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二小》教學反思

身為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我們需要很強的課堂教學能力,寫教學反思能總結教學過程中的很多講課技巧,那麼問題來了,教學反思應該怎麼寫?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王二小》教學反思,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王二小》教學反思

《王二小》教學反思1

敵人在山上迷了路,剛好碰到了王二小,便叫他帶路。那麼敵人是怎麼“叫”的呢?圍繞“叫”展開了一段教學,這是我在備課時未曾想到的`。靜下心來細想,課堂中,學生之間的對話無處不在,一個人發表了自己的看法,對其他人來說就是一種吸收。很多時候,學生的對話是一種討論和辯論。因此,我們要積極營造讓每個學生都積極參與、自主選擇的學習環境,組織引導學生展開有價值的討論。讓學生在自由充分的學習活動中生成智慧,生成能力,並從中受到思想教育。

《王二小》教學反思2

國小低年級課文中常常插入一些與課文相關的插圖,充分利用這些插圖往往能使教學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教《王二小》第一段時,我讓學生在認真看圖的基礎上,提出圖上畫的是誰?他是什麼人?學生回答:“王二小”、“兒童團員”,引導學生把這兩個詞連起來說話:“王二小是兒童團員”,從而就變成一句話。再層層設問,讓學生回答:“王二小在做什麼?”有學生回答:“王二小在放牛”。此時應該進一步提問:“王二小還在做什麼?”學生就會回答:“王二小還在放哨”。放牛和放哨這兩件事同時做的,連起來應該這樣說:“王二小一邊放牛,一邊幫助八路軍放哨”。最後再把前後兩句話連起來,就變成了課文第一段話。這樣用看圖得到的認識來理解文字,用文字的理解來加深對圖畫的.認識,既能鍛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又能輔助較容易地理解課文……

俗話說:歌聲是時代的寫照。在課堂上,我多次播放《歌唱二小放牛郎》,讓學生感受到了故事的氛圍和大致的情節,利用音樂的渲染力讓學生入情入境,看著畫面,聽著音樂,很多孩子好幾次感動得眼淚在眼眶裡打轉。當孩子們學完課文後,我教孩子們學唱這首歌,孩子們非常感興趣。

另外,也發現了一些不足之處,如在內容的安排上偏多,為了能完成預設任務,而忽略了學生的朗讀指導,使得整節課堂上朗讀的聲音少了些,以後還須在實踐中繼續努力探索。

《王二小》教學反思3

《王二小》是人教版第二冊第六單元的一篇課文,向我們講述了抗日戰爭時期,小英雄王二小為了革命而獻出了寶貴生命的故事。

課文言語質樸,卻感人至深。但是由於故事發生的年代久遠,現在的孩子和當時的孩子生活在兩個截然不同的世界,讓現在的孩子體會戰火紛飛的年代並不是那麼容易。這篇課文的內容與孩子的生活相距太遠,課文旨在讓孩子體會到自己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這篇課文的內容與孩子的生活相距太遠,他們不能體會這一層含義。他們認為自己現在的生活是理所當然的,更不會去珍惜。所以如何拉近文字與孩子的距離,讓孩子真正走進王二小,是在設計教案時我第一個想到的`問題。

所以在課前我選擇了電影《南京大屠殺》的片段——“日本鬼子燒殺搶掠”的片段放給孩子看。可是他們似乎不能理解王二小的時代,不能理解國仇家恨的意義。當孩子看到日本飛機轟炸南京的鏡頭時,竟以為是地震,當向學生作了說明後,孩子們的眼睛緊緊地盯著電影的畫面,當看到日本鬼子殺害中國人的鏡頭時,有的眼圈都紅了,我想此刻他們的內心受到了觸動,我想沒有什麼比這種更直觀的方式了吧。看完後,有的學生問這是在哪裡,得到回答後竟是滿臉的大惑不解,有的說:“怎麼會呢,為什麼不叫警察呢!”真讓我無言以對。文字和學生之間的距離竟是離奇的大,單憑教師的說教已是無法說服學生。課就要開始了,沒有時間也暫時找不到合適的辦法拉近學生與文字的距離,但我想,起碼孩子們對日本鬼子的殘暴有深刻的印象,激起他們對課文中殺害王二小的日本鬼子的仇恨應該是沒問題的吧。帶著這一想法我開始了第二課時的教學,但還是有學生表示這是假的,而且表現的相當固執;當問學生王二小死了你有什麼感受,鍾振宗竟然說他不傷心,幸好只是個例,其他學生都表示傷心。

在這一環節中,我覺得處理的不夠好,我應該再問一問鍾振宗為什麼不傷心,但是怕節外生枝,就輕輕放過了,由此我想:放棄這樣的課堂生成到底對不對,是不是所有的課堂生成都有必要當成新的教學資源?該怎麼有效的判定課堂生成對幫助學生理解課文的是否起到作用?特別是在公開課上?!有誰敢大膽的拋開原來的預設而跟著學生的生成跑?

坦言之,因為生活的年代不同,現在的孩子自私、不取上進、更不用說為別人犧牲奉獻,他們身上存在著太多的缺點,我原來希望孩子在稍微感受那個時代之後,會珍惜現在的一切,擁有一顆感恩的心。但我現在才發現我的想法太簡單了,教育是樹人的大事,不是單憑一朝一夕就能辦到的。我想在以後的教育教學工作中,我還是要不斷地去“改變”他們。

一堂課下來總會發現不少遺憾之處,還須在實踐中繼續努力探索。例如本節課在內容的安排上偏多,為了能完成預設任務,而忽略了學生的朗讀指導,使得整節課堂上朗讀的聲音少了些。而且由於故事發生的年代久遠,雖然老師是情緒高昂,但是學生沒有切身體驗,很難深入理解當時的情景,造成課堂比較沉悶,學生髮言的積極性不夠高。今後還應多想辦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使學生能積極投入到課堂之中。

《王二小》教學反思4

《王二小》是人教版第二冊第六單元的一篇課文,向我們講述了抗日戰爭時期,小英雄王二小為了革命而獻出了寶貴生命的故事。課文言語質樸,卻感人至深。但是由於故事發生的年代久遠,讓現在的孩子體會戰火紛飛的年代並不是那麼容易。問題有很多,比如:我怎樣向學生講清王二小的時代背景呢?不瞭解時代背景又怎能讓學生對王二小的行為有真切的體會呢?又怎能通過朗讀體現出來呢?

我在講課前利用動畫欣賞課讓學生觀看了動畫故事片《少年英雄王二小》,學生們看得很認真,很投入。在觀看的過程中,我針對學生們有可能不理解的詞語結合故事畫面做口頭解釋,如課文中有“掃蕩”這個詞語出現,學生們一邊觀看日本鬼子在村莊裡“燒、殺、搶、奪”,一邊就理解了什麼是“掃蕩”。課文中還出現了像“兒童團員、放哨、八路軍、埋伏圈”等詞語,學生理解不了,我都通過這種邊看邊聽的方式做了簡單的講解。在看到日本鬼子被八路軍消滅的這段故事時,全班學生們群情激昂,恨不得自己手裡就握著槍、甩著手榴彈向鬼子打去。故事播放了一遍,學生們意猶未盡,還想再看一遍。我因利勢導,給學生布置了作業:自己讀熟課文第23課《王二小》。

上課時,我重點從下面兩個個方面去教學:

一、自讀課文,讀懂詞語

這篇課文比較短小,課文中出現了像“兒童團員,放哨,順從、八路軍,掃蕩,埋伏圈”等詞語,我在引導學生初讀課文時,讓學生說說哪些詞語你讀懂了,還有哪些是你不理解的,部分學生結合看過的動畫片《少年英雄王二小》對以上詞語作了解釋。

二、朗讀課文,進入角色

在學習課文第2、3、4自然段時,我讓學生看圖,再結合看過的影片,進行想象:看看敵人的`樣子,你想一想,敵人會對王二小怎麼叫呢?學生紛紛舉手,我讓學生同位相互表演。在講到王二小把敵人帶進來八路軍的埋伏圈時,我又讓學生觀察插圖,觀察王二小想象王二小當時會怎麼說、怎麼做。這時課堂氣氛異常活躍,學生們一個個儼然成了勇敢的王二小。我趁機引導學生朗讀課文,讀出王二小的機智、勇敢、不怕犧牲。

課文學完了,學生們為王二小的機智,勇敢,不怕犧牲的精神深深感動。當我問到:你認為王二小是一個怎樣的孩子時,頓時,教室裡幾乎所有學生舉起了小手,我感覺此時,王二小,這個勇敢的小英雄的形象已經深深紮根在他們幼小的心靈。

《王二小》教學反思5

本堂課,我上後的體會如下: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學生感興趣的內容,他們才願學、樂學。本課的故事由於發生在久遠的抗日戰爭年代,內容與今日孩子的生活相距甚遠,有些詞語,如:“放哨、順從、埋伏圈、掃蕩”等,學生不容易理解。文字理解不透徹,就不能很好地領悟小英雄機智勇敢的行為,激發對小英雄的崇敬之情。所以我充分利用現代教育技術,播放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利用音樂的渲染、投影的出示,背景的簡介,讓學生在接觸文字前就有了情感的激發。從而願學、樂學。

二、優化設計,讀文感悟

(一)把握詞句,想象讀悟

本課的情節比較簡單,沒有很多激情的'句子,如何激發起孩子們對小英雄王二小的崇敬之情,如何指導孩子們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是個難點。

愛因斯坦說:“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概括著世界上的一切,推動著社會的進步,成為知識進化的源泉。”本課利用低年級學生充滿童趣,思維活躍,想象力豐富的特點。抓住課文中的重點詞語進行講解,讓學生在充分理解重點詞語的基礎上展開豐富的想象,激發朗讀興趣,效促進朗讀能力。

比如:在看圖、想像中理解“掃蕩”。讓學生將抽象的語言文字在腦海裡形成栩栩如聲的立體畫面。從而體會並讀出敵人凶狠的語氣。

又如:理解“順從”時,我就啟發學生想象:為什麼王二小要“裝著順從”的樣子?假如你是王二小,你當時會怎麼想?學生在豐富的想象說話中理解了課文內容,體會到了王二小的機智勇敢和內心世界,自然而然地用上喜悅的語氣來品讀這一段。這裡如果能讓學生演一演,可能理解“順從”時更到位一點。

(二)多種方式,激趣品讀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教師要以學生原有的知識經驗為基礎展開教學,通過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引導學生自讀自悟,在經歷感知、思考、質疑、探究、發現、交流等多種學習活動中,加強理解和體驗,進而有所感悟和生成。

我採用範讀、配樂讀、學生自讀、出示讀、交流讀、賽讀、齊讀等多種朗讀方式,激發學生的朗讀興趣,指導學生的朗讀語感。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我給學生留下足夠的朗讀、評議空間,讓學生在評讀中體會課文所蘊涵的情感,總結出讀文的方法,從而讓學生習得讀書的方法。

三、提問統領,開啟思維

課堂提問方式的優化,才能啟發學生去思考、去探索,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本堂課有的地方提問過於籠統,缺乏方向性。如:在初讀課文後,讓學生說說讀懂了什麼?學生回答得散而亂。又讓學生自主質疑,可是,大部分學生提不出問題來。有一位學生有疑問但表達不明確,當時我也沒有對生成及時地加以引導。總之在如何把握放和領的度上留下了遺憾。還有一邊---一邊的句式訓練應放在講讀課文句子之後,這樣才會真正落實語言訓練。

四、延伸課文,昇華情感。

在孩子們被王二小的精神所感動的基礎上,我適時引導學生討論:為什麼王二小是小英雄?這個環節上,孩子們的回答比較精彩。從而進一步感悟了人物品質,領會了今天幸福生活的來之不易。

《王二小》教學反思6

《王二小》講述的是抗日戰爭時期,小英雄王二小為了革命英勇獻身的故事。課文簡短易懂,感人至深,但是由於與現在孩子年代距離比較遠,讓他們體會當時戰爭的緊張、激烈並不那麼容易。

一、巧設情境,誘發情感

低年級的好奇心非常強,上課之前,我播放了《歌唱二小放牛郎》這首歌,一下子就激發了學生的興趣,,他們在津津有味地欣賞著優美的旋律,欣賞後我便問他們,這首歌唱的是哪位小朋友,許多同學都說出王二小,這樣一下子便與課文的王二小這個人物拉近了距離,我便向他們簡單介紹這個故事的背景。

二、抓住重點詞句,加深理解

低年級學生充滿童趣,思維比較活躍。抓住文中重點詞句進行講解,讓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展開了豐富的.想象,加深對課文的理解,激發了他們學習語文的興趣。如講 “他常常一邊放牛,一邊幫助八路軍放哨”這句話時,課件展示圖畫,抓住“常常”、“一邊……一邊”這兩個詞語,讓學生想象王二小不止一次為八路軍放哨,, 而是很多次..學完這個自然段後,課件出示兩組句子,讓他們用上“一邊……一邊”連成一句來說說,學生的思維很快地被調動起來,培養了學生創新的思維能力。

三、讀文生情,境中感悟

教學時重點抓住學生的朗讀,讀懂讀通長句,感情朗讀來結合教學,引導學生從讀中悟,從而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去體會課文所蘊涵的情感,我尊重學生的感受、體會、理解,讓學生在朗讀中獲得知識,他們成了真正的學習主人。

這堂課也存在許多毛病,如小組合作學習,只是幾個大膽成績較好的同學參與,其他同學不那麼樂於參加,即使參加積極性也不高,這就與新課程理念所提倡的“面向全體學生”產生逆道而行。今後還必須在實踐中繼續努力,語文教學任重而道遠,我將不斷探索與創新,讓學生在知識的海洋中翱翔。

《王二小》教學反思7

《王二小》這篇課文,敘述了一個叫王二小的兒童團員,從發現敵人到將敵人引入八路軍的包圍圈,最後用自己的生命換來了勝利的經過,雖然言語質樸、簡單,但是在一次次的與文字接觸的過程中,學生還是能體會到二小機智、勇敢而樂觀的個性。

在備課的過程中,可以發現有幾個明顯的難點:

1、現在的孩子和當時的孩子生活在兩個截然不同的世界,讓養尊處優的孩子體會戰火紛飛的年代並不是那麼容易,因此,如何讓孩子瞭解故事的背景顯得尤為重要。

2、在課文中,出現了很多過時代的詞,諸如:敵人、掃蕩、放哨、埋伏圈、英雄、兒童團員等對學生來說生僻的詞語,在接觸文字的過程中,如何將它們弄明白是需要解決的一個問題。

3、課文的情節比較簡單,故事敘述簡潔,沒有很多激情的句子,如何激發起孩子們對小英雄王二小的崇敬之情,如何指導孩子們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是個難點。

從教學實效來看,我覺得以下幾點還是做得比較滿意的。

1、充分估計到學生的前認知狀況,在學習本課前,做了充分的鋪墊。如鼓勵學生利用多種渠道瞭解那個戰爭年代,瞭解小英雄王二小的事蹟。這與《語文課程標準》“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培養學生探究性閱讀的能力,構建開放的學習環境,促使學生利用多渠道獲取知識並將學到的知識加以綜合應用於實踐”的教學理念是相符合的。因此,在教學本課時,學生對課文的能很好的理解,這也為情感朗讀做了很好的鋪墊。

2、充分發揮本班教學的.優勢,利用學生能說的這個資源,積極鼓勵小組成員間互相幫助,以幫助同學突破字詞的難點。例如在初讀課文時,鼓勵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讀課文,有不懂的地方可以問組內成員,也可以舉手問老師,這樣,可以照顧不同層次學生的需要和狀況,解決一些共性和個性的問題,從課堂表現來看,學生也非常熱忱,互相幫助,並且樂在其中。

3、充分利用現代教育技術,製作美觀、實效的課件,並且利用音樂的渲染力讓學生在接觸文字前就有了情感的激發。比如課前播放《歌唱二小放牛郎》,讓學生感受到了故事的氛圍和大致的情節。

《王二小》教學反思8

根據教材特點及學生實際,在教學中,我努力體現學生的主體意識,以讀為本,讓學生在自主、探究的過程中體會、感受。

一、創設情境,激發情感。

課一開始,我播放童聲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相機展示蒐集到的王二小相關圖片,把形、聲、光、情、意融為一體,使學生不自覺地對王二小這位少年兒童的身世及故事產生興趣,有了相當的瞭解慾望。另外,問——是開啟學生思維的金鑰匙。我關於王二小,關於幾幅課文插圖的提問使學生迅速進入學習角色,圍繞老師的問題展開思考,讓孩子們以主人翁的姿態,積極地投入到探究、學習中去,克服困難,真正學會學習。

二、讀文生情,境中感悟。

教學中我利用自讀,讀通難讀的長句子,感情朗讀來推進教學。並抓住重點語句,指導感情朗讀,教授讀書方法。教學中我首先讓學生自讀,圈出生字反覆拼讀、書空、掌握;在讀通課文的基礎上讓學生自由讀,並邊讀邊想,思考老師提出的問題。

三、師生和諧,樂中求知。

讓學生根據自己感受到的表演王二小當時的行動時,儘量要求展示出二小的心理活動。表現不足的我給予補充說明,給予鼓勵;表演大膽到位的`我給予相當的表揚…所以學生在課堂上能積極思考,想說就說,想演就演,無所顧忌,每個孩子都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整個教學過程,獲得知識,體驗情感,他們真正成為了學習的小主人。

四、播放音樂,深化感悟。

課文學完了,我給學生播放了《歌唱二小放牛郎》的動畫歌曲。這首歌曲是對課文內容的再現,配有敵人殘忍殺害英雄王二小的動畫。學生再一次為敵人的殘忍而痛恨。為王二小的機智,勇敢,不怕犧牲的精神深深感動。頓時,教室裡鴉雀無聲,聽完歌曲,他們一個個滿含熱淚。此時,王二小,這個勇敢的小英雄的形象已經深深紮根在他們幼小的心靈。

一堂課下來也發現了不少遺憾之處,還須在實踐中繼續努力探索。例如本節課在內容的安排上偏多,為了能完成預設任務,而忽略了學生的朗讀指導,使得整節課堂上朗讀的聲音少了些。造成課堂比較沉悶,學生髮言的積極性不夠高。今後還應多想辦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使學生能積極投入到課堂之中。

《王二小》教學反思9

從學生的年齡入手,自然地引出小英雄王二小,再利用已有的課程資源――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一下子將學生帶入王二小生活的年代,學生在婉轉的歌聲中入情入境。為下面的'有感情朗讀課文打下基礎。

抓語文基礎知識的學習,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根據識字規律,我讓學生在課文中識字。

1.1. 自由讀課文,畫出本課所要認識的生字,並藉助拼音學習生字和讀通課文。

2.2. 同桌交流學習。[養成合作交流的好習慣、培養合作意識]

3.3. 採用多種形式,分層次地進行識字教學。[採用多種形式復現生字,促進學生多種感官參與活動。組內合作識字,養成交流習慣,培養合作意識。]

4.4. 用所認生字再讀課文,要求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

比較詳細的教寫“王、從、邊”3個生字。

《王二小》教學反思10

《王二小》這篇課文講了放牛娃王二小,機智勇敢地把日本侵略軍引進了我軍的埋伏圈,敵人受到了懲罰,我們的小英雄卻為人民獻出了自己的生命。

課文中的詞句,孩子們不難理解,但由於現在的學生離那戰火紛飛的年代較為久遠,現在的孩子對那一段歷史非常陌生,所以為本課教學增加了難度。我通過對時代背景的介紹,幫助學生進入課文的情境。聽老師讀,閉眼想像王二小被摔死的情形,說說你所看到的情形,體會這種憤怒的情感。接著讓學生們朗讀,把你的憤怒情感通過朗讀表現出來。有了這一步步的指導,學生的情感也在指導中逐步昇華,學生真正領會了這種情感,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理解課文後,我還讓學生想一想,王二小有可能逃生嗎?

通過孩子們的辯論,總結出王二小為了幹部和老鄉的安全,“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大無畏精神,讓王二小這個形象在孩子們的心中打下了深深的烙印。最後通過聆聽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使學生再一次體會課文所要表達的情緒,最後帶著這種情緒來聆聽歌曲。在清新、悠揚的旋律中,略帶悲涼的情感色彩,寄託著人民對抗小英雄的哀思。聽著聽著,不少孩子熱淚盈眶……

《王二小》教學反思11

王二小是兒童團員,從發現敵人到將敵人引入八路軍的包圍圈,最後用自己的生命換來了勝利,雖然故事敘述簡潔,沒有很多激情的句子,言語質樸簡單。但是學生在的與文字接觸的過程中,還是能體會到二小機智、勇敢而樂觀的個性。由於課文中戰爭時期的環境和學生的生活環境間隔距離太過久遠,即使在電視,書上讀過,那也是很空洞的。單讓學生自己讀,是不能有效地和文字產生共鳴的。所以在學本課之前,我先讓學生回家提前收集了一些有關王二小的資料,為學生理解課文做好鋪墊。

開課前我和學生一起欣賞了《王二小放牛郎》這首歌曲,從而將學生帶入到課文中。因為歌詞和課文內容聯絡密切,所以在講解課文的時侯,我把後面故事裡的相關內容提到課文中來講,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課文內容。比如我在講到:迷了路的`敵人讓王二小帶路的時候,就引導學生抓住“叫”這個詞,讓他們想象一下,敵人的樣子,敵人會對王二小怎麼說些什麼呢?這樣學生的思維很快就被調動起來,把凶狠的敵人演得活靈活現,從而也體會敵人凶狠的語氣並能讀出來。這樣,通過這一個詞語的教學即開闊學生的想象空間,又培養了他們的創新思維能力。在就是講到“順從”時,我就啟發學生想象王二小是真的順從嗎?那他為什麼要“裝著順從”的樣子呢?如果你是王二小,你當時會想些什麼?學生通過豐富的想象說話理解了課文內容,體會到了王二小的機智勇敢和內心世界,從中也理解“順從”這個詞語。()還有很多都是通過創設情景幫助學生來理解的。整個教學的過程中,我是希望讓學生在充分理解重點詞語的基礎上展開豐富的想象,不僅加深了他們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更激發了學生朗讀興趣,還能提高他們的朗讀能力。在課文內容講述結束的時候,我再一次和學生一起聆聽了《王二小放牛歌》,這一次我看到學生是帶著對課文的理解,帶著對王二小的敬佩和感動在聽。很多孩子聽著聽著眼睛都紅潤了。看到這些,我感到很欣慰。

《王二小》教學反思12

剛剛完成了23課《王二小》的教學,感覺在講讀理解課文時沒有引導到位,體味不到王二小的所處的環境、王二小的機智勇敢、捨生忘死。應該說比較失敗,但可以說是有這心理準備的。

這次的教學設計,從決定上教研課開始就決定讓自己進行一次挑戰,挑戰著在低段語文教學中,引導學生自主分析課文、自主研讀課文。

細細分析起來,有以下幾點值得反思:

1、因為整個教學設計太過放手,學生的問題不能緊緊圍繞主題展開,所提的'問題瑣碎、脫離文字,而教師對課堂生成不能及時有效把握引導學生,所以作為教師本身,在教學調控能力上應加強訓練,在教學應對機制上應下苦功訓練。所以讓整堂課的教學浮於表面、流於形式,浪費了學生和聽課老師的時間。

2、課文環境和學生的生活環境間隔距離太過久遠,單憑學生自己研讀不能有效地和文字產生共鳴。在學本課之前,老師需要給孩子們講一些抗日戰爭時期的小故事。為學生理解課文、理解王二小做好鋪墊。

3、在課堂教學中一味引導學生說,其實作為一年級學生理解此類間隔歷史比較久遠,環境差異巨大的文章和人物情感,教師必須給孩子們一個情感鋪墊和理解臺階。有助於學生的理解感悟。

一直希望能夠讓低段學生在課堂上學得自我一些,不需要由老師牽著鼻子走。其實,現在細細想來,學生的自主和能動始終需要教師的主導。預設與生成,學生的主體和教師的主導,這其間的關係,需要我潛下心來!

也誠摯希望聽課老師多提意見!

《王二小》教學反思13

《王二小》是新教材一年級下冊第六單元中的一篇課文。本文是一篇講述抗日戰爭時期的英雄故事的文章,文章內容感人至深,很適合於讓學生朗讀。根據教材特點及學生實際,在本堂課的設計、教學中,我努力體現學生的主體意識,以讀為本,讓學生在自主、探究的過程中體會、感受。

一、創設情境,開啟情感。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學生感興趣的內容,他們才願學、樂學。

本課內容與今日孩子生活相距甚遠,那麼就需要"未成曲調先有情”,我針對學生的"最近發展區"提供引導性材料,建立起與課文的聯絡,以引導學生的注意與興趣,誘發積極情感。於是一開始,我利用FLASH動畫課件和憂傷的音樂為背景,把形、聲、光、情、意融為一體,使學生自己置身於故事中,有身臨其境的情感。另外,問——是開啟學生思維的金鑰匙。看罷動畫,我讓學生談談產生的疑問,有的說:動畫中的小男孩是誰?他是什麼人?他怎麼死的?他都作了什麼事?……我在教學中注重了讓學生在學習中的提問與思考。學生才會動腦、動口、動手,從而以主人翁的姿態,積極地投入到探究、學習中去,克服困難,真正學會學習。

二、把握語言,發展想象能力

愛因斯坦說:“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概括著世界上的一切,推動著社會的進步,成為知識進化的源泉。”這段話足矣說明了想象力的重要性。低年級學生年齡小,但思維活躍,想象力豐富。在教學中如果教師適時點撥引導,就能點燃學生創造性的火花,促其展開豐富的想象。

首先,挖掘重點詞語,發展想象能力。詞語教學是低年級語文課的重點。抓住課文中的重點詞語進行重點講解,讓學生在充分理解重點詞語的基礎上,展開豐富的想象,不僅能加深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而且能有效地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如在講到:迷了路的敵人讓王二小帶路時,我就引導學生結合圖片,抓住“叫”一詞讓學生想象:敵人怎麼叫?叫什麼?學生的思維很快就被調動起來,紛紛表演了起來,把凶狠的敵人演得活靈活現。這樣,通過一個詞語的教學即可大大開闊學生的想象空間。而且培養了創新思維能力。

其次,抓住重要片斷,發展想象能力。抓好學生對課文的重要片段的理解,就能讓學生在輕鬆的氛圍中理解整篇課文內容,而且非常有利於發展學生的想象力。如:當講到王二小裝著順從敵人,給敵人帶路時,我就啟發學生想象如果王二小不給敵人帶路,會怎樣呢?有的學生說敵人會把王二小殺了;有的說敵人會把村民都殺了……學生在豐富的想象中理解了課文內容,體會到了王二小的機智勇敢,同時又在理解課文內容的過程中發展了想象力。

三、讀文生情,境中感悟。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教師要以學生原有的知識經驗為基礎展開教學,通過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引導學生自讀自悟,在經歷感知、思考、質疑、探究、發現、交流等多種學習活動中,從而讓他們在積極的思維活動中加強理解和體驗,進而有所感悟和生成。

教學中我利用自讀,讀通難讀的長句子,感情朗讀來推進教學。並抓住重點語句,指導感情朗讀,教授讀書方法。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教學中我讓學生再讀通課文的基礎上讓學生自由讀,畫出最打動自己的語句,並思考是什麼讓你感動。然後讓學生在小組內交流,最後全班交流。在全班交流的時候,我根據學生的立足之出,指導學生感情朗讀,並讓學生在各種讀的方式下,總結出如何將課文讀得又感情,如何去體會課文所蘊涵得情感。我教學中充分尊重學生的感受、體驗和理解,留下足夠的空間給學生朗讀、探究。讓學生在感情朗讀得同時習得讀書的方法。

葉聖陶指出:“要求語感敏銳,不能單從語言、文字上去揣摩,而要把生活經驗聯絡到語言、文字上去。”教學實踐表明,對於一些深奧的或情深意厚的語言文字,僅*抽象分析、綜合,學生往往難以作出深刻的理解。要體驗蘊涵其中的感情,必須讓學生將抽象的語言文字在腦海裡形成如聞其聲、如見其人、如臨其境的栩栩如聲的立體畫面。學生便能運用形象思維,使課文內容像放電影一樣,一幕幕地再現在眼前。我在教學本課時,充分運用現代教學手段,在講“掃蕩”一詞時,運用多媒體呈現敵人掃蕩電影。學生看罷,自己便可以說出詞義。這樣,化難為易,自然而然地理解了詞語的意思,進而感悟了句意。這樣,不僅給學生營造出一種寬鬆愉快的學習氛圍,學生情緒高漲,思路開闊,思維敏捷,而且大大增強了課堂學習效果,使這堂課煥發了生命的活力。

四、師生和諧,樂中求知。

在教學過程中,只有讓學生處在一種無拘無束、自由寬鬆的空間,他們才會自由參與、盡情表達。這就需要在課堂上建立平等、和諧、民主的師生關係。使學生形成一種自由的、獨立的、主動的探索心態,學生的心情舒暢,求知慾旺盛,思維也非常活躍、流暢。這樣,學生個體才能敢想、敢問、敢說,學生群體才有“躍躍欲試”的熱烈氣氛。

在教學本課時,我放手讓學生找找、劃劃自己最喜歡的句子,然後,請他們把自己最喜歡的句子讀給大家聽。當學生把精彩的語句讀出來時,我點頭微笑。學生往往把教師的親切當作一種獎賞和鼓勵,從中感到溫暖和甜蜜,這就縮短了我和學生之間的心理距離。當學生有精彩的表現時,我給予表揚和激勵,如:你真能幹!你真棒!……所以學生在課堂上能積極思考,想說就說,無所顧忌,每個孩子都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整個教學過程,獲得知識,體驗情感,他們真正成為了學習的小主人。

五、延伸課文,昇華情感。

本課的英雄故事打動著每一個孩子,結尾處仍留下餘味,我趁機播放了小英雄王二小的影片,孩子們認真地看著,眼睛裡閃動著淚花。看罷,都深深地下了頭,陷入了沉思。我知道他們已被王二小的精神所感動,適時我引導學生領會今天幸福生活來之不易。

可是,本課時在內容的安排上偏多。重點多,且繁雜,有些知識學生理解不夠透徹。

一堂課下來發現了不少遺憾之處,還須在實踐中繼續努力探索,語文教學任重而道遠,我將在這門精深的藝術中,不斷摸索與創新,從而邁向更活、更實的天地。

《王二小》教學反思14

從圖入手,圖文結合。教學看圖學文時,教師要引導學生從觀察圖畫入手,然後對照圖畫來識字、學詞、學句、學文,即把看圖和學文聯絡起來。用看圖得到的認識來解文字,用文字的理解來加深對圖畫的認識。那麼,怎樣看圖?看圖先要有個整體的認識,再到部分的認識,然後再回到整體。也就是說對圖面有個初步的整體的印象,而後逐漸地進行觀察,再從整體上面來加深觀察,這是看圖的一般規律。

看連讀的幾幅圖學文,指導看圖的大致順序是,第一步教師提出看圖要求,並作必要的'提示;第二步學生逐幅看圖,根據教師的特點,思考圖畫內容;第三步根據圖畫提出的問題進行談話。如第二冊“王二小”中的第一幅圖,教師提問:“王二小本來在放牛,為什麼牛在他的身後?他在看什麼?想什麼?一步一步引導兒童說出圖意。在引導兒童觀察一幅一幅圖的基礎上,把四幅圖聯起來觀察,並根據課文體會圖意。

結合圖文加深組詞連句成段的訓練。學習每幅圖都應先看圖說話,一步一步引導學生用課文中的片語成一句一句的話,再連成一段一段的話。如第二冊《王二小》第一段,教師在看圖的基礎上,提出圖上的畫是誰?“他是什麼人?”“在幹什麼?”第一、二兩個問題學生可能會這樣回答“王二小”、“兒童團員”教師再引導學生把這兩個詞連起來說話:“王二小是兒童團員”這就變成一句話。接著再層層設問,讓學生回答:“王二小在做什麼?”“王二小在放牛”。“王二小還在做什麼?”“王二小還在放哨”。教師指出:放牛和放哨這兩件事同時做的,連起來應該這樣讀:“王二小一邊放牛,一邊幫八路軍放哨”、然後再把前後兩句話連起來,就變成了一段話。這樣學生通過實際習例知道:詞就是這樣連成句子,句就是這樣連成段。

結合圖文,加深句與句,段與段之間關係的講解,以幫助學生透徹理解課文內容,如《王二小》的第二段中第一句話與第二句話之間的關係是因果關係。敵人為什麼要叫王二小帶路?因為敵人走到山上,迷了路。這樣一講學生對上下句的內在聯絡也很緊湊了。就整篇課文看,段與段之間的聯絡也很緊湊。如第一段交代王二小給八路軍放哨,第二段回答了放哨的原因,敵人要來“掃蕩”。

教師在教學時引導學生學習把詞、句段有機聯絡起來,對理解課文,口述和作文,發展兒童的思維很有好處。

《王二小》教學反思15

《王二小》是人教版第二冊第六單元的一篇課文,向我們講述了抗日戰爭時期,小英雄王二小為了革命而獻出了寶貴生命的故事。課文言語質樸,卻感人至深。但是由於故事發生的年代久遠,現在的孩子和當時的孩子生活在兩個截然不同的世界,讓現在的孩子體會戰火紛飛的年代並不是那麼容易,

在教學中,我嘗試從以下幾點帶領孩子們走進文字,體會文字。

一、創設情境,激發情感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學生感興趣的內容,他們才願學、樂學。本課的故事由於發生在久遠的抗日戰爭年代,內容與今日孩子的生活相距甚遠,為了讓學生能較快走進文字,拉近與文中主人公的距離,在開課之初這樣向學生介紹故事背景:“在抗日戰爭時期,日本鬼子侵略我國,他們所到之處燒殺搶掠,無惡不作。中國人民的血流成河。毛主席領導的八路軍,和日本鬼子進行了英勇的鬥爭,人民群眾也自發組織起來幫助八路軍消滅敵人。王二小就是這樣一位抗日小英雄。想知道他的英勇事蹟嗎?”讓學生在接觸文字前就有了情感的激發,從而願學、樂學。

二、挖掘詞語,想象感悟

利用低年級學生充滿童趣,思維活躍,想象力豐富的特點,抓住課文中的重點詞語進行講解,讓學生在充分理解重點詞語的基礎上展開豐富的想象,不僅能加深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更能激發朗讀興趣,效促進朗讀能力。

如在講到:迷了路的敵人讓王二小帶路時,我就引導學生結合掛圖,抓住“叫”一詞讓學生看圖想象:看看敵人的樣子,你想一想,敵人會對王二小怎麼叫呢?學生的思維很快就被調動起來,紛紛表演了起來,把凶狠的敵人演得活靈活現,從而體會並讀出敵人凶狠的語氣。這樣,通過一個詞語的教學即可大大開闊學生的想象空間,而且培養了創新思維能力。

又如:理解“順從”時,我就啟發學生想象:王二小是真的順從嗎?他為什麼要“裝著順從”的'樣子?假如你是王二小,你當時會怎麼想?學生在豐富的想象說話中理解了課文內容,體會到了王二小的機智勇敢和內心世界,自然而然地用上喜悅的語氣來品讀這一段。當然在教學中,如果能讓學生演一演,可能理解“順從”時更到位一點。

三、讀中品悟,表達情感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教師要以學生原有的知識經驗為基礎展開教學,通過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引導學生自讀自悟,從而讓他們在積極的思維活動中加強理解和體驗,進而有所感悟。教學中我抓住重點語句,指導感情朗讀,教授讀書方法。如在指導朗讀最後一個自然段時,我先讓一個學生讀這一段,然後點評。有學生說:“我覺得他讀得有點快。”我馬上跟問:“他為什麼讀得這樣快?”“因為戰士們是衝下來的。”我順勢引導學生思考:為什麼說八路軍衝下來,不用跑呢?這樣學生不僅理解了關鍵詞 “衝下來”,還體會到戰士們對敵人的滿腔仇恨之情,並能通過朗讀表達這份情感。

一堂課下來也發現了不少遺憾之處,還須在實踐中繼續努力探索。例如本節課在內容的安排上偏多,為了能完成預設任務,而忽略了學生的朗讀指導,使得整節課堂上朗讀的聲音少了些。而且由於故事發生的年代久遠,雖然老師是情緒高昂,但是學生沒有切身體驗,很難深入理解當時的情景,造成課堂比較沉悶,學生髮言的積極性不夠高。今後還應多想辦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使學生能積極投入到課堂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