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雷家書讀後感【彙編15篇】

讀完一本經典名著後,相信大家的收穫肯定不少,需要回過頭來寫一寫讀後感了。你想知道讀後感怎麼寫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傅雷家書讀後感,歡迎閱讀與收藏。

傅雷家書讀後感【彙編15篇】

傅雷家書讀後感1

不能不說,《傅雷家書》無疑是一部極親切、極寫實的作品,無論是作為一名讀者,還是對當時的傅雷一家來講,非常享受其中的溫馨。

品讀完全部的家書,無論對哪個來講,傅先生是一位十分負責,有自省能力的爸爸。信中細膩入微、誠心誠意的文筆,無不充滿著對小孩的愛。從開始的致歉,到後來的噓寒問暖,他伴隨小孩的長大,自己也持續的改變著,這是十分難得的。你非常難在一位不惑之年的老者筆下看到這部分。或許是失去了,才最後大徹大悟,體驗過放手,才真的的放手。

爸爸在自省的同時,更多的,是給予了尊重。小孩遠走高飛了,心裡,說不出的難過。但大家從信中卻見不到任何約束,更多的是建議,更像一位朋友,這點也無不令我佩服。在這位爸爸的信中,有一句讓人難以忘懷,他說,人是感情動物,展示了爸爸感性的一面,人就是如此的,生而為人,大家為何特殊於其他生物?就是大家有更多的情感。無論痛苦、快樂,這都是大家一份難能可貴的經歷。為何總那樣理性呢?享受這部分獨特的情感,將生活變得多彩些,才不負此生!

在這部分信中,看的是爸爸,也不少見媽媽的筆影。在文中,我發現媽媽對於一些事,總是更為理性,她在文中說過:“多用理智,少用感情。”其實兩者並不衝突,由於有爸爸的感性,有媽媽的理性才能造就出在這個社會上,可以立足,亦能享受生活的人。這也就是爸爸媽媽能帶給小孩的`引導與愛了。在一封封的信中,大家不乏能看出爸爸媽媽的關心,總是不少封的信,才能換得小孩的一件,可能是爸爸媽媽寫多了,或是小孩寫少了。

但無論怎麼樣,我非常賞析傅先生說的一句,“不可以用忙字推託。”還是回到上文,生活中分秒都是一種享受,大家不要只在乎我們的快感,世上的人情事故還有不少,別荒廢了。

傅雷家書讀後感2

看《傅雷家書》,收穫很多,廣大家庭裡,很少有他們這樣的經歷。如果人的一生都可以像傅聰一樣,可以去追求自己所愛,可以不用擔心其他的雜事,可以專注於自己的興趣,那是有多幸運。

《傅雷家書》是傅雷夫婦在 954年到 966年5月期間寫給傅聰和兒媳彌拉的家信,由次子傅敏編輯而成。這是一部很好的藝術學徒修養作品,也是一部充滿父愛的苦心孤詣,嘔心瀝血的教子篇。傅雷對兒子的教育,關心,是如此地深厚,是許多父母所不能及。即使兒子遠在千里之外,正在準備一場極為重要的音樂演出,而他卻好像在對待即將赴考的孩子一樣,殷切的關注著他的每一個舉動,設身處地的預想他要在去的路上會遇到的各種可能的情景,並替他設計好應該如何去應對,傅雷在這兒所透露出來的,不僅僅是他高深的藝術造詣,更是他作為一個父親對兒子應有的關愛。他自己沒有從事過音樂實踐,但他對於一位音樂家在藝術生活中所遭到的心靈的歷程,體會得多麼細緻,多麼深刻。

信中的內容除了生活瑣事外,更多的'是談論藝術與人生,傅雷在給兒子灌輸一個藝術家應有的高尚情操,讓兒子知道國家的榮辱、藝術的尊嚴,做一個德藝兼備,人格卓越的藝術家。他告訴兒子,人應該為了善,為了榮譽,為了公理而善,而不是為了懼怕永恆的懲罰,也不是為了求取永恆的福祉,中華民族是文明世界中真正樂觀的民族。

除此以外,他還用著自己的經歷,教導著兒子,在婚姻問題上指導兒子,如何和彌拉如何相處,如何處理問題,如何對待矛盾,如何對待文藝。雖然兒子已經成家,他還是事事提醒,事事操心。是父親,是朋友,是指路人,是支持者!

傅雷在收到家書的時候,一方面為兒子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感到驕傲,真心的為兒子感到高興,另一方面,也不忘告誡兒子,不要被勝利而衝昏了頭腦,要兒子不管在什麼時候,都要保持一顆赤子之心。他一直強調的,便是這顆赤子之心!

或許我沒有能做到如此的細緻,知識豐富,有藝術情操的父母,但我的父母,也是一樣的關心,愛護我,不過是用另一種方式,不同於藝術的方式。我相信每位父母都有著自己的教育方式,我相信,他們都是儘自己所能,傾其所有,只為兒女。

傅雷家書讀後感3

善治財者,養其所自來,而收其所有餘,故用之不竭,而上下交足也。

——(宋)司馬光

又到了每個星期媽媽發零花錢的日子,我照例回到房間拿出記賬本,記好今天媽媽給的零花錢數目。閒來無事,對比了一下之前,與現在記賬後所保留的“存款”,果然錢存的比之前多了不少。

於是我跟媽媽分享了這件事,媽媽聽後不僅誇讚了我,還鼓勵我繼續保持這種好習慣。因為我之前一直大手大腳慣了,每次收到零花錢,不一會兒功夫,就換成了一堆沒用的東西,所以媽媽非常好奇,問我怎麼突然轉性了,我不由回想起之前看的《傅雷家書》,作為一部以傅雷的親身經歷,來教導孩子的青年思想修養讀物,閱讀這本書籍後,我收穫了一些理財方面的感悟和教益。

在傅雷看來,“衣、食、住、行的固定開支,每月要多少,零用要多少,以量人為出的原則全面做一個計劃,然後嚴格執行。”這種合理規劃非常適合不擅長理財的我,於是,我就按照這種方法給自己制定了一個計劃:每次媽媽給我零花錢,我都會把一半先存起來,剩下的'一半用來平時買東西,而且花費的每一筆錢都會記在本子上,如果到下一次發零花錢的日子,這些錢還能有剩餘,就繼續存起來。這樣一段時間下來,我已經攢到了一筆可觀的數目。

一直以來,媽媽都嫌棄我亂花錢,但我卻沒有這些概念,只要是想要的東西,不管怎麼樣就是要買,可是大部分時候,會發現衝動消費之後就是無盡的後悔。正如傅雷認為,“理財”,若作為“生財”解,固是一件難事,作為“不虧空而略有儲蓄”卻也容易做到。只要有意志,有決心,不跟自己妥協,有狠心壓制自己的fancy。不是所有“想要”都是“必要”,學會控制自己的私心,長此以往,在很多方面都可以做到不再隨心所欲。

不知不覺間,在這本書的影響下,我在理財方面有了不少心得體會。與以前相比,現在的我學會了合理用錢,媽媽給的零花錢能剩下更多,還能知道自己的錢究竟都花到哪裡去了,而花錢如流水的日子已經一去不復返了。

傅雷在《傅雷家書》中這樣說:“既然生活在金錢的世界裡,就不能不好好地控制金錢。”簡而言之,理財不失為一種生財之道,只有學會了合理理財,財富才會源源不斷。

傅雷家書讀後感4

寒假的時間已經過去了一半,讀完《傅雷家書》後,有人感嘆傅雷先生對兒子深沉而細膩的父愛,有人則細心鑽研傅雷先生教給兒子的人生哲理,而我更加關注的是先生的“教法”。

《傅雷家書》記錄了傅雷夫婦給兒子的書信,信中既有談到為人處世的方法、如何正確對待藝術,又寫到了學習方法與生活的瑣碎。字裡行間透露出一位父親對遠在國外的兒子深深的思念與諄諄教誨。

傅雷先生在音樂方面有著豐富的經驗與知識,而兒子傅聰更在音樂上有著極高的造詣,其中離不開父親與他的交流。傅雷並不因自己是“父親”而忽略兒子的想法,他與兒子平等地交換意見,有時因為兒子的意見產生新的想法還會記錄下來。在告訴兒子應該怎樣做時,他總用提醒的語氣,而不是命令。教給兒子道理時,他不站在道德制高點上批評兒子,而是潛移默化般的教育。當兒子獲得榮譽時,他給予足夠的讚揚,同時還提醒兒子不要被過分的讚賞衝亂了陣腳。

他以更溫和的方式去教育兒子,卻也不失一個父親的威嚴。

父母與孩子之間隔了相當長的一段歲月,正因為有了這段歲月的沉澱,父母會更有能力、更有經驗去面對生活,而把這些方法傳授給孩子也是人生的課題之一,是人類發展歷程中重要的一環。

“教法”在家庭教育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若是太過溫和,便會寵壞了孩子,若是太過嚴厲,便會使孩子產生自卑感。在這個點上失去分寸後,孩子就像脫韁的野馬。傅聰年紀小時,傅雷就因太過嚴厲使兒子一度匱乏自信。在生活中,有些父母在聽孩子的建議時常說:“你還小,什麼不懂。”卻從不解釋“不懂”在哪裡。失去了交流後,父母與孩子在思想上便成為兩條平行線,各自延伸卻從不相交……

所謂“教法”,就是教育的方法,好教法需要的是父母的耐心與孩子的配合。我們都在羨慕著傅雷先生的兒子成績斐然、家庭教育成功,羨慕著所謂的“隔壁家的小孩”,不妨自己學習他的教法,學會用心地、正確地傳達愛。

傅雷家書讀後感5

一開始看這本書,總覺著很奇怪。為什麼書信能夠編成一本書?但越讀到後面,就越感激這本書。

傅雷是一位翻譯家,大兒子傅聰是聞名世界的鋼琴家。這本書,便是傅雷寫給傅聰的書信合集。從一九五四到一九六六,從傅聰剛去國外到傅聰結婚生子。從書中,我看出了傅雷這位父親的嘮叨,他的“嘮叨”,大到關心孩子的世界巡演,小到關心孩子在國外的食物合不合胃口,飽含著對兒子深深的愛意。

其中最最讓我難忘的,便是傅雷與兒子談終身大事與小孩起名這兩件事,比起其他的事件,這兩者很貼近生活的。傅雷信中對兒子說到對自己的終生伴侶要一心一意,要善於交流,不可以當唐璜。我想,要讓傅聰做到這一點,傅雷大概是付出蠻多的。首先他要以身作則,以行動告訴後代應當如何做;其次他要有頭腦,有方法,才能讓兒子信服,我想這是蠻難的。第二個是給小孩起名這一事件,信中寫到,男孩名為凌霄,女孩名為凌雲。後來,傅聰生了個男孩,便取名為凌霄。給一個從未謀面的小孫子起名,這一行為不正好體現了傅雷對於後代深深的愛嗎?傅聰聽從父親的意見,這也恰恰說明了傅聰對父親的愛也是多麼深刻。

不由得想起我與我的父親,我們二人不似傅雷父子相隔幾千裡,我們朝夕相處,爸爸給我的愛雖然不像母親的細膩,但很讓我回味。

我爸爸個子不高,但他在我的心中,永遠是最高大的。從很小的時候,我就很崇拜我的爸爸,可以這麼說,我爸爸是我人生中的第一個偶像,他有一身的才藝,說單口相聲、演小品、誦讀、寫詩、玩樂器……他無不在行,他是我心中永遠的“SUPER STAR”。我常常有機會跟著爸爸到各個地方演出,爸爸在上邊表演,我就在下邊做觀眾,為他鼓掌。每次主持人唸到我爸爸名字的.時候,我對爸爸的敬佩就油然而生,爸爸真的很厲害啊!每當爸爸表演結束,觀眾席總是響起熱烈的掌聲,我心裡甭提有多驕傲了!那時的我想,有一個這麼厲害的爸爸是一件多麼幸福的事!之後爸爸高大威武的形象一直在我心中,成為我的榜樣。

我不知道我是否將“傅雷家書”讀透了,但我可以肯定,傅雷家書帶給我的,絕不只是傅雷父子的故事這麼簡單,還有對父愛的深深思索。

傅雷家書讀後感6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在古代書信是一種重要的通訊方式,我國著名翻譯家傅雷就曾給自己的兩個兒子寫了數百封家書,從而摘編成了今天的這本《傅雷家書》。

這本書主要摘編了傅雷先生在1954年開始給自己的兩個兒子所寫的家書,字裡行間充滿了父愛,是一本適合青少年閱讀的書籍。

在書中有段文字讓我印象深刻,“說你的信都是閃閃發光的,耀眼生輝的。當然你渾身都是青春的火花,青春的豔麗,青春的生命,才華,自然寫出來的有那麼大吸引力了。我和媽媽常說,這是你一生之中的黃金時代,希望你能好好享受、體驗,給你一輩子做個最精彩的回憶。”這讓我不禁想到了在一檔節目中,一位女明星曾述說這她眼中青春的.含義:如果不趁年輕去做一些想做的事,等到十年後,二十年後,你就沒有精力去做自己想做的事了,因為當你長大後,會被生活中的瑣事限制,只有趁青春,才能品味不同的生活。這讓我深有感觸。

在閱讀這本書時,我看到傅雷先生既是嚴父,又是慈父,在兒子的藝術追求中十分嚴格,但對遠離故鄉的兒子卻又有幾分關愛。在書中有許許多多傅雷先生對兒子關愛的語句,同時也有著傅雷從自己身上所明白的道理,將這些傳授給了兒子。這好比我們是一張白紙,而人生是一支畫筆,而父母就是已經完成的畫,我們從他們身上獲得靈感,從而豐富自己的畫面。

從這本書中,我也領悟到了許多道理“先為人,次為藝術家,終為鋼琴家。”在做任何事時,做人是第一位,正所謂“學藝先學人”,同樣向我們述說這個道理。

從書中,我們可以知道傅雷先生是一個細心的人,他對兒子無微不至的關懷,授予他不同的道理,大到人生哲理,小到為人處世。天下父母何嘗不是如此?也許我們要到長大後才會明白什麼叫“萬愛千恩百苦,疼我孰知父母”,但感恩卻可以隨時開始。如果有什麼想說的話給父母,卻又不敢與父母交流,那就寫幾封家書吧。

傅雷家書讀後感7

紙與筆,造就家書,溫潤而深情的字眼。也許此刻我們不再寫什麼家書了,但它始終是一種記憶,一種禮貌的傳承。提到家書二字,我便不由得想到了古人們的家書。

“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這是陸游的家書,寄託著沉甸甸的愛國之情。王師北定中原日,還有沒有這一日呢?陸游不明白,陸游的`兒子也不明白……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這依然是陸游的家書。一封封短小精悍的家書,承載著陸游一生所學,寄託著詩人無盡期盼。一行行話語,是否也曾被厭煩,又被當做無價之寶呢?

“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這是蘇軾的家書。可是,這是寄給弟弟的。兄弟二人,你吟我唱、你唱我和。很是歡快地度過了一些日子。似乎有些年少無知,無知人情世故,但又是學富五車,更不用說蘇軾的百年第一了。撫今追昔,過去的夢,早已不在。

如此之多的家書,令人動容。初讀《傅雷家書》,覺得便是些學術性的,大白話般的假大空式的文章。再品,才逐漸發現,字裡行間都是對兒子深深地掛念。當時的雛燕早已遠走高飛,只剩下老燕默默注視,期望用翅膀扇出一陣順風,託你走向成功。那些提議,都是家人們一生的經驗。我總是被裡面一些微不足道的字句感動。“不用怕麻煩人家。運到團裡時,外面包的箋,千萬不要自我拆,很容易刺壞手。”真的是細緻入微,想到了每個可能遇到的風險。都說兒行千里母擔憂,我總覺得父愛如山,應當是不善於表達的。可是傅雷卻像媽媽一般,絮絮叨叨,說長道短。可是這樣的表達是沒有錯的!父親和孩子本該這樣交流,而不是緘默不語。

我想時時刻刻、隨處給你做個警鐘,做面“忠實的鏡子”,不論在做人的方面,在生活細節方面,在藝術修養方面,在演奏姿態方面。

——傅雷

一滴滴的關心,傾注在了墨水之上,那架載著沉甸甸關心的飛機呀,可千萬不要墜落。那隻飛遠的雛燕呀,可千萬不要迷了路。

傅雷家書讀後感8

這本書我沒有讀完,原因是真心難以理解傅雷對自己兒子的那種愛,可能是因為心態還不夠冷靜吧!感覺他們的愛就像是黏黏的502膠水般,讓我都覺得有點接收不到!我理解作為父親沒法見到自己的兒女在外努力求學的那種苦悶,但是我沒法接受父親的那種管的面面俱到,想要統治兒女的世界的那種過於氾濫的父愛!可能我還是認為作為父親只要在關鍵的時候能夠給自己的兒女給予指導,讓他們更好的控制方向。

鑑於此,我覺得一個模範的父親應該是這樣的:

1.懂自己的兒女,方式不是完整性的去深入瞭解自己兒女的生活,需要留很大的空間讓他們自由發揮;而是在適當的時候很平心靜氣的說出自己的見解,但確勿管的.太全!

2.努力為兒女創造他們想要的條件,特別是關注他們的興趣愛好,讓他們的興趣愛好得到充分的釋放。

3.簡單的說就是,在適當的時候做適當的事,不要面面俱到,但在該出現的時候必須出現!

《傅雷家書》讀後感11

“一個人對人民的服務不一定要站在大會上講演或是做什麼驚天動地的大事業,隨時隨地地點點滴滴的把自己知道的、想到的告訴人家,無形中就是替國家播種、施肥、墾殖。”這是傅雷在給兒子家屬中的一段話。在《傅雷家書》中,我看到了一位父親對孩子的諄諄教誨,字裡行間,流露出傅雷對傅聰強烈的父愛。這種愛使人震撼,使我對傅雷愛子教子的精神所深深打動。 家書中大到事業人生藝術,小到吃飯花錢,事無鉅細,無不關懷備至。而且他敢於剖析自己,在子女面前承認錯誤,從自身的經歷中給出經驗和教訓,他無疑是兒子的良師益友。 人自愛其子,是一種自然的規律。生命有限,而傅雷卻通過自己的兒女來延續自己的生命,讓兒女學會對社會、對祖國、對世界負起責任來。在傅雷的文字之中,他高度負責的精神可見一斑。傅聰在異國漂流的生活中,他從父親的書信裡得到了無盡的精神養料,好像父母仍在身邊,給他力量,突破衝重重的阻力,踏上一條完美的成長道路。

傅雷家書讀後感9

白茶清歡無別事,我在等風,也在等愛,沁入心田。——題記

你可曾在喧囂﹑繁雜的世界裡尋過愛的足跡呢?或許,在傅雷給兒子寫的封封書信中,體現得淋漓盡致。《傅雷家書》包含了傅雷這位偉大的父親對兒子的苦心孤詣,這份跨越千山萬水的愛,讓我在文字中領會到了父愛如山,深沉而偉大;也如水,細膩而溫柔,就這樣涓涓之愛流淌在父與子之間……

“上海已經秋涼了,你那的氣候如何?地理書上說波蘭是大陸氣候,寒暑都在極端。你現在穿些什麼衣服。”這哪裡是一位父親對遠在異國他鄉的兒子的問候,這分明是傅雷在對一個近在身前的兒子日常關心。質樸的.語言裡,包含著一份如山的愛。“注意:鋼絲上有小條子,註明號數,切勿丟掉,否則以後不易分清。鋼絲彈性很足,有彈傷眼睛、身、手的危險。你自己千萬不可隨便拉開,一定要讓動手做的人收場。望你牢記在心,萬萬千千!”傅雷對兒子的愛像空氣,無處不在,通過書信,飄越過國界線,愛充斥著兒子的生活。

“……寄你的書裡,《古詩源選》《唐五代宋詞選》《元明散曲選》你可仔細看,而且要多看幾遍,隔些日子溫溫,無形中可以增加文學史及文學體裁的知識。”傅雷不僅是一位偉大的父親,他還是一位特殊的教育家,學者,對兒子要求嚴格,在學業上,藝術方面亦是如此。望子成龍之心如此強烈。

天下哪位父母不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呢?我的母親,對我無論是生活上還是學習上,都要求十分嚴格,她能以身作則,給我樹立一個完美的榜樣。她的學歷並不高,但是母親的言談舉止總能讓我受益匪淺。母親會以自己的方式教育我和弟弟,也像傅雷對傅聰那樣,愛在點點滴滴,教在星星點點。

劉瑜在書中對孩子說:“願你有好運氣,如果沒有,願你在不幸中學會慈悲;願你被很多人愛,如果沒有,願你在寂寞中學會寬容。”

看,不管是偉人還是平凡父母,對子女的愛都如星辰大海,不容沉浸。

青春易逝,隨歲月一同蹉跎的何止吹彈可破的面容,那些懵懂如水的回憶,也會慢慢消逝,我們無需作答,只要在父母的涓涓愛意中成長便可。

傅雷家書讀後感10

每個人都領會過爸爸媽媽的慈子和教導。當我在讀這本家書,感到的是一種另一番教導,我好像找到了其他一種爸爸媽媽之子,這也是大多數子女所領會不到的。這也許是這十年對她子慕不減的原因吧。是那一封封家書,就象一次次寶貴的談心,拉近了咱們的間隔,我像一個乖孩子在感觸著,聆聽著,用心銘記取。

傅雷不愧是好父親能以如此的心態和耐性來教育孩子。傅雷究竟是怎麼有這種力氣呢這種巨大的父愛能夠說影響了傅聰的一生為傅聰走向未來做出了襯托打下了堅實的根底。因而傅雷所寫的這些信件也便是十分重要的給傅聰上了一堂人生課讓他知道怎麼在這個國際上日子。

這真是教育子女的一本好書一起也應該是作子女的瞭解爸爸媽媽的一本好書。子女能夠經過這本書瞭解自己的爸爸媽媽爸爸媽媽能夠經過這本書瞭解自己的子女傅雷在信中所寫的每字每句已經成為經典萬古流芳的經典。

傅雷作為父親對子女的情感是十分豐厚的他對子女從不嚴苛。並且他對傅聰的音樂工作十分的注重。傅聰工作的點點滴滴都十分的在乎這讓傅聰十分的感動。

其實咱們身邊的'父親也跟傅雷相同的普通與巨大。咱們的父親也是常常為咱們的生計為了咱們的學習為了咱們能上一個好的校園為了咱們能具有好的成果使得自己的頭髮都白了費盡了汗水這是真實的巨大這才是真實的父親!傅雷能夠說是千千萬萬個父親中的一個超卓的代表他的對子女的充溢愛心的心思使得他的子女能夠健康的生長。

傅聰的母親在信中也扮演了重要的人物她也給她的兒女寫了好幾封信。信中充溢了對子女的關懷和愛憐。相同她關於傅聰的音樂工作也十分的在乎這也相同讓傅聰十分的感動他也瞭解了母親的愛對他有多重要。

這本《傅雷家書》真的讓我懂得了十分多的道理,也讓我更加了解爸爸媽媽的心思都在想著什麼,這讓我能夠更好的和爸爸媽媽溝通。

我太感謝這本書了真實的爸爸媽媽的愛之書!

傅雷家書讀後感11

父愛不像母愛那般溫柔,那般體己,父愛外表裹了層嚴厲的外殼,殼下卻同樣是對孩子的滿心關懷。讀《傅雷家書》,我明白了許多。

傅雷是一位出色的翻譯家,同時也是一位嚴格的父親。傅雷去世後,他的家人把他和兩個兒子的家信輯錄為《傅雷家書》。這本書凝聚了十二年間傅雷對其兒子的諄諄教誨與關愛,是一部苦心孤詣、嘔心瀝血的教子篇。

書中,因為大兒子傅聰遠在海外學習音樂,傅雷便隔著重洋,用書信指導孩子的學習和生活。一封封信裡,傅雷對兒子的藝術學業是十分嚴格的。對於傅聰音樂比賽的排名,傅雷列出一條條對傅聰的問題:傅聰的總分多少?第一二名的總分各多少?第一二名與傅聰比較之下,有何優勢劣?老師對傅聰的評價是怎樣的?等等……這些問題無一不體現出傅雷對傅聰學業的.關心,體現出一個望子成龍的父親迫切的心。

傅雷嚴格的家教還體現在對兒子生活的指導中。傅雷經常以自己的經歷教育孩子。他教育孩子待人要謙虛,做事要嚴謹,禮儀要得體;遇苦難不氣餒,獲大獎不驕傲;要有國家和民族的榮辱感,要有藝術、人格的尊嚴,做一個“德藝俱備,人格卓越的藝術家”。傅雷對傅聰生活、理財、愛情方面的問題都有悉心指導,提出自己的建議。愛子之情,融於字裡行間。

看完《傅雷家書》,我明白了許多。生活中我常常埋怨父親不像母親一樣細緻入微、善解人意,還總用各種方式讓我去學習。現在我明白了,這些強硬的命令下,是父親想讓孩子過得幸福、取得成功的心。

父愛是不易理解的,不如母愛討人喜歡的。但當我們剝開裹在父愛外表的一層層殼後,就會突然發現,父親的滿腔愛意都藏在外殼下,等著人去發現、瞭解。

《傅雷家書》向我們證明了父愛的偉大,讓千萬中國孩子理解了父親,明白了父愛。

傅雷家書讀後感12

善於溝通,得出共識;敢於提問,問出真理;勇於質疑,尋得智慧;勤於磨礪,煉出實力。溝通是父慈子孝的最好的通行證,這一點在《傅雷家書》中很明顯。

通過書信,傅雷先生與兒子一起討論藝術,研究樂曲內涵,交流彼此的思想,激發出新的思想火花。一封封家書猶如“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父子倆樂享其中。

傅雷希望通過自己對人生和藝術的理解,教育和領導兒子,激發兒子通過書信暢所欲談,一方面及時發現兒子的問題,給予幫助和指導;另一方面也希望從兒子的成長過程中獲得新的思想、藝術和生活感悟。

傅雷現身說法,教導兒子做人要謙虛,嚴謹,面對困境不氣餒,面對順境不驕傲。當兒子情緒低落時,他告訴傅聰:“辛酸的眼淚是培養你心的`酒漿。人一輩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太陽太強烈,會把五穀晒焦;雨水太猛,也會淹死莊稼。我們只求心理相當平衡,不至於受傷而已。”對於兒子的矛盾,他又這樣剖析並激勵:“別擔心,解決一個矛盾,便是前進一步!矛盾是解決不完的,所以藝術沒有止境,沒有完美的一天,人生也沒有十全十美的一天!”字字句句,都蘊含深刻的哲理,給人以啟迪。

傅聰也遇事主動寫信,漂洋過海尋求溝通交流,主動為自己減壓,改正錯誤,放下包袱,降低風險。一個虛心好問的孩子形象躍然紙上。

正確溝通,是父慈子孝的最好的一劑良藥。沒有溝通,哪來廉頗與藺相如的將相和呢?

想起正在冷戰的我和父親,每次和他在一起便會有怨恨的目光,但我心裡也很愧怍,可每次吵架兩人總是無法溝通,最後我總是免不了挨一頓揍或者受一陣責罵,只能在週末獨自抱著冰冷的手機,想要找個訴說的物件,卻也不知道做什麼……多與父母通通電話,或視訊聊天,說說學習生活,一吐為快,撒嬌,加深自己與父母的感情吧!

謹記:正確溝通,父慈子孝的通行證。

傅雷家書讀後感13

《傅雷家書》是我國文學藝術翻譯家傅雷及夫人1954—1966年間寫給孩子傅聰、傅敏的家信摘編,該書是一本優秀的青年思想修養讀物,是素質教育的經典範本,是充滿著父愛的教子名篇。他們苦心孤詣,嘔心瀝血地培養的兩個孩子,傅聰為著名鋼琴大師,傅敏為英語特教教師,是因材施教教育思想的成功體現!

國中的時候,就有老師向我們推薦這本書,但是當時並沒有在意,而這個寒假,恰巧我在圖書館中借了這本書,利用寒假將它看完了。傅雷通過書信的方式與子女溝通,在一封封信件中,傅雷對孩子大到事業人生藝術,小到吃飯穿衣花錢,事無鉅細,無不關懷備至,為人父母的.可以從中學習到教育子女的方法,學藝術的特別是學鋼琴的可以從中學習提高技藝的方法。從家信的話語中可以看出傅雷是一位對自己要求極嚴格的人,有些方面甚至有些刻薄自己的味道,傅雷讓兒子立下三個原則:不說對不起祖國的話,不做對不起祖國的事,不入他國籍,他愛子教子的精神實則令人感動。

傅雷家書讓我們瞭解過去歷史,開啟了一扇窗戶,很好地為我們儲存了那個時代的記憶,正是由於它的存在,才將中華民族優秀道德清楚地闡釋出來,它不僅僅是傅雷對孩子的教育,也是我們立身行事的準則。在閱讀的過程中,我們能感受到家書中父母的諄諄教誨,孩子與父母的真誠交流。傅雷家書除了教人們立身行事,還洋溢著濃濃的親情,字裡行間透露的親情同樣令人感動。傅聰在異國漂流的生活中,從父親的這些書信中汲取了許多豐富的精神養料。父親時時給他指導,鼓勵及鞭策,使他有勇氣與力量,去戰勝各式各樣的魔障,踏上自己正當的成長道路。我認為傅聰這樣熱愛祖國,信賴祖國的精神,與傅雷子啊數萬裡之外對他殷切的教育,是不能分開的。

現在很多人都學會了隱藏自己,你從不曾理解我,我也不需要去解釋,還有多少人可以像傅雷家書裡面把自己的情感細細地表述出來?總之,看完《傅雷家書》之後,我覺得這是教育子女的一本好書,同時也應該是作子女的瞭解父母的一本好書!

傅雷家書讀後感14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自古以來書信就是人們的一種溝通方式,書信往往可以把嘴上說不出的話表達出來。

家書,也就是家信,指的是離鄉在外的人與家人情感交流的工具,它也維繫著家庭幸福,親情濃濃。

《傅雷家書》是傅雷夫婦二人在1954年到1966年5月期間寫給兒子傅聰的信。在這十二年中,他們通訊數百封,記述了傅聰出國成名、結婚生子的成長經歷。傅雷夫婦都很細心,把兒子的信都妥善保管,並將主要內容分類摘錄成冊。

整體來說,傅雷與傅聰通訊的主題為:教育孩子,立身行事,以中華文明為主;立志成才,要以報效祖國為要務。

傅雷先生曾經說過,他寫給兒子的信有四大作用:

1、討論藝術觀點;

2、激發出年輕人的思想;

3、訓練傅聰的文筆;

4、做一面忠實的“鏡子”。而信中的內容,除了記錄一些生活瑣事之外,更多的是為了談論藝術與人生,灌輸出一個藝術家應該有的思想與品德。

《傅雷家書》這本書,讓我們瞭解了過去的歷史,很好地為我們儲存了那個時代的印記,它不僅是父母對兒子的教育,更讓我們學到了一些立身處世的原則。

我特別喜歡書裡的一句話:“辛酸的眼淚是培養你心靈的'酒漿”。它告訴了我,人生的路上不可能永遠是春天,每個人都會遇到挫折,奮鬥就能迎來坦途。

待人謙虛,做事嚴謹,禮儀得體;遇到困難不放棄,獲得大獎不驕傲,要有國家的榮辱感,做一個“德藝兼備,人格卓越”的藝術家,這些應該是《傅雷家書》中給我們的永恆的啟示吧!

這本書雖然是父母與孩子之間普通的書信,但是它包含了許多大道理,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人,它是永恆的經典。

我不禁想起了嚴厲的父親,他也老是訓斥我,我經常敢怒不敢言。此時我細心體會,將心比心,方才領悟了父愛的偉大,父愛如山,嚴厲之中不乏慈愛;父愛如風,猛烈之中不乏和暢;父愛如水,永潤我的心田。

傅雷家書讀後感15

“這是一部最好的藝術學徒修養讀物,這也是一部充滿著父愛的苦心孤詣、嘔心瀝血的教子篇。”(樓適夷)

這部書名叫《傅雷家書》。

作者傅雷個人文化修養極高,是一個睿智、博學、正直的學者。他將自己的畢生經歷與經驗凝結為一封封書信,對兒子的為人、為學等方面給予教育,字裡行間充滿了父親對兒子的深愛關切與期望,還有個人對國家和世界的高尚情感。

本書在形式上以書信方式表達情感,語言優美,哲理深刻,情感真摯,描述了三個時期:一是傅聰波蘭留學時期;二是傅聰移居英國時期;三是傅聰成家立業時期。他在信中傳達處事態度,關心兒子事業,協助兒子進步,在兒子成長之路上充分發揮指明燈的.作用。

在“為人處事”中,有這麼一句話:“一個又一個的筋斗栽過去,只要爬的起來,一定會逐漸攀上高峰,超脫在小我之上。辛酸的眼淚是培養你心靈的酒漿。不經歷尖銳的痛苦的人,不會有深厚博大的同情心。”讀到這句,心中便想起一句詩:“不經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經歷過低谷,面對過困難,對抗過挫折,才能豐富充實自己,使自己有足夠的閱歷。

在“學習生活”中,有這麼一句話:“少年得志,更要想到‘盛名之下,其實難副’,更要戰戰兢兢,不負國人對你的期望”。此句充滿了父親對兒子的關注,提醒兒子“盛名之下,其實難副”,時刻保持謙虛之心,表達父愛如山之堅固,如水之清醒。

在“慈母關懷”中,有這麼一句話:“你的憂,你的樂,就是我們的,讓我們永遠聯結在一起。我們雖然年紀會老,可是不甘落後,永遠也想追逐在你們後面。”簡單的兩句,包含了父母親對兒女的無限關懷,想要追逐兒女奔跑的腳步,守護他們,與他們一起成長。

《傅雷家書》以款款深情、殷殷期盼詮釋了教育之義,重於泰山!她,值得我們反覆品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