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與感性作文(通用15篇)

在學習、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總免不了要接觸或使用作文吧,作文是經過人的思想考慮和語言組織,通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敍方法。那麼,怎麼去寫作文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理性與感性作文,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理性與感性作文(通用15篇)

理性與感性作文 篇1

在暗黑的河牀裏摸索向前,理性像是兩岸佇立的路標,而感性卻像是照亮河牀的一盞燈。因着這盞燈的存在,暗黑的河牀便會有金子般的波光。

我們時常會想我們應該做什麼,而忽略了我們想要做什麼。陶淵明不為五斗米折腰,寫下《歸去來兮辭》,彰顯了自身高尚清正的節操,不願為功名利祿所累;蘇格拉底寧願飲下毒鴆,屈死獄中,也要堅持自身的真理;魯迅於社會的動盪中,毅然棄醫從文。

感性是人類情感不可或缺的要素。人之所以為人,是因着我們所擁有的一切感情,同情心,價值觀,生命力諸如此類。正是如此,我們便是我們自己,不會成為人工智能亦或是其它生靈。《語言的魅力》中有一個乞丐,在木牌上寫着“我什麼也看不見”,沒有人願意駐足停留。一位詩人路過,改寫為“春天到了,可是我什麼也看不見”,人們便容易為之觸動。“我什麼也看不見”就如同一杯白開水,是理性的闡述。我們明白應該多喝開水,卻會因為喝到一杯糖水而擁有一整天的甜蜜心情,這正源於語言中包含着真摯而又熱切的情感,觸動了人們心中感性的那一面,人們才會願意留在蕭瑟的冷風中,俯下身,用他們的温柔去温暖他人。

而正是因為感性,生命才會顯得絢麗多姿。感性的偉大之處在於,他可以將理性的不具生命力的生命賦予鮮活。張岱言林下漏月光,疏疏如殘雪,彷彿帶我們走進靜謐的林子下,看森林的月光,像殘雪一樣温柔,語言就這樣鮮活起來;荒木經惟在東京日和裏説“風吹過的時候,我看見你哭了,我只是想知道,你是不是真的快樂”,這是他寫給逝去的妻子的一句話,在綠葉浮動的日本扳道上,在櫻花飛舞的狹小視線中,這份温情讓他的攝影也愈加鮮活;或者是牽牛班的春天裏耐心而擁有愛的老師與孩子們,即使存在着殘缺,可擁有了感性的偉大,音樂也變得鮮活,變得可以拯救。

人們説要收餘恨,免痴嗔。我要問為什麼。當我們像計算機一樣思考時,我們便失去了為人的資格。人生需要路標,更不能失去那盞燈。那是一盞河牀旁的燈,更是一盞心上的燈。就如同織田信長對阿江所説的話“要按照自己的意願活下去”

感性和理性同蝴蝶的破蛹,我們以理性作繭,讓自己自律地活在世上。而我們以感性破繭成蝶,給生命以色彩,給世界以絢麗。

理性與感性作文 篇2

人與人之間都是獨立的個體,都是獨一無二的。我們有着各種各樣的想法,有着各種各樣的行為舉止。我感覺我是一個矛盾體,可能有點以偏概全,但是這可能是一個真實的我。曾經有老師是這樣和我説的“你是絕對理性主義”。當時我就不知所措,因為自我看來我還是挺“感性的”。

我最怕別人騙我,可能小時候的“那件事”到現在我還不能忘懷吧。還有一件事會讓我很生氣,那就是我“真誠對待的人”在做一些我提醒過,卻改不了的壞習慣。可能有人覺得:別人的好壞和你有什麼關係啊。是的,這就是我的矛盾之處。

我從小認為“凡事利益最大化”,可是後來我認為這是不對的。我也在慢慢改,可能需要一點時間吧,因為這麼多年形成的思維想法不是怎麼容易改了的。現在看來,我的理性是被社會的價值判斷體系做左右,迷失了自己的真實的想法。

我一直在問自己“我可以做什麼?我能做什麼?我會幹什麼?”一問三不知!我的人生不知道怎麼走下去了。以前理性給了我前進的方向,因為我知道我要什麼,我想幹什麼。而現在我發現這是不對的,我一下就迷失了。現在想來,我的理性應該是:達成目的的工具,像個忠誠的侍衞,護送你達到你想去的彼岸。理性不是你的主人,靈魂才是。

以後我的人生可能會有所改變吧,因為我會學會放下一些“東西”,一些我曾經重視的東西。我是一個理性的人,但是往往做一些感性的事情。人本身就是一個矛盾統一體,誰也不能擺脱矛盾。面對矛盾我想説:自然而然地存在着,自然而然地隨着光陰的流逝和細胞的衰老而消亡;自然而然地對付矛盾,解決矛盾;自然而然地對待疾病而品味疾病的哲學和精神內涵。像曠野中的一株樹,從幼小成長到參天,從枝繁葉茂到枯枝敗葉,從抵禦冬風的侵擾到任憑秋風掃蕩,最後轟然倒塌,如同一座曾經輝煌的玉山倒下,成為生命的一道風景。

理性就是比較冷靜的去思考和對方在一起的利和弊,包括背景差異,品位差異,程度差異,年齡差異等等,各個方面的因素。而確定和對方到底能走多長的路和應該付出什麼樣子的感情。感性是遇事在處理中以個人情感為依據的心理過程,通俗的説是感情用事.感性是生而俱有,不帶修飾的,野性而原始的感性可以直接獲取快樂,理性可能暫時抑制快樂,但最終仍會獲得滿足。

面對自己的矛盾,我希望在這幾年內調整好!

理性與感性作文 篇3

説道理性與感性,大家估計都知道些,但這兩個玩意是什麼呢?且聽我細細道來。

説道理性是個什麼玩意,我不好説,我習慣把它理解為“利益化身”。它會在你下河游泳時警告你:危險,不能下!但若是利益大於危險,它便去慫恿你去做。而感性,是個彆扭的傢伙,他動不動就撩撥你的心情,我習慣稱呼它為“精神化身”。它會慫恿你去幹一些可以給你帶來精神快樂的事,不顧後果。但是它們聽起來似乎互相矛盾,但感覺又不矛盾。矛盾的地方是一個是為利益着想,一個是為精神着想。不矛盾的是它們都為你服務。它們到底哪個跟好一些呢?

理性和感性到底哪個更勝一籌呢?我舉兩個例子吧:在夏天時,烈日炎炎,你十分想下河去游泳,但理性會制止你,因為危險大於利益;感性會很開心的慫恿你去游泳。各位看到此處可能會拍棺定論:理性肯定更勝一籌!莫着急,還有一個例子:假如你生於抗戰時期,被日軍俘虜了,要被槍決,你有兩個選擇:投降或死。理性説:投吧,投降了可以免除一死;感性説:不能投降!生是共產黨員,死是共產黨鬼。那麼,你要如何選擇?

其實,在我的眼裏,理性與感性沒有最好,更多時候,它們更該互相平衡、制約。哪個更多一點都不好。我是一個看起來外表很理性,內心很感性的人。人本來是感性的,但經歷的事多了,就變得理性過頭了,凡事都為自己着想,像一塊堅冰。我不希望大家在這紅塵萬丈中迷失了自我的感性,我希望大家能與我一般,以理性面對生活,感性面對自我;活出一個真實的、不為小利而煩憂的人。

當一天結束,我會脱下理性的偽裝,捧起一本書,讓心隨着情節而流動,我面對家人時亦是如此。我想,宅人,估計是不願面對凡世塵俗,才蝸居家中,把心靈---也就是感性面放到最大,以完全的自我藉由網絡抒發出去。我想也許不久,宅文化將會誕生,這種猶如隱士般的生活,其實也不錯,不是嗎?

寫到這,文章就結束了,我希望我的下篇文章可以與你們相見,如果下次還能相見,我下次的題目便是《宅文化的起》。謝謝大家有耐心看完,下次再見!

理性與感性作文 篇4

理性主義者認為,思想成就人的偉大。感性主義者認為應當擺脱思想,因為人的幸福只於感情。綜合二者的想法可知,理性與感性都是對於一個人缺一不可的東西。

一個充滿理性但缺少感性的人可能是個偉大的科學家,但他缺少同情、善意,有可能為了理性做出有違社會倫理的事情。電影《達拉斯買傢俱樂部》中的科學家進行實驗驗證治療艾滋病的藥物效果。當實驗進行至一半時,他發現這個藥有很強的副作用,不但不能治療病人還會削減病人的生存期,但為了實驗的完整性和數據的可靠性,他沒有停止實驗。他的行為是理性的,同時也是冷漠的,因為他缺少了感性的關懷,才做出了有違社會倫理的事。從核科學家為禁止核戰爭而努力的行為上,我們也能看出,哪怕是以理性為主的科學家,也需要感性的支持。只有理性思想的人,是無法成為一個偉大的人。

一個充滿感性但缺少理性的人將難以客觀地認識世界和社會,也難以發展自身。因為他放棄了理性思考,這是人類最有力的工具。在東西方發展的對比中,理性的力量得到了體現。以中國為代表的東方國家,沒有用理性思維分析世界的傳統;而西方國家從古希臘時代,就有用理性思維認識世界的傳統。通過科技的發展,西方逐漸超越了擁有悠久歷史的東方。東方逐步淪為西方的殖民地,感性的佛教和儒家並不能拯救東方於水火之中。由此可見,光有感性而缺少理性的人難以跟上社會、文明發展的腳步。比如,清末的士大夫們由於擔心鐵路會影響祖墳和風水而反對修築鐵路。

兼具理性與感性的人是偉大而又幸福的人。理性與感性不是對立的兩面,它們可以在同一個人身上存在。居里夫人是位大科學家,她發現了鐳,獲得了諾貝爾獎。居里夫人又有一個幸福美滿的家庭,她的丈夫與她志同道合,她的子女也在家庭中健康成長。居里夫人就是一個既有理性又有感性的人,她也是一個偉大而又幸福的人。理性與感性的結合不僅體現在科學家的身上,在藝術家的身上也有所體現。達芬奇是位偉大的畫家,但他不僅是個感性的人,更是個理性的人。他為了掌握人像的畫法,曾解剖屍體研究人體結構。如果沒有理性的嚴謹,他也無法將感性的美展現在細緻的畫作中。同時擁有理性與感性的人才是一個完整的人,這樣的人才有可能成就偉大,獲得幸福。

感性與理性是一個人不可缺少的兩種素質,兩者同等重要,不可偏廢。

理性與感性作文 篇5

你宛如一塊硬邦邦的冷冰,

我恰似一碗熱騰騰的濃湯,

你我一間冷熱反應生成的是滿滿的情。

——題記

我,多愁善感,遇到一點挫折,那“脆弱”的心就會被摔個粉碎,人們給了這種一個好聽的名字——感性的人,是你用你的理智,平靜讓我不再那麼焦慮,讓我不再那麼失落,讓我又重新擁有了那震天撼地的狂笑。

生物課上,我拿着那張平均分之下的試卷,心揪得無法呼吸,我緊盯着試卷上“淒涼”的字跡,手指緊扣桌檐,儘量讓眼淚不要往下流,可是在經過老師一番無厘頭的“炮轟”之後,終於,淚水還是不爭氣的流了出來,整個一節課腦子裏只充斥着“平均分”這三個字。

終於,下課鈴慢悠悠的響了,我抽了滿口袋的面紙準備找你大哭一場。

你説我什麼事情都寫在臉上,看到我黯淡的眼神,你便全然明白了。

你用力地擦乾了我滾燙的淚水,拉我坐到了花壇邊上,提起我的'下巴,捶直我的背,你告訴我,無論什麼時候,都要昂頭挺胸,你説::“只要你盡力了,分數只是隨之而來的副產品,人們應鄙視的是不勤奮的人,而不是分數低的人,生活總不會虧待你的。”

你説:“就算跌倒,也要豪邁的笑!”

對,豪邁的笑!看着我殘留着淚痕的笑臉,你也甜甜的笑了……

是你這塊理性的冰讓我焦灼的温度變得温與起來,讓我倔強抬頭起來,決不讓眼淚往下流。

你是一塊堅硬的冰,有着令人幾近瘋狂的理智,做事一絲不苟到極限,你卻説你一整天只是學習,做題,板着一張無表情的臉,無魂一樣的生活。是我這碗濃湯讓你聞到了生活的馨香。

“讓我們忘掉函數,活得瀟瀟灑灑,珍惜青春,共享人世繁華……”我常給你唱改詞的歌曲,你有時候也會輕聲哼上兩句。

在你16歲生日那天,我送了你一盤植株,外加一封很長很長的信,淡紫色的信紙上,我工整,用心地寫下我對你的謝意,是你教會了我成長,而你卻説植株讓你的生活更加精彩,是我教會了你生活,我也頭一次感受到了自己的價值。

我會在放假時拉你來書店,你會在我的強烈號召下讀讀郭敬明的小説,你説你最喜歡的一句話時:“一個人的一生中要進進出出很多人,有新的人進去了,就會有舊的人離開。”而我説:“我是那個永遠也不會離開的人。”

你説你冰冷的心也開始變得温暖起來,而我也很高興能為你做些什麼。

冰冷+滾燙=温暖

你的理性+我的感性=永恆的友情!

理性與感性作文 篇6

在這個世界上,有理性感性,生動的感性+深沉的理性=快樂地思考。

感性是對事物的表面的認識,理性是對事物內在的認識。感性是生命的本能,是人天生的。就跟引隨反應一樣。剛出生的小雞會跟着它第一眼看到的生物來模仿,它會把他當成是自己的父母。還有膝跳反應,等等。這些足以説明感性是天生。在基於感性的基礎上,才會逐漸上升為理性。

理性是後天形成的,它是通過思考,與後天的經歷形成的。理性的形成必須經過一個漫長的過程。它是對必然性的一種符合,分別為科學理性與哲學理性。我以為感性就是一種表面的,是一種感覺,沒有理由的,但是自己認為就是這樣的;它與理性相對的,它沒有理性的深度思考與琢磨。也就是一種經歷豐富的表現。

理性認識依賴於感性認識。感性認識是認識的低級階段,是理性認識的基礎。理性的東西之所以靠得住,正是由於它來源於感性認識,否則,理性認識也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源。理性認識依賴於感性認識,這是認識論中的唯物主義。

理性的人或感性的人只是對於善良的評價不同。東郭先生救了狼,佛法有云,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他的確算的上善良了。人們對他有什麼評價呢?

理性的人會嘲笑他愚蠢,感性的人會感歎甚至讚賞東郭先生無私救人的精神,説人不應當在拯救一條生命之際,還要權衡自己的厲害得失。你説誰對誰錯?

感性或理性無所謂孰好孰壞。每個人都有理性與感性的一面。但是每個人在處理具體事情的時候,採用理性或是感性,選擇是不同的。我想我們不能從某件事情的結果來推斷那個人是理性或者是感性的,同樣我們也不能一言蔽之地説是感性好還是理性好。

人生很複雜也很微妙,大概就像站在高空鋼絲上,小心翼翼地走着。但是我們的步伐不是一成不變的。因為天空可能颳起大風,可能下場小雨,可能突然襲來一羣鳥兒……太多變數。如何應付,端看自己的修為與造化。

我覺得用比較優美的句子來總結感性與理性的關係:他們一路同行,一個吸着水,一個負着火,如影隨形,在他們攜手共進時,就產生了智慧。

老子説過福禍相依。在理性與感性的問題上,執着於對錯或優劣只是給自己徒添煩惱。你説呢?

理性與感性作文 篇7

理性在這個人的心中有着很強的地位和重要的因素,有理性,但是也要有一個好的性子。

有人説,人的一生,不是為了追求目標的生活,而是為了去做自己想做的事,而是為了去做自己想做的事,這是很簡單的一個理由。而我認為,理性的生活,就是要學會理性,要不被人所迷惑,去做自己喜歡做的事。理性的生活,就是要學會做自己想做的事,要學會去做自己喜歡做的事,不要去做自己喜歡做的事,要把自己喜歡做的事情做到自己喜歡做的事。

有句俗話説得好“百怕不苦,百怕不甜”。理性也就是要做自己喜歡做的事,要不喜歡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就不喜歡自己喜歡做的事情,就會覺得不自在,而是自己喜歡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因為喜歡就要自己喜歡自己喜歡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就要自己喜歡自己喜歡的事情,自己喜歡自己喜歡的事情。有人説,理性就是要有一個結果,要想得到這個結果,就要付出努力,要不然怎麼會有好結果呢,所以,我説,理性就是要學會理性,要學會理性,要有一個好的性格,要學會去面對自己喜歡的事情。

不僅要學會理性,對自己的情緒也要有一定的認識。理性是要懂得控制人,要有一種好的性格。要有一種不服輸的性格,這種特殊的性格是我們自己喜歡的事情,也是自己喜歡的事情,不管是什麼事情,我們都要做自己喜歡自己喜歡的事情,要懂得去理性。

理性是一個人生活中不可忽視的東西,它就是我們生活的一個重要的因素。理性的存在,就是要去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自己喜歡,自己喜歡的事情,自己喜歡的事情。有了理性就要去做好自己喜歡的事情,要懂得去做自己喜歡的事情,自己喜歡的事情,自己喜歡的事情,自己喜歡的事情,自己喜歡的事情自己喜歡的生活。所以説,生活就是這樣的。

所以,我們都要學會理性,喜歡自己喜歡的事情,喜歡自己喜歡的事情,不要因為自己喜歡的事情,而去做自己喜歡的事情,不要去計較他人喜歡的事情,而且還不能夠説自己喜歡的事情,這樣會導致自己的事情越來越差,最後導致自己失去了意義。

理性是一個人在生活中非常重要的因素,它的作用可大了。不僅要有一種好的性格,而且要懂得去做自己喜歡的事情,而且還要去做自己喜歡的事情,不要去想着做自己喜歡的事情。而且,在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時,不要去傷害別人,也不要去傷害別人。因為這樣會傷害自己。

所以,我説,理性是一個人在生活中的必需,有了理性,有了一定的生活就會有更多的人生風景。

理性與感性作文 篇8

理性與感性的小打小鬧就像是春季裏的雷鳴閃電——題記

矛盾,對於我們這些雨季裏的花朵來説,一定都有各自特殊的感情。但對於我們之中的大多數來説,矛盾出現的頻率似乎是和年齡的增長成正比的,即使是一個平常看似活潑天真的男生或女生,在安靜的時候,心裏也常常十分的糾結,以至於有了些“少年愁”。這不得不讓我想起了理性與感性的作祟。隨着我們身心的成長,它們倆各自的勢力也在不斷壯大。不過,説起讓我們內心掙扎的矛盾,那真的有太多太多。

我想最傷腦筋的莫過於同學朋友之間那些事兒了。小時候,交朋友可簡單了,只要有遊戲、玩具,不管是誰跟誰、認識不認識、男孩還是女孩,一碰到一起怎麼都有話講,怎麼都有的玩,玩着就開心,就喜歡。那時候,好像沒什麼理智一切也挺好的。但是,當我們開始嫌棄那些幼稚的行為和年代時,新朋友變得不那麼純粹了,也開始發現,小時候的那些不算是真正的朋友而是玩伴。朋友開始漸漸有了“三六九等”,常覺得自己泛泛之交有一堆,而知己寥寥。心裏一旦多了份謹慎和懷疑,就覺得有必要保持距離;多受到一次傷害,就把心扉關緊一點來保護自己……可另一個聲音也在心底愈發的響亮、猛烈:“我需要朋友,我需要快樂,我需要信任!”——感性要我打開心扉,而理智要我三思而行。

無獨有偶,就是對待異性的事兒了。哎——事情到了這上面,真是理性與感性世界大戰,想必不少人在第一次經歷在別人眼裏所謂的“愛情”時,大概都會有過一場焦頭爛額的思想鬥爭:“喜歡不喜歡?喜歡對方什麼?要不要公佈於眾?接受不接受?怎樣接受?等等”當然這思想的結果也是多姿多彩、各式各樣的。不過,有一點我還是相信的:青春的萌動和感性會讓人有很微妙的感覺。只不過,這其中可能更多的是錯覺和誤解,甚至只是引人注目和證明自己的一個錯誤方式,這時候,理性的力量就顯得尤為重要了!——感性讓人衝動也能給人感動,理性讓人冷靜也能使人冷漠。

另外還有一事兒,就是我們的理想。也許,在很久以前,我們就已經想着自己將來長大後,會成為一名老師、醫生、科學家、明星、藝術家、史學家或者有錢人等等;我們或許設想過自己將來會住在漂亮的別墅、擁有幸福的家庭、順利事業、安享天倫的晚年……但是,現在我們漸漸意識到醫生、科學家是要付出巨大的努力和時間還有捨己奉獻的精神,明星容易過氣,藝術家、史學家大多漂泊四海、物質缺乏,想賺大錢也很難,未來的幸福生活其實沒什麼保障……最保險的還是腳踏實地學好知識和技術,勤奮努力,把握機會。——感性創造希望,理性看清希望。

康德説:“我們所有的知識都開始於感性,然後進入到知性,最後以理性告終。沒有比理性更高的東西了。”的確,失去理智的我們,往往容易做錯一些事,但理智也常常讓我們錯過一些事。正如有專家曾説:“受人的右腦(與內在的情感和知覺有聯繫,是產生人的潛意識的地方)控制的左臉更接近人的真實內心。”受理智的左腦控制的右臉,則有更多的掩飾。

總之,在我們的花季雨季裏乃至以後不可名狀的未來,雷鳴閃電是少不了的,畢竟,雷電還能固氮,而氮肥可是植物很重要的養料!

理性與感性作文 篇9

最近看了一本書,叫做《理智與情感》,書的名字和他的內容一樣,彷彿人的一生時時刻刻糾結於理性與感性之中,總是悄悄不留神,就選擇錯誤,錯失良機。

於是書中的男主便是這樣的一個人,他身份尊重總是出現在各種優秀場合,在一次酒會上認識了身份低下的女主,他們擋住了所有外界的流言蜚語,堅持相愛,可在那個年代,等級不配的人在一起,是不會有結果的,可人一旦戀愛了,就處於感性之中,哪有什麼道理,對方才是自己的大道理。男主便義無反顧的和女主定了婚,不料這件事情卻被男主的母親知曉,對女主進行了百般刁難,女主都沒有放棄,她堅信他們之間的愛情超越一切,而在母親把男主財力斷掉的那一刻,男主卻和另一位富家千金定了婚,被女主知曉後,他口口聲聲説是為了女主好,可世人都知道,他還是把自己的財力、地位放在第一位。

在做出選擇前,也會在腦海裏有那個方案,一個是自己喜歡的、自己想選的,另一個則是權衡利弊之後,當下比較好的選擇,但卻又不合自己的心意,你陷入了沉思,可最終你還是顧全大局。可事後你又會後悔,心想如果選了自己喜歡的,又會怎麼樣?可世上哪有什麼後悔藥,當你已經後悔了,很多事情都已無力迴天。這就像是為什麼有的人坐在寶馬裏哭,如果當初選擇和心愛的人一起奮鬥,會不會愛情事業雙豐收,比在這一勞而獲來的強。

之後你發現你的每一步,都在做出選擇,如果錯一步,你會覺得結果不盡人意,會因為一分和喜歡的大學失之交臂,然後又和喜歡的人相隔千里,在那幾個小時的飛機中,不小心錯失了和去世的親人見上最後一面的機會。順帶因為念頭一歪,選擇錯誤,錯過了留學的機會,升職的名額,保研的位置,你覺得這都是你的感性在作怪,你怪它沒有帶自己轉彎,沒有把自己引上好的去處。

可在給女主一次機會,她也還是會和忘恩負義的男主談戀愛,因為她的人生必須經歷一些什麼,她也才能學會堅強和獨立,才會沒有被愛情迷惑,最後選擇了另一位真正愛她的男士廝守。同時再給你一次機會,我相信那道錯了的題,你還是想選A,那架會讓你遺憾終生的飛機,你還是想上去,你還是不願用別的金錢去討好自己的領導,和給你的保研位置的老師,你堅信自己的選擇,是因為你不害怕事態的變化,但你怕讓自己後悔。

所以我想告訴那些陷入選擇性糾結的你們,如果你覺得你有能力處理好後續,想讓事態先往好的方向發展,就選擇那個理性的自己,它會帶你找到最佳方法、位置、途徑,讓你有一個好的起點、好的平台、好的開始。讓別人仰望你高高在上的樣子,可稍微不小心站得有多高,摔得就有多重。

而你不想讓當下的自己矛盾就拋硬幣吧,它拋出去的那一刻,你腦海中閃過的那個答案就是感性的,你想要選擇的他有一點好處,就是未來的你,哪怕是摔倒了,你的後悔值也只有30%,你會有力量讓自己站起來。

我是一個十足的摩羯座,按理説我擁有比其他星座更為理性和成熟的思考,做事方法應當是不留情面,可我還是忍不住被這世間的美好所動容,忍不住屈服於那個感性的自己,把自己的理性值降低到30%,因為相比擁有一個完美的結果,我更在意這樣的選擇是否和我的心意,讓我感到快樂,及心情愉悦。

我相信你,也相信那個感性的自己能將你帶到一個春暖花開、鳥語花香的出路。

理性與感性作文 篇10

二戰期間關於戰鬥機的防護,人們存在着明顯的分歧,有許有人願意對彈痕多的地方加以防護,但很少有人願意去防護一些彈痕少的地方。然而事實證明,少數人是正確的。

生活中,我們往往會注重一些經常出現的問題,卻忽略掉不被人注意的卻更重要的信息,所以在認識問題時,應避免感性堅持理性。

理性不代表盲從,我們經常在手機上看到各種各樣的“謠言”,如:某某家長虐待孩子,某某旅遊景點“宰客”,某某國家發生了內戰……往往有些感性的網友就開始抨擊“施暴者”,然而人們不再考慮事實的真實性,一味的宣稱自己是正義的化身,但是這種不假思索的評論是沒有任何意義的。不久前,我刷到‘楊穎被保安推’事件。許多粉絲責備保安,並對保安進行語言攻擊,致使保安因此受到公司責備,但事實是,因粉絲圍堵楊穎,保安為確保楊穎安全,所以希望通過推楊穎的方式,避免楊穎受到傷害,對此楊穎也表示沒有什麼事,但粉絲卻依然滔滔不絕的責備保安。可原本是因粉絲的圍堵而造成對保安的傷害,為何還要將受害者詆譭成侵害者呢?

理性不代表忽略其背後,在當前教育體制中,仍然存在着‘唯成績論英雄’的現象,人們仍然會根據你的成績好壞來判斷你的努力程度,家長每每看到成績單上的大大的30分,極有可能轉身就去打罵孩子,説孩子不夠努力,可是家長可能從來沒有考慮過題的難易程度,孩子當時的臨場發揮以及孩子基礎掌握程度,卻轉而誇讚別人家的孩子,雖説孩子的基礎知識可能存在問題,但也不能一味的否定孩子努力,這是不理性的。

對待這種不良現象,人們理應,從自身開始着手,學會科學的分析自己的所見所聞,而不只是從表面現象片面的作出判斷,我們要避免感性,堅持理性。

理性與感性作文 篇11

有人説,感性是一匹脱韁的盲野馬,它的馳騁奔跑是任意的,而理性正是野馬的韁繩,掌控着野馬狂奔的方向;無論野馬怎樣的馳騁,只要有韁繩適當的束縛,也總不會偏離正確的方向。

奔跑是野馬的快樂,韁繩的束縛似乎是阻止它奔向快樂的外力;然而,盲野馬的馳騁奔跑自然是盲目的,它只在乎奔跑過程中給它帶來的快感,給予它的快樂,全然不顧前方是否有懸崖;而正當它盲目地"享受"着快樂的過程時,前方痛苦的結果也在等待着它;而此時,韁繩為了避免這樣的結果,便發揮了它的束縛作用,防止它奔向痛苦的結果!人天生就會傾向快樂,由於從小各方面的東西給我們帶來了快樂的體驗,所以我們從小就自然不自然地會傾向與快樂!這是人的天性。只要能給我們帶來快樂的事物,我們一般都會趨向與它!然而有的人不會去嘗試吸毒,有的人不會嘗試飈車,他(她)們當然知道(聽説)那樣會帶給我們"無限的"快樂,但是他(她)們不會嘗試,因為他(她)們更明白快樂過後,接着的可能會是什麼!那意味更大的痛苦!所以,韁繩不是束縛野馬,不讓它奔跑,而是不讓它墜入懸崖;同樣的,理性不是為了剝奪感性給我們帶來的短暫的快樂,而是為了防止長期的痛苦的結果。

正是因為我們許多人多無法抵禦當前感性的快樂,而帶給我們更多的就是將來的體驗痛苦過後的後悔!然而,為什麼我們許多人總是不夠理智呢?其實,我覺得,是快樂的問題,也是對未來痛苦無法切身感受的問題!由於事物帶給我們當前的快樂,我們的有意無意就趨向了它,開始享受這份背後隱藏着某種危險的快樂。我們容易陶醉,容易被迷惑。此時,野馬便使勁地要掙脱韁繩的束縛了,當韁繩的力度不夠時(意志力),韁繩就會被掙斷,而野馬就會奔向痛苦的快樂中去!這就是直接感性帶給我們的誘惑,帶給我們的快樂,而我們往往也會掙脱自己的韁繩,去享受那痛苦的快樂!可是為什麼有些時候我們明知道等待我們的是後悔,等待我們的是痛苦,而我們也總是不顧一切地去享受呢?也就是為什麼野馬明知道前方是懸崖,它還要往前奔呢?在當前快樂的迷惑下,因為我們盲目自信了,因為我們估計不足,因為未來的痛苦不可能具體地被提前體會。如果,未來的痛苦能夠具體地被我們提前體會,我們就會"切身地"感受到將來的痛苦,我們也就會從當前的快樂中清醒過來!這也就是為什麼許多在經歷過痛苦體驗後的"過來人"總是要敬告後人要幹麻不要幹嘛的原因,我想!羅嗦就是愛也確實不無道理,特別是關心你的人!

所以,要想避免不必要的痛苦,要想不後悔,因為體驗未來的痛苦似乎絕對不可能了,所以我們要“假想”體驗未來的痛苦!這在很大程度上能夠告訴我們該不該去做什麼事!當然,因為上面説到估計不足的問題,所以也難免"假想"不十分接近,這樣我們就又得借鑑前人的智慧了!

理性與感性作文 篇12

所有的動物都是有感情的,喜怒哀樂懼,七情六慾,但人之為人的標誌是有理性,通過理智控制自己的感情。

蘇霍姆林斯説過:“不能控制自己情感的人,是一家破損的機器。”生氣了就罵,氣憤了就砸,動不動就劍拔弩張,直鬧的流血五步,這樣的人跟獅子老虎沒什麼兩樣。理性是撇,感性是捺,撇比捺高,就可以把感情管住。如果捺比撇高,就不是人字,而是入字。

周國平認為,上帝先造了神,覺得世界太過單調,便又造了獸,但又覺得只是兩極,還嫌單調,最後便造了兼有人性與的人。

所以人性其實是包括神性與,那麼剋制,發揚神性才可以成為聖人。莊子終身未仕,無可辯證的是堅定者中的堅定者。莊子不仕不是因為沒有機會,而是面對誘惑不以為然的坦然放棄。這是一種篤信與堅持,是一種氣魄與大覺悟。當楚王請他出任宰相時,他一句“我寧遊戲污瀆之中自快”,就輕易的將不少自命風流的人物拋置身後而自姿逍遙了。

看一個人是否成熟,就看他做事是憑自己喜好還是責任,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責任,不論你是否喜歡,都得去盡。所以知道什麼時候該做什麼,然後在什麼時候去做,這就是成熟的標誌。人無完人,我們都會有感情用事的時候,如何能在這個充滿各種感情的世界中活得理性,就是生活中的大哲理。

理性是深思熟慮,感性是當機立斷;理性是精心策劃,感性是大展宏圖;理性是精雕細琢,感性是大刀闊斧;理性是細膩温與;感性是豪爽奔放:理性是“宰相肚裏能撐船”的寬容;感性是“士可殺不可辱”的傲骨。在生活中不要常常做正常的傻瓜,多做理性的決策者。這樣,我們便可以理性的度過感性的一生,活得更加精彩!

理性與感性作文 篇13

也許你曾經也遇到過這樣的問題——當你的女朋友與母親同時掉進水裏,你先救誰?

許多人都三思、再三思,但卻最終沒有答案。但是很多人都想知道一個很完美的答案。因為感性的自己無法給出理性的答案,即使給出理性的答案,也不一定會被感性的人所認可。在我看來這個問題也就沒有答案。

當一個人靜靜的思考的時候,我們都開始用理性的思維來思考這個問題,此時我們會全面的考慮到自身所存在的問題,就是自己是否會游泳,自己是否可以救出他們。會考慮女友與母親所處的險境是否自己能夠全身而退。會考慮她們誰會游泳,還會考慮女友與母親誰的生存機會更大些。但是若是真正的出現了這樣的問題,因素實在是太多太多,因而產生了許多不定性因素,沒有誰能夠有時間慢慢的思考着,想出完美的計劃後在付諸行動,因為感性完全掩去了理性的存在。而此時往往都會讓我們做出錯誤的行動,最後留下很多的遺憾。

在我們閲讀別人的文章或者是看電視的時候,看見他們有些愚弱的舉動的時候,我們總是很希望他們能夠別那麼任性、無知、衝動以及決斷。這時我們感性的期望着他們能夠理性,但是為什麼我們沒有理性的去對待這他們的感性呢?我們自己都沒有能夠理性。為什麼希望他人理性呢?

同樣在生活中,我們時常與他們發生着這樣那樣的摩擦,誰都不願意退讓一步,導致最後造成一個無法挽回的結局後,又尋找着這樣那樣的藉口來推脱着責任。為什麼我們不在開始的時候就理性的看待問題?偏偏感性的為了所謂的“面子”而鑄成大錯!也許這就是人性的弱點吧!

年華漸去,我們的人生越來越短暫,也因為這歲月的老去,我們才慢慢的領悟到了人生,人生該如何!我們何時該感性、何時又該理性。但是人生不會等到你我完全明白後才開始。

那麼我們就該在閒暇的時候,思考着理性與感性的問題。而不是永遠都感性的處理與對待問題。

人們通常的行為舉動都是感性的,但是感性的時候卻無法正確的認知自己。只有在計劃某些事兒的時候,在思考的時候才從理性的江都出發着,但這時的理性也不完全就是理性的,也許有感性的成分在其中。但是人也只有在理性的時候才正確的定位着自己,打量着自己。

在我看來生活之中充滿了各種滋味的原因就是因為我們的感性作為而產生的。若是理性的思考、處理每一件事物就不會出現那麼多所謂的酸甜苦辣。但是一個人的理性不能夠改變事件的全部,因而人們就沒有那麼的理性的去看待與處理問題,從而造成了無法彌補的過錯。

若是理性與感性都在我們的手裏拽着,我相信感性通常在我們的右手裏、理性在左手上。因為我們大多數的人都是右撇子,右手使用的機率比左手的多,繼而在處理問題的時候人們通常是感性的,而非理性的。而我是一個左撇子,但是這並不意味着我在處理問題的時候就是理性的。正所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因為我身邊都是右撇子,我受到他們的影響,處理問題也是感性的。但是隨着時間的推移,我在生活中慢慢領悟到了理性的重要性。可是要改變這已經根深蒂固的思維習慣確實非常困難的,在此我就遇見了我人生的一道坎,如何的跨越就成了一個關鍵。在這跨越的時間裏,我是非常的痛苦的,畢竟生活中的各種問題不允許我矗立在時間裏什麼也不做。而更可怕的是我不知道這時間將持續多久。

每一個人在面對着感性與理性的問題時都會出現這樣的停頓,這段時間持續的長短會各不相同,也許是一瞬間,也許是一輩子,也許根本就沒有這個轉變,也就是一輩子都沒有理性的思考過。

理性與感性作文 篇14

理性與感性,從古至今都是兩相矛盾的東西。理性更加尊重事實的客觀規律,而感性則更注重是否符合意願。因此,感性絕大部分情況都應該服從理性。

讓理性服從感性會帶來難以挽回的後果,理性控制住感性才是正確之路。希特勒,無人不知的惡魔。二戰期間屠殺猶太人,引發第二次世界大戰,如今想起來依然令人髮指。他便是利用了羣眾的民族情緒,讓羣眾們的感性完全服從了理性,才得到了羣眾的支持。當人被情緒完全控制,甚至會完全不顧慮所做的事情是反人類的。由此可見,被感性控制住會引發嚴重的後果。

相反的,當年司馬遷受到了宮刑,經歷了這等屈辱之事更別説寫出《史記》,一般人完全會失去生存的動力。真是理性完美的支撐住了司馬遷,完成了這項被後人敬仰的壯舉。理性控制了自己,才會避免憤怒,悲傷這些使人墮落的負面情緒,才能走出人生的陰影,完成一個又一個壯舉。

理性與感性作文 篇15

生活中總少不了這樣一種情景:兩個人一言不合,就要開始動手了,然後就會有一兩個人上來勸架,一圈人圍觀。其實打架的,勸架的與圍觀的這三種人就代表了社會上的三種人:感性多於理性的,感性與理性比較平衡的,理性多於感性的。

感性多於理性的人,就是通常生活中那些以情義為重,很少思考,非常容易衝動的人。這些人的情感變化,都不怎麼隱藏,心裏怎麼想的,臉上就是什麼表情,嘴巴里什麼話就出來,有時候甚至直接行動了,其中的佼佼者就是《水滸》裏的李逵,一聽到什麼不平的事就馬上出頭,對準那惡人就是一斧頭坎上去,不管那惡人士誰,就算是兄弟也照砍不誤,誰叫他作惡了呢!這種人給人的感覺就是嫉惡如仇,豪爽真誠,讓人叫好。而且當事人肯定也是心情很爽,順應本心嘛。但你再仔細想一下,現實生活中這些人的景況是怎樣的,是不是經常惹是生非,説的話雖然並不是針對任何人,但總是很刺耳,然後經常得罪別人,動不動就被老闆炒魷魚,人們對他總是敬而遠之,怕被他牽連。這些經常被人叫做莽夫,白痴。

當然感性並不是不好,它就像酒一樣,喝多了就會壞事,但生活中不能少了它來解悶,每當遇到一些不順心的事,喝上一兩口,也是很享受的。

理性多於感性的人,就是那些事事思考,精打細算的人。這種人一般不會犯錯,但給人的感覺的就是缺少了一點人性。就像那些經過小悦悦身邊的路人,他們肯定想過去救,但在思考了這樣做的後果後,就放棄了。因為他們想到的後果就是會花費很多時間,很多精力,甚至很多金錢,説不定還會被倒打一耙呢!這樣想在理論是沒什麼錯的,畢竟與自己沒多大關係,但從人性上來看,那你就是缺少了對生命的珍惜,缺少了愛心,缺少了憐憫。説得難聽點,就是冷血無情。這種人一般都會受到別人的冷眼與鄙視。而且這種人做事也不會有太大的成就,因為他們事事都要考慮。一般來説事事考慮是妥當的,但對於做大事來説就是致命的,因為做大事最重要的就是有魄力與抓住機會,轉瞬即逝的機會。所以對於事事思考的人來説,做大事一般不可能,甚至對一些小事,他們都會畏首畏尾的。

所以説要想做大事,有成就,想生活快樂的人,既要有感性,真情實感,有魄力,又要理性,要時不時地思考。就像那些勸架的,就有一顆善心,想要制止紛爭,同時也知道方法,並不是一衝上去就是一陣喊罵,加入紛爭中,而是一旁勸架,這樣既不會被波及,而且還會得到一個樂於助人的名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