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四年級數學説課稿4篇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説課稿,是説課取得成功的前提。那麼寫説課稿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四年級數學説課稿4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熱門】四年級數學説課稿4篇

四年級數學説課稿 篇1

一、教材內容及編排意圖:

《求小數的近似數》是義務教材人教版數學四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第五節的內容。是學生已經掌握了用四捨五入法求整數近似數後的一次擴展,同時又為後面改寫成以萬和億作單位的數做好知識鋪墊。教材內容展示了豆豆測量身高這一現實情境,説明小數的近似數在實際測量當中有着廣泛的應用,從而加深對小數的認識,進一步培養學生的數感。

二、教學目標的設定:

1.結合具體情境理解小數近似數的意義,掌握求小數近似數的方法,理解並應用“四捨五入”法求小數的近似數,知道精確度的含義。

2.經歷類比遷移求小數近似數的過程,通過觀察、發現、討論交流等數學活動培養學生推理及概括能力,初步掌握“遷移”、“數形結合”等學習數學的方法。

3.感受近似數的實際意義,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激發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數感。

三、教學重點:

1.理解並應用“四捨五入”法求小數的近似數。

2.理解求小數的近似數時,近似數末尾的0不能省略的道理。

四、教學難點:

理解求一個數的近似數時,近似數末尾的0不能省略的道理。

五、教學流程:

在這節課中,我採用五環節教學,即“創設情境,提出問題——小組合作,探究新知——迴歸情景,深化理解——反饋練習,拓展提升——課堂總結,迴歸生活”。具體設計是:

一、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通過觀察主題圖,學生明確了用 0.984米、0.98米和1米三個數據都能表示豆豆身高後提出問題:他們是怎樣得到豆豆身高的近似數的?引出課題,激發學生對求小數近似數的探究慾望。

二、小組合作,探究新知

1.由整數類比遷移到小數

在回顧了用四捨五入法求整數近似數的方法後,做出強調:求近似數一定要用約等號來連接。隨機提出猜想:求小數的近似數是否也會用到四捨五入法呢?

2、自主探究,保留一位小數

接着讓學生根據以往的知識經驗進行自主探究:保留一位小數求近似數。在充分理解了保留一位小數就是精確到十分位的含義後放手讓學生探究,相互交流,彙報時,重視引導學生進行有條理的完整的敍述。由於學生能夠在求整數近似數的'基礎上進行類比遷移,這一環節表述的比較完整,能輕鬆的將內部思考過程外化為語言表達。

3、彙報交流,提煉方法

接着引導學生觀察板書、回顧求1.93和16.195近似數的過程比較討論得出共性,都是按要求保留一位小數,都要看到小數部分的百分位?不同點是:一個運用四舍法求到的近似數會小於原數,一個運用五入法求到的近似數會大於原數,在討論交流中,學生明確了四捨五入法仍然是求小數近似數的方法。

4、借用數軸,直觀理解

(1)直觀發現1.93距1.9更近

但為什麼求近似數省略部分的最高位小於5時要四舍,不小於5時要五入呢?在提出這一問題後,學生還是會從四捨五入的方法本身進行思考和解答?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這時,數軸便是一個很好的突破口,借用動態的設計,數形結合,讓學生直觀感受到因為1.93的位置更接近1.9,所以1.93保留一位小數後約是1.9。

(2)直觀列舉,體味“四捨五入”的道理

在學生能從“四舍”,和“五入”兩個角度思考出近似數是1.9的兩位小數後,也更容易思考出近似數是1.9的最大兩位小數和最小兩位小數是多少。

(3)理解保留一位小數為何只看百分位

從而得出:因為百分位的數決定了原數的位置,所以無論是幾位小數在求近似數時,只要保留一位小數只需要看百分位的結論。進而小結出保留一位小數求近似數的方法後,又讓學生再類比遷移,得出保留其他位數的方法。

5、類比遷移,嘗試歸納

接下來,充分運用練習題的輻射作用引發學生的逆向思考:你能找到能保留三位或四位小數的數嗎?為什麼?明確原小數至少應該比保留後的近似數多一位。

三、迴歸情景,深化理解

在學生類推到保留整數的方法後,迴歸情景圖中提出的問題,由0.984怎樣想到0.98的,又怎樣想到1的呢?這時,學生已能較熟練地解決這一問題。在找到0.984保留一位小數的近似數後,再一次引導觀察、比較發現:同一個數因為要求不同,會有不同的近似數,但保留位數越多,就越接近準確數,開始的結論是根據小數的性質結果近似數末尾的0能夠去掉:經過討論後發現因為保留位數的需要(即佔位的需要)不能去掉。在此,又借用數軸直觀演示近似數為1.0和1的準確數範圍,讓學生感知到:保留的位數越多,準確數的範圍就越小,相應的精確度也就越高。從而得出結論:在求近似數時小數末尾的0不能去掉。

最後提出問題:回想求小數近似數的過程,和求整數近似數的方法相同嗎?從而建構起數學知識間的前後聯繫。

隨後,學生自主看書學習,進行查漏補缺。

四、反饋練習,拓展提升

以闖關形式設計的反饋練習富有層次性,思考性,體現變化,能讓學生在多種變式中體會用四捨五入法求近似數的實質。體會到運用所學知識勝利闖關帶來的成就感,但因為時間的關係,沒有給學生更充分的表述機會,不能不説是一種遺憾!

五、課堂總結,迴歸生活。

本課的最後一次討論是在本課結束,尋找小數近似數在生活中的應用——購買商品時該付8.953元的究竟會付多少錢呢?由於實際生活的需要,學生會考慮付9.00元。雖然付8.95元相對來説更實惠一些,但實際上5分的錢數已很少見,所以會保留整數付錢更符合生活實際情況,這樣,就讓數學知識富於了鮮活的生活氣息。

總之,求小數的近似數內容抽象,本課着重引導了學生在疑惑處、重點處、難點處進行討論,重視對知識源點的梳理,力爭讓學生理解:求近似數要用“四捨五入法”,以及為什麼用“四捨五入法”。我的説課結束,謝謝大家!

四年級數學説課稿 篇2

一、教材分析

解簡易方程這部分教材有兩種類型方程的解法.教材先出示例5:一個工地用汽車運土,每輛車運X噸。一天上午運了4車,下午運了3車。這一天共運土多少噸?要求3ⅹ+4ⅹ=?這在國中代數中,叫做合併同類項,考慮到國小生的知識水平和接受能力,教材沒有出現同類項等屬語.而是通過實例並藉助插圖,幫助學生根據運算意義,從直觀上理解計算方法.在此基礎上,教學例6 、7X+9X=80的解法.這也是本節教材的一個重點內容.在後面學習列方程解應用題時,有些含有兩個未知數的題目,需要列出這樣的方程.而且這種題型思路統一,解法一致,既可減輕學生的負擔,又可提高學生解答應用題的能力.為今後學習分數應用題及代數方程解應用題打下了牢固的基礎。所以我們必須重視這部分內容的教學.結合教學內容,我將教學目標設計為:

智育目標 (1).理解掌握形如aⅹ±bⅹ=c的方程的算理.(2).會解形如aⅹ±bⅹ=c的方程.為列方程解應用題作準備.

德育目標 培養學生學習中的團結互助精神。

能力目標 培養學生分析、推理能力和思維的靈活性.

重、難點 形如aⅹ±bⅹ=c的解法

其次,來説説我設計這課時的

二、教學理念

學生的數學學習過程是他們帶着原有的知識背景、活動經驗和理解走進學習活動,並通過自己的主體活動,包括獨立思考、與他人交流和反思等,本課是在學生已有的觀察法、比較法的基礎上進一步運用嘗試教學法、遷移法,去建構對數學的理解。這就很好地突出了學習者的主體作用,使學生主動參與到整個學習過程中去,把發現知識內在聯繫的機會與權利還給學生。從而培養和提高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及推理能力。

結合教學目標和學生實際,然後説説我的

三、教學流程

我將教學流程設依次設計為:精心設計 運用遷移、創設情景 激活課堂、重視指導 拓展延伸三步曲。先説第一步

精心設計 運用遷移

教學伊始,為學生營造一個故事情景:班上準備開一次文藝晚會,派你去買些水果,你會怎樣給營業員付錢?片刻沉默後,有的説:我會認認刻度,確定有幾斤再付錢。因為方程本來就是等式,這樣,讓學生在數學中也學會生活。再出示本課準備階段兩種類型的練習題,1、用字母表示乘法分配律,2、一個工地用汽車運土,每輛車運5噸,一天上午運了4車,下午運了3車,這一天共運土多少噸?對例5、例6的學習具有遷移的作用,通過看看、比比、算算,讓學生運用已有知識和解題方法可進行自主學習。因為數學本身也是充滿觀察與猜想的活動。如何圍繞重點展開教學,如何突破難點呢?因此教學流程設計的第二步

創設情景 激活課堂

“喜歡和好奇比什麼都重要.”只有貼近孩子的生活,讓他們感到親切。這樣才能產生樂學、好學的'動力.本課教學設計時,我對教材的例題加以調整.怎麼樣才能使學生熟悉而喜歡呢?我不由想起了學生去中村桔園參觀一事,我靈機一動,對呀!多好的題材,這樣由原來的“工地運土”變為學生熟知的“中村運桔子”。(圖片)讓學生知道數學來源於生活,身邊處處皆數學。先讓學生嘗試解答,在複習題(3)中,學生根據題意列出了5×4+5×3和5×(4+3),觀察兩個算式的特點,學生明白了這裏的兩種方法就是運用了乘法分配律,學生已經具備一定的解題能力,在此基礎上,由複習題演變引出新課,在學生明確其異同點後,遷移運用已有知識充分進行嘗試練習解決問題. 但仍有少數基礎差、能力弱的孩子難以明白。為照顧全體學生,因材施教。我提出要求,激勵孩子們幹什麼都要比着幹,搶着幹,爭着幹!看看哪組最團結,願意幫助本組學習有困難的同伴度過難關!因為每個孩子都是積極向上的,只要給他一個舞台,每個人都願意把自己展示給大家。這樣,在本組同學的帶動下,就是學習有困難的孩子也很快得出了4ⅹ+3ⅹ=7ⅹ。我又將例5的問題變成:上午比下午多運多少噸?有幾個學生的答案是:4ⅹ-3ⅹ=1ⅹ。在此,強調隨機教學,學生答案出現偏差,有不適當之處,教師要適時點拔,及時糾正。教師提示:1ⅹ可以寫成ⅹ,1可省略不寫。並通過不同類型的鞏固題讓學生更進一步明確算理。尤其注意b-0.6b ⅹ-0.36ⅹ的算法。這樣為例6的學習解決了關鍵一步,掌握例6 7X+9X=80的解題方法自然水到渠成。解答含有兩個未知數的方程,是本節課的重點,也是難點。我們不僅要讓學生會算,還要讓學生會説。説清算理: 一個式子中如果含有兩個未知數ⅹ的加減法,可以根據乘法分配律和式子所表示的意義,將未知數前面的因數相加或相減,再乘ⅹ,算出結果.因為學生總愛把自己當成探索者、研究者、發現者。也培養了孩子們的綜合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當然只要求少數同學能歸納算理就行,學生之間存在着不可避免的差異,對此不作全面要求.在此教師強調檢驗,沒要求檢驗的也要口算檢驗,這是對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從小養成嚴謹、認真的學習態度。從而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但是不同層次的學生應得到不同程度的發展,因此教學流程的第三步設計為:

重視指導 拓展延伸

《數學課程標準》中指出:“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只是在學生需要時給予恰當的幫助。”通過不同形式的習題幫助學生掌握新知。進一步突出本節課的重難點。尤其是創新題,1、編兩個不同的方程,使方程的解都是ⅹ=6,2、在□中填入合適的數,使等式成立。具有一定的挑戰性.只有當自己的觀點與集體不一致時,才會產生要證實自己思想的慾望,從而激活學生思維的火花.但是提出挑戰並不意味着要難倒學生,而是要激勵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不斷地去獲得成功的體驗.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只有通過學生自身的”再創造”活動,才能納入其認知結構中,才可能成為有效的知識. 在教與學的活動中,有老師的組織、參與和指導,有同伴的合作、交流與探索。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雖只有一字只差,卻是兩種截然不同的教育理念。我選擇後者。這樣既培養了孩子們分析、推理能力和思維的靈活性,又為學生的新知建構拓展出更大的空間!

最後,説説本節課的

四、教學反思

本課從複習題導入例5,由例5過渡到例6,一環一環,環環相扣,由表及裏,由淺入深,逐步深入,藉助多媒體教學手段,找學生熟悉的教學題材,使枯燥的數學課堂變得妙趣橫生,充滿活力;運用遷移法、嘗試法、小組合作等不同形式的學習,既可幫助學生突出重點,分散難點,使學生很快掌握了形如aⅹ±bⅹ=c的方程的算理,又可培養學生學習中團結互助的精神。使每位學生都體驗着參與探索的樂趣和成功的喜悦!

四年級數學説課稿 篇3

各位領導、各位老師,你們好!今天我説課的題目是《確定位置(一)》,現在我從四個方面進行這節課的説課。

一、説教材和學情

1、教材簡析

《確定位置》(一)是北師大版數學四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第一課時的教學內容,本節課是在學生學習並掌握了位置與順序、方向與路線等有關內容的基礎上安排的。教材先從情境入手,感悟確定位置的數學表示方法。運用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現實情境中感悟新知並靈活運用,為今後學習空間位置的知識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2、學情分析

學生雖然在第一學段學習過位置與順序,方向與路線,但這節內容是數形結合,很多知識是認為規定的,因此我認為學生在接受數對的知識時需要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

3、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的確立與依據

《課程標準》為這部分內容設定的目標是“能在方格紙上用數對確定具體情境中的位置”。根據這一目標,在深入挖掘教材,理解編者意圖的基礎上,結合本節課內容和學情分析,確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及重難點。

教學目標:

①、能在具體情境中,探索確定位置的方法,説出某一物體的位置

②、能在方格紙上用“數對”確定具體情境中的位置 。

③、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和與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

④、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在活動中獲得快樂得情感體驗。

教學重點:正確地用數對錶示方格圖上物體的位置。

教學難點:理解數對的意義及表示方法。

二、説教法、學法及教學媒體的運用

根據本節課的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實際情況,以及新課程的要求,課堂教學體現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這一基本觀念。為了實現教學目標,有效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本節課我將採取“自主探索—交流合作——引導點撥”的教學模式。放手讓學生自主學學習,在交流合作中完善和提升知識。老師在巡視過程中關注差異,適時點撥。通過學生自主學習,達到自省自悟的目的。通過小組討論交流,汲取集體智慧,培養與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自主課堂,每個學生都是課堂的主人,都是學習的主人。多媒體教學,加以引導,輔以直觀演示,讓學生自己在方格紙上塗位置,給予學生直觀經驗,加深印象。老師的多元評價方式,在學生獲取知識的同時,激發學生內在的學習動力。

三、説教學設計

本着“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的教學思想,我在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教學情境圖的基礎上,還創造性地安排了其他活動,以達成預定的教學目標。

1、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生動有趣的情境十分符合兒童的思維特點,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思維。為了達到這一目的,在導入時我預設了這樣的情境:首先與學生談話,用第幾組第幾個確定位置,這樣既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興趣,又簡潔明瞭的導入課題,為後面知識的學習做好鋪墊。

2、自主學習,探索新知

《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有效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存地依賴模仿和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在這一理念的指導下,我預設了一下教學活動。

1、①、自學課本P80,完成“説一説 ”(1)、(2)

②、試着總結數對的表示方法、讀法和應注意的地方

為了“使數學教育面向全體學生”,我準備先讓學生自主學習,接着小組交流討論總結,再由小組長綜合小組觀點作代表發言。如果有需要補充的地方,老師稍加引導與點撥。這樣,每個學生通過自己的思考得出結論,從而順利的解決了教學難點。

2、在方格紙上找出相應學生的位置。

這一環節是培養學生從實際問題中抽象出數學知識的抽象思維能力,學會數學的思維進而提升學生的數學素養。由班級學生的座位,抽象出方格圖,讓學生在方格圖上找出相應學生的位置。學生可以結合具體情境,理解並找準位置寫好數對。在學生熟知的環境中通過自省自悟解決這節課的教學重點。

3、鞏固練習,加深認識

重視靈活應用,讓學生實踐數學,“學以致用”是新課標教學的一個重要原則,針對這一原則,我安排了適量的梯度練習題:

教材81頁練一練的第一題,進一步鞏固數對需要用2個數表示 ;接着根據數對連線,發現連出的是什麼圖形,既鞏固了數對知識,又增強了趣味性。最後出示電影院的座位,讓學生判斷誰和誰坐得近,重在引導學生觀察同行和同列的位置有什麼特點。用生活實例激發學生興趣和學習動機,為學生的繼續學習搭起了現實生活與抽象數學的橋樑。

4、總結全課

用提問的方式問學生這節課的收穫,引起學生對這節課的知識再現,更有利於學生從習得階段進入保持階段,從短時記憶進入長時記憶,接着讓學生思考數對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不僅培養了學生知識遷移能力還激發了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

5、作業佈置

教材81頁練一練第二題和教材82頁遊戲。這一步是必須的一個環節,因為這一階段學生正是記憶從保持階段進入回憶階段,學生根據老師在課堂中所提供的線索進行知識的提取。教材82頁遊戲更增強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學以致用的信心。

四、説板書設計

根據板書設計的直觀性、條理性、簡潔性、多樣性和啟發性的原則,我將板書設計如下。

四年級數學説課稿 篇4

一、説教材

1、教學內容:我選擇的説課內容是人教版數學教材四年級上冊第一單元《大數的認識》第一課時億以內數的認識。

2、教材地位與作用:學生在第一學段已經學習了萬以內的數的讀寫認,而本單元則是在以前學習數的基礎上,進一步認識億以內的數的讀寫並瞭解其在實際生活中的意義。這一單元是在國小階段對整數學習的最後一課。對以後學生在學習中接觸大數,並計算大數奠定了知識基礎,而且初步感知大的數目。

3、教材的編排特點:a.結合實際情境,讓學生感受大數,產生學習需要。b.合理安排教學內容,引導學生利用已有經驗自主探索。

本節課的學習,不僅是學生對數認識的一次擴展,也進一步體現了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通過學習,能加強學生對數據實際意義的理解,會用數學的眼光分析身邊一些數據的意義,這體現了"數學來源於生活,最終服務於生活"的理念!

這個年齡段的學生一般具有接觸面廣、獨立性增強、善於觀察和發現、樂於動手操作等特點,而且學生在三年級的時候已經系統的學習過萬以內的整數。結合學生的這些特點,我會做一些課前準備,一是準備了《億以內數的認識》的教學課件;二是準備計數器、遊戲卡片等教具。

二、教學目標

根據本節課的重、難點和內容的特點,我制定了以下三條教學目標:(一)知識與技能:

(1)。在認識萬以內數的基礎上,進一步認識新的計數單位"萬"、"十萬"、"百萬"、"千萬"、"億".使學生知道億以內各個計數單位的名稱和相鄰兩個單位之間的關係。

(2)。結合現實素材,讓學生感受學習較大數的必要性,使學生體會較大數的實際意義,感受億以上數的意義,培養學生的數感。

(3)。讓學生在活動中體會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繫,培養學生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生活和應用數學的意識,培養學生自主探索,自我評價和善於合作的能力。

(二)過程與方法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三、教學重難點

重點:

1、學會讀、寫億以內的數;

2、掌握億內數的數位順序表,瞭解十進制計數法。

3、認識數級個級、萬級、億級,會根據數級正確地讀、寫億以內的數。

教學億以上數的讀法與寫法。

難點:1、讀寫數位較大的數目。

2、理解"十進制"計數方法。

四、説教法、學法

教法:為了完成教學任務,在教學方法方面,我會緊密聯繫學生的實際生活,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出發,創設有趣的情境,開展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使學生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掌握知識和技能。

創設具體的教學情境,培養學生對大數的感受,發展學生的數感。大數對於學生讀起來比較困難,教師應充分利用好教材文本,創設具體教學情境,讓學生對大數獲得豐富感受,注意放手讓學生探索,理解大數的讀法後,通過獨立練習,小組合作交流訓練,達到熟練程度。

注重基礎知識,基本概念的教學,給學生留有自主探索的`空間,對於數位、數級,十進關係等知識,應該讓學生牢固掌握,通過創設情境,讓學生去發現,去體會,通過自己的獨立思考達到對這些知識的理解。

密切了大數與現實生活的聯繫,培養學生的數學意識,教學中教師應注意培養學生收集大數的習慣和能力,數的產生與發展都是生活實踐的需要,認識數是為了用它來交流,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從而培養學生數學意識。

學法:學生主體參與;動手操作;多向交流;教學遊戲

五、教學理念

堅持以學生髮展為本,為學生終身可持續發展、和諧發展打基礎。遵循兒童心理規律和認知規律。加強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繫,學生必須獲得有價值的數學,必須的數學,不同的人在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在教師精心組織下充分讓學生自己去發現探索億以內數的規律,關注學生個體差異,使每個學生都有學習成功的體驗。

數學教學立足於學生已有的知識,教師應教給學生藉助已有知識去獲得新知識能力,培養學生敢於自主學習、嘗試新知的研究學習。國小生已有的數學認知結構和生活經驗為其獨立解決數學問題提供了可能。為此,在教學"延伸性、遷移性知識"時,我直接讓學生自己自主嘗試、積極探索,引導學生獨立思考,通過操作、觀察、分析、比較、推理、發現和總結,給學生自主探索新知的空間、時間,為學生創設"主動參與"的機會,讓學生在探索中獲得發展。

六、説教學過程

(一)複習導入。

1學前準備:口答:一千里面有10個百,一萬里面有10個千;口述萬以內的數位順序。(個位十位百位千位萬位)

2師:同學們,我們已經學會萬以內的數,在日常生活中,還經常用到比萬大的數。(利用課件出示20xx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的數據圖片)你們會讀這些數嗎?瞧,這些數比以前學習的萬以內的數更大,今天我們就來認識更大的數,板書課題:億以內數的認識。

(二)探究新知。

1、請學生拿出計數器,一千一千地數,當數到10個一千時問:一千一千地數,10個一千是多少?(一萬)強調:千位上的10個珠子怎麼辦?

2、請學生10個10個地數,當數到10個一萬時問:是多少?利用計數器問:怎麼表示10個一萬?

3、照這樣繼續數下去。10個十萬是多少?10個一百萬是多少?10個一千萬是多少?.師:一、十、百、千、萬、十萬、百萬、千萬都是計數單位。想一想:每相鄰兩個計數單位之間是什麼關係?(兩個計數單位之間的進率都是10,即十進關係)

4、把所學數位按數位順序表排列起來

億級萬級個級

億千百十萬千百十個

萬萬萬

位位位位位位位位位

1381900000表示8個千萬

為了便於讀億以內的數,我國沿用了四位一級的計數規律,即:從右起每4個數位是一級,分為個級、萬級和億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