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天佑》教學反思(通用21篇)

作為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課堂教學是我們的工作之一,對教學中的新發現可以寫在教學反思中,那麼什麼樣的教學反思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詹天佑》教學反思,歡迎閲讀與收藏。

《詹天佑》教學反思(通用21篇)

《詹天佑》教學反思 篇1

句子教學不僅要分析句子的各種句型特點及其表述作用,分析句子的詞語配搭規律和修辭手法,還要分析句子與句子之間的邏輯關係以及其中虛詞(特別是關聯詞)的用法,從而使學生通過教學和練習,逐步掌握用詞造句的規律。在教學中使學生理解句子是理解課文的基礎,必須重視理解,運用句子。

一、重視指導學生理解和掌握表現中心思想的重要句(中心句)。

這種句子或是直接表達了中心思想,或是跟課文中心思想關係密切。講清這些句子,能幫助更好地理解課文,掌握課文的中心。如《詹天佑》文章開頭段:“詹天佑是我國傑出的愛國工程師。”這個句子在文中起到點題、點明中心的作用,在教學中應該重視指導理解好這種類型的句子。

二、重視指導理解和掌握對課文結構起重要作用的,具有概括性的句子。

有的句子在課文中能連貫課文內容,或起着承上啟下的作用,或起着提綱挈領的總述作用,這些都是課文結構中起着重要作用的句子,講清這些句子的意思以及它在文章中的作用,同樣能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還能幫助學生提高作文能力,在教學上要注意講解清楚。如《詹天佑》文中開頭一句“詹天佑是我國傑出的愛國工程師。”這句話概括性強,對全文起了總起的作用。要引導學生聯繫上下文,理解詹天佑傑出的才幹和愛國的精神。又如文中第三段:“詹天佑不怕困難,也不怕嘲笑,毅然接受了任務,馬上開始勘測線路。”這句話起着承上啟下的作用。教學好這樣的句子,對學生閲讀,寫作能力的提高也是有好處的。

三、要注意講解有象徵意義和表達生動形象的句子。

有的句子運用各種修辭方式,如比喻、排比、反問、雙關等使文章更生動、形象,表達意思更為準確、鮮明、生動。這些句子往往能更好地表現課文的中心,在教學上更要重視講解清楚。使學生能理解、掌握,並在實際上運用。如《詹天佑》文中有一句:“哪裏要開山,哪裏要架橋,哪裏要把陡坡剷平,哪裏要把彎度改小,都要經過勘測,進行周密計算。”運用了排比的修辭手法,這句話不但説明了詹天佑認真、負責的工作態度,是他愛國精神的體現。引導學生正確理解很重要,並且讓學生能課堂上練習説一説這種句式,從而提高學生用詞造句的能力。

四、要指導學生弄清楚複句。

複句比較複雜。它至少包含兩個結構上相對,意義上有緊密的聯繫的分句的句子。複句中分句與分句之間有各式各樣的關係。根據它們在意義上的聯繫和關聯詞語的作用,分句與分句之間的關係大致分為九種,即並列關係、連貫關係、選擇關係、遞進關係、轉折關係、假設關係、條件關係、因果關係和目的關係。教學時要幫助學生理解這些複句,特別是理解關聯詞語的作用,以弄清各個分句之間的關係從而理解它對錶達課文中心思想的作用。如《詹天佑》文中寫到:“遇到困難,他總是想:這是中國人自己修築的第一條鐵路,一定要把它修好;否則,不但惹外國人譏笑,還會使中國的工程師失掉信心。”其中“……否則……”是假設關係複句,説明了修好鐵路的重要性,也是詹天佑克服困難的動力。“不但……還……”這是遞進關係複句,説明沒有修好鐵路的的後果。在教學中對於這樣結構比較複雜,意思密切相關,聯繫緊密的句子,一定要注意引導學生理解句羣的層次,把各種關係搞清楚,才能層層深入,深刻理解詹天佑的愛國精神,從而受到深刻的教育。

五、指導學生理解課文中比較難懂的、含義深刻的句子,體會句中感情。

有的句子字面上沒有深奧的詞語,結構也不復雜,但要理解還得一番思索。如《詹天佑》一文中有一句:“這條鐵路不滿四年就全線竣工了,比原計劃提早兩年。這件事給了藐視中國的帝國主義者一個有力的回擊。”為什麼説是一個有力的回擊?學生不容易理解。這就要求教師引導學生聯繫前文才能理解。當時,剛提出修築鐵路的計劃,帝國主義國家就出來阻撓,並且嘲笑説:“能在南口以北修築京張鐵路的中國工程師還沒有出世呢。”連外國工程師也不敢輕易嘗試。而現在在詹天佑的主持下,京張鐵路提前兩年竣工,這不是給帝國主義者一個有力的回擊嗎?要引導學生把這類句子的內在含意講解清楚,認真讀好。

總之,只要我們在教學過程中重視句子教學,學生的閲讀能力及其他語文能力就可以逐步得到提高。

《詹天佑》教學反思 篇2

《詹天佑》一文主要講述了詹天佑一生中最重要的事蹟——主持修築第一條完全由我國的工程技術人員設計、施工的京張鐵路,為讀者勾勒出了一位傑出愛國工程師的高大形象。層次清晰,內容生動,字裏行間流露着對中國人民智慧和力量的讚頌,是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優秀教材。六年級下冊把本課編進“科學精神”的主題單元的主體課文,所以教學本文僅僅抓住詹天佑的愛國熱情是不夠的,還應該突出他的傑出才能和科學精神。在教學本課時,我能抓住一條“主線”,落實一個情感,突出兩個重點,落實三維目標。

抓住一條“主線”。 語文教學主線一定要清晰。怎樣確定閲讀的主線呢?一般來説,的主線,就是教學的主線。《詹天佑》一課,主要通過詹天佑修築京張鐵路時的所説、所做、所想,來表現詹天佑高度的愛國熱情及傑出才能,這就是的主線,整個閲讀過程都緊緊圍繞着“傑出”和“愛國”,從課始的接受任務,品讀課文部分引導學生抓住具體事例,結合重點的詞句,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課尾的總結延伸,環環都緊扣主題。

落實一個情感。在閲讀過程中,把情感點落實到整個閲讀過程中,使本課情感點的落實水到渠成。比如:課始的接受任務,初步感受愛國熱情,理解三段話體會愛國熱情,理解三項工程體驗傑出才能。也就是全課始終圍繞情感點引領學生閲讀,學了課文,學生對詹天佑的愛國情懷領悟得很透徹,深刻。

突出兩個重點。

(1)準確定重點。任何一節課都要做到重點突出,不能平均分配力量。而做到重點突出的關鍵是準確確定重點,怎麼確定教學重點呢?一般來説能突出主線的關鍵語句就是的重點。在《詹天佑》一課中,詹天佑的所思、所説、所想是的關鍵,所以,我能重點處理了三段話,來表現詹天佑的愛國熱情。一是:“詹天佑經常勉勵工作人員説:“大概” “差不多”這類説法不能出自工程人員之口。 二是遇到困難,他總是想:“這是中國人自己修築的第一條鐵路。一定要把它修好;否則不但惹那些外國人譏笑,還會使中國的工程師失掉信心。”三是抓第五六自然段體會詹天佑的傑出才能,從而更深刻的體會佑高度的愛國熱情。

(2)合理使用重點。要落實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就要用好重點,而不緊緊是閲讀理解,使用重點落實了聽、説、讀、寫的訓練。比如寫詹天佑工作的兩段話採用的方法是在閲讀中理解,訓練學生朗讀的三個層次:既通過輕、重、快、慢表達意思;走進人物表達情感,走進情境深化情感。對三項工程的理解,採用學生在閲讀理解的基礎上畫示意圖,講示意圖,通過對話解疑、釋疑,使學生經歷了閲讀理解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嘗試了通過畫圖輔助理解的閲讀方法,閲讀理解能力,語言表達能力都得到了提高。

落實三維目標。閲讀教學不僅僅是閲讀理解,而是通過閲讀理解,並在閲讀理解的基礎上,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也就是閲讀教學必須落實三維目標。 從這節課看,教學目標的三個維度落實得紮實、到位。

1、從知識和技能來看,吉老師注重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教給學生朗讀的技巧,比如教學中朗讀的三個層次:

(1)通過語速的輕、重、快、慢表達意思;

(2)走進角色表達情感;

(3)走進情境表達情感。這樣的朗讀訓練目標明確,紮實有效,學生學有所得。另外,在這節課上,注意訓練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並且通過讀寫結合,訓練學生書面語言的表達能力,而且提倡個性表達,激發了學生的表達熱情。

2、從過程和方法來看,老師把閲讀的過程給了學生,比如在閲讀中體驗了朗讀的三個層次,再如通過畫示意圖,講示意圖,讓學生理解了三個工程的設計特點,在這樣的過程中,學生學習了閲讀的方法,這樣的教學方法不同於老師講學生聽的傳統形式,落實了新課程標準。

3、在這節課上,老師把情感體驗穿插於閲讀的全過程,通過讀、説、畫體會詹天佑的愛國熱情及傑出才能,這樣的情感訓練水到渠成,毫不牽強。

反思這一節課存在的不足,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時間安排不夠合理。由於第4自然段品讀的時間花得較多,導致前鬆後緊,而且後面“拓展延伸”的環節沒有講,顯得就文教文,學生的讀寫結合不能很好地體現。

2.總覺得牽的成份太多。雖然有時候還是需要的,但我認為這種牽不能背離規律而強加於人,得是“有源之水”。老師在本課執教的過程中,我發現學生很多情感的表達是外顯模仿的,不是孩子通過閲讀中自發而生的,其實學生通過自己讀悟,結合自己的生活,給合當時背景,可以將心目中的詹天佑一點一點累積。孩子們心中的詹天佑可能不一定都是激情奮亢,但一定是有血有肉,真實可親的,因為那是孩子們心中自己構築起來的詹天佑

3.要加強聯繫上下文理解課文。如講解“開鑿方法”這一部分時,學生在畫“示意圖”可以用“故意示錯法”,因為如果沒有進行精密的計算,兩端同時向中間鑿進的方法可能出現錯位,從而影響工程的進展。這時,教師再次引導學生讀詹天佑經常勉勵工作人員的話,體會他的認真嚴謹的科學態度。

4.教師的導語是否有點過長,顯得有宂長之感。能否有所選擇,或者把其中的一部分作為課前談話內容,是否更加合適一些?要不然,在上課之前,説這麼一大段煽情的話語,是不是把教師的情感強加於學生身上?

5.課外知識的添加是不是少了點,教師是為學生打開一道學習知識的大門,這裏教師並沒有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學習資料,也沒有提示學生課後學習的方向,好象對於《新課標》所提出的拓展學生課外學習的興趣是否顯得蒼白了一些?

應該引領學生深入閲讀,以一篇帶多篇,擴大學生的閲讀量,是語文教學的重要任務。課外可以佈置瞭如下的作業:閲讀《詹天佑》一書;參觀詹天佑紀念館;查閲詹天佑一生事蹟材料;朗讀《詹天佑》劇情簡介等。

《詹天佑》教學反思 篇3

詹天佑是六年級上冊中的一篇課文,主要講述了詹天佑頂着帝國主義的重重壓力主持修築京張鐵路的事。原本設想上這課用多媒體手段教學會比較好,沒想到臨時沒調整過來。於是就臨時隨機應變,改在教室上,沒想到效果挺好。上完《詹天佑》這一課,一種愉快的感覺油然而生。

一上課,我就讓學生將預習時收集的資料談自己對詹天佑的初步印象,再讓學生讀課文看作者是抓住什麼寫詹天佑的(即中心句),進而抓出關鍵詞”愛國“、”傑出“,然後圍繞這兩個詞逐步分析課文。這樣,在學生的頭腦中就形成了一條非常明晰的條理。

為了讓學生充分領會詹天佑的傑出,在教學”開鑿隧道“和”設計人字形線路“時,我採用了提問法、繪圖法和演示法。在進行到第五自然段時我設計了這樣幾個問題:

1、詹天佑在開鑿隧道時遇到了那些困難?

2、分別採用了那些不同的方法開鑿?這兩個問題不難,但一定要細細讀書才能完成,這樣,學生就能有的放矢地進行讀書了。

為了讓學生更加清晰的把開鑿隧道和過青龍橋的方法記在頭腦中,於是我趁熱打鐵激勵學生:”詹天佑早就將隧道修築成功了,你們能將這兩種隧道的開鑿方法用簡圖表示出來嗎?看那位同學、哪個學習小組畫的簡圖美觀實用。只見學生先是認真仔細地讀書,然後結 合文中的重點詞句、圖示,細細的揣摩、端詳,最後在紙上認真地畫着。我巡視了各小組的成果,發現有個通病:

1、表示開鑿方向的箭頭大都畫在山腰,還有些小組兩端的箭頭沒對齊。

2、許多學生把箭頭畫到了山的中間。

3、在八達嶺隧道的開鑿圖示上許多同學忘記畫向下的箭頭,把從中間向兩邊的箭頭畫得非常地小,和其他兩組箭頭形成鮮明的對比。於是我把畫得好的和有問題的圖示分別張貼在黑板上,讓同學們在對比中找出錯誤,加深了記憶。並及時表揚了各小組合作成功,孩子們都喜笑顏開,這時我話鋒一轉:上一自然段中,詹天佑是怎麼要求工作人員的?他們再次將“我們的工作首先要精密,不能有一點馬虎。‘大概’、‘差不多’這類説法不應該出自工程人員之口。”讀了一遍,我相機説道:“是呀,如果工程人員畫圖有半點馬虎的話,就會給工程帶去不可估量的損失,你們説一個小小的箭頭的位置關係重大嗎?”孩子們都凝重地點了點頭,“所以我們平時一定要養成細心的好習慣!”

有了上一段的學習,孩子們的學習興趣很高,因此在解決過青龍橋的陡坡問題時我提出了既要畫圖又要實物演示的要求。有了上次的教訓,這次他們將每一個細節都考慮到了,看到他們的認真勁,我心裏真甜。但是我心裏也沒底,什麼工具都沒有,怎麼演示啊?出乎意料,他們在實物演示時,利用了手邊的文具盒、橡皮等小東西,演示的時候再加上生動的講解,整個這段我就一點也不用講了。在玩中,他們充分領略了詹天佑非凡的才智,深深被他的愛國精神和傑出才能所服。

我為學生在快樂中自主學習獲得成功而高興!而喝彩!

《詹天佑》教學反思 篇4

《詹天佑》是一篇寫人的記敍文,是德育教育的好教材。

文章選材典型,詳略得當,修築京張鐵路的經過只選取了勘測線路,開鑿隧道,設計"人"字形線路三件最困難的事來寫,很能説明問題。而開鑿隧道,只選山勢高,巖層厚的居庸關和長度長的八達嶺兩處記敍,很有代表性。對於教學難點的處理我採用了比較直觀的方法。這篇課文理解的難點就是"開鑿隧道"和"設計人字型線路"這兩部分內容。我採取了直觀教學的手段,讓學生畫示意圖。儘管採用了多種形式的讀,但是讀的時間和遍數還不是太充分。閲讀教學還是應該以讀為本,讓學生在充分讀書的前提下去感悟,去體驗,學生自然容易"書讀百邊,其義自見"。在這樣的交流過程中充分體現了課標中強調的以學定教,通過交流,分享彼此的思考,見解和知識,從而達成共識,共享,也是教給了學生一種讀書的方法,即聯繫上下文。

最後的創意表達,拓展思維,沒有給學生很多的時間去思考,去講,學生的情感沒有得到進一步的昇華。通過這篇課文的教學,讓我明白了每一篇課文都有自己獨特之處,要針對文章特點選擇教學方法,實現語文課堂教學的高效率高質量。

《詹天佑》教學反思 篇5

《詹天佑》這篇課文以人物姓名為課題,重點寫了詹天佑一生最主要的事蹟——主持修建第一條完全由我國工程技術人員設計並施工的鐵路京張鐵路。表現了詹天佑的愛國精神和傑出的才幹。

這節課,我遵循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努力課堂教學實效性的原則設計教案,實施教學。

一、抓重點段,以困難為背景,感悟人物

教學時,我引導學生首先走進文章的重點段——第四自然段進行與文本對話,做簡單的批註,並把批註寫到黑板上。這一教學環節是讓學生對人物有初步的認識。

二、抓重點詞句,以想象設情景豐厚人物

在重點段的教學中,我引導學生抓住了描寫人物語言和心理的句子以及“經常”“總是”一些關鍵詞語,設置情境引導學生想象進行朗讀。學生在入情入境的朗讀中,對人物的認識逐漸豐厚了起來。

三、抓開鑿隧道、設計線路的方法,以圖解文字讚歎人物

文章5、6自然段講的是開鑿居庸關和八達嶺隧道的方法,以及設計人字形線路的內容。

隧道的開鑿方法,學生讀書後通過畫簡單的示意圖就能明白無須多講。

但八達嶺隧道的開鑿方法又能夠體現出詹天佑超羣的智慧。所以教師就引導學生提出有價值的問題來體會詹天佑的智慧超羣。當學生不能提出這樣的問題時,教師又由引導者變成了參與者向學生提問“既然工作面多,就可以縮短工期,為什麼不多開鑿幾口直井,這樣豈不更快?”從而引導學生繼續探究,體會人物卓越的智慧。

最能體現詹天優質傑出才幹的就是“人字形線路”的設計。這一段學生在讀文後畫圖就有一定的困難,這是教師就利用課件幫助學生突破了難點。之後再引導學生進行探究“人字形線路在當時世界範圍內還沒有人能設計出來,這叫什麼?”學生回答到叫“創新”教師隨即追問“這種創新僅憑聰明和智慧就能想出來嗎?”從而使學生感悟到了詹天佑的傑出,一種讚歎之情油然而生。

總之,本節課的設計突現以人為本,努力提高課堂教學實效性這一教學理念,一切從學生實際出發,讓學生真正成為了課堂的主人。學生在讀讀、寫寫、説説、畫畫、演演中自主探究,取得收穫,感受到了學習語文的快樂。

《詹天佑》教學反思 篇6

教學完了《詹天佑》,我總體的感覺還不錯。課堂氣氛較活躍,學生學習的興致始終保持不滅。學生的這種表現是在逐步分析、理解詹天佑這個人物的品質的過程中顯露的越來越明顯和高漲。在課堂上,我與學生之間形成了積極的互動效應。我力求成為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引導者與參與者。

1、 對教學模式的運用,要在“活” 字上下功夫。

學習課文時,我將學生的自主學習與師生共同感悟文章,最後通過美讀再次體味文章相結合。可分成這樣的三步:

第一步、自讀自悟

讓學生帶着明確的學習目標充分自由讀:讀課文,想想課文主要寫的什麼事,作者重點想我們介紹了詹天佑修京張鐵路的哪幾件事?直奔重點,讓學生對課文內容有一個整體把握,建立起一個自己的認知體系。

第二步、加強引導深入細緻感悟

當我們讀這段話時,同學們腦子裏浮現出怎樣的畫面?圍繞這一學習目標組織學生對自學成果進行交流討論。 我彷彿看到了漫天卷地的沙塵,一陣又一陣地刮來,吹得人睜不開眼睛。但是詹天佑和工人們不顧這些,堅持在野外工作。我彷彿看到了塞外到處都是崇山峻嶺,到處都是深不見底的山澗。環境十分惡劣。是啊!怒號的狂風吹動了漫天的黃沙,但吹不動詹天佑堅定的信念;陡峭的懸崖擋住了鐵路的延伸,但擋不住詹天佑前進的步伐。我彷彿看到了:白天,詹天佑在山間艱難行走的腳步,晚上,他在昏暗的油燈下認真地計算的身影。

剛開始時學生不能抓住重點把畫面説具體,着急時,我説讀了這些句子我彷彿看見了白天詹天佑在山間艱難行走的腳步,晚上他在昏暗的油燈下認真計算的身影。怒號的狂風吹動了漫天的黃沙,但吹不動的是詹天佑的堅定信念;陡峭的懸崖擋住了鐵路的延伸,但擋不住詹天佑前進的腳步。

學生聽了彷彿一下子明白了什麼,一隻只小手舉了起來。

我彷彿看見了詹天佑揹着經緯儀來到陡峭的懸崖旁進行定點、測繪;我彷彿看見了詹天佑不顧狂風怒號在山間勘測線路的身影……

第三步、美讀之中再體味,提升思想境界

老師重點指導朗讀,通過範讀設境,想象移情,多元解讀,讀出詹天佑的令人感動之處。 片段1:遇到困難,他總是想:這是中國人自己修築的第一條鐵路,一定要把它修好。否則不但那些外國人要譏笑我們,而且會使中國工程師失掉信心。 如果強調這是中國人修的鐵路,怎麼讀?;如果強調這是第一條鐵路,該怎麼讀?;如果強調詹天佑的堅定信念和克服困難的決心,該怎麼讀?;如果強調修不好鐵路的後果,該怎麼讀?

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引導學生自主感悟。人物的語言部分讓學生轉換角色朗讀,體會人物品質。在讀中既又一次品味人物的精神和文中表達的情感,又對學生進行了愛國主義和優秀品質的薰陶。

2、 在動手之中促感悟

在講讀第五、六自然段“開鑿隧道”,“設計人字形線路”時,我採用了畫一畫的教學方法。這部分內容讓學生在自讀討論理解課文的基礎上先自己用筆在紙上畫出簡單的開鑿辦法示意圖,再點名在黑板上畫圖。居庸關隧道和八達嶺隧道開鑿的方法各自不同,前者採用從兩端同時向中間鑿進的辦法,後者採用中部鑿井法,以及為什麼採用這種方法。詹天佑在修築京張鐵路工程中,最能突出表現其傑出才幹的地方,就是設計了“人字形”線路。大多數學生畫出了“人字形”線路時,師生一起用一支中間是白色,兩端粉紅色的鉛筆代表火車和火車頭。讓鉛筆也就是兩端都有火車頭的火車在人字形的鐵路上走了一遭。在這一過程中,揭示詹天佑不僅是我國的愛國工程師,而且是我國傑出的愛國工程師。

3.訓練形式的思維和寫作能力

以頒獎詞開頭,又以給詹天佑寫頒獎詞結尾,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以上這兩點是我在教學中感觸最深的地方,但也有不足之處:

1、教學過程中,對教材的挖掘多處出現蜻蜓點水的現象。如指導學生讀遇到困難,他總是想:這是中國人自己修築的第一條鐵路,一定要把它修好。否則不但那些外國人要譏笑我們,而且會使中國工程師失掉信心。 不僅應引導學生從強調這是中國人修的鐵路,怎麼讀?;如果強調這是第一條鐵路,該怎麼讀?;如果強調詹天佑的堅定信念和克服困難的決心,該怎麼讀?;如果強調修不好鐵路的後果,該怎麼讀?還要讓學生交流理解這樣讀的感受和為什麼這樣讀。

2、在講開鑿隧道時,無論是兩端同時向中間鑿進的辦法,還是中部鑿井法,既是根據實際情況採用不同的方法又可以增加工作面加快工程進度。

3、在交流收集資料時,過於放鬆,學生對當時社會背景還是一知半解。

分析文章時因為學生對當時的社會背景瞭解得不多,在學習之初,學生理解不到位,所以我隨時要補充相關的資料,既影響學生的學習感悟,又耽誤了一些時間。以後我還有做到離學生生活時代遠的課文讓學生自行了解相關內容,教師補充全相關資料。

4、教師的導的功能發揮不及時。在研讀體驗,深入認識詹天佑的風采時,我的設計目標是讓學生結合四、五、六節全面體會詹天佑的風采。教學時只有一個人談到人字形線路,我應藉此機會引導學生從人字形路線、開鑿隧道認識詹天佑這位傑出的愛國工程師。大多數學生大談特談詹天佑勘測線路,易給人造成第四節重複學習的印象。

《詹天佑》教學反思 篇7

《詹天佑》這篇課文的教學重點是通過了解詹天佑主持修築京張鐵路的經過,認識詹天佑是位傑出的愛國工程師。

教學開始我讓大家通過用一句話概括收集的資料的方式,讓學生從整體初略地瞭解詹天佑這個人。接着出示京張鐵路100週年的時候搞的一些活動的報道,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為什麼這條鐵路如此重要?帶着問題走進課文。通過快速讀文,瞭解文中重點介紹詹天佑在修築鐵路的時候三件事:勘測線路、開鑿隧道、設計“人”字形線路,教學時直奔重點段落4~6自然段。讓學生細細品讀課文4~6自然段,把感動自己的細節畫下來,並説説自己為什麼印象深?

學生交流的時候其實就是更深一層次的,更多面的,更立體地瞭解詹天佑這個人。在交流中我重點抓住了這句話反覆品讀:“遇到困難,他總是想:這是中國人自己修築的第一條鐵路,一定要把它修好;否則,不但惹那些外國人譏笑,還會使中國的工程師失掉信心。”這句話是詹天佑遇到困難時的內心想法,也是他克服困難,完成艱鉅任務的動力。這句話更充分表現了詹天佑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和為祖國爭氣的堅強決心。教學時我抓住這句話四次品讀,通過層層深入地學習,讓學生從字裏行間感受詹天佑的愛國和傑出。第一次品讀是讓學生找詹天佑修築鐵路的時候感動我們的細節描寫,這是初步感知;讀後讓學生找文中哪些語句和詞語感受到詹天佑遇到的困難?老師出示課文中的相關詞語讓學生展開聯想,想象畫面,交流後再讀。接着又出示了資料讓同學們感受詹天佑遇到的人為的困難,談體會之後再讀,這三次讀學生已經充分感受到了詹天佑不怕困難的精神。第四次讀是在學習了詹天佑所處的歷史背景之後,也就是課文的2~3自然段,感受了帝國主義者為什麼阻撓清政府的修築計劃?以及瞭解了他們要挾清政府的目的之後再讀這一句詹天佑的愛國情懷已經深深烙在了孩子們的心中。

課文5~6自然段是寫詹天佑在修築鐵路時是怎樣開鑿隧道和設計“人”字形線路的,這是詹天佑傑出才能的充分體現。我在教學這2個自然段為了有效地完成教學任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採用導讀法,輔之以示圖法、以讀助講法等進行教學。

我教給學生通過“讀──説──畫──説”的學習方法來,弄懂課文內容。開鑿隧道、設計線路兩部分寫作方法基本相同,我又採用由扶到放的形式,逐步讓學生形成自學能力。學完這部分再讓學生談體會,進一步地感受到了詹天佑的傑出。齊讀:“詹天佑是我國傑出的愛國工程師。”這句話,使感情得到昇華。

學完課文後,我又把話題回到開始的問題:説説一條鐵路的誕生為什麼那麼重要?讓學生面對詹天佑的塑像寫一寫感受。

整個的教學設計遵循整體性教學原則,無論是全文的教材處理,還是一個自然段讀的訓練,都採取了整體──部分──整體的教學方法。

教學是一門遺憾的藝術。上完課之後,我陷入了沉思,由於課文長,課堂的容量大,為了實施教案,深深感到有很的地方只是匆匆而過,引導的還不到位,留下很多的遺憾。接下來還請大家批評指正。

《詹天佑》教學反思 篇8

《詹天佑》是一篇寫人的記敍文,是思想品德教育和語言文字訓練的好教材。文章選材典型,詳略得當,修築京張鐵路的經過只選取了勘測線路、開鑿隧道、設計“人”字形線路三件最困難的事來寫,很能説明問題。而開鑿隧道,只選山勢高、巖層厚的居庸關和長度長的八達嶺兩處記敍,很有代表性。

執教了這篇課文之後有這樣的幾點反思:

一、創設情境的這個環節,在音樂的渲染下,在教師語言的感染下,將學生帶到詹天佑的銅像面前,使學生對這個人物產生興趣,做到激發動機時入情。而且在整堂課中教師都很有激情,在語言上努力打動學生,調動學生的情感因素。

二、體現了多種形式的讀。例如對於“詹天佑經常勉勵工作人員説……不應該出自工程人員之口。”這句話,教師為學生創設了三種情境進行情景體驗。對於“遇到困難,他總是想……失掉信心。”這句,讓學生體會你想強調那個詞?教師引導學生體會理解的角度不一樣,朗讀的側重點也不一樣。

三、以一個開放性的問題貫徹課堂教學的始終來進行閲讀理解、感悟。通過對語言文字的感悟,使詹天佑這個人物形象在學生的心目中越來越豐滿,受到其人格的薰陶。

四、在這樣的交流過程中充分體現了課標中強調的以學定教,通過交流,分享彼此的思考、見解和知識,從而達成共識、共享、共進。

五、對於教學難點的處理採用了比較直觀的方法。這篇課文理解的難點就是“開鑿隧道”和“設計人字型線路”這兩部分內容。這兩個技術性比較強的問題教師採取了直觀教學的手段,讓學生畫示意圖和觀看課件解説,從而也能感受到人物的傑出與偉大。

六、從課堂效果來看學生的情感體驗還不是很深刻,學生的回答也還是停留在比較淺的層面上,談得也比較泛泛。我想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1、儘管採用了多種形式的讀,但是讀的時間和遍數還不是太充分。閲讀教學還是應該以讀為本,讓學生在充分讀書的前提下,去感悟,去體驗,學生自然容易“見文生情”。

2、因為我在這堂課中處理的內容是“直接寫詹天佑修築京張鐵路的那部分內容”沒有以理解“社會環境中的困難”作鋪墊,把任務放在了背景之外,那麼學生的情感當然很難調動,所以導致學生談起來蒼白無力,語言多是貼標籤式的詞語。

3、在處理“開鑿隧道”和“設計人字型線路”的兩部分內容時,我儘管採用了比較直觀的方法,學生也理解了設計的巧妙,但是對於詹天佑的設計並沒有產生真正意義上的讚歎之情。我想如果結合“連外國的工程師也不敢輕易嘗試”這個內容以及當時的施工條件來看詹天佑的設計,學生體會詹天佑的“傑出”水到渠成。同時這也是教給了學生一種讀書的方法,即聯繫上下文。

4、中心問題“找出最使你感動的地方,為什麼?”針對性不是很強,並不是任何一篇課文都適合。對這篇文章來説,既然是寫人的文章,就要從詹天佑這個人身上做文章,讓學生談你認為他是個怎樣的人?你是從哪裏得出的這樣的結論 從而讓學生們在表達上做到言之有理,言之有據。同時又是抓住文章的靈魂,讓學生讀中悟情,品味語言和內容及情感融為一體,也可以提高課堂效率。

通過這篇課文的教學,讓我明白了每一篇課文都有自己獨特之處,要針對文章特點選擇教學方法,採用多種有效的方式喚起學生的精神世界,實現語文課堂教學的高效率、高質量。

《詹天佑》教學反思 篇9

詹天佑的第二課時的主要內容是通過學習詹天佑開鑿隧道和設計人字形線路,感受詹天佑傑出的才幹。

在教學過程中,我努力想通過學生的自主學習來感受詹天佑的傑出。因此,我這樣設計整個教學過程的。

一、自主閲讀開鑿隧道的段落,根據文字的描述畫出居庸關和八達嶺的開鑿隧道的示意圖,並做好文字説明的準備。

二、模擬工作佈置會,再現詹天佑的工作佈置會的情景,工作人員心中若有疑慮和意見可以當場向提出,由詹天佑予以解答。

三、共同討論工作人員提出的疑慮。

在“工作人員”充分質疑和“詹天佑”耐心釋疑的過程中,學生對詹天佑因地制宜,採取不同的方法來開鑿隧道發出了衷心的讚歎。討論最後,還遺留兩個問題“詹天佑”無法當場圓滿解答:

1、開鑿居庸關隧道,從兩端向中間鑿進之時,倘若兩部分隧道因位置不同,無法接通怎麼辦?

2、當隧道開鑿到一半時,上方的巖石塌陷下來怎麼辦?

對於第一個問題,“詹天佑”只是一口否定不會有這樣的事發生!而怎麼不會發生卻明顯的底氣不足。我覺得這是讓孩子們進入文本,細心琢磨的好時機。於是,我要求學生再仔細讀課文,能從課文中找到決不會發生此事的有力證據。不多久,孩子們的小手陸續舉了起來。

生一:上文勘測線路時就提到“詹天佑經常勉勵工作人員説:我們的工作首先要精密,不能有一點兒馬虎,大概,差不多這類説法不應該出自工作人員之口。”

詹天佑的工作態度這麼嚴謹,這麼一絲不苟。開鑿隧道這麼重要的事情也絕不會出半點兒差錯的,

生二:詹天佑親自帶着學生,扛着標杆,帶着經緯儀,在峭壁上定點構圖。我想,居庸關雖然山勢高,但詹天佑還是會親自去勘測,進行周密計算。那樣就不會發生無法接通的這類事情。

同樣的方法來解答第二個問題,學生很快從文中找到居庸關巖層厚這一證據證明詹天佑採取從兩端同時鑿進的方法是最佳的方案。

整個教學過程,學生之間互相啟發,互相碰撞,激活學生的思維,進一步感受到詹天佑的傑出才幹和嚴謹的工作作風。

《詹天佑》教學反思 篇10

上個星期,教辦領導來我校指導課堂教學。他們聽了我上的一節課國小課文《詹天佑》。一節課下來,第一個感覺就是上得不太成功。特別是對重點句子的品讀做得不夠到位。在評課時,劉老師和汪老師也明確指出了這一點。是呀,學生對重點句子理解得不夠透徹,關鍵是老師在指導品讀句子這方面做得不夠到位。語言美必須透過句子的理解,重點詞語的理解去體現,必須聯繫上下文,必須抓住重點詞語,通過理解後才能領悟句子的含意,才能讓學生通過朗讀去體會句子意思,真正實現對句子的品讀。在發後的教學中,在抓重點句子進行品讀這一方面我得多下功夫。

除此之外,教辦領導還明確指出了我們老師上的課普遍存在以下缺點:指導學生朗讀不到位;學生的語感培養單一;上課的激情把握不夠好,不能很好地以師之情牽運生之情;教學設計上提的問題過於碎;學法的滲透沒有很好地處理。教辦領導還就我們存在的這些缺點幫我們分析並指明向。教辦領導認為我們上的課之所以存在這些缺點,關鍵是教師沒有很好很準確地把握教材,對課鑽研不夠,對課不熟。靳家彥老師説過:“我教一課書必先爛熟於胸,熟讀成誦,否則我不能走上講台。”試想想,我們老師在上課前期有多少能將課文讀熟,對課文進行鑽呢?於永正老師也説過:“鑽研教材的第二步是朗讀課文。”可見,要很好地鑽研教材,朗讀課文,熟讀課文是很關鍵的。在今後的教學中,我會在朗讀方面多下功夫,力爭做到上課前熟讀課文,進行對課文的多次朗讀,多點鑽研教材,提高自己課堂效率。

《詹天佑》教學反思 篇11

《詹天佑》這篇課文是一篇傳統經典的課文,難點較多,如何較好地突破難點,引導學生自讀、自悟、自主地探索學習,我採用了舊教材新教法,總體的感覺還不錯。課堂氣氛較活躍,學生學習的興致始終保持不滅。在課堂上,我與學生之間形成了積極的互動效應。我力求成為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引導者與參與者。

上課時我與學生共同探討“示意圖”的畫法。既注意認真去傾聽學生的意見,又注重適時的點撥,不斷地提升學生的自我實踐能力。在這堂課上,人人是老師,人人是學生,我,也成了他們中的一員了。在講讀第五、六自然段“開鑿隧道”,“設計人字形線路”時,我採用了畫一畫,演一演的教學方法。居庸關隧道和八達嶺隧道開鑿的方法各自不同,前者採用從兩端同時向中間鑿進的辦法,後者採用中部鑿井法。這部分內容讓學生在自讀討論理解課文的基礎上用簡筆畫畫出簡單的開鑿辦法示意圖,無須多講,學生就能明白。特別是當談到設計“人”字形線路時,許多孩子上台充當了講解員,又是比,又是畫,通過他們生動的講解,形象地演示了火車爬上青龍橋的情景……不時,有同學質疑,馬上有同學為他解答,從課內知識延伸到課外知識,孩子們交流着彼此的情感和經驗,學得不亦樂乎。

我認為這堂課是一堂成功的課,因為這堂課充滿了感情的交流,洋溢着生命的活力,人人蔘與,平等對話,個性飛揚!

《詹天佑》教學反思 篇12

《語文課程標準》強調,要讓學生在閲讀中有所感悟,要珍惜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這就要求我們在教學實踐中必須兼顧語文學習的“工具性”和“人文性”,使之達到和諧統一。特別是對於低年級學生來説,作為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促進者的教師一定要發揮好自己的作用,引導學生在“感悟”中進行“訓練”,在“訓練”中加深“感悟”。

6月初我在全校上了一堂師徒結對彙報課,我選的是《詹天佑》這一課。這是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教材國小語文課本第十二冊的一篇講讀課文。課文以人物姓名為題,重點寫了詹天佑一生中最主要的事蹟——主持修築了第一條完全由我國的工程技術人員設計、施工的京張鐵路,説明詹天佑是是一位傑出的`愛國工程師,表現了中國人的智慧和力量。

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教學不只是單純的教給學生知識,更重要的是教給學生獲得知識的方法和技能。為此,我設計以下學習方法:

1、情境創設法

特級教師於永正説過:“有情有趣是教學”。低年級語文教學,要力求做到有情有趣。因此,教學伊始,創設情境,吸引他們的注意力,使課堂教學充滿了情趣,充滿活力。

2、合作探究法

“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能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在本課教學中,學習“詹天佑在主持修築京張鐵路過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難?他是怎樣克服的?”時,我採用了“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學生藉助閲讀提示,相互合作、相互促進、交流互補,通過各種彙報形式,讓學生和文中的角色同體驗、共感悟,使這一部分的教學理解水到渠成。

通過本課的教學,讓學生了解傑出的愛國工程師詹天佑,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熱愛科學、勇於創新、立志為祖國作貢獻的思想感情。並且讓學生知道課文是怎樣一層一層把詹天佑修築鐵路的經過寫出來的。在課上,我圍繞文章的中心詞“傑出”、“愛國”引導學生自讀自悟,主動探索,並充分運用直觀的教學手段,讓學生體會詹天佑的傑出和愛國。這樣在學生的主動探索的學習過程中,培養學習探究的能力,有利於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並在學生互相討論、合作、欣賞中增強學習自信心。

彙報課時我上的是第二課時,總體感覺還不錯。在上課之前,我設計畫圖的方法理解,但還是擔心有的同學畫不出而不理解,受到別的老師的啟發,用沙子做實物,這樣就更直觀了,我把這個方法確定後,求助同事和學生帶來沙子,並在課前堆一座小沙山,孩子們邊堆邊感到新奇,但他們還是猜到了上課用,課還未上,學生們已躍躍欲試。課堂教學較活躍,學生學習的興致始終保持不滅。在學習活動中,我與學生之間形成了積極的互動效應,我力求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引導者與參與者。比如在與學生探討兩種開鑿法時,既注意認真傾聽學生的意見,又注重適時的點撥,學生在讀讀、説説、乾乾中明白了兩個隧道的掘進方法,體會到了詹天佑工作的細緻和工作中遇到的困難以及他深入實踐、新的思維。通過畫圖、演示再現了火車在“人“字型線路行駛的情形。就這樣,學生的疑難全在讀書和動手實踐中水到渠成地解決了,課文的重點也得到了突出。

在指導朗讀時,我採用了自讀、默讀、指名讀、齊讀等多種方法,加深了對詹天佑的敬佩之情。

閲讀教學的過程,實際是從無疑到有疑的過程,如何使學生有疑最終達到無疑,方法是讓學生深入地讀,引導學生通過閲讀課文發現疑問,而疑難的解決還是靠引導學生讀書。在第四自然段教學中,我要求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邊讀邊做標記,並提出問題,在讀中理解,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提高了質疑、解疑的能力,從而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

我在引導學生感悟詹天佑勇於在實踐中大膽的創新精神這一環節時做得較好。學生通過讀書、動手、動腦等實踐活動,有了較深感悟,從而體會到了在生活中、學習中處處都需要這種精神,使學生得到了啟發,對學生起到了導行的作用。

在教學這篇課文時,我打破傳統的教學方法,採用一種全新的教育理念,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營造輕鬆、愉悦的學習環境。特別是在突破重難點處創設情境,讓學生自主、合作探究,提高了學習效率。在教授第二課時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自學詹天佑主持修築京張鐵路的三件事。“勘測線路”部分主要通過朗讀讓學生抓住人物的語言、行動和想法,體會詹天佑嚴肅的工作態度、身先士卒的工作作風和長中國人民志氣的愛國之心。“開鑿隧道”“設計線路”主要通過學生自主的讀、小組合作畫圖理解,從而體會到詹天佑的創新精神。最後讓學生寫一寫頒獎詞,目的為了讓學生充分利用收集到的資料及對詹天佑一生的感悟。這節課一反傳統的“一灌到底,一問到底”的做法,從包辦的角色中解脱出來,成為學生的組織者、引導者、服務者。在整堂課中,學生得到朗讀水平的提高、口語的鍛鍊、思維的鍛鍊,合作意識的加強、團隊精神的協作,這也是學生必備的素質。我認為,這堂課真正達到了“以學生為主體”的目標,真正做到了“致力於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讓學生着實過了一把當主人翁的癮。

不過,這一節課也有幾個環節處理得不是很好。如:

1.在教學中教師過多強調去挖掘詹天佑的愛國精神和卓越才能,沒有延伸到對中國人民智慧和力量的崇敬之情。

2.上課時,為了完成教學任務,忽視了學習有困難的學生,給他們回答問題和動手的機會太少。

今後在教學中要更好地關注全體學生的發展,讓學生共同進步。

《詹天佑》教學反思 篇13

《詹天佑》是北師大版六年級語文第六單元“科學精神”中的一篇精讀課文。課文.通過記敍詹天佑主持修築京張鐵路的事,表現了詹天佑的傑出才幹和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顯示了中國人的智慧和力量。

本文的重難點是結合具體事例,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體會詹天佑的傑出才華和愛國精神,同時在他的科學態度和刻苦精神中受到啟迪。

在課堂教學中,我覺得最大的亮點有以下幾點:

1、課堂上學生參與狀態良好,精神飽滿,興趣濃厚。學生能認真思考問題生成單上的問題,能積極表達個人不同的觀點。

2、小組在合作探究時,在組長的組織下討論積極認真,先自主學習,再合作交流,井然有序。

3、各小組代表展示時,態度大方自然,語言表述清楚,其餘學生能針對問題的答案進行適當補充或者追問,體現了學生大膽質疑的精神。

課堂有成功之處,也有許多不足 :

1、在小組合作探究時,個別學生的學習習慣沒有養成,不參與小組學習,不參與討論,不善於動腦思考,整個課堂自己就像一個局外人,學習興趣不濃厚。

2、學生在展示時只侷限於對課本內容的膚淺理解,不能挖掘語言文字的魅力,沒有探究作者的遣詞造句,作者的寫作用意。

3、學生再追問時,深度不夠,沒有進行深度思考,問題過於簡單。

在今後的教學中,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特別是學困生讓他們學會學習,學會提問、質疑,善於表達自己獨特的見解。重點培養好各組的組長、學科長,充分發揮他們的潛能,讓他們做好老師的小助手,組織好本組的學生高效的完成各項學習任務。

《詹天佑》教學反思 篇14

《詹天佑》是九年義務教育國小六年制第十二冊的精讀篇目。文章以人物的名字為題,重點記敍了詹天佑一生中最重要的事蹟-----主持修築第一條完全由我國的工程技術人員設計、施工的京張鐵路,為讀者勾勒出了一位傑出愛國工程師的高大形象。文章層次清晰,內容生動,字裏行間流露着對中國人民智慧和力量的讚頌,是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優秀教材。

全文圍繞“傑出、愛國”而展開,教學時我以此為線索,在充分閲讀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抓住具體事例,結合重點的詞句,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在教學第二教時,重點研讀的是課文重點段落2、3段。我將目標定為:

1、細讀課文,推敲理解課文的詞句。

2、感受詹天佑嚴謹的科學態度,堅忍不拔的毅力和崇高的愛國主義精神。

在教學第二段時,重點抓住在的情況下,詹天佑主持修築京張鐵路。引導學生抓住“阻撓、要挾、輕蔑”這三個關鍵詞。聯繫上下文仔細推敲,深入理解。在理解的過程中,學生暢所欲言,去感受,體會了當時的情況。從而對詹天佑受命於危難之中的勇氣、膽略,拳拳愛國之心產生了強烈的敬佩之情。

在教學第三段時學習的內容是詹天佑在修築鐵路時遇到的困難。讓學生找出詹天佑在勘測線路遇到困難時的表現,仔細體會。學生從詹天佑的所説、所做、所想之中感受到詹天佑的嚴謹的科學態度,堅韌不拔的毅力。在理解“開鑿隧道”和“設計線路”兩部分時,抽象的説明學生不容易理解,我通過把“開鑿隧道”和“設計線路”兩部分用畫圖或實驗的講解方法來説明。讓學生動手畫箭頭,標方向,運用創設情景,你是詹天佑紀念館的講解員來進行學習的方法,演示推拉的火車頭。把抽象的事物變形象了,陌生的變熟悉了,使詹天佑高大的形象躍然於學生眼前,使學生受到極大的鼓舞,深刻的教育。

此外,在教學中,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組織學生以組為單位進行研究彙報,並與其他學生一起,針對該組的學習收穫,給予補充,評價。形式不限,手段不限,長短不限。是要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課堂真正變成學生的“討論場”、“表現場”。教師需結合學生的合作探究和彙報表達,進行適時的點撥。

《詹天佑》教學反思 篇15

我在教國小課文《詹天佑》時,以“自讀自悟”教學模式為主,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在講讀第四自然段“勘測線路”部分時,我分三步走:

第一步、讓學生帶着明確的學習目標充分自由讀:邊讀邊用你喜歡的符號劃出這一段中最使你感動的語句,並想想這些語句為什麼使你感動?

第二步、圍繞這一學習目標組織學生進行討論:(學生1:最使我感動的語句是:詹天佑經常勉勵工作人員説:“我們的工作首先要精密,……這類説法不應該出自工程人員之口。”因為這段話使我體會到詹天佑具有一絲不苟的工作精神。學生2:最使我感動的語句是:他親自帶着學生和工人,……他常常請教當地的農民。因為讀着這段話,我彷彿親眼見到了詹天佑不辭勞苦地工作的情景……)學生在寬鬆自在的氛圍中漫讀,盡情表達自己的所思所得,充分比較分析自己與別人的差異,進行自發反饋、調整補救。

第三步、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引導學生自主感悟。“語言”部分讓學生轉換角色朗讀,體會人物品質:假設你是詹天佑你會怎樣對工程技術人員説這番話?“一千個讀者讀哈姆雷特,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學生的語言告訴我:他們心目中的詹天佑或語重心長,或和藹而不失嚴肅……“行動”部分讓學生想象畫面朗讀,體會人物品質:讀了以後你彷彿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此時此刻你心裏是怎麼想的?“心理活動”部分讓學生假設情境朗讀,體會人物品質:這條鐵路一旦修不成就會使中國工程師失掉信心,如果修成了,就能鼓舞人民,突出詹天佑的愛國心。學生深情並茂的朗讀,使我感受到:他們對詹天佑懷着無比崇敬之情。

在講讀第五、六自然段“開鑿隧道”,“設計人字形線路”時,我採用了畫一畫,演一演的教學方法。居庸關隧道和八達嶺隧道開鑿的方法各自不同,前者採用從兩端同時向中間鑿進的辦法,後者採用中部鑿井法。這部分內容讓學生在自讀討論理解課文的基礎上用簡筆畫畫出簡單的開鑿辦法示意圖,無須多講,學生就能明白。詹天佑在修築京張鐵路工程中,最能突出表現其傑出才幹的地方,就是設計了“人字形”線路。講解時,讓學生親自進行火車在人字形線路上的運行路線的實物演示,揭示詹天佑不僅是我國的愛國工程師,而且是我國傑出的愛國工程師。

《詹天佑》教學反思 篇16

作為教師,在課堂上就應怎樣使課堂成為學生揮灑個性、享受學習幸福的棲居地?在那裏,兒童固有的靈性將得以迸發,潛有的悟性將得以喚醒,失落的自信將得以找回。

我在教《詹天佑》一課時,為學生搭建了這樣一個激發智慧、釋放思想的舞台,充分發揮了開放式教學的優勢,把課堂還給了學生,使每一位學生都充分體驗到了成功的樂趣!

一、開設“小小模擬招標會”。

課文一開始沒有直接記敍詹天佑如何主持修築京張,而是不吝筆墨地展現了上世紀初我們的主人公受命於危難之間的複雜背景和麪臨的巨大困難。――這離學生的生活相差了近一個世紀,難以引起學生的共鳴!針對這種狀況,我推薦學生開展一個“小小模擬招標會”,引領他們跨入時光隧道,去觸摸一百年前的時代“脈搏”!在“招標會”上,帝國主義者的狂妄自大與險惡用心昭然若揭,他們那黔驢技窮、虛張聲勢、寸步不讓“狗咬狗”的種種醜態被同學們“刻畫”得淋漓盡致、入木三分!當時修築京張鐵路的各種“人為”和“客觀”上的重重阻力便也自然而然地“顯山露水”了,一個有血有肉的愛國工程師的形象也呼之欲出!

二、自讀自悟,多角度探索。

課文的第四小節即“勘測線路”,這一部分一向是一個教學難點,如何讓學生深入瞭解詹天佑,領悟人物的精神面貌?我充分相信學生的學習潛力,放手讓學生自讀自悟,然後請他們交流讀後的感受及自己對課文的理解。透過反覆地在讀中悟、在悟中讀,最後請學生將感受以自己喜歡的方式表達出來:有的抓住課文的空白點進行大膽想象寫了一段話;有的以話外音的形式進行了感情豐富的朗讀;有的採用人物評説的方式;有的更有創意,透過採訪詹天佑的工友恰當“真實”地表現了人物……每種做法,無論優劣,都是學生自己透過摸索得來的,遠勝於教師直接把答案奉送給他們!在那裏,學生從靈魂深處感受到了自己是學習的主人,他們活力四射的個性得到了無限的舒張,鮮活四溢的思想得到了自在的飛翔!

三、設計圖紙,彙報演示。

為了表現詹天佑的傑出才能,書上舉了“開隧道”和“設計‘人’字形線路”兩個最“經典”的例子,以往我總藉助多媒體或幻燈圖片親自演示幫忙學生消化理解,總感覺學生學得很被動,效果不盡如人意!這次,我先將了他們一軍:“同學們,假如你是詹天佑的小助手,你能幫他畫一張設計圖紙,並給大家彙報一下設計意圖嗎?”在冠以“工程師小助手”頭銜的“誘惑”下,同學們來勁了:他們三人一羣,五人一夥,畫的畫,演的演,講的講,還真是煞有介事的!從中折射出學生難以想象的潛力,每個學生的心裏都充盈着創造的激情、蓄積着表現的慾望、撲稜着翻飛的想法!每位學生都認為自己的設計圖紙是最佳的,在他們激烈的討論中,課堂成了他們彼此交流、合作、享受成功的樂園!

四、“老外坐火車”的情景展現。

課文結尾我沒有簡單地喊上幾句口號為詹天佑“歌功頌德”,而是設計了“老外坐火車”這樣一個情景展現,引導學生以導遊小姐或導遊先生的身分,向火車上的外賓介紹京張鐵路。在穿插播放火車鳴笛“嗚…嗚…”聲中,“導遊們”開始有聲有色、興致勃勃地向“老外”介紹起這條“爭氣路”來,請看下面幾位學生的導遊詞片斷:

A、外賓朋友們,此刻我們的火車已進入了八達嶺隧道,你是否覺得這條隧道要比居庸關隧道長得多呢?它的開法與居庸關隧道是完全不同的,它採用的是中部井法……

B、此刻我們乘坐的火車已停在了南口,我們要給火車尾巴再裝個頭,也許你們感到很驚訝吧,火車幹嘛要兩個頭呢?不急,過一會兒就能明白謎底了!

C、此刻我們已到了青龍橋,大家往外看,這就是詹天佑的銅像!我們立刻要爬這個高高的陡坡了!哦,別怕,詹天佑為我們設計了“人”字形線路,你看,火車到了“人”字形岔道口就換了個方向,兩個火車頭互換位置,原先推的火車頭就拉,原先拉的火車頭就推,這樣減緩了坡度,火車上山就個性簡單!

在火車的“嗚…嗚…”聲中,同學們學得興致盎然,那一張張紅撲撲的小臉蛋興奮的神采在盡情地飛揚!

《詹天佑》教學反思 篇17

《詹天佑》一課講完以後,感觸頗深。正是與組內姐妹不斷地研討,一遍一遍地磨課,嘗試新的教學思路才做到了長課短講,由迷茫苦惱到較滿意地完成了教學任務。

整篇文章教學思路清晰,選材典型。課前我充分發揮了導學案的功能,讓學生充分地預習文章,提高了課堂的學習效率;課上我大膽放手,通過自讀自悟、小組合作、全班交流等形式,讓學生在互相討論、合作、欣賞中增強了學習的自信心。

在課堂上,我力求做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引導者與參與者。教學中,我緊緊圍繞文章的中心詞“傑出”、“愛國”展開全文,採用多種靈活的教學方式,讓學生深入體會詹天佑的傑出才華和愛國精神。

在學習“勘測線路”時,我要求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邊讀邊做標記,做到自讀自悟,在讀中理解,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提高了質疑、解疑的能力。在講到詹天佑遇到困難時的想法時,我拓展原文,引發提問:“詹天佑在修築鐵路的過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難呢?”讓學生結合課文及導學案中拓展研讀來談,既開拓了學生視野,又深入體會了詹天佑工作中遇到困難。再通過生讀,師生互讀,全班讀等多種形式,反覆朗讀詹天佑遇到困難時的想法,體會詹天佑克服困難的精神動力來源於對祖國的熱愛。

在與學生探討兩種隧道開鑿方法時,既注意認真傾聽學生的意見,又注重適時的點撥,學生在讀書、討論、畫圖、互評中明白了兩個隧道的開鑿方法,體會到了詹天佑正是有着一種嚴謹的科學態度和高度的負責精神,才創造出了鐵路工程的奇蹟,他的創新精神也就自然生成。

在學習“人”字形線路時,通過小組內畫圖演示再現了火車在“人”字形線路行駛的情形。再通過課件展示,學生描述,讓學生更直觀的瞭解到“人”字形線路的設計方法,學生的疑難點在讀書、動手實踐及直觀演示中水到渠成地得到了解決,課文的重點也得到了突出。

這堂課的不足之處:

一、在教學中,雖然採用了多種形式的讀,但是指導朗讀還不夠充分,詹天佑的愛國精神挖掘的不夠深。

二、教師的教育機智不強,在課堂上不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通過這篇課文的教學,讓我明白了每一篇課文都有自己獨特之處,要針對文章特點選擇教學方法,喚醒學生的精神世界,實現語文課堂教學的高效率、高質量。

《詹天佑》教學反思 篇18

一節試教和一節研討課下來,結束了《詹天佑》的教學,留下了不少的思考。慢慢地磨一節課出來,的確挺累人,但這是年青教師成長的必由之路,只有這樣一路走來,才能收穫漸豐!現對本課教學的成敗之處分析如下:

1、教學思路清晰,教學環節流暢。教學本課,我抓住“愛國”和“傑出”兩個中心詞,引導學生抓住具體事例,結合重點的詞句,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本課我分為五大環節,分別是:

⑴複習導入,温故知新;

⑵情感鋪墊、整理脈絡;

⑶精讀感悟,感受“愛國之情”;

⑷自主探究,感受“傑出之才”;

⑸五、總結全文,昇華主題。各教學環節基本能自然過渡,使整課的教學渾然一體。

2、充分挖掘材料,注重鋪墊和擴展。詹天佑是寫人的文章,為了豐滿人物形象,我補充了詹天佑修築京張鐵路的一些材料,如修築鐵路的宣誓詞、寫給諾索布夫人的信和修築鐵路過程中的一些事蹟,作為情感的鋪墊和文本的擴展,讓學生更全面地感知詹天佑的愛國和傑出。

3、課堂要求明細,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在學習“勘測線路、開鑿隧道和設計人字形路線”三大材料時,我都給予學生明確的學習嚮導,這樣既可提高課堂效率,又有利於學生養成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理解兩種開鑿隧道方法的好處以及“人”字形線路設計的妙處是本課教學的難點,為了突破難點,首先讓學生細讀課文,然後在黑板畫出居庸關、八達嶺的形狀,讓學生用簡單的箭頭劃出開鑿的方法。理解人字形線路的時候使用簡圖和視頻動畫相結合的形式,力求讓抽象的語言變成直觀的視圖,讓學生更直觀地、更清晰地理解,從而充分地領悟詹天佑的傑出才能。

本課的不足之處有:儘管採用了多種形式的讀,但讀的遍數和時間還不夠充分。如還有剩餘的時間可安排多讀重點語句或段落。在處理“開鑿隧道”和“設計人字型線路”的兩部分時,我雖然採用了比較直觀的方法,學生也理解了設計的巧妙,但是由於忘記朗讀最後一自然段,所以對於詹天佑的設計並沒有產生真正意義上的讚歎之情。這時如果讓學生説説從這兩部分中感受到詹天佑是一個怎樣的人,可能可以引起學生的共鳴。

《詹天佑》教學反思 篇19

新學期伊始,接到了準備一節公開課的任務,我的心裏誠惶誠恐。儘管學的是漢語言專業,但是工作10年以來一直都是帶英語、數學學科,執教語文公開課這還是大姑娘上花轎頭一回。面對着完全陌生的教材,忐忑不安,絲毫沒有頭緒。在六年級的年級組長陸建娟老師、紅紅主任和楊慶芳老師的幫助下定下了《詹天佑》這篇文章。她們不吝賜教,幫助我梳理教材,使我如何較好地突破這篇傳統經典課文的難點,引導學生自讀、自悟、自主地探索學習打開了一扇門便捷之門。

教學本課,我沒有急於介紹時代背景,為了更好地突破教學重難點,我採用了從文中選取一些關鍵詞語切入,讓學生在默寫字詞的時候,能夠回顧上下文,再讓學生通過自主閲讀,主動探索的學法,運用小組討論的方式引導學生從多方面、多角度來感悟人物詹天佑的品質,這樣既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和創造性,又能拉近學生與人物之間的距離。

《詹天佑》中修築京張鐵路的經過選取了勘測線路、開鑿隧道、設計“人”字形線路三件最困難的事情來寫,而在開鑿隧道中選擇的山勢高、巖層厚的居庸關和長度長的八達嶺最具有代表性。所以在教學時候把課堂還給了學生,讓學生充分閲讀,運用“因為......所以......”的句式互相説説在開鑿隧道時詹天佑遇到的困難以及採用的解決辦法,鼓勵學生邊説邊畫圖,使學生們在分享交流的過程中充分體現了新課標中強調的以學定教。講解“人字形”線路時,我藉助多媒體視頻開火車,講述情形,一邊講述讓學生邊理解。這樣,學生對詹天佑的“人字形”線路設計心悦誠服,不住地稱讚“詹天佑的確是個傑出的工程師。學生通過讀書、動手、動腦等實踐活動,有了較深感悟,從而體會到了在生活中、學習中處處都需要創新精神。

上完公開課之後,我去請教了邱校長、孟校長和陸建娟老師,從他們的點評中發現了自己這節課存在的種種不足,我想有以下幾種原因:

1、旨在讓學生充分地自主閲讀,但讀得遍數和時間不夠充分,學生沒有能理解社會背景,對詹天佑的愛國精神挖掘的不夠深。

2、我處理應急能力有待提高:在課堂上不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好多學生都是一味地聽卻不願意參與其中。

3、對教材的重難點把握還需要重新整合,雖然努力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究,但是作為教者我講得太多,放的還不夠。課堂上應該給予學生充分的讀書、思考的時間,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循着“疑”去探求、自我領悟。

通過這節公開課的教學,讓我明白了平日要多鑽研教材把握好重難點,設計適合文章特點的教學方法,採取多種有效的方式,讓學生們揮灑個性,彼此交流、合作,實現語文課堂教學的高效率、高質量。

《莊子》説“水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舟也無力”,這讓我明白知識對於教師的重要性,也告訴我:語文這門學科要求教師不斷學習、不斷提高。作為語文教師應該提升自己素質和能力,如此才能在指導學生學習時得心應手。

《詹天佑》教學反思 篇20

我在教《詹天佑》時,以"自讀自悟"教學模式為主,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在教學"勘測線路"部分時,我分三步走:

第一步、讓學生帶着明確的學習目標充分自由讀:邊讀邊用你喜歡的符號劃出這一段中最使你感動的語句,並想想這些語句為什麼使你感動?第二步、圍繞這一學習目標組織學生進行討論:(學生:最使我感動的語句是:詹天佑經常勉勵工作人員説:"我們的工作首先要精密,這類説法不應該出自工程人員之口。"因為這段話使我體會到詹天佑具有一絲不苟的工作精神)學生在寬鬆自在的氛圍中漫讀,盡情表達自己的所思所得,充分比較分析自己與別人的差異,進行自發反饋、調整補充。

第三步、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引導學生自主感悟。詹天佑的"語言"部分

讓學生轉換角色朗讀,體會人物品質:假設你是詹天佑你會怎樣對工程技術人員説這番話?"一千個讀者讀哈姆雷特,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學生的語言告訴我:他們心目中的詹天佑或語重心長,或和藹而不失嚴肅。"行動"部分讓學生想象畫面朗讀,體會人物品質:讀了以後你彷彿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此時此刻你心裏是怎麼想的?"心理活動"部分讓學生假設情境朗讀,體會人物品質:這條鐵路一旦修不成就會使中國工程師失掉信心,如果修成了,就能鼓舞人民,突出詹天佑的愛國心。學生深情並茂的朗讀,使我感受到:他們對詹天佑懷着無比崇敬之情。

在教學"開鑿隧道","設計人字形線路"時,我採用了畫一畫,演一演的教學方法。居庸關隧道和八達嶺隧道開鑿的方法各自不同,前者採用從兩端同時向中間鑿進的辦法,後者採用中部鑿井法。這部分內容讓學生在自讀討論理解課文的基礎上用簡筆畫畫出簡單的開鑿辦法示意圖,無須多講,學生就能明白。詹天佑在修築京張鐵路工程中,最能突出表現其傑出才幹的地方,就是設計了"人字形"線路。講解時,讓學生親自進行火車在人字形線路上的運行路線的實物演示,揭示詹天佑不僅是我國的愛國工程師,而且是我國傑出的愛國工程師。

《詹天佑》教學反思 篇21

最近學習《詹天佑》這篇課文,這是一篇寫人的記敍文,是德育教育的好教材。文章選材典型,詳略得當。

開課伊始,先讓學生理清全文脈絡——先概括,後具體敍述。具體寫修築鐵路的過程時又引導孩子用概括小標題。然後抓住全文中心句——詹天佑是我國傑出的愛國工程師。重點放在了“詹天佑在修築鐵路時遇到了哪些問題?又是怎麼克服的?”通過小組交流、彙報、補充、總結的方式,讓孩子通過抓關鍵詞句的方法理解課文,體會表達的情感,最後再通過朗讀,朗讀中不時地回扣中心句。讓情感自然流淌在孩子的心田。

修築京張鐵路的經過只選取了勘測線路、開鑿隧道、設計“人”字形線路三件最困難的事來寫,很能説明問題。而開鑿隧道,只選山勢高、巖層厚的居庸關和長度長的八達嶺記敍,很有代表性。

教學完這篇課文後,我有以下幾點反思:

一、以讀貫穿課堂,在讀中理解。閲讀教學還是應該以讀為本,讓學生在充分讀書的前提下去感悟,去體驗,這樣學生自然容易“見文生情”。如有關帝國主義者對修築京張鐵路阻撓、要挾、嘲笑的語句和詹天佑克服困難取得成功,為中國人爭了一口氣部分都應該進行多種形式的讀,只有讀出感情才能幫助學生理解。

二、在處理“開鑿隧道”和“設計人字形線路”時,儘管採用了比較直觀的方法,但對於詹天佑的設計並沒有產生真正意義上的讚歎之情。我想如果結合“連外國的工程師也不敢輕易嘗試”這個內容以及當時的施工條件來看詹天佑的設計,學生體會詹天佑的“傑出”就會水到渠成。

三、相信學生,放手自學。六年級的學生,在閲讀理解方面已經有了一定的能力。《詹天佑》這篇課文是一篇寫人的記敍文,理解並非很難,教學時要大膽地放手讓學生自己探究。引入新課時,讓學生交流收集回來的關於詹天佑的資料,既瞭解了學生預習收集資料的情況,又把學習主動權交給了學生,避免了教師介紹學生聽那種被動學習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