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雲的勵志文章

馬雲作為一個站在國內風口浪尖上的人物,勵志這很多人,那麼馬雲的勵志文章都有哪些呢?一起來看看吧。

馬雲的勵志文章

馬雲的勵志文章:湖畔大學教什麼?

演講時間:20xx年3月27日

——馬雲在湖畔大學第二屆開學典禮上的勵志演講稿

大家早上好,首先祝賀第二期的同學,感謝我們校董,也感謝第一期的同學,感謝所有老師,感謝所有企業家。

今天天氣不錯,儘管經濟形勢大家很擔憂,但是總有好、有壞,選擇在這個時候開學,我覺得還是非常有意義。湖畔大學起因在哪兒,第一期我講過,八年以前,那時候經濟形勢也不是很好,有一波人,我們一些做企業的人心情也很鬱悶,有人提出我們去一個地方叫不丹,説那個地方空氣是甜的,那個地方環境非常優美,反正大家心情不好,就一起出去旅遊了一趟。

到了那邊以後,發現哪來的甜的空氣。但是那裏的人特別有幸福感,那邊的人講一個幸福指數,在路上,我們學到了很多東西,交流了很多關於信仰、信念、國家的思想,在回程的飛機上,我們這些人,像馮侖也好,我們那時候去了很多人,路上大家説企業那麼難做,我們説成立一個民營企業大學,成為中國經濟發展過程中的黃埔軍校。飛機上大家一哄而上,把我推任為第一屆校長,七八年以來,幾乎在外面,大家見到我都叫校長。我們公司內部的人也跟着喊校長,我心裏面內疚,這件事情答應了,沒有做起來,答應了,沒有去做。

去年我們經歷了很多,很多的校董將近七年的思考,我們到底要辦一個什麼樣的學校,這個學校跟MBA有什麼區別,跟哈佛有什麼區別,跟北大清華有什麼區別,我們該招什麼樣的學生?我們經過很長時間的思考。其實很多時候想得越久,不一定想對的事情都做得到,先成立再説。憑着一股勁,我們經過七年的思考,成立了湖畔大學。成立的第一天,我跟第一期學生也交流過想法,我們這個學校,所有的第一期、第二期的同學來,幫助我們共同創建這個湖畔大學。

要辦什麼樣的學校?該招什麼樣的學生?

湖畔大學未來怎麼走,我們要做民營企業家自己的大學。學一些什麼、教一些什麼,這是我們自己共同研究、共同探索。所以我們對於這些學員的要求,選擇的方向,錄取的手法都跟別人不一樣。我説最好的學校,首先要學生好,老師好,這是很重要,但是學生本身好非常重要。我們未必一定能夠把最好的學生,中國最好的企業家能夠招到我們湖畔大學來,但是我們如果認認真真做,有一天有這樣的使命,就有可能做到這樣子。

在湖畔大學前面幾屆,我們堅持一點,這些學生、這些學員不需要我們教,他們也會很成功。我們的職責是發現企業家、訓練企業家,因為企業家精神,企業家是很難被培養出來的,但是企業家是可以被發現、可以被訓練的。

哈佛好,哈佛最佳的是學員好,幾十萬、幾百萬裏面,挑出一些學生來,這些學生肯定不會差到哪裏去,事實上第一期、第二期,前面十期的學員,我們希望發現一批苗子,但是未必一定是最好的,我們沒有辦法找到最好的,我們只能找到最合適的,我們合適你,你合適我們。就像阿里巴巴十八個創始人到前面一百、兩百名的員工,真的有那麼好?未必好,但是今天他們個個很厲害的原因是心裏的意志力比別人強,人與人有區別。

做事情有三個度:角度、深度、廣度

人家説我為什麼演講這麼好,我説我很少用排比句,真誠。做事情,三個度:看問題的角度,看問題的深度,看問題的廣度,這三個度不一樣。有時候我講話不一定對,但是我自己是相信的。別人聽了很生氣,他説你錯了,錯不錯不重要,我相信,自己相信很重要。你看問題的角度跟人家不一樣,你看問題的深度不一樣,你看問題的廣度不一樣,你自然就會不一樣。湖畔大學希望發現這批學生,經過訓練以後,他們對於問題的看法的角度不一樣,對於問題的深度不一樣,對於問題的廣度也不一樣。

我們希望聚集這麼一批企業家,我們想打造一個新的商業文明,因為我們相信新的商業文明的時代已經到來。整個企業的發展,在未來的一百年、兩百年,在本世紀將會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第一次工業革命誕生了工廠,近百年以前,以能源革命為主誕生了公司,這次技術革命誕生了什麼樣的商業組織形態,工廠出來的時候,顛覆創造了整個世界的變革,公司出來的時候,整個商業環境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這次技術革命跟上兩次的差異是釋放了人的腦袋,智慧發生了變化、思考發生了變化、組織形式一定會發生變化。什麼樣的組織才能適應二十一世紀的發展,什麼樣的商業文明才能在本世紀生存起來,什麼樣的公司能夠在這兒發展,天下各種業務都有機會,只是你是怎麼去思考這些業務,你是怎麼組織自己的公司或者企業或者怎麼樣的組織方式,去適應、創造這樣的價值。

在湖畔大學不僅僅是一個傳授,而是一個共同研究的項目,一個課題,去尋找、發現、創造、適合二十一世紀的平台,能夠適應這個經濟,我們創造更多的就業,讓中國經濟能夠好。其實在我們這裏,以後沒有什麼國有企業、民營企業、大企業、小企業之區別,只有你是否適應新的商業文明,是否有企業家精神,是否對問題的看法不一樣,是否對問題的深度不一樣、廣度不一樣,是否有強大的情懷,這是我們希望去建立起來的。

湖畔大學教什麼?

我想這個學校受人關注,但千萬不要以為我們這個學校已經與眾不同,我們這個學校與眾不同只是今天在形式上面,我們所有的“三”,必須要有三年創業經驗,必須有三十名員工以上,必須納税三年,必須有三千萬營業額,我們今天不是培養你怎麼創業,我們希望如何讓你這個企業能夠活得更長,上個世紀企業以規模見效,一定要有足夠的規模才能成為大企業,在湖畔大學並不是培養大企業,我們培養好企業,企業如人,人要活得好,要開心、要自在,活得長,要健康。一個企業也無非如此,做企業的人,要如何去思考,我們為什麼去尋找幸福感,因為我們很累,我們不幸福。但是有些人確實活得非常有幸福感,有些企業做得不大,但是很快樂。

我想在這個大學裏面,我們不會教你怎麼具體賺錢,解決你今天員工的問題,這些課程有沒有?我們都會有,但這不是主要我們這個學校要教的東西,我們希望這個學校分享的是讓你的企業能夠活得更長,好死不如賴活着,做人也一樣,做企業也一樣,你能活很久,一定有獨到之處,精彩一刻太多了,大家聚集起來做一件事情、做一個項目,做一個Project,任何做一個Project,任何做一個大的項目,必須要思考它對你活得長有好處嗎。第二,對活得好有好處嗎,活得健康有好處嗎,讓自己自在嗎,讓自己舒服嗎?老闆不舒服,員工一定不會舒服,而且不可能舒服得長。所以在這個羣體裏面,我們希望在這兒,形成一種文化,讓每個企業活長、活久,中國企業活到三十年以上的非常之少,而這個大學的願景就是做三百年。

我們會教大家人文的情懷,其實很多藝術家、很多企業家首先要有藝術家的氣質和藝術家的思考,我自己把自己定位,六七年以前,我是一個老師,但我更是一個藝術家,我就是把自己稱之為藝術家。只有把自己的作品、把自己的公司像藝術家一樣的思考,你才有可能覺得有樂趣所在。但是遺憾的是什麼?缺憾是企業家跟藝術家的差異,藝術家可以排練一萬遍,你們沒法排練,一出來要麼死掉,要麼滅亡。但如果在這裏面淡然自在地運營一家公司,把它變成一個行為藝術,像淘寶也好、天貓也好、聯想也好、復星集團也好、巨人也好,每一件作品都無人可複製,真正的成功是創造,不是複製,能複製的東西不值錢,那是工藝品,真正的藝術品無法複製,而且自己也沒法再幹一遍。所以我覺得我們在這裏,我希望大家學習歷史,學習文化,學習藝術,學習政治,沒有格局,沒有情懷,你的企業做出來不會受人尊重。在這個學校裏面,我們希望誕生出來的企業家是有情懷、有願景、有味道。我也挺怕那些藝術家帶有商業思考,當然企業家是一定要有一些藝術家的意識,政治家也必須要有商業的意識,所以這個是我們在這裏跟大家探討。

我們一定是做了很多常人沒有辦法理解的事情,我們忍受了常人無法忍受的事情,我們看到了別人沒有看到的東西,我們做了別人不相信的東西,這就是訓練,訓練就是做自己最不願意做的,不喜歡做的事情。有的時候一個政策出來,我們真的很生氣,但是既然下來了,我們遵守,我們適應它,我們比別人先適應,要麼參與改變它,要麼適應它,總有辦法的。

另外,我們這個學校跟MBA有一些具體的差異,我們不是教大家怎麼成功,我們是告訴大家別人是怎麼失敗的,所有的案例,都是以失敗為主,但不都是失敗,這個訓練的角度是不一樣的。所以我們希望大家多學一點別人怎麼失敗,別人是怎麼犯錯誤,別人在這個錯誤裏面是怎麼過的。我們在座的企業家,我們有沒有運氣?我們有運氣,我們有沒有機遇?我們有機遇,但是理論來講這個運氣和機遇每個人差不多的,但是碰上災難的時候,每個人的處理手法不一樣的,我們要有想象力,要有獨立的想法,我希望湖畔大學企業家有未來,我們每個中國人都有自己的信仰,因為只有有信仰,人才有敬畏精神,但是每個企業家必須要有信念,因為你有了信念以後,你才不會被誘惑,不會東搞西搞,你的戰略才會是有定力的,沒有信念的戰略是沒有定力的,但是沒有信仰的人是會迷失的。這個我希望大家要記一下,在這個學校裏面走的路。

真正的企業家不是被培養出來的

其實中國的商業環境越好,企業家羣體越健康,越多人相信新的商業文明,越多的人懂得開放、分享、自在,活得長、活得久,我們的商業本身的羣體才會受人尊重,否則我們永遠被人家眼裏面説“士農工商”,商一定被排在最後,因為人們對商真的不瞭解。

商的三個核心的東西,是其他羣體沒有的,真正的企業家不是被培養出來的,士農工都是可以被培養的,但是商人很難被培養。而且另外一點,商人的三個特別的素質,結果導向、效率導向、公平導向,這三件事情是商業時代、商業社會必須要有的,你作為一個企業,必須要有結果,忽悠了半天,沒有結果,不是瞎扯嗎。效率,人家幹這個事情五十塊錢,你怎麼做到十五塊錢,或者四十五塊錢,公平,做生意沒有辦法強迫人家一定要按照你的遊戲做的,大家互相協商,達到雙贏的結局。

我們也希望有很多年輕的政府官員,也能夠在這兒學習,商人和企業現在稱之為“親、清”,就是親近、乾淨。只有互相理解,才能走到這一天,政府官員也必須具備這樣的意識,就是結果導向、效率意識以及公平意識。我希望有一天,二十年、五十年、八十年以後,有很多中國的政府官員,那些政治家們説,我曾經受過湖畔大學商業意識的訓練,懂得了結果導向、效率導向和公平意識。

十幾年以前,阿里巴巴的願景,就是三十年以後,中國五百強中,兩百個CEO來自於阿里巴巴集團體系裏面訓練過的。今天,我們這個使命移交給湖畔大學。未來二十年、三十年以後,中國經濟十大人物中,四個每年必須是跟湖畔大學這裏有關係,有這樣的想法,才有這樣思考的思路,未來中國的五百強中,至少兩百強的CEO來自湖畔大學。

馬雲的勵志文章:馬雲締造阿里巴巴帝國祕訣

一、學數學不如學英語

正所謂“無心插柳柳成蔭”,目標北大,只考上杭州師院;三年大學聯考,一年數學成績1分,一年成績19分。大學畢業後,馬雲當了6年半的英語老師。期間,他成立了杭州首家外文翻譯社,用業餘時間接了一些外貿單位的翻譯活。馬雲説,“我當年學英語,我沒有想到後來英文幫了我的大忙。所以,做任何事情只要你喜歡,只要你認為對的,就可以去做。如果你思考問題功利性很強的話,肯定會遇到麻煩的。”

後來這位“杭州最棒的英語老師”因為英語好的原因,受浙江省交通廳委託到美國催討一筆債務,結果是債沒討成,卻促成了他與互聯網的十年姻緣。

互聯網本來就是“舶來品”,馬雲流利的英語賦予他一張“國際通行證”,使得他有機會征服《福布斯》記者,早早登上了《福布斯》的封面;使得他可以結交楊致遠、孫正義甚至比爾克林頓這樣的人物;使得他可以穿梭在達沃斯論壇,讓大家記住阿里巴巴。

這些都促成了馬雲的國際化視野,使他能弄來資金,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二、目標遠大高舉高打

雖説馬雲絕非天生麗質,但後天的“難自棄”讓他笑到現在。

1999年春天,阿里巴巴創辦之初,馬雲向僅有的18名員工信誓旦旦:“我們要建成世界上最大的電子商務公司,要進入全球網站排名的前十位。”

他為阿里巴巴確定的目標是:要做80年持續發展的企業、成為世界十大網站、只要是商人都要用阿里巴巴。

他還表示,“我們現在好像在建一個大樓,今天是裝一根水管,明天是安一個馬桶,所有的事情都是亂七八糟的,而且經常改來改去。現在只有一個大概的輪廓,可以這樣説,阿里巴巴造幾棟樓,現在的基坑都已經打好了。也許到20xx年,我們可以看出一個面目基本清晰的阿里巴巴。”

在很多人對阿里巴巴將信將疑的時候,馬雲的高舉高打策略也沒有動搖過。如西湖論劍、請克林頓當嘉賓等。

三、選對偶像不怕當粉絲

在今年的第二屆阿里巴巴網商大會上,馬雲當着楊致遠的面,稱其為“偶像”。的確,沒有楊致遠,馬雲的人生軌跡八成是要改寫。

1995年,馬雲在美國第一次接觸互聯網,第一次看的網站就是雅虎,並“偶遇”楊致遠。隨後,楊致遠成了偶像,馬雲則成了“粉絲”。結果是,馬雲有幸在當年全程陪同了楊致遠的首次中國之行,帶他去了長城故宮,並由此建立了長期夥伴關係。此後如引來孫正義的投資、拿下雅虎中國,以及最終香港上市,背後都隱現着楊致遠的身影。

四、口才與“精神控制法”

接觸過馬雲的人都有體會,馬雲的口才“實在是太好了”,好得讓人對他的話總有些將信將疑。據説第一次到央視錄節目,某編導就認為他誇誇其談,“不像好人”。

如果將馬雲的精彩言論出版一本“馬雲語錄”,相信並不是什麼難事。

阿里巴巴能像磁石一樣吸引大批人才加盟,除了其本身的吸引力外,馬雲不斷地“洗腦”也是一個重要因素,有媒體稱之為“精神控制法”。

1999年,馬雲決定回杭州從零開始創辦“阿里巴巴”網站。他對北京的夥伴們説:“願意同去的,只有500元工資;願留在北京的,可以介紹去收入不菲的雅虎和新浪。”他説用3天時間給他們考慮,但不到5分鐘,夥伴們一致決定一起回杭州去“芝麻開門”。

據説馬雲頗為以此為豪。

馬雲的精神控制法讓公司員工擰成了一股繩,成為了所謂的“螞蟻雄兵”。直到上市前夕,馬雲才高薪聘請了一些“虎豹豺狼級”的高級職業經理人加盟。

五: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

“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是阿里巴巴所有業務的核心指導原則。

“我們要求銷售人員出去時不要盯着客户口袋裏的5元錢,你們是負責幫客户把口袋裏的5元錢先變成50元錢,然後再從中拿走5元錢。”馬雲説。

“如果客户只有5元錢,你把錢拿來,他可能就完了,然後你再去找新的客户,那是騙錢。”“客户都完了,窮了,阿里巴巴也就完了。”這其實也是馬雲生意經的鮮明寫照。有人説馬雲朋友多,其中固然有馬雲的人格魅力在,但在生意場上,馬雲的這種價值觀也讓他得到了不少生意上的夥伴。

六:倒立

馬雲説,如果你倒過來看世界,他會變得不一樣。

這不僅僅是理論,而是阿里巴巴員工的“必修課”。20xx年,《福布斯》雜誌刊登了阿里員工貼牆倒立的照片,還説那是淘寶網員工的“招牌動作”。

的確,“倒立”思維讓馬雲在與競爭對手打拼時,可以充分認識自己與對方的優劣,做到“以己之長,攻其之短”。

倒立思維的結果,就是馬雲在與競爭對手過招時,從不按規則出牌。

七:迴避辦公室政治辦事靠團隊

“有的公司文化是爾虞我詐,搞辦公室政治,阿里巴巴不是。”馬雲曾表示。“我告訴新來的同事,誰違背了這個,沒別的話好説立即走人。”

為了打擊辦公室政治,阿里內部人員換崗頻繁,馬雲還曾在公司內部展開“延安整風運動”。馬雲相信,只要目標一致,一個平凡團隊也能創造出奇蹟。其實,阿里巴巴就是一個馬雲一手打造的“螞蟻雄兵”兵團。

為了證明,馬雲甚至將西遊記的唐僧師徒也看作是一個平凡的團隊。馬雲認為,唐僧目標明確,孫悟空能力出眾,豬八戒好吃懶做,沙和尚任勞任怨八小時工作制,“這是一隻平凡的團隊,卻是嚴格創造的團隊,就是這隻平凡的團隊最終經過九九八十一難,取到真經。”

馬雲多次説過,在阿里巴巴,客户是上帝、其次是員工,最後才是投資者。

八:武術

馬雲是一個狂熱的武俠迷,據説年少時就喜歡舞搶弄棒,對武俠小説更是入迷。

馬雲與金庸最早是上個世紀90年代在香港見第一面。兩人聊得投機,金庸便給馬雲題字“多年神交、一見如故”。

因此,後來攜金庸先生數次西湖論劍自不必説。阿里巴巴的核心價值觀也被馬雲稱為“六脈神劍”——客户第一、團隊精神、擁抱變化、誠信、激情、敬業。

“中國企業都有一個從少林小子到太極宗師的過程。少林小子都會打幾下,太極宗師有章有法,有陰有陽,中國企業要從第一天就有練太極的想法才行。”

喜歡武術,讓馬雲結識金庸;有了金庸,西湖論劍才有了號召力;而作為東道主,馬雲儼然成了武林盟主。其實,那時新浪才是老大,盟主應該由王志東來當。

九:變

馬雲曾説,“我覺得變化是必然的,互聯網最大的特徵是變化,阿里巴巴就處在不斷的變化之中。”

馬雲無疑是善變的,浙商的精明在他身上一覽無餘。孫悟空有72變,馬雲深知,在千變萬化的市場面前,不變的結果只有死路一條。

“擁抱變化”是阿里巴巴的所謂“六脈神劍”之一。馬雲對此的解釋是,突破自我,迎接變化,把變化當作日常生活。

的確,這些年,阿里巴巴都在經歷劇烈變化。成立中國供應商、推出誠信通、成立淘寶、成立支付寶、收購雅虎中國、分拆業務、籌備上市,幾乎沒有停歇,阿里巴巴員工從幾十人發展到幾千人。

在阿里巴巴內部,變是不需要理由的,馬雲要摧毀的,是員工頭腦中的一切慣性和惰性,他要榨乾的是,員工的全部創造性。

馬雲的勵志文章:馬雲名言中的彩票哲學

——馬雲關於做企業的那些名言語錄

1、要找風險投資的時候,必須跟風險投資共擔風險,你拿到的可能性會更大。

2、記住,關係特別不可靠,做生意不能憑關係,做生意也不能憑小聰明。

3、不要貪多,做精做透很重要,碰到一個強大的對手或者榜樣的時候,你應該做的不是去挑戰它,而是去彌補它。

4、這世界上沒有優秀的理念,只有腳踏實地的結果。

5、一個好的東西往往是説不清楚的,説得清楚的往往不是好東西。

6、如果你看了很多書,千萬別告訴別人,告訴別人別人就會不斷考你。

7、做戰略最忌諱的是面面俱到,一定要記住重點突破,所有的資源在一點突破,才有可能贏。

8、小企業有大的胸懷,大企業要講細節的東西。

9、有時候死扛下去總是會有機會的。

10、所有的創業者應該多花點時間,去學習別人是怎麼失敗的。

11、關注對手是戰略中很重要的一部分,但這並不意味着你會贏。

12、戰略不能落實到結果和目標上面,都是空話。

13、絕大部分創業者從微觀推向宏觀,通過發現一部分人的需求,然後向一羣人推起來。

14、不管你擁有多少資源,永遠把對手想得強大一點。

15、80年代的人不要跟70年代,跟60年代的人競爭,而是要跟未來,跟90年代的人競爭,這樣你才有贏的可能性。

16、商業計劃絕對不是一個銷售計劃,裏面有無數細節,無數人才的運營。

17、戰略有很多意義,小公司的戰略簡單一點,就是活着,活着最重要。

18、必須先去了解市場和客户的需求,然後再去找相關的技術解決方案,這樣成功的可能性才會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