説課稿集錦9篇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就不得不需要編寫説課稿,説課稿有助於提高教師的語言表達能力。那麼寫説課稿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説課稿9篇,歡迎大家分享。

説課稿集錦9篇

説課稿 篇1

一、説教材:

1、教材介紹:本課為語文課改教材第九冊第二單元的第一課。《記金華的雙龍洞》以作者的遊蹤為線索,記敍了遊覽金華雙龍洞的全過程,寫出了雙龍洞的奇異景色。本文描寫準確形象、語言樸實凝練。

本課是單元第一課,且學生是第一次接觸到遊記這種新文體,因此要紮紮實實教會學生學習此類文章的方法。

2、課時安排:本課安排兩課時。第一課時掃除文字障礙,理清遊蹤,瞭解景物特點。第二課時學習描寫“孔隙”一段的寫法仿寫一段話並體會過渡句的作用。

3、教學目標:

第一課時:

(1)學會13個生字和1個多音字,理清遊覽順序,瞭解景物特點。

(2)通過填表,培養學生圈點批註的習慣及篩選信息的能力。

(3)感受雙龍洞的神祕、奇異。

第二課時:

(1)學習第5自然段的寫法,藉助其它事物及人物的心理感受仿寫一段話;找出文中的過渡句理解其作用。

(2)通過小組合作交流練筆,訓練學生有序發言及認真傾聽及時補充的好習慣。

(3)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壯麗山河之情。

4、重難點:

(1)理清遊蹤,學習抓住特點對景物進行介紹。(遊記的基本特點)

(2)借其它事物及人物的心理感受仿寫一段話。(難點,這是一種新的描寫方法,學生初次接觸)

二、説教法、學法:

教法:

1、利用視頻朗讀,再現情境,加強感知。

2、列表梳理文章內容,指導學生圈點批註的方法。

3、小組合作交流,修改練筆。

學法:研讀圈點、小組交流

教學準備:

師:1、全文視頻朗讀的課件

2、《在烈日和暴雨下》節選

3、下發本文所寫處所、景物及特點的表格。

4、下發練筆提綱。

生:1、填表

2、列提綱

三、説教學程序:

第一課時:

(一)檢查預習:

1、認讀生字

2、指名讀詞

3、多音字組詞(“系”)

4、形近字比較(“栽”、“蜿蜒”)

5、易錯字(聚、隙)(音→義→形)

(二)引入:

我們偉大的祖國幅員遼闊,不僅有數不盡的.名山大川,也有千姿百態、神祕奇異的溶洞。遠的不説,單是我們房山就有石花洞、銀狐洞、雲水洞。(投影圖片)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浙江的金華,去探尋雙龍洞的奧祕。

(三)理遊蹤,抓景物:

1、視頻朗讀,再現情境:地點?印象?

2、填表:指名分段朗讀,學生用“——”標出所寫景物。

3、抓重點詞概括景物特點

注意“盤曲而上”“突兀森鬱”“蜿蜒”的理解(手勢、換詞練習)

地點

路上

洞口

外洞

孔隙

景物

路、花、溪流

山、洞口

像大會堂

位置、船小、進洞驚險

雙龍、石鐘乳、石筍

特點

説課稿 篇2

一、 走進文本,潛心研讀------説教材

1、教材的地位與作用:

《青年在選擇職業時的考慮》是高等教育出版社二年級一學期第二單元的第一篇文章。本單元的教學任務是培養學生正確領會文章、進行洽談、寫作説明書等方面的語文能力。本文是本單元的一篇閲讀文章,是馬克思中學畢業考試時寫的文章,表達了作者直面自我,追求人類幸福和自身完美統一的思考和闡述。通過這篇課文的教學,可以幫助學生樹立應有的責任感,正確認識自己,評價自己,正確地去規劃自己的人生,規劃自己的職業生涯。

2、教學目標、重點與難點確定:

本文以優美的文筆、深刻的語言、縝密的思考和嚴格的推理,對“青年怎樣選擇職業”作了精闢論述。雖然時隔一個多世紀,但文中所表達的見解和一些哲理性的語句,對我們學生的就業仍有啟發。基於以上對教材的分析,確定本課的教學目標、教學重點和難點如下:

教學目標:

1、通過對關鍵語句的歸納,理解馬克思所提出的“怎樣選擇職業”和“選擇怎樣的職業”的原則

2、正確認識、評估自己,初步擬定自己的職業規劃

3、調動學生參與討論和交流的積極性

教學重點:

1、通過對關鍵語句的歸納,理解馬克思提出的“怎樣選擇職業”和“選擇怎樣的職

業”的原則

2、正確認識、評估自己,初步擬定自己的職業規劃

教學難點:

1、對馬克思“怎樣選擇職業”和“選擇怎樣的職業”兩大原則的概括歸納

2、正確認識、評估自己,初步擬定自己的職業規劃

二、以人為本,關注學生----説學情

每一門課程的教學不僅要考慮教學自身的特點,更應遵循學生學習的實際,教師的“教”立足於學生的“學”。

在知識能力方面: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學生已有的知識水平和知識巨結構,是我們實施教學活動的出發點和歸宿。本課的教學對象是中職二年級的學生,他們在高一的時候學過一些論説方面的文章,有一定的概括分析能力,但學生在這方面的能力還較低,不能抓住關鍵語句分析,對馬克思瞭解也比較少,對他的語言風格不熟悉。他們的思維還不夠嚴密,較難理解課文富有邏輯性的內容。

在情感興趣方面:中職學生普遍學習習慣不好,學習興趣不濃,文化基礎差,理解能力偏差,對論説文章的學習興趣不高,但合作意識較好,而且他們正處於十六七歲的年齡,正式編制夢想、播種希望的年齡,他們對未來充滿了希望,躊躇滿志,想在社會中大幹一場。可他們對自己認識不夠,也不深,對自己將來要從事什麼職業也很茫然,不能依據自己的實際情況規劃自己的人生。

優化組合,營造和諧----説教法學法

1、教法:

導問法:通過設置問題,激發學生情思,引導學生分析課文,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討論法:通過討論,可以調動學生參與閲讀的主動性,更好地凸現學生的主體地位。

探究法:通過探究、討論、質疑,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引導學生質疑、探究,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強化學生的合作意識,使每個學生都能得到充分發展。

2、學法:

學法上,我貫徹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的指導思想,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具體採用的學習方法是討論法、勾畫圈點讀書法,讓學生在閲讀中養成動手、動腦的好習慣。

三、 以導為本,生動課堂---説過程

為了完成本節的教學目標,我是這樣安排的:

環節1導入新課

我設計的導語是:投影《馬克思的`自白》,請一位同學大聲朗讀。從這份自白中,你認為馬克思在當今的社會環境下,可從事的具體職業有哪些?學生通過對馬克思自白的感悟和分析,對青年時期的馬克思有所瞭解,初步感受馬克思為什麼會有如此的職業選擇。這樣就能較自然地過渡到下一個環節。

環節2課文研讀(以問題導路,逐步深入,各個擊破)提出兩個問題()

要求學生從 去尋找答案並圈畫出相關語句,小組合作討論。此舉能引導學生對全文的內容能整體感知和把握,訓練了學生的概括、理解、分析能力。在此基礎上讓學生把握文章結構並對文章進行小結。

環節三拓展延伸,在課文內容分析結束後,我設計了一個這樣的拓展題目:

下列幾種職業,你會選擇哪一種,請結合實際並説説你的理由。

網絡工程師 、廚師、護士、模特、服裝設計師、保姆、收銀員、業務員、

主持人、文祕、出納、會計、市場營銷、導遊、景點講解員、部門經理、

維修電工、製冷設備維修工、計算機程序員

此舉讓學生學以致用,通過對職業的選擇發現在選擇過程中出現的重面子、好風光等不切合自己實際的問題,讓學生認識到學習此文對自己就業的現實指導意義。在課堂的最後我送給學生兩句話 結合中職學生的特點,既教授了文化知識又傳授了就業經驗,學生收穫頗豐,給本文的教學畫上一個圓滿的句號。

環節四作業佈置,仿照“馬克思的自白”,寫一份“我的自白”與職業規劃。

此舉使學生進一步瞭解自己,樹立奮鬥目標,從而在就業時保持清醒的頭腦。

説課稿 篇3

一、説教材

《愛之鏈》寫的是一個感人的英國故事,故事的男主人公名叫喬依他是一個窮人。在一個大雪紛飛的黃昏,去找工作的途中,幫助了一個老婦人,這位老婦人對他感激不盡,想付錢給喬依時,卻被拒絕了,喬依説:“如果你想報答我,就去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吧!

後來老太太開車到了一個路邊的小飯店吃飯,又暗暗資助孕婦的故事。這篇文章是一首愛的讚歌。文章極其細膩地描寫了發生在嚴冬深夜中的愛的故事:失去工作的喬伊無償地幫助老婦人修好汽車,老婦人在用餐的時候又受到了喬伊妻子的精心照顧,也受到了愛的感染,留下來一些錢悄悄地走了。文章讚揚了人間的互助互愛,告訴人們:當別人需要幫助的時候,應該伸出熱情的手。愛是燈,指引方向,愛是詩,抒展心屝,愛更是一根心鏈,栓緊彼此心,串起一個個愛的故事。喬依不計任何報酬的幫助了那位老人。而老婦人幫助女店主是因為他也是一位善良的人,這世界充滿着愛。在喬依困難的時候,他曾經得到過別人愛的幫助,所以當他看到被困雪地,孤立無助的老婦人需要幫助時,不容質疑地伸出援助之手。他不求報酬,只希望老婦人也能把悠悠愛心傳遞給需要幫助的人

二、説思路

一上課,我就將“愛”大大地板書在黑板上,引導學生:“愛是人類永恆的話題,看到這個愛字,你會聯想到什麼畫面、故事或者人物?”緊接着我又把“鏈”字板書在黑板上,問道:“由這兩個字,你又會想到什麼?”“我會想到這條鏈子是用愛連接起來的。”教學就在這樣融洽的氣氛中以“愛的傳遞”為線索展開,讓學生自讀自悟,在學生充分感悟的基礎上,在激情對話中感悟愛,在覺悟閲讀中提升愛,在傾情關注中尋覓愛,讓學生沐浴“愛”的光輝,感受“人文”的迴歸,加深理解和體驗,受到情感薰陶,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三、説教法

教學方法上,我力爭體現以情境為動力,以朗讀為主線,以對話為靈魂,以感悟為核心”的教學理念,採用了“設境感知愛、初讀感受愛、品讀感悟愛、想象再現愛、拓展提升愛、補足珍藏愛、延續締造愛”的教學思路,引導學生抓住字、詞、句,深入文本,憑藉課文的語言文字,讓學生充分感悟人與人之間情誼與關愛的可貴,知道當別人需要幫助的時候,應該給予無私的`幫助。

學生活動中,我從學生個體發展的角度出發,以獨立自主學習感悟為主線,藉助同伴合作和全班交流的有效學習形式,抓住字、詞、句,深入文本,感受真情,體會奉獻愛心終將獲得愛心回報的道理。

四、説過程

(一)設境感知愛

[出示投影片]在一個風雪交加的黃昏,寒風挾裹着雪花紛紛揚揚地飄落下來。一條鄉間公路伸向遠方。這裏看不見汽車,更沒有人影,一切顯得是那麼寂靜、荒涼。一位老婦人的車在這拋錨了,此刻她的內心會是怎樣的?請你自己讀一讀文章二至八小節]新穎而別緻的導入,誘發了學生濃厚的閲讀期待,讓學生在一種温馨的氛圍中進入本課的學習。

(二)品讀感悟愛

1、尋覓“愛”

〔從事情本身入手,以第四自然段為突破口,讓學生靜心默讀,抓住這些重點的字、詞、句,深入文本,走進人物的內心。 談談自己感受最深刻的是什麼,以點帶面,把相關的片段串聯起來,在教學時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這樣既能很好地突破重點,又能使課堂環節環環相扣。

〔一方面對學生的學習起到了引導作用,另一方面,又能引導學生聯繫上下文去閲讀、思考,同時也訓練了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

〔通過老師的啟發和引導,通過再次地用心體會,悟出了這些錢雖然不能從根本上改變他們的生活,但是,他們對生活充滿了希望,有這樣的心態,生活肯定會好起來的。〕

3、凸顯“鏈”

〔反覆多次的強調愛的接力,愛的延續,愛的傳遞,加深學生對“鏈”的理解。文章的篇幅較長,不可能面面俱到,只有找出課文中最值得講的內容,把它讀深讀透,以點帶面,把相關的片段串聯起來,在教學時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既能很好地突破重點,又能使課堂環節環環相扣。〕

(三)延續締造愛

〔“課雖止,意猶存”,我在感悟愛後,增添了這樣一個學習活動:此時此刻,你就是付出不求回報的喬依,你就是內心充滿感激的老婦人,將要分別,你們會説些什麼?〕

(四)名言延續愛

〔讓生説關於愛的名言:因為愛,冰雪會消融,因為愛,枯木會逢春,就因為愛,希望綻放華彩,就因為愛,能撥雲見日,未來永值得期待。就因為愛,所有的生命才收穫了圓滿,就因為愛,奇蹟正在趕過來。就讓我們一起把愛之鏈的故事延續下去吧!〕

説課稿 篇4

一、解讀教材

《圓明園的毀滅》選自國小語文第九冊中第七組的21課,本組教材以"勿忘國恥"為專題,展現中國近代史上中華民族受盡屈辱、中華兒女奮力抗爭的一幕。本文是一篇圖文並茂、引人入勝、令人深思的精讀課文。課文以精練的文字描述了圓明園昔日的輝煌和毀滅,表達了作者對祖國燦爛文化的熱愛以及對侵略行徑的無比仇恨。圍繞這一中心作者主要寫了兩方面的內容,一是描寫圓明園是"園林藝術的瑰寶,建築藝術的精華"以及它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館,藝術館";二是強盜們肆意踐踏、毀壞圓明園的罪惡行徑。通過一美一毀,愛恨交織,使學生潛移默化地受到愛國主義的教育,從而激發學生不忘國恥,振興中華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重點是:瞭解圓明園毀滅的這一屈辱的歷史,激發學生的愛國之情。

難點是 :引導學生讀文,感悟,想像,在腦海中再現圓明園昔日輝煌景觀;並體會作者安排材料的匠心。

二、目標制定:

對於五年級的學生來説,他們對語言文字有了一定的理解能力,但由於文中內容距離學生的生活實際較遠,涉及的史料也比較多,因此為學生的閲讀帶來一定的困難。課標要求五年級的學生要具有初步蒐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鑑於此,課前我要求學生通過上網查閲、到圖書館蒐集、向別人請教等等的方式獲取大量有關圓明園毀滅的史料。上課時學生通過交流蒐集到的資料,因此在初讀課文後對課文的這段歷史有了一定的瞭解,但對愛恨交織的情感把握上又不是很準,尤其是把這份情感昇華為民族的責任感更需要老師的引導。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以及本課的重點和難點,我設計了以下的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①認識了6

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能正確讀寫殿堂、損失、銷燬等詞語

②抓住重點詞句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文章思想感情。

能力目標:

①以讀激情,熟讀成誦,培養學生的語感。

②通過查閲圓明園的資料,培養學生蒐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

情感目標:

瞭解圓明園輝煌的過去和毀滅的經過,激發學生熱愛祖國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

三、課時安排:

第一課時:讓學生交流蒐集的資料,對全文有一個總體的瞭解,然後在初讀課文的基礎上讀準字音,自學生字新詞,理清文章的脈絡。

第二 第二課時:

以學生閲讀討論,感悟為主,輔以多媒體的直觀教學,把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有機結合起來,幫助學生完成重難點的突破。在這裏我單説第二課時。

四、教法

根據本課的目標並結合學生的實際,我採用朗讀法、情境法、拓展法這三種方法進行教學:

朗讀法

課標十分強調語文教學"以讀為本",因此在本課教學中我以"以讀悟情"貫徹始終,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薰陶。

情境法

多媒體集文字、聲像於一身,它能夠化靜為動,化抽象為直觀,為教學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本課中我利用課件創設情境,把學生帶入圓明園如夢幻般的境界裏,點燃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同時播放影片,讓學生直觀感受侵略者的殘暴和野蠻,激發學生的愛憎之情。

拓展法

愛因斯坦説過:想象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是無限的,它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這充分説明了想象力的重要性,因此,在本課的.教學設計中我充分讓學生髮揮想象,説説圓明園為何毀滅以及面對這一現實説出你內心的感受。

五、學法

"授人以魚,不如授之以漁。"科學的學習方法會令學生終生受益。本節課我主要指導學生運用以下學習方法:

1、品詞讀句,錘鍊語言。

2、熟讀成誦,體會感情。

3、自主探究,合作學習。

六、教學程序:

(一)質疑激情

通過複習上節課的內容,引出課題"圓明園的毀滅",在學生齊讀課題後引導學生質疑"課題中哪個詞是關鍵詞?圍繞這一毀滅你會提哪些問題?"然後從學生的疑問入手導讀課文。這樣,有利於體現"學由疑開始",並有利於激發學生的求知慾。

(二)品讀悟情

今天,教科書越來越不可能成為唯一的課程資源。為此,我充分利用圖片,向學生展示圓明園"眾星拱月"的佈局,並理解"眾星拱月"這個詞語,在學生形象地理解了圓明園的佈局後,再讓他們回到課文中,理解圓明園風格各異的景觀。為了突出這些景觀各自的特點,然後再讓學生練習朗讀,使他們在讀中學習表達。在學生對語言材料理解的基礎上,再映出這些風格各異的建築圖片,配上教師富有感染力的解説,使課文內容具體化,生動化,形象化,讓學生充分體會到皇家園林的輝煌。這既培養了學生想象力,又培養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突破了本課的難點。

在充分認識和了解昔日圓明園的佈局和景觀之後,我再引導學生帶着這樣的疑問:"為什麼圓明園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館、藝術館?"去研讀課文第四自然段,讓學生通過默讀並畫出關鍵詞來説明文物多,從而激發學生對祖國燦爛文化的無限熱愛之情。在此基礎上,抓住學生的激情讓他們談感受:"作為中國人,你感受最深的是什麼?"這個環節的設計充分體現了自主探究式的學習模式。

就在學生激情高漲的時刻,我話鋒一轉,引入課文第五自然段,讓學生通過課文的重點詞"凡是、統統、任意"去體會侵略者的貪婪和殘暴,學習了課文內容後再通過觀看影片《火燒圓明園》的片斷,讓學生穿越時空的隧道,親眼目睹圓明園是如何變成一片廢墟的真切畫面,同時讓學生説説觀看影片後的感受,在學生説完感受後,我讓學生帶着這份感情再一次走進文本,進行有感情的朗讀,從而激發學生對侵略者的野蠻行徑,對清政府的無能的無限憎恨之情。

此時此刻,回到課文第一自然段,通過理解"不可估量"這個詞語的意思,讓學生更加深切地體會到圓明園的毀滅是祖國文化史上乃至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損失。

(三)拓展延伸

1、圓明園為什麼會毀滅?通過這一問題來訓練學生的思維發散點:我先安排學生進行四人小組討論交流後再回答,這樣的安排體現了學生自主地學習,合作地學習,探究地學習。有效地培養了學生的思維和合作精神。

2、出示圓明園殘垣斷壁的圖片,讓學生面對這一讓人心痛的圖片,説説此時心中的感受,然後寫下來,有機地把聽説讀寫穿插在其中。

七、板書設計: (圖略)

精當的板書可以體現教學思路。本文關鍵詞是"毀滅".我以圓明園毀滅前後的慘象對比,來激發學生的痛惜、憤怒之情。圓明園是怎樣毀滅的?為什麼會毀滅?面對被毀滅的圓明園你有何感想?這些問題貫穿全文,大大的問號正好啟發了學生的多向思考。這樣的板書設計簡潔、直觀,既突出了文章的重難點,也充分發揮了學生的想象,發展了學生的思維。

説課稿 篇5

尊敬的各位評委、各位老師,大家好!我來自濮陽市第八中學,叫鄭豔芳。我説課的題目是《植物媽媽有辦法》,下面,我將從教材、學情、設計理念、教學目標、教學重點、難點、教法學法、教學過程和板書設計八個方面來説課。

一、説教材

《植物媽媽有辦法》是國小語文第三冊第一單元的一篇課文。這是一首詩歌,全詩共5個小節,用比喻和擬人的手法生動形象地介紹植物用什麼方法傳播種子的常識,激發學生觀察植物,留心觀察大自然的興趣,全詩共要求識字13個,寫字10個,還有兩個多音字!

二、説學情

國小二年級的學生有好奇、探索的心理特點。已經掌握了一定的識字方法,對漢字的構字特點也有一定的認識。在以前的學習中,已經積累了不少與本課有關的素材。

、説設計理念

根據新課標要求,低年級課文教學承擔者閲讀和識字雙重任務。怎樣處理識字與閲讀的關係呢?總的理念是隨文識字,在語境中學習生字詞,寓識字於閲讀教學的全過程。

、説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程標準》要求,結合本單元教材和二年級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認識“植、如”等13個生字,讀準多音字“為、得”,會寫“法、如”等10個字。

2、能用普通話正確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瞭解蒲公英,蒼耳,豌豆三種植物傳播種子的方法,理解“四海為家,紛紛”等詞語。有能力的學生可以仿照課文的句式説一説其他動物傳播種子的方法。

4、培養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和觀察大自然的興趣。

、説教學重點、難點

我把識字寫字和讀文作為教學重點,因為識字寫字,把課文讀正確,流利是語文教學的保底工程,特別是對低年級的學生來説,這一點最為重要。理解重點詞“四海為家、紛紛”作為教學難點。

、説教法、學法

本節課我秉承着以學生為主題,力求採用自主,合作的學習方式。

1、識字多樣化,分散識字法,讓學生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識字。

2、以讀代講,堅持把讀的訓練貫穿整個教學過程中。在讀中識字,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薰陶。再加上這是一篇以詩歌形式呈現的科普文章,生動活潑,朗朗上口的語言,也適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學生比較感興趣。

3、創設情景練習説話。吳忠豪教授也強調課文只是一個例子,老師要創設情景,用課文語言構建學生自己的語言,豐富學生自己的語言。

4、小組合作學習。

説教學過程

基於以上認識,本節課主要由以下7個教學環節進行。

(一)談話導入,激發情感,認識植物的“植”。

孩子們,當你們長大了,就不得不離開媽媽到處旅行,尋找屬於自己的新天地。人是如此,動物也是如此,連植物都是這樣的。可是沒有腳的植物長大了怎麼離開媽媽的懷抱呢?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一篇課文,題目是《植物媽媽有辦法》。請伸出手和老師一起板書課題,注意板書課題的時候,把植物的植這個生字用不同的顏色標識出來。植物的植是本節課要求學習的生字。同學們,看植物的'植怎麼記住它呢?和它相近的字還有什麼?對,還有值日的值日。我們再來齊讀課題《植物媽媽有辦法》。通過揭示課題,引導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記住生字“植”,學習生字紮實有效。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初識生字。

1、我這樣過渡第二個環節,我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植物媽媽用的什麼辦法呢?請同學們自由反覆朗讀課文,如果遇到不認識的字就讀拼音。遇到難讀的句子怎麼辦呢?多讀幾遍?最後誰做到了不添字,不漏字請用微笑告訴老師。學生把課文讀正確,流利,是最基本,最重要的要求,學生初讀課文的時候,不要提過多的要求,就要求讀正確,不添字,不漏字。學生既自主地進行了語言的練習,又在語言環境中初步認識了生詞。

2、請快速在文中找出本課的生字詞,用三角標出來,並讀一讀含有這些生字的句子。這個環節的設計不是為了讓學生為找生字而找生字,而是讓學生和生字又一次打招呼的學習活動。

3、在這些生字中,哪些生字朋友是你以前認識的?請把三角劃掉。哪些生字朋友,你以前沒有見過?三角保留!這個環節的設計,是為了考察學生已有知識和需要掌握的新知識,針對性地開展教學。

4、同桌互相介紹認識的新朋友。讓學生把新朋友介紹給同桌,這樣同桌互相説一説新認識的生字,又進一步加深了對生字的印象。以介紹朋友的形式互認生字,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比較好,也體現了學生為主的教學理念!

(三)學習第一小節,學習“為、得”兩個多音字,重點認識“旅”這個生字。理解“四海為家”的意思。

1、指名讀第一小節。讀完之後給學生評價,課堂上,老師及時的給學生進行具體的評價是提高學習效率,調動學生積極性的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如難讀的字詞學生讀得準確,難讀的句子讀得流暢,老師都要及時表揚。這一小節有四個生字,其中兩個是多音字,老師引導學生自己去發現,學生找出後,出示這兩個多音字“”為、得”。然後再出示不同的音組成的詞語,讓學生多種形式地讀詞語。學生認識了這兩個多音字以後,再回歸課文中的句子,讓學生讀一讀含有這兩個多音字的句子。

第一小節中,還有兩個生字,根據學生已有的知識,教師重點講“旅”字的認識。先讓學生自己想辦法記一記,老師再幫助一些學困生記憶生字,如:用講故事的方法記憶“旅”字,一個人揹着一個方方的旅行包出去旅遊了。識字教學要從實際出發,識字也有個重點的問題。我們抓的教的是學生不認識的,是那些難讀的。特別要關注學困生,一般地説,學困生都能讀正確了,其他人基本也就不在話下了。

2、理解“四海為家”,我以談話的形式理解這兩個詞語的意思。師:我們再來讀第一小節。這些孩子長大之後,告別媽媽都會去什麼地方呢?學生會説出很多地方。這個問題的設計主要是為了理解“四海為家”的意思,也是一次説話的訓練。老師創設説話的情景,讓學生理解難懂的詞語,理解之後,再回歸課文,讓學生讀課文,背誦課文。較好地處理了低年級閲讀教學中識字和理解課文的關係。

(四)學習234小節。重點認識“備、刺、離”這幾個生字,理解“紛紛”的意思。這一教學環節,重點利用文中語言構建學生的語言,在具體的語境中識字。

首先讓學生在這三個小節選出自己最喜歡的一小節,用心去讀。讀好之後,老師創設情景,讓學生練習説話。

選第二節的小朋友,扮演蒲公英媽媽,選第三小節的小朋友扮演蒼耳媽媽,選第四小節的小朋友扮演豌豆媽媽。請你們用書中的語言説一説,你是怎樣讓你的小娃娃離開自己的懷抱,出去旅行的呢?請大家自己先練一練。這樣設計就是用課文這個例子學語文!學生説第二自然段的時候,老師相機在黑板上出示“準備、紛紛”這兩個詞,並且把本課中的生字“備、紛”標紅,齊讀詞語,這時候老師問準備的備這個生字朋友,誰是第一次認識。怎麼記住這個準備的“備”呢?我讓學生自己想辦法記住這個字,然後學生之間交流。你還可以給備組什麼詞?接着讓學生迴歸課文,再讀文中的句子。“紛紛”這個詞的理解。不能直接給孩子講詞的意思,還是讓學生在語境中理解詞意。蒲公英媽媽給孩子準備降落傘。孩子們是怎麼乘着風出發的呢?他們是一起出發的嗎?不是。他們一會兒幾個出發啦。一陣風來了,又幾個出發啦!這就是紛紛。你們下課以後是同學們一塊兒走出教室嗎?不是,一會兒幾個走出教室,一會兒又幾個走出教室,那這就叫怎麼走出教室呢?請説句子,下課了,同學們紛紛走出教室。認識了生字,理解的詞語,讓學生齊讀第二小節,達到熟讀成誦,背誦下來。

用學習第二小節的方法學習三四小節。先創設情境,讓學生扮演蒼耳媽媽,豌豆媽媽。表演不是目的。以此促説,激發學生説話的興趣。讓學生利用文中的語言,構建自己的語言,優化自己的語言。在語言訓練的過程中,老師引導學生認識“刺、底、炸、離”這四個生字。這四個生字,學生已經認識的一讀而過。重點識記“刺、離”這兩個生字,“刺”部首是利刀旁,利用偏旁部首來記這個生字。“離”可以通過講故事的方法讓學生識記。認識生字以後,迴歸課文,通過多種形式的讀,達到熟讀成誦,最後背誦下來。這樣字不離詞,詞不句,在語言環境中學習字詞,創設情景,讓學生練習説話,符合新課標的要求,也符合低年級學生的認知特點。

(五)學習最後一節,認識“察識粗”三個生字。

首先指名讀最後一小節。這一小節中有三個生字,哪個生字你是第一次見面的?根據二年級學情,觀察的“察”他們比較陌生。要重點指導。寶字蓋,下邊兒是祭祀的祭,還可以用什麼辦法認識察?不管用什麼辦法,學生記住了就行。學生認識了生字之後,讓學生讀詞,“觀察、知識、粗心”。再回歸課文,採用多種形式的讀讓學生背誦下來。

為了讓學生會用”很多很多、許許多多”這樣的詞,我用句子比較法,植物媽媽的辦法很多。植物媽媽的辦法很多很多。你覺得哪一個辦法多呢?你能不能再説出幾個這樣的詞。那裏有許許多多的知識。那裏有許多知識。這兩句做比較,你覺得哪一個知識多呢?許許多多,能不能再説出幾個這樣的詞?最後一小節呀,還藏着了一對兒反義詞呢?誰發現啦,學生會找出來“仔細、粗心”。接着讓學生再説出幾個反義詞進行詞語的積累。

由課本走向課外,激發學生觀察的興趣。是這樣拓展的,你還知道植物媽媽有什麼辦法讓它的寶寶出去旅行嗎?仿照課文説一説其他植物傳播種子的方法。先自己説一説,再小組互相説一説。語文課上,老師一定要大膽地讓孩子表達。如果學生有難度的話,老師要及時地引導。最後,全班交流。如果學生能説出來,要及時問孩子是怎麼知道的?如果是從書中知道的,老師要及時表揚孩子愛讀書,如果是觀察到的,一定要強調,善於觀察的孩子是最了不起的。無痕地引導孩子愛讀書,養成觀察的好習慣。不是有這樣一句話:無痕的教育是最有效的教育。老師是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和引導者,老師一定要全力以赴地充當好這一角色,這裏面有評價,有點撥,有講解,還有必要的參與。

(六)背誦積累,迴歸整體

在分段學習時,大多數學生已經背會了,但那是碎片化的背誦,這時候呢,再讓學生整篇背誦一遍。迴歸整體。背誦可以用多種形式,可以自己背,可以同桌背,最後展示背誦。低年級識字寫字重中之重。背誦積累語言也是非常要的,背誦既是積累語言,又是提高語文能力非常有效的一種方法。

(七)寫字指導

本課要求會寫的生字共有十個,這裏邊左右結構的字比較好寫,讓學生先把這一類找出來,再觀察出來哪些是左窄右寬的字,哪些是左寬右窄。特別強調“女”做偏旁時的變化。重點指導”腳、更”的寫法。“腳”三部分都不一樣高,最右邊是單耳刀不是雙耳刀,記得教五年級時,還有個別學生寫成雙耳刀。“更”寫好撇和捺這兩筆。寫字教學呢,嚴格按照“讀、描、仿、臨”的規律去做。老師一定要認真讀貼,並把每個字寫好。寫字時不能再像過去那樣機械地分析字形,而是指出學生最容易忽視的地方,學生不容易看到的地方老師一定要提醒。

八、説板書設計

低年級學生更傾向於形象直觀的感覺事物。因此板書採用關鍵詞,把植物媽媽和她們傳播種子的方法,用關鍵詞表示出來,給學生留下一個深刻的印象。

説課稿 篇6

一.説教材:

《大海睡了》是蘇教版國標本第一冊第9課的一篇課文,她是一首優美的兒童詩,寫喧鬧了一天的大海在夜晚漸趨寧靜,向大家展示了風平浪靜、明月高懸的夜晚大海的美麗景象,表現了大海的温柔和可愛。詩文雖短小,字裏行間卻充滿童趣,充滿美感,是培養學生觀察能力、朗讀能力的好教材。這篇課文的教學用時為兩課時,本課的設計為第一課時的內容。根據文本自身特點結合一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以及本班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我將本課的教學目標具體定位為以下三個方面:

(1)學會本課的生字,理解生詞,體會大海的温柔和可愛,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通過觀察、想像、比較、賞讀、討論、評價等方式來培養和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朗讀能力。

(3)藉助多媒體,讓學生有興趣的讀兒童化的詩文,初步體會大海夜色的意境美,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二、説教法和學法

(一)教法:

多媒體輔助教學法:針對國小生的年齡特點,採用多媒體輔助教學,給學生創設良好的學習環境,調動學生的興趣,誘發學生的情感,幫助他們更深地投入課文所設置的情境中。

(二)學法:

以“讀”“看”“聽”“説”“悟”為主要訓練方式,把“讀”的訓練貫穿在整個教學中,師生對話、生生對話進行提問、思考、討論、交流、體會、練讀逐步實現教學目標,讓學生在具體的閲讀實踐中得到鍛鍊。

三、説教學過程教學

首先,創設情境,學習字詞。這一環節,我利用多媒體展現了白天和夜晚大海的景象,白天,大海翻滾起層層波浪,浪花飛濺,濤聲陣陣。在柔美的音樂聲中,天漸漸黑了,晚霞燦爛。夜晚,月亮和星星掛在天空中,四周一片靜謐。通過畫面的對比,使學生感受大海不同形態的美,白天的大海風兒追逐着浪兒,就像個頑皮的孩子,夜晚的大海就像個慈祥的母親,哄着自己的`孩子睡着了,自己也發出了輕輕的鼾聲。美麗的畫面把學生的情感激發起來了,這樣收到了“未成曲調先有情”的良好效果。同時,我在設計時將本課的生字詞加入圖片中,以“芝麻開門”的形式讓學生邊讀邊欣賞大海美景。變枯燥的學習生字詞於享受美景之中,為讀好課文初步奠定基礎。其次,指導朗讀,入情入境。這一環節,我也是將課文內容載入圖片中,指導學生看圖、理解、想像詩歌描繪的情境。全詩就兩句,淺顯易懂,我通過範讀,表演讀,配樂朗誦等形式指導學生讀好這首詩。再次,句式遷移,拓展延伸。這一環節,是在熟讀課文的基礎上,我讓學生觀看“大海醒了”的錄像,直觀感受大海的動態美。當學生的腦海中有了豐富的表象,才能把畫面轉化為語言。同時,將課文內容作為參考,學學生的思維力、想象力、創新力得到了培養。有幾位小朋友特別喜歡創作詩句,下課後他們就馬上寫了起來。最後,學習生字,指導書寫。這一環節視時間而定,後來在下一課時教學。

這樣,有機地將課堂與課外相結合,進一步拓展教材,激發學生的想像思維和語文實踐能力。將文本引向深遠。

説課稿 篇7

《我的家鄉風光好》。它選自未來出版社品德與社會四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的第二課。下面,我從教材、目標、教學方法、教學設計、教學方法、課堂亮點,板書設計幾個方面來談一談我的教學思路。

一、教材分析

愛國主義在國小教育中十分重要,愛祖國要從愛家鄉開始。本課是讓學生知道我國幅員廣闊,不同地方有着不同風光,通過了解、展示家鄉美麗的風光從而增強學生作為家鄉人的自豪感,從而激發學生熱愛家鄉的情感,教材中安排了兩個主題活動:1、説説家鄉的山和水;2、我做家鄉的小導遊;讓學生直觀的認識家鄉的美景。再介紹美景由表及裏,由淺到深,循序漸進。這樣安排符合學生年齡特點,有利於激發學生自主探究的學習心理。

二、説目標

根據教材編者的設計意圖,在生活化、活動化理念下,我設計瞭如下教學目標:

1.通過了解、展示家鄉的風光,體會家鄉的可愛。

2.通過各種活動激發學生喜歡家鄉風光,熱愛家鄉的情感。

3.學會收集、整理,分析社會信息。

鑑於四年級學生對家鄉感情、體驗不夠,所在我在教學中通過各種活動讓學生喜歡家鄉風光,萌發對家鄉的熱愛並願意為家鄉的發展建設獻計獻策。來做為本課的重點和難點。

三、説教學設計

在本課的設計上,我緊扣《品德與生活》課程的生活性、開放性、活動性的原則,在充分考慮學生生活實際的基礎上,通過創設生活中有趣的活動情境,捕捉鮮活的內容,引導學生在互動、交流的體驗中讓學生體會家鄉的可愛。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我通過五個環節進行:

(一)欣賞美景 激發熱情

欣賞安徽黃山、長江三峽、寧夏六盤山、雲南石林、甘肅嘉峪關、無錫蠡園這6幅祖國名山大川圖片,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走進生活 瞭解家鄉

1.我用談話導入:由不同地方不同風光導入課題:《我的家鄉風光好》。

2.課件播放陝西的自然風光和旅遊景區,讓學生在音像動畫中感受風光的美麗。引導學生觀其形、察其言、度其心,使學生進行情感體驗。然後讓學生談談欣賞家鄉風光後的感受,“説説家鄉的山和水”活動——把家鄉自然風光美的迷人之處來説一説,或把自己親自去過的景點或值得一遊的景區介紹給遊客,讓學生融入自己的生活世界。

3.(活動)是我們和兒童構建一座走向社會的橋樑。讓學生參與到“我當家鄉的小畫家”活動中。

我先引導學生去回想家鄉的周圍有哪些美麗的自然風景,然後拿出自己的彩筆去畫一畫家鄉美麗的一角。學生通過動手進一步激發起學生喜歡家鄉風光,願意去裝扮家鄉、美化家鄉。

(三)展示美景 宣傳家鄉

讓學生把自己調查收集的景點圖片、資料或繪畫作品貼在展板

上,通過這樣的活動宣傳我們的家鄉,讓學生更加喜愛家鄉的風光,增強對家鄉的自豪感,也讓更多的中外遊客來了解、走近我們可愛的家鄉,來我們的家鄉觀光、旅遊、投資。

活動是教與學的中介,是實施德育的有效載體。因此,在課程實施中,老師重視指導學生活動,讓更多地通過實際參與活動,構建知識和能力,形成內化的道德品質。創設旅遊團假期到我家鄉旅遊的情景。“我做家鄉的小導遊,把自己收集的家鄉的景點、材料、圖片或繪畫作品整理一下,為遊人安排好三日遊的行程。並小組合作按照教材第10頁的導遊情景圖來編好導遊詞,小組彙報,然後推選出三位導遊上台演示。激發了學習的興趣,又激發學生説的慾望,提高了語言的組織能力和口語的表達能力。同時也表現對家鄉未來的憧憬,昇華學生熱愛家鄉的情感。

(四)提升認識 建設家鄉

教師舉例在旅遊過程中有些人亂塗、亂畫、亂摘,不注意保護環境的事例,讓學生評價這種行為美不美。然後啟發學生做一個文明遊客。然後啟發學生願意從實際行動中植樹造林、美化環境。並從現在開始更加努力的學習,把我們家鄉建設的更加美麗富饒。結束語:家鄉的美麗風光讓我們自豪,家鄉日新月異的變化讓我們驕傲。家鄉是生我們養我們的地方,所以我們要熱愛我們的家鄉,熱愛我們的祖國!

(五)佈置作業 讚美家鄉

讓學生用獨特的方式:講故事、編童謠、創編詩歌、寫一段話

等不同形式來讚美我們可愛的家鄉。

四、説教學方法

1.媒體激情,情感共鳴——多媒體課件音像並茂,操作性強,很符合兒童對事物的認知規律,非常適合於進行情感薰陶。

2.課前調查,合作探究——課前調查時,我發現學生對家鄉的瞭解是支離破碎的,是模糊的,為了讓學生理性的、全方位的瞭解家鄉,我讓學生自己選擇調查的內容,收集資料,這樣就使得學生學習的空間得到拓展,“家鄉”這個詞在他們腦海已經不是“模糊”的。而是清晰的,鮮活生動的。同學們通過自己蒐集資料,也體現了對學習的自主性。

3.課堂教學活動多樣化,讓學生通過各種活動的參與讓學生“用眼看家鄉”、“用心體會家鄉”通過課堂參與交流彙報,讓他們突然發現自己的家鄉是如此的美好,一種自豪感便油然而生,他們能真切地感受到自己作為家鄉的一員是多麼幸福!

4.在課後作業中,用不同的形式,真情讚美家鄉——暢談交流後在評價中昇華對家鄉的感情。

五、説課堂生成的亮點

1.説説家鄉的的山和水,做家鄉的小畫家,家鄉美景展和我做家鄉小導遊活動中讓學生進一步感受了家鄉的風光美,從而激起熱愛家鄉的興趣。

2.用實地調查,收集資料的方法,讓學生用切身的體會感悟家鄉。是學生流露出的真情實感。

六、説板書設計

板書簡單明瞭概括性強。能突出我們家鄉的風光特點,自然風光好,名勝古蹟多。又根據這兩個特點來組織這節課的活動。通過活動讓學生萌發對家鄉、對祖國的熱愛!

説課稿 篇8

一、教材分析

本課時的教學內容選自新課程中二年級音樂三冊中的第四課《跳起舞》。這一課主要是讓學生初步瞭解藏族的文化,感受藏族歌舞的特點。其中歌曲《我的家在日喀則》是一首藏族民歌,唱起這首歌,眼前彷彿出現了藏族同胞歌唱家鄉、載歌載舞的情景,課本中只為學生選用了歌曲的主體部分,適合低年級學生演唱。

二、目標的確定

根據課標的要求和本課內容的安排,我將這課時的教學目標確定為以下4點:

(1)讓學生在藝術實踐活動中,大膽表達、敢於交流、勇於創新,培養學生表現音樂和創造音樂為主的審美活動。

(2)通過師生互動,建立平等、和諧的師生關係。引導學生進行音樂實踐活動;培養學生大膽、自信的健康心態。

(3)通過對歌曲《我的家在日喀則》的學習,認識XX、X節奏並進行節奏創編練習。達到鼓勵音樂創作,開發和培養學生音樂創作性潛能。

(4)能準確表現歌曲《我的家在日喀則》,進一步瞭解藏族歌舞音樂的風格,培養學生喜愛民族文化藝術的興趣。

三、教學過程

本課時我分為“情景導入”、“創造表現”、“引導體驗”三大部分。

情景導入:俗話説“好的開頭就等於成功了一半”教學中也是這個理,對於低年級的學生來説,能否在導入部分就抓住孩子的心,激發他們學習的興趣是一堂課成功的關鍵。因此,在此我設計了一個情景,教師帶領小朋友再次到藏族做客,和藏族小朋友一同享受快樂和幸福,邊演唱歌曲《多麼快樂,多麼幸福》邊跳起藏族舞蹈走入課堂,

緊接着,我利用班內正好有一位藏族小朋友的優勢,我設計了“介紹自己的家鄉”的談話情境,既讓學生輕鬆的步入課堂,又鍛鍊了學生的節奏控制能力,也同時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了熱愛家鄉的情感,同時為後面創編家鄉的歌詞這一環節奠定了基礎。

新課標指出,音樂課程的特點是聽覺體驗是學習音樂的基礎,在此基礎上我兩次播放了《我的家在日喀則》,學生初步聆聽歌曲的基礎上再次設置一個懸念,故意把樂譜的次序打亂,注意邊聽邊領着學生找次序,不知不覺中,學生已經學會了歌曲,在演唱過程中運用拍手、拍腿的方法,讓學生積累了關於四二拍的強弱規律的感性經驗。學生在演唱是既能跟上節奏,又在潛移默化中獲得了知識。

引導體驗:讓他們的表演基於這種發自內心的愛。然後是歌曲的演唱,我沒有過分的.強調歌曲力度的變化,以及如何處理歌曲,而是讓學生自己在聽範唱時,感覺到它的歡快情緒,以學生自我的體驗為出發點。再者,在學生演唱時,我總要邊作舞蹈動作,讓學生體會到這首歌的舞蹈性,最後是歌曲的表演,有了前面的這些基礎,無論是打擊樂器的同學,還是演唱的同學,還是舞蹈的同學,他們都是在表演,都是發自內心的將自己的感受表達出來,方式不同,但效果相同,這也就達到了這節課的總的目標。

最後就是節奏的學習,我先讓學生用手裏的打擊樂器,用自己喜歡的節奏型為歌曲伴奏,這也給了學生展示的空間。但我又提出了書中的建議節奏。我刻意這樣説:“書中建議。。。。。。”目的就是不否認學生自己創作節奏的同時,培養他們對創作的足夠信心。接下來就順利成章的以一種成熟的合奏方式,來表演歌曲。同時也就培養了學生的合作意識與能力,和聲的感覺,使歌曲更完美。

創造表現:這部分的內容是對學生所學的內容進一步鞏固和再創造,老師是課堂上的引導者,要給學生很大的發揮空間,啟發學生創造性的進行藝術表現。例如:讓學生分組表演要求隊員之間互相合作,互相配合。同時也是合作學習的表現,既能發揮集體合作的精神,又能培養學生各個方面的能力。

四、教法和學法

教法:在教學過程中我綜合運用模仿、談話法,示範法,情景導入等教法誘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同時充分利用生動形象的教學手段,使之貫穿於整個教學過程中,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使整個教學活動成為師生之間不斷進行思維交流與心靈溝通的過程,以達到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

學法:本課主要在教師的啟發引導下,調動孩子們全身的感官,使他們積極主動地參與課堂教學,並在教學中引導孩子們把無目的的“動”變成音樂中有規律的“動”,使他們在愛學,樂意學的基礎上獲取知識,形成技能。

教學重點:在我們這個多民族國家裏,少數民族的歌舞就象是一個巨大的寶庫,它深邃莫測、琳琅滿目、浩無際涯。藏族歌舞就是其中最瑰麗的珍寶之一,它爍爍發光、多姿多彩。怎樣才能引導學生去關注不同民族的藝術,感受它們獨特的魅力呢?因此,在本節課教師將帶着學生走出自己的“家”,引導學生將已有的知識與新學到的知識相結合,進行創作簡單的踢踏舞旋律,並進行表演。總之,這是一節集聽、唱、動、創為一體的綜合課,學生將通過多種途徑,將自己自己在音樂中所獲得的審美體驗充分表達出來。同時,通過這樣的綜合性表演,也會大大激發學生的羣體意識及合作精神,提高學生多民族意識。

説課稿 篇9

浙教版《品德與生活》第一冊第三單元第三課《讓我自己來吧》第一課時

下面我將從教材、教法、學法、教學程序等方面來説一説。

一、説教材

《讓我自己來吧》是浙教版國小《品德與生活》第一冊第三單元我愛我家中的第三個主題。本課由“我會打扮我自己”、“我會管好我自己”和“我來當個小幫手”三部分組成。其中“我會打扮我自己”是培養學生的生活自理能力,“我會管好我自己”中的“展示台”是督促學生實踐並培養良好生活習慣的一個記錄。實際上,一年級的學生能管好自己,就已經是爸爸、媽媽的“好幫手”了。本課的最後以“我來當個小幫手”為主題,用編兒歌和模擬生活場景等形式,再次強化了學生積極主動為家服務的情感導向與能力基礎。

二、學情分析

在課前向學生和家長調查了學生的生活自理能力現狀(見調查表),其中會整理書包是新生入學後第一個月要學會做的事情,差不多的學生已經能做到;另外自覺鍛鍊身體,是《家校聯繫冊》裏的內容,根據批閲情況,學生的習慣也還不錯。這兩項在本課的教學中就省略。另外,根據調查,扣扣子學生全會;出門要關燈、玩具換着玩、轉告電話大部分的學生能做到;理被子,也是多於半數的人都會理,而且是課堂上不易操作的;這幾部分內容也省略。

三、教學目標、教學重點、難點

基於本課特點與學生的實際情況我確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及重、難點如下:

教學目標:

1、 情感與態度:讓學生願意嘗試、自己動手。樂於為父母做事,並能體會到成就感。

2、行為與習慣:培養學生穿衣等生活自理能力。培養學生基本學習習慣。能為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3、知識與技能:懂得繫鞋帶、刷牙、整理學習用具的小要領,鍛鍊學生多方面能力。

教學重點:

1、培養學生的生活自理能力,尤其是穿衣能力。讓學生初步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2、讓學生嘗試用自己的努力使家變得更可愛,更温暖。

教學難點:培養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四、教學教法:

本教案設計力求體現學生學習的主體性,以學生的生活為基礎,通過競賽、評判、情境模擬、角色扮演、教學遊戲、討論等各種兒童樂於接受的生動活潑的方式,來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也激發學生熱愛生活的情感。學生們則在徒手操、個別示範中學習;在評比、鼓勵中糾正;在競賽、唱兒歌中鞏固;在表演中體驗、提高。整堂課安排了五個活動,體現了品德與生活課程的活動性,學生學習的主體性。

五、活動過程

活動一:置身好孩子樂園

課上,將學生分六組沿教室一圈坐好,中間留空。教師帶鳥的頭飾飛來:小朋友們好,我是從好孩子果園裏飛來的一隻快樂鳥。秋天到了,果園裏桂花飄香,黃澄澄、金燦燦的果子都成熟了。我從那裏捎來了一些,專門獎勵給積極參與,認真聽課的好孩子。你們準備好了嗎?(教師拿出獎品)在這一活動中教師創設美麗又輕鬆的氛圍,為一年級課堂上的組織教學提供方便,同時讓一年級的學生覺得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學習習慣是很愉快的事。

一年級的孩子對自己的缺點往往容易忽略,而對別人的缺點卻看得很清楚,所以通過看其他小朋友起牀時要爸爸媽媽為她穿衣服的錄像,讓孩子以旁觀者的身份從心底裏發出:爸爸媽媽,讓我自己來吧的呼聲,以此引出課題。

活動二:自己的事自己做

通過課前的調查,一年級學生會穿衣的佔大多數,但真正是自己穿衣的44人中只有12人,所以提高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意識是本環節的重點。在這一環節中通過以小組進行穿衣比賽,評出每小組的優勝選手一名,在採訪優勝選手時,為在家都自己穿衣服的優勝選手戴上成熟的紅蘋果頭飾,為在家不能自己穿衣的優勝選手戴上未成熟的青蘋果的形式,鼓勵並引導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活動二的第二環節是學習繫鞋帶,課本當中安排的是“繫鞋帶、扣扣子-我是巧手好孩子”。這裏做了兩個改變,一是扣扣子省略,因為調查時發現所有孩子都會扣;二是將課本系鞋帶的穿鞋帶步驟省略,因為調查中發現就光光繫鞋帶,會的只有22人,佔半數,平時自己繫鞋帶的只有14人。而穿鞋帶的方法過多又複雜,一節課中既要學會繫鞋帶還要學會穿鞋帶,要求過高。所以本環節只選取單純的繫鞋帶為知識技能訓練目標。通過小組內選出繫鞋帶小能手,讓他們介紹不同種的繫鞋帶的方法,學生有選擇地學習,來掌握繫鞋帶的`要領。運用可愛的水果貼圖(自制吸鐵石),激勵學生的學習興趣。

本活動的設計打破了課堂裏單一、師生相對立的空間關係,課堂中有師生交流、生生交流,增大了每個學生髮出和收取的信息,增強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培養學生團結合作的意識。師生互動,彼此融合,課堂變得更加活潑。

活動三;照鏡子

這一活動通過兩兩照鏡子的遊戲,即一人做動作一人當鏡子的遊戲(模仿他的動作),在學習簡潔易懂的兒歌中,指導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注重自己的儀表,同時也讓學生明白:鏡子是我們的好朋友,它可以正衣冠,而小夥伴、家人和老師也是我們的好朋友,除了可以正衣冠,還可以正言行。

活動四:自己的事爭着做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已經掌握的本領。如何在活動過程中體現榜樣示範的作用?在這一活動中,在教室裏設計一棵樹,樹上長着各種各樣不同顏色的果子,果子後面分別寫着:“你會獨立作業嗎” “你會梳頭嗎”“ 你會刷牙嗎”“做完作業後自己會理桌子嗎”等一些調查中主要存在的又是孩子經常要面臨的問題。通過讓不同小組對於這個問題特別能幹的孩子來摘果子,並做一做,介紹介紹自己的經驗。讓這些摘到果子的孩子得到一個展示自己的機會,也受到鼓勵,其餘小朋友在羨慕中進步,顯示一種榜樣示範作用。既能面向全體,又能因材施教。在這個活動中,也讓孩子們動一動,做一做刷牙的徒手操,唱一唱、跳一跳《我有一雙小小手》,在動動、做做、唱唱、跳跳中讓孩子掌握一些生活的基本技能,增強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為父母的情感意識,

活動五:幫助爸媽做事

本活動的第一環節也由身邊的榜樣入手,讓兩名學生演一演《媽媽回來後》,其他學生説一説:你從哪些地方看出這位小朋友是媽媽的小幫手?並且誇誇這丙位孩子。

本活動的第二環節,讓孩子們交流一下遇到下面的情景你會怎麼做:

a 、爸爸下班回到家,很累了,你會怎麼做?

b 、媽媽做好飯了,你會怎麼做?

c 、媽媽要去洗衣服,你會怎麼做?

d 、爺爺在家悶得慌,爸爸媽媽工作又很忙,你會怎麼做?

第一環節的表演是生活的重現,體現學習內容從生活中來。第二環節將學學到的知識又回到生活中去。結合生活實際讓學生交流,提高教學的實效性。使師雙向互動,彼此融洽,課堂變得更加活潑,並能使學生得到情感體驗。

小結、導行

在這一環節中讓學生知道,我們雖然是做自己的作業、幫媽媽拿碗筷的小事,但這些小事加起來會讓我們的家變得更可愛,更温暖。

習慣養成不是一節課就能完成的,所以課堂的最後讓學生針對自己的不足選擇項目填入表格,在平時的生活中,讓父母來評一評。將課堂的教學內容延伸到課外,鼓勵學生在以後的生活中繼續努力做父母的小幫手,在現有的生活中有所提高。使學生的行為得到鞏固。

教學反思:

本設計經課堂教學實踐,能激發學生主動參與教學活動的慾望,孩子在課堂上的收穫比較大。反思這堂課:

1、能針對學生實際和教學目標重組教材。這是根據《我愛我家》第三課《讓我自己來吧》設計的。《讓我自己來吧》一課,教材分三個部分:《讓我來打扮自己吧》、《讓我來管好自己吧》《讓我來當小幫手吧》,我根據學生的實際重組了教材,精心策劃了幾個活動片段,達成教學目標,突破重點和難點。

2、教學內容源於生活而高於生活。一年級的學生依賴性很強,自理能力不強,我在課前能對學生的情況進行調查,針對學生實際生活選取教學內容,學生有親切感,有吸引力。這樣的內容就有價值。

3、教學形式活動化。本設計安排了四個活動內容,讓學生在説説、做做、比比、演演的過程中懂得道理,提高認識。學生的積極性很高,課堂參與率高。

4、師生合作,氣氛融洽、活躍。教師一開課就戴上頭飾,以果園裏的一隻快樂鳥的身份,飛到學生的中間,吸引了學生,學生從無意注意轉變為有意注意。下課了,教師又戴上頭飾,帶上學生的成果飛回“果園”,前後照應,留有餘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