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醫精誠讀後感

當閱讀了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一定領會了不少東西,這時候,最關鍵的讀後感怎麼能落下!那麼讀後感到底應該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大醫精誠讀後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大醫精誠讀後感

大醫精誠讀後感1

趁暑假時間匆匆讀了下孫思邈著的《大醫精誠》。其中提到說:“凡大醫治病,必當安神定志,無慾無求,先發大慈惻隱之心。誓願普求含靈之苦?勿避險希、晝夜、飢渴、疲勞。一心赴救,無作功夫行跡之心。如此可為蒼生大醫。”對於“如何成為一名好醫生”這個困擾醫者幾千年的問題,孫思邈早在一千多年前就給了我們標準答案——“大醫精誠”。所謂行大醫者以解決眾生疾苦為大,然而只有具備精誠者,可承大醫之名。“精”於高超的醫術,“誠”於高尚的品德。

這次暑假前往廈門遊玩我在鼓浪嶼知道了被譽為“萬嬰之母”的林巧稚,她是我國婦產科學的奠基人,當生活和事業兩者不可兼得時,她毅然決然地選擇了事業而終身未婚。在臨床上,她把給婦女生產和護理,變成了一門精湛的藝術,凡經她的手,再難產的產婦,都會化險為夷,因此挽回了無數母親和孩子的生命。不僅醫術高明,她的醫德、醫風、奉獻精神更是有口皆碑,百姓為了感謝她,把在林巧稚手裡接產出生的孩子起名“念林”、“愛林”、“敬林”、“仰林”等名字,以示對林巧稚的永久紀念。

在溫飽都成問題的中國近代,求醫問藥也成了奢侈。悲慘永珍深深刺痛著每位醫者的心。許多國外和本國的醫生放棄優越的生活條件,隻身來到這片硝煙瀰漫的`土地上,用自己的生命譜寫著“醫魂”!也許紛飛的炮火將他們掩埋,也許汩汩的時光將他們的名字沖淡,但他們有一個共同而不朽的稱呼“醫生”。“人命至重,有貴千金,一方濟之,德逾與此”。在一千多年前,孫思邈如是說,而一千年後的今天,千千萬萬的醫者依舊是如是行。“SARS”帶來的白色恐怖,讓劫後餘生的我們依感心寒。H1N1甲流則是記憶中揮散不去的黑色陰霾。讚美的言語略顯蒼白,優美的詩歌變得平淡。為了搶救人民的生命,為了畢生的信念,在SARS那樣無硝煙的戰爭中,他們獻上了自己年輕而寶貴的生命??

從古到今,醫生在社會生活中一直擔任著重要的角色。而新時代中,我們面臨的是更為複雜的現實。當代科學對某些疾病的侷限性和病人的期待之間的矛盾,以及整個社會保障體系和病人要求之間的矛盾,把醫生推到了“風口浪尖”,一些醫療糾紛層出不窮。面對這種情況,我們是勇往直前,還是明哲保身呢?在我們剛剛步入神聖醫學殿堂的那一刻,“醫學生誓言”早以給了我們回答:“我志願獻身醫學,熱愛祖國??救死扶傷,不辭辛苦,執著追求??”這亦是當代對“大醫精誠”的詮釋。我們曾莊嚴宣誓,是對歷代醫魂宣誓,以自己的靈魂起誓,而我們要做的是履行諾言,要銘記的是“性命相托”的重任。醫患關係緊張歸結為醫療體制的不完善和醫德醫風問題,隨著醫療體制的不斷完善,醫德醫風建設則成為我們要認真學習、體會的首要工作。

對我而言,步入大學已經2年了,紮實的理論知識還需要實踐的鍛鍊,才可以成為醫學的棟樑之才。“大醫精誠”,“精”於專業,“誠”於品德,這樣才是德才兼備的“大醫”,而這亦是讀完本書後得出的領悟。從事醫學相關專業亦如是,精於業、誠於德是我們畢生的職業追求。

大醫精誠讀後感2

暑假裡讀了唐代醫學家孫思邈的《大醫精誠》,聯絡已經過了一年的讀醫生涯。會發現”對於“如何成為一名好醫生”這個困擾醫者幾千年的問題,孫思邈早在一千多年前就給了我們標準答案——“大醫精誠”。所謂行大醫者以解決眾生疾苦為大,然而只有具備精誠者,可承大醫之名。“精”於高超的醫術,“誠”於高尚的品德。

在漫漫中華幾千年的歷史上,出現了一代又一代的“名醫”,例如:扁鵲救世濟人敢於直言,華佗則是廣施人道不分貴賤,孫思邈則是為民救世的精誠,李時珍遍嘗百草著書濟世……自古以來行醫者便十分注重道德修養,將“大醫精誠”奉為圭臬,更是以實際行動詮釋著。上述的名醫均是以德養性,以德養身,德藝雙馨的代表。也正因為他們畢生恪守著這樣的信念,才真正成為歷代醫學家和百姓景仰的偉大先師。

貧苦與羞辱多加的中國近代,中華民族被列強推向了生存的邊緣,連溫飽都已成了問題,何言求醫問藥,悲慘永珍深深刺痛著每位醫者的心。許多國外和本國的醫生放棄優越的生活條件,隻身來到這片硝煙瀰漫的土地上,用自己的生命譜寫著“醫魂”!也許紛飛的炮火將他們掩埋,也許汩汩的時光將他們的名字沖淡,但他們有一個共同而不朽的稱呼“醫生”。“人命至重,有貴千金,一方濟之,德逾與此”,在一千多年前,孫思邈如是說。而一千年後的今天,千千萬萬的醫者依舊是如是行。“SARS”帶來的白色恐怖,讓劫後餘生的我們依感心寒。讚美的言語略顯蒼白,優美的詩歌變得平淡,風停了,鳥兒也不唱了,河水靜悄悄地流著。原來它們怕驚擾了長眠與此的醫魂們。為了搶救人民的生命,為了畢生的信念,在SARS那樣無硝煙的戰爭中,他們獻上了自己年輕而寶貴的生命……

古往今來,醫生在社會生活中擔任著重要的角色。而新時代中,我們面臨的是更為複雜的現實。當代科學對某些疾病的侷限性和病人的期待之間的矛盾,以及整個社會保障體系和病人要求之間的矛盾,把醫生推到了“風口浪尖”,一些醫療糾紛層出不窮。面對這種情況,我們是勇往直前,還是明哲保身呢?在我們剛剛步入神聖醫學殿堂的那一刻,“醫學生誓言”早以給了我們回答:“我志願獻身醫學,熱愛祖國……救死扶傷,不辭辛苦,執著追求……”這亦是當代對“大醫精誠”的詮釋。我們曾莊嚴宣誓,是對歷代醫魂宣誓,以自己的靈魂起誓,而我們

要做的`是履行諾言,要銘記的是“性命相托”的重任。醫患關係緊張歸結為醫療體制的不完善和醫德醫風問題,隨著醫療體制的不斷完善,醫德醫風建設則成為我們要認真學習、體會的首要工作。

對我而言,剛剛步入醫學的殿堂一年,無論是理論知識還是實踐的鍛鍊都是剛剛起步而已,但“欲成才,先成人”,從一名醫學生成長為一名合格的醫生,首先要學習的便是醫德,學習如何才稱得上是一名好醫生!“大醫精誠”,“精”於專業,“誠”於品德,這樣才是德才兼備的“大醫”,而這亦是讀完本書後得出的領悟。醫海博大精深亦一時難以參透其中的奧妙,前人已做出典範,而我要做的則是效尤先人,力爭做到“精誠”二字,盡畢生之力來做到“大醫精誠”四個字!”

大醫精誠讀後感3

《大醫精誠》為唐代藥王孫思邈所著《備急千金要方》第一卷,集中論述了有關醫德的兩個問題:"精"與"誠".今有幸得夢師指導,拜讀原著,略有所感,記錄如下。

首先是如何理解這篇文章。愚以為這裡面討論的是醫者的德藝雙修的問題。

對於"精"字,我的理解是"深入",深入學習,深入研究,不斷探索,永無止境。我們面對的人體及其所在關聯環境是一個複雜大系統,輸入變數很多,關聯因素和條件也很多,輸出的各種表象也變化多端,各種變數的隱性關聯非常複雜,目前我們還不甚瞭解。輸入條件或關聯因素稍有變化,整個系統的反應與表象就很有可能完全不同,甚至進入混沌狀態。在這種情況下如何進行有效診斷是非常困難的事情。

在我們不清楚事物發展過程的時候,現有的分析推導手段往往是不能發揮作用的。我們手頭現有的案例只是個例,醫方也只有統計上的意義,而我們面對的每一個病人都是獨立的個體,不太可能與以前的個例完全一樣,也很有可能與總體統計特性有所出入,然而一旦出現誤判誤診,很有可能後果是極其嚴重的。所以對於學醫之人第一是要慎重,要對每個病人每個方劑體察入微;第二是不能犯經驗主義錯誤,盡信書則不如無書,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所謂"醫者,人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對於"誠"字,我的理解是"真心",真心對人,誠心做事,修身養性,內慈外謹。內慈是指醫者心胸要寬廣,做到心存天下蒼生,慈悲為懷,以一顆善心普救眾生。為人處事要穩重,不為名利所累,不為聲色所難。如前所述,行醫是一個專業性極強,極難做好的事情,但是一旦達到效果,對個人、對社會的影響則極大。所以優秀的`醫者往往隨時隨地都處於各種名利的誘惑之中。但如果以名利為自己的追求目標,一方面很難控制事情的邊界,最後很可能捨本逐末,導致醫術停滯不前,不能精進;另一方面追逐名利也必將為名利所害,難得善終。

外謹是指醫者要謹言慎行,低調做人,專心做事。醫者掌握著病人的生殺予奪之大權,如何能夠取得病人的信任,能夠達到醫患之間相互理解與配合,以取得最佳的醫療效果,是一件非常難的事情。本篇提出的方法就是想患者之所想,急患者之所急,培養自己的代入感,同時注重言行舉止端莊得體,以建立患者對自己的信任。醫患交心,才能達到更好的療效。

作為一名醫道的初學者,這篇文章給我的警示是:

第一、對醫術要有敬畏之心,不畏難,不自滿,要抱著活到老學到老的想法去研究醫術;

第二、既然想做醫者,就應該有超脫之心,以行醫佈道為己任,不為名利所累。

對應這兩條,本人自認為還是比較適合學醫的。因為第一,本人從事的工作就是做科研,對我自己而言,我的興趣在於科研的過程,在於自己的好奇心得到滿足。醫學對我而言不過是古有云:“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醫者懸壺濟世,造福世人,是世間不可缺少的職業之一。

大醫精誠,學醫貴在學精,貴在真誠。孫思邈先生幼時多病,為治病散盡家產而致家道中落,這為他日後從醫奠定了基礎。古時,醫者乃是一個卑賤的職業,即使它能救人於苦難之中。與仕途相比,學醫遠沒有做官那樣具有誘惑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