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六年級上冊教學工作計劃集錦6篇

光陰的迅速,一眨眼就過去了,我們又將續寫新的詩篇,展開新的旅程,我們要好好計劃今後的學習,制定一份計劃了。什麼樣的計劃才是好的計劃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六年級上冊教學工作計劃7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關於六年級上冊教學工作計劃集錦6篇

六年級上冊教學工作計劃 篇1

一、指導思想

1、貫徹《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指導綱要》的思想及具體目標,全面完整地體現《品德與社會課程標準》的要求,貫徹以學生為中心、促進學生品德與社會性發展的課程目標。

2、教材體現了綜合課程的特點,有機融合各相關學科領域的內容,積極探索綜合課教材編寫的體系、途徑和方法。教材內容的選材和呈現方式有助於啟發教師的思維,引導教師學會利用和開發地方教育資源,進而幫助教師創造性地開展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

3、教材編寫的內容和形式力求符合學生身心發展的規律和特點,採用他們喜聞樂見的形式,促進學生主動參與多種學習活動、掌握學習方法、形成學習策略。此外,教材編寫還充分考慮到不同地區城鄉學生的生活環境和教育資源,體現出範例式教材的特點。

二、學生情況分析

本年級六(2)班有學生29人,大多數學生對品德與社會這一學科很感興趣,學生對社會知識有了初步的認識,對社會常識和社會生活能力有了一定的瞭解。通過“體驗”、“嘗試”、“調查”、“討論”等方面,開闊學生視野,使學生通過對教材的學習,促進良好的品德形成和社會良好發展。

三、教材的基本特色

1、教材的內容貼近學生的生活

本着以學生為本的原則,針對學生的年齡、學習興趣、實際接受能力以及所處的`地域特點,從日常生活中司空見慣的社會現象入手,以他們的實際生活為基礎整合學習內容,力求使學生感到親切、真實。

2、教材體現了較強的綜合性

依據邏輯關係,經過有機的整合,豐富和擴大了教學內容,突出了綜合學習的特點。此外,教材還特別關注社會的發展變化,將目前社會上發生的重要事件以及社會共同關心的問題作為課程內容,加強了與學生生活的社會環境以及學習活動的聯繫。

3、圍繞一箇中心主題構建學習單元

主題設計貫徹面向學生的生活、貼近學生的年齡特點、符合學生的學習需求的原則,儘量選擇富有生活性、趣味性的現實題材,從學生熟悉的文化生活和社會實際中選取為學生所關注的問題。

4、新穎獨特的呈現方式

本套教材的編排方式新穎,通過大量富有真實感的照片和精美的插圖,在潛移默化間對兒童進行思想品德教育,避免了枯燥、空洞的説教,有助於兒童親近和理解社會,發展和完善自我。採用此種呈現方式,既能夠滿足教師自主開發教材的需要,又能夠滿足學生實現多樣化學習的需要。

三、具體措施

由於品德與社會課源於學生的生活實際,課程對學生的教育是要回歸生活,重視生活的價值。整個課程的時間座標應該是人類社會發展的歷程,課程的空間座標應該是整個社會存在。

因此,本課程的教學空間就不應該只侷限在課堂上,要從多方面加強教學與學生生活的聯繫,與社會生活的聯繫。要儘可能地創設條件,讓學生以各種恰當的方式,與社會生活廣泛地接觸。品德與社會課必須是開放的,教學上不能滿足於照本宣科,要幫助學生將他們的視野投射到社會生活的廣闊範圍,將他們思維的領域伸展到人類活動的所有領域。為此應該積極地開發和利用本地和本校的各種課程資源,以滿足學生各種不同學習方式的需要,以期使學習更貼近學生的生活。教學中,可以注重與學校、少先隊組織的活動結合,與綜合實踐活動課的安排結合,與學生的家庭生活結合起來進行。

四、教學進度

周次時間課題課時備註
第四周9.19-9.23社會需要誠信1
感受誠信1
第五週9.26-9.30成長中的變化1
男女同學怎樣交往1
第七週10.8-10.14我們都是炎黃子孫1
中國古代的世界之最1
第八週10.17-10.21影響世界的四大發明1
古代科技文化與建築1
第周10.24-10.28侵略戰爭與不平等條約2
第十週10.31-11.4侵略者在中國的罪行2
第十一週11.7-11.11中國共產黨的誕生2
第十二週11.14-11.18軍旗升起的地方2
第十三週11.21-11.25二萬五千里長徵2
第十四周11.28-12.2延安窯洞的燈火2
第十五週12.5-12.9新中國的成立2
第十六週12.12-12.16走進新時代2
第十七週12.19-12.23走向世界強國2
第18——19周複習考試







六年級上冊教學工作計劃 篇2

一、學情分析:

本學期接任六年級科學教學,同學們通過三年的科學學習,科學探究已經給孩子們留下了深刻的記憶,像科學家那樣進行科學探究的能力得到了一定的提高,部分學生學會了收集資料、整理分析和進行實驗記錄的科學探究方法,學生小組合作交流也有了基礎。

據上學期科學老師介紹:學生非常喜歡科學實驗,四個班級由於課堂常規的不平衡,導致綜合能力差異較大,具體表現在,觀察不仔細,操作欠規範。

二、教材簡析:

本冊共分四個單元,共32課。

第一單元:工具和機械

從使用工具開始,提出研究問題,然後研究最簡單的機械—槓桿,由此開始認識槓桿類機械,再研究非槓桿類機械,最後以自行車為載體,以齒輪研究為主要內容對本單元的研究作一次總結與提升,讓學生對機械的作用有一個整體的認識。

教學目標:

1、機械指的是利用力學原理組成的各種裝置。槓桿、滑輪、斜面等都是機械。在探究活動中讓學生掌握各類機械和工具的特點和作用。

2、有的機械可以省力,有的機械不能省力但能發揮其他作用。

3、能根據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需要選擇合適的工具和機械。

過程與方法:

4、通過實驗和收集數據,發現問題並作出自己的分析解釋。

5、對於

於自己的預測,用實驗來證實。

對於自己的探究,願意表達自己的想法,並樂意與同學進行交流。

第二單元:形狀與結構

引導學生們對紙的抗彎曲能力進行研究。並運用學到的形狀和結構的知識,做框架、建高塔、造橋的活動中,知道結構具有不同的特點能滿足不同的需要;發現改變物體的形狀結構可以改變其承受力的大小;體驗科學技術對社會進步的巨大影響,提高探究興趣,發展探究能力。

第一部分(1——7課)是探究形狀結構的科學道理。1——6課分別研究條形、拱形、框架等結構。7課是認識橋樑的結構。

第二部分(第8課)“用紙造一座橋”是設計科學合理的形狀結構。

教學目標:

1、知道增加厚度可以增加抗彎曲能力,改變材料的形狀可以改變材料的某些性能。

2、知道拱形承受力的特點是可以向下和向外傳遞承受的壓力。瞭解圓頂形、球形等有與拱形相似的特點。

3、三角形框架具有穩定性,上小下大、上輕下重的物體穩定性強。

4、形狀和結構與它的功能是相適應的。

5、識別和控制變量,記錄數據、分析數據,把探究的結果與最初的假設相比較,得出合理的結論。

6、在探究中能既大膽假設又能小心求證。

7、發展尊重他人,認真傾聽,敢於發表自己意見的品質。

發展樂於動手、善於合作不怕困難的品質,體驗獲得成功的喜悦。

第三單元: 能量

從學生最熟悉的電出發,探究電生磁,製作電磁鐵,觀察玩具小電動機怎樣轉動起來,把電能變成機械能。然後以電能與其他能量的相互轉化為中心,認識各種不同形式能量及其相互轉化,再擴展到認識太陽能,瞭解我們現在使用的絕大部分能量都來自太陽能的轉化與儲存。活動分為三部分。

第一部分(1—5課),探究電流怎樣產生磁性,製作電磁鐵並研究電磁鐵的磁極和磁力大小,研究玩具小電動機怎樣轉動起來,感受電能轉化成動能的奇妙。

第二部分(6—7課),通過尋找電的用途,研究電的來源,認識電能和其它能量間的'轉化。

第三部分(第8課)探究煤、石油、天然氣能源礦產與太陽能之間的關係,認識我們使用的能量幾乎都源於太陽能的轉化與儲存。

教學目標:

1、電流可以產生磁性。

2、電磁鐵具有接通電流產生磁性,斷開電流磁性消失的性質。改變電磁鐵的正負極接法、改變線圈的繞向會改變電磁鐵的南北極。電磁鐵磁力大小與線圈的圈數、電池的數量等因素有關。

3、經歷一個完整的較深入的探究過程,研究電產生磁、電磁鐵磁力大小、小電動機轉動原理,體會到探究中證據、邏輯推理及運用

想象的重要性,將自己的分析結果與已有的科學結論作比較。

4、認識能量有多種形式,能相互轉化並儲存在一些物質中。意識到重數據分析,用嚴謹的科學態度得出結論,體會到合作的必要與留意觀察、善於思考的重要性。

第四單元: 生物的多樣性

生物多樣性包括:基因多樣性、物種多樣性和生態系統多樣性。本單元所關注的是物種的多樣性。引領學生認識生物種類的多種多樣,認識同種生物不同個體之間的差異;認識生物個體不同的形態結構與他們的生活環境的關係以及多種多樣生物存在的意義。

1—2課記錄統計校園中的動植物種類,用生物分佈圖描述,感受校園生物的多種多樣,建立認識。

3—4課從校園生物拓展到自然界生物多樣性認識。通過分類活動,領悟分類是研究生物多樣性的基本方法,進一步建立生物多樣性的認識。

5課研究人類自己,認識生物個體與個體之間也是千差萬別的。

6—7課引領學生認識不同環境中生活的生物的特殊身體結構,生物形態結構,體會生物多樣性與環境之間的關係。

8課運用資料分析,認識到生物多樣性是人類生存的重要資源,也是大自然賦予生物生存的權利。

教學目標:

1、知道生物的種類多種多樣。知道同種生物不同的個體各不相同。

2、初

步理解生物體不同的形態結構是與它們的生活環境相適應的。知道生物的多樣性是人類生存的重要資源。知道保護生物的多樣性就要保護它們賴以生活的環境。

3、能觀察到生物之間可辨識的不同特徵。知道分類是研究生物的基本方法。能用實驗、調查、查閲資料等方法收集信息,尋找問題的答案。能傾聽他人的報告,並能用適宜的方式清楚表達自己的觀點。

六年級上冊教學工作計劃 篇3

一、學生基本情況分析

教學對象為六年級學生。他們已經接觸了三年英語,有一定的英語基礎。但六年級的學

生對英語學習興趣整體有所下降,兩極分化比較嚴重。所以本學期我將面向全體學生,以學生的發展為宗旨,因材施教,分層教學,始終把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放在首位,引導學生端正學習態度,掌握良好的學習方法,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二、教材分析

本套教材的編寫以我國《教育振興行動計劃》和《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的精神為指導,以《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xx~2020年)》對基礎教育提出的要求和新頒佈的《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xx年版)為依據,堅持全面的,協調的,可持續的發展觀,全面貫徹國家的教育方針,貫徹“教育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面相未來”的戰略思想,為實現建設人力資源大國,人力資源強國的戰略部署服務。

本套教材的教學目的是使學生形成初步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促進其心智發展,提高其綜合人文素質。力圖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培養他們學習英語的積極態度,使他們初步建立學習英語的自信心;培養學生具有一定的語感和良好的語音、語調、書寫基礎,以及良好的學習習慣;使他們初步具備用英語進行簡單日常交流的能力。同事,培養學生的貫徹、記憶、思維、想象和創造能力,適當介紹中西方文化,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增強世界意識,為學生的進一步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

縱觀本冊六年級英語教材,總體感覺此教材有如下特點:

1、強調語言運用

2、注重能力培養

3、突出興趣出發

4、重視雙向交流

5、融合學科內容

6、重視靈活擴展學生的進一步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

7、實現整體設計

8、提供豐富的多媒體配套材料

本教材十分重視在學習內容上與其他學科知識的兼容幷蓄,精選學生最需要了解的最感興趣的,最易學會的,最有普及價值的,與學生日常生活聯繫最緊密的學科知識內容融入語言材料之中。

本教材採用了“教案式”的編排體系。本冊書共分8個單元,其中2個複習單元,每單元分ABC三個部分。

三、本學期要達到的教學目標

根據國小生的心理和生理特徵以及發展需求,國小階段的英語課程的目的是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培養他們英語學習的積極態度,使他們建立初步的英語學習的自信心;培養學生一定的語感和良好語音、語調基礎。六年級的學生已經有一定的英語基礎,本學年應

達到以下目標:

1、能按四會、三會的要求掌握所學單詞。

2、能按四會要求掌握所學句型。

3、能使用日常交際用語,活用四會句型,進行簡單的交流,做到大膽開口,發音正確。

4、能在圖片、手勢、情境等非語言提示的幫助下,聽懂清晰的話語和錄音。

5、進一步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

6、進一步養成聽英語、讀英語和説英語的良好習慣。

7、能運用相關的語言知識和技能,完成某項任務。

8、能演唱已學過的.英語歌曲

四、採取措施

1.對話教學

對話教學的重點是培養學生運用單元的核心句型和表達法進行口頭表達的能力,教學重點是“説”;要從教材走向學生的生活實際,鼓勵真實、自然地表達;準確性與流利性兼顧。 2.詞彙教學

要了解教材編寫者詞彙選擇的意圖並區別對待;詞彙教學順序應該從音、義、形來考慮,而不是大家經常説的音、形、義;在教授新詞時,不要過早提出拼寫的要求,不要過早強調拼寫的準確性。

3.語音教學

引導學生直接模仿正確的發音;培養自然拼讀能力,避免強調音標教學。

4.歌曲與歌謠教學

運用歌曲和歌謠營造輕鬆的課堂氛圍;可以引導學生注意歌謠中的重點字母、單詞和句型,單不要求學生完全掌握;歌謠中的其他新詞和句型不要求理解。

5.趣味故事教學

故事教學的主要目的是使學生在相對真實、完整的語境中接觸、體驗、理解語言;要突出“講故事”,教學重點是理解;引導學生觀察故事中的人、物、環境;語音、詞彙和語法不是故事教學的重點。

6.閲讀教學

培養學生獲取信息的能力;培養學生對閲讀的興趣;培養學生對閲讀的自信心。

7.寫作教學

國小階段可以開始培養學生進行寫作;應該讓學生有目的地寫;寫作教學的過程應當循序漸進;不同階段應有不同的寫作評價標準。

8.聽力教學

教學重點是“聽“;要注意培養學生對語音的敏感性;注意培養聽的此略(如抓住關鍵信息,不需要逐句聽懂等);可以在聽的基礎上進行説的練習。

五.教學進度及課時安排:略

六年級上冊教學工作計劃 篇4

一、基本情況分析

本學期任教六年級四個班的科學。經過三年的科學學習,大部分學生平時在科學學習上態度較好,積極性較高。但是由於在家過於嬌慣學生的動手實踐能手較弱。少數學生對科學這門學科不夠重視,導致科學意識淡薄,科學實驗的操作不熟練。

二、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內容:顯微鏡下的世界,我們的地球,物質在變化,探索宇宙,假設與實驗等。從探究對象上看,突出了認識事物的結構與功能、認識事物的相互關係、認識事物變化的一般規律。關於“顯微鏡下的世界”的內容,主要指導學生初步認識細菌、黴菌、病毒等微生物,知道生物體由細胞構成,瞭解微生物與人類的密切聯繫;“我們的地球”主要是從人類探索地球的.形狀開始,引領學生從地球表面到地球內部去認識地球; “物質在變化”從生活中熟悉的一個個變化入手,提升學生對物質變化的認識,並試圖讓學生在學習相關科學知識和科學概念的過程中,經歷部分或完整的科學探究過程,提高科學探究的水平,使學生體會到科學知識可以改善生活,從而激發學生關注與科學有關問題的積極性;“探索宇宙”讓學生通過觀察、記錄太陽和月球的運動變化,探究它們的運動模式,鍛鍊自己的毅力,讓學生通過了解人類

類對宇宙奧祕的探索,認識科學的進步和人類智慧的潛力,引領學生進入天文這座神聖的殿堂,打開宇宙這本書,遨遊在浩瀚無垠的宇宙中,解答心中的疑問,揭開宇宙神祕的面紗。突出事物變化的一般規律。從探究水平上看,應在教師引導和指導下,加大學生自主探究的力度,給孩子更多一點自主權。從過程與方法上看,注重定量的觀察與測量,指導學生蒐集證據和信息資料,突出解釋與用模型解釋的訓練,注重相互之間的交流與質疑,並有一些設計與製作的活動。

三、教學基本目標

1、科學探究:經歷幾個完整的科學探究過程,加深對科學探究的理解和認識。不僅關注資料的收集和實驗的探究,而且要學會對事實進行簡單的加工、分析和整理,並用充分的討論再得出結論,並用自己擅長的方式進行交流。進一步理解控制變量對比實驗的意義和方法,開始學習用模擬實驗的方法研究自然現象,發展運用數據解釋和推理的能力。

2、情感、態度、價值觀:培養學生對地球運動深入淺出探索的興趣和探究生物與環境相互依賴、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的關係,關注物質的變化,對宇宙充滿探索的慾望,並能從科學發展史中獲得對科學和科學探究的更多理解。

3、科學知識:獲得有關“顯微鏡下的世界”、“地球和

宇宙”、“物質的變化”等方面粗淺的科學知識,逐步積累經驗,理解相關科學概念。

四、教學重難點

培養學生科學的思維方法,努力發展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引導學生學習運用假設,分析事物之間的因果關係,注重觀察實驗中的測量,特別是控制變量、採集數據,並對實驗結果做出自己的解釋,學習建立解釋模型,以驗證自己的假設。

五、教學措施

1、利用過程性評價和建立科學檔案袋的方式,引導學生學好科學。

2、教師提供材料和資料,提倡學生自帶材料,引導學生從課堂延伸到課外。

3、反思自己的教學,勤于思考為什麼教、教什麼、怎樣教、為什麼這樣教、有什麼意義等問題,並做好記錄。

4、鑽研新標準和現有教材,充分利用現有教具、學具和各種教學資源,進行系統化的單元備課,提前做好教學準備。

5、把科學課程的總目標落實到每一節課;

6、用豐富多彩的親歷活動充實教學過程;

7、讓探究成為科學學習的主要方式;

8、悉心地引導學生的科學學習活動;

9、各班建立科學學習合作小組,讓學生在相互交流、合作、幫助、研討中學習;

10、給學生提問和假設機會,並指導學生自己動手尋找證據進行驗證,經過思維加工,自己得出結論,並把自己的認識用於解

六年級上冊教學工作計劃 篇5

一、指導思想

1、貫徹《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指導綱要》的思想及具體目標,全面完整地體現《品德與社會課程標準(實驗稿)》的要求,貫徹以學生為中心、促進學生品德與社會性發展的課程目標。

2、教材體現了綜合課程的特點,有機融合各相關學科領域的內容,積極探索綜合課教材編寫的體系、途徑和方法。教材內容的選材和呈現方式有助於啟發教師的思維,引導教師學會利用和開發地方教育資源,進而幫助教師創造性地開展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

3、教材編寫的內容和形式力求符合學生身心發展的規律和特點,採用他們喜聞樂見的形式,促進學生主動參與多種學習活動、掌握學習方法、形成學習策略。此外,教材編寫還充分考慮到不同地區城鄉學生的生活環境和教育資源,體現出範例式教材的特點。

二、教材的基本特色

1、教材的內容貼近學生的生活

本着以學生為本的原則,針對學生的年齡、學習興趣、實際接受能力以及所處的地域特點,從日常生活中司空見慣的社會現象入手,以他們的實際生活為基礎整合學習內容,力求使學生感到親切、真實。

2、教材體現了較強的綜合性

依據邏輯關係,經過有機的整合,豐富和擴大了教學內容,突出了綜合學習的特點。此外,教材還特別關注社會的發展變化,將目前社會上發生的重要是件以及社會共同關心的問題作為課程內容,加強了與學生生活的社會環境以及學習活動的聯繫。

3、圍繞一箇中心主題構建學習單元

主題設計貫徹面向學生的生活、貼近學生的年齡特點、符合學生的學習需求的原則,儘量選擇富有生活性、趣味性的現實題材,從學生熟悉的文化生活和社會實際中選取為學生所關注的問題。

4、新穎獨特的呈現方式

本套教材的編排方式新穎,通過大量富有真實感的照片和精美的插圖,在潛移默化間對兒童進行思想品德教育,避免了枯燥、空洞的説教,有助於兒童親近和理解社會,發展和完善自我。採用此種呈現方式,既能夠滿足教師自主開發教材的需要,又能夠滿足學生實現多樣化學習的需要。

三、具體措施

由於品德與社會課源於學生的生活實際,課程對學生的教育是要回歸生活,重視生活的價值。整個課程的時間座標應該是人類社會發展的歷程,課程的空間座標應該是整個社會存在。

因此,本課程的教學空間就不應該只侷限在課堂上,要從多方面加強教學與學生生活的聯繫,與社會生活的聯繫。要儘可能地創設條件,讓學生以各種恰當的方式,與社會生活廣泛地接觸。社會課必須是開放的`,教學上不能滿足於照本宣科,要幫助學生將他們的視野投射到社會生活的廣闊範圍,將他們思維的領域伸展到人類活動的所有領域。為此應該積極地開發和利用本地和本校的各種課程資源,以滿足學生各種不同學習方式的需要,以期使學習更貼近學生的生活。教學中,可以注重與學校、少先隊組織的活動結合,與綜合實踐活動課的安排結合,與學生的家庭生活結合起來進行。

四、課時安排

周次 教學內容

1 開學工作

2 1.我的課餘生活

3 2.不和煙酒交朋友

4 機動

5 3.害人的邪教

6 4.身邊的變化

7 5.感受村民選舉

8 6.隔海相望

9 7.跟着唐僧去西遊

10 8.金字塔下留隔影

11 9.奧林匹克的故鄉

12 10.我做志願者

13 11.不同地區 不同生活

14 12.春節和聖誕

15 13.人種有不同

16 機動

17 機動

18 複習迎接考查

六年級上冊教學工作計劃 篇6

一、學情分析:

本班共有學生人,多數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和生活習慣,對道德與法治這一學科很感興趣。由於本班留守兒童較多,缺乏家庭教育,導致了少部分的學困生,這就要求教師加強對學困生的教育和引導,讓他們儘快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二、教材分析:

教材編排分為四個單元:

一單元(我們的守護者),

二單元(我們是公民),

三單元(我們的國家機構),

第四單元(法律保護我們健康成長),

教材內容圍繞法律、法規,公民的基本權利和義務,國家基本制度、國家機構等內容有機結合起來,成為一個整體。課文通過插圖和典型事例,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體會自己受到法律保護的同時,也應當遵守法律、法規,做一個合格的小公民。

三、教學目標:

1、教育學生,懂得生活離不開法律、法規,

2、同時也要利用法律武器保護自己的權利。樹立憲法意識,瞭解法律的作用,體會自己受到法律保護的同時,也應當遵守法律,法規。

3、識記憲法、國家機構的含義、組織體系,設置。

4、初步瞭解自己擁有的基本權利和義務,樹立有權利也有義務的觀念。

5、引導兒童熱愛生活,學習做人。培養他們具有良好的品德和學習習慣,樂於探究和熱愛生活的兒童。

四、教學重難點:

1、要求學生懂得生活中離不開法律、法規,要做守法的公民。學會利用法律武器來保護自己。

2、培養學生對生活的積極態度,以便參與社會的能力。

3、讓法治意識貫穿於學生的生活,切實做好學生良好的品德和習慣養成教育。

4、認知憲法規定的基本權利和義務,樹立憲法意識。

五、教學措施:

1、讓“四種能力”的培養貫穿於課堂教學,轉變過去滿堂灌的教學觀念。

2、課堂教學應體現對兒童的.尊重,理解和關注,讓孩子們在快樂中學習道德與法治。

3、建立學習小組,開展小組合作學習。讓孩子們在實踐中體驗,在交流中感悟,享受健康的學習生活。

4、用課件進行教學,力求課堂的多樣化、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個性品質,及時與學生溝通,搞好師生關係。

六、教學進度與課時分配:

1、單元名稱內容第一單元我們的守1—3

2、憲法是根本法第二單元我們是公4—6

4、公民的基本權利和義務第三單元我們的國家機構

5、國家機構有哪些7—10

6、人大代表為人民第四單元法律保護我們健康成長11—149。知法守法依法維權期末複習15—考試六年級上冊道德與法治教學設計第一單元:我們的守護者本單元安排了兩個內容,分別是《感受生活中的法律》和《憲法是根本法》。主要讓學生了解什麼是法律,我們生活中有哪些法律,法律對於我們的作用,法律怎樣規範我們的行為;同時也讓學生知道憲法是國家的根本法,是制定其他法律的基礎和依據,我們要知道憲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要樹立憲法權威。每一課後有活動園,貼近學生生活,讓學生能更好地掌握教材內容。感受生活中的法律教學目標:

(1)瞭解法律是什麼,生活與法律的關係;

(2)瞭解法律的作用有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