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建偉簡介

散文-巾幗詩人唱大風

柳建偉簡介

作者:柳建偉

1991年金秋,辛茹、我,還有全軍40多個青年軍官懷揣着文學夢,成為解放軍藝術學院文學系的學員。那兩年,因為文學熱已經退燒,詩人也好,作家也罷,想靠一首詩一篇小説名揚天下已不可能。對此,我們都有些鬱悶。

但鬱悶畢竟不是我們這些學員的主營業務。我們的主營還是大量的閲讀和創作。也就是在那兩年的閲讀中,我邂逅了辛茹的詩歌。在校的兩年,辛茹寫了不少詩,而寫得最好的無疑是情詩。比如:“相約登臨雪巔/相約活到黎明/相約在夢幻的河邊/親手搭一幢小木屋/讓屬水的女兒/春採桑葉/秋採紅菱/像一顆明亮的露珠/永遠盈在/你我肥綠的草葉下。”比如:“光榮在尋覓你們/風和雲滿懷着崇敬/你們高貴而驕傲地/躺在被風雨剝蝕的墓碑下/歌唱戰鬥、死亡和幸運/此刻你們的名字/已被朝聖者和鮮花/嵌上鑽石般的花邊/歌唱和平的人們/在內心最深處/為你們莊嚴地建起祭壇。”

這些略帶朦朧感的詩句,這些極見才華的詩句,要是早生十年,生在朦朧詩鼎盛時期,辛茹恐怕早就是名揚天下的女詩人了。可惜她晚生了十年。這已不是那個以一句“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尋找光明”就可以名揚天下的時代,詩歌與讀者的“蜜月期”已經過去了。因此,辛茹這個敢愛敢恨、至情至性的女詩人,只好懷揣着這些詩篇,還有理想和夢,走出學校,去等待現實中理想的生活和經典的詩歌。

我們這屆學員作鳥獸散後,我很久沒見過辛茹。關於她的消息,幾年間也聽到過一些,比如她由第二炮兵研究所調入文工團創作室,比如她依然在不停地寫着她的詩歌,比如她為電視劇《今秋不言情》創作的主題歌曾經小火過一把等等。作為同學,聽了這樣的好消息也只能是在心中默默地祝福她。如此而已。

大約在上個世紀末吧,首屆魯迅文學獎揭曉,辛茹的詩集《尋覓光榮》榜上有名。作為同學,我真的為她高興。因久不通音訊,我只好託人向她代轉我的祝賀。我把這個獎看作是對辛茹二十年如一日痴迷詩歌的一種補償。如果不是我孤陋寡聞,辛茹是唯一獲得中國最高詩歌獎的軍旅女詩人。我在想,辛茹已經圓了她的詩歌夢,可以開始過一種相對輕鬆的生活,享受一些相對閒散的時光。可是,我想錯了。

兩年前我由成都調到了北京,在京同學為我接風,席間沒有辛茹,説她去一個導彈旅代職了。初來乍到,一天到晚窮忙,我也沒細問辛茹的情況。後來,我因為給第二炮兵寫電視劇《石破天驚》,又錯過了兩次同學聚會,也錯過了兩次與辛茹相見的機會。就這樣,我和辛茹竟有近十年沒有見過面。至此,辛茹在我心中的形象是這樣的:一個低調的、總愛笑着的傑出的抒情詩詩人。

然而,我還是錯讀並低估了我的這個叫辛茹的女同學。

我低估了這個女同學的生命力和創造力。我更低估了辛茹對第二炮兵這支部隊愛的深度、濃度和純度。

一週前,我在同學的聚會中見到了辛茹。她還是那麼愛笑,那麼低調。也許是老同學間無拘無束的緣故吧,她在席間幾次放聲大笑,這一細節讓我看到了她另外的一種性情。當談到第二炮兵部隊時,她幾次淚眼模糊,那種濃烈真摯的情感,感染了我們所有在座的同學。分別時,辛茹拿出十幾本厚厚的精裝書送給大家。她遞給我時説:“這是我新出的長詩,你有時間就看看吧。”當時藉着夜幕,我模模糊糊地看清了書名:《火箭碑》。

毫無疑問,《火箭碑》是辛茹迄今為止最重要、最有價值的一部作品。《火箭碑》這首長達五千行的抒情詩,是一部再現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炮兵40年雄奇歷史的史詩。眾所周知,第二炮兵這支部隊是中國人民解放軍中一支成立較晚,但戰略地位相當重要的新兵種部隊。今年,這支部隊已經40歲了,文學應該向第二炮兵這柄護國長劍表達足夠的敬意。辛茹這位女性詩人,專注而深情地為第二炮兵的40華誕獻上了一份沉甸甸的厚禮。要知道,五千餘行的長詩,在軍旅詩歌中,在各軍兵種裏,還是第一次出現。僅為此,我也要約辛茹一談。

見了辛茹後,我才知道,長詩《火箭碑》只是她系列長詩中的第一部。她的創作構想十分宏大,她要為第二炮兵寫一部長詩三部曲。接下來她還要寫《沒有戰功的戰神》和《八千里路雲和月》。她準備再用三到五年時間,完成剩餘的兩部。

這真是一個讓我這個男性文人敬佩的龐大計劃。讀過《火箭碑》,我堅信辛茹能把後兩部長詩寫得更好。作為老同學,我認為我有責任和義務向讀者特別是軍隊讀者介紹她的全景式抒情長詩《火箭碑》。 (解放軍報200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