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端午節的作文集合六篇

在平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作文了吧,作文一定要做到主題集中,圍繞同一主題作深入闡述,切忌東拉西扯,主題渙散甚至無主題。你所見過的作文是什麼樣的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端午節的作文6篇,歡迎閲讀與收藏。

精選端午節的作文集合六篇

端午節的作文 篇1

又是一年端陽到,一年的時間一晃就這樣過來了,歲月的腳步總是那樣匆匆又匆匆,我們每個人的生活軌跡卻是沿着各自不同的軌道在運行,有的人來了而有的人卻走了,事物的變化也常常出人意料之外,順心順意的這日子就過的快點,人生不如意者就會渡日如年,不論是前者或後者,都要遵循時光的軌跡,走過自己人生的每一天。

端午於中國人來講是一個傳統而有意義的紀念節日,它是因着古代詩人屈原而延襲至今,雖説若干年過去了,這個節日卻早已成為中國每年一度的慣節,不僅在形勢上,且在原有的物質和氣氛上也遠遠超越了它本來的意義。就拿粽子來説,原是一個紀念形式的象徵,現在卻被商家炒的價格居高不下,前兩天跟女兒去家樂福買粽子,好多個品種價格不一,最昂貴的竟然達到幾百塊一盒,最便宜的.也在十五元左右,而那些便宜的粽子每袋只裝了不到十個,且體積又小,估計一斤米都沒用到,可想而知這中間的利潤有多可觀。貴的咱買不起,就買了兩袋便宜的,也算給商家小小的出點血,沒想到女兒的公司第二天又發了一盒,昨天朋友又送我一些,這個端午節也算小小的豐收了,看着這些粽子,心裏只有一個轉念,如果瀋陽有汨羅江,我一定會前往,去祭拜一下那位投江而去的古詩人,他不但給今天的商家有了一個發財的機會,更讓中國的公民有了吃粽子的這個念想。

南方的端午會有賽龍舟的壯觀場面,不知在北方又有何舉動,直到今天也沒見動靜,只看到超市裏買粽子的人排着長龍在付款,看到這樣的陣勢,心裏不由發出些許感歎,期望把古人傳下來的這個節日,能夠不奢華地傳揚下去,以至後人還能真正瞭解到這個節日的原本意義。

端午節的作文 篇2

今天是端午節,媽媽説:“今天早餐是粽子和綠豆糕”。我吃了一些説:“真好吃!”

爺爺以前説過賽龍舟和吃粽子是紀念一位古人,古人的名字叫屈原。在爺爺家,我看見許多人家的門口都有艾草。

要記住這是我們傳統節日習俗。

端午節的.作文 篇3

端午節是我最喜歡的節日。不僅僅由於它能吃粽子和綠豆糕,更由於它是對偉大愛國詩人屈原的懷念。

大家知道嗎:每年是端午節。這是我們中華民間的傳統節日,又稱端陽節、重五節。

每逢端午節,人們都要把房子打掃得乾乾淨淨,在廚房裏灑上雄黃水,用來殺死毒蟲或防止毒蟲孳生。這個小常識大家要知道哦!

對了,訴大家一首關於端午節的兒歌,要看仔細哦!“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帶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龍船水下喜洋洋。”怎麼樣,好聽嗎?

端午節還有很多活動,主要活動有兩個,分別是:賽龍舟、吃粽子。相傳龍舟競渡是為了撈救投汨羅江而死的`愛國詩人屈原。把粽子投進江河,是讓魚蛟蝦蟹吃飽了,不再去吃屈原的遺體。

端午節流行的民族地區很廣,有漢、壯、布衣、侗、土家、仡佬等。

我喜歡端午節,由於我愛吃粽子。呵呵!你們喜不喜歡端午節呢?

端午節的作文 篇4

超市裏琳琅滿目的粽子讓我看得眼花繚亂,各種各樣的味道一應俱全,有綠茶味的,臘肉味的,紅棗味的,甚至還有鮑魚味的、燕窩味的,連包裝袋也是五顏六色的,我突然想起,原來今天是端午節。

記憶的河,慢慢開始春潮湧動……

六年前,奶奶來到我們家小住了幾個星期。她準備要回肇慶老家時,正值端午節,媽媽執意留她過完端午節再走。奶奶説她從小就會包粽子,是跟她的媽媽學的。肇慶的裹蒸粽特別有名,奶奶説在她回老家之前一定要親自包一回粽子給我們吃。

奶奶在距離端午節還有三天時就開始準備材料了。她買了很大的艾葉,告訴我,裹蒸粽比一般的粽子大,所以要用大的粽葉來包。她還準備了糯米、黃豆、豬肉、鹹蛋。

“糯米要泡一天一夜,包好煮後才好吃,細而滑,不會有夾生的感覺。”奶奶告訴我,我還記得她把黃豆也泡了很長的時間,然後再用開水煮一遍,晾晾,這樣就好去皮。先把豬肉切成小塊,然後用奶奶自制的.蜜汁澆上去,醃上一天。

我問奶奶:“包粽子這麼麻煩,為什麼不上超市買幾個回來吃呢?“奶奶神祕地笑了笑,也不告訴我為什麼。

終於要包粽子了,奶奶忙啊忙,也不讓我幫忙。後來包好了,奶奶就舉着她包好的又大又方的粽子看着我笑:“小饞鬼,煮好就能吃了!

”過了兩三個小時,香噴噴的粽子就端了上來,奶奶把粽子分給我和爸爸媽媽,一人一個,放在一個盤子裏,神祕地對我們説:“我把一塊玉如意放在了粽子裏, 誰吃到了就能一生如意平安,事事順利,快快樂樂!”

我和爸爸媽媽互相看了幾眼,都想看的看那塊如意的樣子,於是迫不及待切開了自己的那個粽子。爸爸媽媽的粽子裏都只有豬肉和鹹蛋,他們的目光便齊刷刷地望向了我。毫無疑問,玉如意在我的粽子裏。我把它拿出來,哇,一塊淡綠色的玉,晶瑩剔透,真漂亮!

我開心地蹦了起來,覺得這一生便會事事如意、順利了!

這時,我看見奶奶用她那慈祥的目光看着我,滿臉愛意,她笑開了花,臉上細細的皺紋幸福地盪漾開來。

奶奶終於還是回老家了。玉如意從此掛在我胸前,爸爸告訴我,那玉如意是奶奶故意給我的。原來,奶奶在粽子葉上做了個記號,只有她才知道哪個粽子放了玉如意,奶奶是希望我快樂,事事如意呀!

現在我才懂得,那小小的粽子裏寄託了奶奶對我全部的愛。細滑的糯米,鹹香的蛋黃,細膩的豬肉,還有那淡綠的玉如意,便是端午的味道。

端午節的作文 篇5

在我很小的時候就很期待過端午節。誘人的粽子讓人垂涎三尺,長長的米粒煮得泛黃,裏面包了豆沙或棗子的陷。米有些透明,也露出些泛紅的顏色,四角倔強的翹着,可愛極了。包粽子的葉子上沾滿了水,也沁入一點米的香味。一口在粽子上咬下去,滿嘴便充滿了米香,再咬一口,便會看到暗紅色的餡兒。餡兒甜甜的,有了米,這種甜也不膩了;米中融入了棗或豆沙的香甜,也是別有一番滋味。

我常常是吃得滿嘴“小鬍子”,母親見了笑我是隻“大臉貓”。我卻不介意,嘿嘿一笑,用舌頭舔舔米粒,用手把嘴一抹就去找外婆了。

外婆會笑着看着我,慢慢挪動步子於牀前,從枕邊的針線筐中取出幾個香囊。那時外婆還只有我一個孫輩的孩子,分外疼惜,所以每年都會有五六個外婆做的香包。這些香包各式各樣,在我記憶中,似乎沒有重樣兒的。外婆那時手還很巧,會做很多種圖樣。有小鹿、老虎、蛇、壁虎的;也有太陽、月亮、星星的;還有些花花草草的和心型的。他無論做什麼,就像什麼,雖説沒達到惟妙惟肖、栩栩如生,但絕不比路邊買的那些差。

雖然我並不怎麼喜歡香包的那種味道,但那無疑是我那時的`最好飾品。於是,我國的滿身都是德,猶如天花亂墜。效益看着我,笑我臭美。我才不管她説什麼,依然“孤芳自賞”,跑去母親面前玩了。

現在物是人非,我穿過了金色的童年,慢慢長大了,表弟已經七歲,外婆也去世很久了。我們家端午節的習俗只剩下了“吃粽子”。沒有外婆香包的保佑,我依然平安的成長着,一天又一天。但有時心裏卻十分空洞,越臨近端午,越是如此。

懷念我親愛的飾物——外婆充滿愛意的香包。

端午節的作文 篇6

農曆五月初五是端午節。學校放三天假,説到端午節,自然也就想到了屈原,據説,屈原是在農曆五月初五受冤,抱着石頭自投汨羅江後,當地百姓聞訊馬上划船撈救,。直行至洞庭湖,終不見屈原的屍體。老百姓為了不讓屈原被魚兒吃掉,家家做粽子,把粽子投進汨羅江中。

晚上媽媽和爸爸帶我一起去姥姥家過節,這時,姥姥正在包香噴噴的糯米粽子。姥姥説:"中國江南民間端午節有吃"五黃"的食俗。"五黃"指黃鱔,黃魚,黃瓜,鹹蛋黃及雄黃酒。”這時,外公要跟我講講端午節的習俗,聽説在江南地區:他們為了驅邪,用艾,菖蒲和蒜這"端午三友"驅鬼,還有一種重要的`驅鬼方法,是在室內掛避邪驅鬼的符咒。

這時,香噴噴的粽子煮好了,剛煮好的粽子熱氣騰騰的,我第一個坐在位子上,説:"姥姥,我來幫您嚐嚐粽子熟不熟"姥姥笑眯眯的説:"看您這隻小饞貓,好!姥姥給您先來一個。"我把粽葉撥開,看到了糯米粽子,聞一聞,哇!真香啊!真讓人流口水,不能光看不吃呀,我馬上狼吞虎嚥地吃了起來。姥姥説:"現在的粽子品種可多啦!有豆沙粽,水晶粽,肉粽,鹹肉粽……"聽着聽着,口水早就已是“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去了姥姥家,我不僅瞭解了不少的知識,有吃到了好吃的端午節的粽子,真是高興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