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會合作》教學反思

作為一名人民老師,我們要有很強的課堂教學能力,藉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拓展自己的教學方式,怎樣寫教學反思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學會合作》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學會合作》教學反思

《學會合作》教學反思1

這是一篇演講稿,以“合作”為話題,從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講起,闡明不論從事什麼職業,不論在何時何地,都離不開與他人合作的人生道理。

教學中,我先從《天堂和地獄》的故事匯入,讓學生明白,學會合作,你會生活在天堂裡;反之,你會陷入地獄。接著,我讓學生讀課題質疑。學生問了以下的問題:

1、什麼是合作?

2、為什麼要合作?

3、怎樣合作?

4、合作有什麼意義?

由此,我展開了本課的教學。讀課文,自己嘗試著回答同學們提出的問題。在談“為什麼要合作”時,由排比句入手,讓學生補充省略號裡的內容,然後讓學生談一談排比句和首句、尾句的關係,“總之”的.作用,從而明白“總---分---總”的構段方式,為課後作業第二題的仿寫打下基礎。

在分析第三個問題“怎樣合作”時,先提出“卓有成效”的意思和作用。學生大聲朗讀後得出答案“成功不僅要有統一的目標,要盡力做好分內的事情,而且還要心中想著別人,心中想著集體,有自我犧牲的精神。”給學生灌輸讓具體的事實去證明自己觀點的方法。接著品讀兩個事例,在品讀第二個事例時,設計讓學生親身參加試驗的環節,感受合作的重要性。並且探究課後作業第二題“為了說明怎樣才能卓有成效的合作,作者舉了兩個事例,只舉一個夠不夠?為什麼?”

最後,總結得出,作為一個現代人,只有學會與別人合作,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功。

這節課在設計上最大的失誤是:把兩節課的內容安排在一節課上完,沒有對學生的狀況做一個全面的把握,準備的不夠充分。前提和基礎沒有做好沒有打好,以致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調動的也不夠好,這節課告訴我,以後在準備公開課時,在選好課題的基礎上,更要做好充足的準備,備好教材,備好學生。才有可能成功。

《學會合作》教學反思2

今天,上完了《學會合作》這一課,這是一篇演講稿,文章條理清晰,說理透徹,層層深入,環環緊扣,清晰易懂,對於六年級的學生來說完全能獨立讀懂。,因為演講稿是議論文,既沒有故事情節,也沒有生動的描寫,如何會吸引活潑可愛的學生?如何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我是這樣做的:

一、抓住關鍵,長文短教

《學會合作》一文比較長,但沒有深奧的詞句,精華只是那幾個論點。理解了那幾句關鍵的句子,全文的內容也就迎韌而解了,於是我準備用一節課時間學完課文。

首先我破題入手,問:圍繞課題,文章該寫哪些內容?學生看題生疑:為什麼要合作,怎樣合作,合作的結果怎樣。帶著這些問題,學生讀書兩遍,很快就找到了答案。答案找到了,文章的思路也就明擺著,課文分三段寫的,問題的答案就是段意。第一階段的學習目標十分清楚,因而學習起來十分輕鬆。接著,我帶著學生深入理解課文內容。學習第一段是用小組學習法,讓學生以四人小組學習討論:文章圍繞為什麼要合作講了哪幾點?劃出重點語句,並結合實際說說你的理解;學習第二段,我是用比較法來教學,文章舉了兩個例子來說明為什麼要合作,為什麼要舉兩個例子,而不是一個?兩個例子分別說明了什麼?最後,我讓學生暢談讀後的感悟,為的是讓學生從整體上把握文章:讀了全文你有什麼想法?請聯絡實際說說你對合作的理解。

這一教時的教學活動是在帶領學生理解課文內容的這一層面上進行,比較順利,因為課文內容淺顯易懂。

二、學以致用,提高能力

第一教時的學習應該是理解的.第一層面,是淺層次的,甚至可以說是囫圇吞棗。如何發揮課文的示範作用?如何讓書上的知識內化成學生的能力?於是,我想讓學生學寫演講稿,教學時,我首先讓學生小組討論《學會合作》一文的寫作特色:文章的結構、說理的方法等。學生議論紛紛,最後師生一起歸納為:課文用了總分總的寫作結構,先寫合作的好處,什麼是合作。接著舉例說明合作需要團結協作和自我犧牲精神。最後提出希望要求大家學會合作。在歸納的基礎上,我不失時機問:如果讓你也寫一篇這樣的演講稿,你會嗎?你準備如何安排內容?學生積極動腦,發散了學生的思維,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慾望。30分鐘後,一篇篇激情洋溢的演講稿產生了,有《講誠信》的,有《學會助人為樂》,還有《勞動創造幸福》的……我趁熱打鐵在活動課上舉行了演講比賽,這樣一來,學生的學習情緒高了,寫作興趣更濃了。

長文短教使學生有更多的時間去拓寬知識面,有更多的時間鍛鍊培養自己的能力;延伸課堂知識,更有可行性,演講比賽更符合國小生的心理年齡特點——好勝。在整個教學活動中,學生整個身心沉浸其中,實現了知識與能力雙豐收,實現了教育教學雙贏!

《學會合作》教學反思3

“學會學習,學會創造,學會合作,學會生存”已成為二十一世紀教育的主題。在國小階段,合作和協調精神是學生進行良好的人際交往所必須的心理品質。四年級學生已經或多或少有過與人合作的經歷,也有與人合作的願望,但缺乏合作意識與正確方法的指導,在與他人交往中常表現出喜歡以自我為中心。

《學會合作》一課力求從學生主體學情出發,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循序漸進,順學而導。首先,針對學生心理特點及具體學情,選擇學生感興趣又能體現出合作重要性的遊戲,通過這個有效的載體,直觀地理解“什麼是合作”。接著,通過生活中的如片場景,充分調動學生生活體驗,認識到合作的重要意義,體會合作的好處及樂趣,深化合作意識。進而創設三個具體情境,引發學生自主討論歸納,從理論上學會“如何合作”。最後,結合學生熟悉的“大掃除”場景,讓學生在真實的實踐中再體驗、再深化感悟,以此促進學生正確的價值觀的形成。

本課教學目標:1、使學生認識到合作的重要意義,體驗到合作的樂趣,增強合作意識。2、使學生學會該如何與他人合作,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教學重點:體會合作的重要意義並初步學會合作

本課的教學過程主要分以下幾步進行:首先從學生熟悉的校園文化和日常生活學習場景作為切入點,引出合作話題。接著請同學談談生活中合作的例子,多方面,多視角地感受生活中合作的重要性和廣泛性。隨後帶領學生走進“合作王國”裡面的“聊天室”、“練兵場”、“體驗吧”等場所,讓學生進行分組實踐活動:為學生創造了一個個與人合作的機會,豐富了他們這方面的`生活體驗。使學生從活動中學會分析問題,總結經驗教訓並感受到合作成功的喜悅。

整堂課中學生的思維、情感處於一種積極、主動、活躍的狀態中,學生潛能得到充分展現,因此整節課課堂氣氛活躍,學生參與活動積極主動,主體性得到很好的發揮。“心心相印”的遊戲對於學生來說比較熟悉,如果能換一個既能切入話題又具有新穎性的遊戲更能激發起學生的興趣。討論交流合作現象時形式比較單一,可嘗試進行多種形式的交流。

《學會合作》教學反思三

其實,關於合作,語文課本有《學會合作》的課文,在品德課本上也有《合作真愉快》的活動內容,但是心理健康課的《學會合作》該如何上好,又讓我有了些許的困惑,後來,我拿到了四年級上冊的教材,發現教材上都是一個個有趣的關於合作的遊戲,心想:這個心理健康課簡單,全都是遊戲,孩子們就喜歡玩遊戲,於是讓孩子們合作玩遊戲,體驗合作是我最初制定的教學目標,結果就滿懷信心的試了一節課,結果呢?孩子們在課堂上很活躍,玩得高興,玩得熱鬧,卻是自己玩自己的,這節課以失敗而告終,這節課雖然達到了課堂活躍的效果,但卻因為目標的不明確,不具體,偏離了方向,孩子們不知道合作,更不知道到如何和別人合作。

有了這次失敗的經驗,我便意識到教學目標的重要性,於是重新研讀心理健康活動課的具體目標,根據四年級孩子的實際情況,又制定出新的教學目標,目標確立後,我還要不斷的實踐,因為我們在課前所確立的教學目標應該是一種預期的目標,與課堂生成目標可能有一些出入,於是我不斷的磨課、不斷地反思,在修改實踐的基礎上,最終確立了《學會合作》的具體活動目標:

1、讓學生初步認識到什麼叫合作,以及學會合作的重要性,增強合作意識。

2、在遊戲中領悟並瞭解合作應有的正確態度和方法。

3、通過活動,讓學生的合作意識和能力有所提高,體驗合作的帶來的快樂。此目標具體明確,具有可操作性,提高了課堂的教學效率。

但是,對於一堂比較成功的課來說,目標的設定固然重要,但是實施達成目標更是關鍵,接下來我談一談自己的看法:

1、 課前要選擇有效的暖身活動

這裡所謂的暖身活動其實就是課前的準備活動,也稱為“破冰”,其目的是營造一種安全、輕鬆的環境,讓孩子們消除防禦的心理,調動學生積極參與課堂的情緒,那麼熱身活動的方式靈活多樣,但是活動的設計要服務於活動課的目標和內容。

2、教學過程中選擇適合的活動遊戲

心理健康活動課本身就屬於體驗探究式的活動課程,讓孩子們在活動中體驗和感悟,那麼為了目標的有效達成,我們選擇適合的活動遊戲尤為重要,在遊戲活動的設定上既要考慮學生的的心理髮展特點,又要考慮活動課的主題和目標,更要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

3、課堂知識的有效拓展

心理健康活動課關注了學生在課堂上是否有收穫,這種收穫或者是認識提升、改變,或者是情感的觸動、昇華,或者是技能的掌握、提高,或者是行為的完善、改變等,當然這節課的收穫能否拓展到日常生活中,也是開展心理健康活動課的根本目的,因此,課堂知識的拓展是很重要的。

路漫漫而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我願意做一個幸福的追求者,不斷領悟,不斷思索,讓自己執著的腳步,邁向國小心理健康美好的明天。

《學會合作》教學反思4

今天我們學習《學會合作》。如往常一樣,先進行小組內合作朗讀,再推選一名學生上臺賽讀。

朗讀了一會兒,虞馭驍跑到我身邊,輕輕地說:“老師,張宇欣不願意在小組內讀,她覺得沒意思,組長說她也不聽,弄的其他同學頁也讀不了。”隨即,我走到張宇欣組,只見她臉上寫滿了不快。但我還是冷靜下來,不想讓一向要強的她陷入尷尬的局面,更不想耽誤其他同學的寶貴時間,我沉默了,只是眼神在她臉上停留了片刻。興許是她預感到了什麼,在我的“無言”的威嚇下,不得不拿起書參與到一次不想參與的合作中。

幾輪環節下來,到了教學兩個事例了。我先讓學生自己講解從事例中獲取的關於合作的`方法:要有協作精神,還有自我犧牲的精神。說到這,我結合班級中存在的不合作現象,尤其是剛才張宇欣的表現,當然不能點名道姓,讓同學自己去說,從而使他們意識到合作的重要性,順理成章的解決了本文的重點內容。不知什麼時候起,我瞥到張宇欣的變化:之前不快的臉早已低下去了,我想聰明的她也一定意識到了合作中心裡要想著別人,想著集體。

都說語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看來這節課的的確確反映出這一點了。

《學會合作》教學反思5

簡簡單單上好語文課是我們每個語文老師的教學追求。本文內容簡單,不需要把課文剖得四分五裂,讓學生在雜亂的分解中尋求一點可憐的知識。教學本文,我首先提出了四個問題:

(1)什麼是合作?

(2)怎樣才能卓有成效地合作?

(3)文中的兩個事例分別說明了什麼道理?

(4)學會與別人合作有什麼好處?

幾個簡簡單單的問題既不會難倒學生,又巧妙地把課文內容串聯起來,而且層層深入,有條不紊。顯然,課文的重點是“怎樣才能卓有成效地合作?”,要解決這個問題,我首先引導學生反覆閱讀文章的第六自然段,第六自然段是對這個問題最好的總結,我讓學生試著在這個自然段裡找出關鍵的`兩點,並與前面的事例結合起來,從而把握文章的主旨。學生接受了任務,立刻在小組內展開了討論交流。事實上,學生在第六自然段這個“火車頭”的引領下,火車開得順暢而歡快,沒有過多地牽絆住學生思維。學生把握了中心,抓住了關鍵的兩個“點”,教學效果簡單有效。

《學會合作》教學反思6

這是一篇演講稿,以“合作”為話題,從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講起,闡明不論從事什麼職業,不論在何時何地,都離不開與他人合作的人生道理。

這篇文章條理特別清晰,綱目分明,如“什麼是合作呢?”“為什麼要合作”、“怎樣才能卓有成效地合作呢?”等等,都具有提綱挈領的作用,並且可以拓展合作的成語和諺語。在開始備課的時候,我只是很淺顯地,浮光掠影地尋找出問題的答案,讀讀講講。而沒有抓住課文的關鍵詞句如“協作”、“可貴的合作精神”、“可見……自我犧牲的精神”,來組織文章兩個事例的學習。

第一課時,通過讀和寫話的語言文字的訓練,解決了“什麼是合作?”和“為什麼要合作?”,把第三個問題“怎樣有效的合作?”留到第二課時。通過充分的感知和情境的`渲染,想象的觸發,學生在課堂得到語言的薰陶和精神的洗禮,多角度、立體地充分懂得了合作精神。第一個事例“樂團演奏”以扶為主,朗讀、默讀、品讀,第二個事例就以學生自主探究為主,通過小小組發揮小組成員的優勢合作學習,巧妙地將教學內容與學習方式融為一體,使學生既從語言上學到了合作精神又轉變為實踐行為,將文以載道的“道”,不著痕跡地教給學生。

整堂課沒有花架子,顯得樸實真實,取得了預期的效果。課上,在學生的積極參與下,我也上得得心應手。只是,在問“上到這裡,你想對這七個具有可貴的合作精神的孩子說些什麼?”,我當初的設計意圖是,讓學生聯絡自己談談遇到這種情況出現的慌亂,從而在對比中顯出七個孩子的偉大和榜樣作用。也許,是問題的不明確,缺乏層次。舉手的兩個學生答得很牽強,而且是口號型的。當時,我就感覺這個問題的無趣和多餘。

課下,我又反思自己在課上的表現,雖不慌亂,有時也反應敏捷,但在對學生的評價上還是不夠明朗,不能有的放矢,有時很模糊。

《學會合作》教學反思7

今天上了一節教研課,課上未能完成預設的教學任務。反思課堂,發現以下不足。

不足一:在進行第一板塊教學的時候,教師沒有準確把握學生的課前預習,忽略了學生的教學起點。在一開始,教者從積累詞句入手,匯入課文。原本是想選擇通過一個關於合作的故事激起學生的興趣,引出課題。但經過比較,考慮到匯入不需要做過多的鋪墊,應開門見山,直入教學。為節省有效時間,所以教者最終還是選擇了前者。當時設計的目的,是既幫學生積累與合作相關的詞句,又為後面的學習做鋪墊。但是,教者在實施的時候卻沒有按照自己的實施意圖走,忽略了這些詞句課前同學們已經積累,所以在讀得時候,完全可以一帶而過,但教者卻在這方面以零為起點耗費了一定的時間。

不足二:對於“演講”,這一概念的'理解,教者同樣低估了學生。由於問題不清晰,學生對“什麼是演講”與“演講要注意什麼”未能很好地明確,導致回答的時候更多的是關注演講的注意點,繞了許多彎。對於學生的預習知識如何在課堂上有效地生成,教者考慮不夠充分。

在第一板塊的教學中,對於第六自然段講了幾個觀點,教者原本認為以學生現有的認知水平能夠一下子找出兩個觀點,但學生在現實表達中完全出乎了作者所料,兩個觀點變成了5個觀點。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問題?細細思考,仍然是教者的問題不清晰。如果教者換種方式,“這段話很長,可以分為幾層?理由是什麼?”讓學生先抓住關聯詞語給課文分層,再明確觀點,這也許會好很多。同樣是問,方式不同,理解不同,表達也就不同。

不足三:教學任務容量較大,本堂課是側重教學第二自然段,仿寫總分總結構,還是研讀第二段,學習選擇典型事例證明觀點的表達方式?備課之前,教者很是糾結。如果是常態化的課,教者可能會更多的選著前者,但為了訓練重點更明顯些,教者在本次教學中選擇挑戰後者。行不行呢?個人認為是可行的,但需要合理的設計才能達到高效,這對教者有一定的考驗。事實上,教者的考慮是欠缺的。無論是概括事例,還是研讀事例,學生都需要充分的時間,而本堂課由於前鬆後緊,給予學生的時間是完全不夠的,教者估計不足。同時,教者在設計自學提示的時候,問題過於細碎,教者一味地糾結於高效的表現,指導學生抓詞品味,反覆朗讀,這其實是顛倒了文章的主次。本文更側重的是用事例證明自己的觀點。由於不能提綱挈領,不能指導,當然更談不上高效了。在巡視的過程中,教者就發現少部分學生不能跟著要求進行準確研讀和思維。這是說明事理的文章,學生之前在《“滴水穿石”的啟示》《談禮貌》中都有所涉及,教者完全可以利用學生舊有的知識來引導學生自學。那麼教者的自學指導該如何設計才更為恰當呢?

這樣的文章一般有三個部分:提出觀點、證明觀點、總結觀點。教者可以利用這三個已學的知識來進行導學。

如何進行卓有成效的合作?作者提出了哪些觀點,劃出相關句子。

為了證明觀點,作者選擇了哪兩個事例,簡要的講一講這兩個事例。

為了證明觀點,只舉一個事例夠不夠?或者調換順序行不行?為什麼?

這三個任物目標明確,操作簡單,實施性強。學生能很快地找出,並歸納第一個事例講的是,目標統一,有協作精神;第二個事例講的是心繫集體,有犧牲精神。而講事例,則一方面能幫助學生認識合作的卓有成效,另一方面也為下一節可的演講做了一定的鋪墊。第三個問題側重寫法的點撥指導,因為如何選擇材料,如何安排材料這都是學生必須需要掌握的知識。

同樣的目標,由於設計的方式方法不同,達到的效果也是不一樣的。

思考,同時,說理文要不要像記敘文那樣有聲有色地去朗讀呢?這篇文章是要求演講的,既然是演講,就要學演講者做到聲情並茂,所以適當地指導是必要的。但是在這節課指導,還是下節課為更好地演講而指導,值得教者三思。

《學會合作》教學反思8

各位評委、各位老師,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學會合作》,選自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國小心理健康教育讀本,屬於交往心理的範疇。

現在的國小生由於受多種因素的影響,往往沒有養成合作的習慣。本活動通過各種各樣的遊戲滲透,讓學生體會合作的快樂、培養他們的合作精神。

根據以上的活動理念,我制定了這樣三個活動目標:

1、認識合作,懂得合作的力量大,培養合作精神。

2、學會合作,使學生明白怎樣才能很好地合作,合作中應該怎麼做。

3、體驗合作,讓學生充分體驗合作過程中的快樂,從情感上認同合作,養成合作的習慣。

在活動方法上,我以“活動和遊戲”為主線,採用活動體驗法、交流彙報法等進行教學。

為了達到以上活動目標,我設計了活動過程四部曲:

一、情境匯入,感受合作

二、遊戲引領,學會合作

三、迴歸生活,體驗合作

四、實際行動,真誠合作

下面,我具體說說我是怎樣教學這一課的。

一、情境匯入,感受合作

(一)匯入新課,初步感受合作

一開始上課,我就播放MTV《三個和尚》動畫版,(課件出示)詼諧有趣的動畫,輕快活潑的旋律,加上通俗易懂的歌詞,一下子吸引了所有小朋友的注意力,他們對三和尚的做法十分不瞞,私底下都紛紛議論起來了,於是我提問:為什麼人多了反而沒有水喝了呢?圍繞這個問題,小朋友們展開了討論,他們很快地明白三個和尚沒有水喝的原因:有的說和尚們自私自利;有的說和尚們不團結一致;有的說和尚們斤斤計較……我適時引出課題:合作,讓小朋友們對合作的概念得以感性認識。

(二)遊戲激趣,感受合作的力量

我告訴小朋友們,要和他們一起做個“折筷子”的遊戲,他們個個興高采烈,爭著上臺折筷子,班上力氣最大的小胖子劉小洋沒能折斷十根筷子,這回只能灰溜溜的'逃到了座位上。(課件出示)我適時提問:一根筷子很容易被折斷,而十根筷子則很難,從這裡我們可以想到什麼?我聯絡生活啟發:個人的力量是很弱小,而眾人、集體的力量是強大的,讓小朋友們明白合作的力量是巨大的。

二、遊戲引領,學會合作

這是本節課的高潮部分。在這個環節中我主要讓孩子們參與兩個遊戲,領會合作過程中的技巧。我首先出示情景:“火海逃生”(課件出示),觀看完短片錄相,孩子們被緊張的氣氛吸引住了,因此,當我提出模擬情景表演時,他們早已躍躍欲試了,課堂氣氛也異常熱烈。我將事先準備好的矇眼布兩塊,分別將兩個孩子的眼睛矇住,讓他們分別背上另外兩個孩子。兩人一組,蒙著眼睛的孩子在背上同學的指點下,通過一條有障礙物的過道,最快完成任務者勝。(課件出示)(可多幾輪比賽)我分別採訪獲勝隊和失利隊,他們一致認為:只有各自發揮優勢,密切配合才能獲勝。

然後,我出示遊戲二“穿針引線”,剛才沒有參與遊戲的孩子們踴躍報名,一隻只陌生的左手和右手合作著,有的靈活地穿著線,有的笨拙地移來移去,好久找不準針眼……(課件出示)遊戲結束,我採訪獲勝隊合作成功的祕訣是什麼?引導他們發現合作中需要技巧,讓他們進一步懂得生活中的很多事,只要大家密切合作,靈活處理,一定會做得更好。

三、迴歸生活,體驗合作

在這個環節中,我設計了一間“休息室”:智慧屋裡作客(課件出示)。讓孩子們透過智慧屋體驗日常生活中的各種合作,孩子們通過選擇自己喜歡的圖片,展開交流討論,感受合作成功的快樂和幸福,從情感上認同合作。

四、實際行動,真誠合作

在這節課的最後一個環節中,我安排的是:實際行動,真誠合作。

“眾人拾柴火焰高”、“團結就是力量”、“集沙成塔,聚腋成裘”……於是我啟發小朋友們聯絡自己的生活實際,舉例子說說在今後的學習上、生活中如何與父母、夥伴、老師和同學愉快地合作?思維一開啟,孩子們馬上聯想了很多,有的想回家做媽媽的小幫手,幫媽媽分擔家務,讓她輕鬆快樂;有的想與隔壁的小夥伴和好如初,繼續完成他們的泥塑大作;有的想向某同學道歉,因以前他倆對一道數學難題意見分歧,還一直彆扭著呢,他打算與“對頭”繼續爭論下去。

這時,有個孩子悄悄地舉起了手說:老師,我想做班級的小小勸說員,勸說有矛盾的同學化干戈為玉帛;勸說不愛學習的同學努力讀書;勸說心情不好的同學,做快樂的主人……讓您少操點心。(課件出示)多可愛的一群孩子啊!我當即豎起大拇指表揚了他們,並要求他們把這些想法付諸行動。然後以《眾人划槳開大船》這首歌結束本節課。

最後,我簡單地說一下這節課的活動反思:

1、活用教材,體現開放性

本活動不拘泥於教材的格式,而是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和認識水平,靈活安排了遊戲:智慧屋裡作客。目的是讓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學會與他人合作,感受合作的快樂和幸福,讓學生從情感上認同合作。

2、遊戲活動,體現自主性

遊戲的目的就是讓學生在玩中學,學中玩。因此,我設計了遊戲活動:火海逃生、穿針引線。讓學生在遊戲活動中學到合作的好方法,親身感受合作的力量,感受合作過程中的快樂。

《學會合作》教學反思9

本次活動是上個學期學科組活動時的研討課,當時研討後也發現存在一些問題,但是沒有形成定稿。本學期,本著研究的態度,我們繼續對這一節課進行了跟蹤教學和研究。

大班幼兒,根據其年齡特點,社會交往能力日益增強。在個體完成任務和合作學習的互動中,孩子們越來越趨向於合作完成任務。本次活動就旨在讓孩子通過本次教學活動,從進入課堂前的不知如何完成任務到學會合作,協商,分工,完成任務。讓孩子走出課堂的時候能夠學有所得,學有所用。因此,如何讓孩子學會協商,分工,合作,是本節課的重點,也是難點。

通過執教老師的幾次教學,在過程中主要出現一些現象,把握,貫通,才能讓孩子真正學會合作。

1、關注習慣培養,注重長程發展。

大班幼兒,各方面能力發展比較快,語言能力較強,願意發表自己的.見解,對於不同於自己的意見會反駁。那麼,在課堂中就會出現一種現象:教師的任務要求還沒有講解清楚,幼兒就會開始行動;一名幼兒交流的內容還沒說完,不同意見的孩子就已經開始講自己的反駁意見了……那麼,對於這種現象,教師應該怎樣做呢?教師要及時關注幼兒的習慣養成,如何傾聽,如何表達自己的想法,如何讓幼兒的習慣變成一種自然,這是教師需要關注的。點滴的積累將會為以後的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2、問題清晰明確,確保幼兒理解。

雖然作為大班的幼兒能力越來越強,但是面對新的問題,新的任務,還是不知所措。那麼教師在佈置任務的時候,應該如何介紹呢?一定要根據幼兒的水平,用幼兒能夠聽得懂的語言進行介紹講解。提問指向性明確,簡單明瞭,讓孩子知道我要幹什麼,怎麼幹。而不是教師明白任務,但是講解要求的時候含混不清,這樣,孩子的操作就不會達到預設的效果。

3、組織形式多樣化,情境引導才明朗。

在一節課中,孩子們從單一完成任務到分組合作的過程中,協商,分工是最重要的,那麼,教師在這個過程中要起到什麼作用?引導幼兒學會分工,組織幼兒進行分組合作,從而達成目標。那麼教師的組織能力就是需要被關注的。如何用語言讓混亂的場面有序?如何引導幼兒分工協商合作,這些都是教師應該思考的。

《學會合作》教學反思10

在教學闡述了怎樣卓有成效地合作時我緊扣兩個具體事例進行教學。

在講述交響樂團演奏這個事例時我發現學生讀得節奏快慢不一,並不整齊,於是這樣設計問題:為什麼我們這麼簡單的合作都沒有完成好呢?而一個擁有上百人上百種樂器的交響樂團又是如何合作的呢?這時我用音箱播放事先錄好的交響樂團演奏的`《英雄交響曲》,讓學生置身於交響樂的美妙旋律中,結合欣賞體會理解“悠揚”“傾瀉”“流向宇”“流進人們的心田”的意思,並充分地指導朗讀。扣住“上百位樂師”“數十種不同的樂器”和“合作得這樣完美諧”“高度統一的團體目標”“協作精神”等詞語,引導體會“團體目標”和“協作精神”的重要。然後分組討論:為什麼作者一定要選這個事例呢?不選取拔河比賽這樣的例子呢?學生回答後總結:因為交響樂團的合作更復雜,更龐大,這是合作的典範,選舉的是典型事例,最能說明作者的觀點。

《學會合作》教學反思11

一、讓主動合作成為自覺的需求。

我在上《學會合作》這一課時,讓同學們做了一個遊戲。要求學生們用數學學具各自拼出一個大的正方體時,有幾個同學向老師提出意見,認為學具不夠用。當老師說:一個人的學具確實不夠,可是你們有那麼多人呀!很快就有學生彙報他們四人小組的同學一起拼出了一個大的正方體。其他同學受到啟發,也主動地合作完成了任務。其實“合作”一直都在學生的生活學習中,但由於他們沒有合作的意識,加上特殊情況的存在,不主動合作,也無法意識到合作重要性。看來,要讓主動合作成為一種自覺的需求,創設一定的操作活動,設定問題障礙,是一種不錯的途徑和方法。

二、合作成功需要講究策略。

在教學《學會合作》時我設計了兩個遊戲,一是讓學生嘗試分別用一個手指、二個手指…五個手指拿皮球,體驗合作的重要性;二是四人合作從窄小的瓶中取物遊戲。開始時,學生可能是經驗不足,也可能是求勝心切,不是速度太慢,就是把小球弄掉,幾乎沒有成功,使得學生有些氣餒。這時,老師及時地讓學生回顧反思:問題出在哪呢?讓學生學會合作:四人按先後順序分別用繩子取出瓶中的小球(瓶口一次只能拿出一個球,當然這是借鑑的一個小故事而做的)。這一次,學生信心十足,果真有不小的收穫。可把學生樂壞了。在第二次遊戲中,學生由於有一定的.經驗,並已逐步意識到合作的重要性了,同時提供了練習的機會,因此,比賽比較順利,特別是在交流中,無論是獲得成功或是失敗的小組,看得出都很誠懇,心情都是高興的。達到了教學預期的效果。不過,由於遊戲活動需要一定的時間,組織起來比較麻煩,影響到後面的教學,這是比較遺憾的地方。引導學生反思合作為什麼沒有成功?從中明白合作成功需要講究策略這是關鍵。

《學會合作》教學反思12

《學會合作》這篇課文是一篇演講稿。在教學這一課時,我主要圍繞“為什麼要合作?合作有什麼好處?怎樣合作?”這三個問題進行教學。教學中,我先出示了三個問題,然後讓學生自己讀課文,邊讀邊思考這些問題。有了讀的目標,學生讀得很認真,很專注,因而在交流時,同學們都躍躍欲試,都想表現自己。

當學生說到外國教授說“在這些孩子身上看到了可貴的合作精神”時,我不失時機地提出了一個問題:“你想對這個具有可貴的合作精神的孩子說些什麼?當你遇到這種情況後會有什麼樣的表現?”學生們各抒己見,充分地發表了自己的`看法。這樣聯絡實際教學,讓學生更能體會出七個孩子的偉大和榜樣作用。

《學會合作》教學反思13

《讓我們學會合作》這一課的教學實踐中,我引導學生從平凡的生活體驗入手,組織了一系列相關主題的音像材料和教學活動,引發學生的實踐、創造積極性。

在這節課中應首先讓學生感受合作的重要性。因為一個人只有認識到一件事物的重要才會產生想按照事物的規則去做的願望,尋找做好這件事的方法。然後在實踐體驗中總結出與人合作成功的條件和不成功的原因。因為我們對學生進行合作意識的教育,最終目的還是要讓學生掌握合作的方法,使其能在生活實踐中運用這種方法達到自己的目的。

第一、二個環節,通過設定學生感興趣的動畫片引入,再展示大量學生日常生活中合作的事例,讓學生知道合作無處不在,人人需要合作。充分利用音像教學資源的優勢,設定情境,引導學生開展有趣的教學活動。

第三個環節,給學生提供一個學會與人合作的實踐機會,使學生在實踐過程中體會合作的重要,學會合作成功的方法,認識到合作不成功的原因,感受合作成功的快樂。活動之所以採取比賽形式,一方面依據兒童好表現自己又愛爭強好勝的特點,又考慮到學生因年齡小,往往在遊戲中會充分表現自我,將平時的習慣、情感真實的暴露出來。老師則能借機發現學生道德思想行為中的問題,有針對性的進行及時有效的教育和引導。

我們雖然在教學中提倡給學生創造發展的空間,但我們也同樣不能忽視學生在集體生活中自覺守規的培養,眾所周知:規則是人們做某事時應該人人自覺遵守的規章制度。針對本節課第三環節的學生體驗活動的開展,我依據學生的年齡特點、活動特點、活動步驟,以及學生在活動中可能會出現的問題或現象,制定了相關的規則,並暗示每位學生都必須嚴格遵守。如:在學生第一次活動前我制定了比賽規則:“接下來以小組為單位,在3分鐘之內,每個小組合作捏一個只熊貓,每個同學捏其中一部份,看哪一組捏得又快又好。先制定了紀律要求:“別急,為了比賽能順利進行我們先提兩點要求:小組合作之前,老師先提幾個要求:

(1)合作時,要做到輕聲細語,避免影響他人。

(2)要聽老師的指令,說開始才能開始,說結束就立即結束,否則算違規。要求明白了嗎?可以開始了嗎?”我之所以這樣設計,是因為我認為人們在做任何一項活動中都可能會出現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而影響活動的正常進行,而本課中學生的體驗活動時間長達近20分鐘,又是突破本課重難點的重要環節,如果沒有細緻、具體的'要求,只是讓學生完全自主的活動,結果很可能就是一場鬧劇,學生在互相影響的混亂中任意放縱自己的個性,使活動無法按既定方案進行,合作的研究也必將無從談起,教師的作用也會因此而變得蒼白無力,教學實效便會是零,甚至對學生還會產生負面影響。實際上由於太過於高估學生的動手能力,沒有事先沒有對學生捏手工能力進行調查,結果課堂實踐後,學生兩次捏製效果都不是很好,導致兩次對比效果不明顯。也許是孩子們從沒在課堂上做過遊戲,全然忘記老師事前的的要求,遊戲結束了還在繼續,讓他們交上作品,沒人主動上交,有的甚至遲遲不交上來。這個環節處理得不是很好,拖了一段時間,導致下個環節(拓展昇華環節)用時不夠。

整節課存在著以下一些不足:

1、整堂課老師的話太多了,學生的發言面不廣。

2、老師關注面較小。

3、本節課的重點是讓學生學會合作,可是老師卻沒有留出多餘的時間讓學生談談具體的事情應該怎樣合作。

《學會合作》教學反思14

輔導目標

通過活動讓學生懂得合作的重要性,初步懂得如何與人合作。

輔導方式

故事欣賞、遊戲、討論交流

活動準備

多媒體課件,玻璃杯、玻璃球、放鬆音樂

輔導場地:

室內

輔導時間:

一課時

輔導過程

一、故事匯入

故事一:

掌聲

一次,一位作家在禮堂裡完成了他的演說,人們對他的精彩演講報以熱烈的掌聲。這時,他被第一排兩個人震撼住了。這是兩位溫文爾雅的紳士。可美中不足的是,他們一人少了左臂,一人少了右臂,但他們卻拍得起勁,兩人分別用右手和左手合擊,竟發出那樣和諧而又響亮的掌聲。這景象足足讓作家呆滯了10分鐘。

呆滯10分鐘的記錄是由( )創造的!

故事二:

“嫦娥一號”衛星

“嫦娥一號”衛星體重2350公斤,它是每一位科技工作人員齊心協力的心血。工程總指揮欒恩傑說,繞月探測工程的衛星、火箭、發射場、探測、地面應用五大系統中,直接參與工程的科研人員約5000人,加上管理人員和相關單位的協作人員,共約10000人。

數字是最具有說服力和震撼力的。約“10000”人次的共同努力,才使得“嫦娥一號”騰空而起。

學生交流:

(1)請想象一個合適的詞填在第一個故事中的括號裡。

(2)從第二個故事中資料中,你感受到了什麼嗎?

師小結:是啊,合作是成功的基石。世界上有許多事情都需要通過和別人合作才能完成的。大到國家的建設,小到我們每一天的生活和學習。

二、活動過程

(一)體驗合作的重要性

活動名稱:取玻璃球

1.請一位同學走上講臺,讓他伸出自己的手,分別談一下每根手指頭的優勢。

請其他同學補充談

2.拿出裝有5個玻璃球的玻璃杯。請學生用自己認為最有本事的一個手指把玻璃球從杯子裡取出來。每個人只有一次機會。

3.邀請另一個手指與原來那個手指合作,一起把玻璃球全部取出來。

4.用上所有手指把所有玻璃球取出來。

5.學生談感受!

6.教師小結:從這個活動可以看出,一個人無論多大的才能,他總有無法獨立完成事情的時候,可見與人的合作是多麼的重要!

(二)懂得如何合作

活動:心有靈犀一點通

1.遊戲規則:各小隊的.每個成員在白紙上各寫一個字,依次輪下去,到最後一位隊員寫完後,要求組成一句完整、明白的句子。

遊戲要求:相互不得發出聲音和動作提示,多字少字均作違規處理。合作成功的獲得一枚“合作星”。

小組成員,每人寫兩個字,依次輪下去,到最後一位隊員寫完後,要求組成一句完整、明白的句子。

2.交流:通過這個遊戲你發現了合作中我們應該注意些什麼?

3.教師小結:是啊,在與他人合作時,我們必須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只有考慮周全,做好長遠打算,事情才能做得又快又好,千萬不要只顧自己或眼前。

三、總結

這節課,我們通過欣賞故事和活動體驗,知道了合作的重要性及合作時要注意的問題。下面請同學們充分發揮你的想像力寫一句格言倡導合作。

播放放鬆音樂

大聲說出自己創作的格言

學生交流

四、拓展

請五位同學合作完成一副倡導合作的手抄報,要求圖文並茂、佈局合理、可讀性強!

反思:

1.本堂課趣味性強,學生參與的積極性非常高,對合作的重要性感受也很深刻。分享時學生都能夠將自己的真實體驗充分表達出來,取得了預期的效果。

2.在做“心有靈犀一點通”的活動時,有兩個小組在第一輪比賽中就失敗了,失敗後看到有的成員在互相抱怨、指責,把責任推到別人身上。我及時地進行了引導,告訴他們,合作性的活動中,只要失敗了每個人都有責任,如果只是一味地指責、抱怨別人,只能導致下一輪的再次失敗。失敗後最要的是總結經驗教訓,爭取下一輪的成功。在我的引導下,他們聚焦到一起,認真對失敗的原因進行了探討。終於在下一輪的合作中取得了成功。看到成功後他們由衷的喜悅,我相信他們在失敗與成功中體驗更深的是合作的魅力。

《學會合作》教學反思15

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中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教育觀念,也是對教師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師想在這場滾滾而來的課程改革中佔據主動地位,就應與時俱進,善於學習,以適應新課程下新型教師角色的需要。

一、教師要學會學習

新課程中指出,教學要植根於現實,要面向世界,面向未來,更應富有時代感。而面對高速發展的時代與社會的要求,教師不僅要學習自己任教學科的知識,更要對廣泛的相關學科具有濃厚的學習慾望。一個瞭解世界、瞭解社會、瞭解科技發展狀況的教師,才能在教育教學工作中駕輕就熟,滿足學生對教師角色的期待。只有讓教師通過參加各種形式的學習活動、不停地用新知識武裝頭腦,才能適應新世紀的教師角色,與時代合拍。在學習的形式上,可以是多種多樣、求新求異。看教育理論書籍是一種基本的學習方式。除此之外,可以在聽課中學習、研討交流中學習、思考現象中學習、網上論壇中學習。

 二、教師要學會反思

教學反思是職業型教師向科研型教師轉變的需求,是促進學生髮展的需求。怎樣反思呢? 一是以反思的時間為標準,可以分為教學前的反思、教學中的.反思、教學後的反思。教學前的反思即在實踐教學之前(一般指備課階段)的反思。教學中的反思(邊實踐邊反思)是對教學的實施進行反思:有對教學現狀的反思;有對學生的表現的反思,學生學會些什麼,感受些什麼;有對教學時間安排的反思;也有對教學方法的使用適當與否進行的反思活動。在這種邊實踐邊反思的過程中,及時地調整教學方案,以對症下藥,提高教學實效。教學後的反思(實踐後的反思)就是在教學後對教學的組織、教學採用的方法、教學的效果進行反思,進一步明確課堂教學理念,修正課堂教學設計。

二是以反思主體為標準,反思可以分為集體反思法、對話反思法和個人反思法。集體反思法即教師集體共同聽課,共同研討,對課堂教學的理念、教學目標、教學方法、教學過程、教學手段等是否合理性進行的反思活動。對話反思法即是採用“一對一”式的、訪談式的對話交流的方法。個人反思法是教師依據自身的教育理論修養和水平以及教學經驗進行的個別行為的反思方法。

三、教師要學會與他人合作

新課程標準要求我們培養學生與人合作的精神,我們自己也要學會與其他老師合作。教師合作的技能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顯得尤為重要。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教師要進行四個層面的合作。

首先是教師與教育管理者的合作。學校的教育管理者和教師是一個密切合作、息息相關的共同體。在新課程實施過程中,為了使管理者支援改革,教師要勇於向管理者闡明自己的教育理念以及新教學方法的嘗試,以獲得學校的支援與幫助。

其二是與家長的合作。教育是社會、學校與家庭共同的事業,家長在其中也應發揮積極作用。教師與家長之間的合作就顯得尤為重要。由於學歷水平、教育觀念差異等種種原因,教師與家長往往對許多教育問題的看法會有不同。雖然教師自身接受了新的觀點、新的教育方法,然而是家長對新課程卻不理解。因此,教師應與家長密切合作,及時宣傳新課程的教育理念與教育方法。

其三是教師之間的合作。在新課程的理念指導下,通過教師與教師之間的合作、研討與交流,不僅可以獲得心理支援,也可以在合作的過程中產生新想法,更深的認識新的教育教學理念。

其四是教師與學生之間的合作。教師要善於構建與學生之間的和諧的互動合作氛圍,真正實現與學生心靈的交流,促進學生的發展。另外,在與學生的合作過程中教師要體會教學相長的含義,要知道,世界上最真最善最美的東西在哪裡?就在孩子的心裡。讓“與學生共同成長”,“帶著學生走向知識”等理念應成為每一位教師的信念。

應當看到,當今社會不僅是一個競爭的社會,更是一個合作的社會,單打獨鬥已經難於在社會上立足,強調團結協作是21世紀對每一個人的要求。有專家指出:21世紀的成功者將是全面發展的人,富有開拓精神的人,善於與他人合作的人。我們要培養學生與人合作的精神,自己也要學會與人合作。

在新課程改革的形勢下,教師的專業發展面臨著難得的挑戰和機遇。教師在教學實踐過程中,只有學會學習、積極反思、善於合作及開展有效的教學研究活動,不斷增強教師自身的教學創新實踐能力,才能提高教師專業發展水平。

12.13教研——學會學習 不斷反思 善於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