親那樣博學,但身上也充滿了寬厚温暖的光輝。

安利柯的先生,也是一個對學生充滿了愛與尊重的學生。開學第一節課,他對學生説:"去年以前,我還有母親,母親死了以後,我只有一個人了!你們以外,我沒有別的家屬在世界上,除了你們,我沒有可愛的人!你們是我的兒子,我愛你們,請你們也歡喜我!"期末最後一節課,他對學生説:"在這一年中,我好幾次地不留意發了怒。這是我的不好,請原恕我。"然而最讓我動容的,是卡隆母親過世後的那一堂課,先生為全班同學唸了一封一位著名文學家寫給自己不幸喪母的朋友的一封信。信的內容既帶着沉重的傷痛,也有令人鼓舞振作的希望。唸完整封信,先生藉着信中的語氣繼續對卡隆説:"卡隆!要剛毅!要平靜!這是你母親所喜的。懂了嗎?"卡隆點點頭,大顆的淚珠簌簌地落在手背上、筆記本上和桌上。

一切,盡在不言中。我的呼吸都似乎在此凝滯,或許是因為畫面太美好,也或許是因為感動慶幸可憐的卡隆可以得到這樣暖心的慰藉。

愛的教育讀後感 篇14

在假期裏,媽媽給我買了一本書,書名叫《愛的教育》,這本書非常好看,我一口氣就把它讀完了,讀完後,我的第一感觸就是,書中的每一人故事,都不同程度地洋溢着人與人之間的`親情、友情、和愛心。

書中的一個故事深深的打動了我,有一次卡洛斐不小心撞倒了一位老人,可是他卻始終不敢給那位老人道歉,在老師和安利柯的鼓勵下,他勇敢的給那位老人道了歉,並且把自己最心愛的郵票給了那位老人,但是,過了幾天,老人又把郵票還給了卡洛斐。啊!是愛讓卡洛斐那麼勇敢,是愛讓卡洛斐為那位老人道歉,是愛激勵着我們前進。

《愛的教育》使我懂得了什麼是愛,怎樣去做一個心中有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