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最弱小的》教學反思15篇

作為一位優秀的老師,我們要有一流的課堂教學能力,對學到的教學新方法,我們可以記錄在教學反思中,那麼教學反思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我不是最弱小的》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我不是最弱小的》教學反思15篇

《我不是最弱小的》教學反思1

《我不是最弱小的》這篇課文講了薩沙與家人出外度假,突然遭遇暴風雨,父母親很自然地把雨衣讓給了年齡最小的薩沙。在他們的影響下,薩沙也不甘於做弱小者,並學會了保護弱小者。儘管文章說的是一件簡單的生活小事,卻闡明瞭深刻的做人道理,滲透了培養自信自強人格的思想。敘事有序,結構明晰,語言淺近卻喻理深刻。本課的教學重點是薩沙和媽媽之間的對話。學中應該引導學生反覆朗讀、深入感悟。教學本課我採取以下步驟:

1、強化初讀,使學生有所知

感知內容是建立在學生充分朗讀的基礎上,通過自主實踐、自覺朗讀來完成的。完成這一過程師應有意引導,讓學生對課文的含蘊有所感知。在教學中,可以首先引導學生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進而弄明白文章所寫的事情。在學生了解本文所寫內容的基礎上再讀課文,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反覆朗讀課文的重點內容,使學生在讀書中對課文所揭示的道理有所感知。

2、精讀揣摩,使學生有所悟

在初讀的基礎上,精讀的重點首先應放在深入領會“媽媽”兩次說話的用意上:第一句話“每個人都要保護比自己弱小的人。”意在育薩沙要懂得同情弱者,保護弱者;第二句話“要是你誰也保護不了,那你不就是最弱小的了嗎?”是在激勵孩子。可變換形式反覆朗讀,然後進行句式練習:“媽媽”說的第二句話還可以怎樣說?(①要是你誰也保護不了,那你就是最弱小的。②要是你能保護別人,那你就不是最弱小的人。)讓學生理解“媽媽”對薩沙的良苦用心。同時,聯絡前文一家人遞讓雨衣的情景,讓學生對“媽媽”的話有更深刻的感悟。其次是重點讀好薩沙說的三次問話:第一句“媽媽,爸爸把雨衣給您,您又把雨衣給了我。你們幹嗎這樣做呢?”指導學生體會薩沙不懂他們為何這樣做的心理,讀出天真幼稚的語氣;第二句“這麼說我就是最弱小的了?”要揣摩薩沙不甘為弱、也想保護弱者的心理;第三句是薩沙把身上的雨衣蓋在薔薇花上之後說的話,“現在我該不是最弱小的了吧,媽媽?”這一句要指導學生體會薩沙的自豪感,因為他已經不是最弱小的了,能夠保護比他弱小的薔薇花了。這樣,通過學生不斷深入地朗讀,不僅培養了語感,也受到了健全人格的教育。

3、賞讀激情。使學生有所得

這一環節讓學生分角色朗讀,體會薩沙一家人的高尚品質,讓學生把自己當作薩沙家庭中的一員,在有感情地讀好人物對話的同時,賞讀課文中對景物的描寫和對薩沙一家人行為的描寫,讓人物的言行有一個無比美好的背景:廣大的森林中間,寬闊的曠地邊緣,嬌嫩纖弱的薔薇花上,披蓋著梅紅色的雨衣,一家人在滂沱大雨中談笑風生、情深意濃……伴著優美的音樂,在人情人境的朗讀中感情得到昇華,人物的品質行為得到內化。

《我不是最弱小的》教學反思2

我不是最弱小的這是課文中薩沙所說的一句話,薩沙通過自己的努力,證明給媽媽看,我不是最弱小的,因為我可以保護比我更弱小的薔薇花。這篇課文語言淺近卻喻理深刻。課文中的幾處對話要引導學生反覆朗讀、深入感悟。在教學課文這篇課文時,我讓學生在初讀以後,通過填空的形式來說一說這篇課文的主要故事,有了老師的提醒,通過填空的形式,學生很快就能將課文的主要內容說出來了,對於低段的小孩子概括能力不強的這一弱點,填空的形式很適合他們。在學習課文中媽媽與薩沙的對話時,我先讓學生找出媽媽和薩沙說的話,在讓他們讀一讀薩沙說的話,有什麼特點。他們想了一下後就發現了,薩沙說的話都是問話。同時這三句話是薩沙不同心情下所說出來的,我就讓學生通過反覆的讀,來感受當時薩沙說話的心情,首先是疑惑的,接著是不甘心,最後是高興的自豪的,同時讓他們說一說疑惑什麼,為什麼不甘心,最後又為什麼會覺得很自豪,這樣自然而然的他們讀懂了對話的內容,同時在教學媽媽說的話時,讓他們感受到母親對孩子的關愛之情。

在學習了這篇課文以後讓學生明白我們不是最弱小的,要善於發現,去幫助比我們更弱小的,這樣我們會為自己感到自豪。

《我不是最弱小的》教學反思3

《媽媽,我不是最弱小的》這篇課文的課題是主人公薩沙說的一句話,同時也是作者激勵我們每個孩子挺起腰板自豪地想說出的一句話。這句話是文章的題眼,課所要敘述的故事就落腳在這句話上:我不是最弱小的,因為我可以幫助需要幫助的人和物。課題中“弱小”一詞的理解既是本課的重點也是難點。教師不應僅拘泥在課文內容的分析上、教學重點難點的突破上,還應注重孩子良好情感的培養,同時也要尊重每個孩子的獨特體驗。每個孩子的內心感受因生活環境的不同造成對“弱小”的理解也不同,如果一味地要求統一答案,那就抑制了孩子發展想像的空間。我們應當尊重學生的獨特感受,同時也要對學生進行適時的、正確的引導,使他們都能在學得開心快樂的同時,得到知識並深化情感體驗。

(一)想象體驗,發展個性

想象是創造的翅膀,學生在讀書時的聯想、對生活的回想、轉換角色時的暢想中,不但加深了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加深了對人物內心的體驗,更重要的是將課堂與生活“連結”,感受到了今後怎樣做人,從而使自己的個性得到健康發展。雖然,我有很好的設計,但是在激發學生進行這種角色體驗的興趣上,有所欠缺,因為這需要教師富有感染力的導語,語言要有親和力,才能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在這一點上,我做的還不夠。還有學生想象說話的範圍也比較侷限,大家說的內容差不多,這時候,我就應該及時引導學生從其他方面來組織話語。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在教學完5-11節後,讓學生進行多種多樣的讀,來消化課文內容。“讀”是語文學習的重要手段,也是培養學生語感、語文能力的重要途徑,通過範讀及學生自由讀、默讀、對比著讀等形式,讓學生更多地接觸語文材料,在與文字的對話中、在豐富的情感體驗中、在由讀至寫的傾吐中發展語言、陶冶情操。

(三)課內到課外的延伸

本課文要讓學生懂得“每個人都應該保護更弱小的人。”這個道理,因此設計交流你是如何保護弱小的例子,這一點能使學生更深刻地加深印象,將好的道德習慣延伸下去。

《我不是最弱小的》教學反思4

【教學目標】

1、會認14個字,會寫12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問號、感嘆號表達的不同語氣。

3、有不甘為弱者、應該保護弱小者的意識。

【重點難點】

重點:認字、寫字、朗讀課文。體會問號、感嘆號的不同語氣。

難點:末──未的區分;有不甘為弱者、應該保護弱小者的意識。

【教學方法】

自主探究識字、小組合作檢查、朗讀感悟。

【教學準備】

投影儀、卡片、古箏曲。

【教學流程】

第一課時

一、激情導趣,板書課題

1、板書課題,認識生字弱,範寫弱字。

2、什麼是弱小?它的反義詞是什麼?

3、讀了課題,你想知道什麼?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學生按自學四步驟學習課文。

2、檢查自學情況:

⑴ 小老師領讀。

⑵ 小兔開門遊戲。如:

師邊舉生字卡片邊問:小兔、小兔、誰來開?

生邊做小兔動作邊回答:我來開,我來開。

師:XX,你來開,你來開。

XX:弱、弱、弱,弱小的弱。

全班學生:弱、弱、弱,弱小的弱。

⑶ 認讀詞語

弱小、週末、薩沙、託利亞、鈴蘭、簇擁、隨風舞動、芬芳、聊天、傾盆大雨、遞給、嬌嫩、掀起

指名學生讀生字詞,讀對了 其他同學拍三下手,表示獎勵。

⑷ 說說自己用什麼好辦法記住生字。

⑸ 畫一畫:

把偏旁一樣的生字畫成紅花。(薩、芬、芳)

⑹ 指名分段讀課文,正音。

三、寫字指導

1、觀察我會寫的字,說發現。

2、範寫以下幾個字:末:與未的區分,採用組詞、聯想、記憶再現等多種形式牢記。

弱:提示點、提的寫法。芬芳:草字頭的兩豎向內展,八要舒展,方的一橫要長。以支撐整個字的方正平穩。濘:寶蓋宜小,橫要略長。

3、學生練比,教師巡視指導。

4、展示交流。

5、強調夏字的中間是自而不是白。

四、認讀新詞

投影出示:夏天、週末、薩沙、託利亞、鈴蘭花、薔薇 、簇擁、聊天、芬芳、撲鼻、應該、嬌嫩、摸了摸

五、重點識記

讀不熟的字放到句子中記一記

六、同桌互讀,打五角星

第二課時

一、複習鞏固聽寫生字

課文寫了哪些人物?(板書爸爸、媽媽、託利亞、薩沙) 他們當中誰是最弱小的?說說你的 理由。可是課文的標題就告訴我們薩沙不是最弱小的,他是怎樣證明自己不是最弱小的呢?我們來學習課文吧!

二、朗讀感悟

1、默讀課文,把描寫薔薇花的句子用橫線畫出

2、交流自己所畫的句子:

出示句子:原來有一叢野薔薇,被鈴蘭花簇擁著,開出了第一朵粉紅色的花。帶著露珠的花朵隨風舞動,芬芳撲鼻。

⑴ 教師可抓住簇擁第一朵讓學生感悟薩沙雖然那麼小,但他多麼善於發現,關愛身邊的小事物。

⑵ 教學羅蘭的名言:美是到處都有的,對於我們缺少的不是美,而是發現。

⑶ 同學們,就讓我們當一回善於發現,關愛小事物的薩沙吧!

朗讀薩沙的話看!這兒還有一朵野薔薇呢!

出示句子:大雨已經打掉了兩片薔薇花瓣,花兒無力地垂著頭,顯得更加嬌嫩。

⑴ 比較異同。說說自己的感受。

⑵ 此時的薔薇花最需要什麼?假如你就是薔薇花,你會怎麼說?

⑶ 你看到了這一株野薔薇,會怎麼想?怎麼做?

⑷ 薩沙是怎麼做的?把描寫薩沙做的動詞用圓圈畫出來。

比較句子:① 薩沙掀起雨衣,遮在薔薇花上。

② 薩沙掀起雨衣,輕輕地遮在薔薇花上。

通過比較,讓學生感悟輕輕地寫出了薩沙關愛薔薇花,深怕自己不小心弄壞了薔薇花的憐愛之情。

3、靜靜地讀讀課文,想想薩沙為什麼這樣做?

⑴ 小組交流各自的體會,要求結合課文內容來談。

⑵ 全班交流,指導好薩沙的3句問話:

交流時重點引導學生體驗這樣兩點:

① 父母親言傳身教,用自己保護弱小者的的實際行動教育了薩沙。

② 薩沙內心不甘於做弱小者,不願意只享受別人給予的保護。這裡要抓住媽媽的答話,引導學生通過讀,通過想象,感受到薩沙在媽媽眼中是弱小的;此外要抓住薩沙反問的話語,體會薩沙內心不願意做一個最弱小的人,因此他要去保護比自己更弱小的薔薇花。

⑶ 分角色朗讀媽媽和薩沙的對話。

三、總結拓展

1、你喜歡薩沙嗎?為什麼?

2、怎麼讀才能表達出薩沙呢 ?連讀三遍課題。

3、在生活中你是最弱小的嗎?說說看?

4、小結:

四、練讀帶問號和感嘆號的句子

拓展練習:試寫問句和感嘆句。

【板書設計】

爸爸媽媽 關愛 託利亞 保護 薩沙 我不是最弱小的 薔薇花

【作業佈置】

講講勇敢者的故事。

【課後反思】

語文學習不僅僅是為了獲得知識、發展能力,還應關注學生的情感態度,使他們逐步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在教學此課中,憑藉教材中的薩沙這個比學生還小的形象,引導學生揣摩字詞,親身的朗讀實踐,適時想象,啟發學生和薔薇花的對話,最後聯絡自己的生活來感受、體驗媽媽的話,使學生和薩沙產生心靈的共鳴,滿懷和薩沙同樣的感情走出教材。上完課,孩子的純真,善良,讓我覺得──孩子心靈和思想的成長,人生視野的拓展,跟我們的語文閱讀是那麼息息相關!深感肩上的責任重大啊!

《我不是最弱小的》教學反思5

經過半年的課外閱讀習慣的培養,孩子們越來越喜歡閱讀課。課堂上孩子們靈動的思維,讓我感受到了教學的愉悅,感受到了與孩子交流的快樂。閱讀課真的成了我和孩子們每天的享受。

擷取《我不是最弱小的》課堂上的幾個鏡頭,與各位朋友共享——

鏡頭一:上課開始,請孩子們伸出小手和我一起板書課題,指導孩子識記書寫“弱”,孩子們據題質疑,有的問:“這句話是誰說的?”有的問:“什麼是‘弱小’?”坐在最前排的機靈鬼劉正宇站起來:“老師,我知道。‘弱小’就是,比方說他考了一百分,我不如他,我就比他弱小。”說完,得意地看著大家,等著我的表揚。我搖搖頭:“不對。不過,一會兒你們用心讀書,就會自己知道它的意思。”劉正宇有些垂頭喪氣地坐下,聽了我後面的話,迫不及待地和其他小傢伙一起捧起書本讀起來。

鏡頭二:出示:“原來有一叢野薔薇,被鈴蘭花簇擁著,開出了第一多粉紅色的花。帶著露珠的花朵隨風舞動,芬芳撲鼻。”請學生自己讀讀:“孩子們讀讀,你彷彿看到了什麼?聞到了什麼?”小傢伙們搖頭晃腦,有滋有味地讀起來,不一會,小手就紛紛舉起來了。

“我聞到了濃濃的花香,嗯,好香啊!”一個小傢伙站起來,說著說著,把鼻子一抽,閉上眼睛,一副陶醉的樣子。再看其他小傢伙,也抽動著小鼻子,使勁地嗅著。

“我彷彿看到了一叢野薔薇開出了第一朵粉紅色的花。”

我順手在黑板上畫出一叢野薔薇,一朵粉紅色的花朵開放其中:“如果這是那叢野薔薇,鈴蘭花開在哪裡?”劉正宇跑了上來,捏著一隻白色粉筆,踮起腳尖,伸直了胳膊在薔薇花叢周圍畫了一個圓圈,邊畫邊解釋:“鈴蘭花就開在薔薇花周圍。”初讀課文後,劉正宇曾經問‘簇擁’是什麼意思,我就攔住正要往下跑的他:“現在你理解‘簇擁’了嗎?”劉正宇點點頭:“明白了,鈴蘭花在野薔薇的周圍,就是它簇擁著野薔薇。”我笑著摸摸他的頭,問下面的孩子:“是這樣嗎?”“是——”孩子們異口同聲。我走下講臺:“下課了,同學們都喜歡圍在我的身邊,誰能用‘簇擁’把這個意思說出來?”話音剛落,舉起的小手如林,平時學習語文比較困難的張明飛胸脯挺得高高的,黑黑的笑臉憋得通紅,使勁晃著小手,期待地看著我,我示意他來回答。他立刻站起來,好香怕別人在、搶去一樣,急急地說:“下課了,同學們簇擁在郭老師的身邊。”“說的真好,孩子們,掌聲鼓勵張明飛。”在小夥伴們的掌聲中,張明飛坐下來,這個平時男子漢味十足的小傢伙,這是忸怩地像個小姑娘,臉更紅了。

潔白的鈴蘭花簇擁著一朵粉紅的野薔薇,薔薇更豔麗,鈴蘭更純潔。和純真、歡樂的孩子們在一起,我的每天都像回到了無憂的童年。和無憂無慮的孩子們在一起,是最容易被快樂感染和包圍的。只要你俯下身子,平視孩子的眼睛。

《我不是最弱小的》教學反思6

課文講了薩沙與家人出外度假,突然遭遇暴風雨,父母親很自然地把雨衣讓給了年齡最小的薩沙。在他們的影響下,薩沙也不甘於做弱小者,並學會了保護弱小者。儘管說的是一件簡單的生活小事,卻闡明瞭深刻的做人道理,滲透了培養自信自強人格的思想。本課的教學重點是薩沙和媽媽之間的對話。教學本課時我把重點放在了引導學生朗讀感悟上了:

對於課文的理解應建立在熟練的朗讀之上,因此在教學時我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去熟悉課文,並通過明確朗讀要求引導學生反覆朗讀課文的重點內容,使學生在讀書中對課文所蘊涵道理有初步的感知。

在初讀的基礎上,重點首先應放在“媽媽”的動作及與薩沙的對話的理解上。從“爸爸趕忙把雨衣給了媽媽,媽媽接過雨衣沒有穿,卻把它給了我”。從找重點詞及動作理解到媽媽對孩子的愛;媽媽所說的話是在教育薩沙要懂得同情弱者,保護弱者;而薩沙的話又時我們理解到他對媽媽的愛,同時也讓我們感受到了薩沙不甘當弱者的心情。學生在理解句子的基礎上讀出了薩沙不甘為弱、也想保護弱者的想法;特別是在薩沙把身上的雨衣蓋在薔薇花上之後說的話,“現在我還是最弱小的嗎?”這一句要指導學生體會薩沙的自豪感,因為他已經不是最弱小的了,能夠保護比他弱小的薔薇花了。這樣,通過學生不斷深入地朗讀,不僅培養了學生的語感,也使學生受到了保護弱小者的良好思想教育。

《我不是最弱小的》教學反思7

這篇課文講的是薩沙在家人的影響下,學會了保護弱小者的故事,讚揚了薩沙一家人自覺保護弱小者的高尚品質。課文並沒有難理解的詞語,在教學中,我主要通過朗讀,體會媽媽的話,實際上是加教育薩沙要有愛心,要把保護弱小者當做是自己的職責。再讓學生結合實際情況,談談自己平時有沒有像薩沙一樣保護比自己弱小的人,若有則應該繼續保持;若沒有,則應該學會保護弱小者。

另外,我抓住了文中兩個描寫大雨的詞語“滂沱大雨”和“大雨如注”,然後讓學生再說一些其他的描寫大雨的詞語,結果學生聯想很豐富,說了許多。在此基礎上,我又讓他們進行聯想,有哪些描寫雨小的詞語,學生又說了許多。我覺得這樣舉一反三的效果很好。

《我不是最弱小的》教學反思8

“沒有大膽的猜想,就不可能有偉大的發現和發明。”——牛頓

“猜想”,是保證學生順利完成假設活動的心理特徵,是一種極富跳躍性的創造性思維。她能夠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有性地調動學生的思維,使學生對文字的理解更深入透徹。更為重要的是,在“猜想—求證(驗證)—討論(爭論)—肯定(否定)—新的猜想”這一系列心理活動過程中,學生思維的邏輯性與嚴密效能得到培養,遇到問題努力求證的品質能得以初步形成,而且,在與學習夥伴的交流與碰撞中,學會傾聽與合作。

在蘇教版國小語文第八冊第14課《我不是最弱小的》的教學中,我幾次運用了“猜想教學法”,現擷取幾個片斷:

猜想一:“一家四口的關係?”

文章開頭第一句話是這樣的:“假日裡,天氣悶熱,一家人到森林裡去:父親、母親、五年級的學生託利亞和四年級的學生薩沙。”

教學中,我故意將託利亞說成是薩沙的妹妹。有學生指出我說錯了,託利亞應是薩沙的姐姐。我不解地問:“憑什麼這樣說?文中可沒有說明白。”有些學生竟然贊同我的意見(出乎我的預料,可見有些學生還是沒有認真地思考,也沒有觀察文中的圖)。於是,我就讓學生猜一猜,託利亞到底是薩沙的妹妹還是姐姐。結果很明瞭:1、文中的畫面能清楚地反映,雨衣是披在那個小男孩(薩沙)身上的;2、文中“爸爸趕忙把雨衣給了媽媽,媽媽接過雨衣沒有穿,卻把她給了薩沙”一句也能說明。

我及時地表揚了找出根據的同學,並請他們說說“祕訣”,從面得出:“碰到問題時,應聯絡上下文進行思考,有時,文中的畫面也會告訴我們答案。”這是一種學習方法的引導,我所做的是讓他們經歷這一過程,嘗試一次成功的快樂。

猜想二:“他們知道天會下雨嗎?”

教學中,在指導學生對兩次大雨的描寫進行朗讀後,我問:“他們出門時知道天會下雨嗎?”這下炸開了鍋。學生意見不一,爭論不休。在說理由時,持“知道”意見的學生理由為:1、天氣悶熱,應該判斷會下雨;2、爸爸帶了雨衣,說明早有準備。持“不知道”意見的學生理由為:1、天氣悶熱,不代表就一定會下雨;2、如果知道下雨,不會只帶一件雨衣;3、如果知道下雨,就不會到森林裡玩了(有學生反對:就算知道下雨,也要出來玩,因為假期是難得的)。

這個問題似乎有些不著邊際,面對這樣的情況,我作了疏導,肯定了學生的獨到見解,並鼓勵他們堅持自己的意見。接著,我問道:“這如注的大雨,在他們一家四口看來是‘強大’的還是‘弱小’的?”又一次引發了學生的爭論……從而得出“強大”與“弱小”不能一概而論,是相比較而言的,正如他們一空四口相比較,爸爸最“強大”,薩沙最“弱小”。

課堂,有時需要爭論。這“爭論”的氛圍中,學生的思維、情緒會達到最高點。在互相說理的過程中,無形中培養了學生傾聽、思維、表達、合作的能力,更是展現學生個人風采,呵護學生個性的過程。“爭論不休”的課堂,與“靜默無聲”的課堂相映成趣,才使課堂如此多姿!

猜想三:“他們會怎麼做?”

課之末,我又丟擲一個問題,引發學生猜想:“薩沙的父母和姐姐看到他把雨衣蓋在薔薇花上,會怎麼做?”這是一個發散性問題,學生的答案精彩紛呈:1、花需要保護,不然花瓣會被大雨全部沖掉;2、花畢竟不是人,人比花重要;3、他們會支援薩沙,因為薔薇花確實弱小,需要保護;4、花如果不經歷風雨,就一直這麼嬌弱;5、在那種情況下,應該保護最弱小的;6、花不比人,人病了要進醫院,花天生就在野外,或許已經適應了環境……學生的純真的童心在課堂盡情綻放!對“弱小”的理解,已經遠遠超了字面,學生,已經衝破了“課堂”的狹窄空間,走得更遠了……

我相機給每位發言的學生作出點評,肯定了他的意見,並幫他們作了補充。有學生說我一會幫這邊,一會幫那邊。我想,在這樣的課堂中,還需要有明確的結論嗎?

[感想]

學生在知識基礎、個性、思維習慣等方面存在著巨大差異,導致學生對文字的理解上存在差異,這是客觀事實。這更是一種豐富的、不斷生成的教育資源。教師應敏銳地捕捉這些資源,巧妙地利用這些資源(如採用“猜想教學法”),就能使課堂思維激盪,個性飛揚。

《我不是最弱小的》教學反思9

《我不是最弱小的》是前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寫的一個小故事,文章用質樸的言辭和親切的語氣,講述了一個極具生命教育意義的有趣故事。課文講了薩沙與家人出外度假,突然遭遇暴風雨,因為出門時只帶了一件雨衣,所以父母親自然地把雨衣讓給了最需要保護的薩沙。而薩沙在父母親的影響下,也不甘於做弱小者,把雨衣蓋在了薔薇花上。儘管文章說的是一件簡單的生活小事,卻闡明瞭深刻的做人道理,這既滲透了“不甘於做弱小者”的文本價值觀念,又飽含著“保護弱小者”這樣的信念情感,更體現了文字生命的高度意義。整堂課我採取以讀為主,讀寫結合,想象體驗的教學方式,讓學生朗讀課文,體會問號、感嘆號表達的不同語氣,理解課文內容,教學時,我讓學生分兩部分感悟學文。1、感受野薔薇的美麗弱小;2、薩沙是否弱小。教學效果不錯。

1.以讀為主

"讀"是語文學習的重要手段,也是培養學生語感、語文能力的重要途徑,本課教學時,我讓學生學生自由讀、默讀、對比著讀、邊讀邊做記號等形式,讓學生更多地直接接觸語文材料,在與文字的對話中、在豐富的情感體驗中、在由讀至寫的傾吐中發展語言、陶冶情操。

2.想象體驗

想象是創造的翅膀,我讓學生對比兩處寫野薔薇,讓學生通過看圖,想象,實踐來理解其中詞語的意思,從而感受到薔薇從美麗動人到可憐無助的變化。學生在讀書時的聯想,轉換角色時的暢想及創編故事的遐想中,不但加深了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加深了對人物內心的體驗,更重要的是將課堂與生活"連結"。

3.聯絡生活

當學生讀了描寫野薔薇的句子,我讓學生假想,假如你就在這朵弱小的野薔薇的旁邊,你會怎麼做?讓學生親身感受,奠定了學生關愛野薔薇的情感基調,適時想象,啟發學生和薔薇花對話,則引導他們走進教材,走近薩沙。

我還讓學生說說什麼又是最弱小,你又會怎麼做呢?

憑藉教材中的薩沙這個同齡人的形象,引導學生聯絡自己的生活來感受、體驗薩沙的話,就能讓學生和薩沙產生心靈的共鳴,滿懷和薩沙同樣的感情走出教材。

但是,教學時或許是我沒有留給學生足夠的時間,或許是我語言的親和力和感染力不夠,沒有能夠充分調動起學生的積極性,所以課堂氣氛不夠熱烈,只有少數幾位同學舉手發言,沒有達到我預想的教育效果,這需要我在以後的教學工作中不斷改進,繼續努力。

《我不是最弱小的》教學反思10

“課堂是一門充滿遺憾的藝術”,在上完評優課後,我的第一感覺就是這句話。

我是一個倔強的人,我堅信我能夠把所有的事情都做到讓我自己滿意。但一個學期下來,我仍然對自己的課堂教學不滿意,尤其是在處理細節問題時,經常失重。

剛看到《我不是最弱小的》這篇文章時,我的心裡還是有一絲慶幸的,因為我對這篇文章很熟悉,在大學時,我就在常州市覓渡橋國小聽過三位優秀的青年老師執教這篇課文。印象中,他們的課件做得相當精美,尤其是雷聲大作、大雨如注的場面更是讓人身臨其境,但留給我的印象也就僅有這麼一點。於是我深入思考了一番,多媒體是用來輔助教學的,如果一味地強調多媒體,而忽視了教師的引導作用那就豈不是喧賓奪主了嗎?讓學生明白道理,學到知識才是重點。於是我拿起課文,反覆研讀。

這篇課文敘述了薩沙在爸爸、媽媽的影響下,把爸爸、媽媽讓給他的雨衣蓋在了“比自己弱小的”薔薇花上的故事,讚揚了薩沙一家人自覺保護弱小者的高尚品質。通過對媽媽兩句話的研讀和對小薩沙保護薔薇花的舉動的體會,教育學生從小養成自強、自信的可貴品質。

再三考慮以後,我決定讓“愛”作為這一課的主線貫穿全文:正是因為爸爸對媽媽的愛,他才保護比自己弱小的媽媽;正是因為媽媽對兒子的愛,她才保護比自己弱小的兒子;正是因為薩沙對薔薇花的愛,他才保護比自己弱小的薔薇花;只要能夠伸出自己的雙手,充滿愛心地保護比自己弱小的人,那麼你就不是最弱小的。

根據這樣的思路,我設計了本節課的教學,在開始的時候,我先讓學生根據插圖說說課文中誰是最弱小的,從而引出課題,再讓學生到課文中找找為什麼說薩沙是最弱小的。在分析過一—三自然段後,我把重點放在了媽媽和薩沙的對話上。這是全文的重點部分,正是爸爸媽媽的行動和媽媽的話教育了小薩沙要保護弱小,也正是與媽媽的對話薩沙才懂得要保護比自己弱小的薔薇花。但是在處理這一段時,我過分注重媽媽的語氣,在教學媽媽的一個問句時花了近十分鐘的時間,出現了失重現象,導致時間不夠,最後的分角色朗讀沒有時間進行。我覺得這是我這堂課最大的不足。在教學過程中,我注重了培養學生的說話能力,比如說你為什麼覺得薩沙是最弱小的?在聽到媽媽的話、看到大雨中的薔薇花後,薩沙會想些什麼?但是,也許是我沒有留給學生足夠的時間,也許是我語言的親和力和感染力不夠,沒有能夠充分調動起學生的積極性,所以課堂氣氛不夠熱烈,只有少數幾位同學舉手發言,沒有達到我預想的教育效果,這需要我在以後的教學工作中不斷改進,繼續努力。

《我不是最弱小的》教學反思11

我為什麼要用《往前走一步,就是創造》這個題目來思考這一課呢?今天早上,騎車到學校來,一直思考這一課該怎麼去理解。我們知道,這一課的最後兩個自然段是最美的,是薩沙理解他**的話之中所做的行動。可以這麼說,他媽媽也不會想到會有這種結果,這就是薩沙這位四年級學生的創造。而這個創造就是薩沙往走了一步。

課後的第四、五兩題是這樣的`:

讀讀想想,說說“‘每個人都要保護比自己弱小的人。’媽媽回答說。”及“‘現在我該不是最弱小的了吧,媽媽?’薩沙問道。”兩句話的意思。

你遇到過比你弱小的人嗎?說說你是怎樣保護弱小者的。

面對這兩個題目,很明顯“保護”一詞是關鍵詞。如何理解保護?怎麼保護?其實就是往前一步。爸爸把雨衣給了媽媽,這是一種爸爸心中的那種“保護”,是爸爸的那一步,媽媽把雨衣給了薩沙,這是**的那種“保護”,薩沙把雨衣給了薔薇花,這是薩沙心中的“保護”。這種“保護”在傳遞著。所以引導學生思考這兩個題目,其實就是思考保護、傳遞保護。

生活中,這種傳遞是存在的,其實每個人的一生都擁有過這種“保護”,但為什麼沒有寫成這樣的文章?也許是因為太普遍了,也許是因為大家感覺到這種保護是一種“應該”,也許是因為我們在傳遞上做的不夠,缺少著思考。薩沙的思考對於學生來說,是一種創造,對於我們老師來說也是一種啟迪,或者說是喚醒。因此,這一課的教學,除了引導學生完成這篇文章的任務外,還應該引導學生思考這種傳遞,思考如何創造性地進行傳遞。我個人認為,這是引領學生成長的重要一筆,不可忽略。

怎麼去引導?一是讓學生想像自己被父母或者他人保護的事,寫成短文。二是引導學生思考著自己如何面對未來新的保護。三是懂得一種感恩,明白愛的存在。因為接受保護本身就有著感恩,就有著愛。媽媽接受爸爸的保護,心中愛著爸爸,我接受**的保護,心中當然愛著媽媽。薔薇花接受著薩沙的保護,同樣也有愛,花也愛著薩沙,這種愛在哪裡?這就是第二段所寫“森林裡是那麼美好。林中曠地附近長著一叢叢野薔薇,一朵花剛剛開放,粉紅粉紅的,芳香撲鼻。母親和孩子坐在草地上聊天,父親在旁邊聚精會神地看書。”

也許有的學生會說,薩沙這樣做不好。我覺得學習這篇文章,我們要為學生補充一下人們對大自然的熱愛一定會有愛的回報。過去,我讀過日本一博士的研究成果,這位博士經過十多年的研究發現,萬物都是有靈性的,你對一杯水說好話,水的結晶體就非常美,你對一杯同樣的水說不好聽的話,唱難聽的歌,結晶體就非常醜陋。孩子對薔薇花這麼好,薔薇花一定會感動,一定會把美麗還給人間。如果人們都不理它,它同樣不會理人類,它會讓你討厭這個世界。

往前一步,就是創造,就是人與自然最美的合諧。

《我不是最弱小的》教學反思12

在本節課中,我注重了學生的朗讀訓練。特別是薩沙和媽媽的一段對話,這是本文的教學重點和難點,在整體感知這段話後,我播放了雨中薩沙母子的對話錄音,讓學生感受當時的情景,接著把這則對話分成了兩部分進行教學,先讓學生讀薩沙的話,通過補充提示語,讓學生走進薩沙的心理,體會他說話時的語氣,並指導朗讀。

教學媽媽的兩句話,這是教學的難點,怎樣突破難點,在設計教案時,我也反覆考慮,做了很多調整,最後抓住“弱小的人僅僅是指年齡小的人嗎?”這一問題展開討論,給學生思考的時間,讓學生明白爸爸媽媽其實是在用自己的行動告訴薩沙,凡是需要幫助的、無助的人或物我們都要去保護他們,通過討論交流,研讀了媽媽的兩句話,從而讓學生知道,薩沙不甘於弱小的決心,並指導讀好:“現在我該不是最弱小的了吧,媽媽?”

讓學生加上表情動作來演一演,體會薩沙保護弱小後的自豪,激動。最後再讓學生迴歸整體,自由練讀對話,分角色表演對話。通過指名錶演的方式讓學生在朗讀中進行角色體驗。在一遍一遍的表演中,小薩沙的形象在學生的心中逐漸豐滿,學生的積極性很高,收到了較好的效果。但在最後,學生們在交流生活中保護弱小的事例時,卻顯得困難,在備課時,我也意識到可能存在的問題,於是為了減少難度,讓學生用“我不是最弱小的,因為……”這樣的句式說一說,可沒想到,這樣一來,反而限制了學生的思維。

《我不是最弱小的》教學反思13

核心提示:課文講的是國外的一個故事:一個四口之家(爸爸,媽媽,哥哥託利亞,弟弟薩沙)來到森林中的一片空地玩,突然一場大雨襲來,媽媽和託利亞都把雨衣給了五歲的薩沙,媽媽還告訴薩沙:如果你誰也保護不了,那你就是最弱小的。。。。

課文講的是國外的一個故事:一個四口之家(爸爸,媽媽,哥哥託利亞,弟弟薩沙)來到森林中的一片空地玩,突然一場大雨襲來,媽媽和託利亞都把雨衣給了五歲的薩沙,媽媽還告訴薩沙:如果你誰也保護不了,那你就是最弱小的。可薩沙不這樣認為,他以自己的行動(保護比自己更弱小的薔薇花)證明自己不是最弱小的。

一、以讀為主

“讀”是語文學習的重要手段,也是培養學生語感、語文能力的重要途徑,本課教學時,我讓學生學生自由讀、默讀、對比著讀、邊讀邊做記號等形式,讓學生更多地直接接觸語文材料,在與文字的對話中、在豐富的情感體驗中、在由讀至寫的傾吐中發展語言、陶冶情操。

二、想象體驗

想象是創造的翅膀,我讓學生對比兩處寫野薔薇,讓學生通過看圖,想象,實踐來理解其中詞語的意思,從而感受到薔薇從美麗動人到可憐無助的變化。學生在讀書時的聯想,轉換角色時的暢想及創編故事的遐想中,不但加深了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加深了對人物內心的體驗,更重要的是將課堂與生活“連結”。

三、聯絡生活

當學生讀了描寫野薔薇的句子,我讓學生假想,假如你就在這朵弱小的野薔薇的旁邊,你會怎麼做?讓學生親身感受,奠定了學生關愛野薔薇的情感基調,適時想象,啟發學生和薔薇花對話,則引導他們走進教材,走近薩沙。我還讓學生說說什麼又是最弱小,你又會怎麼做呢?

憑藉教材中的薩沙這個同齡人的形象,引導學生聯絡自己的生活來感受、體驗薩沙的話,就能讓學生和薩沙產生心靈的共鳴,滿懷和薩沙同樣的感情走出教材。

但是,教學時或許是我沒有留給學生足夠的時間,或許是我語言的親和力和感染力不夠,沒有能夠充分調動起學生的積極性,所以課堂氣氛不夠熱烈,只有少數幾位同學舉手發言,沒有達到我預想的教育效果,這需要我在以後的教學工作中不斷改進,繼續努力。

《我不是最弱小的》教學反思14

作為實習老師,第一次站在講臺上給五十一名同學講課,緊張是必然的,但當我看到孩子們對我期待的目光時,緊張感突然消失,自己也更加堅定了上好這一課的信心。

《我不是最弱小的》這篇課文情節簡單,文字鮮活,是一篇極具生命教育意義的經典。在教學《我不是最弱小的》這一課時,根據教材的重點、難點和特點,通過創設情境,自讀自悟,引導學生在讀中欣賞與感悟,體會薩沙一家保護弱小的高貴品質。我認為比較成功的地方是:

一、談話匯入,激發興趣

由於這節課是週一的第一節課,所以我選擇談話的方式匯入課文,提問學生“週末是如何度過的”,學生在回答中體會週末的歡樂時光,同時為上課做好準備。

通過與學生進行談話,拉近了我和學生之間的距離,有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也有利於學生對我的教學工作的積極配合。

二、重點分析,加深理解

文中環境描寫比較多,所以抓住文中的關鍵詞語,如:“美麗的鈴蘭花、芬芳撲鼻、隨風舞動、雷聲大作、傾盆大雨”等進行分析,引導學生進行體會,從而加深對的理解。

在對“雷聲大作、傾盆大雨”進行分析時,插入了音訊,採取更形象、更生動的方式加深學生對“雨來得快,下得猛”的特點的理解。

感悟文中對薔薇描寫的作用,以及薩沙和媽媽的對話,這是本課教學的重點。為了突破本課的重、難點,我在課堂引導學生認真、反覆、有選擇的重讀、精讀,讓學生一邊讀一邊想,用心體會,在體會中明白“應該保護比自己弱小的”這一道理。並引導學生聯絡實際生活,說說自己保護弱小的事情。

三、在課堂上注重雙基教學,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

在學習生字時,注重發揮學生的主動權,引導學生學會自學。在學生自己掌握生字詞的基礎上,進行小組交流,在請小組代表和全班學生一起分享學習方法。

四、分角色朗讀

由於本課對話比較多,學生通過分角色朗讀課文,可以加深對的理解與感悟,從中體會薩沙與媽媽的心情變化。由於採取分角色朗讀的方式,學生的積極性很高漲,學習效果比較好。

五、注重積累,善於運用

課前預習時提出要求:積累描寫天氣的四字詞語。學生完成得很好,這對我的教學發揮了很大的作用,同時有助於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與能力。課堂上對學生的積累內容進行分享,有助於培養學生的分享意識,提高學生自身的素質。

當然第一次講課,出現錯誤和不足也是在所難免的。我認為需要改進的地方:

1、課堂上應注重引導學生學習,發揮學生的主動性。

2、對積極發言的同學應給予多種方式的鼓勵,如:教師評價、學生評價、學生自我評價等;對羞於表達的同學,應給予更多的關心,鼓勵他們發言,並及時對其表現出來的進步給予肯定。

3、備課要充分,並熟練掌握。第一課時,我是“手不離教案”,怕自己忘記教學過程中環節,歸根結底是對教案掌握得不夠熟練。第二課時,多媒體出現一點兒小問題,浪費了很長時間,所以教學任務沒有完成。由此便可知,在上課之前,每一個細節都應關注到,認真仔細地去備好每一堂課。

4、對課堂的整體把握應進一步改善。本應兩課時就可以完成的教學任務,我卻多花費了一個課時的時間。

總之,一堂課下來,有成功之處,亦有不足之點。有些問題已有改善,但仍有些問題依然存在,甚至還會出現其他的問題。我所應該去做的就是認真備好每一堂課,虛心聽取老師同學的建議與意見,積極對自己的教學工作作出反思,使自己在以後的教學過程中一步步走向完善

《我不是最弱小的》教學反思15

上週三,校長在我班跟班聽課一天。上午第二課是語文課,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是《我不是最弱小的》第一課時。

針對這篇課文的特點,我設計了以下教學環節:

一、匯入新課,激發閱讀興趣。

出示課題,讓學生圍繞題目質疑,學生們紛紛提出了許多問題,例如:我指誰?我為什麼不是最弱小的?最弱小的又是什麼?它為什麼是最弱小的?讓學生帶著問題去聽故事。

二、出示自讀要求。學生自讀課文。

自讀要求:1、讀準字音,讀通句子,聯絡上下文理解詞語。不理解的地方打上問號。2、身臨其境朗讀,讀好人物對話。3、帶著“?”讀,邊讀邊悟。

三、檢查生字詞掌握情況,

1、出示生字卡片,讓學生說一說哪些詞語要注意其讀音?哪些詞語書寫要注意什麼?然後師生一起描紅、臨寫,再師生互動評議,指導寫字,旨在培養學生良好的寫字習慣。

2、理解詞語的意思。字不離詞,詞不離句,句不離篇。結合插圖理解“大雨如注”的意思。拓展詞彙,讓學生說一說還有哪些形容雨大的詞語?

四、強化初讀,達成整體感知。

分角色朗讀,入情入境,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力求將課文讀得正確、流利、有感情。而後,引導學生對文字內容加以梳理概括,爭取把書讀薄,薄到一個段、一句話甚至一個詞。再談談自己的感受。

五、質疑、解疑。設定懸念。

讓學生對文字內容大膽質疑,師生互動解答部分疑問。對當堂課不能解決的問題進行疏理,設定懸念,請聽下回分解!

課後,聽了校長的點評,我覺得這一節課在以下方面還需改進:

1、教師要留給學生時間讓其充分地自讀課文。

2、要加強朗讀技巧的指導。學生在朗讀課文時,朗讀的語氣、語調、語速、重音、停頓(特別是標點符號的停頓)把握都不到位。還要重視個性化朗讀,角色體驗。帶領學生走進文字。

3、要努力提高自身的寫字和朗讀水平,做好示範。

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最近我正在思考如何上好課文第一課時?說實話,現在針對課文第一課時該講什麼?我也心裡沒底。請各位博友老師幫我指點指點。謝謝!