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我們的生活作文三篇

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社會中,大家對作文都不陌生吧,藉助作文可以宣泄心中的情感,調節自己的心情。那麼你知道一篇好的作文該怎麼寫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我們的生活作文3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推薦】我們的生活作文三篇

我們的生活作文 篇1

剛過了感恩節,感恩的話題盛行一時……

感恩有多種,真正的感恩是油然而生的,是出自內心的,是從生活領悟的。

感恩生活,他讓我們瞭解了生命的美好,享受兒孫繞膝的'天倫之樂;感恩自然,是我們享受精彩,觀“鷹擊長空,魚翔淺底,萬類霜天競自由”,歎“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也要感恩明月,引起“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的愁思,也有家家乞巧望秋月,穿盡紅絲幾萬條“的美滿;更要感恩對手,擁有一個好的對手,才有激烈的競爭,競爭出合作,方可上層樓……

若生活受挫,莫要責怪,也不要悲傷,換個角度想想,至少我還健康,它不正好考驗我的意志,一則文章:小男孩碰到了頭部,當即問自己:“1+1等於幾?。”“噢,等於2,還好沒有碰壞腦袋。”

這是一則笑話,也引人深思,至於思索什麼,不如考慮如何感恩……

“人生得意須盡歡”,人生在世,愁來愁去,何不感恩憂慮,至少它使我成熟,使我穩重,何不痛飲狂歌活一回。

感恩無小事,也無難事。從小事做起,也可累積成大事,如今感恩內容大多是父母,爺爺,奶奶。當然同意,但也否認。父母長輩,老人家長,固為我們愁白青絲,那個老人無子無女?

我否認感恩不能只是親人,吃飯時何不想想”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也要感恩社會,若無和諧的社會,何來發展,何來生活?

感恩生活,活於安樂,感恩一切,授恩他人,勇於面對,感恩挫折

我們的生活作文 篇2

詩源於生活,是人最根本的情感抒發。先人勞動時,一聲“嘿呦”便是最早的歌韻。據前人書中記載,詩樂舞原本一體,先人農忙之餘,慶祝豐收、祭祀神明,便載歌載舞。隨着人類生產力的提高,情感的豐富,語言的發展,詩樂舞便逐漸各自脱離了出來,自成一體。這種變化並不是説詩對人類的作用少,相反是其地位在人類的生活中變得越來越不可分離。孔子説“不學詩,無以言”。這裏所説的詩便是對先人生活情感記錄的《詩經》,可見詩在人類的生活中一直髮揮着不可磨滅的作用。聖人説詩可以興觀羣怨。自古以來詩何嘗不在發揮着它的作用。陳子昂飲悲而發“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張若虛見春月而感慨“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李太白仰天長嘯“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杜甫窮且益堅,為天下言“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詩和其它文學體裁一樣即可抒情遣懷,又可載道傳真。

寫詩是一種藝術,讀詩是一種享受。樂人之所樂,苦人之所苦,思人之所思。只有知道別人之所樂,才能得到更多幸福;只有理解別人之所苦,才能更加寬容博愛;只有明瞭別人之所思,才能變得更加明智。我讀詩不為其它,只為閒暇、孤寂時一點興趣。有時,讀一首詩,我並不能從中讀出什麼。只是流水一般靜靜流淌過過遼闊的`草原,説不出的滋潤早已將根系灌溉。有時,也能心有感悟,與詩人產生共鳴,他是游魚,我為活泉。自然,這些共鳴,也有可能只是我個人的一點感觸,並不能與詩人內心情感相符一契。可是,那或潤物無聲,或波濤洶湧的情愫早已萌生。這些情愫有的只能一隅獨處,慢慢品味其中喜怒哀樂,而後昇華為自己的品格修養;有的只能靜坐窗前,用一支纖瘦之筆還以另一首小詩;有的一如神妙的靈感,在腦中瞬間停留,不再對你留戀。這任何一種感受,無疑都打破了人內心虛空的沉寂。人生也因此變得充實而有意義了。

讀詩是閲讀中的一種。它和閲讀一樣是人生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人如果不想愚昧就必須讀書。詩作為人類精神與智慧的承載體之一,亦不可不讀。有人於書本中讀詩,有人於生活中獲得詩意。有詩意的人會自覺從生活中尋找詩意,詩意不敏感的人也會在其情感波動之間感受到生活的詩意。能讀詩,且能尋到詩意的人,定然是幸福的。生活就是我們最美的詩歌,詩歌是我們生活最真、最善、最美之靈魂。

我們的生活作文 篇3

經過社會的變遷和時代的發展,越來越多的共享資源正與我們每個人產生密切的關聯,也在逐漸改變着人們的生活理念。

有人認為:共享資源使人們的出行,生活更加便捷,是時代進步的一個標誌;也有人認為,共享資源使人們得不到獨立的空間,而且特色太少,紛擾太多。而共享經濟的最主要特點就是使共享資源更加大眾化,標準化,這卻往往會導致民眾獲得的.服務單一,知識淺薄,得不到新的觀點和思想。

的確,共享資源可以提高居民的生活條件,但是,過多而無序的資源是否會導致居民生活的“不便利”呢?例如,在不方便乘公交車時,有些人選擇使用“共享單車”,可是,由於管理跟不上,導致路邊的共享單車擺放的雜亂無序,橫七豎八,這樣既影響交通又浪費資源,還給走在路上的行人帶來了麻煩。同樣,使用共享單車的人也經常不得不為了開鎖或是找地方停放頗費周折,為什麼看似一件好事,卻成為大家詬病的城市新“疾病”呢?我認為:如果共享單車能夠像乘坐公交車一樣,在一些使用率高的地點設置一個“站台”,所謂“站台”,其實就是存放共享單車的固定地點,對於能夠把共享單車騎到站台的顧客就給一些優惠,就像超市的手推車一樣管理,這樣就能夠做到使共享單車分佈合理,存放有序,把共享經濟真真做到利民惠民,方便你我他,豈不一舉兩得?

再舉“共享書店”的例子,有些人喜歡讀完書後和身邊的人分享討論,發表自己的意見;而有些人則喜歡獨自享受看書的這段美好時光,即使讀完了書,也會細細地回味,沉浸在自己的遐想之中。這兩種風格產生的矛盾,往往會引起爭執,那麼,這個問題又該怎樣解決呢?我的辦法是:劃分區域,可專門設置“閲讀區”與“討論區”。所謂“閲讀區”就是有桌有椅有燈的房間,專門為那些需要安靜的人所準備;所謂的“討論區”,配備有紙有筆的房間,大家可以在裏面討論並分享自己喜愛的文章,暢所欲言,甚至可以請專家來介紹,推薦和辦講座。這樣,人們即能交流知識,又能讓人有獨立的思考空間,豈不各得其所?

如何評論“共享時代”,要看我們如何正確的使用它,如何科學的管理它,如何設置合理的機制運營它……我們雖然不能改變環境,但是我們可以改變自己的思維方式和行為方式,進而影響局部的社會,通過點點滴滴的積累,終將讓我們的社會更加美好,更加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