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承中華文化·共築精神家園》讀後感(精選29篇)

看完一本名著後,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東西,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讀後感了。你想知道讀後感怎麼寫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傳承中華文化·共築精神家園》讀後感,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傳承中華文化·共築精神家園》讀後感(精選29篇)

《傳承中華文化·共築精神家園》讀後感 1

夜已深,天空中鋪滿了繁星。我還在書桌前不知疲倦地讀著《傳承中華文化 共築精神家園》。幾個小時過去了,不知不覺已經翻到了最後一頁,但我的腦海中卻像電影般放映著中華五千多年的悠悠歷史,中華民族創造的無數的輝煌成就。春秋戰國時期,諸子百家的人物們創作了許多著作流傳至今:儒家的《論語》、道家的《道德經》、墨家的《墨子》、兵家的《孫子兵法》等。中國古代的一些發明還傳到了西方——那就是“四大發明”:造紙術、指南針、印刷術和火藥。

《少年周恩來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令我感受最深的`一篇文章。這篇文章講述周恩來看到中華不振的樣子,下決心“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周恩來的目標是使中華崛起,我的夢想是當一名書法家。雖然這個目標在他的映襯下顯得十分渺小,但我會努力地實現它。中國書法是漢字特有的傳統藝術,被讚譽為:“無言的詩,無行的舞;無圖的畫,無聲的樂”。現在的書、材料都是由印表機列印,不用手抄,也許有些人會覺得書法的用處越來越少;然而,我卻不這樣認為,我想把這項傳統文化學好,想把這傳統文化傳承下去。現在的我天天練書法,但還是不夠美觀。要是參加比賽的話很難得到高級別的大獎,所以我要堅持不懈地練。我多麼希望自己有一天可以捧著我的書法作品去領取獎勵呀!上個學期,在學校的硬筆比賽中,我已準備充分,但還是隻得到了二等獎。不過,我不氣餒,心想,別人可以得一等獎是他們刻苦練習才寫得好,這一等獎其實是證明了他們刻苦努力的結果,是一種榮耀,只要我不放棄,堅持練習,一定能不斷進步的。所以我現在要加把勁兒練習,爭取下一次比賽名列前茅。機會終於來了,去年暑假的時候,得到廣西要組織開展西南部賽區的書法比賽的訊息後,我就努力、不停地練,最後雖然只得了三等獎,卻讓我感受到了努力的收穫,也讓明白練習書法不僅僅是為了參加比賽獲得大獎,學習的過程就是一種快樂。今後,我要像周恩來為中華之崛起而努力讀書一樣,為了自己的目標努力!

中華文明源遠流長,孕育了中華民族的寶貴精神品格,培育了中國人民的崇高價值追求。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思想,支撐著中華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傳。書雖然已經讀完了,但是思考還在繼續,書中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讓我回味無窮。

《傳承中華文化·共築精神家園》讀後感 2

今天,我認真讀了《傳承中華文化,共築精神家園》這本書。其中,尊師愛親這一章節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最感興趣的是第一個故事《顏回煮飯敬師》。

故事主要講的是:孔子和他的學生們周遊列國,一連好幾天都沒吃上飯。大弟子顏回看見老師很餓,於是向人乞討。等他回來做完飯時,孔子也剛好睡覺醒來,聞到一股撲鼻的飯香,便跨出房門。只見顏回正從鍋裡抓一把米飯往嘴裡送,孔子見了又高興又生氣。過了一會兒,顏回恭恭敬敬地端著一大碗白米飯送到孔子面前說:“做好了,請老師進食。”這時,孔子說:“我在夢中見到了去世的父親,我要用它來祭奠他老人家。”顏回把米飯奪去,說道:“不行!這米飯不乾淨,剛才煮飯時不小心把炭灰掉在上面。後來,我把沾有炭灰的米飯抓著吃了。”孔子聽了這番話,深感顏回是個賢德之人。

讀了這個故事,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尊師愛親”四個字縈繞心頭,不由得想起了爸爸給我講的遠房小表舅的故事。

小表舅的母親有點智障。每天只要小表舅一上學,母親就會在後面遠遠地跟著,上課時,一直站在校門口扒著鐵柵欄向裡面張望。小表舅從來不出教室玩兒,因為一到下課,同學們就會對著母親說說笑笑,雖然很遠,可是小表舅總能清晰地聽到大家的小聲議論。

一天,老師把小表舅叫到一邊,問:“為什麼最近悶悶不樂?”小表舅說出了實情。老師語重心長地說:“沒有母親就沒有孩子,沒有哪個母親不愛自己的孩子。你還記得嗎?有一次,別人送給你的.媽媽一根冰棍,她捨不得吃,跑回家裡遞給你吃。你應該為有個好媽媽而驕傲。”

老師的話深深觸動了小表舅的心,從此他幫助母親幹活了,掃院子、餵雞,還給母親紮了一個小辮子,母親睡覺的時候都捨不得解下辮子上的橡皮筋。而小表舅學習更加努力了,他不僅要感謝母親,也要感謝老師的理解和開導。

生活是一片草原,“尊師愛親”是草原上成片的美麗花朵,有同學們向老師敬禮問好的禮儀之花,有兒孫給爺爺奶奶打洗腳水的孝親之花,有父親為病重孩子捐獻器官的慈愛之花,更有廣大人民為貧困家庭捐款的博愛之花……想著想著,我的內心力量變得無比強大。我們所做的一切,不都是在繼承和弘揚中國的傳統美德和民族精神嗎?我激動萬分,為生活在這樣一個偉大的“禮儀之邦”而感到驕傲和自豪。

《傳承中華文化·共築精神家園》讀後感 3

我無意中看到了一本書——《傳承中華文化,共築精神家園》。好奇心驅使著我,翻開書本,津津有味地看了起來,是它讓我知道了文化成果的燦爛輝煌,也是它讓我懂了文化血脈的源遠流長。

讀了這本書,我瞭解到從諸子百家到四大發明;從四大名著到數學醫學;從書法繪畫到建築水利。孔子、老子、李白、曹雪芹……他們用不朽的名篇在史冊上寫下了閃光的名字。

給我印象最深的是“顏回煮飯敬師”這一小故事,說的是:孔子和學生周遊列國時在路上被困,一連幾天沒飯吃,孔子用睡覺來忘卻飢餓。大弟子顏回見老師捱餓十分憂傷,沒有別的辦法只好向人乞討,終於要回了一些米,卻在煮飯時碰到了炭灰,但他卻把落了灰的飯自己吃了,留下白白的米飯給孔子吃。孔子知道了此事,很是感動。

這個故事雖然是件很小的事,但卻告訴我們要懂得感恩親人、尊師重教。

記得有一次,媽媽帶我去醫院看病,等待的時候,看到有個年輕人揹著一個老人來看病,看著年輕人額頭豆大的汗珠往下滾,真是替他心急,沒有座位,他就那樣一直揹著老人不肯放下,後來,好心的醫生見他辛苦,就先給他看了,後來才知道,那老人是他的父親,病了很多年,無法下地走路,他就從一樓一直背上三樓,老人還誇他一直照顧他,沒有放棄他,送他去養老院。在場的人都誇他孝順。但他說,這是他應該做的,不值得表揚。

但我認為年輕人的行為是值得我們學習的,現在的.人,生活條件好了,做大事,賺大錢,但也不能忘本。百善之首,以孝為先,如果連自己的父母都不孝敬,那還談什麼品格,談什麼美德呢!

身為國小生的我們,雖然不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小皇帝、小公主,但也沒體驗過挨餓受凍的日子,我們都是生活在父母的保護罩下,卻沒有真正理解過他們的用心良苦。有時候為了一點芝麻大小的事,就和他們鬧脾氣,真是太不應該了。我們應該多站在父母的角度去看待問題,多顧慮一下他們的感受。傳承中華美德,要從孝敬父母開始。要做一個在家孝順父母,在學校尊敬老師的好少年。

傳承中華美德,更要正確處理個人與他人、個人與社會、個人與自然的關係,學會心存善念、理解他人、尊老愛幼、扶殘濟困、關心社會、尊重自然,成為高素養、講文明、有愛心的中國人。

中華民族只要一代接著一代追求美好崇高的道德境界,我們的民族就永遠充滿希望。

《傳承中華文化·共築精神家園》讀後感 4

中國文化,歷史悠久,傳承千年。中華,一個具有代表性質的詞語;中華文化,一個歷史久遠的風鈴歷史;傳承中華文化,一個人人心中的騰湧言辭;傳承中華文化,共築精神家園,一句中國人民窩在胸中的肺腑之言。

中華文化,亦稱華夏文化、漢文化,是指以春秋戰國諸子百家為基礎不斷演化、發展而成的中國特有文化。其特徵是以中華文化的諸子百家文化尤其是儒家文化與天朝思想為骨幹發展而來。中華文化包括:古文、詩、詞、曲、賦、民族音樂、民族戲曲、曲藝、國畫、書法、對聯、燈謎等;而傳統節日有:春節、元宵節、清明節、端午節、七夕節、中秋節、除夕等。

上了國小的同學們都會涉及到書法的學習,開設的書法課程讓我們更好更深入的瞭解了中華文化。然而,書法,並不只是中華文化的傳承,也同樣是中華精神的傳承。

書法,講究運筆、行筆、收筆,每一個環節都很重要,不容小覷,不可忽視。書法,同樣也很縝密、細心。這種精神正如我們那個巨集大中華精神一樣,不輕易放縱、不怠慢······不容小看的中華,是令人敬畏的,但文是火熱的、高漲的、興奮的。中華精神——扶危濟困,救他人於水火。這難能可貴的`精神,都雲集在中華這個大家庭裡,你說,難道不令人振奮嗎?芸芸眾生中,我竟能成為中華的一員,為此,我心中的激情正在湧動,希望我也能成為耀眼的新星,照亮心中的黑暗。

傳承中華文化,共築精神家園是需要我們共同努力的,我們應該眾志成城,一起將祖先留下的文化傳承;我們應該奮發圖強勵精圖治,一起將中華精神的靈魂保留。未來,需要我們焊接;時代,需要我們推進;夜晚,需要我們照耀。我們每個人心中,都需要有“傳承”這個概念,因為只有這樣,才能讓祖國的藍天更藍,白雲更美,才能讓祖國的光芒更耀眼。

中華文化,五千年的文明歷史。經過幾代人的薪火相傳才來到了我們的生活中,我們怎麼可以將它荒廢。中華文化,古老的精神,發掘了幾萬人得靈和魂才回歸到我們中國,我們怎麼可以忘懷?中華文化,非常珍貴,激勵了多少中華兒女。“傳承中華文化,共築精神家園,”這不僅僅是一句口號,他已經深深刻在人們心中,深深地影響了人們的行為,在以後的日子裡會一直鞭策著我們前進。

《傳承中華文化·共築精神家園》讀後感 5

最近,我讀了《傳承中華文化,共築精神家園》這本課外書,其中的內容真是讓我受益匪淺,感受很深。特別是當我讀到《范仲淹勤奮讀書》的故事後時,文中的主人公范仲淹小小年紀雖然家境貧寒,但是他自強不息,人窮志不窮,發奮讀書,終成為一代宰相的事蹟深深地打動了我,使我的內心久久不能平靜。

書中寫到范仲淹幼年喪父,家境貧寒,只能到寺院的僧房去讀書,生活條件十分艱苦。他每天只煮一鍋米粥,等粥凝凍之後再劃成四塊,早晚各食兩塊,並把鹹菜切成碎末一起食用,但他毫無怨言,每天凌晨雞鳴就起床攻讀詩書,直到半夜才和衣而睡。讀到這裡,我不禁捫心自問:古人小小年紀尚且如此,作為新中國的國小生,我們應該怎麼做呢?

我們要學習范仲淹不怕困難,刻苦學習的精神。如今我們生活條件是越來越好,過著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生活,雞鴨魚肉是家常便飯,而且每天還有零用錢花;學習條件更是不用講,上學讀書由國家統一安排,不用交一分錢,學校的教室寬敞明亮,裝有電燈、電扇……。在這樣優越的條件下,我們還有什麼理由不認真學習呢?可如今天的我,偏偏就做不到,真是慚愧呀!有時上課開小差、搞小動作,不認真完成作業,上週語文老師佈置我們背誦的課文,我現在都還沒背下來。回到家不是看電視就是玩手機,平時父母叫我幫忙做些家務,我也總是推三拖四,很不情願,一心就想著玩。現在看來,真是太不應該了,與范仲淹相比,我的生活條件不知比他好多少倍,可我卻不懂得去珍惜,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啊!我想從今往後再不能這樣了,在學校要認真學習,在家也要幫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

我們要學習范仲淹心靜如水,心無雜念的`學習態度。文中提到有一次皇帝路過范仲淹的學校,全城轟動了,人們爭先恐後的去看皇帝,可是范仲淹卻閉門不出,像往常一樣埋頭苦讀。讀到這裡,我不得不對范仲淹產生敬佩之情,而且自愧不如,這種堅定的學習態度真是太難得了,很值得我去學習。想想現在的我,下課鈴一響我就坐不住了,人在教室心卻不知飛到了哪裡。晚上在家寫作業的時候,心卻老想著電視。我想以後再不能這樣了,要像范仲淹一樣,能禁得起誘惑,用平靜的心態去學習。

讀了范仲淹的故事以後,我的生活和學習態度有了很大的改變,我明白了一個人無論身處何時何地,都要有遠大的志向,不能人窮志氣短。我立志要像范仲淹一樣,發奮學習,長大後能夠成為一個國家的有用之才。

《傳承中華文化·共築精神家園》讀後感 6

讀了《傳承中華文化 共築精神家園》這本書後,我才發現原來我們中國的傳統節日是如此多姿多彩的!

最近春意盎然的四月,迎來了我們廣西壯族自治區的傳統節日——“三月三”。

“嘿,什麼水面打跟斗嘞,嘿溜溜囉……”早上,陽光明媚,國旗飄飄,校園裡響起了我們全校師生嘹亮歡快的對歌,在大隊部輔導員楊媚老師的安排下,全校師生分成了兩個陣容,滿懷激情地玩起了劉三姐對歌。楊老師還興致勃勃地給我們介紹了“三月三”的傳統習俗,我們津津有味地聽著,對學校“三月三”的活動充滿了期待。

“三月三”活動熱火朝天地開始了!活動有“走木板鞋”、“跳竹竿舞”、“拋繡球”等等,我和小朱、小渝來到了木板鞋比賽場地,這個比賽要三人三雙腳同時穿上一雙長長的木板鞋,一起以最快的速度走向終點,考驗的是三個人的配合呀!馬上就輪到我們上場了,“開始!”老師一聲令下,我們就一起念著口號:“一、二、一、二……”一上左腳二上右腳。剛開始我們可能沒把握好節奏,讓四(2)班的同學領先了,慢慢地我們掌握了節奏,速度快了起來。忽然,一聲“哎呀”,嚇了我一跳,原來是前面領先的四(2)班團隊摔倒了,惹得全場哈哈大笑。這時我們知道機會來了,“一二一二……”我們喊的口號更加緊湊,“踏踏踏踏”的板鞋聲有節奏地響起,“快點,快點,快到了……”旁邊是老師同學的鼓勵聲、催促聲,我們仨都緊張得不得了,但都不敢喘半口氣,在前面的我死死地盯著終點,近了,近了,耶!我們贏了!掌聲、歡呼聲響了一片,原來團結是可以創造奇蹟的!也許這就是“三月三”活動的意義。

天空是那樣晴朗,太陽是那樣熱情,照得我們的臉紅撲撲的。竹竿舞場地有節奏地發出“啪啪、啪啪”的聲音,搶繡球的'同學玩得不亦樂乎,金色的、紅色的繡球滿天飛,整個校園充滿了同學們的歡聲笑語。

通過這次活動,我感受到了中國傳統節日的豐富多彩,它是中國的文化,我們要記住這些節日,並永遠傳承下去。正如讀本所說:“傳承中華文化,共築精神家園!”

《傳承中華文化·共築精神家園》讀後感 7

最近我讀了一本書,叫《傳承中華文化,共築精神家園》。讀完這本書以後,我才深刻體會到:中華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總彙,是寶貴財富。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我決心要做好中華文化的傳人。

在這本書中,使我們印象最深的一篇文章就是《仁義衚衕》。這篇文章使我明白:做人要心胸寬廣,別為了一點小事計較,讓一讓也沒有關係。文章主要講了:明朝時有個叫董篤行在京都做官。有一天,老家的人因蓋房砌牆和鄰居鬧矛盾,相互爭搶兩堵牆的地皮。他母親給兒子寫一封信,要他出面說話。董篤行在收到信以後立即回信。信中寫了一首詩:“千里修書只為牆,不禁使我笑斷腸;你仁我義結近鄰,讓出兩尺又何妨。”母親看了兒子寫的信後,覺得有道理,便照辦了。鄰人聽見了,很感動,也主動退讓。兩家和好,互相讓出的地方成了一條衚衕,人們把這條衚衕稱為“仁義衚衕”。

在生活中,如何處理小事小非,反映著一個人的道德修養和情懷。許多事情就是這樣:爭一爭,行不通;讓一讓,六尺巷。學會心存善念、理解他人,做高素養、講文明、有愛心的中國人。

生活中就有這樣的例子:有一次我搭乘公交車時看見兩個國小生為了爭一個座位發生糾紛。這個說是他先坐下的,座位是她的。那個說是他先把書包放下在座位上的。兩個人都互不讓步,他們還破口大罵,吵架聲越來越大,最後竟然動手打起來,勸也勸不住。旁邊的姐姐忍不住了,站起來對他倆說:“只為了一個座位,至於嗎?互相讓一讓又何妨?我不坐了,你們倆其中一個來坐,免得大家看著你們心煩。”姐姐說完後全車人都拍手叫好。他們的臉“刷”的一下紅了,最後兩個人都沒有坐座位。

是呀,寬容是相互的,當你對別人做到了寬容,別人也會對你做到寬容,多一點寬容,多一點理解,就會多交一個朋友。俗話說“人非聖賢,孰能無過”,因此,我們不應對別人的過錯耿耿與懷,念念不忘。同樣,生活的路也正因為寬容和大度才越走越寬。

今天的'中國已經成為正在實現民族復興的中國夢的社會主義大國,中華優秀的傳統文化已經成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在這樣的時刻,我們更加應當珍惜、重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做好中華的傳人。

《傳承中華文化·共築精神家園》讀後感 8

“我們,是中國人。”

短短的六個字,卻深深地、深深震撼了我。

翻開《傳承中華文化·共築精神家園》這本小書,我眼前浮現出中華民族波瀾壯闊的五千年曆史,那光耀百代的文化成果令我驚歎,如此燦爛輝煌的物質文化和精神文明,無疑是歷史長河中奪目的智慧結晶。

中國首先以獨具特色的語言文字著稱,漢字是中華民族文化的精髓。從古老的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到如今的隸書、草書、楷書,漢字一直以一種獨特的神韻吸引著我們。記憶裡,在媽媽親切指引下,我早早地與漢字結下不解之緣,童語中熟稔了“上中下,人口手”,長大後,我開始學習書法,在這奇妙的墨韻世界裡,感受到了漢字之美:古樸長的隸書、行雲流水的行書、揮灑自如的草書、優雅嚴謹的楷書……我沉醉於她母親般的魅力,似乎與我的血脈相連,難以割捨。

你看:一個個漢字構成了多彩的詩詞世界,當中有“兼葭蒼蒼,白露為霜”的美妙意境,有“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美好祝願,還有“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激昂高歌,“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的非凡想象……這是漢語獨有表達,而豐富的文學體裁,《詩經》、楚辭、先秦散文、漢賦、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則充分顯示了中國文學的奼紫嫣紅、瑰麗璀璨。

但在這個物質文化空前發達的時代,人們與美麗漢語的感情似乎漸漸淡化。隨著計算機的普及,更多的'中國人選擇使用鍵盤書寫,而流傳了幾千年的漢字在人們的筆尖下變得生疏和躊躇起來,以至有人驚呼:‘漢字危機’來了!的確,如今還有多少人能夠安靜地執筆書寫、吟誦詩文呢?

我喜歡看兩檔節目:《中國漢語聽寫大會》和《中國成語大會》,它們都以一種讓現代人較易接受的方式,讓我們深入瞭解中國的傳統文化,我受益匪淺。著名學者葉嘉瑩如是說:“中國古典詩詞是寶貴的文化瑰寶,若不盡到傳承的責任,上對不起古人,後對不起來者,我一生一世都熱愛古典詩詞,如果有來生,我還做教師,仍然要教古詩詞

其實,傳承中華文化,不僅僅是專家學者們的責任,更是全體中國人的責任!“全世界都在學講中國話,孔夫子的話,越來越國際化……我們說的話,讓全世界都認真聽話。”是的,只要我們繼承與發揚中華文化,總有一天,孔夫子的語言會成為國際的流行語,世界都會是我們至美的精神家園!

讓我們行動起來吧!

《傳承中華文化·共築精神家園》讀後感 9

進學不誠則學雜,處事不誠則事敗,自謀不誠則欺心而棄己,與人不誠則喪德而增怨。

——程顥、程頤《二程集·論學篇》

誠信,歷來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幾千年來,人們講求誠信,推崇誠信,關於誠信的故事舉不勝舉:古有季禮掛劍,宋濂借書,商鞅立木為信;今有李雪英打工為兒還債,趙慶珍替戰友盡孝22年,宋慶齡舍玩等友這些無不體現了人與人之間的誠實守信。

在《傳承中華文化,共築精神家園》這個讀本中,當我看到安徽省繁昌縣皖江中學的一名高二學生徐慧嫻在回家途中撿到現金及銀行卡總計金額有31萬餘元時,她不為所動,主動聯絡失主並全額交還,這種拾金不昧的精神令我感慨萬分。

由此,我不禁想到了自己,想到了自己不誠實的一件事。記得那是在我上四年級的時候,有一天,我看到同桌新買了一盒彩筆,非常漂亮,想讓媽媽給我買,可是沒成功,於是我以借用為名,並答應她用完之後歸還。但我實在是喜歡了,便想佔為己有。於是,我悄悄把筆藏起來,騙同桌說,畫筆不知道被誰拿走了,怎麼也找不到。同桌看著我偽裝的表情,沒有多說什麼。現在,每當我看到那盒畫筆時,我就如鯁在喉總不是個滋味。特別是不敢面對同桌的那雙眼睛,這件大包袱一直壓得我喘不氣來!對照徐慧嫻,想想自己,我覺得好後悔。老師、家長每天都在教育我們要誠實守信,不弄虛作假,可我呢?我卻沒有做到。為了貪小便宜,卻撒了謊,欺騙了同桌,也失去了自己內心的那份純真。這件事雖然已經過去兩年了,但我覺得這件事就像發生在昨天,它給我的教訓使我終生難忘,激勵著我今後要做一個誠實守信的好孩子。

誠信是一朵鮮花,它開放在人們荒蕪的心田;誠信,是一場春雨,它滋潤了人們乾渴的`心靈;誠信是一抹陽光,它照耀著人們寬大的胸懷;誠信是一盞明燈,它點亮了人們前進的道路……

從今以後,我決心要誠信做人,立志成材,讓誠信美德作為我人生啟航的準則,陪伴我一路走下去,讓誠信這朵美麗的奇葩開在每個人的心中,讓我們的人生更加精彩吧!

《傳承中華文化·共築精神家園》讀後感 10

翻開《傳承中華文化 共築精神家園》這本書,當我看到《節日習俗多姿多彩》這一章時,去年除夕的一幕又浮現在我眼前了。

記得除夕那天中午,我和爸爸、媽媽剛回到老家的村口,就遠遠地看到了村頭農貿市場的一塊空地上圍滿了人,最愛湊熱鬧的我,馬上跑過去鑽進了人群中,呵,原來是能寫一手漂亮毛筆字的堂哥在寫對聯呢。我連忙大叫了一聲:“哥哥,我回來了。” 堂哥聽了,停下手中的'筆,微笑著說:“你回來得正是時候,快來幫忙。你把那些裁好的紅紙續長一些。”旁邊有一位我不認識的大哥哥早已在做著這項工作了,我也跟著那位大哥哥一起做。這時堂哥寫好了一副對聯,只聽見堂哥說:“張大嬸,你的寫好了,放到旁邊晾一會兒就可以拿回去了。李大伯,趙大媽,你們的已經晾乾了,拿回去吧。”看著他們把對聯拿走了,我著急地提醒堂哥:“哥哥,他們還沒給錢呢。”哥哥說:“去,給我拿紅紙來。”我只好去拿了一張續好的紅紙給堂哥,堂哥又開始揮筆書寫了。就這樣,寫好晾在一旁的對聯,陸陸續續地都被領走了。忙了一天的堂哥,也收拾好東西,拿著最後兩副對聯,我們一起回去了。

走在回家的路上,我問堂哥:“今天寫的對聯,都是免費的?” 堂哥笑著說:“你不都看見了嗎?快點走,回去還要貼對聯呢。” 我說:“急什麼呢?你爸和我爸他們肯定早已把對聯貼好了,還用得著我們幫忙嗎?” 堂哥笑著說:“你就知道偷懶。”

終於到家門口了,堂哥卻拉著我繼續往前走,不一會兒,我們來到了一家小院前,堂哥大喊了一聲:“李大爺,除夕飯菜弄好了吧,我們來給您貼對聯了。”李大爺笑呵呵地迎了出來,連聲說:“好,好,真是太謝謝你們了。”我們一邊貼對聯,堂哥一邊對我說:“春聯也叫門對、春貼、對聯、對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對偶、簡潔、精巧的文字抒發美好願望,是我國特有的文學形式,為節日增加了喜慶氣氛。從古至今,春聯都是從右往左唸的,春聯還分為上聯和下聯,上聯為右,一般以三四聲結尾,下聯為左,一般以一二聲結尾,這樣念起來才朗朗上口。上下聯可不能貼反了,要不然會讓人笑掉大牙呢!”

我默默地聽著堂哥的話,想著堂哥今天的所作所為,原來,中華文化不僅是如此的博大精深,還聯結著濃濃的情,深深的愛,當我們懷著一顆赤子之心走近中華文化時,才能領悟到它的獨特之美。

《傳承中華文化·共築精神家園》讀後感 11

一個靜靜的午後,我坐在教室內閱讀著《傳承中華文化共築精神家園》這本書,屋外滴答的雨聲像一首小曲,悅耳動聽,將我的思緒帶到遙遠的北宋時期。

“大人好久不見,小弟範鎮從許州來看望大人,大人別來無恙啊?”一位穿著整齊的來客彬彬有禮,問候主人。“託範兄的福,一切安好啊!快請到寒舍飲茶吧。”一位穿著樸素的官員在屋外迎客。

“範兄請坐,不知遠道而來為何事啊?”範鎮打量著主人家的設施,又去房間看了看,感慨道:“哎——不為別的,只為看望你,你為官清廉,日子過得如此清苦,何必呢?你那床被子……太寒酸了,夜裡不耐寒啊!”主人微笑著雙手作:“多謝範兄關心,這床被子早已習慣,至於清苦倒不覺得,現在的生活對我而言很滿足了”兩人促膝而談,把酒吟詩,直到深夜。次日,範鎮返回許州,他讓夫人做了一床被子,託人捎給主人。主人非常感動,在被子是用隸書端正地寫到:此物為好友範鎮所贈。他蓋著這床被子直到去世。他不是別人,正是司馬光。

司馬光一生都過著及其簡樸的生活,一貫粗茶淡飯,就是招待賓客,也只有三五個菜。我的思緒被拉扯回來,翻看整本書,寫的就是中國歷史精神。滔滔黃河孕育著中國文化,滾滾長江養育著華夏子孫,巍巍長河記錄著歷史的滄桑與歲月的變遷,雄偉的兵馬俑展現了民族力量,悠悠的編鐘奏出了神州樂章。

老祖先留給了我們寶貴的歷史與文化,節儉是一種財富。國家要富強,人民要復興,必須要學會節儉。小時候經常聽老人們說水少用些,錢少花些,電視少看些。節儉往小說,一張紙,一度電;往大來說,自然資源等等。生活中,很多人請客吃飯,點的是好幾百的酒,吃的'是價格不菲的菜;有人洗完手後任水龍頭“嘩嘩”地流水……。具有五千年文明歷史的古國——中國,雖然有強大的實力與富饒的資源,可是鋪張浪費不應該是中國人的“專利”。難道生活水平提高了,就可以隨便浪費嗎?更讓人痛心的是,許多人好面子,不願打包,請問面子能值幾個錢?人民生活水平提高,雖然很好,但是咱的老根不能忘卻呀!

道德修養就要從節儉開始,從現在開始,從自身做起。每個人可以問問自己,今天你節儉了嗎?中華文化承載了無數人的心血,它源遠流長。傳承中華文化,共築精神家園。讀了這本書,我懂了許多。

《傳承中華文化·共築精神家園》讀後感 12

“至樂無聲唯孝悌,太羹有味是詩書。”“孝,德之始也;悌,德之序也;信,德之後也;忠,德之正也。”讀著《傳承中華文化 共築精神家園》一書中的這些“中華好詩文”,我精神振奮;當看到《黃香替父溫席》、《閔子騫代弟留母》這些孝敬父母的故事時,我熱淚盈眶……讀著讀著,不由想起了我的媽媽。

我的媽媽長得挺漂亮,高高的個子,一頭烏黑的短髮,大大的眼睛很有神采,臉上總愛掛著三月桃花般燦爛的笑容。媽媽勤勞善良,對人十分熱情,但最讓我敬佩的還是媽媽對外婆的孝順。

外婆生了三個女兒和一個兒子,但很不幸的是唯一的一個兒子卻因生病夭折了。後來外婆抱養了一個兒子,盼望著老了能有人照顧,可萬萬沒想到的是,我的這個舅舅長大成人娶妻生子後,他嫌棄外婆老了,幹不動農活了,便另立門戶,將外婆分到一邊,什麼也不負擔。 沒辦法,已出嫁的媽媽、大姨、二姨只得一起來照顧外婆,有錢出錢,有力出力,幫外婆砍柴挑水,洗衣做飯,栽種莊稼。在生活上,媽媽對外婆更是悉心照料,經常給外婆送吃的穿的,給外婆購買生活用品,對外婆噓寒問暖,為外婆煎藥熬湯,幾十年如一日。因為這樣,外婆的生活還算平安,外婆很欣慰,媽媽也很高興。

可天有不測風雲,有一次,外婆不小心摔了一跤,將右手腕摔成了骨折。媽媽知道後,立即騎上摩托車將外婆送到醫院就診。醫生將外婆的手腕接好,上了石膏夾板,用紗布繫牢,挎在脖頸上。臨出院時,醫生一再叮囑媽媽說,外婆年紀大了,恢復要慢一點,右手不能亂動,要多燉點排骨湯給老人家喝……為了能更好的照顧外婆,媽媽索性將外婆接到家裡來了。媽媽不僅按照醫生的囑咐,每天都給外婆燉排骨湯,還做些別的好吃的`給外婆吃。每天媽媽都給外婆洗澡、換衣、喂湯,有時還陪外婆聊聊天,給外婆捶捶背……轉眼一個月了,媽媽帶外婆到醫院複查,醫生指著新拍的片子說:“沒想到恢復得這麼較快,這麼好。”要知道,這都是媽媽悉心照顧的結果呀!

媽媽,您是我心中的榜樣!雖然我也幫您一起照顧過外婆,雖然學習之餘我也幫您做了一些家務活,雖然我也為您端茶倒水過,但我做的與您比是微不足道的,我要做得更好,我要像您一樣,做個孝順的女兒。

《傳承中華文化·共築精神家園》讀後感 13

最近,老師讓我們品讀了《傳承中國文化,共築精神家園》這本書,讀完了這本書後,我被當中的故事深深地吸引了,並且使我受益匪淺。其中,令我印象最為深刻的要數《顏回煮飯敬師》這篇文章了。

《顏回煮飯敬師》這篇文章主要講的是:孔子帶領學生們周遊列國,一連幾天都沒有吃飯。孔子的一名學生顏回便向別人討了一些米,做成了白米飯,打算給他的師傅孔子吃。但炭灰卻落在了米飯上,顏回便將展粘有炭灰的那一部分米飯給吃了,然後端給孔子。孔子看了,他一開始認為是顏回偷吃了米飯,但顏回將事情的來龍去脈告訴孔子後,他非但沒有批評顏回,反而表揚了他。

讀了這篇文章我覺得顏回是個尊重老師、關心他人的人。可是,在當今社會,隨著時代的進步,有些人的素質和道德卻降低了。再也沒有像以前那樣尊重長輩,懂得禮義廉恥了,隨之而來的就是許多的'不雅行為和種種陋習。在我身邊就出現了這種事情:一天,我在乘坐公交車時看到一位年輕人坐在座位上,這時上來了一位飽經風霜的老奶奶,因為老奶奶的身體有些不舒服,他就將身作文子靠到了年輕人座位上,但由於車子顛簸,老奶奶的身體一不小心碰到了那個年輕人,那位年輕人非但沒有讓座,反而還用一些惡毒的語言來侮辱、指責她。

我看到了這一幕既生氣又感到惋惜,因為我們中國是個泱泱大國,還是禮儀之邦,素以優秀的品質、道德和禮儀著稱。古往今來,有許許多多的人和事傳承、發揚著中國的美好品質,激勵著一代又一代人。可難道到了我們這一代人就可以不傳承這些優良的傳統美德了嗎?不是!我們應該要讓這種精神繼續發揚光大,繼續激勵著下一代人。如果不傳承這種傳統美德,每個人都不團結友愛、互相尊重,我們的民族還會富強,還會安康嗎?所以我們作為國小生應該以那些偉人為榜樣,努力學習。在生活中,要從身邊的點滴小事做起,文明用語,禮貌待人,互幫互助,熱心公益。這樣,我們的國家就會長治久安,人民就能幸福生活、安居樂業。

傳承中華文化,共築精神家園。讓我們攜起手來,眾志成城,把中華美德傳承下去,共同築牢中華民族的精神家園,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凝聚強大的文化力量。

《傳承中華文化·共築精神家園》讀後感 14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傳統美德薪火相傳。中國是歷史最悠久的文明古國之一,中華民族具有五千多年連綿不斷的文明歷史,創造了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中華文化也稱華夏文化,是世界上持續時間最長的文化。《傳承中華文化共築精神家園》這本書中,非常細膩的介紹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讓我進一步瞭解了我們偉大的祖國。

這本書帶我穿越整部中華歷史。在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中,唯有我們的祖國---中國,在坎坷跌宕中掩面發展數千年,經歷改朝換代,分分合合,始終未曾中斷。從諸子百家到四大發明,從四大名著到數學醫學,無不閃耀著中華民族智慧的光芒;孔子、老子、屈原、司馬遷、李白……在中華文化的歷史長河中湧現出的名人用不朽的'名篇載史冊上寫下閃光的名字;中華文化鑄就了熱愛祖國、團結統一、自強不息、勤勞勇敢的中華民族精神豐碑;尊師愛親、社會關愛、家國情懷的高尚道德品行;讓我明白了春節、春龍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每個節日習俗蘊含的豐富的民族記憶……

作為一名國小生,我認真學習中華文化的傳統美德,見賢思齊,從小事做起,我見到老師、長輩、客人彬彬有禮的問好;向有困難的同學伸出援助之手;向父母表達自己的孝心;學會珍惜每一粒糧食;學會“寬於待人,嚴於律己”……

生活中,我經常參加社會實踐活動,我隨學校“雷鋒志願者在行動”小組下社群清理“小廣告”,撿垃圾,為社群衛生整潔盡一份力;我隨舞蹈隊到敬老院、軍休所及社群為孤寡老人、退休幹部和社群百姓送上甜美的文化大餐;隨舞蹈隊參加義賣活動,為貧困山區的孩子送一頓午餐費獻上自己的愛心,我尊老愛幼,乘公共汽車時遇到爺爺奶奶會主動讓座,讓爺爺奶奶也感受到我們國小生的文明禮讓……讓自己學習到的中華文化體現在生活的每一處細節當中,做好中華文化的傳人。

傳承中華文化,共築精神家園。讓我們攜起手來,從我做起,從小事做起,把中華文化傳承到祖國的每一個角落,共同築牢中華民族的精神家園。我參與,我驕傲!

《傳承中華文化·共築精神家園》讀後感 15

近段時間,我閱讀了《傳承中華文化,共築精神家園》這本書,當我讀到“歷史學家司馬遷”這篇短文時,心潮澎湃。

這篇短文主要講了司馬遷是我國西漢時期偉大的歷史學家、文學家、思想家;他繼承父業,著述歷史,用畢生的精力撰寫了中國第一部紀傳通史《史記》。

當我讀到“原來,他因為替一位將軍辯護,得罪了漢武帝,入獄受了宮刑。司馬遷悲憤交加,幾次想血濺牆頭,了此殘生,但想到《史記》還沒有完成,便打消了這個念頭。”這段話時,我情不自禁想到在一個暑假,我隨舞蹈隊去桂林參加舞蹈比賽前的訓練時期。

在暑假放假的前一天晚上,我去舞蹈班上課,老師向我們宣佈了一個好訊息:”我們的舞蹈節目“小童軍”被選送去市裡參加比賽啦!明天就出發去集中訓練;要求家長陪同一起去。“我聽到後欣喜若狂;下課回到家就高興地把這個訊息告訴了媽媽,媽媽聽到後也是興高采烈;當晚就和我一起收拾起要帶的東西,衣服和日用品;第二天一大早,天氣晴朗,微風從我的臉上吹過,感到很清爽;開車了,一路上大家談笑風生,轉眼間就到了集訓地;一到舞蹈訓練教室,老師就宣佈說由於時間緊迫,我們換好衣服就馬上開始訓練了;一開始,大家都非常積極,精神飽滿,學的很快,但到了後面,我們越來越累,氣喘吁吁,個個都滿身大汗,動作越來越沒有力氣,而且手上、腿上也是青一塊、紫一塊的`,非常疼......可是嚴格的陳老師並沒有放鬆讓我們休息,而是要求更加嚴格,每個動作都要連續練很多遍,我們實在跳不動了,接二連三地退了下來,老師很著急,這樣怎麼去參賽呢?爸爸媽媽們看到我們這樣,也是又心痛又生氣,開導我們:“寶貝們,難道你們忘了你們是要去參加比賽想奪得名次的嗎?”我們聽到後,都自己反省了一會,又繼續投入到訓練中去;“功夫不負有心人”,我們經過一週的艱苦訓練,終於在那次市裡的舞蹈比賽中獲得了一等獎。

讀了這篇短文我明白了:做什麼事情都不能半途而廢,就算是在其中受傷、受委屈,只有堅持就會成功!

《傳承中華文化·共築精神家園》讀後感 16

我讀了《傳承中華文化共築精神家園》這本書之後,知道作為中華兒女,都應該弘揚我們中華傳統美德。

先說謙讓吧:清朝時,有個叫張英的人在京城做大官。一天,他接到來信,說家裡因蓋房子和鄰居起了衝突,想借他的權力解決這件事。張英馬上回信,只寫兩句話:“千里修書只為牆,讓他三尺又何妨。”他的家人受到信後很受教育。是呀,我們就讓出幾尺地給鄰居又能怎麼樣呢?於是,張家在蓋房子的時候主動讓出三尺地。鄰居見張家這樣做很感動,於是也效仿張家的做法,也讓出三尺地。是啊,不管我們身處在什麼地方,人與人相處應該學會謙讓,這樣才能和睦相處。

再說孝順父母,孝順父母就是感恩父母,感恩父母有生育、養育、教育之恩,不僅給我們了生命,而且養我長大,教育做人與做事、他們用生命來保護我們,愛我們,他們付出一切的代價讓我們幸福、平安、快樂。現在的年輕人自私自利,缺乏傳統文化的道德觀念,也缺乏智慧、缺乏對孝順基本條件的認知、缺乏良心,心裡總覺得我為何孝順?我孝順父母不是我自己吃虧了嗎?所以大多數人孝順父母是個面子、追求別人的評價、甚至追求虛名,所以很多人對父母的孝順反而變成傷害。更糟糕的是現在很多人不知道真正的孝順是什麼?他們認為給點錢,買點東西送給父母就是孝順,這是物質上的一點孝順。但不是真正的.孝順。真正的孝順是,父母希望孩子們常回家看看,跟父母聊聊天,吃吃飯就夠了,他們的要求並不高。但是做子女的,又有幾個做到,總是說忙沒時間。即使回到家裡,也不跟父母親說話,只是呆在一邊玩手機。更可怕有的兒女虐待打罵公婆了,有的把公婆趕出門了,有的不給父母吃,有的甚至把父母趕上絕路等。當我們聽到這些的時候,心裡是不是感到特別的悲涼,我們的良心哪裡去了,我們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哪裡去。我勸那些不孝順父母的人,請您們記住一句話:“樹欲靜風不止,子欲孝親不待。”別到那時再後悔。

《傳承中華文化·共築精神家園》讀後感 17

在我的小書桌上,擺放著一本淡藍色、清秀典雅的《傳承中華文化,共築精神家園》。它是安徽省青少年愛國主義讀書教育活動讀本,由安徽省青少年愛國主義讀書活動組委會編寫。

《傳承中華文化,共築精神家園》除引言以外,主要寫了“愛國如家”、“孝悌友愛”、“尊師重教”、“誠實守信”、“明禮守法”、“勤學勵志”這些具有現實意義的內容。

從引言中,我知道了中國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五千年的歷史長河,給我們留下一座巨大的寶庫;在《愛國如家》部分,“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這句話深深震撼了我;《孝悌友愛》中,我讀懂了“親愛利子謂之慈,子愛利親謂之孝”;《尊師重教》令我陷入思索——怎樣做一個尊敬老師的國小生?《誠實守信》教育我們,做人應當“言必誠信,行必中正”;《明禮守法》指出,法律是天下的準則,人要能夠始終保持純正之德;《勤學勵志》篇可用一句話概括,即“學不可以已”。

我最喜歡的,是《六尺巷的故事》。從前,有一戶姓張的人家和一戶姓吳的人家。他們為了牆基爭地界,打起官司。張家的'張英在朝當宰相,可謂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張英的家人就寫信給張英,想讓他出面處理。但張英讀過家書之後,沉思片刻,寫了一封回信。信中寫道:“一紙書來只為牆,讓他三尺又何妨?萬里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家人看了信,明白了張英的意思,主動將院牆退後了三尺。吳家人深感驚訝,非常佩服張英的肚量,於是也將院牆退後了三尺。這就是有名的桐城“六尺巷”,爸爸曾帶我去瞻仰過它。

讀了上面這個故事,我也非常敬佩張英。是啊!修身為先,大度做人。張英的謙遜禮讓,成為鄰里之間和睦相處的典範。

當我們向老師、長輩和客人問好的時候,當我們向有困難的人伸出援助之手的時候,當我們懂得珍惜每一粒糧食的時候,當我們努力學習、立志報國的時候……我們所做的一切,不也是在承載和弘揚傳統美德與民族精神嗎?

我是中國人,我願成為傳承中華文化的一員!

《傳承中華文化·共築精神家園》讀後感 18

今天我讀了《繼承中華文化,建立精神家》一書,我感慨萬千,感情久久難忘。在這本書中,令我感受深刻的便是《仁義衚衕、六尺巷》本文。本文講了明代一個叫董博學篤行的人到日本京都當官,老人因建房壘牆和後媽產生矛盾,董博學篤行媽媽紿他寄信,想讓它用官勢為家中有志氣,結果董博學篤行回了首詩讓媽媽讓他人兩尺。媽媽就按孩子說的去做,這一作法打動了隔壁鄰居,隔壁鄰居也讓給了兩尺,就擁有一條小巷子。看了本文,我深深感動。

針對日常生活的小是小非大家應當像小故事中的角色一樣相互之間讓一讓,事兒就解決了。如何處理這種小是小非,體現了一個人的道德。讓一讓,表明他是個有道德的人,互不相讓,乃至大動干戈,表明他道德人生境界不高。“國無德不興,人無德不立。”大家應講憧憬和追求完美、講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日常生活時尚,產生往上、善行的能量。要是中華文化一代接一代地追求完美幸福高尚的道德人生境界,大家的中華民族就始終滿懷希望。因此,大家在日常生活中碰到一些小是小非的`事,大家應當互相謙讓,那樣就能真實解決困難,正所謂“退一步開闊天空,忍一時晴空萬里。”有一次,我要去表弟家玩,恰好表弟家來啦一位顧客,這位顧客機械錶誤差留有一塊有耳光那麼大的甜筒,我與表弟都想佔有那塊甜筒,互相爭奪著。我說我是親哥哥,侄子應當讓親哥哥;他說道他是侄子,親哥哥應當讓侄子。最終媽媽來了,她看到大家爭取不相往來,就文化教育大家說人和人之間應當互相謙讓。

想聽了如豁然開朗,就把甜筒交給了表弟。這時表弟也過意不去佔有,大家就要母親把糖分為兩截,每個人吃一半。我若有所悟地吃著糖,好像領悟到了些大道理。在日常生活中,如何處理小是小非,體現著一個人的道德涵養和情結。很多事就這樣:爭一爭,難以實現;讓一讓,六尺巷。

《傳承中華文化·共築精神家園》讀後感 19

這學期,老師發給我們一本書,一本我見了很心煩的書----《傳承中華文化 共築精神家園》。我連看它一眼的念頭都沒有,順手一扔,只顧自己看電視了。

在媽媽的嘮叨下,我被迫無奈地拿起這本討厭的“好書”,看了一會兒,我竟然被吸引住了。原來這本並不令我喜歡的書中確有那麼多寶貴的知識值得我們去學習。它使我懂得了,中國有那五千年上下的悠久歷史,有許多中華文化和道德文明。這種文化和文明依舊被人們傳承下去,在當今快速發展的時代,先人傳下的文化和文明禮儀已經成為我們每個中國人的“墊腳石”,作為一箇中國人,應該感到自豪。

祖先啊!你們真偉大,是您讓我認識了“四大發明”,使我懂得了人就要懂得勇於創新,勇於發現。“四大名著”告訴了我要有文學的`底蘊,讓我知道了那時社會的黑暗,體現了當今社會的明瞭。這讓我想起了書中寫的一位古人——屈原。他是我過浪漫主義的奠基人,也是我國第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

在我們學校的板報上,我記得屈原這樣一句詩:“路漫漫其修遠,吾將上下而求索”。這句詩傾訴了屈原對楚國命運和人民生活的關心,體現了他愛國愛民的高尚品質。

而在當今社會,每年的 五月初五 ,為什麼都要吃粽子呢?原因是要紀念我們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在公元前278年,屈原他寧願跳河自殺,也不願隨波逐流的活著。當時,哪裡的百姓悲傷不已,就用向河裡扔粽子等方式給他送行。這些,足夠表明我們的祖先有多偉大。

因此,我們作為一名國小生,傳承我們民族的優良傳統是我們的使命。只要我們共同攜起手來,眾志成城,把中華文化傳承好,發展好。我相信,我們的祖國會更加燦爛!更加輝煌!

《傳承中華文化·共築精神家園》讀後感 20

我曾看到一條新聞,有記者看到曲阜滿街都在賣著《論語》,採訪當地老百姓後才知道這些東西都是賣給外國人的,當地的老百姓只是把《論語》看成旅遊的商品、旅遊的紀念品,都沒有閱讀,更別談瞭解其中的意義了。中國是一個文明古國,禮儀之邦,這些傳統美德凝聚了我們的祖先幾千年的精神,我們不能向外人宣揚我們中國人擁有的傳統文化,卻又漸漸地讓中華文化消失。閱讀完《傳承中華文化共築精神家園》這本書後,我更是頗有感受,傳承和弘揚中華文化不僅是我們炎黃子孫的責任,更是一項意義重大的使命啊!

翻開這本記錄了中華民族的文化發展書,無數的名人為我們後人鑄造了一個豐富的'精神寶庫:古有敢於嘗試的神農,有勇有謀的是鄭和;今有親民愛民的焦裕祿,無私奉獻的孔繁森……他們都在告訴我們要牢記並傳承我們的中華文化呀。

傳承中華文化並不是像那些名人一樣做出什麼轟轟烈烈的大事,而是從我做起,從小事做起。記得一次,天陰沉沉的,下起了小雨,我放學急忙趕回家。在小區裡忽然聽到一位老奶奶再說:“小朋友,麻煩過來扶我一把。”我一看,是鄰居的老奶奶在叫我,我連忙跑過去,原來老奶奶本想出來晒晒太陽,可下起了雨,又因為坐久了行動不便,不能站起來。我想,新聞裡不常常說好心人扶老人家反倒被碰瓷嗎,不會我也遇上了吧。我顧不著那麼多了,反正“遠親不如近鄰”,幫一把又有什麼呢。我攙扶起老奶奶,右手撐著傘。老奶奶攀著我的手,一步一步的走回了家。她的臉上露出了笑容,對我說“謝謝你啊,小朋友,你真是個好心人。”我心裡頓時有一種榮譽感,原來的那陣懷疑頓時煙消雲散了。或許這就是“贈人玫瑰,手留餘香”真正含義吧。

“傳承中華文化,共築精神家園”是一份意義重大的使命。讓我們攜起手來,用行動將中華文化傳承,共同築牢中華民族的精神家園,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凝聚強大的文化力量!

《傳承中華文化·共築精神家園》讀後感 21

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是文明禮貌之邦!舉手投足,無不體現一個人的氣質與素養。講文明懂禮貌更是當代學生當仁不讓的責任。一句溫暖的話語、一聲親切的問候、一副溫順的面孔、一個彬彬有禮的舉動……我們都感到心靈的互動,情感的融合。文明禮貌是我們學習、生活的根基,是我們健康成長的臂膀。

孔融四歲的'時候,常常和哥哥一塊吃梨。每次,孔融總是拿一個最小的梨子。有一次,爸爸看見了,問道:“你為什麼總是拿小的而不拿大的呢?”孔融說:“我是弟弟,年齡最小,應該吃小的,大的還是讓給哥哥吃吧!” 孔融小小年紀就懂得兄弟姐妹相互禮讓、相互幫助、團結友愛的道理,使全家人都感到驚喜。從此,孔融讓梨的故事也就流傳千載,成為團結友愛的典範。

在我們這個美麗的校園裡,文明禮貌也無處不在,它像綿綿細雨,滋潤著大地,像陣陣微風,吹進人們的心田。同學們之間互相幫助,互相理解,團結友愛,尊敬師長,文明之花常在我們美麗的校園開放。可是就在這座美麗的校園中,也會出現一些不和諧的音符,總有一些令人不滿意的現象出現:在白色的牆壁上亂塗亂畫;在嶄新的課桌上刻字留念;在公共場所隨地吐痰;在書聲琅琅的課堂上精神萎靡不振;在安靜無聲的自修課時卻在嘰嘰喳喳甚至高聲喧譁;在莊嚴肅穆的升旗儀式上左顧右盼、竊竊私語。還有一些同學受一些不良習慣的影響,講粗話,髒話,爭吵,打架,搞不團結;為了自己的酷勁,留長髮、穿異服,把充滿知識氛圍的校園變成他們的T型舞臺……

這使我感到心寒。這,難道就是我們的文明嗎?我們的文明禮貌去哪裡了呢?

願我們所有的同學都能與文明同行,與禮貌同在。我們應該事事講文明,時時講禮貌。從自己做起,從眼下做起,把文明禮貌當作我們人生中的一個重要課題。同學們,行動起來吧,從此刻出發,做一個文明好少年。讓我們攜起手來,共同努力,讓文明禮貌之花開遍我們美麗的校園,也讓文明禮貌之花盛開在我們每一個同學的心中!

《傳承中華文化·共築精神家園》讀後感 22

《傳承中華文化,共築精神家園》這本書對我的震撼很大,讓我更深的瞭解到中華傳統文化的悠久歷史,它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家園,是中華民族的瑰寶,是中國的根。這本書介紹了剪紙藝術、戲曲、皮影戲、糖人等內容。

作為一個五年級的學生,我最愛剪紙了。在我四歲時,外婆就教我剪紙、剪花,三瓣花、四瓣花 …… 外婆誇我心靈手巧。每次上美術課,老師要求剪紙時,我都興奮不已,我和同學們認真地剪燕子,做迷你風車,做玫瑰花 …… 這些對於我來說一點也不難,老師還常常獎勵我美術簿呢。看完這本書,我的剪紙興趣更濃了,加上我有畫畫的基本功,剪的花就更多了,過年時,我還剪了一些窗花貼在衣櫃門上呢!

中國的戲曲品種繁多,曲調優美,具有地方色彩。比如北京的京劇、河南的豫劇、浙江的越劇等等。媽媽去過安徽,她說黃梅戲,深受人們的喜愛,大街小巷的人們都能哼唱上幾句。黃梅戲已有兩百多年的歷史,早期叫做"黃梅調",我外婆也很喜歡黃梅戲,《牛郎織女》、《拉郎配》 ……

皮影戲,又稱"影子戲"或"燈影戲",是一種用獸皮或紙板做成的'人物剪影,在蠟燭或是燃燒的酒精燈光源照射下,用隔亮布進行演戲。是中國民間廣為流傳的傀儡戲之一。表演時,藝人們在白色幕布後,一邊用手操縱戲曲人物,一邊用當地流行的曲調唱述故事,同時打擊樂器和絃樂,有著濃濃的鄉土氣息。

糖人,製作糖人是一種傳統技藝。製作者擔一個擔子,一頭是加熱用的爐具,一頭是糖料,由蔗糖和麥芽糖加熱調製而成,本色為棕黃色,也有的加入色素使其呈現其他顏色。

我覺得中國古代傳統文化,深入淺出地引導著我們,引導著新一代,我們將尋根溯源,繼承中華民族文化。

《傳承中華文化·共築精神家園》讀後感 23

我驕傲,我是中國人,我們有令世人驚歎的輝煌燦爛的文化成果;我驕傲,我是中國人,我們有多姿多彩的傳統節日;我驕傲,我是中國人,我們有群星璀璨的文化名人,可是令我更加驕傲的是,這些優秀的傳統文化,已經在我們這一代青年心中生根發芽,汲取精華,終將長成參天大樹。

依稀記得三年級學過的孔子的名言: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從此我懂得了:做人要實事求是,尤其是我們國小生,有不明白的問題要及時請教同學和老師,也就在那時,我養成了不懂就問的習慣。

從小我就對唐詩宋詞情有獨鍾,我愛李白的'灑脫: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也愛蘇軾的豪放: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也愛李清照的悽美: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閒愁,也愛王維的鄉愁:青草明年綠,王孫歸不歸,是詩詞讓我們深刻了解了詩人博大的胸懷,也從中認識到每個時代獨有的特點。他們寄情於詩,託志於詩,這種中國獨有的文化史別的國家所不能及的。

就在最近,我們認識了她,她曾是溝通亞洲內陸的交通要道,她也曾是促進東西方經濟文化交流的路,她也曾是促進各國友好往來的友誼之路,在那裡,發生了很多感人的事蹟:張騫兩次出使西域,唐玄奘西天取經,班超投筆從戎。壯烈豪邁的英雄事蹟,一代一代,一遍一遍廣泛流傳,她就是富有永恆魅力的絲綢之路!

有人認為“優秀的傳統文化”遙不可及,不,其實它一直就在我們身邊,還記得剛剛逝去的春節嗎?大家載歌載舞,大地一片歡天喜地,掃塵,貼春聯,掛年華,放爆竹,拜年,親人團聚,這無一不透露著隆重、熱鬧與喜慶;中秋節、重陽節、清明節,這不都是中國的傳統節日,這也不正蘊藏著優秀的精華文化嗎?

作為新世紀的少年兒童,我們應該傳承中華文化,弘揚時代精神,緊跟時代步伐,為把祖國建設的更加繁榮、富強,貢獻自己的力量!

《傳承中華文化·共築精神家園》讀後感 24

我們偉大的中華民族,孕育了五千年的輝煌,五千年的歷史,留下了璀璨的傳統文化。在歷史的長河中,仁人志士層出不窮,中華美德熠熠生輝,民族精神世代傳承,最近我讀了《傳承中華文化共築精神家園》這本書令我感慨激昂、心潮澎湃。

有人會問:傳承中華文化,那是過去的事情,離我們太遙遠了。其實當你向老師、長輩和客人彬彬有禮地問好的時候;當你向有困難的同學伸出援助之手的時候;當你學會向父母表達自己的一份孝心的時候;當你學會珍惜每一粒糧食的時候;當你敢於承認自己的錯誤的時候;……你所做的一切,就正是在承繼和弘揚傳統美德和民族精神!

我曾經讀過《傳承中華文化共築精神家園》一書中關於文成公主入藏的故事。它講的是:唐朝文成公主嫁給吐蕃贊普松贊干布的故事,流傳1000多年了。文成公主入藏後,她帶去的穀物種子,在西藏高原上廣為種植;帶去的工匠幫助藏族人民製造農具、紡織機、碾米機,興辦製陶、釀酒、造紙、制墨等手工業;帶去的`宮娥教會藏族人民紡紗織布。文成公主還鼓勵和幫助大臣吞米桑布札創造了藏文,促進了漢藏的文化交流。

我還知道範仲淹勤奮讀書的故事。范仲淹從小家境貧寒,為了讀書,他省吃儉用。終於,他的勤奮好學感動了寺院長老,長老送他到南都學舍學習。范仲淹依然堅持簡樸的生活習慣,不接受富家子弟的饋贈,以磨礪自己的意志。他白天、深夜都認真讀書。五年中,竟然沒有脫去衣服上床睡覺。有時夜裡感到昏昏欲睡,往往把水澆在臉上。就這樣,他領悟了六經的主旨,後來又立下了造福天下的志向。他常常自己講道:“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中國積澱了悠久的道德文化遺產,它蘊涵著豐富的人類思想精華。古人說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等,都體現了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和民族精神,我們國小生們都應該繼承和發揚!

《傳承中華文化·共築精神家園》讀後感 25

今天,我讀完了《傳承中華文化 共築精神家園》這一本書,感觸極多。中華民族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泱泱大國,是擁有一萬年的文明史之國,自古就被譽為“禮儀之邦”。從孔融讓梨尊師愛親,到雷鋒叔叔的感人事蹟,最後到今天的感動中國人事蹟等,我覺得禮儀就如同土地上的小草,無時無刻不出現在每一個地方。在生活中,禮儀是多麼的重要。

但是在生活中卻這麼一些人不講禮儀。就說說前幾天我看到的一條新聞吧!在公共汽車上,每個人都做著自己的.事情。忽然,第一站到了,車停了下來,上來的是一位身提重物、步履蹣跚的老人。老人左右觀望,希望有人給他讓座可車上並沒有人讓座,有的低頭玩手機,有的看窗外的風景,還有的在興致勃勃的聊天,全當沒看見。過了一會兒,一個挺著大肚子的孕婦小心翼翼地站了起來,一步一步地移到老人身邊,請老人去坐那,老人深深地嘆了口氣。新聞的最後出現了六個醒目的大字:禮儀!尊老!在哪?曾經,我竟聽說在國外常會有一塊寫著“不許中國人來遊玩”的牌子。為什麼呢?只是因為我們中國人實在是太不講禮儀了,走過的街道上,都留下食品包裝袋,甚至,只有兩三步路就能扔在地上。讓外國人看著我們中國人做這些喪失禮儀的事情,說起來真是丟臉。

看完這兩篇報道,我漲紅了臉,不由得驚呆了,不過走在學校裡,終究讓我得到一些安慰。我們校園,寬廣無比,佔地30畝,全校1900多個同學。學校那麼大,人數那麼多,可是校園裡沒有放一個垃圾桶,沒有垃圾亂飛,這是為什麼呢?因為每天每個班的值日生都在早、中、晚到清潔區認真掃地,保證校園美麗清潔。因為每個人都講究文明禮儀,每個人都愛清潔美麗,每個人都認為“學校是我家,衛生靠大家”。

所以我現在向大家呼籲:禮儀是一種美德,讓我們從小事做起,從自己做起,弘揚中華美德,繼承中華文化,做最美國小生!

《傳承中華文化·共築精神家園》讀後感 26

一天,老師叫我們寫《傳承中華文化共築精神家園》讀後感,我只好拿起書看了看。沒想到我一看就停不下來,這裡的故事好看極了,還很有H道理。

這裡的故事中,我覺得第六篇——勤學勵志最值得學習。先是優美的詩文,“君子曰:學不可以己。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冰,水為之而寒於水。”這個取自《荀子·勸學》的話,是多麼有含義啊!學習不可停止,青是從藍草中提取的,但比藍草還青;冰,是水凝固而成的,卻比水還冷,這不就是說學習是沒有止境的嗎?再看這一篇篇故事,第一個是《鑿壁借光》,說的是匡衡很好學,很愛看書,到了晚上看不見了,沒錢買蠟燭,但又想看,怎麼辦呢?只好把牆鑿個洞,用鄰居家的光看書。我看到這,想到:我們有錢,但是不一定會像匡衡一樣勤學,我們勤學,但不會一定像匡衡那樣窮苦。我們生活在幸福美好的環境下,但大多數都不會有匡衡一半勤學,經常飯來張口,衣來伸手。

你可能會說,這些都是古人,古人比較好學,比現在的人更勤奮一點,那我就要給你看看“中華好榜樣”了。這裡的全是現代的人,不信,你看:有個叫張曉煒的窮人,憑藉“人一我十”執著的奮鬥,實現了從體力勞動到優秀技術工人的轉變,還獲得了“全國勞動模範”等殊榮。但他剛到銀川時是無依無靠的',面對困境,張曉煒產生了回家的念頭,但為了自己的“進城夢”,只能咬緊牙關留下。經過努力工作、刻苦學習,進入正豐集團,當了中層管理人員。他常常幫他的兄弟們,教導他們,在技術上毫無保留的向他們傳授經驗。張曉煒說:“夢想就在腳下,要給青春一個交代!”看,多麼有氣勢的一句話啊!與其平平庸庸的過一生,還不如轟轟烈烈的幹一番大事業,你說呢?

就這樣,我一口氣把這本書看完了,並寫了這篇讀後感。傳承中華文化,共築精神家園,讓我們攜起手來,眾志成城,把中華文化傳承好,發展好,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凝聚強大的文化力量。

《傳承中華文化·共築精神家園》讀後感 27

這幾天我讀了《傳承中華文化共築精神家園》這本書,不僅使我感受到了我國文化的博大精深,還讓我學到了不少可貴的民族精神。其中我印象最深的就是《范仲淹勤奮讀書》這篇了。

雖然范仲淹幼年喪父,母親改嫁,但他並沒有放棄學習,而是更加刻苦用功。他常常是白天苦讀,什麼也不吃,直到日頭偏西才吃一點東西。同學送來了美味佳餚,他卻說,如果吃了這些美味佳餚,以後就過不習慣艱苦的生活了。就是這樣,艱苦的生活使他領悟了六經的主旨,成為了北宋時期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

范仲淹這種自強不息、刻苦學習的精神非常值得我們學習。這也使我想起了我和朋友白燁的事。以前我剛上國小的`時候,總認為學習是為了爸爸、媽媽,上課常常不認真聽講;作業任務總是馬馬虎虎完成,做好了作業便看電視玩電腦,心思一點也沒在學習上。一個學期期末的前兩週,一天晚上,我早早地寫完作業,想找幾個小夥伴一起做遊戲,就給她一個電話,她說:“快要考試了,我要在家複習功課,今天不去玩了。”聽到這兒,我感到一陣心酸。白燁把學習看得那麼重,而我,作為她的朋友,為什麼沒有學會她刻苦、勤奮學習的精神呢?

此時,我如夢初醒,突然間明白了:爸爸媽媽辛苦掙錢供我讀書,我非但沒有好好珍惜,還把時間給荒廢了。太不應該了!如果我也能像她那樣刻苦學習,那一定能取得好成績的。我立刻跑回家去背書了。

現在我更下定了決心要讀好書,作業寫完了,不再像以前那樣看電視,而要去多閱讀課外知識,鞏固課文理解,爭取優異的成績。

所以,只要自強不息,便能學有所得。讓我們從現在做起,認真學習,刻苦讀書,把我們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傳承下去,讓民族精神發揚光大,讓它光照千秋吧!

《傳承中華文化·共築精神家園》讀後感 28

中國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有著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歷經千年風雨,孕育出世世代代自強不息,勤勞樸實的中華人民。我們的能力令人欽佩,我們的智慧令人景仰,我們的道德品質更是令人敬重。

中國素有“禮儀之邦”著稱, “謙讓”似一縷春風吹到每個人的心中。古今“謙讓的'故事”比比皆是,其中《傳承中華文化 共築精神家園》中的“六尺巷的故事”讓我為之一震,謙遜、禮讓更是銘記在我心中。“六尺巷的故事”主要講了清朝康熙年間,安徽桐城縣宰相張英的家人與鄰居吳家為了牆基爭地界,打起了官司,雙方各不相讓,事情越鬧越大,後來家人飛書告訴張英,張英看完來信後釋然一笑,揮筆寫道:一紙書來只為牆,讓他三尺又何妨?萬里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家人看了信後,明白了張英的意思,主動將牆後移了三尺,吳家為之感動,也將牆後移了三尺,因此才有了現在聞名遐邇的六尺巷。

讀完這個故事,我深受感動。張英一封家書化解了鄰里之爭,修身為先,大度做人。讓人三尺又何妨,失三尺之地,換萬世流芳。生活中我們也要學會謙讓,比如不小心碰到別人,一句“對不起”就能解決問題,但往往因為我們的一時衝動,弄得大家都不愉快。我也有過這樣的事。

那一天,英語課上楊老師在講解試卷,當我正專心致志地研究錯題時,我旁邊的李宇辰同學不小心把我的試卷碰到地上,她用腳踩著還給我。看著試卷上烏黑的腳印,我怒火中燒,一股憎恨的情緒油然而生,我拿過她的試卷,“嘭嘭”踩了兩腳……最後,我倆都被老師批評了,並且寫了一篇反思。

現在想來,如果我當時不衝動,而是把腳印給擦去,一起不愉快就避免了。如今,我下決心養成謙讓的好習慣,不衝動,不辜負中華優良傳統,做一個讓大家都喜歡的人。如果我們每個人都能像張英那樣謙遜、禮讓,我相信,我們的明天將會更加燦爛,更加美好!

《傳承中華文化·共築精神家園》讀後感 29

“我們,是中國人。”

短短的六個字,卻深深地、深深震撼了我。

翻開《傳承中華文化·共築精神家園》這本小書,我眼前浮現出中華民族波瀾壯闊的五千年曆史,那光耀百代的文化成果令我驚歎,如此燦爛輝煌的物質文化和精神文明,無疑是歷史長河中奪目的智慧結晶。

中國首先以獨具特色的語言文字著稱,漢字是中華民族文化的精髓。從古老的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到如今的隸書、草書、楷書,漢字一直以一種獨特的神韻吸引著我們。

記憶裡,在媽媽親切指引下,我早早地與漢字結下不解之緣,童語中熟稔了“上中下,人口手”,長大後,我開始學習書法,在這奇妙的墨韻世界裡,感受到了漢字之美:古樸長的`隸書、行雲流水的行書、揮灑自如的草書、優雅嚴謹的楷書……我沉醉於她母親般的魅力,似乎與我的血脈相連,難以割捨。

你看:一個個漢字構成了多彩的詩詞世界,當中有“兼葭蒼蒼,白露為霜”的美妙意境,有“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美好祝願,還有“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激昂高歌,“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的非凡想象……這是漢語獨有表達,而豐富的文學體裁,《詩經》、楚辭、先秦散文、漢賦、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則充分顯示了中國文學的奼紫嫣紅、瑰麗璀璨。

但在這個物質文化空前發達的時代,人們與美麗漢語的感情似乎漸漸淡化。隨著計算機的普及,更多的中國人選擇使用鍵盤書寫,而流傳了幾千年的漢字在人們的筆尖下變得生疏和躊躇起來,以至有人驚呼:‘漢字危機’來了!的確,如今還有多少人能夠安靜地執筆書寫、吟誦詩文呢?

我喜歡看兩檔節目:《中國漢語聽寫大會》和《中國成語大會》,它們都以一種讓現代人較易接受的方式,讓我們深入瞭解中國的傳統文化,我受益匪淺。著名學者葉嘉瑩如是說:“中國古典詩詞是寶貴的文化瑰寶,若不盡到傳承的責任,上對不起古人,後對不起來者,我一生一世都熱愛古典詩詞,如果有來生,我還做教師,仍然要教古詩詞”

其實,傳承中華文化,不僅僅是專家學者們的責任,更是全體中國人的責任!“全世界都在學講中國話,孔夫子的話,越來越國際化……我們說的話,讓全世界都認真聽話。”是的,只要我們繼承與發揚中華文化,總有一天,孔夫子的語言會成為國際的流行語,世界都會是我們至美的精神家園!

讓我們行動起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