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的讀後感國中15篇

讀完一本名著以後,相信大家都積累了屬於自己的讀書感悟,這時就有必須要寫一篇讀後感了!那要怎麼寫好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三國演義的讀後感國中,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三國演義的讀後感國中15篇

三國演義的讀後感國中1

《三國演義》是一本令我百看不厭的書,每一次打開這本書,都會帶給我新的收穫與欣喜。

第一次看《三國演義》,就覺得這是一個充滿“情”的故事,友情、兄弟情,就不斷在我腦海裏迴旋,這些情讓我記住了一個個如詩如畫的傳奇人物。有蜀國聰明蓋世的諸葛亮、忠肝義膽的關羽,魏國年少有為的陸遜、驕傲自大的曹真,吳國老實巴交的魯肅 、疾賢妒能的周瑜……他們都是那麼傳神,那麼栩栩如生!

反覆“煮”過《三國演義》這本書後,對其中的人物有了更加深刻的印象,更多深刻的瞭解,更明白了許多深刻的道理。我發現《三國演義》中不僅僅包含着“情”,更多的還是“俠義精神”。

如我最喜歡的趙雲,幾乎每次他出現時,都能聽見他的吶喊聲“我乃常山趙子龍!”這聲音裏充滿了多少他對劉備的赤膽忠心!想他曾長阪坡單騎救少主,盡顯威武,在重重包圍之下,也能拼死保護少主,奮勇作戰。如此忠心又英勇的將領多麼少有啊!

魏國重臣兼名將司馬懿的形象,也深深地刻在了我的心中,他的態度極其樂觀,能夠對諸葛亮的辱罵拋到腦後、視而不見 ,對諸葛亮的叫陣置之不理,以不變應萬變,以靜制動,讓聰明一世的諸葛亮無計可施,令諸葛亮舊病復發,以在五丈原病死告終,真是世上無完人吶!由此可見,遇到困難與憤怒之事,要理性的控制自己,用自信和樂觀去迎接挑戰,就一定會成功的。

每次讀《三國演義》都會有懷舊的感覺,同時也會有一些嶄新的感受,《三國演義》是陪伴我成長的一本經典名著、一本俠義好書!

三國演義的讀後感國中2

讀了中國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國演義》讓我受益匪淺:《三國演義》以三國時期魏、蜀、吳三個大國相互鬥爭為主要的題目,講述了從東漢末年時期到晉朝統一之間發生的一系列故事,刻畫了很多人物形象。

先説説關羽吧。這是給我留下印象最深的人物之一。他千里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古城斬蔡陽,之後又在華容道義釋曹操。他忠於劉備,因戰敗降敵,但一得知劉備消息,便不知千里萬里往投。我認為雖降了敵,但最終還是回來了,不但仍算忠,並且還要算一種難得可貴的忠。

國家的統治需要忠臣,需要一個能夠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忠臣,這就是諸葛亮。諸葛亮熟知天文地理,能文能武,足智多謀,並且一生謹慎,鞠躬盡瘁。他火燒新野,借東風,草船借箭,三氣周瑜,智料華容道巧擺八陣圖,罵死王朗,七擒七縱孟獲,空城計,七星燈,以木偶退司馬懿,錦囊殺魏延,這些是常人所想不到的。

再説曹操。曹操在《三國演義》中被稱為奸雄。他説劉備與他是並世英雄,説得劉備都不敢聽,可是他沒有殺劉備,雖然劉備是他的甕中之鼈。這使我感到了曹操的大度,也是周瑜做夢也夢不到的。周瑜眼中僅有諸葛亮,與其誓不兩立,只要把諸葛亮殺了,東吳的天下就太平了。之後又發現劉備也不是一般人物,便想殺劉備,至少把他留在東吳,東吳的天下也太平了。目光短淺,氣量狹小,非英雄也。這也與曹操構成了鮮明的比較。

還有趙子龍長阪坡單騎救主,巧用苦肉計黃蓋受罰、三江口周瑜縱火等等

《三國演義》中的人物各具其態,有長有短。總的來説,讀過這本書之後我大開眼界,而以上幾人也給了我很深的感受,他們很值得我學習。

三國演義的讀後感國中3

暑假裏,我讀了中國四大名著之一《三國演義》,這本書讓我感受到忠與義品質的重要。

《三國演義》裏的忠與義,有多種多樣的體現,無論是正面形象的劉備、諸葛亮、關羽、張飛等,還是反面形象的曹操,就算是一些路人,都或多或少的體現忠與義的品質。但也有缺少忠與義品質的人物,例如被稱為“人中呂布,馬中赤兔”的呂布,有一身很好的武藝,算得上是武藝高強,但由於缺少忠與義的精神,被人罵為“三姓家奴”,最後落得喪命,而且得不到人們的同情。

令我感到可惜的是蜀國的劉備、關羽、張飛桃園三結義後,劉備又三顧茅廬把諸葛亮這個人才請出山,但後來還是敗在了孫權手下,只剩下諸葛亮一人把蜀國撐起來。可最後獨木難支,迴天無力。

這本書裏寫到“三國:智者的舞台,勇者的天下”,我覺得非常對。就説諸葛亮吧,諸葛亮是作者傾注最大熱情塑造的一位智者形象。他身居隆中,沒有出山時已對天下大事十分了解;追隨劉備之後,每次蜀國戰爭,對敵人的評估和算計稱得上完美無缺,就連一點點微小的細節,也安排得十分妥當。真是個天才呀,他有着不同尋常的智慧。

《三國演義》這本書讓我深深體會到忠與義品質的重要,也讓我感受到智者是多麼的聰慧過人,勇者是多麼的勇於挑戰。整本書,描寫了大大小小四十多次戰爭,每一次戰爭都寫得有詳有略,讓人看起來恢弘大氣,也讓人讀得目不轉睛。

三國演義的讀後感國中4

今年暑假我看了《三國演義》。沒看時我一直很好奇,《三國演義》是什麼故事。打開後,我彷彿又回到了那個金戈鐵馬的時代。

那年,天下大亂,逐漸形成了“孫劉聯盟”對戰曹操的百萬大軍。兩軍在不斷的消耗中,漸漸的形成了合圍之勢,龐統使用連環計使曹軍大敗。曹操只能向中原退去,劉備趁機向北挺進,形成三足鼎立之勢。

三國之中,也不乏英雄人物。

比如説諸葛亮,他一生中,排八陣、布迷谷、借萬箭、取中原、擒孟獲、入祁山、造牛馬、東和孫權,北拒曹操,一生豐功偉績無數,只為報劉備三顧茅廬之情。

可是他的人生也有很多遺憾。

龐統在“落鳳谷”死後,諸葛亮從那年開始就開始了他人生中最大的遺憾。

從那時起,孫曹兩國就開始攻打蜀國,雖然諸葛亮用“東和孫權,北拒曹操”的戰術想緩解緊急的戰況。但是關羽一意孤行,大意失荊州,還斷送了自己的生命。

諸葛亮死後,只要運用諸葛亮留下的木牛流馬,姜維不能吞曹也可以無損撤退,可是劉備早死,阿斗無能。硬是直接投降,蜀國從此走向滅亡。

也比如説曹操,他是一位君主,哦,不,應該稱他為奸雄耿為合適,他挾天子以令諸侯,率領百萬大軍本應穩贏,卻因為自高自大斷送了自己的軍隊。

後來,他如果肯接受華佗的治療,也許就不會死,更不會把已經發展的基業被司馬家族搶走。

在三國中,有很多小勢力司馬家族就是其中一個。經過司馬懿、司馬昭、司馬遷三代人的努力,終於吞曹滅蜀一統江山。

這本書看完了,我卻有種無法言喻的感覺,總感覺它還沒結束。

但是它的確結束了。那個金戈鐵馬的時代也結束了。

三國演義的讀後感國中5

我推薦的一本書名叫《三國演義》,這本書是中國四大名著之一。有人這樣評價:“世界上有兩種人,一種是讀過《三國演義》,另一種則正準備讀。”《三國演義》得到這樣的推薦是當之無愧的。這本書的作者羅貫中,名本,字貫中,號湖海散人,是元末明初小説家,代表作有《隋唐志傳》,《殘唐五代史演傳》等。這本書是鄭州大學出版社出版發行的,它的發行量近億萬冊,這部長篇小説對後世文學創作影響遠深。

這本書主要講述的是:東漢末年到西晉初年間發生的政治,軍事鬥爭的故事。劉備與關羽,張飛桃園結義,為了理想和抱負開始了沙場征戰,並最終建立了蜀國,與曹操掌權的魏國及孫權主政的吳國並稱三國。後來,魏,蜀,吳三國征戰不斷,最終被西晉統一。《三國演義》中有許多大人物,大英雄,這些人物有很多地方值得我們學習。

截取故事中的兩段文字與大家分享:“他們來到東嶺關,守將孔秀不肯放行,關羽一刀就把孔秀殺了。洛陽太守韓福又阻攔關羽,牙將孟坦向關羽挑戰,被關羽砍為兩段。韓福用暗箭射中關羽左臂,關羽用嘴拔掉箭,策馬加鞭一下就把韓福給斬了。”從這幾句話中,我體會到關羽不避艱難險阻一心想找到劉備的忠義精神,令我特別敬佩。

當我把書合上時,內心久久不能平靜,我一定要將這本書推薦給同學們,讓更多的朋友走進三國演義的故事中,認識足智多謀的諸葛亮,忠肝義膽的關羽……怎麼樣?聽完我的介紹你們是不是有了馬上讀書的衝動?那就別猶豫了,趕快行動吧。相信大家讀完故事後會發自內心地説:“這是一副波瀾壯闊,金戈鐵馬,壕氣縱橫,逐鹿中原的畫卷。”

三國演義的讀後感國中6

《三國演義》這本書大家都知道,是我國四大名著之一,作者是元末明初著名的小説家羅貫中,講述的是東漢末年三國鼎立的局面。

相信大家小時候多多少少都聽過書裏的一些精彩內容,像《三顧茅廬》、《草船借箭》、《白帝城託孤》等等。在這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草船借箭》。諸葛亮那遇事不慌、冷靜沉着的性格吸引了我。嫉賢妒才的周瑜故意刁難諸葛亮,還讓他立下軍令狀,可是三天怎麼能造好十萬支箭?我都不禁為諸葛亮捏了一把汗。他明知是詐卻還是答應了周瑜,這讓我不得不佩服他的膽識過人。可他絲毫沒有慌亂和畏懼,讀到這我不得不懷疑諸葛亮是不是早已想好了對策?後來的一招“草船借箭”實在讓人拍手叫絕,諸葛亮他知天文,曉地理,識人心,彷彿他提前就料到周瑜的故意刁難。

其中,諸葛亮冷靜沉着的性格尤其值得我們學習。在學習上遇到難題,在生活中遇到困難,我們也要靜下心來好好思考解決問題的辦法,慌亂也許只會讓我們更緊張,害怕。諸葛亮的為人處事總是有計劃,有安排,我們也要計劃好自己的時間,要有計劃的去安排好課餘時間。

周瑜這個人物也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因為自己的才智比不上別人,就去故意刁難別人,傷害別人,這樣的做法是不對的。諸葛亮顧全大局,所以不和他計較。但是我們不能像他一樣,我們應該學習別人的長處,補全自己的短處,做個品德高尚的人。

讀了《三國演義》這本書,實在讓人回味無窮,裏面的情節跌宕起伏,細細回味,可以讓我們學到很多道理。

三國演義的讀後感國中7

早就慕名了四大名著之一三國演義,這次,我想和大家一起煮酒論英雄。

三國時期,有魏蜀吳三分天下。其中也肯定有當世的真英雄。

就説説蜀國的漢昭烈帝劉備,他雙耳過肩,雙臂過膝,雖説樣貌平平,卻有着高尚的品德和義氣。就在劉備得知關羽被殘害時,他為失去了這個曾在桃源裏結過兄弟而哭到在地,那一刻,他的面龐上在也看不見平日裏嚴肅,正經的一面。取而代之的是兄弟手足之間的情誼。他的二弟關雲長也非常重情誼,竟因曹操有恩在華容道放過他,要知道,他可是做了軍法保證的。

在我看來,這當之無愧的智多星就是諸葛亮。他為劉備做過的豐功偉績簡直數不勝數,這都是靠他的智慧來慢慢積累的。三國中的許多計謀也都是他去想出來的,如將計就計使周瑜賠了夫人又折兵,他的錦囊妙計也讓劉備在危急時刻得意脱救,他的萬事俱備,只欠東風,又是讓周瑜一敗塗地。由此可知,諸葛孔明可不是什麼好惹的人。

再來説的就是眾人皆知的‘奸雄’——曹操。有的人認為他是一個完全奸詐的小人,但我並不這麼認為。在我眼中,曹操是一個偉大的軍事家和政治家,他一生親自指揮戰場大大小小30一次,卻沒有幾次敗仗,可見他在軍事方面可謂是一個天才。最著名的赤壁之戰就是因為曹操的陸軍不習慣水戰,從而使用連環計,最終,被諸葛亮解開從而萬事俱備只欠東風也從此成了諸葛孔明的一大成就。説他奸詐卑鄙也不恰當,因為他畢竟也有想過除暴安良啊。想當年曹操刺殺董卓的事不也被人們千古流傳嗎?那為什麼現在人們就不能把他的奸詐當作是計謀呢?

三國中這麼多英雄好漢,怎麼能一聊而盡呢?我這笨筆也是寫不出來的,如果你們有什麼相同或不同的看法,可以與我交流哦。

三國演義的讀後感國中8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站在長江岸邊,回顧那幾千年前的三國,也不禁感歎:“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那個年代,那個三國,雖然民不聊生,但是趣事連連;雖然連年戰亂,但是英雄輩出;雖然戰士們的鮮血染紅了長江、黃河,可是他們的事蹟,這個時代的歷史卻永遠流淌在我們心中。這就是《三國演義》。

這本書記載了東漢末年,由農民起義到羣雄割據的一系列故事。這個時期沒有誰是王者,誰是皇帝,更沒有一個統一的國家。個個厲兵秣馬,野心勃勃,想成為最終的霸主,尤其是曹操、孫權和劉備這三個老大。然而這場打了八十多年的仗分出勝負時,贏者竟不是魏、蜀或者吳,而是新崛起的勢力晉。可憐一代梟雄,謀劃一生,打下大片江山,到頭來卻是白為他人作嫁衣。

我從三國中得知,不管是大事小事,皆要用心,且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千萬不能妄圖一步登天。更不能有心而不做,譬如孫權。由小到大,從無至有,一步一努力,才能成事。

三國也用每個人物的親身經歷來告訴我們道理。曹操告訴我們,一個人要有心計。劉備説一個人只有賢德、仁慈,方可得民心,成大事。諸葛亮輕搖羽扇:“一個人只有做事小心,謹慎,才有成功的機會。”關羽慚愧地説:“你可別像我那樣,心高氣傲,做不成事。”趙雲來了,呂布來了,孫權來了,他們用自己一生的故事告誡我們。

《三國演義》,一本不可不讀的經典。

三國演義的讀後感國中9

《三國演義》是我國的四大名著之一,這一長篇鉅著的作者是羅貫中,他從劉備、關羽、張飛三人從桃園結義開始,以三國時期魏、蜀、吳三個統治集團相互鬥爭為主要內容,講述了東漢末年至晉朝統一之間發生的一系列的戰爭故事。

三國有三大角色,分別是劉備、曹操、孫權,劉備有五虎將:關羽、張飛、趙雲、黃忠、馬超,個個身懷高強的武藝,關羽有着“美須公”的稱號。張飛性情魯莽,喜好喝酒。趙雲有勇有謀,曾救了阿斗,黃忠箭術精妙,曾殺了夏候惇。馬超有“先呂布,後馬超。”的美譽。

不用説,曹操的將領也非常棒,分別是張遼、夏侯惇、許褚、夏侯淵。張遼槍法精奇,深得曹操的器重。夏侯惇跟隨曹操多年,立了許多大功。許褚武藝超羣,有勇無謀。夏侯淵跟夏侯惇是兄弟,屢建奇功。小

孫權的將領也很不錯,有周瑜、魯肅、周泰、甘寧。周瑜足智多謀,有“周郎”的稱號。魯肅有卓越的領導才能。周泰武藝高超。甘寧勇猛異常。

內容有:赤壁之戰,曹操敗走華容道,黃巾之戰等等。我就講曹操敗走華容道吧。曹操被逼到小路,小路由關羽守着,曹操讓關羽放了他,關羽説不可。曹操説:“當年我也救過你一命,還請你吃飯呢。”關羽説:“斬顏良、文丑已經報答過你了。”曹操又説:“過關斬將你今天不用還了,但是你得讓路。關羽只好乖乖地讓路。

我們雖是新世紀的少年,是祖國的花朵,但是如果沒有《三國演義》中諸葛亮那樣淵博的知識,橫溢的才華,沒有趙雲那渾身是膽的氣魄,試問,我們能有“膽”有“識”嗎?少年朋友們,讓我們攜手乘風破浪,繼往開來,做一個有“膽”有“識”的世紀少年吧!

三國演義的讀後感國中10

今年寒假,我把《三國演義》這本書從頭到尾,認認真真地讀了兩遍。當我讀完了這本書時,發現我原本不想看這本書是很愚蠢的,當我拿起了這本書,就再也放不下來了。

《三國演義》是一部出場約400個人物的歷史長篇小説,有忠厚的魯肅,勇猛的張飛,重義的關羽,納賢的劉備。無論是足智多謀的諸葛亮,還是陰險狡詐的曹操,或是心胸狹窄的周瑜、英勇善戰的關羽、趙雲……一個個栩栩如生的形象,都已深深印在我心中。

諸葛亮是我在《三國演義》中最欣賞的一個人物,他熟知天文地理,神機妙算,能文能武,足智多謀,辦事一向小心謹慎,能化險為夷,為劉備立下了汗馬功勞。他火燒新野,借東風,草船借箭,三氣周瑜,七擒七放孟獲,空城計,以木偶退司馬懿,錦囊殺魏延,巧擺八陣圖,還製作了木牛流馬。他了解魯肅的忠厚,知道他不會泄露借船機密,更深知曹操多疑,料定他不敢輕易出兵。諸葛亮安排草船,精心偽裝,利用大霧,“一字兒擺開”,是為了受箭的面積大、數量多;讓軍士“擂鼓吶喊”,是為了虛張聲勢,提示曹軍射箭方向;下令把船“掉過來,船頭朝東,船尾朝西”,既能增加受箭面積,使船身保持平衡,又能使回程順風順水,巧妙地利用草船“借”來十萬多支箭,粉碎了周瑜的陰謀,使周瑜自歎不如……諸葛亮的神機妙算,怎能不讓人佩服得五體投地呢?

讀完《三國演義》,讓我知道了這麼多的歷史人物、歷史知識,我大開眼界,受益匪淺。

三國演義的讀後感國中11

東漢末,羣雄起,自董卓以來,劃州連郡者不可勝數,曹操比於袁紹,孫劉赤壁以抗之,後天下三分,曹操北聚,劉備駐中,孫權南定。三國對奕,兵戈相向……

《三國演義》,羣雄聚會,“悵廖廊,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關羽!亂世英雄也。

關羽忠肝義膽,一身正氣。温酒斬華雄,抗萬人之異議,沙場交鋒。温酒未涼斬敵於馬下,氣懾敵軍,威震羣雄。單刀赴會,關羽從容赴約,談笑自如,視敵人如草芥,機智周旋,舉一反三,創萬世佳話。為報曹操收留之恩,他誅顏良,斬文丑,後得知劉備去向,關羽掛印封金,千里走單騎,“忠義”二字在他身上表現得淋漓盡致。

關羽一生南征北戰,但誰也不是常勝將軍,荊州之戰,由於他的驕矜自負,自以為是,終於命隕於此。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浩浩中華歷史,吞雲霄,沒乾坤,其間,又有多少個關羽似的英雄啊!

清末譚嗣同變法失敗,他自以為是要犧牲自己,就能喚醒國人的'鬥志,他毅然放棄出逃,殊不知,他的死只能染紅歷史,卻改變不了歷史。而如果他活下去,又何愁沒有機會呢?前者後者,他竟選擇了斷頭台!無奈,又一個關羽似的英雄在歷史的長河中逝去。

劉邦卻沒有上演關羽和譚嗣同的悲劇。垓下之戰,劉邦深知自己的實力遠不如楚軍,他廣招賢士,廣納良言,最終大敗楚軍,一統天下。試想,如果關羽能像劉邦一樣斟酌損益,廣納良言的話,相信,歷史將會被重寫。

縱看關羽一生的戎馬之路,前期他縱橫沙場,殺敵無數,功高蓋世,威震天下,義氣指天可歎。然而,英雄得志氣嬌虛,隕命麥城淚歎息。我想,這就是關羽的宿命——血染徵袍透甲紅。

三國演義的讀後感國中12

《三國演義》中有很多家喻户曉的角色如:張飛、關羽、劉備、曹操、孫權、周瑜、諸葛亮等。他們個有個的特色。

讀這本書的時候,我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當我讀到董卓那殘暴的行為,就會為,因他而死的無辜百姓憤憤不平,也痛恨皇帝的懦弱,但這也不能夠怪他,因為他畢竟也只是一個年幼的孩子,我也很呂布助紂為虐,他明明功夫極好,卻為了董卓給他的好處,而殺害了自己的義父,如果可以我真想問問他在想什麼,咋麼可以為了利益而殺害自己的義父呢。

幸好老天是公平的,司徒王允巧用連環計,把董卓和呂布耍的團團轉,最終董卓還是難逃厄運被殺害,但那也是他活該,做了那麼多傷天害理的事情,遭報應了吧。再説説諸葛亮把,諸葛亮一直是我做崇拜的人物,一個他十分的聰明,雖然周瑜也很聰明,但他的心胸太過於狹窄,不然也不會導致他最終被氣死的結局。諸葛亮用他的聰明才智化解了許多危機,和一個個陰謀詭計,我想沒有他劉備也就不會有蜀國,要是我身邊也有一個聰明過人的軍師該多好,這樣他就這樣用他的聰明才智幫我度過一個個難關了,可惜我身邊沒有一個像諸葛亮一樣的軍師。而張飛、關羽、劉備真是兄弟情深啊,沒有張飛、關羽劉備可能也就沒有蜀國。而對於曹操我覺得他就像是一個老謀深算的一隻老狐狸,他很謹慎,但有時候太過於謹慎未必是一件好事,一句話説的好,聰明反被聰明誤,如果他沒有那麼謹慎可能就沒有草船借箭那回事了,但也正是如此才突出了諸葛亮的神機妙算。

《三國演義》不虧是羅貫中傾盡心血的著作啊!

三國演義的讀後感國中13

《三國演義》是一部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作品,它是我國四大名著之一,雖然我對歷史不太感興趣,不過《三國演義》一書,讓我受益匪淺。

這本書講述了從東漢末年時期到晉朝統一之間發生的一系列故事。《三國演義》作者羅貫中以天才的筆觸再現了東漢末年以及三國從建立到滅亡的那段波譎雲詭的歷史,塑造了一大批鮮活的歷史人物形象。被後人稱為“七分真,三分虛”。

一直到六年級時再次品味它,我才發現了它一直深深吸引我的原因是作者羅貫中在寫這部作品時,是在元末明初的封建王朝時期,由此可見他寫作的困難之大。

書中,我最感到可惜的是“阿斗”劉禪,因為劉備的教育不當,他從那個連諸葛亮都嘖嘖稱讚的好孩子演變成了一位昏庸無知的王,這其中原因,無疑是劉備的溺愛啊。

在我們的生活中,這種例子也比比皆是:有一個小男孩,已經七八歲了,就讀國小二年級,有一次,他回家後,想要吃香蕉,就吵着要奶奶幫他拿香蕉並剝好皮,可他的奶奶因為在做飯脱不開身,便説:“你自己去剝吧。”這時,那個男孩邊大吵大叫,最後,見奶奶仍紋絲不動,便自己剝皮了香蕉,還將香蕉皮扔了一地,並且覺得很委屈。

剝香蕉對一個7,8歲的小孩來説並不難,可為什麼這個男孩卻要讓他人來做呢?是因為溺愛啊!溺愛會讓人的獨立能力下降,也會讓人不會愛,只知道對別人説“NO”,不能容忍別人對自己説“NO”。這一切都是溺愛惹的禍啊。

《三國演義》告訴我們的不止這些,還有更多更多,一本好書,可以讓我們感悟很多。

三國演義的讀後感國中14

我國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國演義》是明代作家羅貫中創作的。它講述的是東漢末年,朝廷腐敗,民不聊生,諸侯混戰,逐漸形成魏、蜀、吳三國。經過數十年的征戰,終被司馬家統一,改為晉朝的故事。

我和很多人一樣,對三國那麼感興趣,是因為裏面眾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從小的我就愛看三國動畫片,夢想成為一個大英雄,象擅使青龍偃月刀的關羽,擅使亮銀槍的趙雲,擅使丈八蛇矛的張飛,擅使方天畫戢的呂布。還有火燒赤壁、舌戰羣儒、空城計、七擒孟獲等足智多謀的一代軍師諸葛亮。就是這樣的一本書讓我深深着迷。

但我現在再讀三國,卻有了許多新的認識,而令我感觸最深的是劉關張三兄弟的死。想當初關羽八面威風,温酒斬華雄、誅顏良、殺文丑、千里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但後來卻大意失荊州,敗走麥城,死於吳國大都督陸遜手中。所以,我認為關羽死於“驕”。再説張飛,因為關羽的死,他借酒澆愁,喝醉酒就暴打手下的士兵,後來幾個士兵見他喝醉,把他殺了。我認為,張飛死於“躁”。劉備基於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因為關羽之死,他領兵不管諸葛亮的反對討伐吳國,一意孤行,最後被吳國陸遜火燒聯營八百里,逃到白帝城,病逝於此。我認為,劉憊死於“迂腐意氣”。

看到他們的結果,我明白人應該戒驕戒躁,遇事應深思熟慮,更不應當意氣用事,這樣我們才能在人生道路上取得成功。作文

三國演義的讀後感國中15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每當這首《臨江仙》出現在我的視野裏,耳畔彷彿響起古典劇《三國演義》中楊洪基那深沉而雄渾的音調,令人深思。心底平靜的湖面也泛起美妙的漣漪,思想也插上了翅膀一樣隨着歌聲穿越千年時光,去追溯令人嚮往的歷史。而這都源自《三國演義》—心中永遠的經典。

《三國演義》是一部歷史,一部詳盡宏達的歷史。它記載了從東漢末年黃忠之亂到公園380年約110多年的歷史。它以陳壽的《三國志》為模板,經過作者羅貫中大膽的藝術創作而完成的,使高深難懂的政史以一種有趣、貼近生活的藝術表現形式展現在廣大羣眾面前,併為人們所喜愛、傳頌。《三國演義》又是一部小説,一部內容豐富藴涵深刻的小説,作者匠心獨特,以生花妙筆勾勒出桃園三結義,過五關斬六將,火燒赤壁,借東風,長板橋等一系列生動的故事,為婦孺皆知。它妙趣橫生的文字,以及馳騁於神出鬼沒境界的暢快深深地打動了我,而它也成了我心中永遠的經典。

《三國演義》被學着們列為“四大名著”之一,而它確實無愧這一美譽。翻開它,就猶如綻開了一副巨大的歷史畫卷。作者並不華麗卻十分準確的文字就像點點筆墨給這幅花捲描繪出朵朵奇葩,使每一位讀者都深深陶醉於其中。這裏既有硝煙瀰漫的戰場,也有風花雪月情誼深長的愛情。引人入勝的情節讓人忘卻了這是在述説歷史,而分明是在娓娓地講述一個美麗而動聽的故事,我想這大概就是經典之作與眾不同之處吧。書籍真的是世人累積智慧之不滅明燈......

《三國演義》,一部豐富而深刻的鉅作,僅憑我的三言兩語又怎能細説?如今,硝煙散去,英雄不在,千年故事已變為塵埃,只剩下“黯淡了刀光劍影,遠去了鼓角錚鳴”的淡淡哀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